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
1、波澜起伏、司空见惯—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2、水有德行、有情意、有志向、善施教化,其实说的是自己对以后教育的最高品质向往,以至于后来孔子成为一代圣人。在这段话中说的也是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而这里的学生也代指的是颜回。因为后面颜回说的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其实也是汇映了前面所说的水有德行,有志向。
3、孔子对他们两个的期待都非常高,所以当学生们散开的时候只有颜回家和子路在孔子身边,子路性格外向,心地善良,而颜回稳重,都是孔子赞赏的一种品格,子路说的是对人仁义,和人分享,正好印证了孔子说的仁义,而颜回说的是“不为自己表功”则是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争”,代表的都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的精髓,所以孔子很高兴所以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基本介绍
米姓是一个中文姓氏,米姓的起源有六个说法:一说是米姓来自两周时期官职;一说是米姓来自远古时期舜的后代;一说是米姓来自先秦楚国米芾的后代;一说是米姓来自隋唐时期米国汉化改姓;一说是米姓来自回族汉化改姓;一说是米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
米姓-姓氏渊源起源
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本姓芈,后改为同音字米。
此外,西域有一个米国(在现在乌兹别克国撒马尔罕的西南),汉朝时被匈奴攻击,就往中国迁移,到唐时作为中国的附庸国。以后又逐渐内迁中原,后裔以国名为姓氏。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舍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舍人,亦称米史、粟史,为西周之始即设置的官位,长官为舍令,官称舍人,俗称米史令、粟史令,下属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役若干人。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国库的九谷六米之出入,归地官府司管辖,为周王朝时期的重臣之一。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舍人掌米粟之出入。米粟,九谷六米。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米氏、粟氏,世代相传至今,如开国大将粟裕就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姚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姚姓,出自远古舜帝,属于以先祖学名为氏。
舜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因为他的眼睛有两个瞳仁,因此又称重华,因为舜帝出身于有虞氏部落,是黄帝支系的一个大族,以后逐渐南迁至山东地区,分衍出许多支族。庠,亦入学有成之人。春秋时期的鲁国谓之为“米廪”。源出“虞帝(舜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在典籍《周语》中解释:“廪于藉东南,锺而藏之。廪,御廪。一名神仓,东南生长之处。锺,聚也。为廪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粢盛,就是祭器内的谷物。后世,将人才比作代代宗承的“粢盛”,表示出中华祖先将人才的培养重视逾于己之生命,因此将人才培养比如米廪,入学之童满一年后,即由其师为学童起一学名,列入宗谱之记。在后世历朝历代,特别是大隋王朝正式创建科举制度以前,许多具有庠生资格的人,多有以起身份为姓氏者,称米氏,其源纷繁,不可一论。
第三个渊源:源自芈姓
第三个渊源:源自芈姓,出自先秦楚国的后裔,属于以音讹为氏。
米芾,是宋朝著名的书画家,他自称是先秦楚国的后裔,本姓芈,即芈芾。芈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他极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芈氏云山,极其富有创造性。芈芾书法、绘画、诗作天下一绝,寸墨尺金,但就是总觉得自己的姓氏笔画太多,因此改以同音字“米”为姓氏。其后代便接受这个榜样,均以米为姓氏,称米氏,世代相传至。
第四个渊源:源于外夷
第四个渊源:源于外夷,出自隋唐时期西域米国,属于以国名汉化改姓为氏。
南宋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米,西域米国人,入中国者,因以为姓。”王应麟则在《姓氏急就篇》中说:“米氏,胡姓。唐米逢、米遂、米暨、米实、米海万;五代米君立志诚;宋米信、米璞、米贇、米芾、子友仁。芾以米氏为楚冒。又复姓,党项有米禽氏。”邵思在《姓解三卷》中也说:“米,胡人姓也,今南方有米国。”可知米氏最先源于西域米国,而米国最早为中国所知是在隋朝。米氏最先源出西域米国并在唐中叶以后大量涌入、繁衍,并逐渐中国化。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回族米氏,主要出自古西域康居国的米氏。该支米氏原居昭武城,为“昭武九姓”之一;在汉朝时期归属于匈奴,迁至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之后,建立了米国。米国人在唐朝时期进入中国后,子孙遂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米氏。
(2)回族中原阿拉伯名为“米纳勒”的族人,后取谐音汉字“米”为氏。
(3)元朝时期的边帅\山西大同人米开庵,在明洪武六年归附于明太祖朱元璋,次年,他被调任福建邵武卫长官,直至年老辞官后,定居在邵武,为今福建米氏回族先祖。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米佳氏,满语为M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襄平,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2)满族密扎氏,源出卦勒察女真,满语为Mija Hala,世居卦尔察,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3)满族索察氏,满语为Soca Hala,汉义“还愿时撒的米”,世居乌喇、哈达,后多冠汉姓为米氏。
米姓-迁徙分布
米姓郡望辽阳郡
米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到2009年1月为止,米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约五十二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33%左右。据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氏最早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但是,除了米芾自己的“考证”,史书上已经没有类似的记载了。又据《唐书》记载,“米”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中国甘肃省临泽县)有个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其中米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一带。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就有“米”氏。其国人遂在中原定居繁衍,并以汉字“米”为氏。米氏族人后来主要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米姓-郡望堂号京兆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 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陇西郡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高平郡
高平郡:原为高平县(宁夏固原),西晋朝泰始元年,将汉朝原有的山阳郡改为高平郡,治所昌邑(山东巨野),辖七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县等地。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宁夏固原)。汉朝时期有“高平第一城” 之称,言其险固。北魏时期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山东微山),北齐移治任城(山东济宁),隋朝开皇初年废止。
辽阳郡
辽阳郡:即辽阳,名称始于小辽水,“水北曰阳”。汉朝时期,辽阳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敛名辽阳。辽阳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城市。辽阳市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治所在襄平。历经秦、汉、三国时期,均属幽州辽东郡的辖地。西晋时期属平州辽东郡。东晋时期的前燕、前奏、后燕等建立割据政权,仍属辽东郡。从北燕经南北朝到隋朝时期,被高句丽割据。唐朝时期属安东都护府。国民党占领时期仍沿用旧制。1949年后实行市、县分治,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属鞍山市。1961年市县分抬,仍属鞍山市。1966年改为辽宁省辖市。1968年市县合并为辽阳市,仍为省辖市。
南阳郡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堂号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辽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鹿门堂:宋朝礼部员外郎米元章号“鹿门居士”。
宝晋堂:米元章好洁,所居曰“宝晋斋”。
海岳斋:米元章又号米南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自号“海岳外史”。
家乘牒谱
河南新密米氏族谱,(现代)米保全等修,1997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河南开封杞県湖冈左洼米氏家谱,
忻州米氏族谱,(现代)米六章、米进荣修,1998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泰安回族米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手写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济南军区陆军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赵锦铎处。
广东南海叶米大堂世守书,(民国)叶弼俊编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国立图书馆。
邓河米山祠三修支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第十卷。
字辈排行
山东齐河米氏字辈:“起士文宗青成长双守丰广继德志龙”。
山东兖州曲阜、湖南辰溪、新化、溆浦、麻阳米氏字辈:“祖泽光昭允仁贤庆久长承家先孝友立本自伦常学必纯方显心存敬乃章儒生咸志道发达启嘉祥继绪宗文武肇基溯鲁姜习修期致远信义为之纲业尚工耕读治隆繁富强楷模存万世运命际明良”。
湖南永顺米氏字辈:“显承泽惠欣”。
湖南米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仁贤庆祖长世久昌隆远”。
四川、湖北宣恩米氏字辈:“祖泽光昭远仁贤庆久长承家先礼孝发达识书常”。
各支始祖
米洪崖:原居山东兖州曲阜县太平庄圳坝上银杏村,其曾孙米惟雅兄弟四人,于宋徽宗时奉旨征蛮,之后诸公归籍,独惟米雅留湘,开基于辰溪县永和乡龙头庵红花园,分布于湘西各县。辰溪米氏自明嘉隆以后即为文学世家,如:米万钟,瓮安令;米助国,天启进士;米肇颐,崇祯岁贡,有《踞松吟》传世;米元倜,崇祯举人,有《罗峰文集》三卷、诗集十卷、诗余二卷;米元侗,有《满竹园集》传世。
米朝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辰溪择居新化田坪(现温塘镇)米家崖。生福、禄、寿三子,寿生正祖、正宗、正功,开三房。后人分布于新化、怀化、沅陵、隆回、洞口等地。班次同辰溪米氏,与辰溪米氏合谱。是为湖南新化米氏始祖。
米天明:明初自湖南辰溪迁溆浦县,现主要集居八斗垅、米家庄、虎皮溪、虎儿岩。是为湖南溆浦米家庄始迁祖。
米君禄:是为湖南溆浦虎皮溪始迁祖。
米世亮:是为湖南溆浦虎儿岩始迁祖。
米姓-楹联典故
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襄阳博士;长通参谋--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号襄阳博士、海岳外史。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文学家米放,字长通。
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松性淡逾石;鹤情高不群--此联为清朝初期的书画家米汉雯题赠联。
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吟楼万山风景聚;墨池濯砚鱼龙藏--此联为湖北省襄樊市樊城米公祠联,米公祠位于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又名米家庵,为纪念宋朝书画家米芾而建。
米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联:翰墨淋漓,继世友仁妙笔;风神俊逸,聚观海岳风姿--上联典指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米芾。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敷文阁直学士米友仁,米芾子,善书画,世号“小米”。
米姓-历史名人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自称吴人,定居润洲。著名北宋书画家、书画理论家。
米友仁:初名尹仁,人称小米,著名南宋书画家。
米喇印:回族;甘肃甘州人,著名清朝初期回族起义领袖。
米万钟:字友石,一字仲沼、子愿,米芾后裔;祖籍顺天,居燕京,著名明朝书画家。
米汉雯:清朝人,米万钟之孙;燕京人,著名清朝书画家。
米思翰:满族,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乾隆大帝之孝贤皇后的祖父。
米文和: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第一八一师师长。
浩浩汉江水,清澈见底,蜿蜒曲折,流过千年古城襄樊。在城市中心的汉水江畔,有一座质朴典雅的院落,这就是为纪念北宋有名的书画家米芾所修建的米公祠。
略懂书画的人,有谁不知米芾的大名呢?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以他在书法,绘画,收藏,鉴赏和学术上的成就,自北宋以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书画爱好者,为华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襄樊是米芾的故里,他的先人由山西迁来此地定居,现襄樊城北的米庄,就是其后裔的居住地。从1051年米芾出生,到16岁随母去京城汴梁,米芾在襄樊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汉江澄绿,岘山烟云,古城钟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长期在外谋生,晚年又定居镇江(润洲),但他对家乡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成名以后,自称为“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们也称他为“米襄阳”。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是以米芾为荣,自元代以来,人们就修建庙宇纪念他,经过明,清两代和近年的扩建,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有七进院落,三座大廊院,占地16000平米颇有规模的米公祠。
米公祠面对汉江,大门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幅米芾所画的石刻山水图,有一米多高,三米多长。透过细腻的石刻,可以感受到此画的神韵:远山烟雨,树木简略,野居茅舍,妙于熏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导游讲,米芾作画的风格称为“米氏云山”,用笔不多,但能传神,对后世画家影响很大。可惜他的画没有一张真迹得以流传下来,这些都是根据后人史书上临摹下来的,这不能不叫人感到遗憾。
入门是一个很大的庭院,绿树曲径,浓荫花漫。在院的左侧,有一座红柱青瓦的别致八角亭,上书《洁亭》两个大字。导游告诉我们,称米芾为书画奇才,不仅是因为他在书画上的成就,而且还因为他的鲜明个性。史书记载,米芾不是一个稳重深沉的老学究,而是一个性情旷达,不随俗流,不拘成规,独往独来的文人颠儒。关于这方面有他很多的传说,如著名的“米颠拜石”,据说米芾看到奇山异石,必双手合十相拜。他在无为县任知军时,院中立怪石一尊,每日上朝前必抱笏揖拜,且口中念念有词;嗜砚如命,每得一奇砚,必抱其入睡数日,为得一爱砚而于他人夺于席间;更有甚者,诈法帖,造假画之事也时有发生。他生性洁癖,喜好唐服,这座洁亭就是他生活个性的写照。他自称是天马行空,颠狂自放,世人称其为“米颠”,后人书:“颠不可及”,也是因他的名气对他个性的褒义吧。
穿过洁亭向前,就来到纪念米芾的拜殿。这是一座山门寺院式的灰白建筑,是他的族人祭祀他的地方。拜殿内挂着米芾的正面画像,上挂横匾:颠不可及;两边挂有一幅对联:衣冠唐制度,人物尽风流,生动的刻画出米芾潇洒不凡的艺术大师形象。拜殿内陈列着纪念米芾的各个朝代的碑文。
拜殿后就是有名的宝晋斋,据说是米芾得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略帖》墨迹后,欣喜若狂,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晋斋。这个院子比前院更大,一棵明代的银杏树,树干直径有两米多粗,长得枝繁叶茂。宝晋斋前是米芾的全身青石雕像,长须炯目,衣冠飘逸。院两侧是书法碑文长廊,镌刻着历代书法大师们的杰作40多碣,其中以与米芾合称“宋四大书家”的苏轼,蔡襄,黄庭坚的作品居多。宝晋斋内陈列着米芾的大量书法作品,有真迹也有拓本。米芾的最大成就是他的书法,他继承了先人的书法精髓,真,行,草各露其风骨,书法行家们称其笔法挺进,气韵非凡,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奇,挥毫天真自然,决无矫揉造作之感。苏东坡称其书法如“风樯阵马,超逸入神,沉着痛快”;黄庭坚评其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我作为书法的门外汉,不敢妄加评论,但见其草书,行书作品,笔法确实流畅,给人以美的书法艺术的享受。
展出的《蜀素帖》是米芾书法的代表作之一。蜀素是一种四川的丝绢,由于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芾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变化极大,表现了动态的美感,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米芾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已是很有名气,《宋史》记载,:“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传到后世更为珍奇,以米芾的《研山铭》为例,此作品是米芾为绘南唐李后主研山砚图,题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后有其子米友仁行书题字。该作品经历代文人名士收藏,后又留落日本,近年辗转百折回到国内。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在90岁高龄时见到它,激动不已,写下了“羡煞襄阳一支笔,玲珑八百写秋深”的诗句。该作品在国内的拍卖会上以3000万元的价格成交,据说在国外的标价远不止这个数,由此可见米芾作品在当今的艺术价值。
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功,一方面是他的天赋,另一方面是他长期勤学苦练,对书画如痴如醉的热爱的结果。他儿子米有仁说他每天“临池不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连大年初一也不休息。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使他在书画史上有众多的成就, 展出的米芾著作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并在书画各个领域有其独到的见解,为历代书画家所敬重。
走出宝晋斋,我们来到后院的仰高堂,这是整个米公祠最高的建筑,有三层,为台式重檐歇山式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个气势恢宏的殿堂。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人们对米芾书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扩大米芾的影响兴建了这座仿古建筑仰高堂。这座大殿里展出的是历代、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米芾书画研究的著作和成果,以及一些书画大师有关米芾的书法绘画作品,有一些也是十分珍贵的。院落内树木参天,翠竹飒飒,绿草奇石,鸟啾虫鸣。让人在这自然怡静的美景中,感受到中华书画艺术带来得无穷魅力。
到米公祠还有一个重要去处是《石苑》,在翠竹和松柏的环绕下,沿着青砖小道,细细品味先人的书法石刻,那流畅的墨迹,龙飞凤舞的气势,让人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唯美意境。这里有历代碑文石刻八十余碣,风格各异,您可以看到时有前来的书法爱好者,在碑前默而诵之,留恋忘返。
米公祠,这座历经400多年的书画艺术的殿堂,以它丰富的内涵和典雅幽静的自然环境,构成了襄樊古城的一道文化胜景,确实值得前来品味和观赏。
孔子游春
本文2023-09-22 01:16: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