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姓席的?
起源主要有三:①席师后代。根据《万姓宗谱》记载,尧为部落首领时,遇席氏老翁击壤而歌,尧听后很佩服,乃拜其为师。②籍姓所改。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因负责管理晋国典籍,以籍为姓。第十三世后人名籍镶,为避项羽讳改为席。项羽战败自杀,有的恢复籍姓,有的沿袭席姓。③出自他族。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席姓;土族席纳氏,汉姓为席;今满、回、苗、水、彝、土家、蒙古等民族中均有席姓。 始祖:席师。 迁徙: 据有关资料所载,尧之席师当为今河南睢县一带人,是故席姓当发源于今河南省,可惜此支席姓世系无传,令人难知其详。而由籍姓改来的席姓,在后世昌盛为安定郡望,后来散居全国各地的席姓亦多由此分衍而出,所以本文重点论述该支派。籍姓改席姓后不久,项羽即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席姓一部分恢复原姓,其余沿袭未改。刘邦建汉后,采纳娄敬之建议,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大约有二十万之众。作为关东豪族之一的席姓被强迁到安定(今宁夏固原)、临泾(今甘肃镇原)两地。这样,席姓人就离开了他们曾长期繁衍的三晋大地。“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席姓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人勤地肥,使他们繁衍得十分兴盛。东汉初有光禄勋席广,此后有司马席封,此为较早见诸史册之席姓人。此际席姓因为仕宦等原因进入河南、陕西等省。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战火连天,而安定、临泾之席姓远离是非之地,繁衍得依旧兴盛,昌盛为席姓安定郡望,历隋唐而依旧,故后世席姓有以安定为其郡望堂号的,如北魏大臣、安定人席法友随祖父南迁洛阳后,为怀念故乡,即以安定为其堂号。南北朝时有安定之席姓随中原士族南下风潮而迁入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南方省份,也有因为其他原因进入山西、河北等北方省份者。安定临泾人席阐文曾任职南朝梁,后晋爵湘西侯,子孙遂留居今湖南省。隋唐时,席姓依旧以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北方省份为主要聚居地,甚至有从南方回流北方者,如席豫由湖北襄樊徙居河南。宋靖康之耻后,席姓南迁者始渐多起来,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席姓人入迁。元代以后,今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席姓入迁。明初,山西席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清以后,席姓有迁台湾和东南亚之地者。如今,席姓在全国分布很广,尤以河南、陕西等省多此姓。目前席姓人口列全国第169位。 郡望: 安定郡 西汉置郡。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以及宁夏西部地区。 堂号: 嘉会堂 宋朝时候的尚书司封郎席汝言是一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他和文彦博、傅弼、司马旦、司马光兄弟、王安石、楚王叔等人分别形成了耆英会、同甲会、真率会。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安定。②自立堂号:三会、耆英、知素等。 字辈: 某支席氏字辈:正大光明,守定安国。家传万代,永兴旺盛。 苏州席氏字辈:玉广长风(山)步(素),裕(举)德与时行。 重庆席氏字辈:珍财仕国有,大臣永朝宗,世代显荣华,富贵定乾坤,文清武正顺,光明启贤映。 名人: 席固(504-564),北周臣。字子坚。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梁大同(535-546年)中,为齐兴(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北)郡守。梁元帝萧绎继位江陵(今湖北江陵)时,任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刺史、初拥众自守,以观时变;后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一说大统十五年)以地归西魏宇文泰,累官至昌、归、宪三州诸军事、昌州(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刺史。 席豫(680-748),唐诗人。字建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居河南。唐中宗时,举手笔俊拔科,任襄邑尉。又举贤良方正异等,为阳翟尉。开元初,升任监察御史,累迁考功员外郎,善于选拔人才,为时所称,升任中书舍人。与韩休、孙逖等相次掌制诰,皆有能名。后出任郑州刺史。韩休辅政,召为吏部侍郎,任职六年,所拔寒士多至台阁,时人尊为“席公”。官至礼部尚书,封襄阳县子。玄宗曾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奉和,玄宗以豫诗最工,下诏褒美。天宝七载(748)卒,年六十九。 席旦,宋臣。字晋仲,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丰进士,为齐州司法参军。徽宗朝,擢右正言,迁右司谏,擢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坐事黜知滁州。累官知成都府。治政尚平和,不邀边功。年六十二卒于长安,赠太中大夫。 席鉴,明藏书家、刻书家。字玉照,号茱萸山人。江苏常熟人。有藏书楼“扫叶山房”。因与本地刻书家叶氏刻书争利,故称“扫叶”。所刻书籍以《十七史》、《四朝别史》、《东都事略》、《南宋书》、《百家唐诗》、《元诗选癸集》等较著名。 席书(1461-1527),明臣。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进士。累迁礼部尚书善揣帝意,眷顾隆异,辅臣莫望。《明史》载其“遇事敢为,性有偏愎”,“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终官武英殿大学士。有《大礼集议》。 席佩兰(约1789年前后在世),清诗人。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等,因善画竹,自号佩兰。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自幼聪颖过人,文思敏捷,能诗。嫁给同郡人进士孙原湘,风雅伉俪,志趣相投,闺中唱和,几日夜相继。后受业于袁枚,深得赏识,并引为知己。有《长真阁诗集》、《傍杏楼调琴草》传于世。 席宝田(1829-1889),清末湘军将领。湖南东安(位邵阳南)人。字研芗。湖南东安人。诸生。咸丰中办团练,随刘长佑部与太平军作战,后率湘军精毅营。同治年间率兵增援江西,捕杀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及洪秀全之子福瑱,赐号“业铿额巴图鲁”,封云骑尉世职。官历云南、贵州按察使至记名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率湘军赴贵州镇苗民起义,擒杀张秀眉、杨大六等,晋骑都尉世职。后称病家居,光绪十五年卒。 其他席姓名人有南宋官吏席益;明官吏席上珍、席篆、席春;清文学家席钰,诗人席筠、席绍芬、席慧文等。近当代席姓名人有土壤学家席承藩,自动控制专家席裕庚,中医学家席梁丞,党史专家席宣,评剧演员席宝昆,作家席绢,硬笔书法家席殊等
甘泽平
笔名甘苦,号无定庵主,男,1942年5月1日生于河南省濮阳县一书香门第,大专文化程度,是中国当代集书法创造、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被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誉为“雅俗共赏”。从在职到目前,多半从事教育、宣传、文史撰稿及文学艺术创作,曾被多所大学邀请开展书法讲座。现任河南省闯世界文化传媒特约书法家,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文名:甘泽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省濮阳县
出生日期:1942年5月1日
职业:书法家
毕业院校:广州美院
主要成就:甘苦书法集
代表作品:甘苦书法集
性别:男
笔名:甘苦
号:无定庵主
文学创作
除平时发表一些诗歌、散文、评论、曲艺及歌词外,主要是戏剧创作,发表演出的剧本有:大型现代戏《红色会计》、《普泉庄》、《战山河》、《黄河怒涛》,新编历史剧《红娘子》、《凤求凰》,独幕剧《家务清官》、《护马》、《刀出鞘》、《送电机》等。其中《红色会计》、《战山河》、《红娘子》均获河南省戏剧汇演二等奖;《家务清官》获原安阳地区一等奖,后改编为戏曲广播剧,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红娘子》受到戏剧家吴祖光的好评,并推荐给中央新闻记录**制片厂,由穆铁导演摄为舞台戏曲片。此外,参与创作的现代戏《弟媳妇与大伯哥》由上海**制片厂摄制成舞台戏剧片(上下集);1969年还参与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组建的《朝阳沟》剧组,按照当时的指示改编为第九个样板戏,可惜未成功(在此工作期间,曾被河南省作协、剧协吸收为会员,后因不再从事此项工作而自然退会)。
美术宣传
在广州美院学习期间,除正常作业及院方有关美术活动外,自己创作了一套连环画《小羊倌》,参与创作挂图《焦裕禄》一套。在县文化馆、宣传站、展览馆工作期间主管阵地宣传和各种展览工作,仅担任总设计的大型展览就有“农业学大寨”、“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阶级教育”、“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黄河滩上血泪仇”、“雷锋式好民兵—张连友”等。其中“黄河滩上血泪仇”是以大型泥塑的形式在河南省博物馆展出两年,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参观人数多达几十万,后又编印成连环画册出版发行。1980年5月当选为河南省文代会代表时,拟任省美协理事,后因不再负责美术工作而自行退会。
文艺刊物及文史资料编辑
在文化馆及文化局工作期间,因人员少,一直兼管文艺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从《长垣文艺》、《朝阳》到《蒲公英》,组稿、排版、校对、发行都由其一人承担,尤其是在培养作者队伍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当时成为省内文艺刊物的佼佼者,交流发行到全国各地,一些著名作家都曾为其投稿,文学巨匠矛盾先生曾两次题写刊名,李准、姚雪垠、舒芜等经常写信鼓励支持。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坚持以文养文宗旨,办刊78期。一些领导和专家认为,作为培养乡土文学作者园地,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并由此涌现出大批文艺人才,实属不易。调县政协后,开始着手搜集、整理、出版文史资料和编印《长垣政协报》,受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的关怀和支持,并亲笔题写了报刊名称。邀请《红楼梦新补》的作者,时任安阳地区政协副主席张之老师,为文史资料撰稿员进行了培训,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选》和《长垣政协报》20多期,刊登文章达60多万字,有些资料属于抢救性的,十分珍贵。例如在中央有关***那里获得的解放长垣城大量和文字,填补了《长垣县志》的空白,据此所撰写的报告文学《将军和三胞胎的故事》荣获全国金奖。还有1921年发大水时,京剧大师梅兰芳赴灾区义演赈灾的情况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因此,在全省文史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被聘为省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许多县市政协到长垣学习交流文史工作经验。
社会活动
在县政协任宣传科长时,经常组织当地书画名人进行义写义画。北京筹办亚运会期间,到县城机关学校与乡镇企业写画一个多月,将募捐到的两万多元送往亚运会组委会,受到特别表彰,颁发奖盘一座作为纪念。1986年春节前,与海外同胞进行书画联谊活动,以引起他们的思乡之情,起到了招商引资的作用,活动照片及介绍文章分别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1990年调任县文联主席后,旋即组建了作协、书协、美协、剧协、书画院、老年书画研究会等11个群团组织,先后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交流联谊。日本国姬路市书画家协会主席福田一郎先生、被称为“东南亚书法冠军”的台湾王轶猛先生、澳门书协主席连家生先生等名家多次邀请,交流书艺、交换作品、建立友谊。总部设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世界书画家协会”主席郭农先生也邀请其担任该组织终身基本会员,并于1994年荣获“世界铜奖艺术家”暨“世界书画名人”称号。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与中华慈善事业。凡是其了解到的,认为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事情,总是想方设法参加。如西部开发、希望工程、爱心助残等。截止目前,向一些希望小学、爱心乐团、看得见的希望、癌症和白血病患者,以及天目山禅源寺、调兵山明月禅寺等善举,捐赠书画作品一千多件,因此曾受到全国文联前任党组书记高占祥、禅画大师月照上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亲切接见,合影留念,还以“慈善艺术家”称谓相待。2003年在全国人民防非典期间,连夜赶写由王雨田主任创作的万言长诗《民族精神的壮歌》百米长卷两套,精心装裱后,由县委、县政府代表分别赠送全国抗非典指挥部和南京书画院,在全国几大城市和海峡两岸展出后收藏,颁发了荣誉证书、收藏证书,并荣获特别奖。此事还因全国书协主席张海,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剑峰、云平等题名、题字、题跋而增色添彩。2006年,在组织“黄河湿地绿色环保行”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开辟基地,保护鸟类、放生鱼类,写诗撰文歌颂大自然,弘扬环保意识。在有关领导应邀赴日本考察交流时,捐赠日本环保内容书法作品10件,被日方环保单位永久收藏,并收到对方回赠。后在全国环保工作表彰大会上,委派代表参加,受到有关领导的接见和表彰奖励。
书法创作
其出生于书香门第,或曰“书香世家”是众所周知的。其祖父乃前清秀才,当地名师,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特别是“鸟头字”堪称一绝;其父更胜一筹,年轻时便成为濮(阳)、长(垣)、东(明)、滑(县)一带家喻户晓的书法家、文学家、教育家,至今保留着他所撰文、书丹的碑碣、匾额、楹联、家谱等。甘泽平幼承家教,弱冠投师,遍临诸帖,先学颜真卿、孙过庭,后习张迁碑、张猛龙。为了临摹金刚经,曾抱病三登泰山,还留下观感:“久仰经石,而今登临。一壁绝书,面天出神。泰岳言尊,唯此当仁。拾级求索,心向天门。”后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在民间及国内外各类群团书画大奖赛中屡获金、银、铜及一、二、三等奖。他把书法作为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一心只想把书法这块民族瑰宝发扬光大。他不辞辛劳地组建书画组织,开办讲座、学习班,外请内培,使大批书画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一支可观的书画队伍。致使一、二、三届“长垣同乡书画展”办到了郑州、开封等地,被河南电视台、广播电台称为书画之乡。于是便以书画为龙头,把县城的牌匾广告,墙体、路标、装饰等搞得别具一格,充满文化氛围,无形中提升了城市品味。他还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无偿服务活动,不计得失,有求必应,被尊为“服务型文化人”。1999年,中共长垣县委、县政府为其悬挂了“德艺双馨”大匾,同时为其举行了甘泽平书法艺术展览和作品研讨会,以彰显其艺术功德。
退休后,更以书法为载体,致力于书法创作,把视野扩大,走向全国。曾应邀赴北京、南京、济南、南宁、郑州、敦煌、安阳、洛阳、鹤壁、开封、曲阜等地传经送宝,交流书艺,在赞扬声中得到提高。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大奖赛中夺得金奖,授予“爱国艺术家”称号。同时还通过多种渠道,使作品走出国门,互相切磋。至今已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新、马、泰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其作品近300幅,刻碑20余通。在海内外经济交流和科技传播中起到了文化使者的作用。2003年,继硬笔书法集《理想、道德、情操》出版发行后,又出版了《甘泽平书法集》、《甘泽平书法小品集》、《民族精神的壮歌》百米长卷三部专集。还入编了《中国当代墨宝集》、《21世纪中国学者墨迹》、《中国当代书画作品鉴赏》、《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书画名人辞典》、《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多种结集和典籍,还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书画报》、《书法导报》、《中华魂》、《探索研究》、《知音》、《当代》等为其发表评论文章约16万字(文章标题与作者附后)。
在全国筹办北京奥运会期间,除提议并积极参与中华龙乡发起的“迎奥运中原万里行”2008米书画长卷活动外,自己还以洒金仿古宣纸,用寸书三体格式书写了长卷《中国奥运百年》和《奥运百科知识》,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奥运情怀。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曾冒着余震参加了西安组织的赈灾笔会,后又在洛阳、濮阳等地为赈灾义写义画,自己还夜以继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写了二百多幅作品,从中挑选160幅精心装裱,先后在长垣、郑州、濮阳展出,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赞许。河南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之后将100幅作品送给中国书协捐赠热线,30幅捐赠中华慈善总会,30幅捐赠四川省江油市关工委,全部用于灾后中小学重建。省内有关领导称之为“四高”:高境界、高品位、高质量、高价值(有关单位为其润格定位6000元/平方尺),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抗震救灾模范”和“关爱楷模”,并召开了表彰大会。曾应邀赴中央电视台书画展厅及玉泉山参加了笔会,有幸书写了“观海听涛”横幅和“马”字斗方,并题款曰:“中南海清,玉泉山明。和谐盛世,虎跃龙腾。团结奋进,马到功成。”以表达对党中央的拥护和赞颂。笔会期间被举办单位评为“终身成就奖”。在奥运倒计时和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甘泽平酝酿成熟,并已经开始实施了一个计划:在10年内,实现捐赠作品一万幅的愿望(他自称为“万福工程”)。同时,还要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高级书法研修班,以此来兑现他“活到老,学到老,服务到老”的宿愿。
由于不懈的努力和一些成绩的取得,上级和有关部门给予许多荣誉:河南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地市优秀***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县拔尖人才、优秀知识分子等。现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少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河南省政协、全国政协书画院成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投资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荣誉院长,以及国内许多家文学艺术、书法美术群团组织邀请兼任的评委、顾问、客座教授、一级书画师等。
知名书法家评介甘泽平书法之文章选题
1、翰墨的细节与夹竹桃花——记书法家甘苦先生(冯杰)
2、来自基层书法家的挑战——“甘泽平书法展”观后感(周鸿俊)
3、动静咸宜——《甘泽平书法小品集》赏析(丁元)
4、蒲公英的风格——简评甘泽平书法小品(冯杰)
5、甘苦一生书风流(王雨田)
6、我知甘苦(蔡云川)
7、书坛人生绽华彩——著名书法家甘泽平先生艺术创作概述(李蓦)
8、笔走龙蛇甘,人磨砚池苦——小记甘苦先生书艺人生(杨泽远)
9、我心目中的无定庵主——甘苦先生写真(李庆云)
10、蒲城才子书写风流人生——记书法家甘泽平(孙宝泉)
11、红杏出垣——关不住的甘苦书艺火热心(萧岐峻)
12、瀚海文星——从一副匾额题字看书法家的字外功(陈海文)
13、基层书法家不可忽视——甘泽平书法风格之探讨(郑剑)
14、前所未有前途无量——我为甘泽平书法展览写前言(艰辛)
15、书品、人品、口碑、奖杯——“服务型文化人”甘泽平之精神(安克慧)
16、“无冕之王”香如故——甘苦书法艺术给我的启迪(李岩)
17、甘苦之路——兼评字才、字胆、字功说(冯杰)
18、贵在精神——“甘泽平书法作品展”溯源(赵名显)
19、民族精神的壮歌——抗击‘非典,甘泽平捐赠百米长卷纪实(李化森)
20、激情在燃烧——“甘泽平抗震救灾捐赠作品展”礼赞(王雨田)
21、甘泽平书法艺术鉴赏(李利)
22、甘苦书艺我尊师(韦圭)
23、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读《甘泽平书法集》之我见(耿汉夫)
作品赏析
覃姓
一、姓氏源流
覃(Tán,Qín,Xú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夏朝有覃怀地,为覃怀氏之后,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怀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Tán 音谭)姓,称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Qín 音秦)。相传覃元先(南梁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南每人,相传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3、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 音谭)。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就于周庄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将谭国吞并了,当时谭国的主人谭子奔到莒国去避难,失去祖国的谭国公族后裔就“以国为氏” 而姓了谭(见《谭氏家谱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故谭与覃应为一家。
4、出自曋姓,为巴人曋氏所改,覃(Xún 音荀)姓为土家族最大姓氏之一。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区腹地长阳、招徕河最为集中,据《覃姓族谱》称:招徕河是覃姓圣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学者考证,“覃氏源于曋姓”,这证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徕河流域。
得姓始祖:伯益。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当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后,伯益开始协助他治理济河、沁河和黄河。其后,伯益携族人向东,随大禹往东至兖州地治水,今河南浚县有覃氏族人数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来的,他们以祖地“覃”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随大禹治水迁徙,最后到了江南的会稽(今浙江韶兴),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们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怀地名为氏,在各地产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间,有竹氏迁出外地的有称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东的章丘、历城一带建谭国,后谭国被齐国所灭,在逃亡中去“言”字边以覃为氏,《姓篡》中说:“覃本谭氏,避难改。”故覃氏后人奉伯益为覃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覃氏演变过程:覃氏→覃怀氏→皇覃氏→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谭氏→覃氏。
上古周武王伐纣成功,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封远古颛顼帝的后代为谭地的首领,让他们建立了谭国(在今山东省历城县)。并封给子爵爵位,所以谭国历代国君都称为谭子。继而兼并诸侯,废了孤竹国,孤竹氏被改为有竹氏。先后被遣送到洛阳(今洛阳市东)和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两地修筑东周城郭和抵宫。为周穆王贵族的奴隶。修筑工程完成后,周穆王把修筑抵宫的奴隶升为自由民,分配到各附庸国去耕田种地。有竹氏自由民被分配到谭国耕田种地,随谭国而姓,归宗谭氏。到古代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并吞谭国,国民分崩离析。国君谭子奔莒(今山东省莒县),其公族子孙,以国名为姓,相传姓谭;原有竹氏公族子孙,不甘做齐国的顺民而相率逃亡,奔有褒,重返三百多年前的故地,在逃亡途中,以谭国名去言为姓,相传姓覃。覃氏“义勇隶属将军诗”立两广开阳之罗城(即广东罗定市)戍乾位,始建功东汉末年,据此纪念义勇隶的覃氏民间传说“覃公千子生百姓”指的就是公元前约一千年左右,覃怀河部族皇覃氏氏遭禹下令灭族时期,覃公命覃氏部族各人自行改姓四逃求生,以免灭族之灾。当时覃公命誉族部人几经周哲展转沿海地带南北大迁异,历经千载后于南北朝时代早期定居南海。《覃氏家谱》载辈排有“文星朝化日,明誉向中天。思永作元辅,发祥克绍先。”覃姓望居会稽(秦初置郡。在今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南海(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弘农(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三、历史名人
覃 昌: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覃光佃的儿子,庆历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退休后闭门讲学,教人读经书,著有文集。
覃 达:明代湖南石门人,曾任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万户官,洪武年间(1368-1398年)被征调到四川征剿,奋勇杀敌立功。丧于四川省大溪坪。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这个称呼,原来是太子称呼老太监的,现在通用于老年夫妻之间的称呼。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9岁儿子朱佑樘为太子,派宫中服侍多年的太监覃吉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习。几年间,覃吉对太子口授“四书”,还常常叙说民间情况,连历史上宦官专权祸国的往事也不避讳。覃吉对太子说:“我老了,也不想当富人,但愿天下有个圣君,我就满足了。”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以后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互称“老伴”了。
覃 振:原名道让,字理鸣。当代湖南桃源县人,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参加护法运动。蒋介石隐退时,以主执委代行总统职权数月。系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好友,与毛泽东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终年63岁。葬岳麓山,墓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元先:字流钦,名无克,南梁广东南海人,原籍陕西善骑射,亦精通文墨。齐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卫乡里,据有番禹。庆州刺史李坚,遣人说元先归梁。武帝召见问其姓名,元先以“衍”与“彦”同音,恐犯帝讳,乃以无名对帝渭曰:“公当立勋业,书彝常,奈何无名乎?遂改今名。拜东宁州(今广西罗城县)刺史。累著战功,加云麾将军。侯景反,元先与萧云合力讨伐,擒贼斩将,所向无敌,未凡卒于军中,年73岁。其后裔均落籍罗城。
覃光佃:北宋广西融州(今融安县)人。博学能文,宋仁宗时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势,京师呼为真御史。外筹军政,内肃朝仪,咸倚重焉。曾与狄青并封为将军,以音乞归赐诏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致仕。
覃庆元:覃光佃之父亲,北宋融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景德进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1006-1010年)被封为御史中丞。为人稳健,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举朝服其公正。
覃应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云阳县人,嘉靖进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属及群众,平息匪乱,整肃地方治安,政绩突出,升任四川副使。
覃子豪:又名天才、覃基(1912-1963),出生于广汉县城西街。在广汉中学读书时,便喜爱诗歌。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院,与同学朱颜等成立诗社,研读法国浪漫派诗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诗集《剪影集》。1934年,覃参加中共党员夏奇峰、蒋代兹组织的读书会,开始阅读高尔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参加中国诗歌作者协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国,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 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宣传杭日。抗战胜利后,覃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覃子豪去台湾。先后担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专员、粮食局督导员、文坛函授学校教授、文艺创作委副主任,并当选为青年写作协会理事兼该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后与钟鼎文等创建兰星诗社,编印《兰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其诗作对台湾和东南亚现代诗有过极大影响,被誉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台湾文艺界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覃绍殷:广西自治区马山县人,壮族。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桂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画院院长。作吕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有作品在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或限表。有作品被全国人大会堂,天安门管理处、毛主席记念堂等收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会稽郡:秦置会稽郡,治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包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更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郡、会稽郡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台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
弘农郡:①汉置弘农郡,现在河南省内乡、宜阳县以西,黄河、华山以南,陕西省柞水县以东地区,治弘农县。②弘农县,汉置。为弘农郡治,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故城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北。
2、堂号
覃姓的主要堂号有“务滋堂”等。
============================================================
覃姓宗祠通用对联
〖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授九岁太子;
传各龄儒生。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宪宗时,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岁,口授四书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联典指宋代国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后闭户讲学,有文集。
中国有多少姓席的?
本文2023-09-27 02:57: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