朱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朱氏家谱,第1张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

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

修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族谱的内容

各家朱氏谱牒,其体例分类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朱氏族谱,大都有这几项内容:

(1)谱名,(2)谱序,(3)目录,(4)凡例,(5)恩荣录,(6)遗像、像赞,(7)五服图,(8)家规家法,(9)宗支世系,(10)谱系本纪,(11)任宦记,(12)家传,(13)祠宇,(14)坟茔,(15)艺文,(16)族产,(17)派语,(18)后跋,(19)领谱字号,(20)杂录等等,共约20类。可见,族谱相当一部志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述了本族姓的来源、世系、迁徙、婚姻、族人事迹、经济状况、丧葬、祀典、家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族谱是中国传统宗族主义文化的百科全书。

谱名,朱姓族谱名称有称“朱氏族谱”的,也有叫“朱氏家谱”的。此外,有的称“支谱”,也有的称“统宗谱”或“通谱”。有的族谱还在名称上详细注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编《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又如《紫阳朱氏建安谱》、《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

谱序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论述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族谱的保存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由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媵。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精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也因此大批朱姓族谱从“文革”之火和“扫四旧”余烬中被抢救出来,为我们今天的寻根和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依据。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

[编辑本段]朱姓家谱文献目录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 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朝坤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文忻修 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文烈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家谱三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朝栋纂 清道光间刻本三册

上海·朱氏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 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民国)朱澄俭续修 1928年活字本

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 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民国)朱世杰 朱惟恭修 1926年铅印本

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 藏地: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图书馆 美国 (民国)朱诒彬续修 朱世贤纂 1934年排印本四册

江苏省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嘉龄编 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朝柱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

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 藏地:美国 (民国)朱兆藩等修 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

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上斌等编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 藏地:复旦大学 (民国)朱一凤等纂 1941文华斋石印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 民国初钞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 (民国)朱思襄主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泽林等重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江都·维阳都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美国 (清)朱步南等十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活字本十四册

江苏·江都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治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活字本六册

江苏·江都朱氏重修族谱十四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承业主修 1920年铅印本十四册

江苏·泰兴朱氏宗谱八十四卷 藏地:南京市图书馆 (清)朱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十二册

江苏南通·崇川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 (二部) 江苏南通市图书馆 (民国)朱大淼 朱阳生纂 1917年南通翰墨林书局铅印本八册

江苏·如皋范湖州朱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民国)朱祖荣总纂 1920年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月潭汪润朱氏支谱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淑续编 清道光七年(1827年)序刊本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美国 (清)朱淳高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彪林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清)华锦章等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镇江·顺江洲朱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琳朱洪文七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注经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丹徒·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锡九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敬岭堂活字本八册 ·

江苏丹徒·朱氏九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永煦修 丁德昌辑 1921年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 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朱克导修 单景云纂 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从金 朱之兰经修 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朱兆荣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朱鹤皋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裕昌等纂 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鲁堂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长松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怀淳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景元 朱景昌等修 1920年紫阳堂刻本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二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 (民国)朱润培编 1931年石印本

江苏武进·马鞍墩朱氏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光勋 朱有德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绍文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邦英等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遗直堂活字本六册

江苏·武进颜塘桥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文盛修 1944年遗直堂木活字本

江苏武进·硕乔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顺德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敬义堂铅印本八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光耀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彝伦堂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朱百昭 朱绪曾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武进·灵台朱氏宗谱十四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存卷2—7、9—12、14)(民国)朱永炳修 朱炳坤纂 1947年诒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四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友仁等纂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听彝堂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元标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听彝堂活字本

江苏无锡·紫阳朱氏家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京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民国)朱继祖修 朱祖镐辑 1924年听彝堂刊本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注书堂活字本二十六册

江苏江阴·池墩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朱晋松修 1947年木刻本十册

江苏宜兴·宜荆朱氏宗谱十一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朱人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树滋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宜兴·古临津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宣统三年(1911年)怀新堂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宜兴·七修扮里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民国)朱良英修 1940年白鹿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无锡·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族谱二十首一卷补刻四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京大学(清)朱恩沐纂卷,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朱瑛编。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敦伦堂刻本三十二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 美国 — (清)朱必荣等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敦伦堂刊本二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七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凤衔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七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必江修 清光绪间追远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苏州·古吴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 (民国)朱述祖等修 1915年惠山宗祠叙伦堂活字本八十册

江苏苏州·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苏州博物馆 民国钞本一册

江苏常熟·虞山朱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昌风 朱泰云主修 朱绂纂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迪堂刻本十五册

江苏常熟·朱氏先世事实录一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翁,b存邵斋熊等撰民国间徐兆玮钞校本一册

江苏吴县·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荣珍 朱书传等续修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刊本五册

江苏吴县·紫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熊飞等修 · 清咸丰六年(1856年)钞本二册

江苏沙洲·杨库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民国)朱叙全 沈 清耀等纂 1925年宗德堂活字本四册

浙江省

浙江杭州·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十二卷首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南京市图书馆 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4、9—12)(清)朱封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刻本

浙江杭州·武林朱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朱廷庆原辑 清钞本

浙江余杭·唐楼朱氏家谱藏地:中国科学 院图书馆 (清)朱执庵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一册

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藏地: 日本 清乾隆间写本六册

浙江富阳·富春灵桥朱氏副谱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朱鼎武等补辑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介锡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富阳·东安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富阳县南津乡南四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刻本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四卷 系图六卷 行传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振麟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敦伦堂刊本四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 系图七卷 行传八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锤朱风标等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敦伦堂活字本十八册

浙江·萧山朱家坛朱氏宗谱文集五卷 系图六卷 行传九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日本美国 (清)朱耀纂 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永等修 清嘉庆三年(1789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萧山黄阁河朱氏家谱八卷 藏地:美国 (民国)朱妙助等修 1932年木活字本十册

浙江·萧山翔凤村朱氏家谱十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城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翔凤朱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大纂 清宣统元年(1909年)敬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萧山桃源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浙江萧山县志办公室

浙江宁波·蛟川东管朱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朱声榜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木刻本八册

浙江宁波·镇海朱氏运石浦家乘一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省图书馆 (民国)朱传型编 1934年铅印本一册

浙江·余姚朱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辽亏大连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 浙江余姚黎洲文献馆 美国 (清)朱兰总修

浙江·余姚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清)朱九畴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一本堂铅印本二十册

浙江·余姚朱氏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梨洲文献馆 (民国)朱元树总修 1931年一本堂活字本

浙江·余姚长丰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民国)朱志炎 朱志园修 1927年树德堂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清)朱学 山 朱学 宜等纂 清同治五年(1866年)木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充炽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继述堂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四明藕桥朱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善晋纂 1929年继述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 清光绪三年(1877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浙江鄞县章村乡朱汤村 (民国)朱久来 徐廷璋等纂 1919年入和堂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四明朱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本

浙江鄞县·鄞江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炳蕃纂 1914年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鄞县·四明鄞江新安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沈济川等纂 1933年木活字本二册

浙江鄞县·光溪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存卷首、卷1—7) (民国)朱远萍纂 1937年木活字本

浙江·慈潘江朱氏宗谱三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国)朱凤翔 周毓纂 1928年钞本一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洪文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年)钞本二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翁有基修 清同治十年(1871年)钞本二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丁谦修 清宣统二年(1910年)钞本八册

浙江象山·关山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民国)王九维修 1946年钞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马丙书修 清道光八年(1828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唐翰朱氏宗谱二十七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民国)鲍谦修 1914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朱氏大二四房房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钞本

浙江象山·朱氏人房房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县文管会。民国钞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朱嵩龄朱守葆补辑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谱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存一册)(清)朱荣修 清咸丰间刻本

浙江嘉兴·秀水朱氏家乘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存卷4) (清)朱建子辑朱德遴重修 清钞本

浙江嘉兴·朱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六年(1880年)刻本一册

浙江嘉兴·朱氏世系家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守葆修 清钞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统宗世谱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家刻本一册

浙江海宁·紫阳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2) (清)朱山音辑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

浙江海宁·朱氏花园支家乘□□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首、卷1—3) (清)朱一是辑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存宗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年)奕载堂刊本七十六册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2上、3下、9下、10、19上) (清)宋家珍 朱仁寿纂 清光绪二年(1876年)刻本

浙江·海宁花园朱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维行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奕载堂刻本四十册

浙江海宁·花山朱马氏家乘八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美国 (清)朱昌颐 马惟阳编 清咸丰七年(1857年)远堂刊、民国间增补印本

浙江海宁·海昌朱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昌燕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哲延堂刊本

浙江平湖·新安月潭朱氏族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朱国兰修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木刻本五册

浙江·海监澉浦朱氏家乘六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卷1) (清)朱毓文 朱文骧辑 清道光间思成堂刻本

浙江海盐·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清)朱元翰修 朱寿均等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十五年(1889年)刻本

浙江海监·澉川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浙江省图书馆 (存世系表一册)民国间钞本

浙江湖州·紫阳朱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丙熙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29年)惠均堂刊本六册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河南省图书馆 (清)朱希孔辑 清道光二年(1822年)诚敬堂木刻本

浙江湖州·菱塘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士纯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年)诚敬堂刊本六册

浙江湖州·竹墩朱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彤书增修 朱纶补 清光绪三年(1877年)思成堂刊本六册

浙江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博物馆 (第三册)(民国)朱景仰 朱思缙纂 1920年木刻本

浙江绍兴·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承仁钞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写本二册

浙江长兴·松林朱氏宗谱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登瀛订 清嘉庆间玉泉堂刊本二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 藏地:日本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朱氏谱中传文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朱焕祖等撰 清咸丰六年(1856年)写本一册

浙江长兴·山阴天乐朱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清)朱王印朱 生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木活字本四十八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李白诗词》

朝代:唐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路纬秋啼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云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宣城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风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夜洛城闻笛

认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亻宁]立,宿鸟归飞隐。

何处是回程,长亭更短亭。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登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敬亭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一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二,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三,“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淑”等。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的褒意诣音,不用不顺耳的贬意诣音;

5,尽可能使用多音调,即三个字避免同一声调,念起来响亮有起伏感;

6,在父母的姓字上多下功夫,或拆其字形,或用其字音,但要慎用叠音。

五,具体建议:

1,买本相关的书,了解一些命名数理和生辰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

2,如果凭想象实在想不出理想的字,不妨查查字典。

3,现在给孩子取名,最好是用四个字的名,即父母两人的姓加上两个字:

如男孩用“夫子”“健夫”,女孩用“慧子”“纯子”等,四个字的

名不易重名,别具一格,好处多多,将逐步流行。

4,一般来说,男孩取名用字应含阳钢之气:如“英”“强”;女孩取名用字应含贤淑之意:如“慧”“娟”。而有时男女反用则孩子长大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总而言之,取名的总体原则是:好听、易记、画简、雅致、义深。

一些好听的女孩名字范例: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香怡(香气怡人)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珺瑶 珺:美玉 瑶:美玉

梦瑶 瑶:美玉

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睿婕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雅琳( 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静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

彦妮 彦:古时候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妮:指女孩子

馨蕊 馨:香气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雪慧 冰雪聪慧

淑颖 贤淑,聪颖

乐姗 姗:女子走路时婀娜的样子

玥怡 怡:心旷神怡

芸熙 熙:光明

钰彤 钰:美玉 彤:红色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天瑜 瑜:美玉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梦瑶 瑶:美玉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诗琪 (诗情画意;美玉)

美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雪雁 (在雪花中飞舞的飞雁)

煜婷 (照耀;亭亭玉立)

笑怡 怡:心旷神怡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玥婷 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婷:美好

芸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馨彤 馨:香气 彤:红色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羽馨 (羽缎;温馨)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曼玉(曼妙身材,婷婷玉立)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 (翾: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彩)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意思是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

饶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尧之后裔。尧名放勋,帝喾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谥号为“尧”,史称唐尧。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注:汶从?)。到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的改姓“孙”。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繁体为“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繁体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

“饶”姓以尧濙为始祖,传至世饶次守时,时已至宋朝高宗皇帝,公元1129年5月,高宗皇帝下诏文武群臣进献宗谱备案,因“饶”系“帝尧”嫡系后代,高宗特命王钧甫细查当时任翰林侍讲的饶次守的祖谱。王钧甫受命之后,仔细核对“饶”姓的源流昭穆,确认饶氏“黄帝之苗,孔京之裔,尝食采于蓟,拜显宦于汉朝……”,“饶”姓实为“帝尧”嫡系后代。帝勅:“尔之后裔世代其昌”。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全面推行简化字,“饶”简化成了“饶”或“尧”。“尧”简化成了“尧“,让许多“饶”生本家无所适从,有人写作“饶”有人写成“尧”。读音也rao,yao不分,现在许多地方方言“饶”还是读音为yao

毛泽东,就曾亲切地称饶漱石为“小姚(音同yao

上面这段文字能很好的说明“饶(rao)”本“尧(yao)”包括现在,许多地方方言“饶”仍读“yao

饶姓以邑命氏 望出平阳临川

--------------------------------------------------------------------

这个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提起饶阳,历史可悠久了,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史记》的《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国制度,就把饶邑改置为饶阳郡,以迄于今。现在,这个地方是属于河北省的一个县份。

关于饶氏的发祥于河北饶阳,是明载于《姓氏辨证》一书。该书指出:“战国时有食采于饶者,子孙以邑为氏,平阳、临川”。但《百家姓考略》则说:“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换言之,饶姓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

非常凑巧的,发祥于河北饶阳的饶氏家族,后来却在江西的饶州繁盛起来,以致使人每每误以为饶氏就是在饶州土生土长的。这一点,对于饶氏族家而言,真是一段有趣的发展过程。

饶氏家族以江西为繁衍中心,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的。当时,有一位进士及第官拜邓州通判的饶廷直,便是江西南城人。

此后,在江西出人头地的饶姓人士,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像宋朝时的大学者饶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

饶姓起源参考之一

一、 战国时,齐国有个地方名为“饶”(今山东青州市附近)。当时,这个地方的居民,就随地名而形成了一些饶氏。齐国有大夫,据说是周朝开朝宰相姜太公的后代,受封于饶地,其子孙就以封邑地名为姓,称为饶氏。战国时的齐国,也有一地名为饶,并也有大夫封在此(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大夫的子孙就世代以饶氏相传。

二、出自姜姓。战国时期,赵国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置,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

临川郡:三国时吴置,在今江西省南城东南;西晋移治到今江西抚州市西

堂号:

风堂: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汉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得民心。“朋来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朝时饶 鲁,脾气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干。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他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

迁徙分布

饶氏主要以江西为中心,分布在湖北、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河南、安徽、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方的饶姓,绝大多数都是从江西繁衍出去的。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的饶姓家谱约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谱。残本,上图没有新谱。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图书馆也有旧版《饶氏家谱》。新编的家谱在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图书馆有收藏。

饶姓主要分布地:

江西:以抚州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域。

湖北:赤壁市(蒲圻,三沙系)、崇阳县(三沙系),咸宁市(三沙系),广济县(武穴市)、石首市(荆州地区)、浠水县/ 监利县、襄樊市、十堰市、 黄石市、 黄梅县

湖南:长沙市、城步县、需县、慈利县、桑植县、沅陵县、溆浦县

浙江:常山县、缙云县、青田县、温州。

福建:邵武、顺昌、武平县、沙县、建瓯、浦城

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潮安、大浦、韶关、云浮

河南:台前

安徽:桐城、祁门

四川:仪陇、资中 汉源 洪雅 雅安 石棉 邻水 大竹 宣汉 渠县 宜宾 自贡 内江

云南:武定、元谋、昆明、禄丰、昭通

贵州:印江、思南

纳雍 铜仁 茶店

重庆:忠县 云阳县

北方:北京、河北、内蒙也有饶氏后人族群

江苏:沛县

(如有饶姓本家了解饶姓分布,请

朱氏家谱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