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谱那些事儿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关于族谱那些事儿,第1张

         

  我在记忆中隐隐约约地记得,我们家手上有一份族谱,我好奇心很强,想翻出来看看我的祖先到底是怎么样的?废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出来那份族谱来。

当我看到“民国已末年立部”真的很惊讶,我立马就问奶奶,这个族谱是真的吗?她说,怎么不是真的,是你爸爸的太祖公传下来的给你爷爷的。

看着这泛黄的纸张,我闻到这族谱年代久远的气息。我突然楞住,我仿佛穿越回到民国已未年,也就是1919年看到当时祖先写这族谱的场景。我很惊叹,那时候的纸质为什么这么好?差不多100年。收藏这么久既然不会腐烂。

我小心翼翼地看翻开这族谱,像一个刚刚拿到钱的农民工,把钱收的好好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小偷摸走。生怕我一不小心扯烂。族谱第一页第一句话是这样子的“木无本则根不固,水无源则溜不长,人无祖先则不启后。固祖先者及吾人之根本也。”这句话用词很恰当,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族谱记载远祖岑彭,字均然。他是唐朝的将军。奉皇上的旨意,携带家眷由四川入闽的珠玑巷。镇守福建,在福建繁衍三十世。宋代末年,奉皇上旨意,去征剿贼寨,由闽前往广州府任高、雷、琼总督。

后来,不幸宗之谱受到大火的烧毁而失去。开始的序记没有存留下来。可以想象得到那失去的族谱是像满天飞的蒲公英一样,到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还是有根的,因为我们族谱还有存留下来。

几百年前祖先是那么的光鲜亮丽,置于将军、总督镇守一方,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是多么威武荣耀的一件事。再看看现在,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

曾经佛家有云:“几百年一个轮回。”所以呢?只有好好读书,努力一点才能出人头地。我始终如一的相信,我们这几辈人肯定可以扭转乾坤。只要不要那么不懂得变通,要灵活点,多一点现代化的思想。要看清楚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21世纪,不是唐宋时期。所以呢?要有改变才可以。

     

                ————————未完待续

一寻根溯源 (一)少皋曾孙台骀之后:台骀是少皋的曾孙,因治水有功,颛顼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国号黄。周初,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伯益之后: 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后裔有封於黄国。 (三)陆终之后:一陆终长子樊的长子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二陆终次子惠连受封於黄国,以国为氏。 (四)仲衍之后:陆终长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隐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时高为车正,号曰仲衍,伊尹嘉其贤,以孙女妻之,是为开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赐姓黄。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号 (一)郡望 江陵郡:西汉旧族,为黄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废。 江夏郡:兴於汉之世,为黄香之族所建,今为全球黄姓郡望。 会稽郡:兴於东汉之世,为黄昌之后所建,唐初已废。 零陵郡:兴於三国吴之世,为黄盖之族所建,唐初已废。 巴东郡:兴於三国蜀之世,为黄权之后所建,唐初已废。 西郡:兴於三国魏之世,为酒泉黄衍之后所建,西魏时废。 晋安郡(南安郡):晋安郡兴於西晋之世;南安郡兴於唐之世,为黄元方之后所建,宋初已废。 洛阳郡:兴於南北朝东魏之世,为江夏分支,隋初已废。 濮阳郡:兴於唐之世,宋初已废。 东阳郡:兴於唐之世,为黄苾之后所建,宋初已废。 松阳郡(缙云郡):兴於唐之世,宋初已废。 江夏黄氏义城堂源流考 一世 黄香 字文强 ,出世东汉,名列天下二十四孝之一, 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香公儒学入仕初任中书郎,后拜尚书令永元四年(公元九二年)任左丞相,两年后为尚书令和帝去世安帝即位出任魏郡太守后,不数年去世,葬于江夏云梦安陆源口香公夫人四位生八子长子琼乃郑夫人所生 二世 琼公 汉顺帝永建年间入官拜议郎,后为尚书仆射,历任尚书令桓帝年间又任太尉,封为分乡侯役赠车骑将军,谥为忠侯享年七十九,葬江夏夫人三位生子十余四子储乃陈夫人所生 三世 储公 德配吴氏,生子三长子琬 四世 琬公(公元141年) 字子琰,才思敏捷,名于京师初任五官中郎将,后拜议郎升青州刺史,侍中,少府,太仆,豫州牧等职董卓部李催等攻陷长安时殒命夫人五位生子十余长子松寿乃赵夫人所生 五世 寿公 字延年,德配刘氏生子远 六世 远公 德配李氏,长子文 七世 文公 德配严氏,生子期 八世 期公 德配杨氏,生子三,长子积 九世 积公 东晋三年任新安郡太守葬此郡之姚家墩(后改为黄家墩),德配张氏,生子二,次子芯 十世 芯公 徙居金华郡浦阳县(浙江金华),官至金陵安察金华之始祖德配吴氏,生子二,长子居中 十一世 居公 字畅外,官至侍讲学士原配赵氏继张氏生二子,长子梦祥 十二世 祥公 长子铨 十三世 铨公 子商英 十四世 英公 长子沦 十五世 沦公 生子四,长子文 十六世 文公 子知(黄门侍郎) 十七世 知公 子三,长子腱 十八世 腱公(黄门侍郎),八子均入仕为官长子畦 十九世 畦公 子二长子大正 二十世 大正(庐州太守),娶周氏夫人生二子 二十一世 福公 二十二世 瑚公 二十三世 说公 二十四世 亿公 官蕲州节度使生子荣 二十五世 荣公 后晋官任承事郎,娶董氏,生子二次之浩 二十六世 浩公 二十七世 汜公 二十八世 瞻公 子元绩 二十九世 绩公 生子三,中孚 中浼中宴 三十世 中孚公江夏义城堂始祖唐肃宗二年任兵马司副使,节度军头官因劾 奏李辅国,程元振罪状忤旨,贬谪江西吉州,葬吉水县六十二都菰塘鹧鸪洞娶应氏夫人生子四:文、行、忠、信(行忠信不详) 三十一世 文公 字显升,娶王氏,从父避居庐陵县四十九都菰塘生子四:梗楠杞梓 三十二世 梗公 讳嵩字高仲,唐文宗太和壬子六年徙居四十四都菰塘黄家坊德配王氏生子整 三十三世 整公 字叔齐,又字绍泰葬四十九都菰塘德配张氏,生子璠 三十四世 璠公 字国琛后唐昭宗宝应年间,李义兴寇江南,乡邑骚动公倡议集兵筑城备御,民赖以安因德之遂以所居之城曰义城其时楚王马殷聘留麾下屡立战功后弃官求归,太祖嘉焉,特授本州团练使,老辞归殁赠卢水郡侯,将卢水封为义城,故名义城侯我宗后代立祠始有江夏义城堂之称也,并进荐中孚公乃吾族开基始祖 江夏义城堂新刻派字文 兆(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继志昭本 天佑新群 宪令功举 荣耀华英 同辉先烈 远振家声 本派序:谨承忠孝传家之人伦史,德能善行之人生观,以自尊自强爱国发家为宗旨而成立,望吾家族后昆钧遵之 义城堂三祠联宗理事会 一九九六年秋月 江夏黄氏各祠堂派序对照表 (均从东汉江夏黄香数起) 一 昌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二 典兆孝允若 业纪崇伦 三 植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四 景行先达仰 慕贤哲伦 五 兴朝治理茂 修纪立伦 六 昌吉可徽诗 礼克继善 七 明昌毓风文 发祥支友本 八 道进德必友 仁世文章 九 正宗秉国钧 谨言超齐家 十 明久道化城 诗书联甲 修定人QQ425015264 (二)堂号 宽和堂: 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姓堂号还有"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炽昌堂"以黄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 (四)历史名人 黄歇:见《史记》。 黄霸:见《汉书》。 黄宪:见《后汉书》。 黄香:见《后汉书》。 黄琼:见《后汉书》。 黄琬:见《后汉书》。 黄盖:见《三国志吴书》。 黄忠:见《三国志蜀书》。 黄权:见《三国志蜀书》。 黄泓:见《晋书》。 黄回:见《宋书》。 黄法抃:见《陈书》。 黄巢:见《旧唐书》及《新唐书》。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所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想专著,开辟了清代史学研究的风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慎:清代画家。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道婆:元初女纺织家。在海南岛居住了三十多年,学习了黎族民间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发明,晚年反归故里,传授纺织技术。 黄飞鸿: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五岁从父习武,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黄克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黄金辉:新加坡前总统 黄清元:马来西亚歌迷王子 黄纬纶:重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副秘书长 黄小康:当代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电脑行家、作家。

多少次寻觅,多少次拷问,乡愁是什么?有人说乡愁是回不去的时间和空间,是跋山涉水的折返。也有人说乡愁是找不回的人和事,永远不会再见的情。我说乡愁就是小时候想尽办法离开,而长大变老后,又千方百计地想回去的地方。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其实乡愁是每个人对自己出生地的一种记忆、思念、牵挂和眷恋。乡愁是一种无言的诱惑,是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乡愁是一碗清水,是一杯苦酒。乡愁是一朵浮云,是一生的柔情。乡愁是我与娘今生今世的情缘。乡愁不仅仅是地域的吸引,更是对娘一种感情的纠结,乡愁不会变,爱不会变,怀念娘,永远的疼,更不会变。

徐楼村,那里是我的老家,也是我的根,亲人们守望的家园。以前每次回家,我家大黄狗就寻着气味大老远地追来亲近我,前面引路。爹娘早已站在门口眺望游子归来。娘为我忙着烧茶水、拿花生、煮鸡蛋、忙里忙外。娘粗糙的双手拽着我,拉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热气腾腾的家常饭,这是娘的味道,家的味道,久别重逢的味道。而今,故乡山水依旧在,不见守望母音容,一切,只能在梦里寻找了。

娘享年85岁 (1936年—2021年)。2021年阴历正月初十(阳历2月21日),她溘然长逝了,去了天堂。去那边会见她的爹娘了。娘走时没有同我商量,她就匆忙地不辞而别了。她是最爱听我话的,这次,也不知咋了,我还没答应她呢,为啥就走了?为啥呢?也许是想念她死去的亲人,那里有她的念想吧。也或许是她活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孝敬得还不够,惹她老人家生气了。

为此,我问过佛,佛说:“你哥是孝子,你是孝子,你妹是孝子,是娘自愿超度的。”娘活着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讲,落叶终究要归根,她想去见自己的亲人。有如此痴心的、有情有义的娘,即便她走了,我们也就再无遗憾了。

总结娘的一生,恩重于山。虽然平凡,平时都是干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都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这些生活琐碎的事儿转,但为了儿孙,辛劳一辈子,忙活一辈子,也是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付出一辈子。

娘有四个孩子,双儿双女,儿孙满堂。1959年的闹饥荒,家乡遇到天灾,饿死全家人的时候,娘却没有抛弃我的哥。尽管我哥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已经走不动路的时候,娘把我哥搂在怀里,把树皮枯草用火烧烧,喂活哥,捡回一条命。哥哥的命,是娘给的。1976年冬天,我患重病,娘领着我四处寻医,我的命,也是娘给的。1978年秋天,村庄小孩闹瘟疫,死了不少孩子,全村人惊恐万状,不知所措,满村嚎哭,我惊吓得魂不附体,大妹染病,口鼻窜血,我娘奔跑到**场,用大喇叭呼叫医生,大雨滂沱中,及时送往医院,大妹的命,也是娘给的。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她救过许多孩子的命。

从我当排长起,到我提升旅政治部团职军官,娘跟从我生活了19年。准确地说,是娘伺候了我19年,她承担着我的做饭、洗衣等家务。转业后,娘又跟了我4、5年,仍然为我操碎了心。娘是个苦命人,独门户,我父亲姜汉超长期有病,不能下地劳动,脏活累活全落在娘一个人身上。

娘跟随我19年,做过三次大手术。盛夏在做胆囊切除手术前,娘疼得要死,躺在地上打滚。我已灰心丧气,盼着她早点解脱,免得再痛苦受罪。娘胃下垂和术后结肠感染,油盐不进,恶心呕吐,圆溜溜的肚子憋得拉不出屎尿来,吃睡不安,看着就心疼,没有经过医院和医生,是大妹、小妹用香油灌肠才得以疏通、好转、治愈了。娘的病太多了,全身都是病,我们都不知道该治哪样病好了。她自己也说:“给我挖个坑,埋了算了。”娘活得真不容易,吃的苦罄竹难书。然而娘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带病种菜刨地,洗衣做饭,样样全拿,她忍着疼痛,终于挺过来了。一段时间里,啥病都没有了,能吃能睡的,老有精神了,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我曾经跟娘斗过嘴、吵过架,是因为娘捡破烂。我已经转业了,人走茶凉啊,她竟然站在部队操场上骂制止她捡破烂的旅长。每到吃饭时,娘就掂着臭水桶站在勤务连门前等着接泔水。被官兵嘲笑、小瞧,就连司机也向我告状:“赶快把老妈妈接走,太不像话了!”更可气的是,她与人争抢破烂,竟然被挤掉到半人深的大粪池里,衣服全弄脏弄湿了。为了捡破烂的事,我和娘吵嘴斗架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我转业回到地方,她还要捡破烂,她不缺钱,捡破烂就是娘的命。家属院的破烂都被人承包了,我就堵着门不让捡破烂的娘出去。就连儿子也向他妈妈告状:“你快去看看,俺爸又在吵俺奶哩!”今天,娘去了,我心里不淡定了,从此再也见不到娘了,想跟娘吵嘴斗架也不可能了,现在想起来,我的面子根本没有娘重要,她不该走啊。

娘是值得怀念的。我尽管对她有诸多不如意,但是娘还是不朽的娘。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娘,哪有我。娘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娘是我们晚辈们的一切。娘就像领着一群猴子,教会我们攀登在人生的大树上,成为有尊严大写的人。说心里话,我希望娘活100岁。

记忆中的娘,并不完美,可是生活有了娘,就是最美丽的。然而那种美丽只能在另一个世界里了,我只能想象而已。想娘的时候,只有静静地呆在床前,想娘的笑容,慢慢回忆娘的声音,闭上眼睛想到娘的音容笑貌。黑夜里想娘,就像是真实的触摸到娘的脸一样,躺在娘的怀抱里,我在娘指引的路上奔跑。娘的眼神没有变,只有娘才拥有的眼神,是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叫娘的时候,娘听不见,往往分心走神,我只能在心里和娘对话。生活改变了,却怎么也改变不了那已尘封的记忆,那个只能回忆的世界和我的亲娘。

娘在生前有很多禁忌,比如碗口敞开不能放筷子,夜晚不能照镜子也不能梳头,小孩不能对着太阳小便……这些禁忌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却时时约束着我的言行。现在想来,这不过是一种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只是为了提醒我们,人应该有最起码的敬畏心。

小时候,我爱给娘倾诉我的烦恼,在背着小学生书包回家的路上,我向娘告状:“某某骂我、打我了。”每当我哭诉完,娘就爽朗地大笑着安慰我说:“知道了,我抽空跟某某的娘说说,让某某别打你了,跟你玩,好吗?”然后我就高兴哩。娘就是我的依靠,保护神。娘一生都在教我怎样做人,怎样诚实,让我更懂得善良,也学会善良。今天,我好像失去一只飞翔的翅膀,只能在脑海里千万遍地浮现娘的过往,期待有种奇迹可以穿越时空,释放我对娘深切的怀念。

小时候,娘带我下河捉鱼,许多鱼儿,被人用农药闹得晕头转向,我们就站在半人深的河水里打捞,结果装鱼的秋裤挽疙瘩的时候,没系紧裤脚松了,鱼都滑跑了,白忙活了一个早晨。我捂嘴哭了,娘劝我说:“别哭,娘今天就上街买新鲜的。”我咧嘴笑了:“娘,真的吗?娘,您真好!”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在梦里,想叫一声“娘”,也没人答应了。

娘活着的时候,最疼的是我。记得我考上军校那年夏天,娘知道后,高兴得不得了。那一年,家里没有鸡蛋,更没有大鱼大肉犒劳我,娘只好煮了两个西红柿,算是对我的奖赏。我笑了,娘却哭了。儿是娘的心头肉,哪有不疼儿的道理呢?娘说我哥也是个好人,只是文化浅了点。可我娘对我哥非常满意,经常跟我说:“你哥那人不简单,老有孝心,心里特善良,跟学历无关,跟心里装着娘有关。”我庆幸有个好哥哥,好妹妹,兄妹之间无话不言,哥弟情同手足啊。可不是嘛,逢年过节,哥嫂就打发侄儿三天两头提着东西来看望娘,娘心里老过意不去。

这说明娘的功劳最大,小妹妹转户口找工作、两个侄儿当兵转士官、以及安排工作、大妹计划生育超生小孩等等,都是娘一手让我操办的,可想,娘在亲人心里的重要程度。

娘活着的时候,还跟我争抢着学骑三轮车,可是,娘老年痴呆了,她不知道刹闸了,生生地把三轮车骑拐到小树林里了,我高兴地坏笑了。没趣了,83岁的老娘,小女孩似的,也笑了:“不好玩嘛!”说心里话,与娘在一起,实际上是在玩耍乐乐,常常娘是开口大笑的。我虽然和娘吵架斗嘴,那都是表面现象,不是真的,装给别人看的,因为我爱娘,往往是隐蔽、狡猾、幽默风趣的热爱。

我记得,娘80多岁了,可她额头上没有抬头纹,脸上也很少见到皱纹,这不更好的说明娘活得很开心嘛。每当我坐在门口的草地上晒太阳,给娘剪指甲或洗头时,我就没大没小的开玩笑说:“你当姑娘时,肯定是个大美女,有许年轻小伙争着、抢着愿意娶你!”娘就“咯咯”地大笑,娘笑过以后,又骂我 :“鬼娃子,滚一边去,不容许拿娘开涮,我是你亲娘啊。”娘笑我也笑,笑声里藏着爱。

慢慢地游荡在回忆当中,找娘留下的点点滴滴,却又不想删掉那些对娘的回忆,那不是日记,不可以撕掉,不可以焚烧,始终改变不了对娘的是思念。然而,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失去了世上最爱快乐的亲娘,挥手泪沾襟,心里不好受,难过啊!

今夜无眠,星月轮回,娘躺在棺材里了。

在雨声空寂的浸润夜晚上,就让我一个人安静地倚窗而立,眺望遥远的苍穹,那个叫做天堂的地方。让我,再次轻轻地呼唤你,永远也不会答应我的娘。让我,再次将漫天的雨丝,编织成一张这辈子也不可能再对我微笑的面容。那时紧时慢的雨声啊,是娘在遥远的天国,轻唤我的乳名吗?声声,都饱蘸着对娘思念的苦涩。字字,都凝结着对娘无奈的愁绪。我将手伸出漆黑的窗外,好希冀在茫茫空冥之中,能握住一些什么。我是在清冷的风中紧紧地拽住娘的蓝布衣角吗?还是在沁凉的雨中抚过娘丝丝银白的发梢?但是,除了一手的冰冷和湿润,我终是什么也无法握住了。

冷雨凄风,纷纷扬扬地滴着、飘着、刮着,还在不停地吹过窗棂。我不知道,在这样的雨夜,又将有多少的生命,带着美好的遗憾,会在一瞬间戛然而止,一触即碎呢。人生无常,遥遥无期。而我,不也正是奔赴在这条生命终结的路上吗?我,不也正是在朝着有娘的天堂路上,渐渐靠近吗?

阴郁的天空时而飘下一滴雨点,像是在哭泣,也像是平时遗漏的露珠,就这样飘落在这条不著名的田间小路上,让我想起娘熟悉却又陌生的脸庞,还有那双慧眼识人的眼睛。她虽然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精神,也没有了炯炯有神的姿态,已经不是那双明亮眸子的眼睛了,可她是能洞察世间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娘年轻的时候,眼睛曾是多么的清澈,娘一点都不笨,谁若欺负她的孩子,她都与坏人拼命,也要保护儿孙。如今娘一样的衰老了。我时常想起,娘年轻时候精神非凡的样子,向往的是当年的气息,而今,却什么都找不到了,只有那依旧在冰冷的不朽身躯。怀念娘的时候,就《常回家看看》。

我爹死得早,1988年2月23日因病去世的,享年54岁,娘与我爹是同年出生的人,她却活了85岁。我写了回忆文章,《心中已无我的太阳》,收录我的文学《血洗的心》作品集里。在全国慈母的征文中,我写了《命运中有个娘》,获得头等奖。

现在真正祭奠娘的时刻,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然少了那份凄凉与悲伤。听,那淅淅沥沥恼人的雨声,把整个世界,都织进了无尽无边的悲戚和惆怅之中。这个季节的雨,应该属于思念的雨,乡愁的雨。被隆冬冻结了一季的心,便随雨敲打窗棂的节奏,轻拂沾染一身的尘埃,走进岁月悠长的小巷,让一些孤独的思念,在春天里绽放芬芳的花蕾。

仍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北风夹裹着冰凉的雨丝,带着久违的气息,淋湿了一地的思念,点点哀思在二月天里的雨中肆意泛滥。凄风冷雨之中,那白色的纸钱,正瓣瓣飘零。曲曲弯弯之间升腾的烟雾中,浮现出娘的慈祥的笑容,娘熟悉的皱纹正开心地舒展着。忽然间,微风吹过,娘的笑容不见了,还是那座坚硬似冰的坟茔,如此绝情地横贯在我和娘之间。我和娘啊,仅仅只隔一堆土。但是,我却是如此痛苦地清醒着,那岂是一堆土的距离,那是生与死遥远的距离,是阴阳相隔的永远不能再见的距离。

如若可以,我希望用自己在世上活着的岁月,换取时光的倒流。我,仍是那个无忧无虑懵懵懂懂的少年,但青丝已变成了白鬓,而娘,仍在耐心的呵护我,纵情宠爱我的归巢老人。只是啊,我又是多么清醒地知道,所有的一切努力,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梦想,那些远去的时光,那些属于娘的曾经,跌落在时光深处的宁静、欢乐和心疼,是再也回不来了,而沉睡在坟墓中的娘,再也不可能醒来了。

我用手细心地扒开坟头的新土,奉上香火祭品,虔诚地跪拜,年幼的儿子在我的示意下祈求奶奶安息。我好想扑上去拥抱那堆冰凉的黄土,叫醒沉睡的娘:“娘,咋还不起床呢?我饿了,做饭呢!”娘再也不能给我做饭了,娘死了。娘活着的时候,我嫌她是个累赘,真正失去了,又怀念惦记。娘用手轻抚着我的头发,咧着没有牙齿的嘴巴笑得合不拢,娘说:“我儿饿了,马上给儿子做饭吃!”然而……

又一个日出悄然而至,想起逝去的娘,心如细麻,酥酥乱的疼痛。芳菲的清明节快要到了,在娘去了不久时,我还要与家人们踏上回乡扫墓的路。到那时,免不了又是一场跪拜、痛心与嚎哭。

曾经清明的扫墓,阴与阳都要在这里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祭奠先人,逐一有礼有序地进行。过去都是父母亲率领着晚辈们朝奉祖先的神灵,可如今,父母亲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除了活着的声音,就只有死去的沉默。如这群山那样,它们成了逝去的娘最后的依偎。不敢高声猛语,也不敢低泣,我怕我的喧哗会吵醒刚睡去的娘,娘太累了,让娘好好睡上一觉。

人已去,香如故。徐楼村处处呈现出温婉和顺、平淡醇厚的安详。也许,这才是娘安身立命的模样,只有这种安详,才能根植地下她那宽容、理解、至善至美的善良。

徐楼村雍庄小队西南方向麦田里、土坡上,东西30里有1000多个坟墓,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风口,要数娘的坟墓位置安详,当属最适合安息的地方,人称风水宝地。娘躺在麦田里,坟墓稀少,经过的小路绕过坟墓,麦田也很安静,娘的坟墓也很安静,很少有人来到这里。站在河堤的山梁上,放眼望去,远处是平缓而曲线优美的长河的河堤,星星点点的绿色点缀其中。近处,碧绿的青草散落脚下,尽情享受着蒿草与泉水的温馨。这就是娘的安息之地。这是一片安详的世界,万物皆呈现出空明澄澈的灵性,比如闸口、石头、野草、落叶,还有绵羊、蝴蝶、蜻蜓、飞鸟,甚至阳光、蓝天、白云和微风,它们都带着安静明亮的生命气息,在田野之间飞腾或跳跃,测量着水雾的温度。在日落的余晖里与娘的坟墓告别,真是惬意。再回首,心就突然被这份安详所打动,能聆听到胸膛里发出了泪花飞溅的声音。

始于初见,死于终老,陪伴娘是最长情的告白。就像路灯下的小姑娘,娘用秋天落叶同我打仗、用冬天的雪球砸人,可谓快乐的活到今天。娘爱干净,一个周要用热水洗两次澡。每次洗澡,她都喊我给她搓灰,我就脱鞋打着赤脚跑进她洗澡的房间里,帮她洗澡擦背,我不嫌娘脏,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把瘦小的娘拎来掂去,然后用毛巾捂着,抱进沙发上,像个小姑娘。娘不馋我吃东西。每次家里有了大鱼、大肉、排骨、烤鹅等好吃的东西,娘都做给我吃。我分给她吃,她都摇头说:“没牙了,怕腻,怕咸。”当然,晚上娘还跟我按摩额头,我患有失眠症,瞪着眼看着天花板睡不着觉。有人说中国乡村**最美,那娘就是一部最感动中国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从生到死,几经轮回,一集比一集的好看。

早晨,厚重的山雾揭开了帷幔,披上一层金色,闪烁着别样的光芒。小路蜿蜒,在岁月的流年里,他们各自守护着自己心中的神灵,于山水之间相安而居。山山水水,有序地完成着各自的使命,和谐自然,又温情脉脉。在这里,无不体现安详、宁静、圣洁,既有人间烟火的温馨,又有燃香飘渺的空灵,更是娘的灵魂安葬的地方。

娘是非常可爱可亲的。她活着的时候,经常梦见死去的亲爹亲娘、掉水里淹死的疯哥和小时候过继到姑家患了急性脑膜炎没经医生治疗死亡叫“彩”的她的女儿,每到这时,娘就两眼泪汪汪的。娘时常说她做梦看见他们,他们在喊她,“彩”饿得直哭,娘不止一次地说他们在那边过得很可怜。清明祭奠烧纸时,娘都要跟着去,为的是怕我们忘记了给他们送纸钱。每次,娘都不会忘记,兜里藏着一挂鞭炮,到坟地燃放,呼喊地下的亡灵赶快来捡钱。娘生怕纸钱不够花或被人抢走了。可见娘恋旧的心情是多么沉重。娘活着的时候,多次跟我说:“难忘亲人!”

平原的阳光慢慢融化着清冷和黯然,午后,高远蔚蓝的天空上,一架银色的飞机掠过,给这寂寞的山水和麦田增添生机。无边的落叶蝴蝶般飞舞,挣脱树的怀抱,投入泥土碾作香尘。一如娘的生命最后归宿那样,从容淡定,恬静自如。

群山峻岭之间长眠的亲娘,她的传说在泛黄的家谱上生辉留芳。我走过娘冰冷的坟墓,无字也无碑,我与娘简短的生平对视良久。无限勤劳、贤惠、善良的娘,如今却归西了,一捧黄土掩埋了娘漫长的一生。我从娘活着坚毅的目光中,看出了娘已经活在亲人们的心里。按说,娘能活到这份上,已经是高寿了。娘的走,无可避免,只能心中埋下留恋。人死不能复生,就由她去吧,免得地下的亲人担忧。

农村有首歌唱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转身就是一辈子;不枉来到人世间,回报亲人别太迟;久病床前无孝子,多么扎心的现实;千恩万爱四个字,谁又能完美诠释;孝子生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孝敬亲人莫动嘴,莫拿亲人当累赘;善恶有报在轮回,问问苍天饶过谁?!正是这首歌,时时激励鞭策我爱娘。

我从此失去了娘,永远地失去了,就像是风吹树梢一样,那是娘的节奏,那是娘的生命绝唱,那个绝唱,是我们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娘已经走了,给我们心灵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我们只能慢慢地在严冬中苏醒过来,酝酿将来的美好生活。

娘去了,我失去了精神支柱。但娘活着的时候,我已享受了母爱,没有遗憾了。娘临走的时候,万元的红松棺材,华丽昂贵的寿衣,家人料理得非常气派、体面和排场,请天堂里的娘安息吧。这里,我要感谢亲人们、感谢哥嫂、妹妹妹夫等亲人平时对娘无私的赡养、孝顺和付出。娘的福分,来自大家的理解、支持和关心,相信老天有眼,大伙一定会有福报的。

我要说的是,活在当下,除了生老病死,其它都是小事,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生命最珍贵。没有谁在意你是不是还活着,所以大家要无条件的自信,争取活得长久些、潇洒些、有意义些。人一辈子时间太短,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你此刻拥有的东西,都是临时占有,包括你的家人和孩子。你看到的所有人都在拼命演戏,本质上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一定要活得精彩,一定要放飞自我。

我想,我能怀念娘,就要多活几天,直到生命结束,画上圆满的句号。

时光悄悄地逝去,来生未必再相逢,留下的只有回忆。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别总以为时间还早,别总以为年龄还小,别再以为没灾没病,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谁也无法把控自己,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一个晚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切切!

作家简介:殷天堂,笔名尹夫,祖籍河南信阳息县。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务员,网名过冬飞鹰,军队团职军官转业,闲暇习读经史。2017年3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1996年6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系统作协主席,信阳作协副主席。数百篇小说散文见诸网络和纸刊,数次获奖。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外传》《生命提速》《息夫人秘史》等书籍。

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子黄琼曾孙黄琬相继拜相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黄氏史料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5、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6、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编辑本段]六、黄姓迁徙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据说就是因黄国江夏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赠太尉孝子黄香及子宰相黄琼与曾孙太尉黄琬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故其天下黄姓共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和四安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彦丰者,于晋永嘉年间(300年)八姓衣冠人闽居候官黄巷,垦荒致富,唐朝进士开国公谥忠义桂州刺史黄岸入莆,黄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南后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文状元者7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其子孙蕃昌为闽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复居福州黄巷。今广东南雄黄氏,多为这支入闽后徙莆田始祖封开国公桂州刺史谥忠义黄岸次子黄典的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黄碣(新唐书、十国春秋有传)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宋代还有莆阳黄巷迁潮始祖黄詹(一名黄汝詹),子孙散处广东各地,居潮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还有金墩后裔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金墩安平黄恩瑞曾孙菲律宾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农业部长黄严辉。潘湖迁台湾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龙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简称)种德堂大宗祠。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清代金湖黄伯流徙柬埔寨高绵南荣城金塔大佛色里。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清代金湖黄高拱徙暹罗国即今泰国望国街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如金湖黄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黄宅子二长钟瑞徙缅甸次钟端分泰国文莱黄厝,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家谱的保存,建议应该分布式全方位的保存,先说说最近流行的电子家谱,电子的好是好,关键是存储的设备不可能永久,比如硬盘都有寿命的,即时再好的硬盘也不行,放在商用服务器上面还要钱,而且不能保证商用服务器的公司不倒闭?即便是购买大型公司的阿里云服务器也不可能做到永久保存。

要想永久保存做到如下几点。(如果想给自己家族永久传承下去的话,让后人知道祖先的事迹,否则意义不大)

1、买一个高质量的商用的硬盘存储或者磁盘阵列等方式家里私有云,相对商用操作性更好,但缺点是万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数据容易丢失。

2、存放在一些免费的大型公司开办的云存储,例如百度云等。费用低,但风险很可能大型公司取消云服务,比如当时360等都取消个人云存储了。

3、有条件,可以购买阿里云、腾讯云等大型公司的服务器家用,缺点是费用较高,但完整性会更好,相当于有自己家族的一个内部数据系统。安全性更高,自然灾害也没事,大型公司服务器都有多重备份,一般不会数据丢失,除非大型公司倒闭。关键的注意的是,必须要交代后人,务必按时续费。否则不续费数据丢失就麻烦了。

4、用纸质打印存储,定期更新,存储在专门密封的容器内。

总结:如果做到以上4点,基本可以保证家谱永久传下去,我这里说的家谱不仅仅只是记录一些姓氏,而是将家族的所有发生的事迹记录下来,包括视频,照片,文字等等,全方位的永久保存,百年之后让自己的后人子孙,能够看到。

补充:如果自己的家族够强大,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家族家谱体系,想万无一失永久传下去,可以考虑把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写的串起来,比如数据存入的时候,在第一条中,同时第三条也写入,同时进行双备份,第一条的风险有2点,第一是自然灾害,停电等,第二是硬盘坏掉及时换,第三条主要是担心后代不续费,服务器过期。完整第一条和第三条同时进行,再加第四条纸质备份,基本可以永久保存了。(采用此方式需要投入不少费用,一般家庭可能不愿意投入)

省钱方法:第二条+纸质。(采取国内大型公司的免费网盘保存,但要多平台,比如百度云,115,等)至少备份3-5家以上,在加个人电脑或硬盘上存储。几乎不花钱,但记得要把平台存储账号密码保管好,传给后代。

以上纯手打分享。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栗静舒(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你的家里,是否有一本泛黄的家谱?里面记载的许多名字虽然陌生,但其承载的个体与你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普通人的家谱往前追溯三五辈,就往往让后人感到复杂难辨。那些古人类学家,纵跨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尺度,横览扑朔迷离的亲缘关系,仅凭一些散落的残骸断骨,又如何编写人类祖先的"家谱"?

化石保存至今,往往被复杂的埋藏过程改造得支离破碎,所以研究者获取到的多是零星的人骨片段,诸如几颗牙齿(中学 历史 教科书开篇提到的元谋人,实际上就是根据两颗牙齿而命名的),胳膊或者大腿骨,脚趾头,手指头……对于化石的观察、种属与部位鉴定、测量与比较,是研究人类遗骸的第一步。

据说,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有个习惯,常常在兜里揣几块人类化石,反复地摸索与感受,以增进对古人类骨骼的了解。虽然现在的学者不再被允许将化石揣到兜里,但是识骨寻踪的基本功训练绝不可免。如果连人和动物化石都傻傻分不清,是大腿还是胳膊的问题也没弄明白,那么何谈下一步的研究。

当然,如果足够幸运地发掘出完整的遗骸,那么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第一步了。可惜天公不作美,这种送分题出现的概率很低,不论是我们所知的北京猿人化石,还是人类的"老祖母"——南方古猿露西的化石,都是古人类学家们在长期野外调查与发掘中,找到碎片才拼出来的相对完整的遗骸。

有时候,仅仅找到头骨,也足以让古人类学家们欢呼雀跃,因为 头骨蕴含着其他部位难以比拟的丰富信息。 看面相就能找到很多信息:比如面相是像现代人类还是更像猿类,头骨是否浑圆,脑容量有多大,牙齿是否原始,等等。而高分辨率工业CT技术、3D复原、几何形态量化各个微小解剖部位等手段,使得古人类学者从头骨中获得了更多的形态数据。之后,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就能绘制出人类祖先的系统发育树。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绘制出的家谱,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万一有些古人类,只是长得显老呢?

2015年,一个古人类研究团队宣布,在南非找到了当地最早的古人类——纳莱迪人(Homo naledi),因为纳莱迪人具有许多原始古人类特征,比如较小的脑容量与南方古猿的相当,研究者推测这些古人类的生活年代距今约300万年。

两年后,综合光释光、古地磁、铀系等多种测年法得出的年代数据,却让大家大吃一惊,距今300万年的纳莱迪人实际上只有约30万年的年龄(距今约335万至236万年)——纳莱迪人并不是南方古猿的竞争对手,而是尼安德特人的邻居。由此可见,仅仅根据面相判断发现的头骨是原始还是现代,是无法真正得知其所处的演化位置的。毕竟,长得显老,也不是纳莱迪人的错啊!

再比如在3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一些原始人类的头骨和早期现代人头骨的解剖学特征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说同时具备"原始"与"现代"的特征,而古人类学家也很难真正找到令人信服的、可以统一区分的标准。不仅如此,实际上在人类演化的各个阶段,比如处于直立人至智人阶段大多数古人类化石,都难以根据其骨骼形态特征而判断谁古老、谁年轻。

所以说,再高级的摸骨、看相,也是远不够的。

如上文所言,测年结果改变了纳莱迪人的演化位置,也正是因为年代不清楚的原因,导致学术界对很多标本的重要性都存有疑问。古人类学家高星曾说过, "年代的准确性,对研究不同地区的古人类间的演化过程、时序和迁移路线等方面,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获取年代数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古人类研究中,能够获取到的年代一般分为 "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一般指直接在化石上测得的年代。 但考虑到古人类化石的稀有性,很少会有学者慷慨地拿出标本让年代学家打洞磨粉(取样)。虽然舍不得人骨"套"不到信服的数据,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们仍会选择更为保守的"相对年代"。

相对年代的测定,包括对化石出土的层位,和化石一起出土的哺乳动物、文化遗物,化石中填充的沉积物等进行测年。 正是因为用来测年的对象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个遗址、多个年代数据结果。同时,由于测年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古老的遗址,也常常出现出时而老、时而新的年代数据。

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于1921年,算是最早发现于我国的古人类遗址,但直至今日,仍然不断地有新的年代数据刷新之前的记录。2009年《自然》杂志就曾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一个新的年代数据(距今约77万年,在此之前一般认为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0万年),将北京猿人置于"一个更冷的新年代",对北京猿人的耐寒能力提出了挑战。

同样在1921年,非洲首次出现了古人类的踪迹。一群矿工在赞比亚布罗肯山发现了一个原始的颅骨,后来被命名为卡布韦人。古人类学家根据其头骨以及后来发现的人类骨骼,将其归入海德堡人。而学术界认为,海德堡人可能是欧洲尼安德特人与非洲现代人最后的共同祖先。

近日,《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公布了最新的年代数据。不同于"变老"20万年的北京猿人,卡布韦人"年轻"了20万年(距今约324-274万年,在此之前一般认为距今约50万年)。

也就是说,以卡布韦人为代表的这一支海德堡人,曾与智人祖先、纳莱迪人、尼安德特人等,同时出现在非洲南部?那祖先这一假说,岂不不攻自破?卡布韦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基因检测,可谓当今家喻户晓的亲子鉴定黑 科技 。 如果说近二十年来,是哪项研究彻底改写了许多古人类演化故事,非古DNA研究莫属。David Reich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中,甚至将古DNA研究视作继碳十四测年之后的第二次考古学科学革命。似乎只要能提取到DNA信息,很多关于亲缘关系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根据基因研究,学术界提出"非洲多地区起源说(African multiregionalism)",即在40万年—1万年间,由于气候原因,非洲大陆被分割成不同的生态区域,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种群的人常常处于半隔离状态独立演化,并产生基因变异;但是隔一段时间,这些人群就会在交界点上发生基因交流,频繁的基因交流最终产生现代人类。2020年年初,有研究团队在现代西非人基因组中,发现平均有66%到7%的古老基因来自一种"幽灵"古人类群体,这个群体可能就是当初人群基因交流的证据。

而在关于卡布韦人的研究文章中,研究者也不免猜测,和智人祖先、尼安德特人、纳莱迪人等古老人群生活在同时代的卡布韦人,也许就属于这样的"幽灵人群"。

不过, 古DNA信息极容易被降解,如果降解到一定程度,再先进的DNA测序手段也无法检测。 距今约700—900万年左右,人与猿就走到了揖别的岔路口,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DNA证据,也不超过40万年。

2019年,《自然》发表一篇题为《DNA,请挪步:轮到古蛋白登场揭示人类史了》的报道,似乎带给了学术界新的希望。

同样保存了遗传密码的古蛋白质,似乎比古DNA更加稳定,能够保存的时间更久,留下来的概率也更大。古生物学家们甚至在距今13亿年前的始孔子鸟羽毛化石中,发现了保存至今的角蛋白。难怪有些乐观的学者们认为,未来,古蛋白质组学有希望解锁整棵人类演化树。

从利用古蛋白在骨骼碎片中寻找人类骨骼、鉴定人类遗骸性别,到仅仅凭借蛋白质序列,就鉴定出夏河丹尼索瓦人,再到从距今180万年格鲁尼亚的德马尼西人遗骸中提取到古蛋白序列,看起来,古蛋白质研究确实势不可挡。

2020年4月,《自然》再次发表了参与夏河丹尼索瓦人鉴定工作的Frido Welker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此次被研究的

关于族谱那些事儿

            我在记忆中隐隐约约地记得,我们家手上有一份族谱,我好奇心很强,想翻出来看看我的祖先到底是怎么样的?废九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