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郑氏族谱,第1张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

——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桢题

郑氏历史起源资料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二、郑姓始祖世系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 制(今荥阳西) 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 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三、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四、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五、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六、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的郑氏望族

魏 晋 南北朝时期是郑姓历史上的显赫年代。东晋汉学家郑众的玄孙郑泰 郑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郑泰,字公业。郑泰所处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乱,当时董卓篡权,各地起义军蜂起讨伐董卓。董卓想要出兵镇压,郑泰以"为政在德而不在众"等10条理由劝阻,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被董任命为议郎。后因郑泰反对董卓之事败露,弃官返乡,被袁术封为扬州刺史,去任途中病逝。

郑泰的次子郑袤被曹操选为尚书郎,出任黎阳(今河南浚县)县令。因政绩显着升任济阴(今山东定陶)太守。又被调补为大将军,拜为散骑常侍。后来成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郑袤进位密陵侯。郑袤生了6个儿子,长子郑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被晋武帝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滑县)太守。

郑浑,字文公,是郑泰的弟弟,郑浑起先是在曹操手下当官。后来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调到曹操身边当幕僚。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拜郑浑为侍御史,加封驸马都尉。郑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任职期间,亲自率领百姓开坡修田 植树造林,受到百姓的爱戴并得到皇帝的表彰。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郑崇当了郎中,官致荆州刺史。郑崇的孙子叫郑随,当过扶凤太守。郑随之子叫郑 ,郑 生了六个儿子:郑翳 郑豁 郑渊 郑静 郑悦 郑楚。郑豁之子叫郑温,郑温生了四个儿子:郑涛 郑晔 郑简 郑恬。郑涛随魏武帝到了甘肃,并定居在那里,成为"西祖";郑晔定居在古荥阳(今古荥镇),成为"北祖";当过北魏的建武将军,封南洋公,郑简定居京县(今京襄城),成为"南祖";郑恬定居大索(今荥阳城),成为"中祖"。后来北祖的子孙官位显赫,人丁兴旺。

大唐盛世 到了唐朝,郑姓在中国北方的荥阳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多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家族地位和声望十分显赫。北祖 南祖 中祖3支郑姓发展壮大,特别是郑姓在朝中的强大势力更是其他豪门望族所无法比拟的。郑姓家族出现了22名进士 6名状元 8位驸马 9个宰相。人称"郑半朝"。这一时期郑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郑晔的四世孙郑幼儒一支。郑幼儒生了两个儿子,长子郑敬道,当过开州(今四川开县)刺史;次子郑敬德,当过青州刺史,封爵阳伯。到了郑幼儒的五世孙郑曾,开始兴盛起来。

郑曾,字景秀,当过右慈州刺史,怀州刺史,加朝散大夫,去世后被赠光禄少卿。长子郑长裕有6个儿子,26个孙子,曾孙以下难计其数。郑长裕的5个世孙中,出了7位宰相,10多位御史 大夫等朝官,10多位刺史 节度史。7位宰相是:郑询瑜 郑余庆 郑覃 郑朗 郑涯 郑从谠 郑延昌。此外,唐朝郑姓还有2位宰相:郑畋 郑綮等。

荥阳郑姓出仕的除了这9位宰相外,还有尚书 侍郎 郎中 常侍 大夫 御史等朝中官员60多人;刺史 节度史 廉访史等地方官员50多人;将军 司马 别驾 府率 参军 长史 县令等其他官员300多人。还有"六状元":郑益 郑全济 郑解 郑言 郑弘业 郑中贻;八驸马:郑敬言 郑孝义 郑万钧 郑潜曜 郑巽 郑沛 郑河 郑颢。

人物经历

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该校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骨干教师,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及地方文献 。

主讲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中国文学史。

3、中国小说史。

4、中国戏曲史。

5、《红楼梦》研究。

主要贡献

主要研究论著及编著:

1、《中国古代戏剧辞典》,(参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2、《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合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河北戏剧》(合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合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5、《枫冷乱红凋--叶氏三姐妹传》,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6、《汤显祖〈邯郸梦记〉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主要专业研究论文

1、《文献》2001年第4期:《灵寿傅氏遗稿文献考述》。

2、《文献》2000年第2期:《元好问在真定路行迹》。

3、《文献》2003年第4期:《燕地贾恩绂手稿中的桐城派资料》。另见《莲池书院研究》一书,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古代的媒妁》。

5、《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对蒋寅新发现的疑问》。

6、《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谈〈金瓶梅〉中的媒婆形象》。

7、《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评吴圣昔对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论述》。

8、《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论明末清初的"妒风"及妒妇形象》。

9、《河北学刊》1999年第4期:《元曲研究的新奉献》。

10、《河北学刊》1997年第5期:《试论古代女子诗词作品中的苦闷情结》。

1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封龙三老"与真定元曲作家群》。

1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试论汤显祖〈邯郸梦记〉的思想意蕴》。

1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略谈关汉卿戏剧的荒诞性》。

1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略论李渔戏剧的美学追求》。

15、《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方法论研究的杰作》。

16、《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关于明代戏剧家沈自征经历的一段史实考辨》。

17、《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明末清初戏剧家的创作心理论略》。

18、《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试论丁耀亢的戏剧创作》,另见《丁耀亢研究》一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9、《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冯氏家谱〉中有关冯国璋的几件史料》。

20、《大舞台》2007年第2期:《戏剧的写实与荒诞》。

21、《大舞台》2009年第6期:《昆剧衰微原因新探》。

22、《大舞台》2006年第5期:《〈绝唱〉--对荆轲形象的新诠释》。

23、《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元代文人剧与科举制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元曲通融》论文集:《论元代文人剧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5、《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论文集:《综论戏曲的创新与发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9期:《1926年桐城派学者贾恩绂赴日本观感诗及与日本学者的交往》。

27、《桐城派研究》2004年第1期:《桐城派作家资料钩沉》。

28、《桐城派研究》2007年第10期:《贾恩绂年谱》。

29、《戏苑》2003年第1期:《〈蝴蝶杯〉谱出新篇章》,另见《周喜俊剧作选》一书,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0、《燕赵学术》2007年春卷:《略谈桐城派在北方的传播》。

31、《燕赵学术》2010年春卷:《试论元杂剧中的"公弼"官员形象》。

32、《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谐谑奇幻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浪漫主义色彩》 新华出版社1994年12月版。(下同)

3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悲剧的题材 喜剧的手法--〈救风尘〉探析》。

34、《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因情而死 因情而生--浪漫主义剧作〈牡丹亭〉》。

35、《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探析》。

承担科研课题:

1、《莲池书院对北方文化、学术及政治的影响》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年。

2、《河北戏曲研究》河北省教育厅项目2009年。

3、《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十一五"重点图书资助项目,(与王学奇教授合报)2006年。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三、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五、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七个:1、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3、高密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4、雍州郡,东汉始置州,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6、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7、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堂号:“孝义”、“孔安”、“书带”、“复训”、“立本”、“锡类”、“翼经”、“奠邑”、“务本”、“荥阳”、“博经”、“安远”、“著经”、“通德”等。

宗族特征 1、历代郑姓族人地位均比较显赫,且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辈出。2、郑姓以忠孝治家,家风纯朴而著称。3、各支郑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郑家清修《郑氏家谱》、湖北通山郑氏一支字行为:“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据民国残本《郑氏家谱》、安徽宿县郑姓一支字行为:“天禄仕志本,日文立国光。”

名人精粹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郑明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根成膜助剂周须按汪锋的弟弟姬友谷遮嗯,建立西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的姬友去世后,谥号桓公的。因此,史称郑桓公。周柚王,郑桓公任周朝司徒,他负责的灌输,周由王妾妾,重用叛徒,王室矛盾激化,内部和外部相互交织看到预感到将要发生混淆便向太石村小学咨询避祸方式。推荐郑桓公,根据司马迁,家庭成员和重要财产安置国,郐之间一个叫“北京”,史称“郭蒯发送后代。次年,西周王室”犬戎叛乱,还模他的国家,他的儿子挖RAID真武宫位。后来,郑污觥乘护送周平王东迁机已成功地摧毁过,蒯,郑创建一个新的状态。郑公元前375年,韩国破坏的状态,其后裔广播陈,宋之间原籍国名为姓程。物种分布

程最早的发源地,河南省新郑县今天。在战国时期,韩国毁了,我们分散在王国东部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秦,郑通过河南省洛阳市的19代传人,移动国务秘书。 27代传人,郑其引用的家人搬回应押嗯。秦汉时期,郑星转移到邻近地区,其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陕西,山西和其他生境。接下来的29代传人,郑彬排名,高密市。 31代传人,郑众的子安全球移动咸阳。汉武帝令强汉,不得居住的24代传人“南方移动浙江会稽山阴正兴大规模移民开始在永嘉之乱”时。西晋永嘉2,“中原和不稳定,身着开始福建八大家族的姓是正兴。早期,河南郑与陈政,陈元光和他的儿子搬到福建的。晚唐,因此,另一个河南郑穗王超,王福建。明,清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祖先都在福建。程转移到台湾,郑成功开始在广播移居海外,开始了在清朝,和现在分布在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和其他国家。

郡望堂号,堂号“博

由教会:东汉郑玄,成千上万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取前来拜他为师。暴政一次读全国人大西汉末年,郑玄单独主张博通。

的“Yuantang:汉武帝时正基的助理部长,当时外国侵略一再入侵郑集打败了车师,一天的 - 投降。所以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部边疆的安全性,也送他的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县

荥阳县:“三国演义”,刘志军治,杨迎。

洛阳市:中国的古都之一。汉,魏老城区的今天,白马寺,洛阳市,东汉水北岸,隋,唐,在首尔以西18公里的老城区。

密度郡:西汉时,刘志军,高密度的规则。相当今天沿高密市。

永州:刘志军东汉,长安规则。

陇西郡:战国时,刘志军,治所在狄道。

在南阳郡:战国秦刘志军,治理环县的地方。首页乘以族谱

江苏:云阳程程族谱卷,族谱20卷,扶风程的家谱卷,兰陵城族谱30卷东山程家谱八卷第一辊,萧山程族谱12卷

>浙江慈溪市鞍山镇北龙山程的族谱结束VOLS 14卷首,侧重于重建族谱24卷慈溪市关东郑族谱10卷,兰溪郑族谱19卷

安徽:冯仰成家谱,无论销量,祁门奇峰程程的家谱族谱一三册四卷,桐城程家谱,东程的家谱西,礼仪童砗嗯家谱,郑家谱的卷

福建南湖石井本程程的家谱族谱,石井,这是家谱程世代谱,郑家谱卷桃园,桃园郑家谱,族谱四市成英杨通程家谱族谱磐石镇,荥阳市郑郑的家谱辊,郑和传家谱,白华城延续家谱程,郑家谱,族谱,无论数量,郑五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家谱一卷

郑板桥:清朝画家和书法家,善画兰竹,美丽,充满活力,宜工书法板桥设立的机构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著名,唐姓朱名成功,授予总统,赵大将军讨论时,被称为“国姓爷”。

郑铭导航仪,马某,小字三宝惠。明故宫作为一个太监,从阎王爷起义后,积极的,姓郑的订购率船队七下西洋,途经30个国家和地区,并已经远了非洲的东海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

郑郭:战国时期的水利家,韩国。担任关中史官,挖灌溉沟渠,被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曲四元代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称为”大家“杰作”倩女幽魂“。

郑谦:唐学者,画家。诗歌,书法,绘画是一流的,尤其是在山水画知道玄宗皇帝的题字”郑虔三绝。

郑丹:春秋末期,在更多的时候“女主人公的性格。郑丹西施犬,培养和输送的英五越王勾践的艰辛,可以“几十年聚乙烯,10年的教训”,终于征服。

suǒ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large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法度〖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索,法也。”

链条〖chain〗。如:索桥

中国古地名〖Suo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索县〖Suo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suǒ

搜索〖search;trytofind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寻求;探索〖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挑选〖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求取,讨取〖demand;ask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须,应,得〖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白仁甫《元曲选·梧桐树》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捻绳使紧〖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又如:索绳(紧绳)

搓;绞〖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娶妻曰索〖marry(awoman)〗。如:索妇(娶妻)

suǒ

独自,孤单〖all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庾信《拟咏怀》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涕泪流出貌〖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索性;干脆〖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朱熹《与魏之履书》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煞是。确是;真是〖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尽;空〖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suǒ

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古用绳计量长度,因以为计量单位。如:种粟千百索

计算钱币的单位。古代以绳索穿铜钱,每千文为一索,或称一贯。如:受贿三千索

索道

suǒdào

〖ropeway;cableway〗用钢索架设的空中运输通道

索贿

suǒhuì

〖seekbribe〗索取贿赂

渎职索贿

索解

suǒjiě

〖seekthemeaning〗寻求解释

不难索解

索尽枯肠

suǒjìn-kūcháng

〖rackone’ rainsinscheming〗比喻费尽心思

索居

suǒjū

〖livealone〗孤身独居

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

索具

suǒjù

〖rigging〗见“帆具”

索寞

suǒmò

〖depressed〗∶形容消沉,没有生气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莫与先异。——《乐府诗集·鲍照·拟行路难》

〖desolate〗∶寂寞萧索

山上杂草丛生,异常索寞

索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宋·王禹偁《暮春》

也作“索莫”、“索漠”

索赔

suǒpéi

〖claimindemnity〗索取赔偿费

根据合同,向外商提出索赔要求

索桥

suǒqiáo

〖chainbridge〗主要承重构件为铁索或铁链的桥

索求

suǒqiú

〖demand〗索要;要求

索取

suǒqǔ

〖askfor;exact;demand〗要求得到;讨取

索取资料

索然

suǒrán

〖dull;dry;insipid〗∶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兴致索然(兴趣无味)

〖lonely〗∶寂寞

将吏辐辏,降人争先赂遗,都统府唯大将省谒,牙门索然。——《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dispersed〗∶形容离散

索然俱散

〖tearing〗∶流泪的样子

索索

suǒsuǒ

〖fearfully〗∶恐惧的样子

震索索,视矍矍。——《易·震》《疏》:“索索,心不安之貌。”

〖tremble〗∶形容颤抖

这时,他的脸、脖子全冻紫了,两只手臂索索地抖着,呼吸已经很费劲了。——《罗盛教》

象声词

形容细微的声音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形容风吹草木声

山苍苍而坠叶,树索索而摇枝。——南朝陈·江总《贞女峡赋》

索梯

suǒtī

〖jackladder〗由木踏步和绳索扶手组成的船梯

索喜

suǒxǐ

〖藏soshi〗最普通的一种哈达,三尺长,用麻或生丝蘸粉织成,又作“素喜”

索性

suǒxìng

〖fearfully〗∶直截了当,干脆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老山界》

〖wilful〗∶任性

休要靠索性

索要

suǒyào

〖askfor〗向人要;索取

索要贿赂

索要钱财

索引

suǒyǐn

〖index〗根据一定需要,把书刊中的主要内容或各种题名摘录下来,标明出处、页码,按一定次序分条排列,以供人查阅的资料。也叫“引得”。

索诈

suǒzhà

〖extort〗用不正当手段强行索要或讹取

索子

suǒzi

〖largerope〗[方言]∶长而粗的绳子或链子

索 suǒ ㄙㄨㄛˇ

(1)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2)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3) 讨取,要:~还。~求。~取。勒~。

(4) 尽,毫无:~然无味。

(5) 单独:离群~居。

(6) 姓。

郑氏族谱

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 ——荥阳郑氏研究会会长宋国桢题 郑氏历史起源资料 一、郑姓流源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