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查字典造句(大约30个左右)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用查字典造句(大约30个左右),第1张

1梦中看到另一幅景象:搜索网络和查字典再也看不到“难民”这个词。贫困和饥饿不属于地球村,战争和疾病远离全人类,世界一幅其乐融融的样子。

2有些人读不准字音不去查字典,而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别人怎样读,自己就跟着学,结果是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3我搜肠刮肚

也没找到个恰当的字眼

就决定去查字典

4查字典然后解释斜体词的意思

5我那时还需要大量的查字典才能完成翻译,我相信如果我再看到那时的翻译,我会觉得翻的太烂了,但那毕竟是份真正的工作,有真正的报酬。

6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查字典的三种方式进行了综合排序,此外还从查找时间的长短进行了定量的比较。

7然后

你再可以查查字典看这些个词是啥子意思

看你猜的对分歧纰缪

7是一部

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8如果我们拼错了一个字,就会被要求去查字典。

9星期四下午第2节课是队活动

我们班举行查字典比赛。

10我曾对女儿说

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

字典是工具

而你不必成为工具。

11同坐在教室的另外10名同窗

则在恶补如何查字典

以及补背数学乘法口诀。

12抄书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后

会查字典。

13不信你去查字典

查这俩词的反义词

保证互相看不着。

14通过这种方式

漪然学会了拼音、查字典。

15方法嘛

有点儿像查字典

具体咋样

看下面介绍。

16她做的唯一一件事

是教会孩子查字典。

17河北文安70岁农民李增尧

历时近5年半查字典完成50万字小说。

18而与纸质家谱“查字典式”的检索方式相比

网络家谱的输入、点击等查阅方式

无疑要方便得多

也避免了传统家谱因保存不当

可能造成信息散失的风险。

19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他就查字典

若还有搞不懂的地方

就再请教老先生。

20爷爷在旧社会因为家穷上不起学

不识一丁

是个睁眼瞎;解放后参加了识字班

学会了查字典

如今还经常看书读报呢。

21必须养成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的习惯,就像我们在阅读母语的文章时,不认识的字可以不查字典一样。

22我曾有一次和一位英国女士就一个词的发音而争论起来,我主动提出去查一查字典。

23你非得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具备开口说的能力,通过看你喜欢的**或者听最爱的歌曲你可以来背单词,但是你得耐心的捕捉你不认识的单词并查字典。

24因为不是自己的母语

所以在学习华文时

他总是比其他同学多付出

遇到生字就查字典

也向师长或同学请教。

25可以看得出

布衣非常想让自己的每一阙词中的每一句都非常的华丽

好查字典的布衣肯定是为了填词查遍了词典。

26武昌区东湖小学郭勤老师说

这是该校一年级两个新生名字中的字

一些老师不查字典

就有可能读错。

27是家里十足的“小恶魔”

最有法语优势

常常弄得皮特很窘

要被逼着查字典

衣服口袋里装着袖珍英法字典。

28为了吃个饱饭

我从当地的餐馆偷了几张菜单

然后一边查字典

一边练习自己的中文。

29面对21个“最难汉字”

就连汉字学专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语文导师张锦少亦只懂表中第14个字

其它均需查字典。

30俄罗斯塔斯社记者安东·马利宁笑着说

他现在要马上去办公室查字典

看看“任性”是什么意思。

湖北竹溪敖氏族谱,(清)敖自恩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物管理局。

江西上高敖南孝友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德兴(建昌)新城敖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敖光浦、敖光椿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上高敖阳蛇溪邬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清)邬绍腾等纂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竹溪敖氏袖珍小谱,(清)敖立榜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文物管理局,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万载敖阳严氏四门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浙江长兴雉南敖氏宗谱八卷,(清)敖明耀等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万载白良敖氏族谱,(清)敖焕章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谯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阳陈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926年)白沙洲德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九卷、第十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西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年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西罗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竹溪敖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物管理局。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踊跃(yǒnɡ) 逞能(chěnɡ) 灯盏(zǎn) 憨态可掬(jū)

B稚嫩(nèn) 附和(hé) 笃信(wù) 见风使舵(duò)

C宽宥(yòu) 隽永(juàn) 稽首(qǐ) 束手无策(shù)

D蝉蜕(tuī) 镂空(lòu) 蜷伏(quán) 自怨自艾(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晕眩 玲珑 隐天蔽日 众说纷云

B潦草 委缩 见异思迁 轻飞漫舞

C倾刻 装潢 指手画脚 锋芒必露

D褪色 迅疾 含辛茹苦 千锤百炼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笑对挫折,战胜困难,会让你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收获到柳暗花明的喜悦,

(领悟 领略 领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光。

(2)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开园以来参观者非常多,可谓游人如织,

(纷至沓来 眼花缭乱 接踵摩肩),热闹非凡。

4经典诗文默写(第(1)-(6)题,任选五题;第(7)-(10)题,任选一题)。(6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 ,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郭沫若《雷电颂》)

(9)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10)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②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③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法律约束,更需要每一个社会个体。④正义应融入道德之中、也应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1)第②句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一组关联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2分)

朱赫来一边想事情,一边把短烟斗从嘴里抽出来,小心地用手指按一按里面的烟灰。烟斗灭了。

……

省党委的会议已经开了将近两个钟头。那秃头的家伙是铁路林木委员会的主席。

他用敏捷的手指头翻弄着一叠文件,高谈阔论地说:“……大家看,就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省委和铁路管理局的决议不可能实现。我再说一遍,甚至再过一个月,我们也还是不能供应比四百立方米更多的木材……”

本段文字节选自长篇小说《 》的第二部第2章。此章节写的是叛乱平息后,朱赫来等人此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艰难处境: 。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代表一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人是文化的人,继承了一个姓,也就成为了龙的传人,成为了悠久文化的载体。走近姓氏文化,了解姓氏文化,有助于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请参加以“走近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读经典《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琅琅上口,易学好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请根据音韵特点,在歌谣中补上一个姓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右边的田字格中。(1分)

百家姓歌谣(节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 。

活动二:补家训下面是历史上某个名门望族家谱中记载的家训。A则是这个家族持家的基本准则;B则是对后世子孙处世的根本要求。请从A、B两则中任选一则,根据上句句式特点补写下句。(2分)

活动三:写传文下面是三位曹姓名人。请连缀你所知道的三个人的资料,拟写成一则曹姓小传。要求:内容准确,语言简明、连贯,100字左右。(2分)

曹刿 曹操 曹雪芹

活动四:话相逢在参加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时,李明遇见一位来自海外的华裔少年。当得知他们同姓时,李明与那位少年有说不完的话。你认为李明会说些什么?要求:语言得体、连贯。(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古蜀栈道

刘小方

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8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古蜀栈道的?请简要概括。(4分)

9第二段引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10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4分)

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古蜀栈道由连接关中与汉中的米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连接汉中与四川的金牛道、陈仓道和荔枝道组成。

B对于古代先民来说,如果从巴蜀来关中,或由关中入四川,都必须先穿越米仓山、大巴山脉,然后穿越秦岭这道屏障。

C古蜀栈道中的褒斜道,其南北起点分别为秦岭南麓褒城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和秦岭北麓眉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

D由于古蜀栈道的通行,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紫阳腰

方英文

周末无事,车游紫阳。小时候就喝紫阳茶,年至半百竟未去过紫阳,不够意思啊。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呢。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栋楼。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所谓的码头城市,压根不在乎有无平地,但求两河交汇,能把舟楫勾留缠绵住就好。浩浩任河,正是在此融入汉江的。

想不出如此一个城怎么生活,大概吵架也拉不开距离吵着吵着就勾肩搭背了,干活时则又需要捆上安全绳吧。待到进得城里,但见街道逼仄车辆单行,却也店铺比邻,色彩炫耀嗅觉缤纷。及至日落西江夜色袭来,忽见城灯哗然绽放。时值秋老虎季节,人们简上衣而短下裤,为的是让胳膊腿儿尽可能地吐热纳凉。尾随人流浪进商场,再踏梯而上,发现商场顶部竟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此叠屋架床式的建造格局,简直一个香港袖珍版!顺音乐声溜达过去,见人们围一个圈子。圈外踮脚看圈里,呵呵,一群女子练健美操哩。她们抛甩着纤媚的臂腕,扭动着柔细的腰肢,展示着风致的身段;脚一跺,腰一侧扭,臂一斜扬,头发就抛上月亮了。

夜里看一个资料,上面说:“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紫阳、汉阴、安康、白河,是安康所辖的四个县名。当然安康如今叫市了。人生之美,十之八九由女性呈现,所以每一个地方,都把当地女性美的特点,以歌谣的形式提炼出来四处传播。而女性美的具体表现,当然是以身段最为紧要。身材之标致婉约,则绝对依赖腰肢的拿捏烘托,如此才叫一个动人。何以动人呢?细柔也。紫阳娘们何以生出如此之腰呢?

次日早起遛街,似乎得了答案。总是遇见一些女子挑着扁担,忽忽闪闪地来了,忽忽闪闪地去了。两个担笼里,是白嫩的豆腐,是带露的青椒,是拖泥的新藕,是出江的鲜鱼。忽闪忽闪而来,营养于客官;忽闪忽闪而去,生计于家庭——终于忽闪出一腰的风情与柔韧。

返回时选了一条新路,更觉得这个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路是依旧忙着拓,车是依旧不住地停。好在村村通了水泥路,绕道便是。实际上无村可言,因为紫阳人家,一概散布于山之腰岭之凹。那些粉墙青瓦或者石板房,如一栋栋达官名流的别墅,落座于青坡,半隐于绿峦,恰如次第展开的山水长卷,新意频出却也可四字概括——山腰人家啊!坡是这么陡,劳动的间歇,估计站着就能睡着,反正躺着跟站着没啥两样。如此之地,竟不时见到三五块石头拦一巴掌小塘,居然就荷叶田田蜂蝶频访了呢。至于竹子,此等俊逸灵秀之物,更是家门掩映垂瓦叩窗。所以这里的狗不咬人只摇尾,充分体现了淡泊无争的“竹下之风”。然而有些却是要争一争的!于是,山腰上长大的女子和汉子们,就人人成了好歌手。

紫阳一名,出自道家。道家是中国唯一固有的宗教,汉江是汉文化最核心的源泉之一。道家以水为善,以茶为慧,以山为美,以歌为雅。落日岭上,渔火江中,朝晖夕阴大自在,不知功名利禄为何物。紫阳和紫阳人有如此怀柔万物和谐自然的情致,真是难得啊!

(选文有改动)

12请从文中找出对紫阳独特的人文风貌、人情人性最有概括力的四个字,写在下面的方格中。(4分)

□ □ □ □

13文中画线部分表现了紫阳女子身姿、动作、性格上的什么特点?请分别回答。(3分)

14作者说,似乎得到了“紫阳女子何以生出如此之腰”的答案。他得到了怎样的答案?(2分)

15第一二段中两处加点的文字,写出了紫阳城怎样的特点?(3分)

16作者为什么觉得“汉字‘腰’,似乎是专为紫阳所造”?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四、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想看见你的美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上海图书馆听这个讲座。这表明了大家对世博会的关注。我记得3年前上海图书馆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世博会的小组,当时不要说普通的市民,就是研究所的成员也对世博会这个概念十分模糊。短短几年间,现在媒体上有关世博会的消息已经很多,而且很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世博会知道的很多,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想根据大家的需求,再根据近些年来对于世博会新的发现,加上我一点微薄的认识,就下面的几个话题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

  我想第一个要讲的是徐荣村。要讲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我们是不能绕开这个名字的。他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是有许多回味的东西。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官场对待外国对待贸易的一些普遍理念。徐荣村是最早到上海来闯荡的人物之一。徐荣村是徐家的老四,他当时在宝顺洋行做买办。除了为外国人做生意外,他自己还做了一点生意,徐荣村做的就是当时最时兴的丝绸生意。但是从我们可以找到的资料上发现,徐荣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理念。他说自己做生意不是和大家一样做一般的生意,比如他的理念就是货上品,价格上品。价格跟着货物的质量走。他先进行分类,进行不同的包装,再卖给不同的人。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知道徐荣村这个丝绸到伦敦世博会去,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宝顺洋行老板的想法。比如1851年伦敦世博会,非常希望中国参加世博会,他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希望中国参加。但是中国置之不理,英国当时想,中国不参加,中国商家参加也可以代表中国。于是他请了许多人来企图说服中国商家参加。但是当时中国相对闭塞,所以他们脑袋中并没有现在我们所说出国考察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对于这些邀请波澜不惊,几乎没有人响应,在当时的情况下,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的商品大多都是外国商人所带去的。而且由于货色品种很少,他们还动用了很多英国收藏家拿出他们的藏品。所以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报道中看到,某某藏品是由某某收藏家提供的。所以我们现在很难知道,徐荣村的商品是他自己拿去的还是宝顺洋行老板拿去的。当然现在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我们还是赞叹徐荣村当时对待这个事情所体现出的敏感,因为当年他的丝绸得奖了以后,在英国人出版的正规出版物中也可以看到,来自上海的荣记丝绸得奖的消息,他在这件事情上所表现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他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他把这个奖状制作成了一个商标,进行重新包装打向市场。当时徐荣村的确靠这招打败了其他商家,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他在家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郑重其事地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所以当时他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他的理念超过了当时的一般商家。他为徐家做了一件好事,他无意中为我们保留了当时参加世博会的一个纪录。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因为这届世博会是中国参加世博会后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巴拿马世博会的全称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呢?因为前一年1914年8月15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了。此举使美国东西海岸的航线整整缩短了8千海里,这对美国经济、交通等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1915年的巴拿巴世博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举行的。我想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对美国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是一个开端。这届世博会对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美国政府在1913年5月2日承认了袁世凯的民国政府。这是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世界列强国家。同时美国表达了希望中国政府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愿望。正式发出邀请是在1914年。这对袁世凯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走向世界的机会。也是重塑中国政府形象的一个机会。因此消息传来,各界都非常振奋。所以各界宣传巴拿马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袁世凯政府也把这个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美国参加世博会。他带去的中国展品有2000多吨,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准,陈列在工业馆、农业馆、教育馆等9个馆。而且当时中国政府还出了很大资金将中国故宫太和殿这样一座有明显中国风味建筑重新建在那里。很多展品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巴拿马世博会的组织方为了感谢中国政府对世博会的热情支持特地把1915年9月23日这天列为中国日,这是一个对中国政府很友好的迹象。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得的奖有1211项,最大的奖有7枚,在所有的参展国家中获奖数第一。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最优秀的一届。还有一个证据说明民国政府对这届世博会的重视。我想举当时的一个出版物。在参加之前,专门出版了一个期刊,一共出了4期,介绍巴拿马世博会的一些规章、制度、法律等。在参加当中,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监督处,常驻美国,也出版了一个叫《中华民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监督处报告》,这是在美国出版的,把巴拿马世博会的情况进行全面报道,传递到国内。这个当中民间也出版了很多巴拿马世博会的游记、巴拿马世博会的指南、巴拿马世博会的要览等等,为吸引大家参加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世博会结束以后还出版了很多类似于各行各业,比如丝绸、瓷器等的调查报告,各个省市的调查报告,民间还出版了很多游记。据我现在看到的有关巴拿马世博会的游记有四五本。这种情况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终。我认为这是中华民国政府效率最高的一次,而且的确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当时1915年民国政府刚刚成立,的确想给世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那我接下来想讲的是和世界有关的人和事物。因为和世博会有关的人和事物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可能会发散出来讲。我第一个想说从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晚清重臣中和世博会关系最多的一个人。不但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说,就算从我们掌握的线索但还没有发现材料的事情来说,他都和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挖出来研究整理,我们一定能够发现很多中国和世博会的历史渊源。所以就我现在认识到的一些进行扫描,大家如果有兴趣进行更深的研究的话,我想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专题。当时徐荣村在1851年去世博会得奖的时候,李鸿章专门为徐荣村做过诗,大致意思是徐荣村把中国最好的丝绸带到英国去,一下子就赢得到了很高的奖,然后英国女王发了很高的荣誉。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李鸿章关于世博会的记载。那么我们还知道1872年时,中国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20名到美国去,这件事情对中国影响很大。为促进这件事情,李鸿章起了很大的作用。几年之后,正好是这批幼童,参观了1876年费城世博会,这件事情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这个我也不细说了。参观的过程中,当时美国的18任总统格兰特还特地接见了他们。中国当时官派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人名叫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世界新路》。回来之后立即发表了,影响巨大,他在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批幼童参观世博会的全过程,这本书也是到目前为止有官方色彩的第一本书。李鸿章为这本书作了序。在1881年,清朝政府听信了一些小人的闲言碎语,决定把这批120名幼童提前撤回来。当时有人为这件事非常着急,特地去找格兰特,希望他以卸任总统的身份挽回这件事情。当时格兰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李鸿章写信。虽然最终这件事情没有做成。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李鸿章和格兰特的私人交情。在1885年、1889年几次访问美国时,李鸿章都特地去瞻仰格兰特总统的墓碑,种植纪念树。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与世博会有许多关联。我们还可以知道李鸿章的下属和学生也和世博会有很多的联系。随着更多的关于李鸿章的书籍出版,我们可以知道更多的关于他与世博会的联系。

  下一个我想讲的是张元济。张元济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中国的教育、中国出版业影响都非常大。他1901年入驻商务印书馆,从此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商务印书馆。他还做过刑部主事,做过许多高官。他毕生对西学、对革新图强等都做过非常大的贡献。他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世界,在1910年的时候,有过一次考察西方的环球旅行,到过英美德法等十几个国家。1910年初出发,到7月时,他到达了比利时布鲁塞尔。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这是张元济经过精心筹划才能在这时候到达的。因为在1910年6月27日,正好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世博会。张元济对于世博会真的是有很深的兴趣。我们现在知道他对世博会很多东西都研究过,看过很多研究材料,像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等,他都对此做过充分研究。所以他正好抓住这个机会在7月到达了布鲁塞尔,根据他儿子、孙子日后的回忆,他一共去了那届世博会7次,发回了大量的信,就是向家人谈了自己的体会看法,但是这些信很遗憾,在文革中毁了。不过,张元济还是留下了一点东西。他到了那里以后,亲眼看了之后感慨良多,中国也参加了布鲁塞尔世博会,但是放在了展会一角,和老挝、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为邻,展厅规模不要说和日本、巴西、美国等国家相比,就是和袖珍小国摩纳哥比都比不上。所以张元济看了之后,连夜写了一篇文章,思考了中国应该怎样去参加世博会,然后他把信寄回了中国,发表在当时影响最大的申报和东方杂志上,阐释了一系列中国应该如何参加世博会的理念。比如当时的格局中,对于世博会这样一种形式,中国政府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他认为中国政府投入是绝对不够的。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政府投入了70万银元。到1905年意大利世博会巨减到13万银元。1910年布鲁塞尔更只有区区2万了。张元济当时说以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身份,怎能够以区区小钱参加世博会。世博会不仅是展示的平台,与教育、军事、经济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一方面可以在世博会中展示自己,同时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样的。所以他自己觉得要身体力行,在他回国后,亲自领导商务印书馆尽可能的参加世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及1920年费城世博会等等很多世博会商务印书馆都以自己出版的书籍、打字机等参展,大大小小得了很多奖项。在现在留下来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张元济是中国文人中第一个认识到世博会重要性的,商务印书馆也是近代企业中最热心参加世博会的一家。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大量世博会的书籍。所以我们可以说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影响巨大。他对世博会的许多观点、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认真研究的。

  下面我还要讲一下这本书,名叫《瀛寰小记》,是周志俊写的。他是安徽人。说起安徽周家,熟悉历史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因为他们对中国历史影响太大了,他们是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他本身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实业家,他经营了许多有名的企业,还有房地产,他最有名的是纺织业,他也是一个有眼光的实业家,所以他在1933年的时候有过一次列国考察,1933年6月他从上海出发,1934年2月份回国,也考察了英美德法等10几个国家,所见所闻就写成了这本书,他最注重考察的还是纺织业,他考察了100多家纺织厂。我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这个讲座来说呢?因为1933年是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举办的时候,他到美国也参观了世博会。他天天一清早起来一直看一直走,整整7天,等到闭馆才回来,连吃午饭都是在世博会里。整整7天,他看了自己感兴趣的管所,然后写了一篇《芝博琐言》,这篇文章有12000多字。这届世博会官方并没有参加,因此也没有记载。但是民间还有人参加。周志俊这篇东西非常详细,重点讲述了科学馆,其中展出了飞机、汽车等先进工业产物。他有一个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有一个先进理念。因为他把中国和西方国家作了一个比较。中国拿出去的都是一些传统的东西,虽然也很好,但是先进的理念太少,先进的东西太少,而日本专门有一个叫观光局设在那里,介绍日本风光,有照片、、模型等。他说日本这样一个小国,能够对旅游那么重视,日本观光局特地设立一个展位,对外国游人非常热情。但是像中国一个那么大的国家,漂亮的风景多的是,但是中国就没有这样一个理念,这个很可惜,他预言旅游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他把中国和日本作了一个对比,就是希望中国能够重视旅游业。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说明周先生是非常有眼光的。

  还有徐慕云的《梨园影事》,也是我向大家郑重推荐的一本书。这是民国期间出版的有关中国戏剧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第一品种齐全,第二丰富,第三印刷精美,从今天来看,它都丝毫不逊色,这本书是1928年出版的。当时一下子就非常轰动,因为它主要是写京剧、昆剧的,所以当时对戏曲有兴趣的人几乎人手一册,人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徐先生本身是一个票友,他家也非常有钱,他对京剧非常热爱,出版了以后他并没有因此满意,还是在继续修订,在1933年他出版了修订版,为了1933年世博会还做了1个特别版本,他以中国特有的锦缎面作为封面,中国传统的方法装订,然后拿到了芝加哥世博会进行展出,据我所知,这个版本非常稀少,如果这里有收藏家的,这个版本是值得大家收藏的。这幅油画是慈禧的肖像,因为大家知道慈禧太后包括当时的清政府发生了一个事件,对中国是一个重创,慈禧也对当时的外国政府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当时的美国公使就建议慈禧参加,同时画一幅漂亮一点的油画像展示,改善一下大家的印象。据我知道,1904年的世博会,政府派了正规的官员参加,同时油画的建议也被采纳。卡尔当年的这幅画把慈禧画得非常漂亮,慈禧给了他10000两银两和勋章。卡尔在宫中呆了几个月,也写了一本书描写慈禧,1915年中华书籍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也是我们研究清廷秘史很重要的一本书。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受欢迎,影响也很大。由于这本书对于慈禧的溢美之词很多,建国后就很难找到这本书了。当然近几年,又有很多出版社想要把它重新出版。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故事,比如张萌桓。张萌桓先生也是清代的一个重官,他当过总理衙门事务大臣。他自己也出过诗书画集。他当年在1885年初次到国外处理事务,1889年才回来,他写了很多日记。其中详细写到了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事情。我想这是中国主持外交事务的官员对于世博会的亲自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庞元济。他家是巨富,他自小喜欢书画,在1915年时候,参加巴拿马世博会时,专门写了一本书《中国历代名画集》,非常精致,拿到了巴拿马世博会去展出,这本书在欧美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近代以后欧美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印象有很多都来源于这本书。这也是中国和世博会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本书。

  下面我讲一下大家非常关注的中国在历届世博会上的得奖名单。中国政府可以说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世博会,也得了很多奖,但是我们到底得了多少奖,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参加了,可以说没人说得清,我们上海图书馆2002年出版的《中国与世博》当中,附录了一个得奖名单,费城世博会的得奖名单,很多人看了都十分兴奋。很多人跑到上海图书馆来查,到底有多少人得了奖,但大多数人失望而归。到目前为止,也只有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的那届完整的可以拿出名单。而这一切呢,我们是拜托恽震先生1927年出版的《费城赛会观感录》。而且他是这次世博会的评审委员。所以他后来就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出版了《费城赛会观感录》。所以这本书的后面,他很有心地把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得的奖记录下来。但可惜我们这样的有心人太少了,因此呢,我们到目前为止能够全名找到的可能就这些人。比如说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奖的东西,我刚说过了,我们获奖多达1211名,但是这个1211名到底是哪些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知道的是什么呢?最高级别的两种奖项,高等奖58名,优等奖79名,加起来一共是100多名。还有像1891年的意大利世博会上,我们又获得了256多个奖。但这个奖也没有全名单。我记得是在1912年4月份出版的杂志有一篇文章作为一个副本,把我们得奖的名单,只是其中大概一半登上去,而金银铜奖都没有登上去,所以我们现在只有零零碎碎的,完整的呢,就只有1926年的这份。所以我想说这个也是很好的课题,虽然我们现在世博会投入很大,但是我想还是有很多课题可以做的,这也是个很好的课题,如果有谁肯做有心人,能把这份工作有一点积一点,勤勤恳恳把目录归类起来,我想是功劳很大的,这个可以看看我们老祖宗到底哪些东西是很了不起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掘的。这个里面可能很多是老的企业,有的现在已经没有了,有的家族可能已经是没有人再记得了,但起码应该让我们记住他们。

  那么我最后还是想讲一下中国受历届世博会的影响。说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其实方方面面很多,我刚刚讲的很多,也是可以说是影响。但是我想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当时以政府的名义去举办了两次类似于世博会的这样一个大型展览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和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当时发起人是官方,因为当时正好有五大洲考察西方见证的团队活动,所以他当时去参观了那个业余的世博会,所以回来后血气风发,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的建议,包括中国办博物馆,中国办大学等等。其中一个具体建议就是中国举办世博会。当然在当时中国没那么大财力和人力去办,但实际上,官方的建议到最后还是部分实现了。南洋劝业会虽然不能说是世博会,但是它是具有一个世博会,一个规模,一个章程,这样一个形式的东西,这个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参加的,而且专门有一个馆是给外国人展出,而中国除了西藏和新疆,其他地区大概都参加了。当时花了很多钱,然后出版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都得了奖,关于南洋劝业会,很多人做了观察报告,我们上海图书馆出版的《中国与世博》中也有很详细的描述。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 间: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

  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 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

  的参观者

  具体看看上海世博会官网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_expo/zlzx/shsbhgk/indexhtml

个人觉得有两点原因,一是华夏文明没有在这两朝中断过,二是这个两朝在后来也都被同化了。

01、华夏文明没有在这两朝中断过。

元朝和清朝其实在他们朝代刚开始的时候是被很多中原人抗拒的,但之后这种抗拒心理就慢慢消散了,特别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元朝与清朝已经是华夏所有朝代中的两朝,在华夏文明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元朝与清朝之所以被接受,其原因之一是这两朝虽然是外来政权,元朝是蒙古那边的,而清朝是北方游牧民族金朝政权,但这两朝并没有让华夏文明出现断裂的现象。

元朝与清朝刚来到中原时,确实是对于前朝的一些文化进行了打压或毁灭,一些历史珍贵的书籍或东西都毁之一旦,但从结果来看他们当初并没有将事情做绝,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为了给他们脱罪,在我个人看来,他们当时没把事情做绝也有两点原因。第一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华夏文明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他们学习的,他们得依仗那些东西去进步去发展。

第二点化名文明历史悠久,早已深入中原人或者华夏人的骨髓之中,如果他们真将事情做绝,那么对于他们的统治是没有丝毫用处的,也许还会节外生枝,当然在我个人眼中一种历史悠久的文明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覆灭的。

因此华夏文明在元朝清朝是没有出现断裂的现象,一个没有出现断裂现象的文明,那么在它之中的国度自然算是文明国度中的一个。

02、他们在后来也被慢慢同化了。

元朝与清朝刚来到中原之地时,他们的习惯是与中原人或者说汉人是相差很大的,但到最后无论是元朝也好还是清朝也好,他们在习惯上其实是与中原人没什么差别的。

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同化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相处很容易被双方改变的,一般来说人多一方更能改变对方,这种改变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将对方变成自己的“同类”,也就是同化,而当时中原人人数是多余这些外来政权的。

这二来可能是环境所致,这些外来政权当时是因为环境才过着放牧生活,但中原与蒙古与最北方那边环境是不一样的,游牧生活显然是不适合的,这也是改变的原因之一。

除了习惯同化外,还就是文化或者习俗的同化,上面就说了咱们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是有很多东西值得他们去学的,这学习久了,这思想就会慢慢被影响,时间一长这思想难免就会彻底改变,思想被同化那么其实这些人也就是中原人了。

还有一点原因,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从现在的版图来看,这两者都是属于咱们中华的土地,所以说这两者从本质上来说就不属于外来政权。

用查字典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梦中看到另一幅景象:搜索网络和查字典再也看不到“难民”这个词。贫困和饥饿不属于地球村,战争和疾病远离全人类,世界一幅其乐融融的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