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2004年上海语文春考卷!
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
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19分) 『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采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
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 本文批评了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2分)
2文章阐述了鲁迅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起来就是:________ (2分)
3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人的关联词语是(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4"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2分)『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5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篇名或诗句),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D全文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展开阐述
E本文不仅引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
F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
7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加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或自己)的读书态度或方法(褒贬皆可),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5题(24分) 『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 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8对本文第①―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9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0第④―⑦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1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3分)
12依次填入第④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 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 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 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 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13第六段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2分)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2分)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15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
16(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它山之石,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鹤鸣》)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8分)『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
18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
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
(五)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23题(10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 (2分)
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人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分)
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3分)
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15分)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 "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 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
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2分)
二,70分
29作文『语文在线』扫描整理
有人想研制一种新药,借古代的"忘忧草"来命名希望服用后,能解除忧郁,忘掉
烦恼,增加勇气和自信心,甚至使人变得富有创造力……
请以"忘忧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1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可以自由发挥,讲故事,谈幻想,发议论,等等
(3)不要写成诗歌
(一)(19分)
1 (2分)完全被动全盘接受(1分) 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1分)
2(2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1分)加以观察和思索(1分)
3(2分)B
4(2分)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5(3分)《读山海经》(或:《咏荆轲》;或:"精卫……填沧海"等诗句),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举例2分,说明1分)
6(4分)C D
7(4分)形象化说法(2分) 阐述(2分)
(二)(24分)
8(2分)D
9(2分)(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10(4分)(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11(3分)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12(3分)C
13(3分)(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14(2分)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15(5分)点明题意;照应开头 "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三)(4分)
16(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千岩万转路不定(4)可以攻玉(5)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8分)
17(1分)音乐(歌唱,说唱)
18(3分)爱情(或:友情) 故国(或:故君,家国)之思
19(4分)
(1)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
(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
(五)(10分)
20(2分)①④,品德修养
21(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22(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23(2分)A
(六)(15分)
24(4分)(1)古代长度单位 (2)猜疑 (3)值 (4)赐爵位
25(2分)D
26(2分)B
27(5分)
(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重点:"去""且""为")(3分)
(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 (重点:"何……为")(2分)
28(2分)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意思对即可)
29作文(略)
http://20320835101/searchq=cache:RyOi2xWIGX4J:wwwwenkoocn/wendang/2004-shanghai-1294+2004%E5%B9%B4%E4%B8%8A%E6%B5%B7%E8%AF%AD%E6%96%87&hl=zh-CN&ct=clnk&cd=13&gl=cn&st_usg=ALhdy28YTq9VH0FAx4-CJGYk6WTu9tuCLQ
侯耀华在2021年底宣布要在合适时候办收徒的摆知仪式,正式将何云伟收入门下。此话一出,再次在相声界掀起了一个小波澜。
一些网友普遍质疑侯耀华收何云伟为徒是否符合相声界的规矩,毕竟相声这个行业一向以规矩大著称,而何云伟和侯耀华还差着辈呢。我认为,这当然符合规矩,而且有意思的是,何云伟在这方面甚至可以借鉴一下自己曾经的师父郭德纲。
一、杨志刚确实曾是郭德纲师父有些网友质疑,说杨志刚不是郭德纲曾经的师父,只是领导兼老师,原因是没有办摆知仪式。说这话显然就是不懂相声行业的规矩也不了解相声行业的历史,这么说吧,在相声一百多年历史上,没办过摆知仪式的相声演员车载斗量数不胜数,根源在很多现实原因。
最关键的问题是,郭德纲自己是承认杨志刚曾经是他师父的,在郭德纲成名后所发布的《我叫郭德纲》博文中详细描述了他当年“一马双跨”同时拜师杨志刚和靳金来的历史,白纸黑字板上钉钉。
此外,郭德纲三闯北京时可不是海青身份,他是打着“天津二杨”之一杨志刚的徒弟、大量活白全福徒孙的名义闯荡江湖的。没有这个身份,很多相声同行都不一定跟他玩。因此,杨志刚确实曾是郭德纲的师父,这一点是郭德纲都不否认的事实。
二、郭德纲属于跳门吗?2004年郭德纲改拜侯耀文为师,这个过程很仓促,侯耀文原计划是给荆林野办摆知仪式,郭德纲属于临时蹭荆林野的仪式一起拜进来的,可能就是因为太匆忙,拜师现场条幅上连郭德纲的名字都弄错了。
拜师后,郭德纲随即又被侯耀文签入铁路文工团,成为铁路文工团说唱团的签约演员,距离进入体制内只有一步之遥。
当年很多体制内文工团都有这个规定,想进来的话先要拜团里的相声台柱子为师。之前郭德纲曾想拜李金斗为师,就是为了能调进北京曲艺团。郭德纲的师兄奇志就是为了调进铁路文工团,从常宝华门下改拜到了侯耀文门下。
郭德纲成名前没人在意这件事,但等他成名后,很多人称这次仪式为郭德纲“跳门”拜师,但郭德纲和侯耀文先后都表示不是跳门,毕竟跳门这件事在相声行业内虽然经常有,但确实好说不好听。
侯耀文的理由是,他曾给杨志刚打电话询问郭德纲是否是他徒弟,但杨志刚没有认可侯耀文的说法。郭德纲的理由流传最广,他说他的干爹范振钰曾在录制节目时遇到过杨志刚,询问郭德纲是否是他的徒弟,杨志刚给了一个模糊的回答:是也不是。
后来郭德纲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听了当年的师父这么说,让他觉得很寒心,一生气,就不认这个师父了。但是,郭德纲的“是也不是”一直只是他自己在说,杨志刚从来没有承认过此事。
因此,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师承是否属于“跳门”一直存在争议,侯耀文和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的粉丝们坚称他不是“跳门”,因为杨志刚说过“是也不是”,是否认郭德纲是他徒弟的意思。
对此,我认为郭德纲的说法存疑,毕竟一方面只是他的单方面说法,另一方面就算杨志刚说过“不是”,可他也说过“是”啊。
三、郭德纲是否属于“清门”这个“清门”并不是清门相声的意思,而是指徒弟被师父开除出师门的意思,目前相声界最有名的两个被清门的艺人无疑就是何云伟和曹云金,他们俩都在2016年被郭德纲通过发布《德云家谱》的名义正式清门。
多说一句,何云伟曹云金的“云”早在拜师郭德纲之前就有了,属于“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云字科学员的字,同样是学员的李寅飞也有鹤字科的艺名,这个“云”字并不单独属于郭德纲徒弟,因此曹云金是说自己的“云”是张文顺给的,这没毛病,“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打头的两个字属于张文顺。
言归正传,既然郭德纲认为杨志刚当年说过“是也不是”,并以此为依据说明自己在拜师侯耀文时已经不是杨志刚的徒弟,那也就意味着,按照郭德纲的逻辑,杨志刚在说“是也不是”这句话时已经相当于把郭德纲给“清门”了。既然郭德纲被杨志刚“清门”,那他就是海青身份,再拜侯耀文为师当然没有毛病。
第一、梁祝化蝶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牛郎织女
织女是王母的外孙,牛郎是人间的一个孤儿。有一次织女下凡嬉戏,遇到了牛郎。两人一见倾心,结为恩爱夫妻,生儿育女。
玉帝得知后大怒,就把织女抓回天上,牛郎在后追赶,王母拔出金簪,画成天河,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每年乞巧节时,喜鹊搭桥让两人相会一次。
3、白蛇许仙
一个千年的蛇妖,一个是前世的牧童。西湖断桥边的相逢,牵扯出一段难舍难分的情缘。可恨那法海和尚,设计使白娘子误饮雄黄酒,现出原形。
为救许仙,白娘子不顾自己身怀六甲,来到昆仑圣山盗回灵芝草。最后被压在雷峰塔下,直到白素贞的儿子长大高中,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4、长恨歌
唐玄宗李隆基遇见了杨玉环,一往情深而倍加宠幸,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可惜,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李隆基和杨玉环只能匆忙逃走。
结果,六路大军停在路上,要求处死杨玉环。无可奈何,李隆基含泪下令处死杨玉环,一代美人香消玉殒,只留下此恨绵绵无绝期。
5、西厢记
张生在普救寺里偶遇崔莺莺,两人渐生情愫,彼此爱慕。此时,反贼孙飞虎听闻莺莺美貌,欲强娶莺莺为妻。崔莺莺性格刚烈,宁死不从。
危急之中,崔老夫人声言如有人能够退兵,就将莺莺许配给他。张生飞书求援,打退孙飞虎。崔老夫人却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两人私定终身。后来,经历重重考验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姓(sān xìng)清初称此地为和屯噶珊(汉语称古城屯),后因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三姓赫哲居此,改称依兰哈喇。满语依兰为三,哈喇为姓,故称三姓。1858年和1860年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分别割让三姓西北和北部、东部土地给俄罗斯帝国。三姓全国人数4490人,北京人数不足10人,主要分布安徽,起源源于地名,出自满族古居地“叁牲”。
三姓地名
清代前期东北地区重镇之一。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地当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濒松花江南岸,东临倭肯河,城三面江流环绕,为水陆交通要地。辽为五国城部之越里吉部地,金属胡里改路(今依兰),元于此地设胡里改万户府、斡朵怜万户府(今依兰附近)。明于此地置和屯卫。建州女真曾居此地。后舒穆鲁氏赫哲人又迁来此地。清康熙帝五十三年(1714),于四姓赫哲中挑放披甲两百名,编为四旗,自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拣派协领一员统辖。次年筑城驻守,为清代前期东北地区一重镇。雍正帝五年(1727)置副都统。光绪帝三十三年(1907),建行省,改将军为总督。三姓亦裁副都统,改设依兰府,隶属东北路兵备道。1913年,改依兰县。今为黑龙江省依兰县治所在地。
此为依兰县丹青河旅游风景区-号称北方第一漂的“巴兰河漂流”段“补天遗柱”,当地俗称“烟筒山”。
三姓基本介绍
三[弎、叁,读音作sān(ㄙㄢ)]。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运城,湖北武汉,广东吴川,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傣族、僳僳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宋代有三开;明代有三成志;又有三庸道,祁门县丞。
三姓姓氏起源
三(sān)姓源出有:
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子御说,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宋国有个国君叫子卿,原名叫子御说,是宋湣公(宋闵公)子捷之弟。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湣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大夫南宫长万因受到君主戏弄和侮辱,忿杀宋湣公,立公子子游为君。其他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公子子游,立公子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宋桓公这个君主的宠妃特别多,生有七个儿子:子兹甫、子目夷、子三种、子四鱼、子五荡、子六鳞、子七肸。一直到周襄王姬郑元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天,宋桓公病逝,由长子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二、愚仁宋襄公。
在宋桓公的第三子子三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齿序名字为姓氏者,称三氏、种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满族古居地叁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叁牲,亦称三姓,为古女真族居住故地名称,即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所辖伊兰市。叁牲的地理位置在牡丹江与松花江合流处,濒松花江南岸,东临倭肯河,城三面江流环绕,为水陆交通要地。虞、夏、商时期,叁牲为肃慎之地;汉、晋时期为挹娄之地,东汉朝中叶至唐朝时期,大批汉族人开始迁居该地;南北朝时期属安骨部的属境;隋朝事情为靺鞨之地;唐朝时期则属忽汗州;辽国时期,叁牲为五国城部之越里吉部地,金国时期属胡里改路(今依兰),元朝时期于该地设胡里改万户府、斡朵怜万户府(今依兰附近)。明朝时期再置和屯卫。历史上,建州女真曾居于该地,因此在清朝初期称其地为和屯噶珊(古城屯),后因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三姓赫哲族人居于该此,因此改称“依兰哈喇”。在满语中,“依兰(yilan)”汉义为“三”,“哈喇(hala)”汉义为“姓”,故称叁牲(三牲、三姓)。后来,舒穆鲁氏赫哲族人又迁来该地。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满清 于四姓赫哲族人中挑“放披甲”两百名,编为四旗,自吉林乌喇(今吉林吉林)拣派协领一员统辖。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在叁牲筑城驻守,为清朝前期东北地区的重镇。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置副都统,管理旗务,镇守地方。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农历1月,东北地区建行省,改将军为总督,叁牲改设为依兰府。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农历4月,依兰府设东北路兵备道,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今同江)一带边务及东北沿边兵备事宜,并管理依兰等处关税、交涉事宜,同时裁撤三姓副都统。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3月,依兰府改置为依兰县,今为黑龙江省依兰市治所之地。在清朝初期,叁牲曾一度为沙皇沙俄所霸侵,后在康熙大帝诏令指挥的著名“雅克萨之战”中被中国军队夺回。其地原住居民多为女真族、蒙古族、鄂伦春族。
其地女真族、赫哲族、蒙古族中多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叁牲氏、叁姓氏、叁布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汉字单姓,称叁氏,简笔为三氏。
三姓迁徙分布
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地五百六十二位。
三姓历史名人
三继堂
193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郑州大学 教授。
叁布·拉诺日布
(公元1954~今),蒙古族;内蒙古扎鲁特旗人。著名当代民族艺术理论家。内蒙古哲里木盟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蒙文系,1971年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当演员,1987年从哲里木盟群众艺术馆调到哲盟文学艺术研究所。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哲盟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等。
1975年开始曲艺创作,作品有《垒墙之歌》、《毛主席永远在牧民心中》、《我的家乡》等二十五首好来宝。八十年代撰写《蒙古族说书艺人流派分类》、《蒙古族说唱艺术纵横谈》、《蒙古族的吹奏乐器双筒》、《论蒙古族摇篮》、《蒙古人的打狼趣闻》等八十余篇研究文章,发表在全国性和省级报刊上,有的收入论文集。
1985年参加编写《内蒙古民间文学集成》和《内蒙古曲艺志》,同时撰写了《哲里木盟曲艺志》十七万字,1983年编写《蒙古族民间文学选》,1988年编写出版《蒙古胡尔齐三百人》(获科尔沁文艺创作二等奖),1993年整理出版《蒙文玉匣记》,1990年出版《蒙古族说唱艺人小传》,同年出版的长篇英雄史诗《宝迪嘎拉布汗》获第二届中国北方民间文学一等奖。
白蛇传传说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白蛇传》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此外,民间还有法海做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白蛇传》还吸收了一些镇江金山寺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白蛇的故事等。早期反映人妖不可共居,故事的矛盾主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
由于《白蛇传》的故事早期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在南宋就已经具备了。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清代初年黄图珌的《雷峰塔》(看山阁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后来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嘉靖十四年,又出现了弹词《义妖传》,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经完全由单纯迷惑人的妖怪变成了有情有义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以同治年间的《菊部群英》来看,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杂糅的,但是还是以昆曲为主,同时可以看出,《白蛇传》中祭塔的情节产生的时代较晚。
现代,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台湾大陆合拍戏剧《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是按照已经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内容,风靡整个中国。
关于蛇的传说,在中国是由来已久。传说中的女娲、伏羲都是人首蛇身,足以见其源流之长。而有关白蛇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如《山海经北次三经》中说:“神囷之山,其下有白蛇。”同书《中次十二经》称:“柴桑之山,……多白蛇。”等等。但是白蛇变人的故事,最早却只能追溯到唐文言小说《李黄》(出自《博异志》,载《太平广记》卷四五八)。
据《太平广记》卷四五八载: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陇西书生李黄于长安东市窥一牛车中白衣寡妇甚美,女自称姓袁,李黄为其所惑,跟随至袁女寓所,受到礼遇,并与袁女同居三日。第四日李黄归家,仆人便闻到他身上有一股蛇腥气味,李黄当天即感头疼,不久病沉,对其妻说:“我起不来了。”一边说,一边下半身便化为浓水,最后只剩下一颗头。家人寻至袁女处,发现是废园。据当地人说:这里常常见一条巨大的白蛇盘在树上。
南宋时,洪迈所著《夷坚志》又出现了白蛇故事,故事说:丹阳县原知县孙某,娶同邑某氏最小的姑娘为妻,女性好梅妆,每次洗澡时,不让人看见她的身体,孙某多次问她,她都笑而不答。十年后,有一次孙某实在耐不住,便乘醉偷看妻子洗澡,想不到竟是一条大白蛇盘在浴盆中。他吓得赶快奔回书房,妻子跑来对他说:“我是错了,但你也不对。我不会伤害你,请你别疑忌我,快回房间去睡。”孙某无奈,只好仍回房去。此后,尽管夫妻感情如初,但孙某内心很害怕,不久就忧悸成疾而亡(见《夷坚志》卷二《孙知县妻》)。这个故事第一次使白蛇由妖性向人性方面转化。
《白蛇传》故事的真正起源,是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另说起源于唐宋传奇《白蛇记》)。这个话本,讲的是三妖害人,道人作法将它们收服,并造三塔将三怪镇于西湖湖底的故事。虽然它同我们熟悉的《白蛇传》故事大不一样,但以下两个情节为以后的《白蛇传》故事所引用:一是白蛇化身为白衣娘娘,爱上了人;二是白蛇后被镇压于塔下。此二情节构成了后世《白蛇传》故事的两个主要的基本情节。基于此,我们将《西湖三塔记》视为《白蛇传》故事的起源、萌芽。当然,《西湖三塔记》也仍然只是一个雏形,还不能算是真正完整的、成了型的《白蛇传》故事,它没有活色生香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架构,只是充满喋喋不休的说教。所以,我们在讨论《白蛇传》故事的流变的时候,只把它作为《白蛇传》故事的最初的文字形态而提起,并不认为它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白蛇传》的雏形是在唐朝后期,法海原名裴文德,是宰相裴休的儿子。他是为了替当时的太子出家修行的。济源当时有个湖,名叫西湖,面积很大,但是很荒凉,湖东一桥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形成断桥。西湖由由珠、龙二河和南、北两条漭河汇聚而成的。民间把“漭”说成是“蟒”。由此看来在济源人心目中已将漭河认作是一条大蟒。故事中所说的白蛇、青蛇实际上就是两条漭河的化身。法海当时告诫许仙,说其被妖怪上身,定是被两条“蟒”河里的蟒蛇化作人形迷惑了。
《白蛇传》故事萌芽之后,经过大的改造,才形成了活跃在人们心中的“白蛇义妖”的形象,才促使白娘子(白素贞)成为千百年来舞台上、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绝唱,成为永恒的题材。这改造,分别由冯梦龙、方成培和田汉完成。
《白蛇传》故事的完整化,得力于明代作家冯梦龙,这是第一篇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白蛇故事的文艺作品:《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载《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以下简称冯氏《白蛇传》)。冯梦龙第一次把白蛇故事编得有头有尾,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主要人物形象比较鲜明。完整的形式,促进了《白蛇传》故事的传播,也为后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文字依据、宝贵的改编经验,使他人对白蛇故事的继续改编“有据可循”。事实上,这篇以白蛇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对后世戏剧、影视创作影响极大,以至于以后有关“白蛇”的戏曲,大多以他的这篇小说为蓝本。
清代初年《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传说从最初的雏型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
明清以来,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流布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源起记载
说法一
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只是这时还没有出现白蛇蝉子这一情节。白蛇缠子这一段是在后来的梨园旧抄本中才出现的。
说法二
据说《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鹤壁市淇滨区金山(又名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有个叫犊子的人,无父无母经常牵着一头小黄牛在黑山采集松子和茯苓,做成糕饼吃,几百年过去了他仍然生活在深山里。神奇的是,他有时强壮有时衰老,有时英俊有时丑陋,人们觉得他是个神仙。镇子上有个阳都是卖酒的,家有一个女儿,两道眉毛生下来就连在一起,给她起名叫连眉,连眉的耳朵又细又长,人们觉得她长相奇特,都说她是天上的仙人。犊子经常牵着一头小黄牛来到她家买酒,一来二去连眉就喜欢上了他,后来就把犊子留下来,与他做了夫妻。连眉经常跟随犊子出去摘取桃李,要过一夜才回来,他们摘的桃李连根蒂都是甜的。人们好奇就跟随连眉与犊子,就见二人一起牵着小牛的耳朵走得特别快,追着追着就不见了。后来总能见到他们在集市上卖桃李,冬天也仍在卖桃李。“犊子套黄牛,游息黑山中。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故事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也由“连眉女”演变成白蛇。
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据载:“金山嘉祐禅寺”创建于北宋·嘉祐(1056—1063)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而“白蛇闹许仙”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说法三
《白蛇传》的传说,一说认为同印度教有关。印度教的创世,就是从两条大蛇(Nagas)搅动乳海开始。东南亚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就记述了真腊国王有一“天宫”,夜夜登上天宫的金塔与化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雏形。此外,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即由蛇幻化而成。后来与青年利西乌斯(Menippus Lycius)结为夫妻,结婚当天,来了个阿波罗尼乌斯(De Vita Apollonius),识破拉弥亚是蛇。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而非许仙)相恋,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并且在其他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故事。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还有部分白蛇传说的研究学者认为,我国自古代就存在着蛇妖故事以及崇拜龙蛇的民俗,是“白蛇传说”起源的基础,根据《清平山堂活本》所收集的《西湖三塔记》中说,南宋孝宗年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青年奚宣赞在一年清明节游揽西湖时,救了一名叫白卯奴的迷路女孩。女孩白卯奴的母亲白衣妇,为了酬谢欣宣赞,就为举办了一桌宴席,席间拿了人心为他下酒,同时还与奚宣赞同住达半月之久。可是,时日不长,白衣妇就厌恶了奚宣赞,想要杀掉他取其心肝出来。女孩白卯奴念在奚宣赞的救命之恩上,把他救走了,奚宣赞侥幸逃回家里,将这件事的原委告知了他的祖父奚真人,奚真人用道法将白衣妇等三人变回原形,原来白衣妇是一条白蛇,那女孩白卯奴为鸡妖和白衣妇母女同住的黑衣祖母,则是水獭妖。奚真人化缘,将三个妖怪镇压在西湖三石塔下,后来学者罗永麟指出,“白蛇传说”就是根据这则蛇妖传说改编过来。
学者戴不凡则写有《试论白蛇传故事》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在《净慈寺志》(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刊本)中记载有宋朝时,在雷锋塔附近的净慈寺就出现过会变女人的害人妖精的事,《白蛇传》可能源于此。
还有学者从民间传统文化民俗风尚中寻找“白蛇传说”的渊源。学者陈勤建在他所写的《白蛇形象中心结构的民俗渊源极美学意义》一文中认为,《山海经》、《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这些先秦及秦汉的古籍中曾记录过大量的人蛇合体的形象,像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在伏羲氏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大批龙蛇,如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等。所以,白蛇传说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远古的民俗传说。
还有学者认为,“白蛇传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化而成的。他们指出,从白蛇传说的内容来看,与现实生活是极为密切的,并且据说上海还有许姓人氏自称是白素贞的后代,还举出家谱为例,不过他们的家谱早已毁于战火,没有原本了。
另外也有胡士莹学者主张,“白蛇传说”源于唐朝,他在著文《白蛇故事的发展――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谈起》中说,唐朝出现的传奇小说《白蛇记》中就描写了唐宪宗元和二年,陕西平民在长安市东遇见一个孝服的美丽**,接着就被勾引到**家里与她共同逍遥享乐三天,哪里知道,第四天那平民回家后竟意外卧床不起,最后身体逐渐消失,只化作了一滩血水。后来,家人前去寻找那**的家,原来**却是蛇妖所变。
王渤海国有此姓。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其姓氏则曰“完颜”谓“王”。女真建州右卫指挥使王兀堂、杲,哈达部长王台等,以王为姓。老姓包括:完颜氏、伊喇氏、王佳氏、爱新觉罗氏、叶禄氏、哈达纳喇氏、吴然氏(乌彦氏)、乌苏氏。该姓知名人物有:
王度庐(1909-1977)北京人。著名作家,青岛沦陷时,为《新民报》连载小说专栏作家,非常受读者欢迎,他的代表作是著名武侠小说《卧虎藏龙传》。
新艳秋(1910- )女,北京人。原名王玉华。工青衣,十五岁登台演出,历任江苏省戏曲学校京剧系主任,江苏省京剧团、江苏省戏剧学校教师,中国剧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演程派戏《红拂传》、《青霜剑》、《锁麟囊》等。
王俊(1877-1940)北京房山人。长辛店机车厂工人,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创始人之一,“二七”大罢工的工人领袖,第一批工人党员,1922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1940年病逝。
王凤山(1915-1992)北京人。王派快板创始人,1956年参加天津曲艺团,代表节目有《美猴王》《百鸟朝凤》《双锁山》《张羽煮海》等。
王兆一(1925- )辽宁黑山人。文艺理论家,原长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曲协、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希斌(1929- )辽宁新宾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45年参军,参加辽沈、平津战役,获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王铁梦(1930- )辽宁铁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家,冶金部建筑研究院总院副院长、上海宝钢副总工程师。
王崇愚(1932- )北京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历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中科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联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他主要从事晶格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组分设计的基础性研究,多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
王复羊(1935-2008) 辽宁大连人。著名漫画家,北京晚报编委及美术部主任、高级编辑,第四、五届中国美协理事,漫画艺委会副主任。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美协主席,文联副主席。历任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副主任,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著有《王复羊漫画选》。
王律先(1936- )浙江杭州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长,历任化工部处长、副司长、技术委员会委员。
王振凯(1936- )辽宁辽中人。空军指挥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教务部部长、副院长。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王苏娅(1938- )女,河北蓟县人。著名**演员,历任云南**制片厂厂长,省政协常委。
王纯信(1939- )吉林通化人。知名满洲族民间艺术家,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吉林省满洲族剪纸研究会主席、通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魁才(1941-2005)辽宁辽阳人。原宁夏人民政府副主席,历任商业部纺织局副局长,中国纺织品公司总经理,商业部办公厅主任,国内贸易部总经济师,宁夏副主席,交通部副部级领导。
王立平(1941- )吉林长春人。词曲作家、摄影家,国家一级作曲。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乐团艺术指导、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版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乐团艺术指导。
王广训(1943- )辽宁义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校工会主席,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高校管理学会理事长、《大学后勤》杂志主编。
王戎祥(1945- ) 辽宁开原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沈阳市纺织职工大学、沈阳纺织轻工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全国纺织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王永生(1947- )河北易县人。 高级工程师,天津南亚艺术世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津市高校摄影协会理事长,中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理事,天津摄影家协会理事。
王珽玖(1947- )河北人。保定市委书记,历任丰宁满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邢台县委书记,邢台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河北省林业厅厅长。
王秀杰(1947- )河北丰宁人。中国民族书画院院长,先后创建了承德书法篆刻研究会、书法兰会、热河书画院。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河北省书协常务理事。
王世钧(1948- )女,山东蓬莱人。杰出出版工作者,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韬奋奖获得者。
王兴东(1951- )辽宁大连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家协会,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夏衍**学会理事,北京**院客座教授。
王宝禄(1951- )辽宁沈阳人。辽宁宝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族建国会会员、民建辽宁省委委员、沈阳市委执委、皇姑区副主委,辽宁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沈阳市总商会副会长及交通运输行业商会会长。
王松奇(1952- )吉林前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王国钦(1952- )大连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历任中国大连外轮代理公司部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中远(加拿大)公司总经理,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副总经理,中远(英国)公司总经理。
王伟国(1953- )辽宁义县人。锦州市副市长,历任义县县委副书记,锦州市农牧局局长,黑山县委书记,锦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广明(1955- )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历任北宁市委书记。
王春生(1956- )辽宁绥中人。辽宁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历任绥中团县委副书记,锦州团市委副书记,葫芦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
王世清(1956- )美籍满洲人,祖籍辽宁沈阳。美国志愿后备部队参谋长兼训练部总监(部长),少将军衔。国际武术联盟总会副会长、美国武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省和沈阳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美国华人团体联合会副会长、美国加州满洲同乡总会会长、辽宁省侨联荣誉主席。
王海征(1957- )北京人。《经济参考报》总编辑,党组书记,高级编辑,历任新华社内参编辑室副主任,国内部副主任。
王朔(1958- )北京人。著名作家,1983年辞去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业务员,靠写作维生,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他的作品诙谐、调侃,深受读者欢迎。
王涌翔(1958- )辽宁建昌人。朝阳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博士,历任朝阳市财政局局长。
王希才(1959- )丹东鸭绿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历任丹东市陶瓷厂副厂长,鸭绿江造纸厂化浆分厂厂长,鸭绿江造纸厂总工程师、厂长、党委书记。
王福庆(1960- )辽宁阜新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松辽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王忠哲(1960- )辽宁沈阳人。鞍山市政协副主席,高级经济师,农工党成员。历任市物资配套承包公司总经理,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党辽宁省委常委,铁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农工党鞍山市委会主委。
王波(1963- )辽宁凤城人。副研究员,中国物资出版社社长。历任物资部办公厅、国内贸易部办公厅处长和部长秘书,上海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济师,中国市场杂志社社长。
王红日(1963- )辽宁海城人。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海城市检察院检察长,以铁面无私著称。
王健(1964- )辽宁沈阳人。新疆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高级会计师,历任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乌鲁木齐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王伟东(1965- )内蒙古赤峰人。荣事达集团副总裁,曾就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美国美泰克公司。
王云鹏(1966-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王中磊(1970- )北京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制片人,与哥哥王中军共创华谊兄弟广告公司。1998年开始做**,代表作有《没完没了》、《一声叹息》、《防守反击》、《刮痧》、《寻枪》、《手机》、《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夜宴》、《墨攻》、《集结号》等。
王丽萍(1973- )辽宁凤城人,著名运动员,10岁始练习竞走,在“魔鬼教练”手下训练8年,2000年夺得27届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
跪求:2004年上海语文春考卷!
本文2023-09-27 09:47: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