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是开字辈,我爸爸是秀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为什么我是开字辈,我爸爸是秀字辈?,第1张

你要是和你爸爸一个字辈就奇怪了呢~~~

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

字辈趣谈(昆仑玉虚)

我想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吧。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好像是我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嘛,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对于字辈的形式,通常情况有如下几种:

一、 类诗体

如果说字辈属于诗体,我觉得并不恰当,因为有时候他并不是像诗那样严格讲

究对仗平仄,所以我姑且将其命名为类诗体。类诗体一般是以四言、五言的居多。

1、 四言类诗体

四言类诗体属于比较常见的,其广泛被各大家族使用。譬如山东日照丁氏,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再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先人贺从先,明末从军来湘。第二代叫贺云贵。第三代兄弟五人,分别以象、虎、龙、凤、凰名之。除贺凰无出外,余者繁衍成今日洪家关贺氏四大房。从第四代起,贺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在桑植,贺氏宗族支脉繁多,盘根错节。“门第鼎盛,簪缨蝉联,世为吾邑望族”绝非虚妄。贺龙乃贺氏第三代长房贺象之后。先祖贺大忠,曾祖贺廷宰。廷宰公幼读诗书,颇具文采,但命交华盖,屡试不第。他只得开馆授业,在家乡教起私塾来了。不过廷宰公“丰有财宅”,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全乡闻名。

再如如张氏孝友堂宣统年间族谱记载字辈为:“国正治朝,万事学道,本在其中,运泰有兆,愿复克家,滋大长保”;陈氏湖北陈秋颜后裔“鸿新世绪,敬迪前光,传家孝义,华国文章,诗书启秀,英俊联芳,善有余庆,和则致祥,欣逢泰宇,景运延长,政先仁惠,科尚贤良,惟兹后裔,锡福咸康,允循训典,定保荣昌”;江西欧阳氏字辈“仲国淑景,高先以民(宋淳熙派),永广时之,崇曰文思(明永乐派),充士正立,今尚愈光,汝克可效,天兆孔良(明弘治派),彝伦攸叙,寿尔载尝,保佑盛鼎,厥后定昌(清嘉庆派)”等等,这些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四言类诗体字辈。

2、五言类诗体

我个人认为,五言类诗体应用比四言要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五言的读起来更通畅,记起来更容易。五言类诗体字辈如程氏四箴堂自始祖元谭四十世开始为:“伯伟尚嘉芳,浩天大发祥,闻知尊典训,正直集材梁,礼义为贤度,谦恭有道光,齐家先孝友,之国尚文章,学问通经济,功名奏天堂,祖训欣永振,百世受其昌”。再如安徽怀宁清光绪二十七年陈旭修《义门陈氏宗谱》陈氏:“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等。像这些字辈都是属于很典型的而且比较优秀的五言类诗体字辈,当然其内容无非还是关于修身治国之类的。其实使用五言字辈最有名的家族要数孔氏家族,自孔氏55代开始字辈为“希言公彦承,宏文珍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除四言和五言之外,还有七言、八言的。七言的像程氏湖北省江夏区:晋戍元谭程氏叟,世系流衍在歙休,明伊隶洛光先绪,凤岳守歙迈众流,庆祖从命迁鄂渚,文孙有志壮千秋。神童本系江南出,伫看楚立万世侯。八言的有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家族的,即著名海宁查氏家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此字辈自海宁查氏第七世开始用,金庸为二十二世良字辈。

二、 对联

除了类诗体以外还有以对联形式出现的字辈。但是这种形式的不是太常见。最早的就是

赵匡胤为其后代拟定的字辈加上自己的匡字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再有就是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自十六世开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还有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家族的字辈也是对联形式,不过他们的使用情况有点不同,上下联各十七个字上联为讳字,下联十七个字为表字,可惜的是很难查到他们家的完整字辈了。

一般情况下字辈就这两种形式,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譬如明朝朱元璋为其后代订的字辈,朱元璋考虑到后代会有重名的现象所以就给他二十几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每个人的后代各订了一套字辈,而后又作规定,他们的后代除了使用所定字辈之外,名字中第三个字还必须以五行相生的形式为偏旁来定。他的儿子辈均为木字旁所以其孙子开始就以火为偏旁,这样就以木火土金水的形式往复,国家前总理朱镕基,是岷王朱遍(木字旁)一系字辈为“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朱镕基为镕字辈,土字旁。这样其实是定了双重字辈。定双重字辈的还有清朝皇族,自雍正帝以下字辈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并且名字另一个字是按照一定的偏旁起的,比如雍正兄弟几个都为“示”字旁,咸丰兄弟都为“言”字旁,同治光绪兄弟都为“水”字旁,宣统兄弟都为“人”字旁等等。还有就是纯粹以五行相生定下的字辈,譬如高氏钢公后裔,36代到45代为“墀铭泉树炳,堂锦洙机烜”。再有的就是单纯规定偏旁的字辈。譬如《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心之言可,山问日世。像前四个字一般都是做偏旁用的。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像《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人淳禾溥,金信水贞,火明土永,木茂竹承。这套字辈规定后代字辈是单双字间隔的,像“人”实际说的就是以人为偏旁。

还有一点是字辈的用法问题。有些家族字辈用法可能有些独特,像前面说的山东日照丁氏字辈“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此套字辈每四个字为一代,每一代的人从四个字中任选一个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就是这个家族的,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辈。再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与前四十个对应,这样可以选用前四个字或者后四十个字中的一个使用。还有的家族规定人活着和死了使用不同的字辈,即规定两套字辈每个人两个名字一个是活着时候用,一个是死了之后用。不过这种方式不常见。

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我想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去。

家谱字辈排法十六字是:用十六字的诗或对联等来传承家族字辈。

字辈都是祖辈定下来,一代代传承的,每个姓氏可能都有点不一样。比如贺龙元帅家族的字辈,贺氏宗族即“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辈。

渠县天星镇中心村傅姓一脉:“齐声学海,景星庆云,腾治光浑,万代兴隆”十六字排辈。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

其它姓氏字辈

1、山东日照丁氏

他们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从第十三代开始将字辈定为:“惟我家谱,履历备详,原籍海州,肇始武昌,明初来照,相宅河北,天启开科,崇祯任职,乡贤名宦,德言事功,显扬令绪,繁育兴隆,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这套字辈以四言的形式,叙述了日照丁氏的来历、迁徙、发展以及对子孙后世的祝福与期望。

2、山东蓬莱井湾周家

山东蓬莱井湾周家周氏辈分,自十六世开始由前清秀才瀛泉拟定“敬绍成勋,林田自云可乐;广启善道,本宗永得其昌”。

-字辈

江苏射阳贺氏字辈:“高文万阶长(志)永学(成)荣(广)玉(安)寿(宗)国振民富强乾坤锦绣昌”。

安徽宿州贺氏字辈: “孝微恒广 克振明洋”

湖南桑植贺氏字辈:“大廷良士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注:贺龙元帅出自该支,本名为贺文常。

湖南湘阴贺氏字辈:“伯逢居均仕子庆大德原材必敬克荣魁添少洪祖千万汝膺”。

湖南耒阳贺氏字辈:“石传万人尊才洪佐圣明”。

湖南邵阳贺氏字辈:“诗书贻久远,家道庆隆昌”。

湖南隆回(宝庆)贺氏字辈:“一仲原永万,宗祖廷从文,才贵(朝)正(思),国清明(汶)光显,时逢鼎盛元,孝友人敦本,贤良世大昌,位禄名禧寿,洪高厚久长”。( 始祖为一仁公,一仁公生二子,仲五和仲六,仲五公后裔的老祠堂在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镇狮子村,仲六祖后裔的老祠堂在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镇排上村。)

湖南益阳贺氏字辈:

祖房嶐支派:“凤逢喜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

祖房崇支派:

“中继绍友崇廷朝世仕同邦国人家永贤能福再宏”;

嗣房支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

嗣两房合派:“(嗣房文章,祁房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德”;

合族续派:“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传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立基”。

湖南衡南贺氏字辈:“范昕羲德让孝弟承先训书声启俊才芝兰恒秀发景象庆宏开湘楚钟育远”。

湖南衡州贺氏字辈:“天师伯本正朝廷一家世代永兴隆维德克继祖宗祠佑启湖蜀均昌成”。

湖南湘乡贺氏字辈:“兴隆永吉昌华显思成效”。

湘乡黉门贺氏字辈:仁祥志思宗、添万兴正安、仕世明良运、书香永镇湘、齐家敦孝友、崇德定荣昌。

重庆云阳黉门贺氏字辈:仁祥志思宗、添万兴正安、仕世明良运、书香传家正、发达永远兴。(始祖运帮)

湖南湘潭贺氏字辈:“元黄开大德嗣裔绍书香礼乐家声远诗文世泽长南湘钟俊秀东晋启贤良富贵从耕读惟勤永克昌”。

湖南澧县贺氏字辈:“文昌世祖曰克大泽同本立宗正君帮国”。

湖南津市贺氏字辈:“传家修正道,业守书香”。

山东济南贺氏字辈:“锦清树召领”。

山东牟平贺氏字辈:“方继先传业,长延立本新,丕汝承守正,光绪同万春”。

山东德州贺氏字辈:“殿起万宗兴同新继美传”。

山东聊城贺氏字辈:“殿起万宗兴 同新继美传”

四川遂宁贺氏字辈:“显以子乃宗……应明仁国正世代永昌隆宗礼传家学存心重孝忠”。

四川广安贺氏字辈:“永定万年新……焕洪图才华玉国珍”。

四川安岳贺氏字辈:进才国必正,天下世光明,治德存先祖,恒仁庆代林

四川郫县贺氏字辈:“正豋文章永建朝堂”。

四川普坼贺氏字辈:“永运会时良方兴之兆长启其祥家修德盛声大名扬”。

四川贺氏一支字辈:“富贵诸明正承先定吉昌贤光荣嗣泽长庆肇书香”。

江苏泗洪贺氏字辈:“正庭丛继朝保广长在庆尔家升龙腾虎跃金碧辉煌”。

江苏响水贺氏字辈:“炳永常玉春”。

江苏沛县贺氏字辈:“仁云本中和化玉守”。

湖北枝江贺氏字辈:“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其世家”。

湖北监利贺氏字辈:“昌盛懋大,忠厚传家,德崇道广,辉映玉华。”(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春月立)

湖北监利贺氏字辈:“天承先世德学绍儒宗源诗书光国选仁义振家传文章缵祖绪孝弟贻後昆才智兴邦望经彩焕华庭”。

湖北宜昌贺氏字辈:“道学金世义方克振嘉翔”。

湖北五峰贺氏字辈:“孝友光宗德忠诚达祖先”。

湖北公安贺氏字辈:“稀世韶宗祖德泽永昌宁为良以裕後”。

湖北随州贺氏字辈:“世本忠贞、家崇道德、敬以守先、善能维则、洪业肇兴、积修可克、培植英贤、建立奇特 ”。

重庆渝北贺氏字辈:“守明子在学世成绍先声大清开文化万代永兴祥”。

河南杞县贺氏字辈:“广克承培世……”

河北新乐贺氏字辈:“佩诗书知岚胄正瑷珍克任玉信安成宗乐光方振思化甲景麟白惠馨孟贝善万异嵇桂延力玄匡恒步习孝璞良秉功益崇昆莹伟云庆守文智学清登自品士新礼贤胜得休发天义占殿雨凤耀平旭世亚国瑞朝儒显集荣丰作金静明嘉兴宝鼎进绍尚”。

山西盂县贺氏字辈:“文章华国礼仪传家宝”。

陕西商南贺氏字辈:“秉信力学笃行”。

云南昭通贺氏字辈:“逢世日永运会时良家修德茂声大名扬福寿康祥代有仁杰另系传芳”。

浙江嘉兴贺氏字辈:“启泰铉愚王召晟尚开庆锡宸玉绍德”。

甘肃临泽贺氏字辈:“文贤堂茂洪吉”。

黑龙江贺氏一支字辈:“方积先传业长延立本新培德承守正光绪同万春”。

贵州金沙贺氏字辈:“晋金臣智开文学登科甲得意均为宝富贵永万年”。

安徽合肥贺氏字辈:“祖业开忠道思成正本源诗书继世长”。

贺氏会稽堂字辈:

祖房支支派:“凤逢嘉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

嵩支支派:

嗣房支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

迁潭支派:“汉志钧□允景惟正国邦启世大开贤德厚高明永绍先承泽显达南湘光联甲第传纪万年家声克继”;

二大房合派:“文章(人家)光上署道学幸时庸禩叶垂声远簪缨迈代隆”;

合族新编派序:“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傅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宜基”。

石臼七村贺氏字辈:“世金淑林照培锡泽湘”。

海曲石臼所贺氏:存(承龄)、(“空着”)、廷(得)、(空着)、世(福成)、金、淑、林;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续:照培锡泽相勋(勋)增録鸿材。

贺氏一支字辈:“逢世日永运会时良家修德茂声大名扬”。

贺氏一支字辈:“景邦祖单行伯本大兴希一士立朝廷仁良允方正光显启文明礼义端家教诗书育国英儒宗先学在长守赞清平”。

贺氏浙江宁波、舟山字辈:“邦国朝廷锡士兴王至圣师贤孝友恩铭一本慈祥庆集万年节泰咸恒有象奇名位禄场全樊勉降修人纪诗书时衍家传礼尚敬宗尊祖学惟宇经达观”。(浙江宁波北仑老贺村存有宗庙)

贺氏一支字辈:“任玉信安成宗乐光方振思化甲景麟白惠馨孟贝善万异嵇桂延力玄匡恒步习孝璞良秉功益崇昆莹伟云庆守文知学清登自品士新礼贤胜得休发天义占殿雨凤耀平旭世亚国瑞朝儒显集荣丰作金静明嘉兴宝鼎进绍尚”。

湖南醴陵罗田贺氏字辈:(自十六代始)彝伦攸叙齐家政惟慈孝友恭学业习勤迪前光在诗书礼乐祖昌泽远风曜穆清

930年6月4日,位于湘鄂边界群山中的五峰清水湾村骤然响起几声清脆的枪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独立第二旅旅长谷志龙及3名部下被红军战士执行枪决。

  然而,当行刑的硝烟散去53年后,谷志龙的亲属却向解放军总政治部申诉:谷志龙是被党内“左”倾路线执行者在“肃反”中错杀,要求为其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谷志龙因何被杀?在当年参加决策会议的贺龙等红四军***均已作古的情况下,谁能拨开蒙在谷志龙死因上的疑云?幸运的是,一位健在的当年会议的“列席者”兼“红军医生”,为解放军总政治部最终认定谷志龙死因提供了关键性的证言。

  1987年10月30日和2007年5月5日,笔者为收集贺龙史料,先后前往五峰清水湾采访了贺龙的房东兼“红军医生”许子珍及儿子许建华。许家父子向笔者讲述了贺龙与许子珍亲密交往的轶闻趣事和处决谷志龙等人的隐秘内幕。

许子珍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挂打发“送子娘娘”的鞭炮竟迎来了一位“贵人”

  “贺龙红军是1930年农历五月初六(公历6月2日)到清水湾的。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这天是我头生子的‘洗三’”。 升腾的火焰驱散了高山秋夜的寒气,乌黑的砂罐“嗞嗞”地散发着浓郁的茶香,81岁高龄的许子珍老人坐在火塘边,兴致盎然地向笔者娓娓道来。

  1906年10月23日,许子珍生于清水湾一个耕读之家,儿时读了7年私塾,13岁随曾祖父学习中医,后在清水湾街东近200米远的家中开了一家药铺行医。1930年6月2日正是许郎中喜得头生子的第3天,按当地习俗叫“洗三”,要燃放鞭炮答谢送子的“观音娘娘”。这天上午10时许,许子珍喜滋滋地提着一挂鞭炮跨出家门,正要点火,突闻湾里人声惊嚷:“拐哒!兵来哒,快跑呀……”许子珍抬眼一望,只见对面湖南石门县方向柞棘岭上下来一支身着杂色服装、荷枪实弹的队伍。许老说:“那时人们都被土匪、乱兵抢怕了,看到兵就跑。我也想跑,但屋里有个‘月母子’,跑不脱。队伍下罗家坡时,我看到前面打的旗号是‘工农红军’、镰刀斧头,知道是红军来了。事先听说红军只打土豪,不沾百姓,也就不怕了,干脆点燃鞭炮,一就两便,既打发‘送子娘娘’,又欢迎红军。”

  一阵噼里啪啦、洋溢着喜庆气氛的鞭炮声响过之后,刚刚下岭的红军队伍忽然分出一支人马直奔许家药铺而来。

  “贺龙原来是准备到清水湾街上住的,看见我放鞭,也蛮欢喜,就来我屋里住,”许老面露得意之色,“最先到我家的是红四军第二路指挥覃辅臣。他原是读书人,一进屋就问我爷爷:“老夫子,你满清是个什么功名?”爷爷说:“跨了个学堂门”。过去把中了秀才叫“入学”。覃辅臣夸我爷爷:“看你这相,还是蛮有福气,你是生在山区,要是生在下五府(指湖南常德、津澧等平原地区),还是贵极人臣啦!”当得知我师从祖辈行医,又夸赞说:“好!不为良相,就为良医!”正说着,贺龙就来了。

  许老说:贺龙身着紫布衣,打的绑腿,穿的草鞋,草帽掀在颈后,像个赶骡子的,与**上贺龙的形象差不多。他有两个勤务兵,都是十几岁的伢子,其中一个叫“臣伢”,还有十几个马弁,穿的比贺龙还好些。

  贺龙进屋后,首先问许子珍从湖南到清水湾有几条路线。军参谋长拿起望远镜朝湖南方向的山岭仔细观察了一番,接着把已驻南山脚下的部队都调到不靠湖南的北山下驻扎,在南山要道都派了哨兵。红军为何对湖南方向如此警戒?原来,这次红四军在湖南石门县土地垭刚与国民党石门县团总罗效之的队伍打了一场硬仗。许老说:“罗效之的队伍蛮厉害。我听红军说,不怕猪(慈利县团总朱际凯)拱嘴,只怕骡子(罗效之)打一腿,红军主要防备罗效之偷袭”。

  一挂打发“送子娘娘”的鞭炮竟意外地迎来了贺龙军长,许家药铺的板壁瓦屋成了军部驻地。勤务兵在堂屋药柜前用门板为贺龙支了个铺。然而,历经一天一夜长途行军、神情倦怠的贺龙却未上铺休息。他喊来了军部医官杨云阶。

不辨当归、独活的杨医官,让许郎中成了贺龙“钦点”的“主治医生”

  “贺龙这时得了病,行军中受了暑热,两颊发红,火逼在心里,不思饮食。”许老告诉笔者。

  贺龙请杨医官看病。杨医官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土郎中。他为贺龙切脉后,开了一副中药,叫许子珍“抓上好的药品”。处方上头一味药是当归,许子珍首先拿出了当归中的上品,陕西出产的秦当归。杨医官却问:“还有好的没有?”许子珍以为他嫌药片太小,又拿出品质稍逊、药片稍大,四川出产的川当归。但他仍不满意,又问:“还有好的没有?”许子珍见他不识货,心里就烦了,干脆拿出形似当归、药片更大的独活。杨医官才点头应允:“这个将就。”

  时年24岁、年轻气盛的许郎中见杨医官连药都认不清,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但又不便戳穿其中的西洋镜,一边抓药,一边借聊天“讲经”向杨医官出了个难题:“杨医官,你说男女都长头发、眉毛,为什么男的长胡子,女的不长胡子?”以此暗讽他不辨菽麦。杨医官未能会意,一下子被问题难住了。

  许老说:“一看杨医官被问题难住了,我还是有点怕,躲到一边制药去了。坐在旁边的贺军长却看出门道,呵呵直笑,指着我对杨医官说:“你莫把这个小伙子看扁了,他祖辈都是医生哩!”说完,捋起袖子招呼我说:“许医生,你来给我看看。”

  杨医官不好意思地走了,一场围绕药品的对话交锋,让许郎中成了贺龙“钦点”的“主治医生”。

  许郎中既为贺军长的信任而自得,又有些许顾虑:“给红军的大官看病,我还是有点怕,怕把药下重了。”他分外用心地切脉问诊,小心谨慎地开了一个药方,又亲自把药煎好。贺龙喝完药后,第二天早上就见了效,精神渐爽,胃口大开,又叫许郎中开了一副中药。两副药喝完后,贺龙的病就全好了。

  这一下,让贺龙成了许郎中的“义务广告代言人”。每当有红军伤病员来许家药铺红四军医务处疗伤治病时,贺龙就连连招手吆喝:“来来来,我这里有好医生!”一时,登门求医的伤病员络绎不绝。红军这次来清水湾,抬了十几名伤员,都是土地垭战斗中负伤的官兵。红军有医无药,不少伤员“伤口都未洗血”。许子珍用祖传的药方配制草药为伤兵治伤。他深感贺龙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地为红军官兵治疗,忙得团团转。不几天,十几个药屉子都唱了“空城计”,他又上山采来草药配制。红军则照价付款。

  回忆当年为红军伤员疗伤的情景,许老颇为得意:“说来也怪,我那时医术还不高,但草药一贴上去,伤兵就说不疼了,治了6天直到红军走时,十几副兜子(担架)丢了一大半。”

清水湾村卫生室医生许建华对笔者说:桌上是父亲当年为红军伤病员制药的工具,贺龙就是在这张小方桌上为大哥取名和给父亲签发委任状的。

不过,许郎中也遇上一件烦心事,就在红军来到清水湾的第二天,亲戚寄养在他家的一匹马却不见了。许郎中愁眉苦脸,心想:这怎么向亲戚交代?他抽空在湾子里找了几圈,发现马是被一位红军连长“打了土豪”,回来赶紧向贺龙求助。贺龙二话没说,写了一张手令,叫勤务兵“臣伢”带许子珍取回马匹。牵回马儿后,贺龙笑呵呵地接过缰绳,一边赶着马在屋前稻场“得得”地转圈小跑,一边风趣地对许子珍说:“你给我看好了病,我把这匹马儿送给你!”一句话,把许子珍和勤务兵都逗笑了。

  然而,就在许子珍寻马的当天下午,贺龙午睡中的一句惊语,却让军部警卫部队手忙脚乱地高度紧张起来。

  在药柜前门板上午睡的贺龙军长突然梦中惊语:“只怕谷志龙他们在搞反动吧,快去看看!”

  “说也奇怪,贺龙像有先见之明!”时隔57年,许老仍对此事感到神奇,“那天下午我在抓药,贺龙在药柜前门板上睡觉。他睡得好不得,一惊地起来,像说梦话:‘只怕谷志龙他们在搞反动吧,快去看看!’说完又倒在铺上睡了。手下的警卫连就搞慌了,连忙在屋外架起3挺机关枪。谷志龙的队伍住在西边湾里。贺龙的副官刚跑去打听,就有人来报告,说谷旅长准备把队伍拖走,背包已经打好,尖兵已经出发,警卫连就把谷旅长和他手下的几个人押来了。”

  谷志龙为何要拖队逃跑?这话还得从头说起。据湖南桑植县党史资料和有关军史资料记载,谷志龙与贺龙同是桑植县洪家关人,因贺龙的姑妈和大姐贺英均嫁谷氏族人,他与贺龙亦是姻亲。1927年夏,谷志龙拉起一支百余人枪的土著武装,号称“自卫团”,自任团长。1928年春,贺龙重返湘鄂边,树起工农革命军的大旗。谷部与贺部共同抗击袭击洪家关的国民党四十三军龙毓仁旅。战斗中谷志龙左眼受伤致残,成了“独眼龙”。1929年3月,谷部被红四军收编为独立第二旅,谷志龙任旅长。独二旅名义上是1个旅,实际上只有数百人枪。谷志龙参加红军后,虽作战骁勇,但旧习不改,仍奸污妇女,抽鸦片,屡犯军纪。贺龙军长一面耐心教育,一面用其所长。1930年春,红四军挥军东下,准备与洪湖红六军会师,同年5月,在松滋、石门遭到国民党军队、团防的阻截。红四军决定在石门土地垭围歼罗效之团防,但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一直对进军洪湖不满,欲图脱离东进的红四军而拖队自立的谷志龙,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在罗匪率残部死命突围之时,竟让开口子,致使罗效之率残部逃脱。当红四军返回五峰清水湾休整时,谷志龙自知违犯军令,难逃惩处,又策动独二旅旧部拖枪逃跑。

  许老说:“谷旅长被押来后,在我屋里由警卫连长陪着吃饭。谷旅长知道事情搞不好了,就哭。贺龙还是不想杀他,宽他的心:不要焦愁,我来解释解释。谷旅长只有一只眼,长长脸,双手打枪,枪法准。他是贺龙的亲戚,贺龙失败时,他支援了贺龙。这些,我都是听贺龙的副官讲的。”据许老介绍,副官原是桑植县的骡客,赶骡子到五峰贩货,常住黄土包村许子珍岳父张贤成开的客栈,与许子珍妻子“张家二妹”熟识。

“贺龙问其他人同不同意。其他人都举手,喊‘同意’”。许老说:这次枪毙了谷旅长和其手下的三个头目

  逮捕谷志龙等人的第2天上午,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四军军长贺龙在许家药铺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谷志龙等人。在药柜前忙于为伤病员抓药、制药的许郎中荣幸地“列席”了这次会议。57年过去了,许老仍对当年开会的情景历历在目。

  “上午干部在我屋里开会。贺龙自己用牛角烟袋吸旱烟,给开会的干部敬纸烟。纸烟是听装的。参加会议的除贺龙外,有军部李秘书长、参谋长,第一路指挥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二路指挥覃辅臣,还有几个人。这些人的官职和姓名都是贺龙的副官告诉我的。首先,贺龙宣布谷旅长的罪状,主要是不听指挥、拖队逃跑、强奸妇女。他一边讲话,一边抽烟。接着,第二路指挥覃辅臣站起来气冲冲地说:‘把他办了,明证其罪!’这句话我是听清楚了的。贺龙问其他人同不同意。其他人都举手,喊‘同意’。这就搞不好了!”

  许老说:这次枪毙了谷旅长和其手下的3个头目。他手下的3个人,一个叫谷双喜,一个叫彭清泉,还有一个是连长,名字忘记了。谷旅长和谷双喜、彭清泉是在我屋后枪毙的,连长是在许明夫屋旁的柿子树下枪毙的。枪响时把我吓慌了。贺龙连忙安慰我:“不要惊慌!不要惊慌!”之后我去看了。谷旅长的尸体用毯子裹了抬回桑植,其他3个人,红军拿出45块大洋找我二爷爷许启容等几户人家买了3口棺材在清水湾埋了,每个坟前插个木牌,写上各人的名字。

  许老还告诉笔者一个秘闻:“谷旅长被枪毙后,他的兄弟把谷旅长的私章和一架鹿茸交给了贺龙。私章是用金子雕的,上面还雕了个狮子头,有机关,一按就开。贺龙接过金章子和鹿茸时流了眼泪,给了谷旅长的兄弟300块大洋的安埋费。”

  “贺龙是挥泪斩马谡啊!”许老感叹地说。

  1984年11月初,解放军总参谋部宣传部副部长、《贺龙传》编写组组长刘雁声为弄清谷志龙的死因,专程前往清水湾采访了许子珍。许老为此提供了关键性的证言。1988年1月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编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贺龙年谱》,明确地记载了中共湘鄂西前委在五峰县清水湾将“临阵动摇”的旅长谷志龙等几个头目处决的史实。

许郎中请贺龙为头生子取名,贺龙在处方笺上用毛笔写了三个名字,随后又亲笔为许郎中签发了一张委任状 

  “贺龙和我来往一段时间之后,一有空就和我讲经(聊天)。”许老又愉悦地沉浸在对贺龙的回忆中。

  一次,两人聊起许子珍刚出生的儿子。许郎中灵机一动,萌生了一个念头:“我的儿子有福气,才做“洗三”就遇到贵人,请军长给他取个名字吧!”贺龙高兴地说:“好!我来给你儿子取个名字!”说着,拿起许郎中开处方的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了6个大字:“建国、建军、建华”,又喊来军部秘书长李良耀征询道:“秘书长,你看这3个名字选哪个好?”

  秘书长扶桌斟酌了一下,说:“‘建国’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嘛!”

  “好,就叫许建国!”贺龙一锤定音。

  从此,这件事成了许郎中骄傲的资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常在人前夸耀:“我大儿子的名字还是贺龙取的……”

  红四军在清水湾休整了6天后,向五峰长乐坪转移。临走前,贺龙让副官全部付清了药铺的药费,一共60块大洋。副官还将红军未吃完的几个猪脑壳都送给了许家。贺龙感谢许郎中治好了他的病,帮助了红军,诚邀许郎中入伍,并亲笔写了一张委任状,上书:“兹委任湖北五峰许子珍为红军医生,此令。”又盖上自己的印章。许老还清楚地记得,印章上“贺”字凸出,“龙”字凹进,是阴阳章。

  许子珍从内心感谢贺龙的回馈和信任,但对参军之邀却心情矛盾: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故土难离。回首往事,许老遗憾地说:“那时我舍不得家,向贺龙请了一个月假,答应一个月后就跟上。以后,红军不知跑哪里去了,我也没去,要是去了,就不是现在这番光景!”

  然而,就在许郎中有些不舍地送走贺龙军长的第2天,那挂打发“送子娘娘”的鞭炮却给他带来一场惊吓。国民党军一个营从渔洋关追到清水湾,几个士兵闯进许家药铺,刺刀顶着许郎中的脊梁把他押到街上营部驻地。一进门,营长就横眉竖眼,拍桌吼问:“好啊,红军来了你就放鞭,我们来了你怎么不放鞭?”许郎中吓得两腿打颤,百口莫辩。幸亏乡亲们出面力证许郎中放鞭是答谢“送子观音”,才逃过一场牢狱之灾。

  经历了这场劫难的许郎中更加怀念贺军长。后来,许子珍的二儿子、三儿子出生后,他相继用贺龙为头生子取的备选名命名为“许建军”、“许建华”,既借“贵人”之福,又寄托对贺军长的思念之情。不料“观音娘娘”又给他送来了第4个儿子。许老笑着对笔者说:“把贺龙取的名字用完了,第4个儿子就是我自己按家谱取的名,叫‘许弟瑞’”。遗憾的是,那张贺龙亲笔签发的委任状却在后来战乱动荡的岁月中遗失。

  令人称奇的是,二儿子许建军以后果然成了“建军”之材。1949年5月,在渔洋关中学读书的许建军被国民党第十五军抓了壮丁,7月中旬随军由枝江向五峰撤逃时,在宜都聂家河被解放军38军112师335团俘虏,加入335团宣传队,先后参加解放湘桂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成长为一名营级干部,巧然应合了贺龙军长的一个心愿。1963年,许建军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为黑龙江伊春市粮食局离休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许子珍历任清水湾乡(公社)卫生院医生及村“赤脚医生”,因家庭成分问题,曾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文革”后被恢复公职,并出席五峰县首届政协会议,1991年1月7日逝世。这位一生躬耕杏林、医术享誉桑梓的老人,不仅帮助澄清了一桩军史疑案,还为后人研究贺龙及红四军军史留下一段珍贵、鲜活的“原生态”史话。

   

 注:《五峰县志·礼仪习俗·生育》载:婴儿出生,颇看重逢生人,故婴儿之父有意寻“意中人”搭话,谓“踩生人”。第3天“洗三”打发“送子娘娘”。

“贺龙问其他人同不同意。其他人都举手,喊‘同意’”。许老说:这次枪毙了谷旅长和其手下的三个头目

  逮捕谷志龙等人的第2天上午,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四军军长贺龙在许家药铺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置谷志龙等人。在药柜前忙于为伤病员抓药、制药的许郎中荣幸地“列席”了这次会议。57年过去了,许老仍对当年开会的情景历历在目。

  “上午干部在我屋里开会。贺龙自己用牛角烟袋吸旱烟,给开会的干部敬纸烟。纸烟是听装的。参加会议的除贺龙外,有军部李秘书长、参谋长,第一路指挥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二路指挥覃辅臣,还有几个人。这些人的官职和姓名都是贺龙的副官告诉我的。首先,贺龙宣布谷旅长的罪状,主要是不听指挥、拖队逃跑、强奸妇女。他一边讲话,一边抽烟。接着,第二路指挥覃辅臣站起来气冲冲地说:‘把他办了,明证其罪!’这句话我是听清楚了的。贺龙问其他人同不同意。其他人都举手,喊‘同意’。这就搞不好了!”

  许老说:这次枪毙了谷旅长和其手下的3个头目。他手下的3个人,一个叫谷双喜,一个叫彭清泉,还有一个是连长,名字忘记了。谷旅长和谷双喜、彭清泉是在我屋后枪毙的,连长是在许明夫屋旁的柿子树下枪毙的。枪响时把我吓慌了。贺龙连忙安慰我:“不要惊慌!不要惊慌!”之后我去看了。谷旅长的尸体用毯子裹了抬回桑植,其他3个人,红军拿出45块大洋找我二爷爷许启容等几户人家买了3口棺材在清水湾埋了,每个坟前插个木牌,写上各人的名字。

  许老还告诉笔者一个秘闻:“谷旅长被枪毙后,他的兄弟把谷旅长的私章和一架鹿茸交给了贺龙。私章是用金子雕的,上面还雕了个狮子头,有机关,一按就开。贺龙接过金章子和鹿茸时流了眼泪,给了谷旅长的兄弟300块大洋的安埋费。”

  “贺龙是挥泪斩马谡啊!”许老感叹地说。

  1984年11月初,解放军总参谋部宣传部副部长、《贺龙传》编写组组长刘雁声为弄清谷志龙的死因,专程前往清水湾采访了许子珍。许老为此提供了关键性的证言。1988年1月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编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贺龙年谱》,明确地记载了中共湘鄂西前委在五峰县清水湾将“临阵动摇”的旅长谷志龙等几个头目处决的史实。

许郎中请贺龙为头生子取名,贺龙在处方笺上用毛笔写了三个名字,随后又亲笔为许郎中签发了一张委任状 

  “贺龙和我来往一段时间之后,一有空就和我讲经(聊天)。”许老又愉悦地沉浸在对贺龙的回忆中。

  一次,两人聊起许子珍刚出生的儿子。许郎中灵机一动,萌生了一个念头:“我的儿子有福气,才做“洗三”就遇到贵人,请军长给他取个名字吧!”贺龙高兴地说:“好!我来给你儿子取个名字!”说着,拿起许郎中开处方的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了6个大字:“建国、建军、建华”,又喊来军部秘书长李良耀征询道:“秘书长,你看这3个名字选哪个好?”

  秘书长扶桌斟酌了一下,说:“‘建国’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嘛!”

  “好,就叫许建国!”贺龙一锤定音。

  从此,这件事成了许郎中骄傲的资本。新中国成立后,他常在人前夸耀:“我大儿子的名字还是贺龙取的……”

  红四军在清水湾休整了6天后,向五峰长乐坪转移。临走前,贺龙让副官全部付清了药铺的药费,一共60块大洋。副官还将红军未吃完的几个猪脑壳都送给了许家。贺龙感谢许郎中治好了他的病,帮助了红军,诚邀许郎中入伍,并亲笔写了一张委任状,上书:“兹委任湖北五峰许子珍为红军医生,此令。”又盖上自己的印章。许老还清楚地记得,印章上“贺”字凸出,“龙”字凹进,是阴阳章。

  许子珍从内心感谢贺龙的回馈和信任,但对参军之邀却心情矛盾: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故土难离。回首往事,许老遗憾地说:“那时我舍不得家,向贺龙请了一个月假,答应一个月后就跟上。以后,红军不知跑哪里去了,我也没去,要是去了,就不是现在这番光景!”

  然而,就在许郎中有些不舍地送走贺龙军长的第2天,那挂打发“送子娘娘”的鞭炮却给他带来一场惊吓。国民党军一个营从渔洋关追到清水湾,几个士兵闯进许家药铺,刺刀顶着许郎中的脊梁把他押到街上营部驻地。一进门,营长就横眉竖眼,拍桌吼问:“好啊,红军来了你就放鞭,我们来了你怎么不放鞭?”许郎中吓得两腿打颤,百口莫辩。幸亏乡亲们出面力证许郎中放鞭是答谢“送子观音”,才逃过一场牢狱之灾。

  经历了这场劫难的许郎中更加怀念贺军长。后来,许子珍的二儿子、三儿子出生后,他相继用贺龙为头生子取的备选名命名为“许建军”、“许建华”,既借“贵人”之福,又寄托对贺军长的思念之情。不料“观音娘娘”又给他送来了第4个儿子。许老笑着对笔者说:“把贺龙取的名字用完了,第4个儿子就是我自己按家谱取的名,叫‘许弟瑞’”。遗憾的是,那张贺龙亲笔签发的委任状却在后来战乱动荡的岁月中遗失。

  令人称奇的是,二儿子许建军以后果然成了“建军”之材。1949年5月,在渔洋关中学读书的许建军被国民党第十五军抓了壮丁,7月中旬随军由枝江向五峰撤逃时,在宜都聂家河被解放军38军112师335团俘虏,加入335团宣传队,先后参加解放湘桂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成长为一名营级干部,巧然应合了贺龙军长的一个心愿。1963年,许建军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为黑龙江伊春市粮食局离休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许子珍历任清水湾乡(公社)卫生院医生及村“赤脚医生”,因家庭成分问题,曾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文革”后被恢复公职,并出席五峰县首届政协会议,1991年1月7日逝世。这位一生躬耕杏林、医术享誉桑梓的老人,不仅帮助澄清了一桩军史疑案,还为后人研究贺龙及红四军军史留下一段珍贵、鲜活的“原生态”史话。

底[底,读音作dǐ(ㄉㄧ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王朝卿士尹吉甫,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毛诗崧高序郑笺》中记载:“尹吉甫,周之卿士也。尹,官氏。”

著名姓氏学家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记载:“尹吉甫相宣王者大功绩,诗云,‘尹氏太师,维周之底’也。‘底’今作‘氐’。铎按:此盖鲁诗。氐、底古通,毛诗用借字。”

古代学者所述的“周之底”中的“底”,是指春秋时期西周王朝的氐山,即古蜀国湔氐山,今岷山。“尹氏太师,维周之底”,就是说尹吉甫一直把周王朝的国境控制保障到西南边境的岷山一带。

岷山,为东周王朝的西南边境,是岷江、涪江、嘉陵江上源白龙江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介于川、甘边境,南北逶迤五百多公里,故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段,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中南段,有红岗山、羊拱出、鹧鸪山、雪宝顶等,是岷山的主体部分,或认为龙门山和邛崃山是岷山余脉。岷山为强烈隆升的褶皱山地,山势北段为北西向,南段转为东北向,山脊海拔4000~4500米。主峰雪宝顶位于松潘县城东二十余公里,海拔5588米,是四川省境内著名山峰之一。千里岷山是古代蜀国的主要发祥地。

尹吉甫,是周宣王姬静时期的执政卿士,对“宣王中兴”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是西周奴隶制王朝的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哲学家,他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则”之说,同为儒家和道家所提及,成为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初渊源和引用例证之一。

尹吉甫的出身地,在历史上有五种说法:一说是西周房州青峰人(今湖北十堰青峰),一说是西周封钜人(今河北沧州南皮);一说是西周中都邑人(今山西平遥),一说是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石洞),一说是古蜀国湔氐山人(今四川岷山)。

周宣王姬静初年(公元前820年),辅弼周宣王的大臣有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伯虎等,其中的尹吉甫为朝政中枢的重臣。周宣王英明有道,“任贤使能”,使“周室赫然中兴”,百姓安居乐业,这与尹吉甫辅佐的功劳分不开的。

周宣王五年六月(公元前823年4月),猃狁族迁居焦获,进攻泾水北岸,危及东周,“宣王励精求治,命吉甫北伐猃狁”。尹吉甫亲率大军反攻到太原,取得大胜,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主持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功绩卓著,深得周宣王器重。据史籍《东周列国志》记载:“宣王晚年病重弥留之际,召见老臣尹吉甫和召虎于榻前,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湟,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协力辅佐,勿替世业!’”周宣王逝世时,立其子周幽王,尹吉甫乃是佐命之臣,不久谢世。

尹吉甫曾作《大雅·庶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还有《大雅·嵩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等诗篇。他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但对周宣王疏远贤臣等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如在《大雅·烝民》中记载:“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又如在《大雅·嵩高》一文中对周宣王含有讽意。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周宣王的“功与“过”,对其作了正确地评价。尹吉甫的诗对于历代进步诗人影响较大。

说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人(今湖北十堰青峰)的依据:是周宣王曾命诗人李孙赋《诗经·小雅·六月》曰:“戍车既安,如轻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荨戍猃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言中兴佐命之臣,炳炳麟集,而维武经文,内安外攘,舍吉甫更莫与竟,颂诗者心窃企慕焉。周室中兴,盖内史尹公勋居多”。在宋朝时期出土的尹吉甫珍贵遗物“兮甲盘”,也叫“兮伯吉父盘”,上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了吉甫征伐猃狁和征收南淮夷贡赋的事迹。尹吉甫死后,葬于十堰青峰山,今碑文尚存。明朝嘉靖间,知县夏维宁为其专修一坊,曰:“忠孝故里”。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修十堰房州县城,曾石刻“忠孝名邦”四字镶嵌东门城楼。清朝时期十堰地方志《郧阳府志》中记载,说尹吉甫是湖北青峰人,留有历史遗迹在。而清朝贡生张开隐也有咏房州青峰佳景云:“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到如今还有《诗经》中的诗句在湖北青峰山盛传,青峰流域曾是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到达的地方,民间传说,贺龙对湖北青峰的尹吉甫也有耳闻。

说尹吉甫是西周封钜人(今河北沧州南皮)的依据是:尹吉甫在沧州南皮今碑文尚存。尹吉甫墓位于河北沧州南皮县城东三公里处,现墓封土很小,墓碑现存于县文保所。文武兼备,是周朝有名的“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贤臣,死后葬于此地。1982年由河北省人民 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尹吉甫是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石洞)的依据是:四川泸州有尹吉甫抚琴台遗址。山西个别地方的地方志也记载说尹吉甫是四川泸州人。而说古蜀国湔氐山人(今四川岷山),与前说大致相同。

说尹吉甫是西周中都邑人(今山西平遥)的依据是:山西平遥古城有尹吉甫点将台、墓和墓碑遗址。尹吉甫谢世后,就埋葬在这里。他的墓冢坐北朝南,至今犹存。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县周之度于墓前竖了通碑,上书《周卿士尹吉甫神道碑》。此碑曾一度埋没,1983年在墓南一百米处出土后,才又重新竖立于原位。

如今,在湖北、河北、四川、山西四省,都留有尹吉甫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尹吉甫在各自的地方都有历史名望,都认为是各自地方的人,但没有人争论和从根本上论证尹吉甫的籍贯。

尹吉甫的名望在中国军事和哲学、文化领域影响较大,孔子、老子对尹吉甫都比较推崇,但是近代以来尹吉甫的名气倒确实没有诸葛亮大,例如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就曾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卧龙岗”何在而争得不可开交,从市长、文化名人、官员、学者,到市井百姓,都争的要打起架来,原因在于争夺“名人文化资源”的经济利益。但是湖北十堰、河北沧州、四川泸州、山西平遥等,谁都没有争夺过“尹吉甫名人文化资源”。

尹吉甫“天生丞民,有物有则”的思想,曾为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大师、学者张岱年研究和考证过,他认为是孔子、老子时代之前的哲学家,是中国“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起源。

如若尹吉甫确然出身于古蜀国湔氐山,则鉴于“氐、底古通”,底氏的来源就有明确出处了。古蜀国氐山人,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底氏、或氐氏,就在情理当中了。

据典籍《中国姓氏词典》中记载:“西汉鲁侯奚涓之母为底氏;唐宁州有底氏;明有甘肃巡抚底蕴。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先民姓氏尾音,属于以夷语读音汉化为氏。

据《中国 大辞典》中记载:底氏, 姓氏之一。

经中外史家研究, 姓氏多源于 人常用人名的译音。如泉州历史上因蒲姓 就以 人原名abll为姓氏,汉音为“蒲”。

人男子姓氏的尾音多有“den”音,汉音单读为“底”或“尼”,或浑读为“底尼”,字义为“宗教信仰”。以先民姓氏尾音汉化为姓氏,是 姓氏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底氏,便即源于先民姓氏尾音“底尼”,汉化为“底”,称底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赫书氏部族将领禾速嘉·兀底,属于以先族名字谐音汉化为氏,或避难改名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记载,满族赫书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乃金国旧姓“和速嘉氏”,属于以姓为氏。赫书氏部族世居叶赫、吉林乌拉,后多改为改汉字单姓为赫氏、书氏等。

在金国末期的诸多将领中,有位著名的总帅叫禾速嘉·兀底。金哀宗完颜·宁甲速执政时期,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知府石盏·女鲁欢晋为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后被蒲察·官奴所杀,禾速嘉·兀底便代石盏·女鲁欢为金国总帅。后发生了兵变,蒲察·官奴使二兵召禾速嘉·兀底,并说明自己是善意的,不会加害之。禾速嘉·兀底听了很高兴,便给那两个传信的使者各金十星,一同去见蒲察·官奴。谁知这两个小卒恐受金事泄,于路上干脆将禾速嘉·兀底杀了。

不久的公元1234年,蒙古汗国拖雷联宋攻金,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禾速嘉·兀底的子孙在分逃中有取其祖名字“兀底”的谐音汉字“底”为姓氏者,称底氏,以避蒙宋联军所害。

二迁徙分布:

底氏属全国分布姓氏,散见各种地方志和史迹。今中国的西北地区,河南省的商丘市,河北省的无极县高头村、谈下村,康保县蒙古旗杆村,藁城市的九门村,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湖南省湘系东地区等地,均有底氏汉、回两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底嘉庆:(公元1953~今), ;陕西汉中人。著名集邮爱好者。

主集邮票邮品;兼集火花、烟标。

底 杰:(公元1956~今), ;河北蒿城人。著名公安干警,刑事技术专家。

高级工程师。

1986年毕业于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任张家口市刑事警察支队支队长,张家口市刑事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医科大学兼任付教授。

二十余年来,参与指挥一系列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先后领导组建张家口市刑事技术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法医教学基地和法医鉴定中心。

1992年与李克勤合作完成了BC25型痕迹比对测量仪的研制工作,同年获河北省公安厅科学进步二等奖,申报国家专利,1993年获公安部科学进步三等奖。

主要著述有《电视机爆炸一例》、《两种新型现场勘查检验新方法、新工具》、《发光粉显现汗痕迹手印的探讨》、《荧光粉末显现手印方法及专用工具》等。

底建平:(公元1977~今),河北张家口人。目前在北京工作。

底瑞君:(公元1981~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报社编辑。

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来源有五: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 ,又迁都于楚丘 ,后又迁都帝丘 ,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分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氏族人播迁于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对当地文化发展有贡献,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发展繁衍。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

据考证,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居于第100位。近新加坡等国有文姓华侨。

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文姓家谱

1929年文暖玉修有《文氏宗谱》。

宗族字派

字辈:

江右文氏通谱新字辈:常弘先祖德,仁义礼智信,风节贻泽远, 达,千石竹枝青,万山松柏劲,江右云天高,世代有才俊。

山东莱阳文氏字辈:硕贵时恩,起丰玉同,洪献志瑞,林甫春荣。

湖南长沙文氏字辈: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锡福,友孝忠烈,英贤蔚起,名振楚泽,学修登仕,经纶 。

河南固始文氏字辈:世承忠绪,永传饴芳,克清先泽,雍冠伯良。

四川广安文氏字辈:国正天心顺,三清大道成,翠荣光明显,祥瑞献朝廷。

四川富顺文氏字辈:绍义通天达,永远思祖宗,大福朝仲仁,忠孝征纲纪,德政光明廷,丹青万代传,遵守先哲志,定为上国旨。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启景才彦,承实良国,正天一永,士大光明,远传光泽,化成学兴,嘉德可绍,通显世登。

四川营山文氏字辈:希光维宗毓,志学承先圣,怀德培祖基,诗书启后裔。

四川开县、重庆静观等地文氏字辈:至德自尊崇,思承奉圣廷,一必存忠孝,节义正纪伦,燕翼贻谋厚,成功锡庆频,真诚能续序,雍睦本仁亲,诗书敦世业,礼乐裕家声,大振冠裳泽,元勋百代新。

重庆万州文氏字辈:时运星方朝,应正永廷之,化启传家祚,思宗绍树宏,富有仁承宪,长才佐建帮,同培光世德,远大作贤良。

湖南雅安文氏字辈:通明必珠,应之朝在(存),登耀全启,永尚中(光)希。

湖南耒阳文氏字辈:日永承祖志,世守法言昌,孝友昭先泽,诗书显义方,家修廷可献,体立运行臧,万代贤才盛,登朝庆赞襄。

湖南攸县文氏字辈:德承自舒,世植忠良,守礼秉义,正家有方,远绍祖志,观国之光,遵乃彝教,受泽孔长。

湖南衡山文氏字辈:廷继尚正,应开以大。锡贤明祖德,勤宣庆绪长,诒经宏嗣业,继远灿彝章。

湖南湘乡文氏字辈:大明嘉应国,万年道德绵,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诗书徽甲第,礼乐绍薪传,在昔垂忠义,克绳仰象贤。

湖南泸溪文氏字辈:盛景宏开,兴启体元,名贤长庆,荣华万年。

湖南石门文氏字辈:必单景志昌,万国星成运,阐之士光明,盛世振选学,定继良忠敬。

湖南澧县文氏字辈派:光明家风振,学定继良忠。

湖南桃源文氏字辈:必发公派:光明盛世昌隆际会忠。必达公派:机儒起南国道承先正。大任公派:嗣臣士之上锦绣光愈隆丕振忠。合谱字辈:敬铭同佩,熙鼎式襄,仁培元本,业守典章,容和瑞兆,协赞名扬,寿增恩锡,秀蔚祚长。

黑龙江哈尔滨文氏字辈:嘉志开福业,立道继士长,子承佩仕德,怡祺振永昌。

辽宁大连文氏字辈:世殿先钟治,安怀永化成,顺心增基业,元士复忠明。

安徽六安文氏字辈:新华传家本,贤才继世生,弘勋多厚道,立志永昌明。

广西玉林文氏字辈:绍宇兴岐鸿业远,丕基信国慈钦长。

贵州长顺、广西凌云文氏字辈:尚现朝华应,天国金洪世,启永庭昌光,开顺克如兴。

贵州大方文氏字辈:天玉德中达,子开朝显昌,洪隆铁先广,永远振家邦。

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

为什么我是开字辈,我爸爸是秀字辈?

你要是和你爸爸一个字辈就奇怪了呢~~~字辈,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趣谈(昆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