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氏历史、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4收藏

侯姓氏历史、家谱,第1张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的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 为侯姓。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

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

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

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

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

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

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

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

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

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

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

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

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 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

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

宋、明 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

从清初开始,福建、 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

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

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侯氏字辈: “志文仕儒学  任运会元亨  升秀邦思汉 夫子国有祯”(升字辈为海南文昌会文侯氏第11代)

  山东(临沂蒙阴  河东  罗庄  沂南  沂水  淄博  沂源 临朐 黑龙江 日照 济南章丘 苍山  郯城  )鲁蒙侯氏家族字辈: (孔禄长支)自第十世起:孔 明玉文连 殿振吉元 世传克昌 德兴衍允  继庆福佑  新续二十字辈:维运恒达  金贵常青  承耀宗茂    俊启仁敬  正奕忠孝  ①沂南九山庄分支:自14世起:德殿邦吉永坤发金  22世起并入长支;(孔祥次支)自十五世起:光太永和平 安贞祥奎源 自25世起并入长支使用共同字辈 (鲁蒙侯氏 侯传军 ) 

辽宁海城市析木镇黄瓦窑侯姓字辈: 时 朝 振 贵 之 三 玉 功 桂 廷 国 永 起 云 广 尔 守 维 权 九 天 尚 瑞 文 明  我是云字辈 安公第十五世 侯磊

河南省柘城县李原乡侯楼村字辈(建村先人是登、成字辈):

伯甫世大延树荣。

宗广天连建国庆,

志学金玉心德明。

(连字辈属于十二世)

先祖功勋

一世;先祖侯安,字,静然。明赐进士,清诰封;资政大夫

二世;始祖侯时虎,字,巨帅,大明,辽东东宁卫都指挥使,特授骠骑将军。

      侯时熊,字,良将,大明,乙卯科举人

三世,侯朝阳,字岐山,清诰封,资政大夫

四世,侯振举,字纯贤。生年不详,卒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 琉璃窑世袭提督,昭武大夫,资政大夫。一生四受皇封;1621年献碗有功,封守备之职。1622年天命六年(天命七年)封千总之职,奉旨建辽阳八角楼。1623年(天命八年)赐云骑尉奉旨修建八角宫殿,未动用国币亦无迟误大典。1648年(顺治五年)特封为提督窑厂千丁佐领之职统辖十二场千总千丁事务

五世,侯英(举长子)字宣扬;工部当理烧造兼十二厂千丁佐领事,世袭拖沙喇哈番,封昭武大夫,诰封资政大夫。侯英历任神京工部他赤哈哈番于顺治十二年奉旨同金叶二公往理浙江省南新关税务官,顺治十五年承袭窑主提督。

侯炳,(举次子)中后所驻防厢白旗当差

侯俨(举三子)例赠,昭武大夫

侯训(举四子)驻防中后所左翼佐领加二级,顺治甲子年生,乾隆丁巳年卒康熙十四年入满洲旗内千总帅400侯家军平南。康熙十九年扫平南郡,康熙二十二年编入汉军厢白旗佐领。康熙三十六年驻防中后所至康熙五十八年,长子侯之升承袭。

六世,侯之鼎(英长子);世袭工部拖沙喇哈番管理烧造千丁佐领事,昭武大夫,中宪大夫

侯之弼(英次子);工部铅长千总

侯之升(训次子)字,公起,中后所左翼佐领府加六级,中宪大夫。康熙庚申年生,乾隆庚申年卒

侯之恒(训三子)字公度

国子监监员。康熙戊辰年生,雍正二年卒

侯之相(训四子)字公调,奉天府府学,汉军生员,康熙癸未年生,雍正十一年卒

七世,侯三多(鼎三子)世袭,工部拖沙喇哈番管理烧造千丁佐领事,中宪大夫

侯三命(鼎六子)世袭,工部拖沙喇哈番管理烧造千丁佐领事,中宪大夫

侯三让(鼎四子)世袭,工部拖沙喇哈番管理烧造千丁佐领事,中宪大夫

侯三台(鼎七子)世袭,工部拖沙喇哈番管理烧造千丁佐领事,中宪大夫

侯三奇(升长子)字,天祥,号,吉先。驻防中后所,承袭左翼佐领府,奉政大夫。乾隆九年首修《侯氏家谱》。

侯三益(升三子)驻防中后所,左翼骁骑校,康熙辛丑年卒

侯三爽(恒长子)国子监大学士

八世,侯瑷(三多二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康熙46年生,乾隆29年卒

侯玫(三多三子)工部炭厂千总康熙54年生,乾隆10年卒

侯璨(三命长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康熙47年生,乾隆29年卒

侯瓒(三台长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康熙48年生,乾隆51年卒

九世,侯功烈(玺三子)中宪大夫

侯功焕(瓒二子),字;文菴,号;鸿策,乾隆25年生,嘉庆25年卒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

侯功巍(瓒三子)乾隆27年生嘉庆13年卒。例赠,中宪大夫

侯功记(瓒四子)乾隆29年生,道光4年卒工部,琉璃厂千总

十世,侯敬(功烈长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

侯政(功烈二子)琉璃厂千总

侯藩(功职长子)例赠中宪大夫

侯用(功济长子)中宪大夫

侯魁(功钺长子)中宪大夫

侯申(功记长子)敕授修职郎

十一世,侯廷权(敬长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乾隆44年生,道光26年卒

侯廷忠(魁长子),号,殿臣,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乾隆54年生,咸丰5年卒

侯廷弼(魁次子),字云卿,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嘉庆2年生,同治元年卒

侯廷立(用次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中宪大夫

侯廷柏(申长子)例赠,中宪大夫

侯廷春(申三子),字阴辰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奉政大夫晋升中宪大夫

侯廷枝(用长子)中宪大夫

侯廷恩(发长子)同治三年二修《侯氏宗谱》

十二世,侯济(廷忠五子),钦授工部世袭五品官总管理琉璃窑七厂千丁事务,晋封中宪大夫

十三世,侯成麟(济长子)蓝翎补用守备

侯书麟(济次子)蓝翎五品

侯荣麟(淮长子)六品顶戴,专职配釉

谱书保存者;侯天才(十六世)廷恩公二修谱同治三年《侯家宗谱》

侯守鑫(十八世)三奇公首修谱乾隆九年《侯氏家谱》

侯姓氏历史、家谱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的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