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河南武姓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谁知道河南武姓的家谱,第1张

武姓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夏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姓。

3、出自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① 出自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 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是为河南武姓。

4、出自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

① 出自复姓简化而来,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秦将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后简姓武。

② 出自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因而其子孙以封邑名为氏,称武疆氏,后简姓武。

6、出自其他源流。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① 据《唐书》载:“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

② 唐代傅、左、李诸姓被武则天赐姓武。

7、出自小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

① 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鄂温克族吴立西氏汉姓为武。

② 京、彝、蒙等族有武姓。

得姓始祖

武丁。商王武丁继位时,国力衰弱,于是极力想恢复殷商当年盛况,却因找不到贤臣辅佐而犯愁。相传,有一夜武丁梦到叫“说”的圣人会辅佐他,于是四方找寻,终于在山西平陆东面傅岩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隶的贤相傅说。武丁对傅说十分信任,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死后,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姓,奉武丁为武姓始祖。

武姓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郡望堂号

堂号:

"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历史名人

武 丁: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卷三》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武 臣:秦末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随陈胜起义,后自立赵王,因违抗陈胜命令,被部将李良所杀。

武 漳:文水(今山西省汾阳)人,五代后蜀著名将领,职山南节度使,重视农业,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贡献。

武 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 祺:元代太谷(今属山西省)人,历任中书参议、户部尚书、甘肃行省参政等职。曾参与更改钞法,铸宝钱,然时不助祺,物价腾踊,钞法遂坏。著有《宝钞通考》等。

武 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等。

武 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士彟: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东)人,武则天之父。以经营木材致富,随李渊征战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时,以皇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国公,被赐太原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高宗皇后,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年。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时有冤案。公元705年,则天帝被迫让位与子唐中宗,中宗遂复唐。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被杀。

武元衡: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人,唐代建中进士,官至宰相,帝评之曰“是真宰相器。”因刚直不阿,触犯权贵,被刺客暗杀。

武宗元:河南省白波(今孟津)人,北宋著名画家,学吴道子,行笔流畅,擅佛道鬼神,曾为寺观作壁画,人皆称之。

武允蹈:宋代高诗人,两贡于乡,诗文刻意,多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武元直:金代北京人,善画山水,亦能诗文。有《东坡游赤壁图》等传世。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武元直: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之望:明代陕西省关中人,对医术有独到之处,曾参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编有《济阴纲目》,另著有《济阳纲目》。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其融贯众派,自成一体,称“武式小架”。

武士敏:民国抗日将领。字勉之(1892-1941),怀安(今河北省怀安)人。1937年出任第一六九师师长,两年後升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抗日。1941年9月,武士敏率部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终年49年。武士敏壮烈殉国後,举国悲痛,全国许多地方纷纷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报道、社论和纪念文章。1984年 11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长治市太行山烈士陵园中,为武士敏将军举行乐遗骸迁葬仪式,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墓碑,以追悼先烈。

宗族特征

1、武姓自古多英杰,则天皇帝数第一。其打破历朝历代女子不从政之传统,为后世女子涉政树立起一个光辉典范。

2、武姓多官宦,且以唐朝为最。

3、武姓世代以北方为主居地。3、武姓字行辈份严谨,意味深长。如武懿民所修《武氏家谱》内有浙江武姓一支字行为:“善德庆美,诚信斯国。”

====================================================================

武姓宗祠通用对联

〖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平章卓识;

补阙高风。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武元衡,字伯苍,太原人,进士出身。德宗对他很器重,任为御史中丞,并对群臣说:“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宪宗时,历官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因四川不太稳定,他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为政廉明,生活节俭,尽力抚慰少数民族,政绩卓著。后入朝为中书知政事,极力主张平定武元济叛乱。下联典指武元衡的堂弟武儒衡,字廷硕,宪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兼知制诰。刚直而有气节,又官补阙(对皇帝规谏并举荐人员的官),将大用时,终因为疾恶太分明而不得重用。

祥开国胄;

庆衍奇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武氏起源之一,周平王有个儿子,出生时掌中纹路有像个篆文的“武”字,周平王因此赐他姓武氏,后曾任大夫。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名字作文3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

 我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小名叫“呶呶”。你一听,一定也觉得很奇怪吧,或许有些人连这个字都不认识。我特别不喜欢这个小名,乍听起来好像我是一头小猪,难免会让人忍俊不禁。这个名字实在是太难听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奇怪的小名呢?我疑惑不解,跑去问妈妈,妈妈回答说:“以前你小时候刚生出来时肥嘟嘟的,别人都称小猪为呶呶,我希望你像小猪那样好养活,因此给你取了这么一个名儿。”我的小名——“呶呶”就好像成了妈妈的口头禅,每天都要被喊上十来次,这个小名时常在我耳边回荡,听着真让人不爽。

 我试着跟妈妈提意见换小名,可妈妈执意不肯,还说这名儿喊着顺口也蛮好听的,顿时把我脸都气绿了。奶奶想叫我下楼帮忙买包醋,她随口喊道:“呶呶,你去帮我买包醋,行吗?”我一听立马皱起眉,很不情愿地去买醋。回来之后,我对奶奶说:“以后你就叫我涵涵吧!这样会好听些。”可是奶奶还是时不时的会忘记,真叫人伤脑筋呀。

 我最不希望别人叫我小名呶呶,我也绝不会让同学知道,因为他们会取笑我的。我真希望快点能更换一个小名呀!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2

 我叫李查岩。大家都说我名字不好。有个谐音叫Tea,所以我小学的时候就有了茶蛋的外号。

 那天,我问妈妈为什么给我起这样的名字。这个外号让我在学校受了很多委屈,但是我妈很认真的告诉我:这个名字有历史。你看,我姓李,你爸爸姓,所以前两个字是,选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想让你像燕子一样自由飞翔。

 虽然我明白名字的意思,但还是觉得很难听。就对妈妈说:但是你就不能把最后一个字换成别的吗?妈妈写信给妈妈说:“其实我也没想过叫李查娟,只是名字不如燕,而且感觉太老套了,像是从农村来的,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我想了想,还是想不通,就跟我妈说:给李燕打电话不好吗?我妈说:“不,你不是我女儿一个人。没有我父亲你不能来。我们应该互相尊重。”。

 我恍然大悟,原来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种崇高的含义,还包含着来自人的尊敬。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名字,就像珍惜我们的父母一样。

 名字是每个人的地址,也是每个人的骄傲。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3

 听爸爸说,我原本是姓“姚”的,但因为我的爷爷从小送给姓黄的当儿子,所以我就变成黄氏的后代子孙了。

 说起黄氏的祖先,可以上溯至帝舜时代,有个首领名叫“柏益”,他的后裔建立了“黄国”,便以“黄”为姓氏,但最后不幸被消灭。之后的子孙,经常也都是在逃难状态下,颠沛流离,可能也是因为逃难的关系,我们黄氏家族的子孙分布的蛮广的,如今是本国第八大姓。

 至于我的名字,是请算命师算的。当时一次给了好几个名字让爸爸妈妈挑选,细心的爸爸又自己再算一次,终于挑中“湘婷”。“湘”是湖南省一条很著名的河川,我想女生的名字里有水,多少会水当当的吧!“婷”这个字,是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的样子,爸妈希望我不只身材姣好,什么都美好的心意,我感受得到。

 我很喜欢“湘婷”这个名字,因为它融入了爸妈对我的爱,我真的非常喜欢。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4

 我叫余贝易,我的名字意义非凡。在我还没出生时,爸爸妈妈早已想好了很多的名字,有天马行空的,有吉祥如意的,有稀奇古怪的。因为我表姐的名字非常好听,含义也很好,但笔画太多,一年级还不知道怎么写名字?爸爸妈妈就决定把我的名字取得简单些,容易写些。

 妈妈突然想到了“贝”字,因为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爸爸想让我的名字容易写些,于是俩人的想法结合就成了“贝易”,刚好“贝”加“易”是“赐”字,寓意我是上天赐给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当听到爸爸妈妈说到我名字的由来时,我不禁想,爸爸妈妈真是心有灵犀啊!

 我的名字不但独特,而且还闹出了许多乌龙。刚上学,有的老师叫我“余易贝”,有的干脆叫我“余赐”了。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说:“请余赐回答这个问题”。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想看看拥有这奇特名字的是哪方神圣?在同学们的翘首等待中,我缓缓站起来跟老师解释说:“‘赐’是分开的,我叫余贝易。”这种事情时常发生,慢慢的,我也就习以为常啦!

 我喜欢我的名字,但我更喜欢赐于我生命的爸爸妈妈。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5

 我名字的来历

 我名字的来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来历和含义。下头,请听听我的名字吧!

 在我刚出生不久,老爸老妈给我起了个叫周懿轩的名字。虽然这名字的含义不错,可是美中有不足之处。这不足之处嘛,就是周懿轩的“懿”字比较难写。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在意。可是,幼儿园即将毕业时,那个“懿”字仍然不会写。我们都开始着急起来,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有一天,我在家里对妈妈说:“要是能在小学里的考试次次拿第一,那该多好阿!”老妈听到了那个“一”字,我说:“就是第一的一”。老妈便兴奋地自言自语道:“何不把懿改成一字?”最终,她跟老爸又经过了一番商量。第二天,我们将名字改了。从此,我就叫周一轩了。

 此刻这个名字既简单,易记,易写,在含义上又上了一层“台阶”。一的含义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处处争第一。轩嘛,就是爸爸妈妈期望我长的得高高大大、壮壮实实的。我很喜欢我的名字。你们喜欢吗?记住了吗?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6

 我的名字是三种颜色组成的:黄绿橙。这个名字是我爸取的,比较怪,但是非常好记。

 有个舞蹈班的同学有一次这么招呼我,“**,绿色,橙色,你好!”就这么一句话让我有点讨厌这个名字了。

 我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向老师介绍我的名字,我以为老师会说:“这名字真好记。”可老师居然说:“这名字真有意思。”这句话倒又让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个同学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是谁给你取了一个这样奇特的名字?”我说:“是我爸取的。”“你爸可真懒!”我也这么认为。

 三色单一排列,连我的作文老师也都被它搞混了,到底是黄绿橙还是黄橙绿呢,经常叫错。

 就这样,我脑袋里常常冒出来一个问题:我的“三色名”到底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呢?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7

 我的名字叫陈家浩,于20xx年2月初2出生,属虎,阳历生日是3月17日,双鱼座的,陈家浩这个名字是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共同智慧的结晶,代表家人对我的爱与他们的美好期望。

 陈,是我的姓。

 为什么呢因为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孩子随父亲姓的习惯,所以我爸爸姓陈,那我当然也姓陈了。

 我的陈家浩中的家就是家和万事兴,意思就是修身其家治国平天下哦!你们记住了吗

 陈家浩里面的浩就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希望我从现在到长大以后心胸一直都像大海一样浩瀚宽广。

 可是,这也带给我了一些烦恼,有一些调皮的同学总是把我叫成×+号,虽然我也不喜欢别人给我起绰号,但我觉得一旦别人发现绰号对你的杀伤力,这个绰号就跟定你了,于是,就大大方方的接受,那他们就再也伤不了我了。久而久之,我觉得有个外号也是不错的。

 好了,这就是我名字的由来和意思。我的名字继承了长辈们对我的期盼,名字里也包含了他们的愿景。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8

 我的名字叫xxx。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你一定会认为我没有烦恼,那可就错了,我的烦恼在哪儿呢?就是我的名字!

 我虽然叫揭景翊(yì),可是在很多时候总是被人叫作揭景翊(yǔ)。我小时候总是生病,所以经常去医院看病打针,可是每次都被叫错名字,“揭景翊(yǔ)哪儿不舒服?”“揭景翊(yǔ)打针了。”就连在药房拿药的时候,广播里也是叫:“58号,揭景翊(yǔ),药好了。”

 哎呀,真是快气死了,为什么总是叫错我的名字。

 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我要叫这个名字?爸爸说,“揭”呢,是我们家的姓氏,“景”字呢,是我们家谱上按字排辈来的,而我的“翊”字可是有典故的。我出生的那天正好是端午节,而大诗人屈原是在那天投江自尽的,屈原生前是个刚直不阿(ē)而且很有才华的人,尽心尽力地辅佐楚王,颁布了许多好政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爸爸希望我长大后能像屈原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而“翊”字正好有“辅佐、帮助”的意思,所以给我取名“翊”。

 哦,我恍然大悟!现在我再也不会因名字而烦恼了,而是因名字而自豪。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9

 朋友,你一定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吧!你可别小看这几个字,它可是寄托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期望啊!我的名字也不例外,里面包含着许多含义。

 我出生的时候,是在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上也下着雪,所以妈妈给我起个名字是:王雪瑶。后来外婆又觉得不好听,又给我起名叫王新雨。可爸爸又觉得没有寓意,便拿着字典翻来翻去,最后,我终于有一个名字了,这个名字就是:王戈瑶。可是妈妈说:“这个好像是男孩的名字呀”。

 爸爸解释到:你听我慢慢告诉你,戈:意思就是戈壁滩。瑶:就是一块很美丽的玉石,合起来意思就是:戈壁滩大沙漠上的一块儿美丽的玉石,是一块比较“奇缺稀有”的宝贝。再者,戈瑶,谐音“歌谣”,代表能歌善唱,且叫起来朗朗上口,全家人听了,都不在说什么了,我的名字也就这样定了。

 长大了,上学了,这才真正的理解了我自己名字的含义。可见,爸爸妈妈对我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呀!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辜负全家人对我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我一定干出一番非凡的事业!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0

 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牛浩源,一个叫欢欢说起我这两个名字都是有故事的。

 我的第一个名字是妈妈取得,妈妈说:当我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妈妈整天就口渴。每天做的多的一件事就是喝水。妈妈还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还非常调皮,整天拳打脚踢的,但是只要妈妈一喝水,我就立刻变乖了。妈妈就想,这孩子咋就这么喜欢水呢我出生以后妈妈又发现我很喜欢洗澡、游泳。后来起名的时候妈妈就说我的命里可能缺水,名字水要多一些。浩代表水势浩大,源是源源不断的意思。浩源就表示浩瀚之水源源不断。

 我的第二个名字欢欢则是爸爸给我取得。它希望我欢欢喜喜,无忧无虑的长大。也希望我的到来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欢声笑语。

 我的两个名字我都很喜欢,一个代表妈妈的祝福,生命之水滋润我茁壮成长,另一个代表了爸爸的祝福,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伴随我一生。

 我的名字的来历是不是特别又意思啊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1

 Hi,大家好。我叫韩常凤,我的小名叫凤凤。我姓韩,姓韩的名人有很多,比如:韩红,著名歌唱家。韩愈,唐代著名的诗人等等。我为我姓韩而感到自豪。谈起我的名字,这还要去采访我的爸爸,解铃还需系铃人。

 原来,在1999年,6月1日妈妈在手术台上,忍着剧痛,脸上的汗珠犹如雨点那么多,随着两声哭的叫声,我和哥哥降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哥哥的哭声如雷声一般,声音被正在门外的爸爸听见了,高兴地跳了起来说:“我有儿子了。”这是,以为护士走过来队爸爸说:“恭喜你,你的妻子生了一男一女,这两个小家伙真是太可爱了,而且是对龙凤胎。”爸爸听了,更开心了。

 几天后,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一下给我们起个什么名字。爷爷先发话了:“我想男孩叫韩阳,女孩叫韩园如何。”奶奶说:“这两个名字太俗了,叫韩强飞不错。”爸爸摇了摇头说:“你们两位起的名字不好,叫韩常龙和韩常凤应该好点。咱们家全是姓韩的,而且又是在常州生的,是龙凤胎。”爸爸想了想,坚定的说:“男孩叫韩常龙,女孩叫韩常凤。”最后,家人都同意了。

 这样,我和哥哥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2

 我叫黄芯榆。我的名字是我最大的骄傲。

 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是:“黄”。爸爸说,它代表的是我的姓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爸爸、我爷爷,我太爷爷都是姓黄。我就纳闷了:妈妈姓张,为什么我不姓张?叫张芯榆不是也挺好听的吗?嘻嘻……

 我名字的第二个字是:“芯”。它和我的姓——“黄”一样,都有草字头。它代表着我可以像小草一样风雨无阻的成长。大家都知道小草不怕太阳晒,不怕狂风吹,就算大火烧它也可以重新生长。而我就是这样的小草,哈哈……

 我名字的第三个字(也是最后一个字)是:“榆”。它的左边是个“木”字,代表着爸爸妈妈希望我像树木一样快快长大,长得和树木一样高大。它的右边是个“俞”字,和“鱼”的读音相同,肯定是爸爸妈妈希望我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吧!呵呵……

 怎么样,黄芯榆这个名字好听吗?不管你们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它是我最大的骄傲哦!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3

 我的名字叫王三宝。现在我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关于我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的名字是爸爸起的。爸爸看过一本书叫《老子》,书上写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宝”的意思是:一有慈爱、二要节俭、三要谦虚。爸爸希望我长大成为拥有这三件宝的人。其实,我的名字还有另外一个小小的含义:我的爷爷有三个孙子,我正好是第三个孙子,所以我叫王三宝。

 我的名字很逗人喜爱。听说在我出生的那年,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叫《吉祥三宝》。每次我出去玩的时候,楼下的邻居就笑了说:“吉祥三宝来了!”如果我们一家三口,爸爸妈妈是大宝二宝,那我当然就是三宝了。还有一次,我很小的时候,大人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一边叫我的名字,一边逗着我问:“除了国宝、家宝,你还是哪一宝”想不到我的名字还这么受人关注呢!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不仅有趣,还含有周围人对我的关爱呢!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4

 我的名字叫吴正浩。说起我的名字的由来,家里的几位长辈可谓动足了脑筋。妈妈给我取了一个“正”字,爷爷给我取了一个“浩”字,于是有了我的大名“正浩”,而我的小名就是“浩浩”。

 关于“吴”这个姓,爸爸给我看了一本书《吾祖吾宗吴》。书里讲了“吴”姓是百家姓的第六位姓氏,意思是大声说话或者吵闹的意思。而说起“吴”这个姓,是十分古老的,几千年前就有了。爸爸还告诉我,从前有一个老爷爷告诉他,绍兴的吴姓家族,是从广东迁徙过来的,当时迁过来是两兄弟,其中一个定居在柯岩州山,一个定居在柯岩余渚。这时,我才想起来,我们老家就是余渚的。

 说起“正”这个字,是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事端正、做人正直,一身正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浩”字寄托了爷爷对我的殷切期望,他希望我有宽广浩瀚的男子汉气概,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像海洋里的水一样,浩浩荡荡、包罗万象。

 这就是我的名字的由来,期待你和我分享你的名字背后的故事!

我的名字作文300字15

 我的名字叫刘子赫。因为我爷爷和爸爸姓刘,所以我也姓刘。我不知道我名字中“子”的意思,不过,我知道“赫”字的意思,爸爸妈妈肯定是想让我以后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

 你们猜猜我的小名叫什么,没错,我的小名叫“牛牛”。我刚出生的时候很小个,只有5斤6两重。妈妈希望我以后长得跟小牛犊一样健康强壮,还希望我以后做什么事都很牛,就给我取了这个小名。

 我叫牛牛,还有一个原因,我长得太壮了。因为我长得壮,所以没有同学给我起“外号”。可能是他们怕被我胖揍一顿,变成“照片”。其实我是个性格温顺的男孩子,可不会打人哦。

  醉翁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 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博罗县丞 欧阳昌

  六世 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

  七世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

  八世 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欧阳澥

  九世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 欧阳郴(欧阳澥季子)

  迁闽县宝历进士 欧阳衮(欧阳澥四子)

  子 进士宰相诗人 欧阳炯

  孙 咸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国公道州判官 欧阳观

  十二世 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佑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生平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佑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思想追求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与应用文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还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75卷。他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

  创立应用文概念。目前论者都认为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张侃的《跋陈后山再任校官谢启》:“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拙轩集·卷五)张只涉及应用文取“四六”的语言形式,严格说来还不能说明确了应用文概念。北宋的欧阳修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云,嘉佑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枢密副使,“学为应用之文”。这里的应用文是指公文文体。他在同一年的《免进五代史状》中自述为得功各事无用之时文,得功名后,“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文字”即文章。这里的应用文指实用文章。可见,欧阳修是从文体形式、实用性质两方面来明确应用文概念的,他已把应用文当作独立的文章体裁。

  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如上所述,他认为应用文的性质是实用的。他赞扬苏洵的应用文章“实有用之言”(《荐布衣苏洵状》),黄校书策论“中於时病而不为空言”(《与黄校书论文章书》)。欧阳修关于应用文的实用性质是很明确的。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欧阳修认为写史要“立传纪实”(《进新修唐书表》)。所谓“纪实”,就是应像《春秋》一样褒贬善恶,“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魏梁解》),“求情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春秋论中》),“书事能不没其实”(《唐于鲁神道碑》)。他还认为诏令“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论慎出诏令札子》),用当今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要与实际相符。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正史类》),赞扬孔宙碑文简质(《后汉泰山都尉孔君碑》),朝廷诏书应“复古朴之美,不必雕刻之华”(《论李淑奸邪札子》),铭应“言简而著”(《内殿崇班薛君基表》),“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论<尹师鲁墓志>》),“文书甚简”(《乞洪州第七状》),简洁质朴是欧阳修文章批评的标准之一。三是得体。他赞扬刘敞追封皇子公主九人的公文典雅,“各得其体”(《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体”指内容而言,欧阳修谓之“大体”。“公於制诰,尤得其体”(《谢公绛墓志铭》),他赞扬谢希深的制诰尤得西汉制诰之体,“体”指文体。“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曲,为体不同”(《崇文总目叙释·正史类》),“体”指语体。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他按公文的行文方向,把公文分为三类:“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则曰符曰檄,问讯列对;下而上者,则曰状;位等相以往来,曰移曰牒。”(《与陈员外书》)他认为符、檄是下行文,状为上行文,移、牒为平行文;并明确公文不能“施於非公之事”。欧阳修虽未明确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概念,但为刘熙载按行文方向分类打下了基础。(摘自《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2期《欧阳修应用文论》)

  文学成就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有的古体诗因此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更多的是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多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是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感情亦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其他成就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亿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历史地位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后世评文

  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曾慥(zao四声)《乐府雅词》序)

  六一婉丽,实妙于苏。(尤展成)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清刘熙载《艺概》卷四)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

  醉翁逸事

  六一由来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

  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谁知道河南武姓的家谱

武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