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至少5个)
一、牛顿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二、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三、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四、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五、诺贝尔小时候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 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米老鼠1982 唐老鸭1934
米老鼠是迪士尼先生的构思,又是迪士尼先生制作出来的,很多人认为米老鼠出自迪士尼之手,其实不是这样。米老鼠的最初原型是他的设计伙伴伍培·艾沃尔斯(iwerke)执笔设计的。维·史密斯和费洛伊德·戈特佛森创作的米老鼠的故事。米老鼠的形象设计出来以后,迪士尼开始用它来制作动画片。
唐老鸭,即唐纳德。("Don"Donald Fauntleroy Duck)是迪士尼所创的经典卡通萌星之一,官方生日是1934年6月9日。它有橙**的嘴、脚和蹼,身上穿的是方特罗伊水手装,但却没有穿裤子。毒舌。(漫画里曾提起过)唐老鸭有时性格暴躁、沮丧时容易放弃,但大部分时间都很随和、容易满足。唐老鸭现在的形象是被誉为“唐老鸭之父”的卡尔·巴克斯完善的,与之前相比在外表和性格上都有很大改进。随后,当罗萨完善了唐老鸭的家谱以及史高治的冒险历程。现在,唐老鸭的形象风靡全球,家喻户晓。唐老鸭也成为了所有卡通鸭子的代名词。至现在可知,虽然米老鼠比唐老鸭诞生的时间还早,但唐老鸭在至今出现的漫画里,比米老鼠还多。
社交礼仪 %D%A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 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 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 %D%A服饰礼仪 %D%A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 在韩国,穿衣上不会过于前卫,是庄重保守的。男子一般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档裤,女子一般是上穿短袄,下穿齐胸的长裙。 %D%A餐饮礼仪 %D%A韩国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喜欢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菜肴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总体来说,韩国人的菜品种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一般来是说,韩国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妇女则多不饮酒。平日,韩国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欢喝清汤。韩国人一般不喜欢吃过油、过腻、过甜的东西。不啻鸭子、羊肉和肥猪肉,至于熊掌、虎肉。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都是不允许的。 %D%A习俗禁忌 %D%A韩国人珍爱白色。国花是木槿花,松树为国树,喜雀为国鸟,老虎为国兽。忌讳数字是"4"和"13",在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相似的"私""师""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D%A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赠送礼品时,最好选择是鲜花、酒类和工艺品。最好不是日本货。 %D%A韩国有男尊女卑的讲究,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须帮助男人脱下外套,坐下时,女人要主动坐在男子的后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声谈论。 %D%A在韩国,长辈对晚辈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可不带其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可称对方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等;对有身份的人可称对方为“先生”、“阁下”等,也可加上职衔,学衔,军衔等,如“总统先生”、“总统阁下”,韩国丈夫介绍自己的妻子时会说“我夫人”或“我太太”。关系亲密的的朋友之间,往往在对方名字之后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称谓如“鸿哲兄弟”、“世宪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对男性也可称“君”,但往往同其姓名连称,如“郑溶君”、“尹鸿哲君”、“赵承远君”、“辛成列君”、“金相镇君”等。对不相识的男性年长者可以称“阿炯吉”(即“大叔”或“大伯”),对不相识的女性年长者可以称为“阿妈妮”(即“大婶”、“大娘”)。 %D%A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D%A每年阴历初一这一天,一家人举行例行的祭祖活动之后,所有成员要按年龄顺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长、亲戚等跪着行礼;年轻人甚至要到村里去向长者们行礼以表示应有的尊敬,尽管他们之间非亲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长幼尊卑的辈份之分,年轻的成员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长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烟,违背规矩者被视为缺乏教养的表现,尤其是在吸烟上可能招致严厉的谴责。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辞行;父母远行归来,子女要迎接行礼;遇有客人登门拜访,父母先向客人施礼,子女随后依龄随后依年龄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礼…… %D%A韩国人的亲戚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间联系的纽带非常牢固,恪守将相互合作视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的庄重责任,这种关系往往超过个人利益或对对方利益的企盼,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得到亲属的帮助。 %D%A兄弟之间结婚后再不像过去那样居住在一起,但相互间有条件者均住得很近,交往密切,特别每逢婚礼,长者60或70寿辰、孩子的生日、传统节日等这样的特殊日子,相互总要尽量相聚在一起,氏族成员之间建有共同的钱库和产业,每年要在一起聚会一次,趁此机会共同商议例如维修祖先坟墓、氏族财产管理等这样大家关心的事务。韩国人初次见面,同姓者之间首先总是打听对方与自己是否同一个氏族,如果是同一个氏族,还要查阅家谱,搞清对方与自己关系的亲近程度,若对方辈份较高,往往会经常去拜访并用敬语称呼以表示尊重。 %D%A在韩国传统的社会里,年长者因其知识经验而受到尊重,年轻者必须自觉地在行为上以此为准。在公共集会、社交场合和宴会酒店上,谁应当首先向谁表示敬意,谁应当坐在哪个位置上,谁应当首先落座,谁应当首先向谁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这些规矩,不会弄乱,否则就会被视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D%A礼貌礼节 %D%A韩国人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性格刚强,民族自尊心强,富有集体意识。而且韩国人普遍热情好客,注重礼貌礼节。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D%A在人际交往中,韩国人的常规礼貌礼节既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民族特色,又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韩国人初次见面时,常以交换名片相识,有些商人养成通报姓氏的习惯,并与“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人待客十分重视礼节,男性见面要相互鞠躬,热情握手,并道“您好”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别时,握手说“再见”。若客人同自己一道离开便对客人说“您好好走”,若客人不离开则对客人说“您好好在这儿” %D%A若与长辈握手时,还要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躬身相握,以示恭敬。进门或出席某种场所,要请客人、长辈先行。与长辈同坐,要保持姿势端正、挺胸、决不能偷懒。若想抽烟。必须征得在场长辈的同意。用餐,请客人、长辈先入席,不可先于长者动筷。与客人或长辈递接东西,要先鞠躬。然后再伸双手。 %D%A同韩国朋友约会,要事先联系,尽管韩国人对客人不苛求准时,但他们自己是严格遵守时间的,因而客人也应守时,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果应邀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见面时要双手递给主人。受赠者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入室内时,要将鞋子脱掉留在门口,这是最普通的礼仪。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擦鼻涕,吸烟要向主人大招呼,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不懂礼节。若访问韩国家庭时,别忘穿袜子或长筒袜子。韩国人视光脚为失礼! %D%A韩国人待客热情,一般以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不能拒绝。 %D%A韩国人一般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颇为稳重有礼。妇女在发出笑声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以免失礼。多人相聚时,往往根据身份高低和年龄大小依次排定位置。 %D%A在韩国,妇女对男子十分尊重。双方见面时,女子先向男子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时,男子位于上座,女子则下座! %D%A韩国人很重友情,朋友有什么不好的事,自己也会感到难受。礼金要用白色的礼袋来装,而不是红色的。 %D%A禁忌 %D%A韩国人不喜欢双数,尤其是“4”,他们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许多楼房的编号严禁出现“4”字;医院、军队更上一绝对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饮茶或饮酒时,主人总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菜、布菜,并力避以双数停杯罢盏。 %D%A韩国人不喜欢听人家叫他们的国家为朝鲜,因为这个名词在韩国人心目中,包含有被日本投掷的侮辱的意味,因此在韩国人面前,切勿提到“朝鲜”二字,也不要用京城来指汉城,这个名词也会令韩国人不舒服。韩国人不习惯在别人面前谈论金钱。 %D%A韩国传统婚礼礼仪的全过程 %D%AStep 1:在入口处,身穿传统礼服的新郎和他的父母站在右侧,新娘的父母站在左侧微笑地迎接来宾。签到后进入举行婚礼的大厅坐下来,正前方立着一座仿照古代建筑建造的房子,里面有间屋子。那是专门为新娘准备的房间。司仪请两家的母亲走到台前点燃蜡烛,随后,新娘的母亲进入准备室和新娘坐在一起,新郎的母亲则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上。 %D%AStep 2:这时,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入场(有时候还怀抱着一对鸳鸯)。按照规矩他走到小屋前面,向丈母娘行大礼,丈母娘回礼表示对这门亲事的应允。这时,身穿漂亮传统礼服的新娘将双手举到眉眼处缓缓地走出来,手的上边搭着长抵脚面印有“两姓之合”的白绸锻。新娘漂亮的脸蛋上一左一右两个胭脂印,眉心也印着一个。 %D%AStep 3:新郎新娘行对礼。新娘先行两个大礼盘腿坐下后,双手叠起,腰向前弯到地面,新郎回一个大礼,旁边的司仪解释说代表阴的最小数字是2,代表阳的最小数字是1,所以新娘行两个礼而新郎回一个礼。 %D%AStep 4:祝贺公演和宾客代表祝贺词。精彩的是“扔母鸡”的节目,两名男子分别站在新郎新娘的旁边一手拎一只母鸡弓腰待命,对面还有两个男士做出准备接鸡的姿势。司仪喊“一、二、三”,鸡被扔了出去,对面的两个男士准确接住飞过来的鸡。此时大家一起喊“新郎新娘多生贵子,百年好合!”在宾客的一阵笑声中,婚礼仪式结束了。
精彩节选: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心得: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文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从"我"生下来的那刻开始,母亲就与我相依为命一句"把我端在怀中致为冻死",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同时也表现出了老舍母亲对老舍的重视.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又如”我这能长达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此句写出了母亲从小到大对我的无尽关怀,指明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迪士尼卡通人物及人物名称有唐老鸭、嘟嘟、布鲁托、高飞、米老鼠。
1、唐老鸭:
唐老鸭,即唐纳德,是迪士尼所创的经典卡通萌星之一,官方生日是1934年6月9日,首次出现在《聪明的小母鸡》里。
它有橙**的嘴、脚和蹼,身上穿的是方特罗伊水手装,但没有穿裤子。唐老鸭如今的形象是被誉为唐老鸭之父的卡尔·巴克斯完善的,与之前相比在外表和性格上都有很大改进。随后,当罗萨完善了唐老鸭的家谱以及史高治的冒险历程。
2、嘟嘟:
嘟嘟是迪士尼原创的动画人物,首次登场于2005年**《小熊维尼之长鼻怪大冒险》。 最初维尼和瑞比他们认为长鼻怪是很可怕的怪物,入侵了他们的森林,打算去抓长鼻怪。
只有小豆一人被排斥在外,因为瑞比觉得他太小了。但小豆并不甘心打算一个人去抓长鼻怪,小豆发现原来在百亩森林造成如此恐慌的竟然只是一只与妈妈走散了的幼年小象嘟嘟。
3、布鲁托:
布鲁托是迪士尼经典动画角色之一,是一只土**的狗,一般是作为米老鼠的宠物出现,但早期也曾做为米妮的宠物出现过,在一些短篇故事中则作为主角。首次出现于1930年。
4、高飞:
高飞,迪士尼代表人物形象,最早出现在1932年的动画短片Mickey's Revue中。高飞是一个和蔼的傻大个,大大咧咧,性格非常随和,他是米奇忠实的伙伴。
高飞有点儿笨,办事儿总是丢三落四,甚至有时把好事搞砸,但是这是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却让米奇可以看到复杂的事情的本质,很多次和米奇一起化险为夷。
5、米老鼠:
米奇老鼠是迪士尼代表人物形象,是一只有着圆滚滚的大脑袋,圆滚滚的大耳朵,梨形的身体与像橡胶软管一样柔软,没有明显的关节,可以自由拉伸仿佛没有骨骼的四肢的小老鼠。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如果有帮到你的话,请采纳,谢谢~ 为您解答 如需帮助可以随时hi我 http://www65bookcom/转 贴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读书笔记--《我的母亲》
老舍曾经说过,“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即使你老了,有时候也可以像个小孩子一样向母亲撒娇。老舍的《我的母亲》读完之后让人感动流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的阅读。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抢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甘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总是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充沛的创作热情。他向民间学习语言,使他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传神,为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幽默也来自民间,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群众智慧,经过他艺术化的加工提炼,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的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他这种艺术上精益求精、探索不止的可贵精神密不可分。
老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朋友、对同志胸无城府,坦诚真挚。他以崇高的人格风范和温暖如春的热忱团结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各界人士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奋斗。他是一位成就卓著、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家,又是一位身兼数职的文化界领导干部,但是,他没有丝毫的名士派头,也不曾沾染半点官场恶习,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善的态度,保持着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我的母亲》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文章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读后不禁令人流泪,它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老舍“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的描写,只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灌养生命的景语结晶成的。“她一生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一个游子的丧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凉。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读文之人却落泪!落泪!这难道不正是老舍文章的伟大之处吗?
;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至少5个)
本文2023-09-27 06:52: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