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姓 仲氏家谱 仲姓起源 仲姓名人 仲姓的来源 仲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1收藏

仲姓 仲氏家谱 仲姓起源 仲姓名人 仲姓的来源 仲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仲(Zhò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为姓,遂成仲氏。

2、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辅佐汤治理天下,立有殊勋。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遂为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

3、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仲氏。

4、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支。

得姓始祖:仲堪。仲姓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氏家族的始祖仲堪,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最早的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8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望族居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百家姓》注居中山郡(今河南省登封县)。仲姓后人尊仲堪为仲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仲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一个曾孙名叫帝喾,也是氏族首领,身边有八才子,史书上称为“八元”,都是很贤能的人。这八个人当中有两个分别叫作仲堪和仲熊,是兄弟,他们的后代都以仲为姓氏,是仲姓的先祖。另外,一说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奚仲的,奚仲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为姓氏,称为仲氏,是仲姓的另一个起源。到了春秋时期,宋庄公和鲁桓公分别有一个儿子以仲为字,他们的后代中有的以仲为姓氏,成为仲姓发展史上的又一支起源。据《仲氏族谱》载:“汉更始元年赤眉琅笽樊崇等乱山东逃于济宁延就亭遂家焉,更名横坊村即今仲家浅”。仲氏在仲浅村落脚,后来常有外出另居的,以至仲姓布于许多省份,北至黑龙江讷河也有仲氏。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任城任官的贺知止见到仲子三十六代孙仲文,念其祖英烈,遂于仲浅村建庙以祀仲子,仲子庙建成后,仲氏后裔、官员名士路过或专程前来祭祀,香火不绝(余略)。

三、历史名人

仲 熊:上古进名列“八元”的贤者。“八元”指当时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即《左传》提及过的:伯奋、仲堪、伯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李里、仲熊、忠肃共、懿、宣、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仲堪、仲熊,是被舜帝举为“布王教于四方”的人。

仲 虺:曾作《仲虺之诰》,因而名垂青史。

仲 由:春秋时鲁国人,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直率勇敢,仕卫为邑宰。

仲 并:宋代进士,官至光禄丞。工诗文。有《浮山集》。

仲 仁:北宋画家、高僧,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善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

仲长统:东汉哲学家,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仲大年:宋代良吏,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

仲肇琚:又名仲八,民国山东赣榆(今江苏赣榆)仲官河村人。绿林好汉,杀富济贫,倾向革命。其事迹《海丰传》(已失传)上有记载。

此外,仲姓名人还有:唐代有太常博士仲子陵,宋代有天章阁侍制仲简、好学强记的仲并,清有监察御史仲永檀……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仲姓的望族居中山(今河南省登丰县西南)、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据《郡望百家姓》中记载云:仲姓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中有记载云:仲姓望出乐安、中山。

乐安郡:东汉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2、堂号

仲姓的主要堂号有:“三善堂”等。

============================================================

仲姓宗祠通用对联

〖仲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八元留誉;

二仲启源。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仲姓的得姓始祖仲堪、仲熊两兄弟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介绍)

雷精感孕;

崧岳降灵。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卞地人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喜闻过,事亲孝,有政事才干。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为季孙氏的家臣,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据传其母感雷精而生他。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仲山甫(一作“父”),受封于樊,又称樊仲,宣王“料民(调查户口)于太原”,他曾劝谏,辅佐宣王中兴。《诗经·大雅·崧高》有句:“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圣门高弟;

商鼎元臣。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下联典指商仲虺,为成汤王左相。

-----------------------------------------------------------------

〖仲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人杰地灵钟毓秀;

中流砥柱挽狂澜。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仲姓的“仲”字的析字联。

圣门高弟仕卫宰;

江都诗人集浮山。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有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仕卫为邑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仲并,江都人,官到光禄丞。工侍文,有《浮山集》。

光华梅谱流芳远;

翰村诗集播誉长。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画家、高僧仲仁,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擅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下联典指清代诗人仲冯保,号翰林,常熟人。有《翰林诗稿》。

到此便为浮海客;

于今谁是问津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南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句为偶拈无次第;

梦常半记不分明。

——林纾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古文家、翻译家林纾赠仲珊联。

一时逊国难为第;

千古名山尚属虞。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周太王次子仲雍祠联。祠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逊国”,辞让国位,指周太王次子,为成全太王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事。

-----------------------------------------------------------------

〖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敷教宽平,德留内邑;

以人为本,哲论昌言。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良吏仲大年,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下联典指东汉哲学家仲长统,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开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南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

中国人民 仲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仲曦东少将

仲曦东(1915-1984),原名仲崇兴,别名仲子凌,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龙东乡(今北马镇)南仲家村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 。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4路政治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烟台警备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政治委员,第9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7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27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捷克斯洛伐克、驻坦桑尼亚特合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非友好协会会长。为贯彻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路线,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著有理论著作和回忆录多篇,先后出版的有《增强党的团结》、《谈谈党的整风经验》、《论共产主义风格》、《学习 思想》、《学习 同志的哲学思想》等专著,共约35万字。

 卜姓源起庞杂,历史悠久,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不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卜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卜氏

 分布地区

 山西省西河郡,湖南省溆浦县。

 历史来源

 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卜」源出

 1、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

 3、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以官名为氏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风俗通》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

 4、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以官名为氏。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5、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

 6、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

 卜姓源流

 源流一

 书籍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对卜氏起源最早的记载是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著的《路史》。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须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须卜氏,原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属于南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即须卜氏、呼延氏、贺兰氏、丘林氏。东汉初期,南匈奴大多归附汉王朝,逐渐汉化,形成汉姓(卜、呼延、兰、乔)。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须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联姻关系,成为鲜卑贵族部落之一。

 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须卜氏再一次汉化为单姓卜氏,此后,该支卜氏世代相传。

 源流四

 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赫一时。其后裔族人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

 源流五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有六个宣慰使司,即:

 ①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

 ②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

 ③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今布朗族),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

 ④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

 ⑤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云南西双版纳;

 ⑥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

 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统辖节制。在缅甸军民宣慰司中,宣慰使(大土司)即阿瓦王朝首领卜刺浪马哈省,在滇缅麓川战役中,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农历12月,将在缅甸支持下反叛明朝的原麓川宣慰司(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捕获,交给中央王朝斩首。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赐汉姓为卜氏。

 此后,卜刺浪氏族皆改为汉姓卜氏,不论在今中国境内还是在缅甸境内,多称卜氏,世代相传。

 源流六

 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巫师在上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利,如打猎、战争、婚丧等等,由巫师解释卜卦的含义,传达上天的意志。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间人,叫神人。卜卦时往往举行歌舞仪式。卜姓起源最早记载是说,上古夏的开国君主“启”,手下有姓卜的巫师。启就是大禹的儿子。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源出清初期陈蒙古八旗博斯沁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该部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的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逊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戴氏等。

 源流八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卜氏,出自汉化为改姓。据文献《泉州涂关外法石沿海有关中外交通史迹的调查》记载,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报复,“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

 另外,在文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终记载,明洪武中期,“入附回回儿只,因出使倒刺沙、撒马儿罕(皆今乌兹别克斯坦),功官百户,后赐占籍于嘉定,改汉姓为卜氏。其曾孙为卜相,卜相之侄卜永正,卜永正之子卜升,世代袭职,为嘉定回回世族。”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奚族后裔伯德部,以部为氏,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所冠汉姓为卜氏。

 ⑵ 满族博都哩氏,亦称布利托天氏、布勒多索夫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族,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博氏、鲁氏、范氏、花氏、布氏等。

 ⑶ 满族布尼氏,满语为Buni Hala,世居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于氏等。

 ⑷ 满族布尔察氏,源出虎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语为Bulca Hala,汉义“规避”,世居阿里库(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等。

 ⑸ 满族布尔尼氏,满语为Buln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源流十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 达斡尔族伯克图氏,亦称卜克图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k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

 ⑵ 达斡尔族布库尔氏,汉义“帽沿”,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冠汉姓为卜氏。

 源流十一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布喇穆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汉古河、布特哈(今黑龙江讷河)、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布、鄂伦春族、满族喇穆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蔡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库苏里氏、卜库索里氏等,皆源出古匈奴须卜氏部族后裔,主源一同上述“第四个渊源”,元朝以后世居沈阳地区,在清朝时期被编入索伦部,大部分经长途迁徙驻扎于新疆伊犁地区,少部分留居辽东半岛。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卜氏。

 得姓始祖:卜偃。

 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迁徙分布

 卜姓源起繁杂,先秦时期,除前文已述的卜姓人外,尚有春秋时鲁国大夫卜齿奇,晚于卜偃,而同样身为晋国掌卜大夫的卜招父,战国时有纵横家卜皮。可见在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今山东省西南)、秦(今陕西省)、晋(今山西省)、楚(今湖北省)地。西汉有今河南省洛阳人卜式,东汉有东郡(今河南省濮阳)人卜己,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宿贼卜阳,表明今两湖之地已有卜姓人入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卜姓在今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大的郡望,并且已有卜姓定居今江苏、浙江等江南之地。隋唐之际,卜姓除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望外,已有卜姓人定居于中国的大西北,如唐代学者卜天寿为西州高昌(今新疆区吐鲁番)人。两宋之际,今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均有卜姓人定居。宋末元初,有福建宁化石壁村之卜姓徙居广东。明初,山西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河南、宁夏、北京、天津等地。清代以后,山西等地之卜姓因谋生之故,迁于蒙古,对于山西人来讲,称为走西口。此际,南方卜姓已经在今华南、西南等地散居开来。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堂号

 西河堂:闽粤始祖卜弼裔孙的堂号为“西河堂”望出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子夏就是卜商。卜商后代迁出山东的卜阡富,生八子,卜弼正是他的第八子。卜氏居闽,裔传粤,世系清晰。此外,卜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烈堂”、“西河堂”、“中兴堂”等。

 家族名人

 卜商:春秋末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晋国学者。字子夏,孔子得意门人,为七十二著名弟子之一,以文学见称。著有《卜子书》、《子夏易传》、《圣门十六书》、《周易卜商传》,与子游等人合著《论语》。

 卜世臣:字大荒,一作大臣,号蓝水、大荒逋客,浙江省秀水人,明代学者、传奇小说家。磊落不谐俗,日闭门著书。有《乐府指南》、《山水合谱》等。另有传奇《冬青记》、《乞麾记》、《双串记》、《四劫记》等。

江苏连云港普安吉氏字辈:“子天宗(荣元)有永全(成)士玉(开)宝文安凤广传家宽德高兴万春富强才可贵华汉贯九东跃宇海明亮守秀庆怀军”。

江苏连云港吉荡吉氏字辈:“友怀恒文祥常(长)庭玉伟宝”。

江苏丹阳太平吉氏字辈:“福胜荣茂兴(升)隆(惠)□□大□乾元亨利贞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文理密察”。

江苏丹阳东台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梦士延世金水木火土荣传中(家)元承”。

江苏丹阳兴化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昌谦锺印必兆顺治连”。

江苏丹阳天长吉氏字辈:“福胜荣华富贵祯宗礼信水木火(偏旁)时祁(偏旁)谦世金水(偏旁)人见(庆)殿”。

江苏江都吉氏字辈:“恒丰泽豫福正荣增鉴济松煊在铭洪树焕均”。

江苏兴化吉氏字辈:“凤日……惟祖(龙)琴连太(爻士韶)元(兰兴瑞)维(增峥震永长良)清(步)朝(万)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安家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人之生斯世咸沐我祖恩能遵崇其泽传代必丰荣”。

江苏宝应吉氏字辈:“文方时步廷(宝)斯(永)春(世)咸(天和)正(沐玉祥)凌(海金我)咸正凤如友俊学礼义广”。

江苏金湖吉氏字辈:“德厚人文启山川草木昌培元宏世泽金玉焕余芳德厚人文启山川锦秀长培元宏世泽金玉焕荣芳”。

江苏高邮吉氏字辈:“林正山元永如松芝(之)茂扬”。

江苏响水吉氏字辈:“如士文(延)开立凤绍庚恩广”。

江苏灌云吉氏字辈:“开永兴相(宝)科”。

江苏灌南吉氏字辈:“生家恒兴成继广”。

江苏扬州、宿迁吉氏字辈:“长祥云家庆”。

江苏江都市区吉氏字辈:“春茂锦绣(秀)”。

江苏江都二姜吉氏字辈:“登兴玉松……”

江苏如东吉氏字辈:“光振家邦……”

江苏海安吉氏字辈:“朝相基连贞(真)敏达乐若(道)英霞昌义和成祖训鸿(宏)范照琪(其)祥礼让宜拥木”。

山东日照吉氏字辈:“千兆言华堂”

山东茌平吉氏字辈:“大好风文学玉之道”。

山东章丘吉氏字辈:“昌星乃光会(慧)芳树茂献登培植深长家庭有光诗书孝友祖述宪章元清克纪泰敬思萧业通”。

山东莒南吉氏字辈:“林德布春(策)立兴”。

山东临朐吉氏字辈:“琼仕星先(正)孟(梦)田章(长)兴荣庆家(蓝)传贵安全”。

山东沂南吉氏字辈:“发长世玉建”。

山东德州吉氏字辈:“霖龙文明树”。

山东济南吉氏字辈:“常镇永维仁”。

山东寒亭毛家埠吉氏字辈:“鸿同云……”

山东寒亭河滩镇吉氏字辈:“君圣龙翔民生华光福禄长茂世伦维阳恒志成功建正安祥忠孝仁义富贵永昌”。

山东昌邑吉氏字辈:“早立在良惠嘉宿乃普通礼昌宏长胜业荣本正兴”。

山东诸城吉氏字辈:“洪庆术……”

河南洛阳吉氏字辈:“太远未清朝荣耀以光先德成士功建才人心得全”。

河南濮阳吉氏字辈:“耀修兆广庆冠世思献腾(成) ”。

河南兰考吉氏字辈:“凤文学宏……”

河南辉县吉氏字辈:“长连文盘瑞庆咏培”

河南武陟吉氏字辈:“恒振常隆嘉功德”。

河南南阳吉氏字辈:“新顺清民……”

河南温县吉氏字辈:“中士得定广芳芬继永祥敬智连存庆春桓茂隆安”。

河南信阳吉氏字辈:“周(泰)德元春文学全道厚智国礼明”。

河南渑池吉氏字辈:“发克元亨利贞景行文贤”。

四川资江、安岳吉氏字辈:“三星朝拱照六合庆同春绵延(远)凭祖德光前裕后(厚)昆”。

四川内江吉氏字辈:“世祥元宏绍恒振鹏文武腾芳礼义恢通光前裕后仪献雍容永远承宗家道昌隆声名华国复泰崇丰天章儒汉灵瑞德钟群星高向延景俞庄齐幸圣贵朗诗富达阳俊才庆浩羚晟彪”。

四川西充市区吉氏字辈:“吉荣怀兆祥正义合光明万福朝中永安全德孝成”。

四川西充宏桥吉氏字辈:“吉祥如意正大光明”。

四川南部吉氏字辈:“秀朝忠仕元昭光明”。

四川丹棱吉氏字辈:

凤鸣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仕天朝锡瑞明思召珍”;

凤燕支派:孝应凤登文启万永忠廷国安今朝瑞家祥听书声”。

四川德阳吉氏字辈:“尚友文临 世允华昌 庆扬嘉志 希佐兴邦 崇高延显 钟美先常 守光承继 安定元良”。

湖南临澧吉氏字辈:“天兆遇明时来正景运昌祥开崇俊彦大启育贤良为善显德远人望世泽长传家敦孝友华国以辞章继承宏先绪祖业自发煌”。

湖南浏阳吉氏字辈:“太上日元储万有奇季佳伯秀清扬云景立彦从仁正德宗宏文武一齐芳俊廷荣懋登朝仕克绍光修世愈昌务本承先志敦伦裕后生忠良存厚道礼让振家声”。

湖南沅陵吉氏字辈:“昺元善从天承良永泰庭文星朝通阁仕启大明仁正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今能成伟业邦国重名贤”。

湖南安化、重庆潼南、四川江油吉氏字辈:“本元善从天应永廷芳彦崇文思显祖尚德定昭先忠孝家声茂诗书世泽绵经纶成大业邦国重名贤佑启才华盛祥开甲第联楚南恢洛绪千百代相传”。

湖北枣阳市区吉氏字辈:“成庆友玉福寿先德”。

湖北枣阳鹿头吉氏字辈:“上朝见天子治国安邦”。

湖北孝感吉氏字辈:“先立中(忠)孝本”。

湖北钟祥吉氏字辈:“开先成道德继世振苏文兴隆绍祖志家生光大荣立根源在培世代永清明建国应长训安邦定太平”。

山西临汾吉氏字辈:“宗绍晋……”

山西晋城吉氏字辈:“仁义礼智信正德文”。

山西翼城吉氏字辈:“□朝民京耀□进思□生大天永仁英安(宇)新华世庆友俊伟志学文□”。

甘肃张掖、民乐吉氏字辈:“兴玉国才廷华”。

甘肃临洮吉氏字辈:“生长清孝卫”。

安徽太湖、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大宣贵明正以维天允兴家世日盛启德元寿炽昌兰桂藤芳继长发庆其祥时代显模列国泰自安康”。

安徽安庆吉氏字辈:“仁慈孝敬礼义顺祥”。

广西贵港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普子法观寿茂祯凰大盛怀应仕子元云绍金玉成泰昌隆光祖”。

广西宾阳吉氏字辈:“志作光先梦兆祥添锦”。

贵州紫云吉氏字辈:“天现维奇灿士学永兴龙登明和平顺安定家庭荣”。

贵州盘县吉氏字辈:“贵登星洪文连发正玉成绍永学大志安邦(定)庆章平万荣家生茂世盛泽中贤浩有昌延锦(绵)育光耀乾坤”。

陕西安康吉氏字辈:“周玉永国士兴隆定超(乾)品(坤)德成由学富致显庆日新克勤均利见俊秀生儒珍仁声著万世敬宗祥瑞申”。

陕西旬阳吉氏字辈:“万三明子品”。

河北献县吉氏字辈:“兆凤书万思(金)广(飞)庆”。

黑龙江讷河吉氏字辈:“文学孔孟广尚有财”。

海南崖州吉氏字辈:“日友其必开德(宗)进(麟)承家训才高受(寿)国(福)恩人生能务本世有美名存”。

重庆合川吉氏字辈:“明文天星永正富顺荣华光昌俊秀大定”。

江西南康、广东五华吉氏字辈:“中明念义溯文百千护成法观寿盛祯凤大敬鸣亨嗣必尚友文临世长发庆同登康协泰德泽永和春宗汉清芬茂英才普济民民安国富强丕振众家邦继往朝前瞻扬帆越远航”。

福建邵武、江西石城、浙江江山吉氏字辈:“四休伯永福德世尚天真斯孟宗朝政文奎耀紫宸学登龙榜第各占凤池新皇国时恩锡观光万代春继发先祖志兴华定昌臻”。

云南镇雄、贵州毕节吉氏字辈:“世(士)廷文国正永学庆章成建德连思绍登朝在克明忠孝传家远芳兰卫禄源春阳培敏贵祥瑞佑良贤尚智宏坤显崇英盛伟延聪鹏腾;

广宇睿雁爱安恬泽惠昭伦理冠雄福寿全丞渝书玉翰辅胤佐宁轩江汉清波涌珲珩佩瓒旋鸿儒扬道义霖达劲松芊昶旭霞光耀潜鳌占泰渊淳功徵俊彦育武定坤乾”。

上海吉氏一支字辈:“义和承祖训鸿发造瓷强”。

吉氏一支字辈:“传真明广保光兴家崇礼安定仁义必发”。

扩展资料:

源出一:

源于姞姓,出自远古黄帝给裔孙伯儵的赐姓姞,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汲县一带),赐姓姞,称姞伯儵,后来建有姞姓燕国,史称南燕国。

在史籍《左传》中,称南燕国为燕国,称召公奭的封国为北燕国。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南燕国的史事记载要较之北燕国早得多,频见记述。

在姞伯儵的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偏旁简化为吉字者,世代称吉氏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出二:

源于兮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属下贤臣兮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属下有个贤臣叫兮甲,号尹吉甫。兮甲,字伯吉甫(伯吉父),亦称兮甲吉父,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石洞镇),封地为房邑(今湖北房县),逝世后葬于青峰山。

据史书记载,兮甲的一生中也有污迹。曹植在《贪恶鸟论》中就抨击兮甲:“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伯封在《黍离》中也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兮甲的哀怨溢于言表。

在兮甲的的支庶后代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吉甫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甫氏,也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甲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中吉氏史称正宗。吉氏族人大多尊奉尹吉甫(兮甲)为得姓始祖。

-吉氏

卜姓 编辑

同义词 卜(姓氏)一般指卜姓

卜姓源起庞杂,历史悠久,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不少。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五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中文名 卜姓 类    别 姓氏 排    名 排行第九十二位 出    自夏王朝 读    音 bu 3声

目录

1 读音

2 起源

3 始祖

▪ 得姓始祖

▪ 各支始祖

4 世系

▪ 长支

▪ 次支

5 考证

6 迁徙

7 分布

8 名人

9 郡望

10 堂号

11 家谱

12 祠联

▪ 四言

▪ 五言

▪ 六言

▪ 七言

▪ 八言及以上

▪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读音编辑

卜[卜,读音作bu 3声(ㄅㄨˇ)]

起源编辑

源流一

书籍

书籍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1]

对卜氏起源最早的记载是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著的《路史》。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1-2]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1]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须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须卜氏,原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属于南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即须卜氏、呼延氏、贺兰氏、丘林氏。东汉初期,南匈奴大多归附汉王朝,逐渐汉化,形成汉姓(卜、呼延、兰、乔)。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须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联姻关系,成为鲜卑贵族部落之一。

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须卜氏再一次汉化为单姓卜氏,此后,该支卜氏世代相传至今。[2]

源流四

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赫一时。其后裔族人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1]

源流五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有六个宣慰使司,即:①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②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③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今布朗族),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④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⑤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云南西双版纳;⑥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统辖节制。在缅甸军民宣慰司中,宣慰使(大土司)即阿瓦王朝首领卜刺浪马哈省,在滇缅麓川战役中,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农历12月,将在缅甸支持下反叛明朝的原麓川宣慰司(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捕获,交给中央王朝斩首。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赐汉姓为卜氏。

此后,卜刺浪氏族皆改为汉姓卜氏,不论在今中国境内还是在缅甸境内,多称卜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巫师在上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利,如打猎、战争、婚丧等等,由巫师解释卜卦的含义,传达上天的意志。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间人,叫神人。卜卦时往往举行歌舞仪式。卜姓起源最早记载是说,上古夏的开国君主“启”,手下有姓卜的巫师。启就是大禹的儿子。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源出清初期陈蒙古八旗博斯沁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该部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的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逊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戴氏等。

源流八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卜氏,出自汉化为改姓。据文献《泉州涂关外法石沿海有关中外交通史迹的调查》记载,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报复,“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

另外,在文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终记载,明洪武中期,“入附回回儿只,因出使倒刺沙、撒马儿罕(皆今乌兹别克斯坦),功官百户,后赐占籍于嘉定,改汉姓为卜氏。其曾孙为卜相,卜相之侄卜永正,卜永正之子卜升,世代袭职,为嘉定回回世族。”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奚族后裔伯德部,以部为氏,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所冠汉姓为卜氏。

⑵ 满族博都哩氏,亦称布利托天氏、布勒多索夫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族,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博氏、鲁氏、范氏、花氏、布氏等。

⑶ 满族布尼氏,满语为Buni Hala,世居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于氏等。

⑷ 满族布尔察氏,源出虎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语为Bulca Hala,汉义“规避”,世居阿里库(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等。

⑸ 满族布尔尼氏,满语为Buln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源流十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 达斡尔族伯克图氏,亦称卜克图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k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

⑵ 达斡尔族布库尔氏,汉义“帽沿”,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冠汉姓为卜氏。

源流十一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布喇穆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汉古河、布特哈(今黑龙江讷河)、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布、鄂伦春族、满族喇穆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蔡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库苏里氏、卜库索里氏等,皆源出古匈奴须卜氏部族后裔,主源一同上述“第四个渊源”,元朝以后世居沈阳地区,在清朝时期被编入索伦部,大部分经长途迁徙驻扎于新疆伊犁地区,少部分留居辽东半岛。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卜氏。

始祖编辑

得姓始祖

卜偃、卜徒父、卜楚丘、卜式。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各支始祖

卜式:字子怜,是继卜商后卜氏族人中政史有声、史册有载、最为显赫的人物了,其爵位与丞相并列,为“三公”之一。他是西汉中业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以牧羊致家,以爱国输财助边起家,古今予以表扬的人物。正因其名声显赫,对家族的声誉极为重要,全国各地的卜氏宗亲,多有将其纳入族谱之中。是为巨野卜氏始祖。

卜坟: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长门卜坟由山东东昌府(山东聊城)迁至丰县(二门卜典、三门卜谟返回夏邑)。是为微山卜氏始祖。

世系编辑

长支

(一)卜子长支家谱

1世卜商(字子夏,故又称卜子夏):长子卜芹、次子卜泮(巨野支祖)

2世卜芹

3世 卜大本

4世 卜元吉

5世 卜号:长子卜日祥、次子卜日祯(卜式的祖父)

6世 卜日祥

7世 卜君:长子卜赐福、次子卜赐祉、第三子卜赐禄、第四子卜赐瑞

8世 卜赐福:长子卜应、次子卜选、第三子卜茂

9世 卜应

10世 卜志:长子卜美、次子卜经、第三子卜懿

11世 卜美:长子卜潘、次子卜屏

12世 卜潘:长子卜孝思(无后)、次子卜孝则

13世卜孝则

14世 卜于远:长子卜继宗、次子卜继先

15世 卜继宗:长子卜璋、次子卜机、第三子卜璜

16世 卜璋

17世卜东也(一作“卜东”)

18世 卜钦:长子卜震、次子卜坎、第三子卜乾

19世 卜震:长子卜顺、次子卜巽、第三子卜任

20世 卜顺

21世 卜思

22世 卜息习:长子卜贤、次子卜德

23世 卜贤

24世 卜斗成

25世 卜宿:长子卜思敬、次子卜思义

26世 卜思敬:长子卜洛汝(无后)、次子卜泾渭

27世卜泾渭

28世 卜回:长子卜国传、次子卜国祯

29世 卜国传:长子卜军、次子卜师

30世卜军

31世 卜资

32世 卜尔允:长子卜占魁、次子卜应魁

33世 卜占魁

34世 卜游:长子卜朝柱、次子卜朝树

35世 卜朝柱:长子卜铨、次子卜监

36世 卜铨:长子卜边、次子卜迩

37世 卜边:长子卜五伦、次子卜建伦、第三子卜敦伦

38世 卜五伦

39世 卜浩然:长子卜屯、次子卜晋、第三子卜谦

40世 卜屯

41世 卜津

42世 卜易有

43世 卜现:长子卜登高、次子卜登魁

44世 卜登高

45世 卜两青

46世 卜述:长子卜三聘、次子卜三仕

47世 卜三聘

48世 卜季

49世 卜器

50世 卜长春

51世 卜照

52世 卜立邦:长子卜坟[由山东东昌府(今聊城市)迁至丰县]、次子卜典[夏邑支祖]、第三子卜谟[夏邑支祖]

53世卜坟:长子卜彦才、次子卜彦忠

54世卜彦才:长子卜吉、次子卜志

54世卜彦忠:长子卜云、次子卜海(无后)

55世 卜吉:长子卜从礼、次子卜从义、第三子卜良友

55世卜志:长子卜完、次子卜兰(无后)

56世卜从礼:生一子卜俊

55世 卜云:生一子卜奉

56世卜俊:卜从礼之子,无后

56世 卜从义:长子卜伦(无后)、次子卜聪[迁居沛邑卜家湾(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三子卜臻(无后)

56世 卜良友:长子卜仲[承接大宗谱]、次子卜盘、第三子卜清

56世 卜完:长子卜宣[鱼台支祖]、次子卜抡、第三子卜升

56世 卜奉:卜云之子

57世 卜恺:卜奉之子

57世 卜月:卜宣之子

58世 卜景占:卜月长子

58世 卜景治:卜月次子

58世 卜景节:卜月第三子

58世 卜景淮:卜月第四子

59世 卜希颜:卜景节长子

59世 卜希尧:卜景节次子

60世 卜念真:卜希尧长子

60世 卜从真:卜希尧次子

61世 卜文桂:卜念真长子,迁居鱼台

61世 卜折桂:卜念真次子,迁居鱼台

61世 卜攀桂:卜念真第三子,迁居鱼台

61世 卜良桂:卜念真第四子,迁居鱼台

61世 卜秋桂:卜念真第五子,迁居鱼台

注释或因战乱,或因家族衰微,卜子长支世系至此失载

次支

(二)卜子次支家谱(巨野支谱)

1世卜商(字子夏,故又称卜子夏):长子卜芹、次子卜判(一作卜泮,巨野县卜氏始祖)

2世卜判(字子决)

3世 卜哲:长子卜能智、次子卜能明

4世 卜能智

5世 卜丕

6世 卜晃:长子卜式、次子卜法

7世卜式(字子怜注释1):长子卜彪、次子卜虎日(虎+日,此字打不出来)

8世卜彪(字伯云):长子卜可久、次子卜可大、第三子卜可立

9世 卜可久:长子卜思孝、次子卜思忠

10世 卜思孝:长子卜安维、次子卜国忠

11世 卜安维(字匡公):长子卜世隆、次子卜世禄

12世 卜世隆(字子盛):长子卜忠、次子卜刚

13世 卜忠

14世 卜阶(字象升):长子卜守约、次子卜守正

15世 卜守约(字学曾):长子卜契、次子卜锡

16世 卜契:长子卜咸、次子卜良、第三子卜康

17世 卜咸(字先恒):长子卜兴邦、次子卜安邦

18世 卜兴邦(字大业):长子卜仁、次子卜旃、第三子卜施

19世 卜仁(字善长):长子卜良弼、次子卜良玉

20世卜良弼(一作卜弼注释2):宋代卜姓入杭始祖,世居山东省巨野县,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授任上杭县知县,创基于上杭胜运里太古村):长子卜修己、次子卜修德

21世 卜修己(字敬直)

22世 卜绍(字述之):长子卜殷、次子卜贵

23世 卜殷

24世 卜暨

25世 卜文蔚:长子卜叔卿、次子卜叔封

26世 卜叔卿:长子卜世祚、次子卜世立

27世 卜世祚:长子卜玘、次子卜玖

28世 卜玘

29世 卜之才(字荩臣)

30世 卜大中:长子卜秉义、次子卜秉彝

31世 卜秉义(字崇正):长子卜长言、次子卜善言

32世 卜长言

33世 卜继(字承先):长子卜光廷、次子卜光赞

34世 卜光廷

35世 卜鲸(字潜斋)

36世 卜记

37世 卜章

38世 卜洪谏:长子卜令演、次子卜令严[宗子]、第三子卜令威

39世 卜令严(字子肃)

40世 卜绍文

41世 卜友

42世 卜师孔

43世 卜中正

44世 卜大逵

45世 卜庸

46世 卜得善

47世 卜克宽

48世 卜硕

49世 卜旭升

50世 卜新志:长子卜运、次子卜连

51世卜运(一作“卜连”)

52世 卜初卫

53世 卜从吉:长子卜居广、次子卜居敬[宗子]

54世 卜居敬(字者昌),其子卜文可[日照支祖]

55世 卜文可:长子卜有为、次子卜克为

56世 卜有为

57世 卜用

58世 卜心以

59世卜日本(日+本,此字打不出来)

60世 卜品金

61世卜加民:明朝崇祯八年,山东提学准给衣顶主奉祀事

62世卜景星:清朝康熙三年,入巨野县庠生

63世卜年昌:康熙七年,山东提学准给衣顶主奉祀事;至康熙十八年,入巨野县庠生,后为翰林院五经博士

64世卜尊贤:字衍德,康熙五十一年,衍圣公准给衣顶主奉祀事;至康熙五十九年,巡抚部院李援例具题,嗣准礼部咨开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二子:卜科、卜美

65世卜科:乾隆八年,衍圣公咨准礼部考授世职,无嗣,以胞弟卜美长子卜玉柱为宗子

66世卜玉柱:乾隆十七年,衍圣公咨准礼部考授世职

67世卜国华:乾隆五十三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68世卜心端:自幼失音,未袭

69世卜先立:字广运,号德谱,嘉庆十七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70世卜昭灼:咸丰年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卜子奉祀官

71世卜宪章:光绪年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三年改为奉祀官

72世卜庆德

73世卜繁林:1958年,举家迁东北

注释1:关于“卜式”这个人物,《丰县卜氏族谱》与《巨野卜氏族谱》的记载有异:前者记载为“卜日祯之孙”,后者记载为“卜晃之子,卜丕之孙”,孰是孰非,尚待考证。

注释2:据《大浦卜氏族谱》记载,卜弼创基于上杭胜运里,传六世至卜宁茂,卜宁茂又迁居梅县松源旗坑;卜宁茂之孙卜德清又迁至松口官坪,洪武年间,卜德清支派又迁至溪南(今松南),其后,该支后人卜仕雄又迁居大浦。因此支派世系缺失,所记载的内容是否真实,还需进一步考证。

考证编辑

卜姓,来源有五:

1、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为氏。

2、出自姬姓。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有卜姓。

3、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其后人以官为氏。

5、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北魏代北匈奴复姓须卜氏,在孝文帝改革时改为单姓卜;明时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为卜姓,系布朗族;清满洲八旗姓布尔察、布尼、布尔厄等氏后改为卜姓;达斡尔族布顿强氏,汉姓为卜;土家索卜氏,汉姓为卜;辽宁沈阳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索里氏等,汉姓均为卜;今土家、回、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1]

仲姓 仲氏家谱 仲姓起源 仲姓名人 仲姓的来源 仲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仲(Zhò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