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女儿可以把老人写家谱上过年吗?
在我们家乡一带有过年供奉家谱的习俗。记得我六岁那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新分到土地和耕牛的庄户人家,过年的心劲特高,家家户户忙着磨面蒸馒,杀鸡宰鸭。年近六旬的爷爷还忙着做过年的熏香,说是要给“回家”过年的老祖宗上香用。
爷爷请出的“祖宗”实际上就是一张写满密密匝匝的画。那“画”是用厚厚的麻纸做的,看上去很厚实很挺括,宽有一米多,长有一米半,上下各有一个圆木轴,所以挂在中堂上显得板正威严。再仔细看上面画着一个三进的四合院,门口一左一右有两个大石狮子把门。左上方画着放着亮光的太阳,右上方画着闪着幽美的月芽,中间端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一个布满皱纹的老太婆。我问爷爷他俩是谁?爷爷说咱们金家的老祖宗,他指着下边那一行又一行的人名,说这都是老祖宗的后代,又是我们的先人。爷爷告诉我说,这就是金家的家谱,每年过年都要请回家,回来过大年。从那一刻我才知道每家都有家谱。
快到晌午的时候,全家忙碌起来,爷爷大呼小叫,就像戏台上的总导演,一会招呼奶奶端鱼,一会又催促母亲摆肉。只有片刻工夫嘴里叨着大葱的猪头,翅上插着鲜花的小鸡,项下挂上铜钱的鲤鱼,还有那些五花八样的糕点、菜肴,整整摆了一八仙桌子,顿时中堂溢满诱人的肉香……
接下来,庄穆而隆重的典礼开始,一家三代向家谱行三拜九叩大礼。爷爷高声对着家谱说,“这是咱家翻身后过的第一个团圆年,托老祖宗的福,儿孙们个个都无病无灾,都赶回来给先人们磕头啦。”说着爷爷先向家谱磕了三个响头,父亲、叔父又按照从长到幼的次序给家谱跪拜。最后轮到我磕头,我心里就有些画魂儿,老祖宗在哪里,难道就在那张纸上。我突然想起大人讲的那些鬼神故事,似乎看到那张纸上都是鬼魂,再加上那香烟缭绕的气氛,我心里就产生一种恐惧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根木头似的充愣发傻。爷爷说,“大孙子,快拜呀,给祖宗磕头。”但我就是不跪,母亲就过来哄我,说拜完给糖吃给鞭玩,我仍旧不跪;父亲气不过,搧了我个耳光,强行按住我磕了三个头。
跪拜家谱让我扫了兴,可爷爷一点都不怨恨我。爷爷笑眯眯的,显得很开心,他搬把椅子坐在八仙桌旁,定定的看着家谱,为祖宗守岁,陪伴已逝去的爹娘过年。他独自坐在桌前,似乎要睡着的样子,我上去扯拉他的白胡子,他却顺势拉住,把我拥进怀里,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大孙子,你也陪陪老祖宗,他们都把你当宝贝稀罕!”我挣扎着跑,不愿陪爷爷守岁。我对爷爷说,“你净唬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如今家谱应放在家的书房和客房,有阁楼和祠堂更好;古代一般放在房梁上。
古代普通家庭能拥有一套族谱,应该是家中最值钱的书籍,也是最神圣的。因为没有书房存放,但又怕老鼠咬以及防潮。一般家庭都会把族谱吊在家中的房梁上。
一是显示神圣,二是老鼠以及水火不易接触,而导致族谱损坏。所以以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把族谱用油纸包好,悬吊在家里的房梁上。平时也是不会轻易打开。
将家谱装进木匣保存好。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重要凭证,如果不挂了,就要将其放进木匣里,保存在一个干净的地方,不得私自借给他人使用。
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经历了多年动荡,世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所以现在还有家谱的人家,要注意保护好家谱。
我是个女儿可以把老人写家谱上过年吗?
本文2023-09-27 10:34: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