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谱是怎么安排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陈氏家谱是怎么安排的,第1张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 陈氏家谱

明成化间,我宪赞府君在祁阳首创陈氏用宾公家乘。明嘉靖间,用宾公第六世嗣孙、永宁县主簿斗在祁阳第一次续修用宾公家乘。清乾隆丁亥,用宾公第十五世嗣孙 大亮在祁阳第二次续修用宾公家乘。同时,拟定并颁行用宾公为迁祁始祖,用宾公第十一世嗣孙为"我"字派的班行,其字派为:我伟国宏大(文)正,科开彰祖德,有道应时昌,家学宗铭载,世遵永发祥。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的后裔奉《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由湖广永州府祁阳徙蜀,乾隆乙未,用宾公其后裔从《祁谱》中增补了入蜀32州县的嗣孙,定名为《西蜀续修陈氏宗谱》,简称《蜀谱》,此为第三次续修用宾公家乘。重庆市铜梁县人事局陈彰模历经十年以《蜀谱》为基础,辑录了该谱大部分史料,还从典籍、口碑选录了有关史料予以充实,内容涉及陈氏家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清康乾时期由祁阳徙蜀的用宾公后裔的世系进行了续记,1999年 主编了《陈氏家乘记》 。《陈氏家乘记》为大32开、700多页,铅印出版, 精 装本。

2002年清明,陈彰模率渝蜀陈氏宗亲7人到湖南省祁东县寻根祭祖,并带来《陈氏家乘记》。2002年4月6日祁东会议,经湖南、广西、四川、重庆4个省市 中30余个县市的子良、子政、子铭、子文、子贵5个分派代表组成的《陈氏家乘记(续)》编纂委员会成员190余人,以及广大族众的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历时8个月,三易其稿,正式颁行了陈氏用宾公裔孙统一续拟字派(见迁祁始祖陈用宾公源流一文)。

陈彰模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图名、不图利;收集资料,查阅典籍,潜心考研,引用大量的古今历史资料,分析了唐朝以来在陈氏源流中出现的各种分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编的《陈氏家乘记(续)》还选刊了古今历史名人对陈氏源流的考证文章。由于从陈氏支分出的中华姓氏达40多个,故这些材料不但对陈氏源流研究有参考价值,而且对这40多个其它姓氏源流亦有参考价值;还着重记录近现代名人的详细情况,涉及重庆、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市中30余个县市的县处级职务以上人员60余人(其中台湾国民党军级职务1人,团级职务1人),还有著名专业技术人员、离休干部、百岁老人、企业家、革命烈士等人的详细情况。

《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只记载了湖南、广西、四川、重庆四个省市的用宾公派下大部分后裔世系图。还未包括在清康乾时期,用宾公第十一嗣孙向陕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湖北等地迁徙的后裔。他们的子孙有的迁往其它省市县(包括台湾)、有的还到国外居住。

《陈氏家乘记(续)》为大32开、一千多页、铅印、精装本。2003年11月出版。

今天给陈彰模(按辈份他是我曾祖)通过电话,他说最近居住四川省三台地区的子良派下一千多人要求续谱。《陈氏家乘记》、《陈氏家乘记(续)》中,初步统记,用宾公派下第二十二世嗣孙名字叫"有刚"的达80多人;叫"有钢"的超过8人;叫"有纲"的超过7人。

太丘德望1;颖水渊源2。

注释:1东汉太丘长陈实,他“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年八十四卒,海内赴者三万余人。谥号文范先生。

2指陈姓望出颖川。

笔新墨奇避乱草3;光远正大铺山中4。

注释:3明代国子监生、著名画家陈洪缓的事典。陈洪缓,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书法遒逸,善画老莲、山水、尤工人物,与北平崔子忠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誉。

4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少白(1869-1943)的事典。陈少白,又名闻绍,字夔石,广东新会人。与孙中山同学,共创兴中会香港总会。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任总统府顾问。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张楚开纪元5;文佳第一人6。

注释:5秦末阳城农民起义领袖陈胜(?-208),字涉。秦二世元年(前210),他被征屯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为大雨所阻,依秦法,失期当斩。遂与吴广发动同行戌卒九百余人揭竿起义,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连战连捷,至陈县(今河南淮阳),已有车六七百乘,绮千余,卒数万人。攻下陈县后,他被推为王,国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

6唐高宗时浙江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653),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组织农民起义,参加者数以万计,她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

风雷驱大地;浩气贯长虹7。

注释:7集陈毅元帅句联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在陈氏分流远迁之时,陈宗俞(系满公之80世孙)在润州任职别驾。携子孙迁居丹阳珥陵越塘,成为丹阳陈氏始祖。《丹阳县志�6�1城廓》载,“越塘桥,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陈诚建。”陈诚之4世孙陈震,在越塘生两子,长子陈东,次子陈南。陈东死于1127年,年42岁。有遗腹子,取名嗣宗。《丹阳县志�6�1荫袭》载,陈嗣宗以父陈东之荫袭,授迪功郎。陈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陈明,由越塘迁往珥陵花家渡。陈明为花家渡陈氏始祖。

陈氏以“义门”精神代代相传,名人辈出。就丹阳陈氏而言,宗愈之7世孙名东,字少阳,太学生,为保宋室江山,力主抗金,五进忠言于宋钦宗,三上疏章于宋高宗,并抬棺进谏,爱国忧民之壮举,名留史册。陈辅,字辅之,胸负才华,法身高行,深为时人所敬重。王安石曾誉之为:“丹阳陈辅,乃浙西佳士也”。司马光则赞之曰:“先生德业为士之望,先生才华为国之光”。时隔200多年后,宗愈的15世孙景实,字学汉,原住珥陵花家渡村,颇怀尊祖敬宗之德,筑庐于少阳陵墓之侧,岁时洒扫,勤加祭祀,以慰先贤在天之灵。景实成为桐村(陈巷)陈氏的始迁之祖。谱载,自宗愈至能平为38世。丹阳陈氏支系遍及丹阳和句容、宜兴、六合、南京等邻县。其丹阳族人现分布在珥陵的陈巷、陈家、花家渡、越塘,横塘大陈甲、小陈甲、留墅、陈巷里、陈家、行宫、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河阳、访仙、麦溪、陵口、珥陵、导墅、蒋墅、窦庄、运河、吕城、界牌、埤城、新桥、后巷等镇的陈甲、陈家村等。至2000年5月8日,全丹阳市在籍陈姓宗人达41892人。

  义门陈氏重视族祠,热心谱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谱,至民国36年共修谱达12次之多。宗谱冠以“众仙同来庆祝,共唱霓裳之歌”。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

  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

  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

  各省情况详见下表:

省别 占本省人口比例(%) 本省姓氏排名 备注

  福建 1401 2

  台湾 1221 1

  广东 1052 1 含海南

  浙江 774 1

  广西 595 3

  贵州 553 4

  云南 536 4

  江苏 527 3 含上海

  四川 48 4 含重庆

  江西 475 3

  湖北 469 5

  新疆 418 5

  甘肃 416 4

  湖南 411 6

  安徽 358 5

  河南 315 7

  辽宁 298 5

  黑龙江 275 7

  山东 257 7

  陕西 224 7

  吉林 215 8

  河北 169 9 含北京、天津 山西

  陈姓在本省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十,无数据:内蒙古,青海,宁夏

  从人口总量来看,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注:以上数据由袁义达先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依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样资料计,详见袁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统计数据不包括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历史上部分陈姓名人

五行缺火,叫做陈明煜非常好,朋友不必想的太多!

从字面的正规意思来讲,煜本来就是明亮的意思。叫做明煜,那自然是明亮辉煌再加上明亮辉煌,正所谓旺上加旺。煜本来就有一个火字旁,把明给加上了,即为明火,明火之旺,一则有助事业,人生,另外把本来缺少的东西补了个足!

陈,所谓“古”的意思,古也称为陈,如陈年之酒,意为时间长久,把这个姓加到明火和旺盛前,那这些明亮和辉煌自然可以持续的很久很久,越久也就越好,那就是说只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辉煌!

仅供参考!

走进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随处可见写有精武二字的招牌:精武超市、精武饭庄、精武学校……因为这里是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精武体育会创立者霍元甲的故乡。

这是我们家原来的房子,现在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归国家所有。我就搬到这后面自己盖的房子里。霍元甲曾孙霍自正指着写有霍元甲故居的一片院落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介绍。62岁的霍自正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06年,因起诉**《霍元甲》侵犯名誉权,他曾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新版**把霍元甲描写的好像黑社会人物,一帮酒肉朋友,不务正业。还说他为争第一滥杀无辜,招来杀母灭子之祸,家破人亡,绝后了。那我们这些后代算什么?他们说是文艺片,可以虚构,而我打官司,就是要让大家正确看待霍元甲。霍自正后来败诉,恢复了平静的农家生活。

霍元甲的曾孙霍自正拿着霍氏家谱

坟地练出的功夫

拿着家谱,霍自正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讲述了霍元甲起伏跌宕的一生。1868年,霍元甲出生在一个迷踪拳世家。史料称,迷踪拳(后称迷踪艺)的基础套路由宋代梁山好汉燕青的燕青拳演变而来,到霍元甲父亲霍恩第已是第六代。霍恩第有3个儿子,霍元栋、霍元甲和霍元卿。传说,因为霍元甲幼年体弱,霍恩第开始不让他习武,怕影响霍家的声誉。我觉得这些被故事化了,霍家有习武传统,不可能不让霍元甲练,可能是他先天条件不足,家人没太看好他。霍自正说。

现在的小南河村,有一片枣树林,原来是坟地,荒无人烟。霍自正告诉记者,霍元甲当年就把那里当成了练武的地方。他日复一日在那儿偷练,由于怕丢霍家面子,他从不和人比武,也没有人知道他练得怎么样。有一天,村里来了位武师,想和霍家人比武。谁也没有想到,霍元甲的武功竟然超过了所有弟兄,打败了前来挑战的高手。那以后,霍元甲武功高强的消息不胫而走,他也终于走出坟地,光明正大地出现在霍家练武场上。

霍自正说,在**和电视剧中,都有霍元甲婚外情的情节。其实,霍元甲一生只娶过一位妻子,并没有什么情人。霍元甲的妻子姓王,是邻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王氏三寸金莲,一生勤劳俭朴,粗茶淡饭。和霍元甲成亲时,继承的是老一辈的土坯房。电视剧里描写的气派的深宅大院和成群的佣人,都是没有的事。

婚后,霍元甲和妻子靠种几十亩盐碱薄地勉强度日。农闲时,他挑着柴去天津卫卖钱。1896年,霍元甲在天津卫投奔了一家以搬运为营生的脚行,不久还当上了代理掌柜。霍自正说:脚行在那时也算黑社会组织,清末国力衰弱, 没有能力管理市场,只能让脚行或者码头霸主代为管理。脚行的混混们以各种方式欺压百姓,以武力获取钱财,除了上交一部分给官府,其他均据为己有。

脚行有位冯掌柜,他原本以为霍元甲来了,能靠他的武功抢夺更多的权力和金钱,没想到霍元甲不仅不动武,还悄悄为百姓免去很多额外的杂费。霍元甲口中常说免了,这二字成为当时天津卫很多人的口头禅。霍自正说:曾祖父引来手下和冯掌柜的强烈不满,被他们关了起来,最后愤然离开。

霍元甲是通过两次打擂台声名鹊起的。一次是1901年,一位俄国人来天津卖艺,在报纸上发广告,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看了提出要与之一决高下。或许是迫于霍元甲的气势,俄国大力士灰溜溜地逃离天津。第二次是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侮辱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赴上海张园与他比武,慑于霍元甲的威名,奥比音最终未敢交手。两次不战而胜,霍元甲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得到孙中山赞许

张园擂台比武虽没打成,但在上海掀起了习武热潮,各大学校蜂拥而至,邀请霍元甲及其弟子去讲习武术。这一时期,有一人对霍元甲影响很大,促成了霍元甲从讲求传统武德,向武术救国转变。这个人,就是霍元甲青年时代的知己农劲荪。

霍元甲是在脚行干活时认识农劲荪的。当时的农劲荪是孙中山手下的革命者,在天津开办怀庆药栈,以采药为由掩护革命。霍自正告诉记者,农劲荪早年留学日本,通外语,有学问,也爱好武术。孙中山希望他结交一些武术名家,为推翻满清统治作准备,而曾祖父又渴望学知识,两人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人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霍自正说,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霍元甲迈出了很不容易的两步:第一是打破家规,开始收外姓人为徒。霍家七代家传绝技迷踪拳,向来是不传给外姓人的,为救国,曾祖父破了家规;第二是把迷踪拳改为迷踪艺,让花哨的套路变得更实用,以便让人们能够尽快掌握要领,学会防身。

迷踪艺以霍家绝技为基础,又囊括了各派之精华。霍自正说:此拳不难学,但是极难练,柔中有刚,迈步如猫,急如闪电。与人交手时,往往对方还没有看清门道就被击倒,令对手眼花缭乱,迷失踪迹,因此得名。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将迷踪拳公之于世的高风亮节非常赞许,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赠送给精武体育会。

死在日本人手里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精武会发展的道路却异常曲折。1910年9月,霍元甲在上海被日本人陷害。据史料记载,霍元甲是中毒而亡。霍自正说:当年有一个日本柔道队得知我曾祖父挫败了俄国、英国大力士,又创办精武会,很不服气,选了十几名高手来比武。结果从领队到队员,没有一个能打赢曾祖父,那个领队非常嫉恨。他假装与曾祖父交友求教,其实是在寻找机会报复。那天我曾祖父咳嗽,日本领队说让一位名医给他看看病,并和一个叫秋野的日本医师串通好,在给曾祖父的药里下了毒。我们霍家人都是农民,没有太深的城府。曾祖父人也比较直,没看出日本人的凶残本性。喝完药,病情越来越严重。

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在上海逝世。他的弟子感到蹊跷,找到医院不断查实,才检测出是一种名为烂肺药的毒药所致。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复杂,秋野早就逃之夭夭,也无处追查。霍元甲去世后,先葬于上海,一年后,才将灵柩移到天津老家。家里人告诉我,当时整个天津都轰动起来,成千上万的乡亲们出来迎接,入葬时大家都哭了。

霍元甲遇害考验着霍家子孙。当时,他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大女儿霍东茹,二女儿霍东玲,另有一个女儿霍东琴还在王氏腹中。王氏硬是克服一切困难把孩子拉扯成人。长子霍东章一直在家务农,次子霍东阁就接下了父亲未竟的事业。

当时,精武会风雨飘摇,面临着解散的危险。农劲荪等人立即北上,将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和儿子霍东阁接到上海任教练。霍东阁虽然只有16岁,但武艺过人。他一边教授学员武功,一边自学深造。在霍元卿和霍东阁的努力下,精武会学员的武功有了很大长进,再加上农劲荪、孙中山等人的经济支持,精武会好不容易渡过了危难。

将中国功夫传到南洋

继霍元甲之后,霍家后代中公认的传奇人物便是霍东阁。在他的管理下,精武会发展壮大得很快,先是在上海成立了三个分会,之后又在汉口、广东、香港等地建立分会。1919年,25岁的霍东阁来到广州。据霍自正回忆,霍东阁在广州海军总部任教时,当时控制整个广州的军阀陈炯明对他极为器重。但让霍东阁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最后,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官兵集体发动叛乱,这让霍东阁心里极为后悔,于是想离开广州,到南洋去闯荡闯荡。

霍自正回忆说:爷爷的第一任妻子不愿意和他去南洋受苦,觉得跟着爷爷在广州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已经吃尽了苦头,要去那么远的南洋,她怎么也不愿意了。所以要留在天津。爷爷到印尼后,1935年娶了第二任妻子叶玉梅,她是当地的华侨。

霍东阁一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雅亭、文亭、文亮和女儿月华。雅亭、文亭是他和中国妻子的孩子,而文亮、月华是他在印尼和第二任妻子生的孩子。霍自正是次子霍文亭之子。

在霍自正看来,霍东阁选择去南洋,是因为当时那里信息隔绝,印尼爪哇岛上居住的很多华人都不知道精武会。他希望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切入口,让精武会走出国门。最初,霍东阁一家遭了不少罪。爷爷刚到爪哇泗水传扬武艺时,人们都把他当做江湖卖艺的。他白天在中华、振文学校教国操和技击术,晚上在烟草公司教职员,全部都是义务的。他身上的钱越来越少,那是他最窘迫的时期。

不过,在一次募捐演出中,霍东阁的助演轰动了泗水城。他对华侨们高呼:我知道你们都是热心爱国的,读书不忘国文,讲话不忘国语,唱歌不忘国歌,但可惜的是,大家还缺少一样东西,就是中国的武术。后来,泗水的新闻界、教育界开始关注这位宣扬国粹精神的武术后代,并对他大力宣传,借助这个机会,霍东阁在泗水站稳了脚跟。

在泗水,霍东阁不仅将精武精神发扬光大,还成了名医。霍自正告诉记者,霍家有祖传的接骨疗伤秘方,还有一种自制奇药神力丸,常吃可以增长气力。靠着家传秘方,再加上自学研制,霍东阁成了爪哇岛的著名医药师。那里的霍家后代如今生意做得最大的,就是祖父创下的药业集团。

1960年,霍东阁在印尼万隆去世,霍自正说:爷爷后半生是在南洋度过的,他内心应该很孤独,后来也没有机会再回到祖国。

精武会发展壮大

霍东阁离开中国后,发展精武会的任务主要由当地有财力和实力的知名人士承担,而教学任务就落在了农劲荪及霍家弟子刘振声等人的身上。由于孙中山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精武会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

从1910年到1920年,精武会10年中将会员发展至1100余人。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精武分会并邀请上海总会教师前往指导。1920年7月3日,应华侨人士的邀请,上海精武会5名骨干赴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宣传精武精神并建立分会,在精武会历史上称为五使下南洋。此后,暹罗(泰国)、澳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有了精武会。

霍自正介绍,精武会提倡体、智、德三育并进,且逐步确立了初、中、高三级的精武三十套武术基本套路;德育上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核心。如今,精武会在全球一共有58个分会。它不仅教授武艺、体操,还设立了摄影、音乐等部门和各种书报团、励志团,注重综合培养。

不过,从霍东阁离开后,霍家在国内的人与精武会就没什么联系了,大部分人都在务农。伯父雅亭和父亲喜欢学习、看书、画画。伯父后来到天津市当工人,而父亲开了一家私塾授课。霍自正说。

尤其让霍自正感慨的是,武术这门国粹在中国渐渐衰落,在国外却越来越火。去年霍元甲百年纪念,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精武会都来了,美国和马来西亚的领袖对精武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精武会讲爱国、强身、正义、助人,对 和人民影响很大,外国人的积极性很高。

霍家后代练武的少

霍家后人如今居住得很分散。霍东阁当年去南洋,带的是大哥霍东章的长子霍寿嵩。霍寿嵩传承了霍家医术,其子霍公正如今也是当地的名医,是霍家子孙中最富有的一位。霍自正经常受邀前往印尼。他向记者描述:霍公正家在泗水市中心的旧房子有500平方米,是用20公斤黄金置下的。如今又建了新别墅,占地1000平方米,富丽堂皇,司机、门卫、园丁、保姆都有,很奢华。据霍自正介绍,霍东阁的三儿子文亮的后代现生活在印尼万隆。

在国内,霍东阁大儿子雅亭一家一直住在天津市区,二儿子文亭一家留在家乡小南河村。我们时而也有联系,但天南地北的,能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少了。

在霍自正看来,霍元甲后辈中,只有自己的侄女霍静虹还在从事和武术相关的职业,在天津财经学院当武术老师。但她练的也不都是霍家功夫,霍家后代里没有高手,都只是喜好,毕竟大家都忙着挣钱嘛,练武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霍家武功没有被后代很好地继承。霍自正坦诚地讲。

不过,在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村,村民们业余锻炼时,依然会凑在一起切磋武艺。虽然大家做的工作都与武术没有什么关系了,但是还会把它当兴趣来练。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打斗一下;岁数大的,练武主要为了健身。

霍自正现在是村里霍元甲文武学校名誉校长。他的一儿一女都成了家,开了几家服装店。我们就是平常百姓,不过,村里人对我们都很尊敬。我以前是村里工厂的车间主任兼副厂长,60岁退休,现在村里还给我一个村委会委员的职务干着。我和老伴每年都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吃喝不愁,还有富余。霍家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做农民挺好,我们家族里的人都是这种心态。

陈氏家谱是怎么安排的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