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姓氏的来源?/?
欧阳姓出自姒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欧阳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这便是早期的越国。
越国传至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名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今浙江省吴兴县),封为欧阳亭侯,于是他们便以欧阳为氏,其后代则称欧阳氏或欧氏。
欧阳姓以海鸟为图腾,郡望为渤海。 宋朝时,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人口总数居复姓首位。
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8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欧阳姓人口增长率呈下降的态势,这可能与欧阳复姓改单姓阳有关。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省广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懿”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
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
现在,广东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广州(从化),湛江(鸦翠)清远(连州),顺德均安。江苏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金坛市直溪镇巨村村。
扩展资料:
欧阳姓历史名人: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2、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欧阳建
欧阳建,字坚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详(据《鲁西南欧阳氏宗谱》载欧阳建生于二六九年),卒于晋永康元年,年三十余岁。
著有《临终诗》以及《言尽意论》,提出了古代唯物辩证观点。历任尚书郎、冯翊(今陕西大荔)太守,到赵王司马伦专权时,欧阳建想有所作为,欲立楚王,由是与司马伦有隙。
于是他与潘岳偷偷劝淮南王司马允诛杀司马伦,事泄,欧阳建全家不论老少都被斩首。临刑时,作诗文《临终诗》,甚哀楚。他曾提出“言尽意”的思想,否定语言不能表达事物的说法。
4、欧阳珣
欧阳珣(1081年——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福建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之十世孙。他少聪而敏慧,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
崇宁五年(1106年)丙戌与本邑储敦叙同登蔡凝榜进士,调崇安尉,有主簿者贫不妄取卒于官,欧阳珣倾囊以赈其行,人皆义之终。
丁父忧,珣立于灵堂前,其叶累百,人谓其忠孝两全。
5、欧阳瑾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江西分宜松山防里人。少聪颖,出语惊人。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时年26岁。
以后40余年,一直在外做官,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
办事认真周密,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欧阳姓
——欧阳询
——欧阳修
——欧阳建
——欧阳珣
——欧阳瑾
来源一:
曾姓起源于姒姓。
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2、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
3、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4、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来源二:
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扩展资料:
姓氏的分类
1、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2、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3、《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4、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曾姓
-姓氏
第一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时期江南道观察使林正,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辜氏始祖为林正,字达中,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原姓林,为殷商比干之子林坚的后裔,闽晋安林氏始祖林禄之十三世裔孙林孝诚(字允谦)之孙。其家世居福建莆田太平村永定里(今福建莆田尊贤里北螺村)。林正在二十二岁中举人,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甲午科进士及第,授江南道观察使(辖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林正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兴学校、除苛政、廉正爱民,是应贞观之治。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江南道大旱,民不聊生。林正悯民饥苦,不及禀奏朝廷,便毅然下令开官仓放粮赈济饥民。当地豪绅乘机构陷,事闻于朝,唐太宗起初大怒,诏令将林正逮捕下狱法办。江西百姓闻讯,不忍林正蒙受冤屈,联名上万民表与朝廷,代其辩冤。唐太宗派人调查,方知林正真的是个清官,是坏人对他罗织构陷,便即下诏放林正出狱,并传他上京陛见。陛见之后,唐太宗先对林正进行一番抚慰,又自我检讨,说:“卿乃无辜受罪,今赐卿姓为‘辜’。”唐太宗虽然贤明,但仍脱不了动不动就给臣属赐姓的习惯,不过以往都是对有功之臣赐以李姓以表示亲近。这一次,因为林正差一点无辜丧命,因此就赐他以辜为姓,昭其“辛苦”之德,合二字为一,是为“辜”氏,是为该支林氏辜姓的始祖。在起初,大家还是以“辜林”称呼这个新生的姓氏,对林正也是以“辜林正”称呼之,后来就干脆把林字去掉了。林正成为辜正,成为辜氏得姓始祖。帝王赐姓,全族荣耀,因此该支林氏家族皆改为辜氏,世代相传至今。
辜正告老后,没有回莆田老家,而是继续定居于江西南昌地区。在他逝世后,当地百姓为其建嘉德祠以表怀念。辜氏族人大多尊奉辜正(林正)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宋朝时期福建厦门同安陈氏渔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该支辜氏先祖本姓陈,世代在福建厦门同安捕鱼为生。到陈敦源时,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携带家眷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落户,成为伐榛辟莽、开垦这块蛮荒之地的华人前驱,旅居时间比英国人还早。
事过境迁,陈敦源痛定思痛,罪疚之心难以释怀,于是干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从此传下一支辜氏家族。在辜敦源(陈敦源)的后裔子孙中,有清末民初拥有十三个博士头衔的著名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
第三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祭祀执疈辜,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执疈辜,简称执疈、或执辜,是西周初期就设有的一种官职,专职掌管在盛大祭祀活动中对牺牲的处置,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辜”,在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的过程就称作“辜”,也就是“磔”;而“疈”,则是剖开牲畜身体的过程,与“副”的含义是一样的。因此,执疈辜实际上就是官家屠夫的官称,只不过执疈辜只负责宗室祭祀活动中的牲畜宰杀、处置,并按规定和要求将牲畜的各个部位予以剖解,安置在祭祀台上的指定位置。这在典籍《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记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注:疈,披牲胷也。疈辜,披磔牲以祭也。”
执疈辜这一官职多为其后裔子孙世袭,很早即有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者,且非常受社会上人们的尊畏,称执疈辜氏、执疈氏、执辜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执氏、疈氏、辜氏、宰氏、屠氏等,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编辑
林正(林达中)、陈敦源。
迁徙分布
编辑
今湖北省的武汉市蔡甸区、黄石市、鄂州市、天门市、安陆市、咸宁市、崇阳市、通山县、大悟县、黄冈市、仙桃县、当阳市、潜江市、荆州市,广东省的深圳市坪山新区、汕尾市红海湾地区,汕尾市公平镇,普宁市大坝湖美村,贵州省的贵阳市贵定县、大方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广东省的雷州市、潮州市,四川省的仁寿县、乐山市,安徽省的广德县、蒙城县、全椒市,湖南省的浏阳市、津市、华容市,浙江省的金华市、乍浦县,江苏省的无锡市、涟水县,江西省的南昌市,山东省的安吉市,福建省的泉州市、宁德市、晋江市、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漳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漳化市等地,均有辜氏族人分布。
据潮州市金石镇辜厝村村史记载,辜氏先租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从福建莆田迁徙入广东潮州。先居于桑浦山工埔肚,建村立寨,称辜厝村。后因嫌桑浦山地解人稀,不利子孙今后发展,乃迁移至海阳之隆津都,仍沿用原村名至今。
海阳辜氏是同姓中最先由福建迁徙人潮者。此系村中口碑相传,未见族谱记载,是否直接迁自莆田?值得商榷。
据福建辜氏谱及其它文章资料参考:
辜(林)正传至四世,有辜源、辜澜两兄弟,均为唐朝开元年间进士。兄弟皆曾赴福建为官,以闽中乃其祖籍,相约回闽定居。
辜源居福建南安罗溪,辜澜居福建漳州磁窑乡。
辜源传子辜桓,逝世后葬于福建同安县白礁文圃山。
辜桓有子四人,分四个房系,统称白礁辜。二房、三房先后向永春、泉州、惠安等地播迁,又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台湾。迁泉州的是辜桓二房派下,辜正第十五世裔孙辜志明,南宋初期居泉州打锡巷。其族谱记载:其后子孙向潮州、台湾彰化等地播迁。
宋朝时期,莆田并无辜氏迁入记载,也无辜姓聚居村落,至今仍人口数甚少。而福建泉州却是辜姓人的主要居住地,许多辜姓名人都是从泉州走出去的。如清末民初北京大学的著名怪教授辜鸿铭、现在仍在台湾政坛和商界十分活跃的辜振甫、辜伟甫兄弟的祖籍就皆是福建泉州,辜振甫曾任台湾海基会主席,辜伟甫是台湾数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辜氏兄弟是辜正的第三十一代裔孙。所以,潮汕辜氏应该是迁自泉州而非迁自莆田。潮汕辜氏与台湾辜氏是同根同源,因为天下就只有这一支辜氏。
郡望堂号
编辑
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晋安郡:亦称晋江,是1980年以前大泉州的通称,原来的泉州仅指鲤城区一地。原来的泉州市政府叫晋江地区行政公署。泉州是从晋朝开始中原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地,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历史上,泉州与晋江基本说的是一回事。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泉州夏禹时属扬州城,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地。从秦朝到隋朝的八百余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等所辖。秦汉时,中原汉族人民逐渐南移,此处初辟蒿莱。公元四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晋人大批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泉州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唐朝初年,归武荣州所辖,唐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武荣州始改名为泉州。唐朝泉州设置初期,辖晋江、南安、龙溪、莆田、仙游五县,唐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与漳州分治,龙溪归其所辖。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给中原造成严重的灾难,中原人民进一步避乱南迁,经济文化中心转移,促进泉州进一步繁荣。史载唐大历年间,泉州“文风大盛”、书院林立,一些著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云寺、普照寺等,均建于此时。经济上,泉州已逐渐成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间,已是一个车旅辐辏、商贾云集,“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国际港城,与交州(今越南河内)、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并称为全国四大港口。五代时期,后汉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泉州称清源郡。后周显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辖晋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后称安溪)、长泰九县。宋朝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公元981年),莆田、仙游两县为兴化郡,长泰归漳州,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县。北宋时期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南宋朝廷偏都临安(杭州)后,泉州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全国两大商港。宋景炎三年(戊寅,公元1278年)至元朝大德二年(戊戌,公元1298年)的二十年间,先后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书省衙,泉州改为泉州路。元大德二年改为泉中府,元延佑元年(甲寅,公元1314年)复立泉州分省,泉州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明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司,统领各地府、县。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辖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县。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泉州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闽变事件”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直至1949年9月1日泉州解放,中央人民政府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政区依旧。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1950年3月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所辖。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1956年5月撤销闽侯、永安专区,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县归泉州。1958年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归福州所管。1963年4月析大田县归三明专区。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五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至此,泉州市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泉港、清蒙共计四区三市五县和一个管委会。
惠安县:亦称螺城,即今福建省泉州市下属惠安县。汉朝时期属会稽郡。唐朝时期属武荣州,唐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公元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首任知县崔知节。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螺山负邑,又城形如“螺狮吐肉”,故县城称螺城,简称“螺”。惠安置县时,设崇武、崇善、城山三个乡,下辖太康、守节、礼兴、民安、平康、归化、祥符、尊贤、崇德、民苏等十六个里,共六十六个铺。北宋庆历八年(戊子,公元1048年)改为十八个里,仍以三个乡管辖。元朝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改为文质、行满、忠恕、信义四个乡,仍辖十八个里,其中文质乡四个里、行满乡五个里、忠恕乡四个里、信义乡五个里,下辖三十五都,合城区在坊共三十六都。明沿元制,至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因倭寇劫掠和兵、疫连年,户口减耗,有些都随宜合并,缩减为三十个都(含在坊),下辖八十图,每图十甲。清朝初期“迁界”,濒海居民移入内地,东南地区的图、甲十减六七。清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年)改里为铺,全县设六十八铺(其中县治内八铺)。民国初年,废“府”设“道”,惠安县隶属厦门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各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四省,惠安县隶属“兴泉省”;同年“闽变”失败后,南安县仍直属福建省政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民国二十三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1938年移永春,1943年移泉州)。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解放,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5年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地改市”后改称泉州市)。1997年,惠安县辖十七镇两乡:螺城镇、崇武镇、东岭镇、东园镇、黄塘镇、净峰镇、螺阳镇、洛阳镇、山霞镇、涂寨镇、辋川镇、张坂镇、南埔镇、后龙镇、山腰镇、涂岭镇、埭港镇、百崎回族乡、小岞乡,县政府驻螺城镇。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将惠安县的山腰镇、后龙镇、南埔镇、涂岭镇、埭港镇划归泉州市泉港区管辖。后撤销小岞乡,设立小岞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惠安县辖十五个镇、一个民族乡,即螺城、洛阳、崇武、东园、张坂、东岭、辋川、涂寨、螺阳、黄塘、山霞、净峰、东桥、紫山、小岞十五个镇和百崎回族乡,共有十一个社区,二百八十四个行政村。
彰化县:彰化县位于台湾省中部,西临台湾海峡,东以平缓的八卦山脉和南投相邻,北以大肚溪和台中相接,南部则和云林县以浊水溪相隔,幅员完整,地势平坦开阔,属嘉南平原的一部分,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台湾谷仓”之称。彰化地区的史前考古研究,始自(癸酉,公元1933年)已故地质学家林朝棨及日本学者早坂一郎在八卦山发现贝冢,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经正式调查,发掘的史前遗址共计三十二处,涵盖新石器时代长达五千年的牛骂头文化、营埔文化及番仔园文化。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0月台湾省正式回归祖国,民国政府接管台湾省,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寇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据时代的十一市改为九个省辖市、两个县辖市。其中彰化市管辖区域:东为彰化市大竹区快官,西为彰西区西门口,南为大竹区快官,北为大竹区阿夷,彰化市四周东与乌日乡为邻,西接美镇、秀水乡,南与花坛、芬园二乡为界,北以大肚溪与大肚乡为界,管辖彰化、彰西、彰南、大竹等四区。市政府设于彰化市彰南区。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5月,彰化区(时属台中县)驻地由彰化市南郭迁往鹿港。1950年7月1日,线西乡(时属台中县)分出伸港乡。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中县合彰化市,分为彰化、台中、南投三县。彰化县辖彰化市及彰化、员林、北斗三区,计一市(四区)二十五乡镇,县政府设于彰化市。1959年7月1日,新港乡更名为伸港乡。近年来,随着彰化县与南投县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以及岛内县、市的合并,南投县与彰化县之间日益推动两县市的合并。
堂号
晋安堂:以望立堂,亦称泉州堂,辜氏总堂号,即晋江堂。
惠安堂:以望立堂,亦称螺城堂。
彰化堂:以望立堂。
白礁堂:辜正(林正)第五世辜桓开始以其四子分四个房系,以福建同安县白礁文圃山位中心向永春、泉州、惠安等地播迁,以白礁为堂号,统称白礁辜。
家谱文献
编辑
福建泉州辜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厦门市博物馆、福建泉州市惠安县档案馆、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上坂村辜厝。
湖北蔡甸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统战部辜家贵处。
湖南桃源儒林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
槟城辜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雷州辜氏族谱,(清)辜玉珠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
台湾彰化辜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辜氏宗祠。
中华辜氏源流总汇,(现代)辜家贵主编、辜振甫题字作序,1997年重修,2002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公开发行。
字辈排行
编辑
福建惠安辜氏字辈:“庭守成大君伯子男伦行克敦光世泽叔光绪启后昆温勤让贻谋远益荣昌”。注:与浦尾浯浦陈氏字辈一致。
福建南安东田、丰州、台湾漳化辜氏字辈:“继禹芝道文章振华国诗礼传家风”。
广东雷州辜氏字辈:“明开启鸿德玉文昌家培梓(子)茂”。
历史名人
编辑
辜 甫
(生卒年待考),福建泉州人。宋嘉佑年间登科进士。
辜朝荐
(公元1598~1668年),字端敬,号在公;海阳大寨人(今广东潮州金石辜厝村)。著名明末清初明朝、南明大臣。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授安徽柚城县知县,后任山东道御史、户科给事中、礼部给事中等职。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40年),辜朝荐因督饷有功,受明崇祯皇帝赐御宴七次。北京被清兵攻陷后,辜朝荐潜回故里。后闻郑成功在厦门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他前往投奔郑氏。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郑成功渡台,命辜朝荐留守厦门。郑成功逝世后,他渡海到了台湾,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在在台湾彰化病故,终年七十岁。辜朝荐是积极的反清复明份子,他辞却南明永历帝委以的御史高官,毅然投奔坚决反清的郑成功。郑成功率师出发渡海收复台湾,他被委以留守重任,可见郑氏对他是十分信任的。在郑成功逝世后,辜朝荐渡海来到台湾,在台湾居住多年。如今在台湾有一种说法,说辜朝荐在台湾彰化留有后代。
辜鸿铭
(公元1857~1928年),著名清末民初北京大学“怪教授”。辜鸿铭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
辜振甫
(公元1917~2005),
辜振甫先生
字公亮;台湾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著名台湾海基会主席。台湾最大水泥企业集团及中国信托企业集团核心人物。
辜伟甫
(公元1918~1982年),台湾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著名台湾资本家。辜伟甫为辜显荣六子,台湾数家大公司的董事长,毕业于台中一中、台北帝国大学农林专门部,后留学日本东京。其后,任职于父亲经营之大和拓殖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集大成材木商行取缔役兼社长;大和兴业株式会社等职。辜伟甫热爱文化事业,曾创办荣星合唱团,后又于1968年创办颇有影响的荣星花园。“荣星”取字父亲辜显荣字“耀星”而来。“荣星”取字父亲辜显荣字“耀星”而来。随后,他也一直活跃于商场,更多的是支持五哥辜振甫的事业,较少在外露面。随后,他也一直活跃于商场,更多的是支援五哥辜振甫的事业,较少在外露面。
1982年9月,辜伟甫去世。但他生前主持掌管的荣星花园与隆昌企业竟负有大量债务,一个曾显赫的大家族成为大众的债务人,让债权人大感意外。
辜宽敏
(出生于1926年),台湾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著名资本家、狂热的台独分子。其父辜显荣是日据时代政商亨通的社会名流,也是一个被称为“汉奸”的有争议性人物。 他的幺子辜宽敏早期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台独”分子,也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辜显荣去世时,辜宽敏才十二岁。辜宽敏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大家庭,少年时代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但一直热衷于政治活动,特别是“台独”活动。在台湾大学读书时,他就曾任学生自治会会长。台湾光复后不久,他继承家族的红糖事业,到日本进行红糖外销,并定居日本,结识了不少日本政要与商界名流,包括曾活跃于日本外交界的牛场信彦等人。辜显荣在日本留下不少遗产,特别是房地产,也由辜宽敏继承,后来房产因开发工业区而被日本政府征收,辜宽敏一夜之间成为巨富。这些钱成为他在日本从事“台独”活动的本钱,也因此成为在日本搞“台独”活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并曾出任“台湾独立联盟”委员长。后经台湾“调查局”局长沈之岳长期地下情报工作的积极争取,1972年,辜宽敏一度回到台湾向蒋介石“投诚”。1978年,辜宽敏还从日本回台参加台湾第六任“总统”就职大典。此后,他经常往来于台湾与日本之间,从事生意业务。他代理“日产”公司参与台湾大众车厂投资计划失败后,在台北市仁爱路百龄大厦设立私人事务所。
1981年,辜宽敏创办《台湾春秋》月刊,但因发行量太小不久停刊,也赔了不少。目前辜宽敏的事业有荣星花园与隆昌企业,还有荣晟建设与耀星投资公司,以经营房地产为主。但辜宽敏始终没有放弃“台独”的理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台独”活动开始公开化、并日益猖獗后,辜宽敏又重新投入“台独”活动。他几乎把所有分得的家产与经营事业赚到的钱都花在搞“台独”上。他认为“台独”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对台湾人民的一种“回报”。他曾说:“过去‘台独’,现在‘台独’,将来也‘台独’。”他一直支持具有“台独”性质的台湾最大的反对党民进党,并于1995年加入民进党。1996年初进行的台湾“总统”大选中,他慷慨捐助,大力支持民进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彭明敏与谢长廷。同年底,他进而成为刚从民进党中分裂出来的“台独党”、“建国党”的顾问。
谌[谌、谌、讠冘,读音作shèn(ㄕㄣˋ),不可读作chén(ㄔㄣ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氏,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大节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荆州谌氏祖谱》记载:“谌氏为尧之后,封大节于洛阳,始有谌氏。”
大节,是上古尧帝的后裔,在周平王姬宜臼时率军兴晋伐戎,恢复周王朝有功,在周平王迁都成周后,被赐与成周之东的谌地,即礁阳(今河南洛阳),遂以封邑为姓氏,称谌氏,始有谌氏一族。
西汉末年,谌氏族人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后来的汉昌侯谌重出生以后,谌氏族人再迁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地区)。到汉顺帝时,谌重被“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幽王十四子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文献《巫邑谌氏祖谱》记载:“谌氏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祖宗源地承周(今河南洛阳)。考其系传,至周幽王姬宫涅第十四子封于‘谌’,因征伐失国,子孙以国为姓。”
元朝末期兵荒马乱,盗贼横行,谌氏祖先为避战乱,由江西迁居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仍因余寇为患,无法安居中原乐土,复于明洪武二年由麻城西迁四川巫邑大昌一甲(今巫山下田乡)谌家湾定居,以挽草为业,拓荒采食,耕读为本,勤劳起家。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子孙繁衍已到十九代,约四千余口。
相传永祯祖入川兄弟三人,永祯为大,落于巫山。永柏为二,散居何地,无从查考。永松为三,据闻落于云阳,该县南溪区桑泽乡衫树湾存有谌永松墓碑,其后裔已改姓“盛”。
二各支始祖:
谌念一:号茂辉,父谌经济。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生于江西南昌,为大节第五十二世孙。于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应拜军前指挥使,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师进汀州(今福建长汀),文天祥率军至汀州,在汀州府组织抗元。次年正月,元将阿剌罕率兵攻入汀州,文天祥抵抗不利,移师漳州。时年十八遂的谌念一率一小队人马“越汀由宁化向北而奔至下觉里”(下觉县夏坊乡),“见风淳俗厚,乃卜宅而居焉。”厚与邹氏婚,育有七子二女,子荣宗、荣祖、荣泰、荣赐、荣仕、荣富、荣贵。荣泰、荣祖、荣赐居江西宁都和石城,宁富居福建永定,荣仕、荣贵居福建宁化。谌念一享年九十一遂,葬明溪夏坊坊头村。
谌进佛:字好耕,福建谌氏始祖谌念一的第十一世孙。从福建明溪枫溪邓家坪迁居建宁册源排。第十六世孙富吉与叔叔华桂于清乾隆十五年契买建宁县西乡富田堡排背中茶窑下邓姓房屋及油茶山并食茶山冈。清乾隆十七年契买董姓屋基及寮场。是为福建省建宁县里心镇花排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省黄陂谌守印迁居河北省曲州县城南游河村,妣余氏,生五子:承树,承林,承相,承杨,承模。是为河北曲州谌氏始祖。
谌盛喜:字庆吾,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公第十三世孙明朝崇正己卯年生,清康熙葵酉年殁。从福建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石城东坑。娶黄氏,生二子:荣石,荣佛保。是为江西石城东坑谌氏始祖。
谌进桥:福建谌氏念一公七子荣贵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江西宁都沙滩。是为江西宁都沙滩谌氏谌氏始祖。
谌祖福:字尧赓,福建谌氏念一公的七子荣贵公房第十九世孙,乾隆葵卯年四月初一日寅时生,从江西宁都廖地(湛田)迁居福建漳州,娶郑氏,葬在漳州府南门外坐东向西。生一子:正甫。继子:正登。是为福建漳州谌氏始祖。
谌仰西:祖辈系在赣于墩尚镇卢河村,一世祖名佚,二世祖仰西,三世祖名带,四世祖国玉、国玺,五世祖文吉,六世祖秉裕,七世祖广宁、广尧、广余、广林,八世祖永元,九世祖兆栋,十世祖淳修,十一世祖士,十二世祖继,以下为字辈为庭耀贤熙。支系出江西,被洪军赶散,于金陵谌氏是一起从江西迁出,一世祖不知何名,是串馆的先生,先居海洲新安镇(今江苏连云港灌南城)。一种说法到连云港是四支从江西来此,一说七支。是为连云港地区谌氏始祖。
谌上达:字嗣超,湖北黄陂人,迁居武昌。是为湖北武昌谌氏始祖。
谌正诗:字集先,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1808年6月25日生,娶揭氏,迁居广东。是为广东念一公房谌氏始祖。
谌上文:字魁之,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妣王氏,生二子:友道和德道。是为河南固始方集乡冷水店谌氏始祖。
谌上眷: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进全:福建明溪夏坊乡念一第七子荣贵的第十一世孙,从明溪枫溪乡邓家坪迁居宁化中沙乡何屋,谌进全葬在何屋四宝燕子付梁形,娶黄氏,生二子:茂须和茂青。是为福建宁化中沙谌氏始祖。
谌正青:字集高,江西宁都湛田乡廖地的谌氏念一公七子后裔即二十世祖,生于1812年9月8日,他与正诗是两兄弟,迁居宁化。是为福建宁化曹坊乡谌氏始祖。
谌远志:湖北黄陂人,经商至云南腾越。是为云南腾越谌氏始祖。
谌允昌:湖北黄陂第十三世祖,迁居河南朱家店,妣李氏,生二子,长守学,次守问。是为河南朱家店谌氏始祖。
谌忠和: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南雄。是为广东南雄谌氏始祖。
谌晨雯:江西全南人,迁居广东英德。是为广东英德谌氏始祖。
谌才国: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骆驼店。是为河南信阳骆驼店谌氏始祖。
谌章贵: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息城关,妣周氏,生三子:宗亮,宗泉,宗玉。是为河南息城关谌氏始祖。
谌有璜: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镇安槐树坪铁桶沟,生一子:才仁。是为陕西镇安谌氏始祖。
谌允成:湖北黄陂第十二世,由黄陂东边迁居江嚓边,妣罗氏,解氏,熊氏,生五子。是为湖北黄陂江嚓湾谌氏始祖。
谌章铭: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随州草店,生子一,名宗安。是为湖北随州草店谌氏始祖。
谌允文:字焕友,湖北黄陂十二世,由黄陂蔡家店迁居河南罗山生铁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铁铺谌氏始祖。
谌上眷:湖北黄陂第八世,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河口。是为湖北黄安河口谌氏始祖。
谌承侑: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信阳平治碾盘。是为河南信阳谌氏始祖。
谌守贵、谌守华: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平府永年宁门关。是为河北永年谌氏始祖。
谌开强: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徽阳东北杨家店。是为河南徽阳谌氏始祖。
谌开喜: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广信府。是为河北广信谌氏始祖。
谌上策: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桐柏陈留店大火烧庄。是为河南桐柏谌氏始祖。
谌应陛、谌应芯: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莽壮西围。是为河南罗山莽庄西围谌氏始祖。
谌文明: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沔阳下查毕。是为湖北沔阳下查毕谌氏始祖。
谌承华: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武穴。是为湖北武穴谌氏始祖。
谌承银: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当阳。是为湖北当阳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伟: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戊己头。是为河南信阳戊己头谌氏始祖。
谌宗德、谌宗友、谌宗东、谌宗厚:湖北黄陂人,四人经商至湖北随郭河。是为湖北随郭河谌氏始祖。
谌宗德: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湖北沔阳彭家湾。是为湖北沔阳彭家湾谌氏始祖。
谌章伦: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正阳王家店。是为河南正阳王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珍: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河南信阳梁家店。是为河南信阳梁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成、谌章义: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西双河。是为河南西双河谌氏始祖。
谌文龙:湖北黄陂人,迁居陕西。是为陕西谌氏始祖。
谌文昌、谌文丰、谌文新、谌文全、谌文寿、谌文康:湖北黄陂人,六人迁居河南确山瓦岗。是为河南确山瓦岗谌氏始祖。
谌承发:湖北黄陂人,经商至程安。是为湖北程安谌氏始祖。
谌守真:字德元,湖北黄陂人,经商至沙市。是为湖北沙市谌氏始祖。
谌守印: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尖庄。是为山东尖庄谌氏始祖。
谌守魁: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大桥凹。是为河南大桥凹谌氏始祖。
谌允吉:湖北黄陂人,迁居荆州远安。是为湖北红安谌氏始祖。
谌允文: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罗山生钱铺。是为河南罗山生钱铺谌氏始祖。
谌允隆、谌允禄:湖北黄陂人,迁居山东聊城。是为山东聊城谌氏始祖。
谌允昌:字寿一,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米堂店。谌开明、谌允丰亦同迁。是为河南米堂店谌氏始祖。
谌允贤: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北保定府邯郸城内。是为河北邯郸谌氏始祖。
谌开来:湖北黄陂人,迁居湖北老河口。是为湖北老河口谌氏始祖。
谌开青、谌开经、谌开远、谌开富:湖北黄陂人,迁居四川成都。是为四川成都谌氏始祖。
谌开文、谌开运:湖北黄陂人,迁居安徽亳州。是为安徽亳州谌氏始祖。
谌资道:字谋载,由湖北黄陂冷家嘴迁居景陵。是为湖北景陵谌氏始祖。
谌 斌:江西南昌上谌的第二十四世,迁居信丰同益乡游州村。是为江西信丰谌氏始祖。
谌廷莺、谌廷爵:江西泰和的第三十三世,迁居广西雷化。是为广西雷化谌氏始祖。
谌上德、谌上义:湖北黄陂人,由黄陂皂角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上春:字季龙,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湖北黄安,一云河口。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上简:湖北黄陂人,由磨倪墩迁居黄陂北蔡家墩。是为湖北黄陂蔡家店谌氏始祖。
谌章廷:由湖北黄陂经商至河南襄。是为河南襄谌氏始祖。
谌有安: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是为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万和镇龙灯桥谌氏始祖。
谌有顺:由湖北黄陂迁居甘肃河洲东关。是为甘肃河洲东关谌氏始祖。
谌有耀、谌有禄、谌有炳:由湖北黄陂迁居湖北南漳。是为湖北南漳谌氏始祖。
谌承林:由湖北黄陂江河口迁居江苏宁江府溧水麻山头丁家大湾。是为江苏溧水谌氏始祖。
谌守雍:字尚宗,经商至湖北黄安。是为湖北黄安谌氏始祖。
谌守梁:从湖北黄陂经商至江苏扬州报闸。是为江苏扬州谌氏始祖。
谌才胜:由湖北黄陂黄浒铺迁居山东宁靖州。是为山东宁靖州谌氏始祖。
谌允德:湖北黄陂城十二世,迁居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妣范氏,生子三:长守贵,次守玉,三守志。是为湖北黄陂西乡真君庙范家岗谌氏始祖。
谌承望、谌承生、谌承年:湖北黄陂十四世,迁居山东济宁州。是为山东济宁州谌氏始祖。
谌守泰、谌守生: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北襄阳。是为湖北襄阳谌氏始祖。
谌守成: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河南信阳州。是为河南信阳州谌氏始祖。
谌开恕:湖北黄陂十一世,迁居湖北随州。是为湖北随州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谌承兴名小望迁居河南确山大桥凹。是为河南确山谌氏始祖。
谌廷凤:江西全南寨下三十四祖,迁居广东仁化。是为广东仁化谌氏始祖。
谌廷濂、谌廷泓、谌廷池:江西南昌上谌三十四世,迁居安徽卢州府合肥。是为安徽卢州府合肥谌氏始祖。
谌依□:字龙轩,江西长湖四十世迁居四川安佛五间桥。是为四川安佛谌氏始祖。
谌德肥:字国富,江西南昌广阳四十一世,排行第二,迁居山东禹城。是为山东禹城谌氏始祖。
谌开杰、谌开俊:湖北黄陂人,迁居河南汝阳。是为河南汝阳谌氏始祖。
谌华八:木兰川的同宗始祖,系元朝末年因兵焚从江西高安迁居黄陂。四十年后又谌秀一,谌秀二,谌秀三迁居。是为湖北黄陂木兰川谌氏始祖。
谌开恺、谌开占、谌开先、谌开榜:由湖北黄陂迁居四川重庆沙平厂。是为四川重庆沙平厂谌氏始祖。
谌进庆:福建明溪夏坊乡,移居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是为江西宁都大平乡十六七都益竹村谌氏始祖。
谌其茂,字对时;谌其萃,字待时;谌其元,字应时;谌开策,谌开秩,谌开和:湖北黄陂人,他们迁居河南铜钟。是为河南铜钟谌氏始祖。
谌上智:字君若,湖北黄陂的迁居河南罗山。谌伦道,字全能。谌由道,字全圣。谌其珊,谌其瑚,谌其瓒,谌其璎。谌其阁。谌允贵,谌允宗。谌执道,谌用道。谌其贞,谌其颖,谌其昌,谌其逊。谌应瑞。以上人员都迁居罗山。是为河南罗山谌氏始祖。
谌允畲:湖北黄陂十二世迁居河南上蔡,妣张氏,生子三:长守业,次守祜,三守郭。守业未详。守祜,妣王氏,继妣李氏,生子二:长承雅,次承武。守郭,妣任氏,生子二:长承彬,次承建。是为河南上蔡谌氏始祖。
谌志亮:明朝洪武年间自江西南昌迁居云南保山。是为云南保山谌氏始祖。
谌仲节:江西南昌文叠公第二十六世孙,由江西信丰南溪迁居黄田。是为江西信丰黄田谌氏始祖。
谌御臣:江西田湖第二十六世祖,迁居溯东。是为江西溯东谌氏始祖。
谌宁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新田桃湖岭。是为湖南新田谌氏始祖。
谌发贤:字文逸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贵州偏桥(今施秉)。是为贵州偏桥(今施秉)谌氏始祖。
谌绍荣、谌绍堂: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七世祖,迁居安徽宣城全宝围。是为安徽宣城谌氏始祖。
谌锦贤: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祖,迁居四川雅州。是为四川雅安谌氏始祖。
谌迭上: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六世,迁居安徽芜湖湾。是为安徽芜湖湾谌氏始祖。
谌克种、谌克稽、谌克穆、谌克穑、谌忠福、谌盅禄、谌盅寿:江西寨下第四十一世祖和第四十三世祖。他们七人迁居江西大余南安镇。是为江西大余南安镇谌氏始祖。
谌克福、谌克粟:江西寨下第四十二世祖,迁居湖广长沙府休陵。是为安徽休陵谌氏始祖。
谌克勤:江西南昌上谌第四十二世祖,迁居长沙。是为湖南长沙谌氏始祖。
谌德典:江西长湖第四十一世祖,迁居贵州镇宁州白水河。是为贵州镇宁州白水河谌氏始祖。
谌德盛:江西坊岸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四川汉州高坪铺。是为四川汉州高坪铺谌氏始祖。
谌依敏、谌依坤:江西坊岸第四十世祖,迁居河南卢氏。是为河南卢氏谌氏始祖。
谌依交:江西田北第四十世祖,行敬七,迁居棣州今山东无棣。是为山东棣州(无棣)谌氏始祖。
谌依镇:江西万台第四十世祖,迁居江西景德镇。是为江西景德镇谌氏始祖。
谌□贤:字文仕,江西坊岸第三十九世,行朝六,迁居四川成都文庙街。是为四川成都文庙街谌氏始祖。
谌奎贤:字德秀,江西南昌浃溪第三十九世祖,迁居云南广南府。是为云南广南府谌氏始祖。
谌南贤:江西田北第三十九世祖,行八,迁居江西丰城鹤坪。是为江西丰城鹤坪谌氏始祖。
谌廷耀、谌廷住: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南澧州。是为湖南澧州(礼水)谌氏始祖。
谌廷光、谌廷平、谌廷仪: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常州。是为江苏常州谌氏始祖。
谌廷李、谌廷杰:江西长湖第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苏泰兴。是为江苏泰兴谌氏始祖。
谌德宁: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广东韶州斧。是为广东韶州府谌氏始祖。
谌德治:江西太和第四十一世祖,迁居湖南长沙府礼陵。是为湖南礼陵谌氏始祖。
谌 嗣:字轫辅,江西南昌板湖第九世祖,迁居清江。是为江西清江谌氏
谌荣宗、谌荣泰、谌荣祖、谌荣赐、谌荣仕、谌荣富、谌荣贵:福建永定的谌氏子孙皆由一世祖荣富(即百七郎公)传下,他是念一公七个儿子(即荣宗,荣泰,荣祖,荣赐,荣仕,荣富,荣贵)中的一个,在明朝中后期由宁化石壁乡(今福建明溪夏坊乡坊头村)迁徙永定,定居在笔架山下的畲里乡(今永定西溪乡肖地村畲里)。葬在西溪乡肖地岗,妣蔡氏九娘。其下发展情况是:二世祖念九郎公,妣唐氏三娘;三世祖百六郎公,妣黄氏十一娘;四世祖万一郎公,妣张氏九娘;五世祖伯一郎公,妣邱氏一娘;六世祖四百一郎公,妣李氏二娘;四百一公生有五子,他们是永宁,永梁,永富,永旺和永定。长房永宁,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西溪乡肖地和畲里,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永定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次房永梁,徙漳州吴宅,后十四世孙谱公又徙广东惠州俯河源入湛氏图籍者,顺治辛丑进士,其在漳州仍姓谌,在辰州府辰溪居住;三房永富,分居寨面上,生两房,首房徙漳州府平和,次房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罗滩村风凹背和金砂古木督;四房永旺,徙潮州府石柱背;五房永定,其子孙现分布在永定湖雷镇玉文村杉树下,后来有一分枝迁徙到合溪乡采地村湖洋里。在永定,其子孙已经发展到第二十七代。是为福建永定谌氏始祖。
谌守寳:湖北黄陂十三世,迁居湖南塔子驿耙子山。十四世谌承华也是迁居这,妣黄氏,生子二:有胜,有恒。是为湖南塔子驿耙子山谌氏始祖。
谌才东:湖北黄陂十六世,配郑氏,生一子文穆。以及他的大弟才佑,小弟才甲迁居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是为湖北沔阳峰口红湖邵家台谌氏始祖。
谌允贵:湖北黄陂第十二世,迁居河南确山。是为河南省确山谌氏始祖。
谌行道:字汉友,湖北黄陂兴隆集,清康熙十四年迁居夏家田,妣许氏,生子二:其洪,其涟。是为湖北武汉夏家田谌氏始祖。
谌廷善: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全椒。是为安徽省全椒谌氏始祖。
谌廷思:江西省长湖三十九世祖,迁居江西卢陵。是为江西省卢陵谌氏始祖。
谌凤一: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襄阳石毕街。是为湖北襄阳石毕街谌氏始祖。
谌廷签:江西省四圣桥三十九世祖,迁居湖北省建始。是为湖北省建始县谌氏始祖。
谌尚标:江西省坊岸三十九世祖,迁居安徽省望江。是为安徽省望江谌氏始祖。
谌廷炳: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黄陂。是为河南省黄陂谌氏始祖。
谌廷致:江西省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是为河南省固始县花柳湾谌氏始祖。
谌效贤:江西省田北三十九世祖,迁居河南省考城。是为河南省考城谌氏始祖。
谌本敬:江西省下长湖第二十九世祖,迁居姑苏(苏州)。是为江苏省苏州谌氏始祖。
谌立贤:江西南昌浃溪三十九世祖,迁居淮安。是为安徽淮安谌氏始祖。
谌 泽:字文泽,江西三十九世祖,迁居广东省北山。是为广东省北山谌氏始祖。
谌世珍:字聘臣,江西省万台第三十八世祖,行明九,迁居湖北黄冈。是为湖北黄冈谌氏始祖。
谌世法:江西南昌板湖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袁州。是为江西省宜春袁州谌氏始祖。
谌世育:江西省黄台第三十八世祖,迁居铅山县。是为江西省广信铅山县谌氏始祖。
谌以彪:江西省高安五里第三十八世祖,迁居贵州贵阳府。是为贵州省贵阳谌氏始祖。
谌志甫:江西奉新坊岸二十九世祖,迁居安徽安庆齐排石街。是为安徽安庆谌氏始祖。
谌以仁:江西高安五里三十八世祖,迁居浙江新昌县大宝乡。是为浙江省新昌谌氏始祖。
谌 锺:江西省南昌下长湖第二十八世祖,迁居浙江宁波府。是为浙江宁波谌氏始祖。
谌玉荣: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二世祖,迁居湖北大冶。是为湖北大冶谌氏始祖。
谌玉纲: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二世祖,迁居汉阳府。是为湖北汉阳府谌氏始祖。
谌九贾:字高奋,江西南昌浃溪第二十一世祖,排行十五,迁居万载。是为江西省万载谌氏始祖。
谌仁富:1935年江西省上川的,迁居云南昭通水富县,他的儿子是祖高。如今有两百多人。这里有我们谌氏的分支盛氏,有五百多人。两姓视如一家。是为云南昭通水富县谌氏始祖。
谌本仕:字美扬,江西省南昌下长湖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湖北襄樊樊城。是为湖北樊城谌氏始祖。再迁湖南攸县,是为湖南攸县谌氏始祖。
谌本洪: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江苏南京六合。是为南京六合谌氏始祖。
谌本丹: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九世祖,迁居河南归德府。是为河南商丘谌氏始祖。
谌忠和:从江西省南昌上谌迁居河南省息县,到民国时有百余年。是为河南省息县谌氏始祖。
谌景光: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八世祖,迁居谌家山。是为江西浃溪谌家山谌氏始祖。
谌仕诚:江西南昌向塘浃溪第二十八世祖,迁居七里巷胡坊。是为江西七里巷谌氏始祖。
谌为善:字春善,江西丰城长湖第二十七世祖,迁居棚坊。是为江西丰城棚坊谌氏始祖。
谌 谏:字孔诗,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排行二,迁居丰城。是为江西丰城谌氏始祖。
谌 详:字孔修,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排行十一,迁居瑞州。是为江西高安瑞州谌氏始祖。
谌 谆:字孔明,江西南昌板湖第十三世祖,迁居抚州。是为江西抚州谌氏始祖。
谌博诗:江西南昌上谌第十三世祖,迁居广西田东。是为广西田东谌氏始祖。
……
三迁徙分布:
无论谌氏源自帝尧后裔还是周王后裔,谌氏发祥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西汉末年,有一支迁徙至江西坞土塘,东汉和帝年间至谌重时再迁南昌,汉顺帝时“高第除郡博士”,后官至京辅都尉、右纳史卫尉、大司农诏加奉车都尉阶,荆州刺史,封汉昌侯,谌氏逐渐地南昌一带形成望族,以谯阳郡、豫章郡、南昌郡为郡望。唐宋时期,因战乱、仕宦等原因,在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等地都有谌氏踪迹。明清时期,又扩展到山东及东北地区,从此遍布全国各地。目前谌氏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历代谌氏主要以读书、作官、行医为业。唐、宋时期谌氏自江西、湖北,迁徙到湖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江浙一带,清初康熙出巡病在山东,第四十七世谌赴守受诏自江西到山东为其诊病,后留居山东,至今十几代。
今四川省的巫山、巫溪、奉节、城口、万市、成都,重庆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随州市、黄冈市谌家湾,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思苑县,陕西省的镇平市,北京市、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的益阳市安化、湘乡市,湖北的四川的凉山市、达州县,福建省的永定县、长汀县,广东省的惠州市河源市、阳春市,台湾省的台南市美浓镇南隆、台北市桃竹苗区等地,均有谌氏族人分布。
五家乘谱牒:
谌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安化谌氏酉洲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安化市酉洲谌氏总祠。
湖南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谌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丙子(公元1876年)潐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湖南益阳、安化谌氏续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谯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广东河源重修湛氏族谱,湛氏合族编著,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拍胶印版。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广东河源市湛氏宗祠。注:初起祖江西豫章郡南昌府宁化石壁流王巢试剑处,后迁福建汀州府永定、漳州府南靖,再后迁广东河源、阳春、。历代祖宗次序排列于后,后代子孙以凭稽考。湛氏原姓谌……且湛与谌氏系豫章郡,实同出于一源,故后沿而不改焉。初代太始祖公谌百七郎,妣蔡氏九娘,合葬在土名消地冈背。”第七世祖谌永梁、妣钟氏住南靖永丰里四图吴宅吴行。有寿贵、寿富、寿养、寿,生四子。除长子后裔世居南靖下岭外,其余三子后裔都迁到广东。其中寿富之后迁阳春锡坑及河源;寿养之后迁为善下横坑;寿生之后迁阳春石录、潭水。其二房世系为谌百七郎(江西宁化始祖)→谌念九郎→谌八六郎→谌万郎→谌伯郎→谌四八郎→谌永梁(迁福建五位始祖之一)→谌寿富→谌文海→谌宗贵→谌明显→谌时济(六子,其中第五子谌乾位于清初迁广东时改姓湛)→湛乾位号顺侯→湛晋号甫水……该谱收有康熙三十四年湛浩敬、嘉庆廿年湛开基、道光三十年湛世泽写的三篇旧序,讲了迁徙改姓的详情。
六字辈排行:
湖北荆州谌氏字辈:“重伯秀礼夫焕克宗友成原梦伯翁景志彦德大邦正中国书津子景夫嘉问季卿则用仁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启令图家修呈彦士礼学尚纯儒源深流并远根茂叶同数善积家声振情联族宜孚允善惟良士斯文实有光吾道大其用于汝自番昌敬念前人创恭承构兴堂由来原一体福祉庆绵长。”
江西南昌、四川凉山谌氏字辈:“全夫保其实荣蒙杰茂易曰以文会友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启另图家修成院士礼学尚纯儒”。
重庆江北谌氏字辈:“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益安孝义德依绪永传清诗礼从先进经论启世英显荣隆作述俊杰笃其生”。
湖南湘乡、四川广安谌氏字辈:“庄谏训学祥启奇文可立益安孝义德殷(新)实(盛)贵(永)敦伦礼乐垂家范诗书育国英本源培植厚兰桂萃庭生”。
湖南益阳谌氏字辈:“志必希宗受思忠绍可贞益安孝义德殷世贵敦伦礼乐垂家范诗书启国英本原培植厚兰桂绕庭生。
湖北随州谌氏字辈:“大小常兆其祥祖述之道传家。”
湖北武汉黄陂谌氏字辈:“继上道其开永首成有才文章宗先达善必大昌来家富勤修业忠正平和康”。
江苏连云港谌氏字辈:“肇修士(世)继(纪)廷耀贤熙长发其祥经言登之”。
河南桐柏谌氏字辈:“先启有得登是业家道兴永昌万光明宁几开在久福中应守本”。
畲族李姓 畲(she),意为烧榛种田,即在播种之前将田中的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畲族即因从事畲耕(即刀耕火种)而得名,他们自称“畲民”或“山客”,1982年统计约有368万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6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他们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关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记有“唐光启二年(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这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姓。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犹太人中的李姓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受到迫害屠杀,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进入中国,约始于唐代;有较多的人来中国,是在北宋中叶。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一批犹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2世纪 70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1100多年之后,于 11世纪中叶或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贡品,同意他们“留遗汴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姓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等 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他们在开封上市子东南(今南教经胡同)购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之意,名为清真寺,通称礼拜寺,作为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这所寺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保存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中国犹太人的礼拜寺。到了明代,开封犹太人进入鼎盛时期,教徒发展到500余户,约4000余人。崇祯十五年(1642
欧阳姓氏的来源?/?
本文2023-09-22 01:15: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