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请问我的满族姓氏是什么?,第1张

爱义氏 Aiy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爱珲,后冠汉字姓艾、张。

罕楚氏Hanc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韩楚,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长白山,后冠汉字姓张、李。

章佳氏J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蒙古、锡伯族共有姓氏,又作张佳、张家、斋佳,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俄穆和都鲁、费雅郎阿、马尔墩、章佳、宜汉阿拉、辉发等地,蒙古族世居扎鲁特、归化城、土默特。所冠汉字姓张、尹、章、车、英、宁。

赫舍里氏Heser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舍里,满族望族后姓,清初188户,世居都英额、和多穆哈连、斋谷、哈达、叶赫、辉发、黑龙江、乌喇、沙尔虎、瓦尔喀、札木库、塔山堡、哈尔敏、长白山、赫席里、白河、赫舍里河、特分、雅兰、佛阿拉、马察、绥分、讷殷江、诺尔、瑚普察、松花江、胡兰、浑春、雅尔湖、滹野、尼马察、德得合村、雅哈和罗、阿库里、拖克索村、阿克坦村、锦州、果尔敏街、额尔敏、白都讷、费尔塔哈、蜚悠城、查哈尔、巴喇雅村、象山、何殷村、石巴尔台、完颜、索伦、库库奇特、山端村、苏完哈达、恭伊路、公村、努尼村。多冠汉字姓何,还有高、康、赫、张、芦、贺、索、英、郝、黑、佟、普、满。蒙古有此姓,世居库昆地方,锡伯族有此姓,均与满族同源同宗。此姓氏最为古老,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纥石列和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

颜扎氏Yanj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燕札、颜查、阎拉扎、颜之哈拉,还有库雅拉彦札,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姓氏“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兰西楞、叶赫、哈达、长白山等地,后冠汉字姓颜(民姓)、阎(官姓)、张等。

完颜氏W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部为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国,为金朝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谓“王甲部”,世居完颜、讷图、喀拉沁、英额、佛阿拉、新京等地。所冠汉字姓汪、王、鄢、张、完、颜、赵、顾、瀛。此外,蒙古、锡伯族也有完颜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金朝,该家族出了最伟大的人物太祖阿骨打、太宗吴乞买、“小舜尧”、世宗完颜雍等皇帝,以及宗翰、宗望、兀术、宗浩、完颜襄等著名将相。非宗室的著名人物有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宰相希尹,开国元勋金源郡壮义王娄室等。

彰锦氏Janggin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张锦、张金、彰锦,满语的意思“将军”,世居乌拉、费雅朗阿、穆溪、长白山、沈阳等地,后冠汉字姓张。

彰扎尔氏Jangjar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本蒙古姓氏,世居科尔沁,后冠汉字姓张。

扎苏哩氏Jas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卦尔察女真,世居卦尔察、伯都讷等地,后冠汉字姓张。另据《吉林通志》载,黑龙江下游赫哲、库叶、费雅克、奇勒尔人有扎勒图力氏,似为一姓,待考。

扎拉尔敖拉氏Jalarora Hala 见于《黑龙江志稿•氏族》,本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北境,敖拉氏一支,乾隆初移居呼兰,所冠汉字姓张。

扎库塔氏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查库塔,满语的意思“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哈达、萨楚库、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

扎思瑚哩氏Jas’hu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锡伯族共有姓氏,又作甲思胡里,世居卦勒察和伦、吉林乌拉、伯都讷,后冠汉字姓臧、扎、张、贾、托。

扎拉哩氏Jala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又作查拉里、贾拉喇,源于元代旧姓“扎剌儿”,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乌拉、扎库木等地,后冠汉字姓张、詹、年、白等。

扎鲁察氏Jalu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又作查鲁察、扎兰努德,世居杜贤,所冠汉字姓张。

纳喇氏Nar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详见《满族八大姓》。

尼玛察氏Nima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倪马查、专图尼马察,源于元旧姓“乃马真”,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滹野、讷殷、喜禄河、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冠汉字姓杨、榆、张、佳、尼、倪、鱼、和、障(该族始祖额合偏武,汉语为“障序”)等。

扎拉氏Jal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兆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辽代鞑靼扎拉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辉发等地,后冠汉字姓赵、张。

扎库塔氏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查库塔,满语的意思“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哈达、萨楚库、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

[张]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阎盏曰张。

黑龙江省双城市联兴满族乡农民张全柱家谱称,元始祖为开辟大金国兀术,父扎克当阿,伯父扎克隆阿,又称“惟四太子萨呢口函伯乐金末白山落户,然后随龙进京,住齐户门里正白旗四甲喇,色楞格佐领下,一户满洲汪姓。”因父辈名字头谐音改张姓。

===============================

粗略数一下 后来冠张姓的满族姓氏大概有17个

======================= =======

张:老姓包括:

爱义氏、罕楚氏、赫舍里氏、颜扎氏、章佳氏、彰锦氏、彰扎尔氏、扎苏哩氏、扎拉尔敖拉氏、扎库塔氏、扎思瑚哩氏、扎拉哩氏、扎鲁察氏、纳喇氏、尼玛察氏、扎拉氏、扎库塔氏、完颜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张氏(汉族、朝鲜族)等。

=======================

下面是这些姓氏的介绍:

=======================

爱义氏 Aiy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爱珲,后冠汉字姓艾、张。

罕楚氏Hancu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韩楚,满族稀姓,清初1户,世居长白山,后冠汉字姓张、李。

章佳氏J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蒙古、锡伯族共有姓氏,又作张佳、张家、斋佳,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俄穆和都鲁、费雅郎阿、马尔墩、章佳、宜汉阿拉、辉发等地,蒙古族世居扎鲁特、归化城、土默特。所冠汉字姓张、尹、章、车、英、宁。

赫舍里氏Heser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舍里,满族望族后姓,清初188户,世居都英额、和多穆哈连、斋谷、哈达、叶赫、辉发、黑龙江、乌喇、沙尔虎、瓦尔喀、札木库、塔山堡、哈尔敏、长白山、赫席里、白河、赫舍里河、特分、雅兰、佛阿拉、马察、绥分、讷殷江、诺尔、瑚普察、松花江、胡兰、浑春、雅尔湖、滹野、尼马察、德得合村、雅哈和罗、阿库里、拖克索村、阿克坦村、锦州、果尔敏街、额尔敏、白都讷、费尔塔哈、蜚悠城、查哈尔、巴喇雅村、象山、何殷村、石巴尔台、完颜、索伦、库库奇特、山端村、苏完哈达、恭伊路、公村、努尼村。多冠汉字姓何,还有高、康、赫、张、芦、贺、索、英、郝、黑、佟、普、满。蒙古有此姓,世居库昆地方,锡伯族有此姓,均与满族同源同宗。此姓氏最为古老,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纥石列和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

颜扎氏Yanj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燕札、颜查、阎拉扎、颜之哈拉,还有库雅拉彦札,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姓氏“颜盏”,以姓为氏,世居雅兰西楞、叶赫、哈达、长白山等地,后冠汉字姓颜(民姓)、阎(官姓)、张等。

完颜氏W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部为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国,为金朝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谓“王甲部”,世居完颜、讷图、喀拉沁、英额、佛阿拉、新京等地。所冠汉字姓汪、王、鄢、张、完、颜、赵、顾、瀛。此外,蒙古、锡伯族也有完颜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金朝,该家族出了最伟大的人物太祖阿骨打、太宗吴乞买、“小舜尧”、世宗完颜雍等皇帝,以及宗翰、宗望、兀术、宗浩、完颜襄等著名将相。非宗室的著名人物有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宰相希尹,开国元勋金源郡壮义王娄室等。

彰锦氏Janggin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张锦、张金、彰锦,满语的意思“将军”,世居乌拉、费雅朗阿、穆溪、长白山、沈阳等地,后冠汉字姓张。

彰扎尔氏Jangjar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本蒙古姓氏,世居科尔沁,后冠汉字姓张。

扎苏哩氏Jas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卦尔察女真,世居卦尔察、伯都讷等地,后冠汉字姓张。另据《吉林通志》载,黑龙江下游赫哲、库叶、费雅克、奇勒尔人有扎勒图力氏,似为一姓,待考。

扎拉尔敖拉氏Jalarora Hala 见于《黑龙江志稿•氏族》,本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北境,敖拉氏一支,乾隆初移居呼兰,所冠汉字姓张。

扎库塔氏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查库塔,满语的意思“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哈达、萨楚库、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

扎思瑚哩氏Jas’hu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锡伯族共有姓氏,又作甲思胡里,世居卦勒察和伦、吉林乌拉、伯都讷,后冠汉字姓臧、扎、张、贾、托。

扎拉哩氏Jala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又作查拉里、贾拉喇,源于元代旧姓“扎剌儿”,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乌拉、扎库木等地,后冠汉字姓张、詹、年、白等。

扎鲁察氏Jalu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又作查鲁察、扎兰努德,世居杜贤,所冠汉字姓张。

纳喇氏Nar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详见《满族八大姓》。

尼玛察氏Nima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倪马查、专图尼马察,源于元旧姓“乃马真”,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滹野、讷殷、喜禄河、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冠汉字姓杨、榆、张、佳、尼、倪、鱼、和、障(该族始祖额合偏武,汉语为“障序”)等。

扎拉氏Jal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兆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辽代鞑靼扎拉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辉发等地,后冠汉字姓赵、张。

扎库塔氏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又作查库塔,满语的意思“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哈达、萨楚库、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

根据你的介绍,你家原来很可能是汉八旗,这样吧 刚给你找了一下关于满族高氏的资料 贴给你看看。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满族高氏家族初探

高大明

满族先人在68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生活在兴凯湖一代,以渔猎为生,进入了父系社会;从西周时代就开始与汉族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数千年的民族融合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满族的先人本来居住在东北的北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由于历史上曾一度出现寒冷时期,先人们逐渐向南迁移,与中原有了更多的交往,在唐宋时期才真正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金代是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崛起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由于崇尚和学习汉文化,女真人逐渐进入了当时的现代社会,成了中华民族中举足轻重的一员。经历了元、明两代的几百年时间,女真人又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融和,又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势力,在努尔哈赤的英明领导下,在明未统一的满洲,形成了满族这个多民族共融的大家庭。

据赵维和《新宾清前史研究论丛》中“辽东满族望族八大姓氏探源”考证,满族集居地辽东地区常将佟、关、马、索、赫(也有认为是叶氏的)、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这种称谓反映的是清代中期以后满族人改用汉姓后的人口情况。这八个姓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

那么满族的高氏是怎么演变的呢?从表面看,这八姓中并不包含高姓,但由满族姓氏演变过程可知,赫舍里氏源自女真纥石烈氏,这是姓氏在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由于先人战功显赫,成为金代的皇亲国戚,因此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之前,即有其他族支的纥石烈氏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另据《满族姓氏来源》介绍,金代女真“纥石烈”入居中原后,元朝时改汉姓高、卢。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未改为汉姓高、卢的纥石烈氏改为赫舍里(或何舍里、赫舍哩);在清代后期赫舍里氏改汉姓为赫、何、张、康,也有资料认为还有改为高姓的。因此说,追朔到金、元时代,满族高、卢与赫、何、张、康是同一族源。

高氏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著姓。渤海人,完全接受了汉族文化,在享国229年期间,全面汉化。 包括官制、服饰,他们是最早使用汉字姓的满族先世,据宋洪皓《松漠纪闻》载,其王以大为姓,右姓有:高、张、杨、窦、乌、李数种,部曲奴婢无姓。近人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共收录渤海人姓氏有大、高、张、杨、窦、乌、李、任、马、葱、贺、德、公、慕、冯、安、王、壹、史、吕、辛、门、崔、裴、吴、朱、解、赵等。

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以高为姓。详细叙述为:唐朝没落,五代纷争。源于鲜卑的契丹人迅速兴起,统一了契丹八部,消灭了渤海国,建立了大辽帝国。渤海国人沦为亡国奴,其姓氏不变,习俗不变。黑水靺鞨等的姓氏开始出现在史籍上。《三朝北盟汇编•女真史》谓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其姓氏则曰“完颜”谓“王”,“赤盏”谓“张”,“那懒”谓“高”,排磨申、独斤、奥敦、纥石列、秃丹、婆由满、酿剜、梦剜、陀幔、温迪掀、棹索、拗兀居、尼漫古、棹角、阿番孛木律、兀毡孛木律、孛木律、遇雨隆、晃兀、独顶、阿迭、乌陵、蒲察、乌延、徒单、仆散、温敦、庞古。至唐末部落繁盛,共有三十首领,每首领有一姓,通有三十姓。对此,《高丽史》也说女真有三十姓,这30个姓中,有由“那懒”改姓的高氏,还有尚未改高氏的“纥石烈氏”。

满族高氏的老姓包括:瓜尔佳氏、高佳氏、佟佳氏、萨克达氏、赫舍理氏、郭洛罗氏、果尔吉氏、舒穆哩氏、巴岳图氏、郭尔罗斯氏、纳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佳氏(锡伯族)、高氏(汉族)等。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满族姓氏渊源》介绍,出了索尼等名人的清朝大姓赫舍里氏(又称赫舍哩氏、赫舍理氏)在光绪初年改汉姓高、康、赫、何张等(也有资料说赫舍里只改为赫、康、张3姓);而且据《沈阳满族的姓氏分布和主要氏族》介绍,满族的果尔勒斯氏、啯噜噜氏均改汉姓高,而且《吉祥满族》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又介绍满族中还有高佳氏、高达玛氏和高氏,这里所说的高佳氏可能是汉族融入满族中的高姓,因为满族中某佳氏一般表未原祖是汉族。而高氏可能是指金元时期的纥石烈氏后译成汉姓的一支,笔者估计这三姓均在目前的满族高氏之中;再据《满族故乡网》“丹东地区的满族人渊流”介绍,“满洲八旗有锡伯兵,其后裔大多融入满族共同体。锡伯人原居吉林伯都讷(吉林扶余),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又有300名锡伯兵和家属来凤凰城戍边,其姓氏有白,温,何,杨,沈,莫,吴,那,高等”,其中高姓是锡伯族郭尔佳氏,这就意味着高氏还有从锡伯族演变过来的一支;除此之外,蒙古八旗中的某些姓氏经过数百年现满族人共同生活及通婚等也可能演变成满族的高姓了。这就是说,除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外,另有果尔勒斯氏、啯噜噜氏(或郭络罗氏)、高佳氏、高达玛氏、一些锡伯族同胞、蒙古族人也改汉姓高了。这些家族就是现在的满族高姓。

昆仑玉虚铁杆会员8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著姓。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以高为姓。

  老姓包括:瓜尔佳氏、高佳氏、佟佳氏、萨克达氏、赫舍理氏、郭洛罗氏、果尔吉氏、舒穆哩氏、巴岳图氏、郭尔罗斯氏、纳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佳氏(锡伯族)、高氏(汉族)等。

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虽然其原居住地是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黑龙江省呼兰县志中也说呼兰河流域有纥石烈部,那是在辽代,称生女真),但金代的部分女真人生活的区域远及中国的长江以北,这部分人接触汉文化的机会多,学习汉文化、崇尚汉文化,改为汉姓自然是十分正常的。尤其是纥石烈家族,出过几位金国的栋梁之材,自然家族人丁兴旺、文化水平高。

据据《满族网站》中金代名将纥石烈志宁中记载:纥石烈志宁(?—1172),本名撒曷辇。他以“沉毅有大略”(见《金史•纥石烈志宁传》)著称,是金世宗时的一员名将。“纥石烈志宁是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胡塔安人。纥石烈是著名的女真部落,从五代祖韩赤以来,就世与皇室完颜氏通婚。志宁父撒八,海陵王时曾历任东平尹、开远军节度使等官。志宁的岳父完颜宗弼(即金兀术),是金代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诸婿中,志宁最得宗弼的喜爱。熙宗时,志宁曾担任过护卫等官。海陵王时,志宁颇受信任,官职逐渐升迁,开始显露头角。他官拜右宣徽使、汾阳军节度使、兵部尚书,改任左宣徽使、都点检,迁枢密副使、开封尹。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伐失利,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发动政变,即位称帝,是为金世宗。当时,志宁正担任北面副统,与都统白彦敬领兵镇压契丹农牧民军。他们行至北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闻世宗有异志,就密谋起兵进攻世宗。世宗即位后,派使者招降。白彦敬、志宁连杀其使者九人。世宗派完颜谋衍前来进攻。志宁本想率军抵抗,但“众不肯战”,不得已归降。世宗为稳定政局,对先朝重臣采取宽容政策。他对曾拥兵反对自己的志宁等人,非但不予治罪,反委以重任。这使志宁深为感动,决心不辜负世宗对自己的信任。他南征北战,功劳卓著,成为世宗时一员著名的战将。他的重要的军事活动,一是镇压契丹农牧民,二是北进的宋兵,促成“隆兴和议”的达成。

据《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估计是由于金政权的倒台,使纥石烈部族在元末明初迁徙到现在的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并从中分出赫舍哩氏,赫舍里氏“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属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能满、汉、蒙古文,由头等侍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谥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正是赫舍里族人有如此功名地位,才使家族壮大,发展成清代满族著姓。以至于后来分为赫、张、康三个汉姓”。

遗憾的是本人没有发现早在元代就已经从纥石烈氏中分出的高氏的文字史料。

《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姓氏表》介绍,高姓祖居长白山,佛阿拉、白都讷、完颜等地,原姓赫舍里氏、乞石烈氏、高佳氏。笔者认为,祖居长白山的高姓包括纥石烈氏的后人,但不能排除其中有郭络佳氏和果尔勒斯氏的后人,因为这几个家族都曾居住在长白山附近;而祖居白都讷(又称伯都讷,吉林扶余)的自然是锡伯族人了。

据《吉祥满族》中“潜移默化变姓氏”一文中介绍,高姓来源于满族赫舍里、高佳、郭络罗三满族姓氏,其中郭络罗应与啯噜噜为同一满族姓氏,只是译出的汉字不同。

据《满族姓氏源流》介绍,高姓来源于高佳、何舍里、果尔勒斯三姓,而赫姓来源于赫舍里。这里的何舍里与赫舍里应该是同一个满族姓氏,只是译音不同。

《沈阳满族》中介绍,沈阳的满族高姓是近代从全国各地移居沈阳的满族。如沈阳市高压阀门厂满族工程师高清宝家谱记载,他的先祖籍居长白山西部张玉道沟(笔者注:张玉两字可能有误),系果尔勒斯出旗界内地而即名白果尔勒斯,姓即高氏也,自其六世祖随征至奉天就籍,居奉天城东正蓝旗界内上伯官屯,占地立碑,而长祖于顺治二年人北京内务府正黄满洲额恒佐领管下,籍居北京城南门外,官职诰封中宪大夫…后人拨入义州正蓝旗满洲,后人在义州房身沟高石虎人塔子长山子……于光绪二十三年,特克申充当义州正蓝旗丰升阿佐领管兵,二十五年,蒙锦州副都统赏给五品顶戴,二十六年来充当领催"。后人近代来沈。说段话表明他们的祖先是满族的果尔勒斯氏。起名范20字如下:

回复收起回复2楼2007-10-19 08:24举报 |我也说一句

昆仑玉虚铁杆会员8臣德文庆广,清福占云升,增盛富兴有,祥瑞永俊恒

从上文可知,这是果尔勒斯氏(可能与郭尔罗斯氏同姓)改汉姓的高氏,与纥石烈氏不是同一个家族。

郭落佳氏(同郭络佳氏)谐音取“高”为姓,现居住在凤城红旗镇四家村。因此这个高姓与纥石烈后代无关。而且笔者也不明白为什么满姓中还有一个“佳”家。

高佳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辽宁省盖县)、辽阳、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姓高。著名人物有:乾隆慧贤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父文华殿大学士高斌、高晋。

高达玛氏的情况不详。

另有资料介绍,高氏本汉族(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姓氏,尼堪在满语中是汉族的意思,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沈阳、辽阳等地,著名人物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布达理,淮阳道高成美。

我们高氏家族属正黄旗,清未(从青冈县成立前,即1904年前)与关、韩、白、吴等姓满族人一起到黑龙江省青冈县柞岗乡韩永河村定居。据老辈讲,来自辽宁凤城,也有人说来自江南(吉林?)。先到黑龙江兰西,后到青冈。那时还没有青冈县,韩永河村这个名字还是因韩家的韩永河早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立志回乡,搞新文化运动,去逝后国民政府为记念他以此作为这个满族聚居地的地名,解放后改成拥政村。据老人回忆,这个满族树的一引起满族人是金兀术的后代,原因是在过节(可能是春节)时在烟囱后烧包服(可能是这两个字)。

高氏家族来这里的是哥俩,不知是否是亲兄弟,各自带着谱单,其中哥哥是我的太爷的父亲。到我这辈已经5代人了,老哥俩生了至少7个儿子(我有六太奶、七太奶),到我爷爷辈有至少兄弟7个,父辈不记其数,我这辈和下一辈更多,族人的住地分为东高家和西高家,我的祖辈的后人住西高家。由于家谱(黄丝绸布上写的满文)已经遗失.因此不知家族原藉在哪,还有什么人?

我的太爷叫高文生。据我祖父讲,清未或民国初年请一个蒙古老先生看过家谱,告诉我祖父辈名字应范永字,而东高家也请了一个蒙古先生,说祖辈应范德字,这可能是俩人的满文水平不同所致,因此这辈人范字不同,但我的父辈同范春字。根据范字对比,我们的高姓不会是果尔勒斯氏改成的高氏,而且据黑龙江省双城的赫氏网友讲,他们是凤城赫舍里氏迁入双城的两支,现在都在双城,我们的两祖辈自然也不是赫舍里氏族人。因此我们可能的姓氏有:

纥石烈氏在元代译成的高姓家族的两支;

高佳氏两支;

郭络佳氏音译的汉姓高氏;

高达玛氏简化成的汉姓高氏;

锡伯族人改满族的高氏;

蒙古族人改满族的高氏;

汉军旗人高氏。

既然我祖辈是在清未才迁到黑龙江省,而且是和那么多满族同胞一起迁去的,那他们肯定是在原藉时在一块居住或在附近居住,那时通讯不发达,不可能是通过简单的联系就一起去黑龙江省的。因此还应该到目前居住这几个姓的满族人居住区去寻根。

另外,我的长辈人讲,在清朝时我们家族有男孩出生时,清政府每月给2两银子。而且直到我母亲辈,还用满语称呼母亲为讷讷,称父亲为玛玛,我母亲刚嫁到我们家时听见二婶的孩子喊讷讷,她说“二婶,你家孩子饿了!”,闹了一个笑话;文革那年,我亲耳听七太奶和奶奶唠磕时说过这两句称呼,有一段时间我总琢磨:怎么能管爸爸叫“骂骂”呢?当时还觉得挺好笑呢!

写了这么多,就是盼望高氏族人和知情者能多介绍满族高氏的家谱,将高氏寻根事业进行到底!

同时也建议我们满族同胞都参与寻根,将本族的家谱公开,使没有家谱但有一些线索的同胞能很快认祖归宗。这对满族的发展必然有很大意义。

鸡年吉祥!

作者简介

高大明,满族。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青冈县韩永河村。从事环保与贵金属冶金技术研究工作,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你家既然有家谱,为什么不去看看家谱上的内容呢? 你见过家谱吗?

锦州附近的满族 杜姓 有的是图单 氏,有的是傅都里 氏,还有的是稀克特里 氏

我个人觉得图单 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该家族祖上出自今黑龙江呼兰,属满洲镶黄旗。

但这也无法说明与你有必然关系。

这个人祖上也是凌海满族杜姓 http://hibaiducom/dugang2007/

孙姓分布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孙姓分布。其中以东北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为多。

东北三省

黑龙江的孙氏,主要分布地是佳木斯市、伊春市、克山县等,其中佳木斯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320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 53%;伊春孙氏为第六位大姓;克山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约5000户,占总户数约在4%左右。在宾县,孙姓列第九位,有2681户,占总人口数的213%。黑龙江其他地方,如哈尔滨、富裕、富锦、明水、巴彦、呼兰、虎林、黑河、五常、肇东、宁安等市县地,孙姓人口分布也不少。

吉林省的孙氏,长春、吉林、通化、舒兰、永吉、德惠、抚松、榆树、伊通、延吉、怀德、农安、磐石、柳河、延边等地。

辽宁省的孙氏,在新金县,孙氏为第六位大姓,1985年有37727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为 482%。桓仁县孙氏为第五位大姓,有1-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接近5%。灯塔县孙氏为第九位,1987年有2687户,占总户数的211%。

山东

山东是中华孙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当代孙姓在各地的分布相当稠密。

乐安大约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东莞在今山东沂水县境内。如今这里的孙姓人口分布依旧密集。在惠民、广饶县一带,以孙氏命名的村庄和保存下来的孙氏家谱都相当多。据1985年调查统计,广饶县孙姓人口将近2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3%左右。

姓人口在当地位居前五名的有:济南台儿庄区、海阳县等排第三位;文登市(据198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35000人,占总人口的498%)、梁山县、莒南县排第四位;莱州市(据19855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8126人,占总人口的554%)、诸城市(据1987年统计,本市孙姓人口为45万左右)、临淄区(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20927人,占总人口的422%)、高密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平邑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潍坊市、栖霞县等排第五位。

孙姓人口排列在第六位的县市有:安丘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7496户,占本县总人口的327%)、泗水县(据1988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0365人,占本县总人口的194%)、荏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5000人以上,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4%)、烟台市、莱西县、东平县等。

孙姓人口排列第七位的有:蒙阴县(据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2336,约占本县总人口的279%)、金乡县等。

其他有孙姓人口排列位次的市县有:青州市排第九位(据 1987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肥水县排第十位;新泰市(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万人以上)与利津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为996户,占总户数的17%)排第十三位;临成县排第十五位(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为1660人,占总人口的094%);成武县排第十七位(据1985年统计,孙姓人口在5000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4%左右)。

河南

河南是孙姓族人的主要发源地,卫国孙氏河南北部,而另一支主干楚国孙氏有部分源头也在河南南部。河南孙姓现仍是当地的大姓之一。

商丘县孙姓排名第四位,在整个商丘地区孙姓为第五大姓。在浚县,孙姓排第六位,人口约18500人,占本县总人口的336甲o。在孙叔敖家乡固始县,孙姓为当地第八大姓,有关孙氏的村、镇等地名也有11处之多。在舞阳县(据1985年统计,孙姓为2203户,占本县总人口的191%)、武陟县(据1985年统计,近1万人,约占本县总人口的18%左右)孙姓排名第九位。在濮阳、汲县、卫辉市一带及洛阳、开封、郑州诸地的孙姓家族也不少。卫辉市嫌氏排在第十一位。

在栾川县,据1990年统计,孙姓人口位列第十二位,有4904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泌阳县也排在第十二位。孙姓排名在当地第十三位的有许昌县(据1982年统计为2984户,约占总户数的2%左右)、登封县(据1988年统计为10313人,占总人口的197%)、灵宝县(据1997年统计,孙姓约占本地总人口的1%以上)、泌阳县。

在郏县,孙姓人口排名第十五位(据1982年统计为6547人,占总人口的139%);获嘉县为第十七位。在济源为第三十位(据1990年统计为4499人,占总人口的078%)。

除上述市县外,在当代河南的商丘、驻马店、西平、杞县、西华、封丘、偃师、洛宁、淮滨、沈丘、尉氏、鹤壁、襄城、南阳、安阳诸地孙姓人口也都有较集中的分布。

河北在历史上也是孙姓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河北清河曾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位于现河北的清河县和山东临清县一带。在当代孙姓仍是当地大姓之一。

河北

孙姓人口在当地排名前五位的市县主要有:海唐县排第二位(据1988年统计为17320人,占总人口的1342%)。孙姓人口在本地排名在第五位的有:武张县(据1987年统计,为8735人,占总人口的463%)、清河县(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统计,为12492人,占总人口的436%)、卢龙县(孙姓人口占总人数约在45%左右)。清河县是孙氏的著名郡望之一,这里仍有4%以上的比例,并且有孙庄镇、孙洼镇、孙石佛村、孙家洼村等聚居区。

排名在第六位的市县主要有:围场县(据1987年统计,为15443人,占总人口的31%)、南皮县(据1990年统计,为7805人,占总人口的265%)。

排名第七位的市县主要有:大城县;怀安县、玉田县、黄骅县、盐山县、任丘县、滦平县。第八位的市县主要有:万金县、南宫市、遵化县、灵寿县。第九位的有:定兴县。第十位的有:文安县、雄县、乐亭县、冀县。

排名第十一位以后的市县主要有:石家庄市(十一位)、藁城县(十一位)、正定县(十一位)、大名县(第十二位)、吴桥县(十二位)、大厂县(十三位)、晋县(十八位)、高邑县(二十位)、滦南县(二十二位)。

除上述地区外承德市、枣阳市、沧州市、献县、唐山、蠡县、涿县、新城、肃宁、涞源、沧县、廊坊、固安、磁县、青县、内丘、保定、安次、丰润、完县、容城、丰南、抚宁、通县、宁晋等,孙姓分布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安徽

安徽孙姓集中居住地在皖南地区主要是休宁县、黟县、歙县、宣州市、南陵县等地区。这里的孙姓是从晚唐时期开始兴盛的。长江以北地区,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桐城市、寿县、潜山县、怀宁县、全椒县、凤阳县等。

在安徽已有姓氏人口统计资料的地方志里,临尔县孙氏为第十一位大姓,有28622人,占总人口数的2%;蒙城县是第十四位,有9200人,占总人口数的102%。

当代安徽孙氏名人主要有国民党将领孙立人与中国现代哲学学者,教育家孙叔平等。

江苏

江苏自三国时期就成为孙姓的集中居住地。当代孙姓主要集中分布于长江沿岸各市县,特别是苏南地区为最。

在苏南地区,主要集中居住地有: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常熟、宜兴、句容、吴江、张家港、江阴等到地。长江以北主要集中居住地有:南通、江都、扬州、泗洪、涟水、沐阳、丰县等。

浙江

浙江富春(富阳)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孙姓著名郡望之一,浙江省自三国东吴孙权称帝以来,孙姓就是当地的大姓之一,在当代更是如此。自古以来,这里的孙姓名人志士层出不穷。

当代孙姓的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富阳、杭州市、宁波、萧山、余姚、湖州、绍兴、慈溪、奉化、嘉兴等地,其他地方如,象山、金华、义乌、永嘉、桐庐、永康、上虞、诸暨、余杭、东阳、瑞安、舟山、嵊县等孙姓也有相对集中的分布。

孙氏郡望地之一的富阳,如今孙氏主要聚居于龙门乡龙门村及大青乡宵井村、春建乡下塘村诸处,富春江两岸的孙氏还有王洲五堡支、场口化竹支、大青孙家溪支等,其中以龙门村孙氏最为壮大,如今村子共有1700多户人家,而90%以上姓孙。

江西

江西孙姓族人自三国时代就已迁入,主要是东吴孙权族人。现集中居住地有:宁都、南昌、乐平、德安、婺源等地。有资料统计江西安福县孙氏人口只有618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只有017%。

福建

福建孙姓族人是从唐末开始迁入的,现人口集中居住区有:厦门集美、同安、连江、泉州、惠安、晋江、安溪、南安、浦城、永春等到地。福建孙姓自明代中期以后还有向海外迁移的。

福建闽西还是客家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的汉民。因战乱等原因,自西晋以来,客家先民经过几次大的南迁,在闽西、粤、赣边三角区聚集、形成、壮大,后又从这里走向四方。孙中山先人曾从闽西宁化迁居到广东。现在闽西宁化是海内外众客家裔孙寻根谒祖的圣地之一。

广东

广东孙姓迁入较晚,最早是在南宋时期,现主要居住地有:中山市、顺德、兴宁、陆丰、海丰、揭阳等地。广东在近代出现孙氏最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史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湖南

湖南孙姓最早在三国时代就已迁入,现主要居住地有:辰州、宁乡、湘潭、湘乡、祁阳、常德、浏阳、东安、零陵、永州、醴陵等地。

湖北

湖北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之一。先秦孙叔敖家族的一个分支就居于湖北北部地区。三国时代东吴富春孙氏开始进入此时。现孙姓集中居住地主要有:崇阳、赤壁等地。

山西

山西是孙姓较早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两大郡望:太原(山西省平遥县)、河东(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在历史上这里的孙姓曾出现过辉煌,如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太原孙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灾难的影响,现在这里孙姓人口的分布比例不是很高。现因有地方志姓氏人口统计资料,孙姓人口在这里的具体分布还是比较明确。

陕西

陕西省也是孙姓居住较早的地方,这里有孙姓早期的郡望——华原(治所即今陕西耀县),唐代华原诞生“医圣”孙思邈。现在陕西省的孙姓人口分布比例不是很高,低于全国平均数。如陕西省蒲城县孙氏排第十位,延长县孙氏排第十一位,都在5000人以上;而耀县孙氏排在第十七位,2000至3000人,是总人口数比例的1%左右。

孙姓人数比较少的是新疆和青海、西藏,这里的孙姓主要是在解放后因工作关系从全国各地迁去,而且定居时间不太久。

请问我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爱义氏 Aiy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爱珲,后冠汉字姓艾、张。 罕楚氏Hancu Hala 见于《清朝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