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绝的人物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4收藏

同光十三绝的人物简介,第1张

(前排左起第三位)扮演《群英会》之鲁肃。

(1811~1880),谱名程闻檄,字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镇潭州》《八大锤》《战长沙》《华容道》《战太平》《取成都》《龙虎斗》《举鼎观画》《文昭关》《捉放曹》等,亦能反串花脸《白良关》尉迟恭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妻室庄氏无后嗣,收养两侄,一名章圃为养子,一名章瑚为从子。仅章圃入梨园,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仅长子章遵孔从艺,幼入李铁拐斜街的小荣椿社,排名春德、与杨小楼(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著名小生程继先,为俞振飞、叶盛兰之师。 (前排右起第二位)扮演《战北原》之诸葛亮。

卢胜奎(1822~1889),祖籍江西(一说安徽),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程长庚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所演老生戏讲究剧情戏理,尤擅孔明戏,有“活孔明”之誉。由于文化高,不仅熟读史书,钻研文学,且通透戏场,极善编剧,三庆班所演36本连台本戏《三国志》,即出其手。演薛仁贵征东事之《龙门阵》及《法门寺》(又名《郿坞县》或《朱砂井》)等,据传亦为卢氏所编。一生所编剧本,大都流传至今。因剧本为一台戏之根本,故人称其“卢台子”。可谓最早的京剧剧作家,为程长庚得力辅弼,卢乃丑角巨匠萧长华之义父。 (前排左起第一位)扮演《一捧雪》之莫成。

张胜奎(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张奎官,北京人,曾于四喜班演出多年。其唱吸取余三胜之法,嗓音虽不冲,但唱腔流利曲折。精于说白、做工。其念颇带情感,做派神态逼真,擅演忠臣义士一类“衰派老生”角色。如《徐策跑城》之徐策、《四进士》之宋士杰、《清风亭》之张元秀。亦能演丑角戏,所演《渭水河》之武吉,为人所称道。 (后排右起第一位)扮演《四郎探母》之杨延辉。

杨月楼(1844~1890),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其父杨二喜,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相传咸丰年间,二喜携子由家乡怀宁进京,于天桥卖艺,为“忠恕堂”张二奎赏识,遂聘二喜为教师,收久昌为弟子,排名玉楼,与俞玉笙(即俞菊笙,为俞振庭之父)为师兄弟。月楼体魄魁梧,嗓音洪亮,文武皆能。起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文以《打金枝》《金水桥》《回龙鸽》《五雷阵》等奎派戏见长。武戏《长坂坡》《恶虎村》《贾家楼》等为杰作。

因演《安天会》《水帘洞》《泗州城》的猴王孙悟空,故有“杨猴子”绰号。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咸丰末年满师后,在京很少露演,自立“忠华堂”课徒授艺。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张二奎过逝后,他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光绪四年(1878)底,由程长庚呈请,杨月楼被保选为四品顶戴的精忠庙(梨园公会前身)庙首。程故后月楼接任掌三庆班达10年之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经张淇林保荐,与王楞仙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一故于宣南右顺胡同寓所,年仅47岁。在其弥留之际、托孤于盟弟谭鑫培,望精心培育其子三元(即杨小楼)成才,并嘱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氏家谱排名嘉训,后成为一代国剧宗师。 (前排右起第一位)扮演《恶虎村》之黄天霸。

谭鑫培(1847~1917),谱名金福,字鑫培,号望重,寓所名“英秀堂”。祖籍湖北省江夏县大东门外田家湾。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岁随父迁居京城,11岁入小金奎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该片成为中国**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百代唱片公司为其灌制了七张半宝石唱盘传世,计《卖马》《托兆碰碑》《捉放曹》《桑园寄子》《乌盆记》《四郎探母》各一张,《洪羊洞》《战太平》《庆顶珠》各半张。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1917年5月10日晚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 (中间的一位)扮演《群英会》之周瑜。

徐小香(1832~1912),原名馨,别名炘,字心一,号蝶仙,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清道光十一年月初十生于苏州吴县,幼随其父(清某部郎官)居京,酷爱小生艺术,私淑曹眉仙。其父故后,投吟秀堂潘氏门下习艺,满师后初搭四喜班,后入三庆班。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擅演《拾画·叫画》《惊梦》《乔醋》《奇双会》《举鼎观画》《玉堂春》《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起布问探》《辕门射戟》《罗成叫关》《监酒令》《孝感天》《借赵云》《镇潭州》《取南郡》等,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合作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誉。清光绪三年(1877)卖掉房产,南返苏州颐养天年。据曹心泉、王瑶卿等撰《徐小香专记》文载,徐氏故于民国初年(亦有说卒于1882年或1902年)。其弟徐金儿,字逸仙,亦工小生;其子徐如云,工昆旦与花衫。小香弟子颇多,以程继仙最为神似。 (前排右起第三位)扮演《桑园会》之罗敷。

时小福(1846~1900),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亦曾居住百顺胡同,祖籍江苏吴县,清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初九出生。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嗓音委婉嘹亮,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能戏极多,曾以《三娘教子》享誉一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亦能演小生戏《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份,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中年后于意所刻意授徒,弟子颇多,均以“仙”字排名,其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蔼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此“八仙”与其师时小福同样嗜酒,且均海量,人称“醉八仙”。每年重阳日,此八位弟子必来师府祝贺,人称“八仙庆寿”。据传小福演戏常以白酒饮场。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农历五月十三十日病故寓所,年55岁。后葬于永定门外。其女为陈德霖继室;四子时慧宝,为著名老生,亦是梨园界的书法家,位于樱桃斜衔的“北京梨园公益会”之馆额“梨园新馆”及门楣上的“梨园永固”即为其所书,至今尚存。 (后排左起第二位)扮演《雁门关》之萧太后。

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清道光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因家境贫困,8岁时过继江姓,后被辗转贩卖,11岁入福盛班从班主杨三喜学昆旦兼皮黄青衣,又从夏白眼习艺,后与四喜班名旦罗巧福习花旦,艺成后即崭露头角,且极有人缘,遂为四喜班主要旦角。擅演演《雁门关》《四郎探母》《梅玉配》《闺房乐》《盘丝洞》《得意缘》《玉玲珑》《胭脂虎》《浣花溪》《彩楼配》《二进宫》《思凡》《百花亭》《小宴》《密誓》等,戏路极为宽广。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30多岁就掌四喜班。其弟子众多,最有成就的当属余紫云。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七病故于宣南李铁拐斜街45号(旧门牌)寓所,享年41岁。妻室为陈金雀之女,生有二子二女,长子梅雨田,为著名琴师,曾傍谭鑫培多年;次子梅竹芬,初学老生后改小生,最终归旦行继承父艺,惜23岁时患大头瘟病故,其子梅兰芳年仅3岁。至梅葆玖,为四代梨园世家。 (后排左起第三位)扮演《彩楼配》之王宝钏。

余紫云(1855~1910),原名金梁,字艳芬,号砚芳,乳名昭儿,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祖籍湖北罗田,其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生三鼎甲。紫云生于清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幼随父来京,入“景和堂”从梅巧玲习花旦,并私淑胡喜禄之青衣戏。其戏路极宽,尤精跷工。同光年间搭四喜班,擅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龙镇》《梅玉配》《祭江》《玉堂春》《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虹霓关》《宇宙锋》等。因善琵琶,演《昭君出塞》,自弹自唱享誉一时。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因不应堂会,得罪某巡城御史,并由此年始辍台罢演。遂改以鉴赏古董为生,造诣甚高,古董界颇为知名。青年旦角演员常登门拜访请益,其中以王瑶卿受益最多。宣统二年(1910年)辞世,享年56岁。其子余叔岩,为余派老生创始人。 (后排右起第二位)扮演《玉簪记·琴挑》之陈妙常。

朱莲芬(1836~1884),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祖籍江苏元和,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为“景春堂”朱福喜胞弟。幼学昆旦兼习皮黄,尤精昆曲。同治年间入四喜班,名重一时。擅演《思凡》《琴挑》《寻梦》《寄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常与名丑杨鸣玉合作,与王楞仙之《奇双会》,曾享誉剧坛。且擅长书画。弟子有陈德霖等。 (后排左起第一位)扮《行路训子》之康氏。

郝兰田(1832~1872)祖籍安徽,为“通天教主”王瑶卿之外祖父。原系徽戏演员,初习青衣,后工老生,以《借东风》而闻名。清道光、咸丰年间来京,因与程长庚同乡,遂入三庆班。初演《天水关》之孔明,颇受赞誉。于连台本戏《三国志》剧中,与卢胜奎分饰孔明。因当时老旦唱腔平淡,表演呆板,不被重视,故缺少老旦演员,郝氏便自改老旦,吸取各家老旦之长,并把老生唱法糅进旦角唱腔,创出风格独具的老旦新腔,提高了老旦行当的地位。凡老旦应工之戏,无一不会,尤以《钓金龟》《行路哭灵》《滑油山》《目连救母》《游六殿》《徐母骂曹》《遇皇后·打龙袍》等最为拿手。与张二奎、梅巧玲演《四郎探母》饰佘太君,为时小福配演《探寒窑》王夫人等,相得益彰,享誉一时。其唱高亢有力,苍老深沉。念白犹如老妇一般。与谭志道均为京剧老旦的奠基者。后学者谢宝云、龚云甫等,以龚氏最为出色。 (前排左起第二位)扮演《探亲家》之乡下妈妈。

刘赶三(1817~1894),原名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连赶三处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呼其为“赶三儿”,晚年则称其为“老赶”或“赶公”。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初学老生,下海后入京搭永胜奎班,后入三庆班,从郝兰田学艺,常演《金水桥》《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会》《武家坡》《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因当时老生名角如林,遂改丑角。享名后各班争相聘请,曾搭嵩祝、和春、春台、四喜、双奎、承庆、九和成、胜春奎、永胜奎等诸班。擅演《老黄请医》《绒花记》《连升店》《十八扯》《花子拾金》《瞎子逛灯》《入侯府》《下河南》《贪欢报》《一两漆》《双摇会》《双沙河》《红门寺》《鸿鸾禧》等诸多剧目。尤精婆子戏,如《送亲演礼》《浣花溪》《变羊记》《拾玉镯》《铁弓缘》《玉玲珑》《金玉坠》《普球山》《思志诚》等。其《探亲家》名噪京师,每演此剧骑真驴上台,必叫满堂。入内廷演此剧,被破例允其牵驴进宫。其嗓音清亮响堂,白口清脆爽利,表演冷隽诙谐,所演人物无不幽默风趣。常于台上抓哏,嘲讽权贵,抨击时弊。在剧界颇有威望,曾被选为精忠庙首。他与杨鸣玉、黄三雄为第一代京剧丑角代表人物。光绪二十年农历七月初一病故,享年77岁。其弟子多为旦角,如王顺福、张梅五、张芷芳等,丑角仅罗百岁(罗寿山)一人。 (后排右起第三位)扮演《思志诚》之闵天亮。

杨鸣玉(1815~1894),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排行为三,人称“杨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初习昆生,后改丑行。入京后曾搭和春、双奎、老嵩祝成及四喜各班,专演昆丑,功底深厚,文武皆精,每戏均有绝妙。所演《盗甲》《问探》《访鼠》《芦林》《惊丑》《扫秦》《相梁刺梁》《拾金》《借靴》《打花鼓》《荡湖船》《思志诚》等,均堪称杰作。尤与曹春山合演《教歌》《拐儿》被誉为双绝;与朱莲芬合演《下山》《活捉》享誉一时。甲午战争后,清廷签订卖国条约,曾流传“杨三(鸣玉)已死无苏丑,李二(鸿章)先生是汉奸”之说,足见其影响之深。他为人耿直,不苟世俗,为后人所赞誉。

(白)啊哈,为奴一枝花

落在粪土洼

要想随心愿

离开老朱家

奴家崔氏许配那朱买臣为妻

你说那朱买臣啊

是又穷又酸又强有憨

八杠子他也压不出来个屁来

你们再看看我

这苗条身段模样打扮

漆黑的眉毛粉嘟噜的脸蛋

口赛樱桃牙象蒜瓣

呀,把牙还说大了

刚过门那暂那

都说他能有点出息

他成天呀不是写就念

不挠扯个太守也得对付个知县

算命的先生也说我是数红猴的

能当大官娘子,呦呀

可哪成想啊今年他都四十多岁了

还是个穷光蛋

这要不寻思起来呀也就恁么地啦

这要是寻思起来呀

你说我这肝火肚子都难受啊

(唱)崔氏女在房中紧咬牙根那

恨只恨我的那个丈夫朱买臣那啊

死啃书本那个呆有笨

害得奴家我们受寒贫

这数九寒天下大雪

我逼他打柴进山林

西北风冒烟雪呀越下越猛啊

他不叫雪埋是也得被狼吞

他要是嘎儿奔儿一下丧了命

当天我就反扎罗裙另嫁人

咋地,不行啊,我可就另嫁人哎咳呀

(白)呦,这说着说着天就黑了

我得出去看看

(唱)我用力拉开门双扇那啊

回来我砍柴的樵夫朱买臣

(哎呀妈呀,他咋活蹦乱跳地回来了呢)

天下三尺鹅毛雪

山野荒郊断行人

砍柴驱寒新中暖

映雪读书更提神

这书中明礼仪妙趣无尽

讲伦理论道德字字重千斤

手捧诗书往前走

(这瞎猫还过去了,恩哼)

不知不觉走过了家门

(白)夫人风雪出迎,真乃贤德只妻啊

说人话穷拽啥

我是说夫人门前站

不怕大风灌迎我回家转进门就吃饭

吃饭,喝西北风都没有啊

今个刮的是东北风

我也不是那旱鳖呢喝那西北风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书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吗

成天哼哼这倒头经能当饭吃啊

哎呀,这是书

多暂也没赢过可不输咋地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长了一双雀蒙眼

拿着金子当瓦块硬把白银当面碱

我的贤妻呀

(唱)愚夫我终朝每日苦读诗文

为地是效仿圣贤治国安民

前朝有位苏季子

他的名字叫苏秦

苦读诗书不得志

家中拿他不当人

到后来身配六过宰相印

天下哪个不知闻

我劝贤妻多忍耐

官运到我就能够直上青云

为夫要有出头日

你就是堂堂正正地掌印夫人贤妻呀

猪脑袋怎戴呀爷家的乌纱帽

家雀骨头怎受爷家的蟒袍加身

虾米腰怎扎爷家的横庭玉

熊蹄子穿朝靴你丢死个人

狗爪子拿不住象牙虎板

老驴脸怎能上朝面君

老天爷呀连下三天做官雨

半拉那个小雨点也淋不到你的身

(白)我就不信等下雨的时候我到外边去站着

你要是在外边那么一站,这天喀吧一下就晴了

成天在外边蹲着

半块云彩噶也没有

那要照你这么一说

我朱买臣这辈子是算不能当官啦

能能能,你能当驴官马官猪官狗官门插关

八个字照旧祖坟冒了青气啦

(唱)你们家那个祖坟那臭气往外喷

没到那跟前呀就把人熏

穷气冒有好几丈啊

黄蒿长有一人深

打开你们那个家谱看一看

祖祖辈辈呀哪有做官的人

老娘我倒有一个好主意

管叫你如意我也随心

(白)怎么我如意你也随心,这可是一个好主意

但不知夫人你有何高见啊,给我写两字

写字,写字可不用求人

咱是下笔千言通今博古

甄草隶篆龙飞凤舞

但不知夫人你要写些什么

给我写封休书,啊,休书

朱买臣那你就休了我吧,啊

这闹着玩也没有这么闹的写什么休书呢

写不写,不写,到底写不写啊

哎呀不写不写就是不写

哈哈,哎呀夫人息怒,好说好说

往日间夫妻吵吵闹闹,叽咯几句也就是了

可从未提起写休书一事,今天可不同往常啊

我朱买臣知书达礼怎能做那伤风败俗之事啊

唉,真是打不起骂不起胡搅蛮缠不讲理呀

她要一犯病啊我还得紧着鞠躬施礼呀

夫人别生气啦买臣这厢有礼啦

呵呵,我量量炕沿一尺二尺呵呵

没少量啊,你们是没摊上啊

摊上都不如我呢是不媳妇呀

滚(是)写(哎好说)

我说咱俩可是老夫老妻啦

那么多年的情义那就一到两断啦

哪来的情啊哪来的义呀,贤妻呀

从打成亲到如今那

咱二人朝夕相伴多温存

深夜里我写文章你把汤做

清晨起我读诗书你把茶斟

砍柴归天色晚你在门前等

去访友路途远你送我出村

曾记得啊曾记得那一年贤妻身得病

为夫我求医买药东走西奔

你想吃鲜鱼我冰下取

冻坏手脚落伤痕

你想吃飞禽我进山去打

归途险些被狼吞

曾记得呀,曾记得贤妻要买菱花镜

为夫我卖柴攒下钱几文

三里五村无集镇

百里之外我去挑寻

好歹遇到菱花镜谁知正缺钱一文

急得为夫团团转

人地两生求借无门

无奈我长街替人写书信

才买回菱花镜讨你欢心

结发夫妻多恩爱

怎能半路两离分

怎能半路两离分啊,贤妻呀

当初啊我把你当做灵芝草

谁知你是臭蒲棒烦死个人

当初我盼你蛟龙能入海

谁知你是罐养泥鳅越养越紧紧

你穷根扎有八丈六

八十六辈你也翻不了身

叫我有多寒心啊

世间有穷也有富

穷富不能永扎根那

打墙板也能反上下

土垃咯还能翻翻身

穷不常穷富不常富

人若有志土变金

我家你土,我让你金

打塌你的天灵盖,我砸折你的大勃筋

(白)别别,你不就是让我写休书吗,我写还不行吗

敢不写,我写我写,我写,我吓唬吓唬她

上写崔氏犯七出,住口,什么七出八出的

你寻思我不明白啊,这七出不就是泼米啦

洒面啦动走了西窜啦作贼了养,反正没好事

你这么一写谁还敢要我啊,你就写朱买臣家穷养活不了老婆啦

写吧,恩那,对,我呀,得上外边吵吵去,

我说动邻家的西舍家的我可不能活拉,

都说那麻花是拧劲的,那小两口打架是敬意的

你说我们老朱家小两口昨晚上就讥咯两句,一说那狠心的朱买臣啊

他非要写休书把我给休了,我可不能活了

妻呀我不写啦,不写啦你咋就不写了呢,

我寻思寻思就不写了,啊哈,你当老娘我这哭是真的呢

我这是遮左邻右舍的耳目,你,你给我写,你给我写,你给奶奶我写吧,也罢

(唱)你胡搅蛮缠欺人太甚

分明是看我无能起外心

我忍气吞声求和睦

你得寸进尺坏人伦

我苦读诗书求上进

你逼我打柴进山林

回来寒暖都不问

恶言恶语骂夫君

抡起扁担将我打

一新离开朱家门

既然你把良心坏

休怪买臣我无恩

上写拜上拜上多拜上

拜上岳父岳母二位老大人

自从你女儿把门过

直到如今不随心

今天把她休回去

夫妻从此两离分

她嫁张家张大嫂

她嫁李家李夫人

张王李赵任意嫁

别跟买臣受寒贫

我刷刷点点写完毕

只觉得手发颤头发晕

眼前发黑痛在心那

(白)写完了给我捡起来,给我捡起来

不捡啊,不捡我个人捡

崔氏我捡起来休书往外就走啊

贤妻,还腊八呢,少黏糊

崔氏我捡起来休书二次往外就走啊

夫人,这吃奶的孩子还扔不下了呢,靠后

崔氏我捡起来休书三次往外就走啊

不送,不送,我还要送送你呢,

这三间草房还是我爹给的呢

这休书也写了,你该给我挪挪窝了,土豆搬家你给我滚球子

好,哎呀,这外边风狂雨大,看在夫妻的情分上,你就再让我住一宿吧

去你的吧,崔氏,崔氏,

呀这回呀他可真走啦

梳洗打扮喜心头

去到人前卖风流,卖风流

找个好主银钱有

吃香喝辣不犯愁,吃香喝辣不犯愁

走啊,

(唱)漫漫大雪弥漫天

冷风飕飕透骨寒

腹中饥饿身无力

两腿发软难登山

走上一步退两步

一哧一滑连把那跟头翻

坐在山坡张口喘

只觉得一阵昏迷滚下了山

天那,常言说苍天无有绝人路

买臣我身遭难无人可怜啊

骂声崔氏心太狠

真是狗肺狼心肝

逼我深山活活冻死

猛抬头见座大庙在面前

跌倒爬起往前走

来到庙里避风寒

呀,眼前闪出一盆火

买臣我一见心喜欢

好火呀,好火呀

呀,这火怎么又不见了呢

噢,原来是个酒杯,

怎么杯上还有字迹

待我看来---温凉玉盏

哎呀!原来是一件宝物,好宝啊好宝

买臣包宝物揣在怀中啊

只觉得身不冷来腹不空

买臣我何不进京去献宝

无有盘费我怎登程

我何不找张老伯父借点盘费

对,就是这个主意

扁担绳子老哥板斧老弟

相帮买臣二年之久买臣这里多谢了

今日买臣进京献宝

只好请你们兄弟三个在此先歇息歇息

等买臣进京回来再请你们回家

待我下山到张老伯家走走啊

买臣我迈步把山下呀

前去求借盘费银那

下得山来把村进

来到了伯父他家门

手拍门板连声响

请问里边可有人

张瘪鼓我正在房中坐哎

忽听有人来叫门

双手开开门双扇

原来是侄儿朱买臣

叫声侄儿屋里请

快请屋内把话云

我急忙端过一盆火

再喝杯热茶也好暖暖身

多谢伯父啦

买臣侄,如此冷风大雪到伯父家来想必有事

有事快讲,无事还是到深山打柴去吧

在次呆的时间久了,

若是你妻找上门来还得骂个不休

与你难堪我脸上啊也无光

你侄媳她被我休了,休啦,是

哈哈,看那崔氏休了,这回你可得好了

怎么休了她我就好了呢

你要不休了那嫌贫爱富的崔氏

你的命啊,我的命怎么啊

你的命就得被她害了

伯父,小侄有一事相求

贤侄有话当面请讲,这

哎,有话请讲不妨你要无处可去

住在伯父家里也就是了

伯父,小侄想去趟京都

贤侄莫不是想进京赶考

一来赶考二来献宝,哦,献宝

不瞒伯父大人小侄今早去二郎山打柴

得了此宝伯父请看

啊,温凉玉盏,哎呀果然是好宝啊

侄,你进京献宝不知几时登程

小侄想眼下就走,怎奈,侄啊

莫不是无有盘费,正是为此

唉,别哭别哭,来来来

伯父我数十年积攒下五十两白银

原以为做棺材本的,如今给你拿去吧

这是多少,不用问足够你来回用的

如此请上,请受小侄一拜

买臣献宝去求官

但愿早去早回还,请,请

第三场

好啊,在下赵石匠祖辈传的冁碾子盘磨

省吃俭用大半辈了,就是没人给老婆

一来二去的这土鳖钱攒得也就不少了

元宝锞子哗啦哗啦直说话

这么躺着咯肋巴这么躺着咯哈喇巴

我背着钱串子在外边这么一逛

那媳妇不用媒人自己就往上上

刚才就来了一个进屋就上炕

我问她是干啥地,她说要跟我搞对象

要问长地啥样,这又白又胖又会说又会浪

怎么,你们大家伙还要看看

那就依你,我说新媳妇啊

你快出来啊,他们大家伙要看看你

来了(扭上)

人生难买老来俏,昨天姓朱今个姓赵

怎么样,不大离吧

我说当家地呀,哎哎呵呵

奴家我们上赶着把你找啊

可把我赵石匠乐啊乐坏了

我美个滋地拉住了郎君的手

我笑么滋地扶住媳妇你的腰啊

你比那朱买臣强百套

嫁给你喝口凉水也添膘啊,要不能这么胖吗

听说你金银财宝攒不少啊,不少

这把大钥匙交给你管着啊

我想吃啥呀,我散棱给你买

我想穿啥呀,你嘛溜对我学吧

奴家我们生来呀不穿粗拉布

夏穿纱来冬穿毛

菱罗绸缎任你挑

奴家我们生来呀不吃家常饭

粳米白面猪肉炖粉条

再给你蒸碗鸡蛋糕

奴家我们生来呀好打扮

胭脂官粉可劲削吧

浪不丢地着人瞧啊

唉咳唉咳呦唉咳唉咳呦

浪不丢地着人瞧

奴家我们生来啊不会做针线

缝裢补绽我妈她没教

新衣服穿旧了就算拉倒

恩那,你说咋遭就咋遭吧

奴家我们生来胆儿小呢(胆小)

黑天白得陪着(那我不干活啦)

黑夜里你陪我们把嗑唠

白日陪我们溜达;溜达多逍遥

清晨起来你得帮我裹裹脚

晚上睡觉你得为我捶捶腰(你可拉倒吧)

我看你是三大钱买个豆猝子,贵贱不是个物

挣一个花两个她大手大脚

都愿你那土土鳖鳖家底薄

说穷就穷穷得可真快呀

不是缺吃就少烧啊

没钱买米我当了小皮袄

没钱买鸭梨我卖了花棉袍

金银首饰她偷着卖

他缠磨的锤子我换了粘火勺啊

无奈何进山采石我贪黑起早

搬石头砸折腿他连瘸带毛腰

呀,知识咋地啦,咋地啦,搬石头把腿砸折了呗

这日子算完了

崔氏我过门啊没到二年半

把我那金银财宝全都给报销

头一年我常吃那油煎饺

这工夫窝窝头她还一个劲地断条

头一年穿衣服三脱三换

这功夫她破布衫子当了棉袍

头一年我头上花枝招展

这功夫她生了虱子她还紧着挠

我问你穿旧的衣服还有多少

墙旮旯的破鞋底子还有那么一包

刚才那一个窝头我还没吃饱

年前的剩猫饭还有半勺

我脸上不擦官粉裂些个蚂蚱口呢

锅底灰剐巴剐巴还有那么一小孬

赵石匠你咋不沁人话

从今往后你少跟我耍焦毛

这样的日子我一天过不了

我可不跟你把罪遭

分明你是把心变

我这就跟你打八刀

赵石匠一听心冒火

我怎能把这个泼妇饶

崔大美人,你赶跟我耍贫嘴

我抓住你的舌头往外薅

不说打八刀也叫打刀把

你这个土包子还有啊啥招

我先给你来一个面兜兜地(啥呀)小嘴巴呀

老太太端灯我再把你地下巴敲

当初啊我就知道你有元宝

哪曾想你还有啊还有那这两招

我打地不对呀,你说

打地该呀,打地好,这皮子三天不摅他就刺挠

焦毛不倒还得打,哎吆倒了倒了,当家地哎

当家地你这两下子可呀可呀可真高

石头瓦块我都砸碎了多少何况你这滩臭肉啊

你个老不死的

打得我这脸啊象猫咬

端地我喝下巴火燎燎

你有能耐你自己过

老娘我鞋底子抹油哈这就撂啊

败家娘们你往哪走

你瘸了吧唧干没招啊

上前一把没抓住

我踹你这个老杂毛(哎呀,正踹腰眼上)

你就是上天我也把你给抓回来

就凭我这小模样我得找个有钱有势有房子有地的

你要去找我啊,我就让伙计们把你扒个光突突地

扔到猪食郭里煮地呀烂乎乎地

干什么玩意,喂大狗

老娘我要远走高飞了,回来回来

我这还有个元宝呢

元宝,在这呢在这呢-------

你啥时候偷去地,我告你去我告你去

第四场

一顶小轿啊呼扇扇

砍柴地樵夫捉了官那

皇封会稷新太守

夸官祭祖把家还

官爷地轿竿呼扇扇

想起当年把柴担

这条山路我常走啊

苦尽甜来心喜欢

唉,我说伙计你看咱们老爷那肩膀怎么老动换啊

是啊,听说老爷是砍柴的樵夫出身

老爷你那肩膀怎么老动弹啊

老爷这是坐轿子也不是担柴禾呢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老爷我不是砍柴的樵夫出身吗

我说伙计咱们老爷的力气还真不减当年啊

唉,你说这老爷的力气还真不减当年啊

可不是咋地

伙计那我从小就上山砍柴禾那我到现在咋还没当上官呢

就你,人家老爷的学问多大啊

文武百官推荐连皇上都佩服

你呀你抬轿去吧

老爷在往前走可就不能坐轿了,不如骑马

那就骑马,老爷马来了,好那就骑马

老爷在往前走可就到你老家了

那咱们走,走啊

第五场

我崔氏,唉爱富不爱贫,如今抱了蹲

原配朱买臣为妻,我是嫌那朱买臣太贫穷了

逼他写下了休书,改嫁赵石匠

赵石匠本来积攒下了好几百两银子

实指望我嫁给他能享点福

没想到没到二年被我造个溜溜光哎

如今啊这岁数也不小了,脸上的褶子也不少了

再想走一家也不好找了

只好东家要西家讨了

一天混个半饱,唉,今天这天头也不早了

我还得多赶几个大门啊

崔氏女雨泪纷纷

思前想后好伤心

自从打朱买臣撵出去

东走西奔托媒人

起初我想嫁张五举人家嫌我是二婚

无奈何我嫁给了赵石匠

过门后石匠他抱了蹲

缠爆崩瞎一只眼

搬石头砸折了腿一根

瞎东西天天把我打

无奈何我讨饭度光阴

崔氏我来在大街上

挨家就把大爷尊

张家大爷行行好吧

李家的二娘发发善心

有残茶剩饭舍给我一碗吧

肚内无食都要饿发昏(大爷大奶帮帮我吧)

走到东家东家不给

走到西家西家关门

老年人骂我是缺德女

年轻人骂我坏良心

要饭我要到晌午过

没有一个行善的人

崔氏我站在大街口

来了两个江湖人

兄弟你看那边来了个同行的,还是个娘们

走咱们上前盘问盘问她

对,盘问盘问她

唉,你也是要饭的,咱们搭个伙得了呗

呸,不嫌害臊,谁跟你们穷要饭的搭伙呀

诶,别急眼那,我们是说咱们一块搭伙要饭

你这个人你说又吃鱼又嫌活腥

我问你你跑谁的腿

我呀,跑我爹的腿呗

你端谁的瓢把子

段我妈地瓢把子呗

哼,你看过扇子吗,你撒过籽子吗

她四六不懂还硬装蒜

不跟我们搭伙她能要着饭

我能要我能要我就是能要

哎呀,还他妈挺犟,就前边那个大门口你要要去试试

咋地,试试就试试

这不就是老张家我二大爷家吗

我张嘴就来伸手就拿,你们听着

二大爷呀,唉,你们吃饭了没呀

吃了,吃啥饭啊,哎呀,饺子

是饺子呀,剩了没有啊

剩了,哎呀,半盆呢

剩了,哎呀好啊,二大爷呀给我拿点吃呗

给你, 你是谁呀

我呀,我就是草帽子胡同那个崔氏

奥,你就是那个搅家不良嫌贫爱富地人啊

哎呀,就是有饺子也不能给坏良心的人吃啊

去吧,滚,这个死老该天杀的,挨鹰抓地

你不给就拉倒,还把我好顿诹登

咳咳,怎么样叫人给卷回来了吧,就是

你看我们哥俩地,兄弟来

唉,哈巴一打喜心怀呀

鸟为食亡人为财

鸟为食亡飞天下

人为财来拜大街

拜完道南拜道北

拜完秦琼拜竟德

秦琼白竟德黑杨相武来盗九龙杯

唉,伙计你先喘喘气

我来唱段大杂烩

回荆洲那汉刘备

草船借箭群英会

王三姐寒窑睡

等她的丈夫薛平贵

罗家枪那秦家剑

互相传艺后花园

秦家剑法全传完

那罗家枪法没传全

没教完呢没教全

罗成阳寿损十年

唉,有钱又势行良善

没有零钱舍点饭

唉,你不给我不要

要到天黑日头落

让你狗也咬鸡也叫

叫你当家地睡不着觉

诶,你不给是我不走

不离你家大门口

蹲在门跟往死虬

没事我就逗个狗

要饭地,跟我们这小门小户地志啥气呀

我觉得强不住这顿哈喇巴吗,就是

诶,二大爷多行善开门给咱把米灌

诶,二大爷胡子分三绺,先吃肉来后喝酒

回身就把小酒取,恩,这很是江湖人

你们是一块的吗,是一块的是一块的

啊,你们是一块地,不给不给

你是哪个衙门口挑溉水的,跑到这来装大掰蒜

滚开,我们江湖人能要你这个扫帚星

你们跟她不是一块的,不是一块的,

你们不是说要跟我搭伙吗

跟你搭伙,我们连要饭都没处去要了

哈哈,你们既然不是一块的

来来来,每人一升小米俩大钱,拿去吧

二大爷多行善来日再见

二大爷发财改日再来

二大爷呀,把他们打发走了,那还有我呢

你呀,还是上大街上要去吧

不行啊,那大街上人山人海的

不知道是什么热闹,我也挤不进去啊

哈哈,这么大个事你还不知道啊,不知道啊

大街挂彩喜气新哪

来了新科状元朱买臣

奉旨回家来祭祖

惊动了洛阳众黎民

朱买臣不忘恩那

他将老夫接进门

美酒佳肴款待我

赠给我五百两雪花白银

哎呀,这回可好了

听说买臣身得中啊

崔氏一旁喜在心

我的丈夫得官职

谢天谢地谢众神那

买臣得官回家转

你谢天谢地是何因

他做高官我掌印

我定是稳稳当当一品夫人那

瘪鼓一听心暗恨那

崔氏你别美发昏

当初买臣家贫困

是你逼他写退婚

风雪天赶他出门外

险些冻死在山林

今日他得官回家转

你不知羞耻生欢心

说什么你还要掌印

呸,这世间哪有你这无恩无义

没羞没臊没脸没皮人啊

你说这个老不死地,说话连一点情面都不留

待我去见朱买臣

崔氏啊迈步啊只往大街奔那

忽听啊锣鼓啊震耳轮

不用人说知道了

定是买臣祭祖坟

何不在此将他等啊

花子贫妇闪街心

叫谁闪开呀,叫你

我在走道咋地啦,恩,咋地啦

我们会嵇新任太守夸官到家乡祭祖

闲人都得回避

回避,我问你你们老爷姓啥呀

姓朱,是不是朱买臣,大胆退下敢提我们老爷名讳

哈哈,我谢天那谢地呀谢佛神那

唉唉,你在干什么你呀,退下

你们知道我谁呀,你是谁呀

朱大老爷原配夫人到啦

原配夫人到了,那咱看看,哇哇

咋地啦,哎呀你看看你戕毛戕刺臭气拉轰地

我们老爷能有你这样的夫人

你们细看看,来细看看,哎呀还不如咋看了

哎呀,我说二位兄弟呀,你们给我通禀一声吧

我要当了老爷夫人我可忘不了你们,

我让我丈夫老爷赏你们俩象旗杆那么大的官

哎呀,那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在哪里呀

我呀,家住在胳膊肘子街草帽子胡同

大名崔氏,小名嘎子,外号叫崔大美人

唉,乡亲们买臣做官回来了,恭喜啊恭喜啊

同喜啊同喜各位父老乡亲都请留步

奉旨离京来赴任

喜见当年众乡亲

启禀老爷马前有一夫人求见

有一夫人求见

老爷她说是你的原,到底是谁呀,原配夫人崔氏到了

崔氏,崔氏,好容她一见,是

我们老爷说了容你一见

哎呀容我一见那,大胆,狗才

我刚才让你们俩给我禀报

你们俩贼拉拉地那么横啊

狗眼看人低,老爷夫人还有假牌的吗

小地该死小地该死

行啊,赏你们俩个脸吧,靠后

待我上前认夫

闻听容我呀去相认那

不由啊崔氏呀喜呀喜在心

我这偷眼把他看

呀,咋不象三年前我的那个朱买臣

你看他呀,浓眉大眼多呀么多英俊

威风啊凛凛那有呀么有精神

天生人家就是一个做官的命

身穿公袍头戴乌纱颤微微地两朵宫花

真是爱死个人啊

我这里呀,拢拢头发擦擦脸

扯扯衣襟掸掸尘

伸伸胳膊蹬蹬腿

活活血脉舒舒筋

来到马前忙跪倒

是满脸堆笑叫大人

奴是你妻崔氏女

跪拜在地迎夫君

果然她是崔氏女

往事历历涌上心

想当初她手狠心毒恩决意断

今日她蓬头垢面马前跪倒

满脸堆笑是何因

叫声崔氏你抬头看

看看我就是你三年前

赶出门地朱买臣

你言说,猪脑袋怎戴爷家的乌纱帽

家雀骨头怎收爷家蟒袍加身

虾米腰怎扎爷家的横庭玉

熊蹄子穿朝靴丢死个人

狗爪子拿不住象牙虎板

老驴脸怎能上朝去面君

你言说老天爷连下三天做官雨

半拉小雨点也淋不上我的身

因此上你逼我已把那休书写

为什么今天你跪在马前

口口声声称夫君

丈夫老爷啊,我那是恨铁不成钢,

跟你俩闹着玩呢

那你非打既骂那也是闹着玩的吗

丈夫老爷呀

我让你打柴把山林进

怕地是你成天念书头脑昏

虽说我抡过扁担把你打

怎知打在你的身上疼在了奴的心啊丈夫啊

那你当初为什么非逼我写下休书啊

那是我怕你恋妻不求上进

假意逼你写下休书退了婚

我孤孤单单无人问

我让你一人清清静静读诗文

丈夫你啊出人头第多不易

为妻我当初总算没有白费心啊

哈哈,叫声崔氏你听真

说话可要凭良心

咱俩同床多少载

我可知道你是啥样人

花言巧语不可信

虚情假意难复婚

要想为夫把你认

你心要正话要真

可不能一错再错骗夫君

我说丈夫老爷啊,你说咱们俩那点事

那你还不知道吗,什么事啊

不就是那么点事吗,什么啊

我说丈夫老爷呀

我当初猴子脾气不定性

我可是刀子嘴来豆腐心那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我不该撵你离家门

自从丈夫你走后

我无依无靠抱了蹲

要饭吃饥一顿来饱一顿

在外边风也吹来雨也淋

想丈夫你呀

想地我唰唰唰唰掉眼泪

到夜晚翻身打滚象丢魂

为寻夫我东奔西走千里远

造地我的浑身上下都不象个人

喜地是呀

喜地是今日能见夫君面

为妻我跪在马前死了也甘心,丈夫啊

崔氏她哭哭啼啼把前情诉

买臣我心绪难平乱纷纷

往事何必细追问

有道是一日夫妻百日恩

我怎能身居高管把前情忘

怎能让结法之妻流落风尘

我怎能我怎能心怀旧恨把她怪

怎能叫父老乡亲笑我不仁

想到此方欲下马把她认

冤枉,冤枉,快快传来喊冤人

喊冤人上前回话,来啦

你,丈夫老爷,他杀人放火抢男霸女快打死他

退下,岂有此理,喊冤人你说说你有什么冤枉啊

谢大人,我这里给大人磕头了

站起来讲话,大人容禀啊

我姓赵是石匠家住靠山村呀

多半辈打光棍攒下了金和银那

想当初崔氏逼你把休书写

第二天她跟我呀没拜天地就成亲那

你你,慢,丈夫老爷你千万别听他胡说八道

接着讲

没想到啊没想到她谗又懒

吃喝穿戴竟胡抡那

过门不到二年半

钱财没剩半分文

穷日子一天她也不想过

这刁妇接连起外心那啊大人那

丈夫老爷你瞧瞧他这个德行我能嫁给他,退下

丈夫啊老爷呀你慢发火

奴家我们有话劝夫君那

他胡言乱语不可信他抢男霸女一刁民

他看我这无家可归容颜美

三番两次来逼婚

这奴家本是贞洁女

我宁死不和他成亲

强盗心怀刻骨恨

夫君你怎容他一无凭二无证

无中生有信口开河

胡诹八咧歪蒯斜拉

强词夺理血口喷人那丈夫啊

恩石匠你一无凭二无证

在这光天化日之下血口喷人

岂不自讨苦吃

大人您要不凭信

现有铁证在我身那

这休书本是大人的亲笔写

没这个我怎敢跟他成亲

赵石匠句句说地实情话呀

崔氏女哆哆嗦嗦吓掉了魂

好恼,看罢休书肺气炸

骂声崔氏狗贱人

没羞没臊没廉耻

你败风败俗败家门

无情无爱无义女

丧贞丧洁丧良心

花言巧语不可信

诬告石匠罪孽深

你有何脸面来见我

叫我怎能认你做夫人

丈夫老爷,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鱼情看水恩

你鱼情水恩全不看

你也该看看咱俩同床共枕

共枕多年,多年相处

相处情深还有谁比咱俩亲那丈夫啊

后脑勺擦胭粉都把你美翻背了

大人,常言说的好

嫁出门的女泼出盆的水

我都不要她了大人您还能收回这个败类

怎么,嫁出门的女泼出盆的水

左右快去打来清水一盆,是

哎呀你们看那

那朱买臣那还是那么心软

让我一把鼻涕一把累地就给哄好了

你们看那都去打洗脸水去啦

哎呀我说丈夫老爷呀

你看这外边的风啊呼呼地

这尘土啊呜呜地回到你们公馆再梳洗打扮吧

老爷,打来清水一盆

老爷,回到你们公馆再梳洗打扮吧

哈哈,买臣马前要泼水

让你把水收回盆

收回清水夫妻在

收不回清水休想做夫人

你,你,泼水,是泼水啦

不好了,一见清水泼在地呀

崔氏这里慌了神那

前一把后一把左一把右一把

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搂了一大阵

连泥带水不够半盆那

这哪是马前来泼水

分明马前羞臊人

人活百岁也是死

不如早死破安尘

大人,崔氏她马前碰死了

撞死了,也罢买口棺裹成殓起来也就是了

正是,人生在世德为本

千万可别坏良心

善恶到头终有报

马前泼水警后人

三国,司马懿使郑文至蜀营诈降,假说司马懿用人不公:郑文艺出秦朗上,而司马懿反使秦朗为先锋,因此愤恨来降。言犹未毕,秦朗来挑战。诸葛亮使郑文出战,暗随其后。只一合,郑文即斩秦朗于马下。诸葛亮乃知其诈,回营时言司马懿营中有几个秦朗,郑文语塞。诸葛亮大怒,欲斩之。郑文以直告。诸葛亮命郑文修书诱司马懿劫寨。司马懿得书,审为郑文之亲笔,欣然欲往。其子司马昭精细,劝父勿出,先使秦朗往探虚实,果中计。魏兵大败,秦朗死于乱军之中。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指京剧史上有一幅闻名遐迩的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该图是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的。

作品简介

"同光名伶十三绝",画师是参照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之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绘画出来,个个栩栩如生,显示出画师的深厚功力。

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这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作品内容

现将"同光十三绝"所绘之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按生、旦、丑行当分别介绍:

1、 程长庚(前排左起第三位)扮演《群英会》之鲁肃。

程长庚(1811~1880),谱名程闻檄,字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氏51代裔孙。清嘉庆十六年农历辛未十月初七日生人,道光年间入京,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享名后寓所名"四箴堂"。同治、光绪年间曾掌三庆班,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镇潭州》、《八大锤》、《战长沙》、《华容道》、《战太平》、《取成都》、《龙虎斗》、《举鼎观画》、《文昭关》、《捉放曹》、《鱼肠剑》等,亦能反串花脸《白良关》尉迟恭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清光绪五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亥时殁,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妻室庄氏无后嗣,收养两侄,一名章圃为养子,一名章瑚为从子。仅章圃入梨园,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仅长子章遵孔从艺,幼入李铁拐斜街的小荣椿科班,排名春德、与杨小楼(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著名小生程继先,为俞振飞、叶盛兰之师。

2、 卢胜奎(前排右起第二位)扮演《战北原》之诸葛亮。

卢胜奎(1822~1889),祖籍江西(一说安徽),出身仕宦之家,自幼酷爱戏曲,常与剧界人士交往,因考试不中遂入梨园,初演即为程长庚赏识,约其入三庆班。入剧界后隐去真名,时张二奎正值红极之时,便取"胜奎"为艺名。所演老生戏讲究剧情戏理,尤擅孔明戏,有"活孔明"之誉。由于文化高,不仅熟读史书,钻研文学,且通透戏场,极善编剧,三庆班所演36本连台本戏《三国志》,即出其手。演薛仁贵征东事之《龙们阵》及《法门寺》(又名《郿坞县》或《朱砂井》)等,据传亦为卢氏所编。一生所编剧本,大都流传至今。因剧本为一台戏之根本,故人称其"卢台子"。可谓最早的京剧剧作家,为程长庚得力辅弼,卢乃丑角巨匠萧长华之义父。

3、 张胜奎(前排左起第一位)扮演《一捧雪》之莫成。

张胜奎(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张奎官,北京人,曾于四喜班演出多年。其唱吸取余三胜之法,嗓音虽不冲,但唱腔流利曲折。精于说白、做工。其念颇带情感,做派神态逼真,擅演忠臣义士一类"衰派老生"角色。如《跑城》之徐策、《四进士》之宋士杰、《清风亭》之张元秀。亦能演丑角戏,所演《渭水河》之武吉,为人所称道。

4、 杨月楼(后排右起第一位)扮演《四郎探母》之杨延辉。

杨月楼(1844~1890),谱名久先,从艺后改名久昌,字月楼。其父杨二喜,为清道光年间徽班武旦演员。相传咸丰年间,二喜携子由家乡怀宁进京,于天桥卖艺,为"忠恕堂"张二奎赏识,遂聘二喜为教师,收久昌为弟子,排名玉楼,与俞玉笙(即俞菊笙,为俞振庭之父)为师兄弟。月楼体魄魁梧,嗓音洪亮,文武皆能。起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文以《打金枝》、《金水桥》、《回龙鸽》、《五雷阵》等奎派戏见长。武戏《长坂坡》、《恶虎村》、《贾家楼》等为杰作。

因演《安天会》、《水帘洞》、《泗州城》的猴王孙悟空,故有"杨猴子"绰号。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咸丰末年满师后,在京很少露演,自立"忠华堂"课徒授艺。同治末年赴沪演出,轰动上海滩。张二奎过逝后,他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底,由程长庚呈请,杨月楼被保选为四品顶戴的精忠庙(梨园公会前身)庙首。程故后月楼接任掌三庆班达10年之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经张淇林保荐,与王楞仙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一故于宣南右顺胡同寓所,年仅42岁。在其弥留之际、托孤于盟弟谭鑫培,望精心培育其子三元(即杨小楼)成才,并嘱三元拜在谭氏膝下为义子,按氏家谱排名嘉训,后成为一代国剧宗师。

5、 谭鑫培(前排右起第一位)扮演《恶虎村》之黄天霸。

谭鑫培(1847~1917),谱名金福,字鑫培,号望重,寓所名"英秀堂"。祖籍湖北省江夏县大东门外田家湾。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岁随父迁居京城,11岁入小金奎班习武丑,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岁搭三庆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及"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曾傍程长庚演《青石山》马童,得"大老板"赏识,委以武行头。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是唯一的武生演员。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该片成为中国**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百代唱片公司为其灌制了七张半宝石唱盘传世,计《卖马》、《托兆碰碑》、《捉放曹》、《桑园寄子》、《乌盆记》、《四郎探母》各一张,《洪羊洞》、《战太平》、《庆顶珠》各半张。其弟子有王月芳、贾洪林、刘喜春、李鑫甫、余叔岩5人。1917年5月15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

6、徐小香(中间的一位)扮演《群英会》之周瑜。

徐小香(1832~1912),原名馨,别名炘,字心一,号蝶仙,寓所名"闻德堂",位于宣南小安澜营,后改"岫云堂",遂有"岫云主人"之称,小香为其艺名,有时亦写为"小湘"。祖籍江苏常州,清道光十一年月初十生于苏州吴县,幼随其父(清某部郎官)居京,酷爱小生艺术,私淑曹眉仙。其父故后,投"吟秀堂"潘氏门下习艺,满师后初搭四喜班,后入三庆班。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擅演《拾画·叫画》、《惊梦》、《乔醋》、《奇双会》、《举鼎观画》、《玉堂春》、《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起布问探》、《辕门射戟》、《罗成叫关》、《监酒令》、《孝感天》、《借赵云》、《镇潭州》、《取南郡》等,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合作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誉。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卖掉房产,南返苏州颐养天年。据曹心泉、王瑶卿等撰《徐小香专记》文载,徐氏故于民国初年(亦有说卒于1882年或1902年)。其弟徐金儿,字逸仙,亦工小生;其子徐如云,工昆旦与花衫。小香弟子颇多,以程继仙最为神似。

7、时小福(前排右起第三位)扮演《桑园会》之罗敷。

时小福(1846~1900),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寓所名"绮春堂",位于宣南猪毛胡同(今朱茅胡同),亦曾居住百顺胡同,祖籍江苏吴县,清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初九出生。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 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嗓音委婉嘹亮,唱腔极富情韵,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誉。能戏极多,曾以《三娘教子》享誉-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亦能演小生戏《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清光绪十二年二月十五日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份,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中年后于意所刻意授徒,弟子颇多,均以"仙"字排名,其著名者有张云仙、张紫仙、吴菱仙、吴蔼仙、陈霓仙、陈桐仙、王怡仙、江顺仙,此"八仙"与其师时小福同样嗜酒,且均海量,人称"醉八仙"。每年重阳日,此八位弟子必来师府祝贺,人称"八仙庆寿"。据传小福演戏常以白酒饮场。庚子年已卧床不起,又遭八国联军兵扰惊吓,于农历五月十三十日病故寓所,后葬于永定门外。其女为陈德霖继室;四子时慧宝,为著名老生,亦是梨园界的书法家,位于樱桃斜衔的"北京梨园公益会"之馆额"梨园新馆"及门楣上的"梨园永固"即为其所书,至今尚存。

8.梅巧玲(后排左起第二位)扮演《雁门关》之萧太后。

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清道光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因家境贫困,8岁时过继江姓,后被辗转贩卖,11岁入福盛班从班主杨三喜学昆旦兼皮黄青衣,又从夏白眼习艺,后与四喜班名旦罗巧福习花旦,艺成后即崭露头角,且极有人缘,遂为四喜班主要旦角。擅演演《雁门关》、《四郎探母》、《梅玉配》、《闺房乐》、《盘丝洞》、《得意缘》、《玉玲珑》、《胭脂虎》、《浣花溪》、《彩楼配》、《二进宫》、《思凡》、《百花亭》、《小宴》、《密誓》等,戏路极为宽广。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30多岁就掌四喜班。其弟子众多,最有成就的当属余紫云。光绪八年农历十一月初七病故于宣南李铁拐斜街45号(旧门牌)寓所,享年41岁。妻室为陈金雀之女,生有二子二女,长子梅雨田,为著名琴师,曾傍谭鑫培多年;次子梅竹芬,初学老生后改小生,最起归旦行继承父艺,惜23岁时患大头瘟病故,其子梅兰芳年仅3岁。至梅葆玖,为四代梨园世家。

9、余紫云(后排左起第三位)扮演《彩楼配》之王宝钏。

余紫云(1855~1899),原名金梁,字艳芬,号砚芳,乳名昭儿,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祖籍湖北罗田,其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生三鼎甲。紫云生于清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幼随父来京,入"景和堂"从梅巧玲习花旦,并私淑胡喜禄之青衣戏。其戏路极宽,尤精跷工。同光年间搭四喜班,擅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龙镇》、《梅玉配》、《祭江》、《玉堂春》、《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虹霓关》、《宇宙锋》等。因善琵琶,演《昭君出塞》,自弹自唱享誉一时。光绪二十五年病故,享年45岁。其子余叔岩,为余派老生创始人。

10、朱莲芬(后排右起第二位)扮演《玉簪记·琴挑》之陈妙常。

朱莲芬(1836~1884),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寓所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祖籍江苏元和,清道光十六年农历丙申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为"景春堂"朱福喜胞弟。幼学昆旦兼习皮黄,尤精昆曲。同治年间入四喜班,名重一时。擅演《思凡》、《琴挑》、《寻梦》、《寄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常与名丑杨鸣玉合作,与王楞仙之《奇双会》,曾享誉剧坛。且擅长书画。弟子有陈德霖等。

11、郝兰田(后排左起第一位)扮《行路训子》之康氏。

郝兰田(1832~1872)祖籍安徽,为"通天教主"王瑶卿之外祖父。原系徽戏演员,初习青衣,后工老生,以《借东风》而闻名。清道光、咸丰年间来京,因与程长庚同乡,遂入三庆班。初演《天水关》之孔明,颇受赞誉。于连台本戏《三国志》剧中,与卢胜奎分饰孔明。因当时老旦唱腔平淡,表演呆板,不被重视,故缺少老旦演员,郝氏便自改老旦,吸取各家老旦之长,并把老生唱法糅进旦角唱腔,创出风格独具的老旦新腔,提高了老旦行当的地位。凡老旦应工之戏,无一不会,尤以《钓金龟》、《行路哭灵》、《滑油山》、《目连救母》、《游六殿》、《徐母骂曹》、《遇后·龙袍》等最为拿手。与张二奎、梅巧玲演《四郎探母》饰佘太君,为时小福配演《探寒窑》王夫人等,相得益彰,享誉一时。其唱高亢有力,苍老深沉。念白犹如老妇一般。与谭志道均为京剧老旦的奠基者。后学者谢宝云、龚云甫等,以龚氏最为出色。

12、刘赶三(前排左起第二位)扮演《探亲家》之乡下妈妈。

刘赶三(1817~1894),原名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因其艺高,常被多处邀请,连赶三处乃为常事,为此被讽为"赶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呼其为"赶三儿",晚年则称其为"老赶"或"赶公"。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初学老生,下海后入京搭永胜奎班,后入三庆班,从郝兰田学艺,常演《金水桥》、《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会》、《武家坡》、《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因当时老生名角如林,遂改丑角。享名后各班争相聘请,曾搭嵩祝、和春、春台、四喜、双奎、承庆、九和成、胜春奎、永胜奎等诸班。

同光十三绝的人物简介

(前排左起第三位)扮演《群英会》之鲁肃。(1811~1880),谱名程闻檄,字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祖籍安徽省潜山县河镇乡程家井,为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