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向阳金光姓金起源于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9收藏

安徽灵璧向阳金光姓金起源于哪里,第1张

  关于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聚集地(迁徙分布)

  金姓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

  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

  新罗,朝鲜古国名,与高丽、百济并立,其国王姓金。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长安,累世官宦。

  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人。

  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

  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

  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在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台湾的金姓,不算很多,在台湾诸姓中排列为第九十位。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遍布台湾各地。大陆的金氏迁台,是始于清代。据有关史料记录,随着时代的变迁,金氏由源地山东逐渐向南移迁,先后迁居<<<安徽>>>、江苏、浙江、以至福建、广东等。尔后,又由福建迁居台湾。最早迁台的金氏,是清嘉庆年间以中人为业的金寿老。金寿老入台,使台湾有了金姓,他也被金人后世奉为台湾金氏的开基始祖。

  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为其堂号名的。

  家乘谱牒

  上海:罗溪金氏谱略一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金氏新族谱二卷、金氏重修族谱不分卷、金陵金氏族谱二卷、古润金氏宗谱六卷、毗陵金氏宗谱八卷、毗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浙江:金氏家谱不分卷、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金氏统谱六卷、休宁南城金氏族谱、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湖南: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宁乡金氏陆续修族谱、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

  金 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顶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朱氏家谱字辈主要分江苏南京、北京市、江西婺源、江西赣州、四川达县、四川资中、江苏维扬7个宗祠的区别,具体如下:

1、江苏南京的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北京市的字辈: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3、江西婺源的字辈:一代鸿儒宗名哲万世贤声定显扬诗书礼邦永继长德泽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训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献景福绵延。

4、江西赣州的字辈:明登承国选,才高应世传,文邦贤学士,圣殿荣封联。

5、四川达县的字辈:文志仕良德学尚贵元有光明方正思应礼义仁兴天开庭惠。

6、四川资中的字辈: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7、江苏维扬的字辈:以之其瑞,立本荣传,汝学纯万,克绍兴邦。

扩展资料:

朱姓家谱

家谱的编修是部分家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

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

-朱姓家谱

3162全国何氏统宗谱□□卷

   清康熙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

3163全国庐江何氏家乘不分卷

   (清)何彤翰等修

   清光绪四年(1878)庐江堂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湖北通城、浙江平湖等地。

3164全国何氏家乘十二卷

   (清)何易学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高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注:该族散居安徽、江苏、湖南等地。

3165全国庐江郦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何毓琪 何则林等总纂

   民国十年(1921)安徽省文华印书馆铅印本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

   图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安庆市图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福建、湖北、

   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

3166河北青县何氏族谱□□卷

   (清)何耀光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3167河北正定何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何文龙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八册

   河北石家庄市图

3168山西灵石何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思忠等编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序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日本 美国

   注:清乾隆三十五年始修。

3169上海青浦何氏家谱一卷

   (清)王芑孙辑

   清刻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3170上海青浦竿山何氏族谱不分卷

   (清)何廷璋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市文管

3i71江苏宿迁何氏族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手写本

   江苏宿迁县图

3172江西靖江黄桥迁靖何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姚龙光撰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江苏靖江县影剧公司

   注:谱首修於明初。

3173江苏江都何氏族谱四卷

   (民国)张旭东三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4)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郭村镇东进村五一队

   注:谱创修於清乾隆间何南溪。

3174江苏秦兴何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

   (清)何檀重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3175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二卷

   (清)何佳琛 何佳琪等纂辑

   清道光十六年(1836)无远堂刊本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京江何氏支谱》。

3176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志庆等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无达堂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何森始修於明万历五年。

3177江苏镇江京江何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何恩浩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无违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江苏镇江市图(存十三

   卷) 美国

3178江苏丹阳何氏重修家乘二十卷

   (清)何宝箴编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十二册

   上图

3179江苏常州晋陵何氏家乘八卷

   (清)何晋升纂修

   清道光五年(1825)尚仪堂钞本 六册

   吉林大学

3180江苏常州何氏家乘十二卷

   (清)何雍若 何寿安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三高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3181江苏常州何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何善培修

   清光绪三年(1877)永富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河北大学

3182江苏常州何氏家乘十三卷

   (清)何国璋重修

   清宣统元年(1909)思敬堂活字本 十四册

   吉林大学

3183江西常州晋陵何墅何氏家乘三十二卷

   (民国)何廷望等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三十二册

   河北大学

3184江苏常州毘陵何氏家乘八卷

   (民国)何殿瑾 何留成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8)

3185江苏无锡何氏家乘四卷

   (清)何保初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四册

   日本

3186浙江杭州灵山河氏九修族谱一卷

   (清)刘育等纂

   清道光五年(1825)木刻本

   江西档

3187浙江杭州巴山何氏十一修族谱一卷

   (清)李其光等撰

   清光绪末年木活宇本 一册

   江西档

   注:记事至光绪二十三年。

3188浙江富阳富春横槎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兆履修 何上宪 何兰台纂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一一7)

3189浙江富阳宁善何氏宗谱二卷

   (清)应步云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永庆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3190浙江萧山何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何源重修

   清乾隆十六年(1749)刻本 四册

   人民大学

3191浙江萧山河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何永介等增修

   清嘉庆十九年(1814)世恩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3192浙江萧山芹沂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何鲲 何培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世恩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3193浙江萧山芹沂何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世恩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3194浙江桐庐桐江高畈义门何氏宗谱六卷

   (民国)何万钟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

   注:何德正、何德明首修於明万历二十三年。此

   谱为十七修。

3195浙江馀姚姚江何氏草宗谱不分卷

   手写本 一册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3196浙江鄞县何氏宗谱二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残)

3197浙江奉化泉溪何氏宗谱六卷

   民国十四年(1925)手写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3198浙江嘉兴何氏支谱不分卷

   (清)何廷模等辑

   清嘉庆至道光间刻本 一册

   浙江嘉兴市图

   注:又名《何氏宗谱》。

3199浙江嘉兴何氏家谱不分卷

   (清)何曾禧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3200浙江安吉何氏宗谱五卷

   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县文管

3201浙江绍兴续修家山何氏车门里宗谱一卷

   (清)方以浩纂辑

   清雍正八年(1730)福庐堂木活字本 一册

   历史所

3202浙江绍兴山阴峡山何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

   卷附世系略一卷

   (清)何经文重修 何煟补

   清乾隆十五年(1750)序刊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3203浙江绍兴崃山何氏三修续谱四卷首二卷

   (清)何士祁 何十基纂修 何凤仪抄录

   清光绪九年(1883)手写本 四册

   历史所

3204浙江绍兴峡山何氏六房谱十四卷

   (清)何士基纂修

   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 四册

   吉林大学

3205浙江绍兴会稽何家 何氏宗谱不分卷

   (清)何宽纂辑

   钞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四年,此为据乾隆续修

   本所抄。仅有世系。

3206浙江绍兴山阴何氏私乘不分卷

   清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07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二卷

   (清)何旺等续修

   清嘉庆二年(1797)福庆堂刊本 二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雍正八年,此为三修。

3208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胜茂等重编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三册

   四川图

3209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何荣烈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三(1907)缵绪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3210浙江诸暨暨阳家山何氏宗谱四卷

   (民国)何顺富修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3211浙江诸暨暨阳西何何氏宗谱十八卷

   (清)何学均等重修

   清光绪二年(1876)仁义堂活字本

   北图 吉林大学

32l2浙江诸暨暨阳西何何氏宗谱十八卷

   (清)何学安 何学均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 十八册

   北图 河北大学

3213浙江诸暨暨阳金岭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鹤皋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清源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3214浙江诸暨金陵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成定修

   清宣统三年(1911)清源堂刊本 八册

   科图

3215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真海 何祯贤等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麟趾堂刊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雍正九年。

3216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八卷

   (民国)何长定 何章照等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麟趾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雍正九年。

3217浙江诸暨暨阳佳山何氏宗谱十卷

   (民国)何锡龄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缵绪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3218浙江诸暨暨阳和 何氏宗谱□□卷

   (民国)何志翰修 何梦蛟纂

   民国十九年(1930)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卷1、2)

3219浙江上虞崧里何氏宗谱八卷

   (清)何洵 何简等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1754)钞本 三册

   浙江图

3220浙江上虞崧里何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何溪纂修 何允升主修

   清道光三年(1823)庆远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3221浙江上虞崧镇何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何立道 何其良修

   民国十年(1921)庐远堂木刻本 十二册

   北图(二部)历史所 北京大学 南开

   大学 河北大学

3222浙江新昌何氏宗谱十卷

   民国四年(1915)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4一7、9、10)

3223浙江兰溪莲湖何氏宗谱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厚仁乡(共四部,一部完整、三部残)

3224浙江兰溪何氏宗谱七卷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甘溪乡清圹

3225浙江兰溪何氏宗谱十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登胜乡

3226浙江兰溪何氏宗谱六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钱材乡(缺卷5、6)

3227浙江兰溪芦江何氏宗谱一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官圹乡(缺三册)

3228浙江兰溪何氏宗谱三卷

   (民国)何福良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黄店乡范宅

3229浙江永康双泉何氏特祠宗谱□□卷

   (民国)吴从周写本曲 陈松龈校正

   民国十一年(1922)永邑徐正心堂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2、5)

3230浙江东阳庐江郡何氏桓松宗谱八卷

   民国十五年村(1926)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古光乡(存卷1、8)

   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一年。

3231浙江东阳何氏第三十三次修谱纪念刊不分

   卷

   (民国)何绍韩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影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3232浙江义乌西金何氏宗谱二卷

   (民国)何道潮总理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何永照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六年。

3233浙江常山縤溪何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何士鼎 何士谦等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何家村

   注:何宋文、何宋秀首修於宋德佑二年。

3234浙江临海何氏宗谱一卷

   (清)何其绕修 郭性 续修

   清道光三年(1823)修 道光十七年(1837)

   续修 写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问有何氏後人墨字添注後生人物,纪年至清

   光绪二十年。

3235浙江临海台洲栅浦郡城何氏宗谱□□卷

   (清)何奏箎纂

   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一册)

   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及艺文等四册)

   注:何宽创修於明万历间。

3236安徽淮南何氏宗谱二卷

   (清)何维楷 何维栋纂辑

   清同治十二年(1873)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散居凤阳、定远、怀远等地。

3237安徽淮南何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 二册

   河北大学(二部)

   注:散居凤阳、定远、怀远等地。

3238安徽无为何氏宗谱四卷

   (清)何 编纂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 四册

   安徽博

3239安徽庐江何氏宗谱□□卷

   (清)何秀倬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钞本 四册

   科图

有点多

 始祖:李利贞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其后代分出两支,一支在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房;一支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如东南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发展至今云南。十六国时,先后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提高了李姓声望。隋唐时期,李姓随陈化父子入闽留

居当地,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武周时因避祸,宗室李姓部分人从长安、洛阳逃到比较安静的江南定居。“安史之乱”时,又有一批李姓人逃往江南避难。随后,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此形成金陵李氏,后分衍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唐宣宗时,因“牛李党争”,李派首领李德裕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子孙有部分人留居当地,成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唐末至五代年间,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潮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一些地方。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江南的李姓人,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其次还有迁至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者。

  明清时,李姓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除大陆地区外,李姓还是少数在海外形成大族的姓氏,如在越南,自1009年起,李姓朝廷历八主二百一十六年,李姓人口急剧扩充,成为越南的大姓。在朝鲜,自1392年起,李氏朝鲜历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占为止。李姓发展为朝鲜第二大姓。目前李姓人口列全国第一位。

  炎黄子孙,华夏一统。天下李氏,同宗陇西。海外李氏华人与中华李氏同出一源,血浓于水,情系大唐。他们秉承着盛唐帝王之血脉,施展着帝王般的雄才大略,裂土封疆,称王海外,延续着李唐盛世的帝王霸业。海外李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其次欧、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非洲则是李氏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安徽灵璧向阳金光姓金起源于哪里

  关于金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