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庆氏在江苏徐州睢宁县,新沂县约有800余人口。希望能找到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3收藏

我庆氏在江苏徐州睢宁县,新沂县约有800余人口。希望能找到族谱?,第1张

庆姓

源出有二

一是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庆封以父名为氏。

二是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

据《潜夫论》载,庆姓为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而又有为陈桓公五世孙改妫姓为庆姓,称为庆氏。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庆姓。

庆姓源流:

①据《通志·氏族略》载:“贺氏即庆氏,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孝德皇帝讳改为贺氏。”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至汉代时,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姓多改为同义的“贺”姓,此为贺氏得姓之始。

②出自妫姓,陈国有庆虎,庆寅。

③出自姬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鲁庄公弟弟,在鲁国制造了一系列的祸乱。

④出自姬姓唐叔。"栾、郤、胥、原、孤、续、庆、伯,降在皂吏",庆为晋公族。晋有庆郑。

⑤出自满族正蓝旗庆富察氏族人世居沙济、界凡、叶赫、蜚优城、额宜湖、扎库塔、长白山、讷殷等地。其中一支贯名庆氏。

庆氏迁徙:

庆姓出自姜姓,起源于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裔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名庆封。从他以后,他的家族就以“庆”为姓。因此,贺姓起源于庆姓。贺姓郡望广平,会稽。贺姓南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庆封。庆封与齐国大夫崔杼一起,在齐灵公死后,废除公子牙,立公子光为齐庄公,但是不久又弑齐庄公,改立齐景公,于是激起了齐国贵族的不满,他们首先煽动庆封杀死崔杼,随后又进一步发动政变,屠杀庆氏宗族,庆封出逃吴国,受封于朱方(今江苏省镇江东部),后来,残存的庆氏宗族也辗转南来。另一支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改妫姓为庆姓的。在汉朝时,因避讳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而改姓贺,也有改姓荆的。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庆姓望居广陵(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河内(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庆氏名人:

庆父 春秋战国 (?—前660)鲁庄公庶兄。又称仲庆父,共仲或孟氏。庄公去世,他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 制造内乱。后他所逃奔的莒国受鲁贿赂,将其送回,途中自缢而死。孟孙氏是其后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成语即源于此。

庆鸿

东汉洛阳人,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位至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至俱有政声。

庆普

字孝公,西汉今文礼学“庆氏学”的开创者。沛(今江苏省沛县东)人。任东平王(刘宇)太傅,立为博士。曾与戴德、戴圣同受《礼》学于后苍,故《礼》有大小戴、庆之学。

庆山奴,名承立,字献甫,神木寨人。金代兴定元年(1217),以功升保太军节度使,驻麟州帅府。兴定2~4年(1218—1220)连续4次在吉峰、通秦寨、富州、神堆府大破夏兵,歼敌近万人,朝廷赐金带一条以表其功,并按功奖赏了所部将士。

庆承文(1874—1940年),字西琴,含山县环峰镇人。清末秀才,与张治中结为挚友。精中医,长书法,以勤学不辍、好善乐施为乡人所敬仰。早年,家境贫寒,为谋求生活,光绪十九年(1893年)被介绍受聘于南京李鸿章长子公馆作启蒙师。李公馆藏书甚丰,其中中医典籍颇多。在这里,他饱览群书,开阔眼界。

庆宽

清末宫廷画师。一字筱珊(1848-1927),享年79岁。别号松月居士,晚号尘外野叟,又号信叟,清代铁岭人,隶正黄旗人。庆宽一生善画,精鉴别古器,早岁读书于灵光寺,受业于法华大师。初从山东袁瑞寿学画,专工笔;复从名师戴醇士学山水;后拜河南王丹麓并学花卉、翎毛、草虫。由于潜心好学,精于水墨设色、丹青技艺,掌握全面。庆宽工书善画,见知于醇亲王,先曾在醇王府供职绘事,后进内务府,历任内务府员外郎、堂郎中、晋三院卿。钦派办理清廷大典,奉旨作大批宫廷历史绘画,其中所画陵寝典礼、崇陵山势全图,受到皇帝特旨嘉奖。光绪十一年,紫光阁修成,朝廷命征粤、回、捻三案战绩,并功臣真像,设立功臣画馆于京师。庆宽总管其事,经六年而全图成,计百数十轴之多。光绪十四年,颐和园兴工,庆宽奉旨设计绘图,凡宫殿、楼台、亭、谢以及点缀各景图样,皆出自他的手笔。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庆宽奉旨主笔绘画该典礼全图,工笔彩绘人物、礼仪,图尽其态,极为工细。光绪二十年,慈禧60大寿。庆宽奉旨绘该典礼全图,从紫禁城直到颐和园之庆典全图长卷。庆宽一生,作画甚多,可惜多为宫廷作画,不留个人款名,外人很少得识,诚为憾事。

庆承道(1903~1985),字幼吾,含山县环峰镇人,自幼天资聪颖。父早逝,家境贫困。民国3 年(1914 年)入含山高等学堂(高级小学),民国5 年入芜湖赭山中学,因成绩优异,学费免交。民国9 年,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由于庆承道每次考试分数列前一、二名,校方予以免交学费。

庆祖森,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3年至1994年8月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半脱产)。1968年10月至1982年4月历任乌江镇四联大队共青团书记、大队会计、党支部书记。1982年5月至1986年3月任乌江镇企办室会计、主任。

主要郡望: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故城在今天江苏省杨州市一带。唐初改南兖州,又改邗州,又改广陵郡,又复为扬州。宋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度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主要堂号

怀仁堂

庆氏宗祠门联典故

学同二戴;

义着三河。

上联:典故指西汉沛县人庆普,字孝公,与戴德、戴圣兄弟同学礼于后苍,于是《礼》有大小戴及庆氏之学。官至东平太傅。

下联:典故指东汉洛阳人庆鸿,为人慷慨而有节义,与杜陵人廉范为刎颈之交,当时人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官琅琊、会稽二郡太守,均有突出政绩。“三河”,汉代指河东、河内、河南三郡。

庆氏谱序▼

以上

朱元璋统治明朝,历史上朱也曾是皇族姓氏,价值不菲。不过现在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朱姓子孙遍布全国。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朱氏族谱和世代表,希望有助于你的了解。

朱姓历史起源

朱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姬姓、齐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在中国历史上,朱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所以他的家族非常庞大。据记载,是德氏的祖先,现在主要分布在江浙皖一带,分布很广。

:

朱氏家谱字辈二十个字

1江苏南靖太子朱标为第一代:“云纹服从祖训,吴沁大军胜,顺便应幸,师者善用之”;

2安徽萧县朱一代:广经济述略。阎存亮,慎独德,李茂,怀一,常思”。

3陕西Xi安秦王朱商,是一代人物:“尚志公诚,惟敬友善,忠厚老实,年轻时永远忠贞不渝”;

4川闽汀州朱一代:于冰一代昌盛,慧星华宇极有修养,茂松洪大公瑶家荣。"

5、山西太原王瑾朱彝代:“吉美钟繇,知新事,敏而求之,察心而赏咸景,继前学,礼敬三奖,九域以义论叙。官仪原在汉,天下犹思周”;

6江西南昌朱一代:“穆昭兴榜太极承前二,昌明永顿小有知梁诗立中国篇”。

7山东高密朱一代:“想学习晋干坤孔会道丰年”。

8第一代朱,京亲王:“高瞻远瞩,侯在易常在,慈和易伯仲,简景帝为先”;

9河南开封府朱,是一代人:“有子于太平,勤于肃公,绍伦傅惠润,昭格永,传家宝洪,国庆凤鸣春,编年史常兴孝,钦宗永保仁”;

10湖南湘乡朱代:“孔、孟、尧、舜、永光、万年、兴国、祥瑞,朝廷集太平、郭先训诗书,后坤承纪,立元大、真干坤”。

1河南邓州朱代:“诸子公平正直,一周承诸子,先志以德开导”。

12湖北武汉楚王朱桢,是一代人:“纪萌荣,华英荣,红菜升伯颜,毛诗礼满功”;

13朱代江苏镇江:“威明荣华登爵立此发达白鹭世统万福有通”。

14第一代朱山东青州:“圣人可久誉,智可尊,修期深雅,禅定可复”;

15广东云浮朱代:“琼英、秀莲广八大魏勇七剑”。

16第一代朱谭,山东兖州王陆人:“昭太阳为健者,观长寿福乐,励望而达两端,会本宁于康庄,会傅友德于李明,动祥光于山野。

17四川成都的蜀王朱纯一,是一代人:“越右沈滨让,成至平,燕晋沈,段居吴”;

18湖北荆州王祥白澍,第一代:“九真开方悦,崇尚礼义,刚毅,循贤,自持”;

19代王朱贵义,山西大同人,是一代人:“荀氏成丛军,崇庭定义,传义连秀玉,兵震庄弘基”;

20朱,王素,甘肃兰州人,是一代人:“湛卢龚珍珍珍,知其忠,颜回幸,凯豪在恒隆”;

21朱智,廖望人,湖北荆州人,是个艮

26甘肃平凉第一代汪涵朱嵩:“樊冲徐征,荣郎余浪,于一鱼雨,使价许范伟魏”;

27、山西长治王诜朱墨——第一代:“你年轻,你光荣,你能干,你自豪,你高尚”;

28江西南昌第一代王安朱颖:“许飞滨庭尚,翔,霁矩,工笔勾勒”;

29第一代朱,河南南阳唐王:“琼枝密宇宙,玉林大师,开悟蒙古体,嘉里谢明图”;

30董,湖北安陆人,是一代人:“魏文,赵玉吉,隗英仪”;

31朱,河南洛阳,一代人物:“我以典誓,我以凤誓,应奖于域,坤得金”;

32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是第一代人物:“我敬佩,彼此认同,我将受国家之荣。如果我走纯路线,我就会出名。”

3重庆铜梁朱词代:《天行顺官清民自安溪县生瑞草子孝而宽心》。

迷茫人生

在“法国新浪潮”如火如荼的年月里,雅克·里维特也被视作一个“被诅咒的**人”。这样的称谓几乎是一把双刃剑——透过这称谓,可以想见一个影像领域的梦想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拍摄他心中的**;然而同样因为这称谓,他在漫长创作历程中过多地遭遇了误读,甚至低估。

生活的棋盘与符号的迷宫

作为“新浪潮”中流砥柱的《**手册》五虎将之一,里维特因其毕生远离商业性的“艺术纯粹”而著称。他的同伴中,特吕弗带着闲愁和感伤回归了他曾口诛笔伐的“法国优质**”传统,在他英年早逝前的十年里,为法国**票房贡献了半壁江山。天才逆子戈达尔在1968年的风暴中拥抱了政治,和主流**界渐行渐远,终至决裂,现在,他如一个传说中的符号般神隐在瑞士的青山绿水中。夏布洛尔多年如一地沉湎于神秘主义,并始终带着讥嘲的、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布尔乔亚阶层,尽管后者是他的**的主要消费者。侯麦,理性谈风月的侯麦,四十年来如工笔画大师般描摹着那些困于情爱迷宫的男女以及他们灵魂深处危机。

刚刚度过80岁生日的里维特,依然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作者。他的作品如《塞琳和朱丽去航船》、《不羁的美女》、《六人行不行》等,总是笼罩在莫可名状的光影中,充满了雾霭般暧昧的谜团和符号。在他的影片中,巴黎是一场以生活为棋盘的棋局,或是一座关于符号的迷宫。他钟爱的主题总是抽象得让人望而生畏:有关剧场的隐秘吸引力,有关联起“表演”与“存在”的细线,有关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秘密之花”等等。

不过,他的作品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懂,也没有太多神秘。如果存在一个公式,那可以总结为:叙述始终迷惑,表演是场游戏。

“我的粉碎机将小说捣碎”

戏剧和文学是通向里维特**的两把钥匙。他心仪戏剧演员,能够出现在他镜头的男女主角们,都曾排演过莎士比亚、拉辛和皮兰德娄。在1973年的《塞琳和朱丽去航船》中,女主角们被困在一间闹鬼的房子中,不期而遇了一场哥特式的情景剧,故事如螺旋般展开,循环往复,是结局也是开局。很显然,里维特的灵感来自亨利·詹姆斯那些最为人称道的鬼故事,而**最后呈现的面貌,借用科克托的一句名言,仍是一只在自己基因家谱里歌唱的小鸟。这可说是典型的“里维特模式”——他“借来”了一些故事,并非改编,而是转述,在讲述中,这些故事被赋予了新鲜的血肉,并被打上了专属于他的烙印。

新片《别碰斧子》无论叙事或影像,仍延续着里维特的一贯风格。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历史的舞台上,一场烈火爱情的戏剧华丽上演。多情的男人猝不及防地闯入了一个美艳女子的生活,他们四目交汇又擦身而过,上流社会的封闭客厅成了火星四溅的战场,一处情感的交战场。故事的原作是巴尔扎克在1833年创作的小说,里维特竭力忠于原著在文本方面的风格:“对于巴尔扎克写作的精华,那些描写、那些冗长而复杂的句子,都保留了下来。”他不认为自己“改编”了小说,他说:“不喜欢这个词,这个词意味着在解释原作。”作为替换,他提议用“浓缩”这个词。“带着的粉碎机将它的情节捣碎,进行了重新提炼。”

放任自流的**

多年来里维特一直秉承一条信念,即故事本身仅是**创作的托辞,而非本质。比如此次,最初让他有创作冲动的,是他想让一对自己喜欢的演员——珍妮·巴利巴尔和纪饶姆·德帕迪约--凑在一起演对手戏。前者与他合作过《六人行不行》 ,后者主演过雷奥·卡拉克斯的《波拉X》。“很好奇,他们俩在一起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巴利巴尔这样评价里维特:当他在执导**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演员会成为“导演的特使”,“特使”统领其余演员并主导影片。在《六人行不行》中,男主角塞吉·卡斯特里图是“特使”,他在片中的身份是一个剧团的老板。“在拍摄《别碰斧子》的时候”,巴利巴尔说:“因为角色的关系,成为了特使。因为饰演的角色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她的生活圈里长袖善舞,类似‘导演’。”

对演员的“放任自流”,这又是里维特的一大特色。从1969年**《疯狂的爱》开始,他就放弃了对演员的控制,任由演员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他对于演员的充分信任几乎让人感到费解。“大多数情况下,演员必须说服导演听一听建议”,巴利巴尔说:“但是雅克却截然相反,他甚至会说:‘对于**,演员比要懂得多’。”在她看来,里维特这套哲学的妙处在于:把一些人放在一间房间里,让潜意识引导意识,让所有人忠实于内心,忠实于事态发展,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样,里维特那些动则长达3、4个小时的作品,未必让人觉得冗长,却有一种近似催眠的力量,让观众恍觉眼前的所有起伏和纠葛都顺着自己的意识流淌而出,仿佛,正在看一部自己脑海中的**。

如果多看些影片,他们的作品说不定会更好

里维特在影迷中的大受推崇,不仅仅因为他的作品,更因为在创作**的同时,他本人是一个模范的**迷。和特吕弗、戈达尔等人一样,里维特所受的**教育,来自巴黎**资料馆,他们那一代人被称为“资料馆的孩子”。即便从评论家转为创作者后,他依然保持着“贪婪”的观察。在1998年接受的一次采访中,性情中人如他,一张“大嘴”评点了自弗里兹·朗至今的几代**人。他大胆地非议了被供在神坛上的布列松,也三言两语又一针见血地揶揄了文德斯、王家卫、卡梅隆和吕克·贝松等“文化偶像”。这篇快人快语的“谈艺录”在影迷中被引为经典,或许也是笑谈。但全文最为触动人心的,是他在开始时的一段自白。

“看了大量的**,不愿错过任何一部。看一些年轻导演的**,你会觉得**史对他们来说起始于1980年代。如果多看些影片,他们的作品说不定会更好点。所谓看得太多会有受到影响的危险,是十足的白痴理论。事实上,正是因为看得太少,才会有被影响的危险。看得多了,就能够选择你希望被其影响的影片。有时候这样的选择也许不是有意识的,但生命中总有一些事物远比自身更有力,更深刻地影响着。科克托曾说过:‘模仿吧,个人的东西终将浮现出来。’总是要试着这样做啊。”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圈,里维特都已是十足的老人了。虽然他没有计划像侯麦那样宣布退休,但不得不承认,他,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和**文化的牵连已经日渐淡漠。可这个寡言的固执老头,仍倔强地声称不愿回顾过去,他仍然雄心勃勃地探索着影像表达的可能性疆界,在他的创作理念中,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想要尝试一些和以往**不同的东西。尽管很不幸,不可能总是成功。”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v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于理宗淳v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少能文,从楼P学,为楼钥称赏。嘉泰二年(1202)入太学。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f,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v。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v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郑清之的墓地

郑清之墓在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北麓,墓区保护地1500平方米,为夯贝灰沙结构。墓座东南向西北,碑文楷书阴刻宋祖敕封考踢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闺淑樊氏。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郑清之的家谱如何记载的

郑清之,铭公长子,字浩源,号(号)碧泉 若洁(洁) 文叔 夷甫 源德 安晚 谥忠定公 净庵公 行六O 宋左承相敕封齐国公 公原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 宁宗嘉泰四年举进士 官拜右丞相复拜左丞相进位太师 后为臣所陷以太子 太师左丞相奉朝请致仕谪居福建 理宗朝凡四登相位端平开召用正人多公之力 初居福建布政司衙前 后迁(迁)汀州府永定县(县)洋 为入闽永定一世祖 派衍宋理宗淳v辛亥十一年十一月尬迨九 葬永定县离城十五里龙安寨跃现水口坤山艮向门丑未分金 似弥勒献肚形面朝大江 明万历九年合族重修 清顺治丁丑十四年四月初十日辰时三修 辛酉年八月合族四修 公妣有九曰 樊 杨 萧 曾 赵 蓝 苏 曾 郭氏 萧氏六娘 诰封

一品夫人 生于宋宁宗庆元元戊午四年 殁于宋理宗淳祜乙卯三年 葬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小靖乡长教 棋子隔白鹤行书形 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 坤申方来水 乙辰方出口 坟右侧点穴地师墓合族春秋同祭焉 明万历三十七年裔孙重修考坟载永定邑志有名墓

记妣墓载大埔县志有名墓记 樊氏葬莆田大白沙泥涯佛山 杨氏葬广东三河坝 曾氏葬平远 赵失记 苏氏葬广东潮州 曾氏葬潮州 郭氏葬永定贵湖 蓝氏葬永定失其墓

子十八 樊生子四 长太常寺少卿 次太仆寺少卿 三光禄寺少卿 四鸿胪寺少卿俱失名 萧生子五 长子钱 官历中书 次子w 官历中书 三子铸 官历中书 四子铿 五子链 赵生子二 长子恒 次子怡 尚有七子 月德 月徽 月任 余失记未明

动乱过后,倪仁吉从浦江故乡回到义乌大元村。50岁(1656年)前后是她创作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刺绣和绘画,在当时影响越来越大。清初文人已有许多记载。如张德行于康熙甲辰(1664年)为《凝香阁诗稿》写序中就指出:“倪子壶操家学,具类大家,其天才云涌,时有出大家所未逮。字簪卫花,画分管竹。更奇者,善以绣代笔,凡美女奇卉,随经点皴,波动欲生,莫窥其针所由度,向称薛灵芸,技至此乎。”纾紞矠倪仁吉侄倪一膺(倪仁祯之子)同年(康熙甲辰)为《凝香阁诗稿》写的“小序”也说:“针绣巧夺天孙,灵动不减;夜来丹青仿摹黄荃摩诘小李大凝,写事绘馨,备极其妙。”纾紟矠倪仁吉留下的《绣谱》今不可见,但她在《绣字》一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道:“尝闻针有神,不为针痕掩。非指亦非丝,秀动同挥染”。艺术感染力可见一斑。正如倪仁吉侄孙倪晋的岳父张以迈,在康熙壬寅(1662年)为《宫意图诗》写“序”时所说的那样:“夫人工绣事,而又娴敏多巧思,特为设意中之景,想景中之人,写人中之画,作画中之诗,对其景而其人呼之欲出,而其人之才与情亦无不毕出。凡其间,才者貌者嚬者笑者,遇景而若有所思,若无所思者,……为之开生面。昔人称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于夫人见之矣”纾纺矠。

倪仁吉的绣品与绘画流传广泛,影响巨大。虽经动乱,特别是甲寅(清康熙13年,公元1674年)之后流失严重。但民间仍对她崇拜备至。如《金华经籍志》云:“心惠通文史,兼工书画,作小幅山水,近学文征仲,远不愧赵鸥波。刺绣亦精。迄今得书画片楮,珍若拱璧。”140年后的清嘉庆丙子(1816年)年间,重版《凝香阁诗稿》时,陈云友作“小引”时又指出:“况又如绘事之精工,刺绣之神妙,流落散布,幽想结于无涯”纾紣矠。同年,韦嵩寿为重版《凝香阁诗稿》作“跋”时亦指出:“以彼含精宝婺,孕秀仙华,针可呼神(夫子有发绣,寿于隆平寺见之,作篆寿字,内无墨迹,真绝技也)。画能擅绝簪花,俪格咏絮联词”。《金华经籍志》载:“王虎文见其绣《心经》一卷,素绫为质,刺以深青色丝,若缕金切玉”。《宫闺氏籍艺文考略》一文记载:“仁吉,字心惠”、“善丹青,写美人极妍尽态,称为绝技,亦工山水”。

至今,我们还能查到出处的倪仁吉绣画作品为:

1丝绣《傅大士像》,早年流入日本,现存日本国家博物馆。

2发绣《种树图》,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丝绣《春富贵图》,现藏义乌市博物馆。17576㎝,此图以绫为本,配以各色丝线,绣出山石、牡丹、白玉兰。

4画:仕女图,12547cm,作于清康熙庚戌(1670年),原藏浦江县博物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5画:梅鹊图轴,133695cm,此画精绘梅枝和喜鹊,工笔,但非双勾,以墨色的浓淡色没骨写出,用笔工致。现藏义乌市博物馆。

6画:花鸟图轴,63531cm,画面有红、白盛开的牡丹花各一枚,衬以春叶,山石旁点缀五朵菊花,一鸟悠闲立于画面正中的枝条上。现藏义乌市博物馆。 五十岁前后,倪仁吉的诗歌也日益出名。她夫家和娘家的晚辈,均动员她出版。《凝香阁诗稿》刊印的时间在1665年,时倪仁吉60岁。其侄孙倪晋在“小引”中明确指出:“今以甲子既周,乃得请而寿之梓。四海名流深于诗者,知不以余为私誉也”纾紥矠。《义乌县志》也说:倪仁吉“年六十,有《凝香阁诗稿》。纾紦矠”《凝香阁诗稿》包括“凝香阁诗”、“宫意图诗”、“山中杂咏”三部分。现分别介绍于下。

1658年(戊戌),倪仁吉53岁,写了140多首五绝,总题为《山居杂咏》。她本人在“小引”中回忆道:“戊戌春,葳蕤小轩,阅大痴老人秋山图,偶忆前语,乃濡秃笔,追记其意,得百四十余绝,益皆家山野寂之景,聊摅俯仰今昔之怀,存幽居故事,与樵歌牧唱,相和于云深水流之外,不敢自以为诗也。巳亥(按1659年)春初凝香阁主人书。”纯纷矠同年,侄孙倪晋在《山居杂咏·题后》称:“余祖姑今春秋日已高,行且尽,发其藏寿之梨枣,若兹帙也,聊以志吉光片羽云尔。”纯纭矠倪晋,字飞黄,号笙鹤,秀才,长期未中举为官,直到1686年(康熙丙寅)才以“岁贡任国学监教习”。1659年时,正在浦江老家中编撰族谱等。他极力支持祖姑倪仁吉出书。

1660年(庚子)倪仁吉55岁时作《宫意图诗》35首,也在众人鼓励之下付梓。首先推动此事的是他的继子吴云将。吴云将的亲生父亲吴之器(吴之艺长兄),明末清初之际在金华“八咏楼”设“八咏楼诗社”,出版《明月斋稿》、《婺书》等书颇有名气。吴云将也应邀参加诗社活动,并有作品收入《婺书》中。此时他请张星瑞为《宫意图诗》作“叙”。张星瑞康熙癸卯(1663年)在《宫意图诗叙》中指出,倪仁吉“顾有才如此,而且自阈言者垂五十余年而后令似。吴生云将辈始得请而梨枣之”。“爰为序,以授吴生而归之,为介眉之觞侑。”纯紝矠倪仁吉娘家的亲戚张以迈和侄孙倪晋也分别在康熙壬寅(1662年)为之写“序”,推动刊印。

倪仁吉一生的其它诗作,则统编为《凝香阁诗》付梓。分析她晚年(50岁前后)的诗作,可以看出一以贯之的艺术特点和比较广泛的生活内容。

寡居生活当然是苦的,晚年也不例外,故《探梅》诗中说:“梅开因自馨,梅结心殊苦。”倪仁吉虽然“一龛灯照壁,溜阶除滴,香篆冷薰笼,影形愁作敌”。(《夜坐》)也想从佛理禅宗中求得解脱,但最终还是决心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故她49岁时在《中秋》一诗中写道:“四十九度中秋月,光华强半共愁看。不成三客慵沽酒,拟祝孤桐净拂栏。环无魂同夕兔,清凉有国可乘鸾。凭虚未许凌风往,遮莫人间是广寒。”她决心摆脱烦恼,保持健康的心态,故54岁时写《自遣》诗:“百年过半还加四,日日无忧岂及前。酒熟莫迟闲处饮,花开须就雨中怜。驻颜小圃俱栽药,曝背重檐更着绵。榻得黄庭最警句,琴心三迭舞胎仙”。于是才有《筑圃》的生活:“筑圃因栽药,残年可养身。菊英清耳目,萱草悦心神。移沃培根壮,编篱护叶新。倦来坐苔石,双蝶也随人”。

在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指引下,她写出了不少清新活泼的小诗。如《春游》:“百五恰当寒食节,深谷野径众芳齐。乍飘杏雨花边细,将放梨云柳畔低。攘攘游蜂暄画,翩翩轻燕绕晴堤。踏青不怯香泥透,历尽幽寻日已西”。《山行》:“莫羡桃源可避秦,恰生幽谷待幽人。送迎不尽青山意,纡折还随流水亲。莺如呼旧识,嶙峋石似证前身。何能小筑长松下,时听风涛濯世尘”。《秋情》:“窗竹潇潇入梦清,凉蟾皎皎枕边明。秋情无限谁同赋,络纬孤鸿相和成”。《即景·之四》:“缥渺溪云映水飞,矶头凝睇思依依。如何探手澄波下,挈取奇峰一片归”。真是妙趣横生,妙句连连。

与男子比,女诗人创作能有成就更加不易。其一“彼闺阁者,外内一阈,限同天堑,不似学士家可借师友进其业,山川荡其胸,朝庙典制宏其识。且副笄一加,两垂垂,便不能不委佗其容,山河其体。又不似学士家可任偏才标胜,逸致横飞者。”纯紞矠其二“顾无如言诗于闺阁而诗更难。豪壮之气,无所用也。慷慨之情,无所施也。且言不出,凛凛自持,惟恐或蹈失言之过,观者亦乐指摘其辞,以滋谈柄,则闺阁何易言诗”纯紟矠所以,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倪仁吉是诗、书、画、绣集大成者,诗作内容超过李清照、朱淑真等女诗人,可以与男性大家相比而无愧。

《山中杂咏》——中华古典诗歌的奇葩

我认为,倪仁吉一生中所写的关于故乡题材的诗篇,是最动人的。如《秋暮寄嫂》、《雪夜怀嫂》、《秋日同女伴家山闲玩》、《重阳前一日忆同游》、《月下忆家》、《城中怀家山》等。尤其是写于1658年(时53岁)的组诗“山中四时杂咏”(140多首五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奇葩。其中对各种农事的生动描摹,是其他诗人(不仅是女诗人)无法企及的。从春季的“祈蚕”(“芳时寒食近,风雨鹁鸪知。只恐春晴少,祈蚕到古祠”);“浴蚕”(“踏青暖径,堤畔柳毵毵。慵听莺歌曲,归来且浴蚕);“采桑”(柳塘蛙阁阁,花坞蝶飞飞,窈窕桑间子,提笼陌上归”);“缫丝”(“墙阴犊初息,田事渐成劳,桑柘枝才尽,关心又茧缫”);到夏季、秋季的纺纱织布(“新丝少女成,机杼云欲就,制萝裙,端阳看龙斗”;“银蟾匝井梧,金风破残暑,流光自催人,张灯向机杼”),是一个何等完整的养蚕采桑纺纱织布的全部流程。从夏季的“割麦”“耘秧”(“田家事正忙,割麦又耘秧,驱犊向山麓,分流入野塘”);“打水”、“灌水”(“平畴禾忝遍,处处桔槔声,但觅鸣鸠信,滂沱早暮倾”;“甘雨涤烦心,欣闻畦水深,始知点滴处,乃是布黄金”);到秋季的“稻香”遍野(“斗杓又西指,四野稻香风,似减半分暑,真亏一叶桐”),种芋浇瓜(“木棉已结蕾,菽种亦生苗,芋垄泥须壅,瓜畦水旋浇”),剥枣砻粟(“白露方剥枣,黄梁入夜砻,园畦犹未治,明日记栽松”),撒种播麦(“桑麻堪壅护,禾忝已全收,荷理旧町,筐麦逐行投”;再到冬季的摘豆、晒豆(“种菽日尚长,采菽寒已促,未宜贮瓿垒,挂曝傍木”,翻耕土壤(“三时农务毕,浊酒互劳倾,相约出深淤,冻解沃春耕”),简直成了全年农耕大事的艺术记录。她的笔下既有伐木丁丁,声透荆关,扛树而还,“山花插担”的“肩云叟”;又有“白水映蒹葭”、“红蓼滩头上”的“捕虾”“渔人”;既有“窈窕桑间子,提笼陌上归”的采桑女;又有“短笛僮归牧,呜呜隔陇闻”的牧童。她的诗中,写到了采石耳,尝新茶,品新蔬,吃杨梅,供新藕,食新,让城里人闻所未闻,见更未见。她写到了“迎神”、“送土牛”、“三月三”、“五月五”、“赛农神”,庆七夕,盂兰节等农村民俗活动,甚至写到农家少女捣野花涂指甲(“娇痴有小姝,针线停偏早,为爱指纤红,凤花庭下捣”,)真是活泼清新、别开生面。她写的农村风景小诗极富地方色彩和农村风味,用字洗炼,写意传神,放在中国历代优秀诗歌之列也毫不逊色。如写春景:“盈亩秧针绿,钻笋笔斑,田家侥景物,春自满溪山”;写夏景:“我爱夏景佳,不被炎威苦,消寂奏蝉琴,纳凉具蛙鼓”;写秋景:“一片烟萝处,秋深点染加,宁知霜后叶,绝胜武陵花”;写冬景:“众卉久凋落,山茶一吐芳,那知寥寞处,对此即春阳”。都是封建士大夫文人写不出来的,因为他(她)们没有这样的生活和体验。而倪仁吉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女子,生活在普通的山区农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又有文学修养和艺术感受,终于以她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独特诗篇。“文章憎命达”,这个规律在倪仁吉身上也得到再次映证。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后人是应当认真学习、宣扬和继承的。

“贞节牌坊”与我们现在的认识

清嘉庆版《义乌县志》载:倪仁吉于“康熙十二年(按癸丑年,公元1673年,时倪仁吉67岁)建坊,(详贞节录)”。纯纺矠在县志及“大元吴氏家谱”中都有为倪仁吉申报“贞节牌坊”的详细记录,包括官府层层上报的材料及朝廷的批文。

这对倪仁吉来说,是幸事,还是不幸?是褒奖,还是压抑?后人对此有不同评说。

我认为,康熙12年,正是清王朝开始巩固统治的年代。他们为了稳定天下,便从儒学中吸取营养,宣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道德,特别是捡来“宋明理学”一些陈旧观点为武器,把“贞节”视为妇女的最高美德。于是“贞节牌坊”便重新遍布天下。倪仁吉也在“建坊”之列,此事也许会使吴氏家族得到一些“荣誉”,使倪仁吉的一些材料得以保存;但对倪仁吉本人来说,无疑是加了“紧箍咒”。从此,在世俗的压力下,她不得不以“贞节”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外部形象,自由活泼的天性逐渐泯灭,艺术的细胞逐渐溃散,真正的艺术作品再也无法产生。

且看《凝香阁诗稿》(60岁出,时未建贞节坊)中最后的6首诗,何等生动明丽活泼清新,简直不像一个年近60岁的寡妇所作,反而使人想到故乡少女时代的倪仁吉。

《平坞重游》:

“自隔烟萝几度秋,干霄检柏喜仍留。石屏垒长茸茸鲜,曲涧添分细细流。径草萦裾迷旧胜,山花满目引新游。扶筇偶过疏村下,返影斜阳境倍幽。”

《游八师岩》:

“向多山水缘,此复惬幽赏。翠岩现金身,携我上仙掌。幽壑送灵籁,然已绝尘。更闻云外磬,方悟梦中身。绝境回尘寰,禅关云自锁。何幸此中来,天风为吹堕。”

《过虎尖岗》:

“仙华苍霭中,芝岭烟梦外。群山争献奇,峰峰可惊拜。虬松侣障围,石如莲座。小立一啸吟,幽禽起相和”。

《下密溪岩》:

“龛外游云气,岩前挂雨声。奇观偶相遇,扪石问三生。霞红斜着树,峦影倍涵青。已惜行游晚,归鸦又不停。”

《同女伴游溪山晚归》:

“选胜临溪险,相呼过石墩,风扶翻袖影,沙滑乱钩痕。鸣泉阻归路,山月早相迎。隐隐茅檐外,竹疏灯影清。”

《上元夜》:

“今宵风景兆春阳,月下烟笼似有香。何处红妆笑相约,笙歌阁上祷文昌”。“箫鼓初停月色高,烧灯庭院已深宵。窗前梅影横斜处,把烛孤行照寂寥。”

而立坊之后的倪仁吉,是什么形象呢?《金华经籍志》记载:“者金文见倪氏貌古气苍,晚年戴绒帽,被褐衣,晏坐一室中,校勘图史,得句则出名纸,以精毫书之。类山泽间耆儒名士,不复如闺阁中人”。

“不复如闺阁中人”,就是一个完全被扼杀了个性的节妇形象。从此,再也产生不了真正的艺术作品。而封建社会为了塑造倪仁吉的“贞妇”形象,在编史修书时也有意删削了倪仁吉一生中许多生动活泼的东西,从而留给后代许多谜团及一个极其片面的倪仁吉,前面已多处提到这一点。

风风雨雨过后400年,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自然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倪仁吉,从而解开千古谜团,还倪仁吉一个真实的“绝代才女”的形象。

(作者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专家、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副厅级巡视员,研究员)

我庆氏在江苏徐州睢宁县,新沂县约有800余人口。希望能找到族谱?

庆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姜姓,为春秋时公孙庆克之后,庆封以父名为氏。二是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之后有庆姓。据《潜夫论》载,庆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