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2收藏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第1张

“家风”(family style)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1

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现代传承,是每个 家庭 教育 智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为进一步深化家庭文化建设,引领广大家庭成员树立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文明理念,弘扬文明新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妇联的部署,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决定在全区广大家庭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征集及宣传展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传承文明家风 争当最美家庭

二、活动对象

全区家庭均可参加

三、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5日—6月25日

四、活动内容

1、作品征集。作品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围绕“家风家训家规”中有关和谐、孝道、劝学、向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来展开,既能够反映我国传统美德,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家训家规、家风 故事 可以是祖上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家规,或是自己原创的用于教育子女、警励后人的作品,严禁抄袭。作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

一是“我的家规家训”。要求作品原创、语言精炼,形式简明,富有内涵,健康向上,便于传诵,字数不超50字。

二是“我的家风故事”。要求明确家风故事产生的时间、背景和效果等,字数不超1000字。

三是“名人家风家训创意作品”。作品围绕福州名人家风家训故事,重在展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参展作品不限形式(书、画、手工制品等)、题材和尺寸,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家庭为单位报送,倡导亲子合作完成,富有艺术表现力。

2、组织评比。来稿由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妇联筛选后,由区妇联统一报送市妇联,推荐参加福州市“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征集及宣传展示活动。福州市将评选出优秀家规家训,汇编《好家规好家训集锦》,并在有关媒体上展播;组织书画 爱好 者,将征集到的优秀家规家训进行书画创作;在20__年福州市第__届“海峡 青年节 ”期间,参与海峡两岸家庭教育交流活动现场展出;在新建成的福州市海峡妇女 儿童 活动中心展厅展出,共同营造“人人崇尚家庭美德、家家点赞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深入挖掘,积极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征集活动。要深入社区、广大家庭中,并积极发动相关单位力量,开展广泛的征集活动,切实征集到反映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特色的好家风好家训作品。

2、认真筛选,及时报送。按照本级评选、逐级上报的原则,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各街(镇)妇联、区直机关各妇女组织负责对征集作品进行审核把关后,精选若干条(好家规家训不少于3条,好家风故事不少于1个,名人家风家训创意作品不少于1件),于6月26日前将作品以电子版形式报送至区妇联。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街(镇)妇联、区直各有关单位、各学校要以议家风、晒家训、传美德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征集及宣传展示活动,发动群众分享好家风、传颂好家训,展现家庭文明风采。在社区“妇女之家”设置“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台,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大讨论和家规家训知识讲座。在鼓楼政务网上开设专题专栏,选登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大力选树、宣传和展示传承良好家风的典型家庭,为群众树立践行美德、崇德向善的身边榜样。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主题

立家训、树家风、助扶贫

二、活动内容

(一)征集评选

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组织动员帮扶村在全村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家风家训可以是世代传承的家风家训、治家格言的良好家风,也可以是现代家庭的家训家规。家风家训本着亦古亦今、古今结合、以今为主的原则,组织广大家庭通过长辈口述、家人共议等形式,广泛挖掘、整理、编写,要求贴近生活,健康向上,语言得体,特色鲜明,富有内涵,便于传诵。

(二)宣传展示

1、设计铭牌。各村可以通过制作、组织书法家集中撰写统一设计特色鲜明的家风家训铭牌,悬挂在村民家庭门楣厅堂之上,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掀起形成社会好民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2、评选展示。各村可在普遍征集的基础上,在本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好家风、好家训通过文化广场、文化墙、好人榜等方式进行展示,有效的宣传“立家训、树家风、助扶贫”活动成果。

3、演绎传诵。各村可组织文艺工作者、民间艺术团体和广大村民将家风家训故事改编成快板、诗词、戏曲等文艺节目,在惠民活动、民俗活动、传统节日中讲给群众听、演给群众看,助推好家风、好家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指导、组织帮扶村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及时部署落实,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二)做好宣传 总结 。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微信、美篇等媒介,广泛宣传活动情况,特别是注重选树一批积极参与立家训、树家风活动的贫困群众先进典型,总结一批好 经验 、好做法,充分展示活动成果。

(三)注重结合融入。要把本次活动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五个美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结合起来,与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使活动过程成为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过程,成为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的过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3

成长中的__三中秉承“上善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坚持“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德育理念,从“修、齐、治、平”四个维度形成校本课程体系,其中“齐”维度将《家风家训家规家谱》纳入必修课程。

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古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自古就有讲孝道,讲寻根祭祖,讲求统一的美德,其风格特美。为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齐”维度校本课程内涵,__三中决定在20__年寒假期间开展“寻根问祖家谱探源”主题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恪守好家训、践行好家规,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家族荣誉感和家庭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发动广大学生,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寻根问祖探索家谱中的“上善教育”元素,倡导主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滋养,得到成长。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及其家长。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活动内容。

活动以学生和家长共同寻根问祖、家谱探源为主要内容,探源本家族世代传承的家谱、阅读《百家姓》、绘制家谱树、说家族名人故事等。

(二)活动形式。

1探一探家谱源。 春节 期间,全家通过 拜访 长辈或查找文献或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家谱文化起源、家族姓氏来源、发展历史、中国姓氏的有趣故事等,探寻家族源头。

2读一读百家姓。寒假期间,邀请父母长辈开展一次家庭读书活动,一起了解《百家姓》的成书背景,知晓《百家姓》姓氏排序的原因。

3画一画家谱树。了解家谱的基本含义、基本记述格式,清楚自家史、家族亲戚后,手绘或电子制作家族近五代家谱树。

4晒一晒家族事。在认真寻根问祖、家谱探源过程中找出家族中你认为最典型的一位名人,撰写一篇家族名人故事,并主动向家长征询意见,一起修改完善。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班师生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环境的重要载体加以认真落实。

(二)精心组织。各班师生按照学校的 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合理安排好本次活动。要将“寻根问祖、家谱探源” 社会实践 活动作为寒假作业,及时告知家长,邀请家长共同完成。

(三)认真总结。20__年春季开学后,各班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成果上交学校,上交的活动成果计入各班“步步高”评价。

(四)作业要求:全校每个学生上交一幅“家谱树”,一篇“家族名人故事”至政教处(1、纸张:A4纸;2、标题:宋体,二号,加粗,居中;3、正文: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4

一、活动主题

弘扬家规家训、树立良好家风

二、活动时间

20__年8月1日—28日

三、活动内容

征集家规、家训,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既能够反映我国传统美德,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作品要求可以是原创或者摘录的家规、家训,采取格言、 对联 、诗词、警句等形式,语言精练,特色鲜明,富有内涵,便于传诵。

四、活动流程

1、宣传动员阶段(8月1日至8月7日)

本次征评活动由研究院工会组织实施,各工会小组要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深入挖掘,积极组织职工报送优秀作品参加征集活动。

2、作品征集阶段(8月8日至8月21日)

本次征集活动利用工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

参与途径:进入微信→点击关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工会”公众号→点击征集家规家训链接参与。

3、作品评选阶段(8月22日至8月28日)

由各部门工会小组长组成评委会,对征集作品进行匿名投票评选出“十佳家规家训”。

以“家规家训”为主题,标准如下:

a、原创度高,联系实际

b、导向性好,寓意深刻

c、文字畅顺,朗朗上口

五、奖励办法

本次征集“好家规、好家训”的奖项分为“十佳奖”和“参与奖”,研究院工会以资鼓励。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的

围绕“家庭、家教、家风”,通过讲、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家庭文化形式,深入挖掘、宣传展示“最美家庭”故事,让群众在传播过程中当主人、唱主角儿,以身边人、身边事,可亲可学的方式带动更多家庭在学习感悟中付诸行动,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家庭文明正能量。

二、活动时间

20__年2月--11月

三、活动主题

“我家最美”——家风故事汇

四、活动内容

(一)各区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家风故事汇活动。

(二)作品以演讲、表演类为主。表现形式可以是 事迹 宣讲、诗歌朗诵、戏剧小品、歌曲演唱等,表演时间在5分钟以内。内容突出原创。

(三)进入市级复赛的作品,需要提交活动报名表和相关材料,包括作品视频、节目创意介绍、家风家训等。

五、活动安排

(一)2-8月,各区各单位选拔阶段。在各区各单位

分别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各区妇联推荐2-3个作品参加市级复赛,于8月19日前将活动报名表和相关材料报送至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各单位积极组织参加活动。(活动报名表见附件8)

(二)9月,市级复赛。参加市级复赛的家庭成员到现场表演,评委对节目进行点评,现场打分,最终经综合评议评出各类奖项。

(三)9-10月,专家辅导。主办单位将邀请专家对获奖节目进行辅导培训,进一步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11月,颁奖活动。优秀作品将通过全媒体 渠道 进行展示,并拍摄制作作品光盘。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相关 文章 :

★ 弘扬传承家风家训的倡议书

★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倡议书

★ 怎么写家风家训倡议书最全范文素材系列

★ 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10篇

★ 好家风好家训的主题演讲稿

★ 2017年小学生家风家训的主题演讲稿

★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范文2017

★ 家风家训家规班会主题演讲稿三分钟

★ 《家风家训家规班会主题演讲稿三分钟doc》

★ 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范文

一、互联网两大大创新,解决传统修谱两大难点

难点一:传统修谱人丁信息表难收集

创新一:认亲APP快速收集入谱人员信息表,一键导入快速成谱。

难点二:传统家谱信息核对难

创新二:家谱分散校对,自己对自家人员信息负责更靠谱,方便快捷绝不会出错。

二、三步成谱,会打字就会修谱

第一步:收集整理老谱和收集新入谱信息表

第二步:利用修谱王按照顺序录入人员信息

第三步:利用修谱王智能排版选择版式配置参数一键导出

三、智能排版功能强大,软件内置20多种常用版式

可以选择多种版式,如:五世清、一世清、一支清;可以设置各种导出要求,如:是否显示

女儿、是否显示配偶、是否显示页码、设置导出起始页码、纸张设置,等等。可以邀请入谱成员核对信息,制作便于登陆的信息卡片。

四、编修创新

修谱王官方版为各姓氏(尤其是大家族、大支系、无老谱的家族)提供了家谱编修新途径。支持世系关系录入、谱头信息上传、世系关系预览、家谱导出、邀请入谱成员核对族谱等多种功能,并根据不同层面的用户,设计了不同的版本。

五、操作便捷

省去手绘世系图、手动排版的现状,将修谱方式变成信息录入方式,版式自动生成;通过一键上传的方式,将整理好的谱头信息上传到修谱王中,所有数据云存储;只要录入了人员信息,就可以查询世系关系;

1 先照片:请家人一起准备一个简单的背景,然后家里的每个人都来摆出最好的姿势,然后用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出完整的照片;

2 手绘:请家人们使用简单的图形和技巧画出一幅全家人的画像,然后把手绘的全家福挂在家里;

3 制作影集:收集家里每一位成员都有价值的照片,结合文字道出大家的近况,使用软件制作小影集,给家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4 做家人主题相册:把收集到的家人照片,打印出来整理放入相册,每个空白页面写上家人身份或者一句美丽的话;

5 写家人小故事:收集家里每一位成员的故事,把家庭的故事汇集成一本家庭的小书,给家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6 录家人家谱:将家里常用的一些家族格言,家庭结构,家人生活,家族发展等收集起来,记录在一本家谱中,传承家庭文化。

江苏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八卷,(清)万文焯纂修,万文庶等校订,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八卷,(清)万士奎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常熟古虞万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万人广修,万士瑢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万氏宗谱十二卷,(清)万履占等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蔼吉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濠梁万氏宗谱四集十四卷,(清)万表重修,万斯大增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辨志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仙居寺前万氏宗谱二卷,(清)万佳年等纂,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物馆。

安徽当涂宛陵万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民国)万选辑,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泾县泾川万氏宗谱,(明)万世霖重修,程文绣纂,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修,民国年间思诚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黟县万氏宗谱不详,(清)万英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即墨万氏族谱二卷,(民国)万辛谨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

山东新泰镇里村万氏族谱(先贤万子世系谱)续修1934年春,续修2010年。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镇里村。族谱为上下两册,从始祖至96代。

湖北新洲万氏宗谱十卷,(民国)万永清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

湖北罗田万氏宗谱五卷,(民国)高旭枢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罗田县档案馆。

湖南长沙万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万氏四修族谱十卷,(民国)万高济等修,万显仪等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万氏七修谱六卷,(民国)万尚迈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万成堂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万姓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崇宁万氏宗谱,(民国)万全泽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中江万氏宗谱三卷,(民国)万德厚、万德彰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中江万氏宗谱,(民国)万文叶等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简阳万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万殊、万运森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万氏族谱四卷,(清)万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滋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氏宗谱,(民国)万心麟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氏宗谱,(民国)万承宗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氏族谱,(民国)万殊、万定森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4年)石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东安万氏重修宗谱六卷,手绘像四十八幅,坟图十三幅,(民国)徐晏升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槐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万氏族谱十卷,(民国)文忠主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浏阳万氏族谱九卷,首上中下三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扶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安化小罗万氏家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孝里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博[博,读音作bó(ㄅㄛ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中期郜国人孙阳,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据典籍《韵会》、《广韵》等记载:“古有博劳,善相马。”

博劳,就是古代著名的相马师伯乐。在典籍《韩诗外传》中记载:“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清朝学者周廷寀特别加注:“伯读曰博, 以伯乐为博劳,云古有博劳,善相马也。”

伯乐,公元前680~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人(今山东成武)。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逐渐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在古代,“伯”、“博”二字可通假,因此在伯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伯氏、博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之邑博州,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韵会》记载:“春秋,齐之聊摄随为博州。”

齐国博州,即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古称临淄,包括古营丘即今临淄区。注意,其非今天的新疆 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亦简称博州)。

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博州原住民以居帝名称为姓氏,称博氏,史称博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学官博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博士,是战国时期东周王廷始设的官职称谓,由有大学问之学者、贤人担任,掌管古今之学,秦朝时期沿袭。

到西汉时期,博士为奉常(太常)的属官,负责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特别设置了“五经博士”,专门以经学教授皇室子弟,与以前的博士职掌已经有所不同。

东汉时期,朝廷以十四名国学博士分别掌管五经,即《易经》由四位博士掌管,分别为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书经》由三位博士掌管,分别为欧阳氏、大夏侯氏、小夏侯氏;《诗经》由三位博士掌管,分别为鲁氏、齐氏、韩氏;《周礼》由两位博士掌管,分别为大戴氏、小戴氏;《春秋》由两位博士掌管,分别为公羊氏、颜氏。这些博士的职责就是“掌教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仍然属于太常管辖。

晋朝时期设置国子学,所属官员即为“国子博士”。南朝梁国设置“正言博士”,北朝齐国设置“太学博士”等,职责与东汉国学博士相似。

隋朝、唐朝时期,朝廷设置有国子监,在国子监各馆内设置博士,负责教授达官子弟(国子),后历朝历代均沿袭国子监之制。

博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士氏,在秦朝以后皆省文简称为博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博闻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战国时期,赵国设有博士官职,职能与今学术顾问相同,与其他诸侯国的博士亦相同。其博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博士祭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博士祭酒,实际上是秦朝时期所设置的官职,位居诸博士之首。在西汉时期称博士仆射,在东汉时期称博士祭酒,官秩为六百石。

到曹魏时期,博士祭酒改称太学博士祭酒,在十九名博士中选才智威德最重者担任,为国子学之长官,官秩为正五品。改官职称谓在晋朝以后多称国子祭酒。

博士祭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十六国时期博士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在太学中设置了博士郎中的官职,专门负责饿掌教官秩两千石以下的十五岁以上官员子弟,为北燕政权中君王指定的重望学者,官比正五品,官秩八百石。

博士郎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博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元朝时期,蒙古汗国王廷中设置有怯薛官职,即突厥语“执事”,博尔赤为执事之一。

“博尔赤”为蒙古语,即厨师,亦称为宝儿赤、卜兀赤、博儿赤、保兀儿赤、包儿赤等,职为宿卫亲军中专门掌管烹饪,即侍奉主上饮食的执事人员。

博尔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博尔赤氏、或宝儿赤氏、卜兀赤氏、博儿赤氏、保兀儿赤氏、包儿赤氏等,后有汉化为单姓博氏、或宝氏、卜氏、保氏、包氏者。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诸“博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络氏、博罗特氏(包杰鲁特氏)、博古罗克氏、博古罗特氏、博尔克氏、博尔济斯氏、博尔济克氏、博尔济氏、博尔苏特氏(别速惕氏)、博尔衮氏、博第斯氏(博迪斯氏)、博都哩氏(孛术律氏、孛术鲁氏)、博希特氏等诸部落姓氏,后多冠有汉姓博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满族诸“博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博多特氏、博尔衮氏、博尔和罗氏、博尔济氏、博和哩氏(博赫里氏、蒲古里氏)、博和罗氏、博勒卓克氏等诸部落姓氏,后多冠有汉姓博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鄂伦春族,出自鄂伦春族博勒济尔格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志》记载:

鄂伦春族博勒济尔格氏,世居今黑龙江流域,后有东海女真引为姓氏者。在清朝晚期以后,有冠汉姓为博氏者。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志》记载:达斡尔族布库尔氏,亦称博库尔氏、博阔尔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鄂嫩部,世居黑龙江博勒哩屯(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赞卡村一带)、莫力达瓦(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清朝中叶以后有部分布库尔氏族人迁驻新疆塔城地区(今新疆塔城霍城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ur Hala,汉义“首选先锋”、“帽沿”。达斡尔族、满族、锡伯族布库尔氏,在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博氏者。

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达斡尔族卜克图氏,亦称博克图氏、博和图氏,出自达斡尔莫尔登部卜克图氏族,世居黑龙江博勒哩屯(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木河口北岸卡赞卡村一带)、莫力达瓦(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清朝中叶以后有部分布库尔氏族人迁驻新疆塔城地区(今新疆塔城霍城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tu Hala。达斡尔族、满族卜克图氏,在清朝晚期以后有冠汉姓为博氏者。

二郡望:

博 州:即今山东淄博博山,亦称临淄。从周朝末年流传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开始,博山城后称颜神、颜神店和颜神镇。淄博历史悠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淄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故都,因齐国最早兴起蹴鞠运动,临淄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方面的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方面的专著《齐民要术》以及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写成的。齐国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淄博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左思、房玄龄以及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淄博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处,五音戏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设博山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年废府,改济南道,后废道,归山东省 辖。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博山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属泰安、莱芜、章丘、历城、淄川、博山、新泰七县边区联合办事处管辖。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属泰安专区。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与莱东县合署办公,后改称博莱县。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恢复博山县,属鲁山行署。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3月博山解放,8月分为博山县和博城、黑山、原山三个直辖区。1949年10月,撤销三个直辖区,改为博山市,属淄博工矿特区。1950年5月博山市并入博山县。1951年5月成立淄博市,驻博山城里,保留博山县,县府迁经源泉。1955年3月撒销淄博工矿特区,建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改为博山区,归淄博市领导。博州盛产瓷器,陶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著称于世。不仅有白釉、青釉、黑釉及各种雕塑品,而且还有驰名中外的“雨点釉”、“茶叶末釉”。博州在陶瓷生产中还运用剔花、划花、印花、手绘作装饰,制作手法丰富多彩。从明、清时期开始,博山逐渐发展成山东省陶瓷生产和销售中心,成为全国五大瓷都之一,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而且销售世界各地。因此,博州又称“北瓷都”。

三历史名人:

博文伟:(公元1938~今),浙江杭州萧山人。著名旅游教育专家

博文伟为杭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风景旅游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旅游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旅游资源研究会会长。

1961年南京大学毕业,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1981年公派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现克罗地亚)访问进修。1987年调入杭州大学。

博文伟长期从事于经济地理、区域与城市规划以院做游经济与旅游规划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先后主讲过《中国经济地理》、《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六门课程、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士研究生。参加过中科院组织的沙漠、草原、三峡工程等综合考察与规划论证工作,承担或主持了国家、部、省的课题十余个,各类规划及课题项目八十余个,共发表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四十余部、篇。

博文伟致力于多门类、跨学科的协同研究,紧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新编教材《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获校优秀教材奖、立国首届旅游地学成果银奖。他主持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研究,获浙江省及杭州市人民 1998年科技进步奖。

博文伟在亚太地区旅游促进会上的主题报告《中国发展旅游与环境管理》被收录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选粹》。

由于博文伟在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已入选《中华科技精英大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博立仁:(公元1955~今),蒙古族,笔名博涛;内蒙古固阳人。著名现代作家。

博立仁是转业军人的后代。

1974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到了牧区,结束了长达两年的知青生活后,又开始在马场打工,198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虽然远远不如正常人,但有一颗自强的心,工作之余喜欢写诗文,以求精神的寄托,拿到了中亚函授 学院结业证和香港东方函授学院毕业证,处女作《草原牧歌》发表在《河北作家》小报上,诗作《星光》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有作品《恋》、《远方》等分别发表在《美文酒吧桌》、《中国当代爱情诗作品景德镇赏》等在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失落的梦》在文学作品大赛中荣奖三等奖,《忆》在首届中国现代诗词发展奖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短语收入《中国修养妙语——中华新人新语集萃》中,《单纯》被中华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展藏馆展览和收藏,名字和传略被列入《当代自学人才集录》、《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等中。

博立仁被授予“1991中国桂冠诗人”和“1996十佳新星诗人”两项光荣称号,先后担任华夏文学协会中原分会会员。三月雪艺术文学会会员,南国文苑诗作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自修大学。

六月四日,在小满暮时抽了个空,到时堰镇塘坝村画家赵蓝天的故乡探古了一番。说探古倒不如说是四下里闲逛散散心,心头暗自生长情趣的一次悄然释放。塘坝离时堰镇不远,从街上往南去大约六里路的光景。小时候没事总喜欢窜和巷子里的伙伴一块儿到镇子周边村落玩耍,也许是他们总有亲戚分散其中的缘故,遛弯有目的感又安全。比如紧靠镇子的嵇家楼、陶思,远一点的红庄、有一座斗拱飞檐老戏台的莫家庄,甚至有时从小镇最北面的茶庵码头,跳上来回送时堰大队队员过渡小船,歪歪斜斜摇着橹穿越漭漭泰东大河,到兴化罗磨堍去了。罗磨堍也有个戏台,只不过是土垒成的,但一点儿也不影响看戏的兴致,重要的是戏完后有大爷大妈的好客招待,热星天里新摘下的玉米悉水瓜西红柿,正月隆冬里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米茶以及塞满大小口袋的花生果子葵瓜子。

塘坝虽然不远,但也因为缺亲少故的原因,所以去的也不多,印象也不是太深,记得村子是在一团黑瓦重檐间,有一条鱼脊般细砖铺成又似乎走不完的小街,两边隔三差五的开着些杂货店,行人很少,心头秋风瑟瑟还须提防恶狗欺生追咬。其实堤西小村一直是都是房屋密集却路人稀少,如同成年后走过若干静寥的城市,也许是内心毫无理由地设防兀自形成的视觉屏障,只是凭自己愿望去体验一些缥缈快乐。

客车在610省道与村子交叉处靠边下人,和印象中不是同一条路线,我按照微信位置摸索,一路向东,经过一些新砌的农居、一座闸桥、一座荒芜了的学校、一块村组公示牌。我仔细看了下栏目上张贴的本年度农村补助清册,名单虽列得密密麻麻,但一眼还是能辩出赵姓为村子大姓。再往里走一段路便有条南北走向的水泥大路,路边候车站点上面标着塘坝村三个大字。心中揣摩这条路应该是小时候走过来的羊肠老路,只不过现在平整阔了许多。从村口继续里走,又走上一闸桥,桥年久失修,两边护栏残缺不全。但站在桥顶,四处张望,一条绿幽大河至西向北南绺裂,弯弯曲曲环抱过左岸高低层叠的坝上人家,与天低处金黄麦田交错融合。旷古之情顿生,似乎周团燥热无边的风也陶醉于这画面,瞬间涌出无数陈年麦香淡淡光影,一切变得平静清凉美好。其实这种烂熟于灵魂的景色于人生是一次童稚重返之旅,于心灵是一处参天密林或一汪清澈泉水,如梦中被父母屡屡唤醒的乳名、奔跑喘息之间喜爱的侧影。

沿着水泥条板铺成狭窄的村道左拐进村,两边是农家小院,没有半点鸡鸭嘈鸣。阵阵花香中,村道在一家挂着鲜红招牌的化肥店前分开了,一条路向南,一条路向北,也看不到头。我扎实犹豫了一会儿,因为两条分开的路面也都是用灰暗的水泥条板铺就,这和印象中只有一条鱼脊肠道的场景完全不同,何况路边的房屋大多翻建,以一面面坚硬整洁水泥白墙取代颓垣败壁明清旧迹,没有了往昔门扉扃牖之下犬吠起伏,烈日下只有自己的影子胡乱地晃动。望望由门、台阶、墙、电线杆组成两条逼仄细长巷道,我沮丧满脑子从前高大树影的丢失,但现在必须选择其一继续下去,我偏信此行的意义要比探究乡村建设中农居植被减少更有价值。有关赵蓝天,最早是翻阅94版《东台市志》知悉,寥寥数言:时堰是清代水利科学家冯道立、现代教育家邰爽秋、画家赵蓝天的故乡。可惜书中毫无其一丝后续,若干年后我从百科中了解到赵蓝天是时堰塘坝人,从拍卖网页上知道一些他有别于儿童画领域的作品,通过中华书局庆典纪念和一些豆丁资料知道先生是民国时期数量很少专职装帧设计师,这让我尤为敬佩,但这样的一个近现代儿童教育大家被时代雪藏,个人比较纳闷。在赵蓝天诞生120周年时(2013年)海豚出版社出版一套《名家手绘老画新涂:创意涂鸦》填色绘本作为纪念,433页的民国儿童涂鸦设计引起我的兴趣,激发我在旧书网上寻找到先生更多的作品,无论是封面、插图,还是全彩绘每一张都散发着鲜明时代气息,也代表了我国早期儿童画发展轨迹与特点。但有关先生文字介绍极少,无非是说其绘画如何,或与百科大致一样的人物生平。这好比一棵远在荒原的大树,山谷里的行僧,与我们世俗灵魂的亲近还相距很大一段距离。带着诸多疑问,知晓一个人的历史、细节,有必要从他的故乡开始。

寂静的村庄并不是死气沉沉,不时有一二辆电瓶车从身边飞过,不知道这么着急瞎忙些什么,也许是开割之前的兴奋与骚动吧。成熟了的麦子在村外沟渠边地垄上成群结队低头并肩亲昵着盼望着,她们眼里都闪烁着太多微笑的星星,我隐约嗅到村中丰收庆典的醺香。

按卫星图上标着的塘坝路向南缓慢独行,我觉得离心中答案快要接近,步伐越显轻盈。在左右贴着村九、十组墙牌的十字路口处停立,用手机大肆取景的时候,有一大姐好奇这异样行为,走出家门询问我找谁,我说打听你们这儿画画的赵蓝天,解放前的人。大姐说,古档先的事要找村子年纪大的人问,她姓王不是本地人,是结婚嫁过来的。她说你往南走,肉店那儿老年人多,或许能问着。谢别好意,南去不到一箭之遥,在丁字口处有一肉铺,几捆焦黄油菜杆紧挨店门,因为时近晌午,卖肉师傅早已收摊,硕厚油亮的肉案后面坐着二三老人闲聊。上前说明来意,众人一脸迷茫,答非所问,看来赵蓝天不为乡人乐道久矣。踟躇间有一五六十模样的人自里转出文绉绉地说:蓝天是我们塘坝名人,镇上文化馆画栏有介绍。至于来龙去脉,我们也不怎清楚,我给你指点个人,老校长赵五华今年九十多岁,应该知道些你想要的情况。老人家就在粮库背后,你左走,门前有一棵三百年的黄芽树,院庭当中有一太湖石。闻此言语,真三揖三让谢其意不为过也。因为早上来之前,我拢在母亲那儿,说要去趟塘坝,有赵蓝天这么一个人云云。母亲说塘坝倒是有个赵五华,听过他两回课,一次是六十年代到夏龙小学听过他讲课,那时人三四十岁左右,做校长,个子高壮实,说话轻言细语,为人和蔼。一次是七十年代从时小去塘坝听的课。至于你说的这么个人没听说过。所以情形之下连忙追问其名,笑答免贵姓赵。说这塘坝现有南街、北街两条街,另有一段石头街就在这东面。解放前也是一市镇,人物众多,有赵镇铅、赵蓝天等等,赵镇铅的墓就新修在村子南面。这南街肉店北角原为赵氏宗祠大庙,祠前有双牌坊,六十年代皆毁,家谱尽失,这里头的关系,你问我也问不出个道道。又径直走到丁字街当中,手指东方:“你就一直里走”。

赵镇(钲?)铅(1903-1941)为抗日开明人士,《东台市志》人物烈士篇有专门记载。至于与赵蓝天之间何种族中关系只有待村中长者说明,我对家谱、村志的存在毫无想法,经过时代冲击,历史变迁,这类依靠封建族亲而产生记人记事文化大多消失殆尽,除非有好事者再潜心编修,然而热心赵姓指路者寥寥几句已一语成谶。当下按照所指方向一路转弯抹角找赵五华老先生去了,大概这段位置处在村子中央,老房子渐多,大多坍圮荒废,山墙与屋顶挂满枯藤野草,早已人去楼空,但从青砖黛瓦间大致看得出过去也是殷实人家。望着越过院墙无所畏惧的粗枝肥叶,不免滋生“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临凭古光阴似水之感。倘若大门还半虚掩,心中倒会是另一番情趣:“会心一笑,梳子寂寞老”,很多时候我希望是后种情形,有家才有归来,在期待眷念当中体会出人间美好。无尽的等候于人生是种残酷,即使油尽灯枯,但至少在它闪亮的每一瞬间,心怀温暖。桃花灼灼莫负人间四月天,总有那么一些“斜柯伫立”“墙花影动”的韶华情怀让我们感动,虽未执手白首,你若安好,便是天晴。

向东磨转了一圈也没看到什么三百年前的黄芽,倒是在一偏僻处发现一青砖长墙,附着绿苔的高墙每隔几步就有一凸出墙垛,结实有年代感,脚下路也呈细砖鱼脊状,大概这就是指路人所讲的粮库吧。向东去转过弯,一溜窗墙中央有座门楼高耸,傲然独立,路对面是一宽阔破旧的码头。那门楼最上面半圆弧形,水刷石敷底,中间凸出一巨大五角星,简约美观大气,典型的五六十年代建筑风格。大门洞开,走进去,当中是片空旷水泥晒场,南北各屹立一排50米开外白墙仓廒,占地颇大罕见,若从高空卫星视角来诡探,亦显得突兀而气魄,除门楼北临街办公房部分屋顶坍塌,整个建筑外观另无太多损坏。我粗算了一下两列廒间约1500平米左右,这样仓储规模远非一般村落可媲美,即使与国家同期标准苏式仓相比,亦相差无几,不难看出当时塘坝廪食之富足,水运之发达,位置之重要。最是繁华处最寂寞,如今颓废竞成世俗一景,望着阒无声息的晒场,门楼上依旧熠熠生辉的五角星,回想起小时候端午之际农村夏征统购中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景,心最荒凉,真是光阴轮流,当年那些提倡庙产充公办学的乡贤要是还活着,倒又会是怎一种说法。绕着粮库周边小道一路找寻,有收荒匠电动板车直面而来,挥起手中喇叭高喊:铜钱铜板旧书旧画收啊,坏手机坏空调坏冰箱收。局促避躲之间,板车已绝尘而去,留下一连串抑扬顿挫的呐喊余音在空荡无人的巷道久久回响。心里暗想,这收破烂的什时变成跨行铲地皮捡漏的,走街串巷也学会了看菜下饭,知道这庄子的底细。但总觉得这叫喊声哪里别扭,没有:“收长发短头发,收旧书旧报纸”般耳能熟详,听得安逸。胡思乱想奔突中,有一穿蓝白条衬衫乡人喊停笑曰:赵五华老校长家不就在你身后?好诧异,咫尺往来难道全没有秘密,或是个人怪异行为惹人注目。总之是不顺,扣门问老校长在家吗,有一中年妇女从厨房端着个碗走了出来,听完来意说:爷爷早几天被嬢嬢带到苏南,要待好长时间,你来得不巧。无奈告辞,然心有不甘,举手机拍那庭院中用几块湖石叠成的假山作留念,犹未见黄芽,待欲问这事,须臾女子已退至里屋,这坝上寻长者不遇与黄芽树倒又成一对遗憾事儿。

思绪萦纡于白墙黛瓦间,说实话,这乡村巷道与我所在城市边缘改造之前很是相似,甚至要整洁得多,如若撇除去空气中一些长年累月草垛秸秆带来的气味。或许正是这种经过时间洗礼酝酿出的气息,蕴藏了一些与生命逆行的事物、一些忘却的时光与快乐,在某个心弦触动的时刻从凝固的纹理中跳跃出来,表现如一首熟悉的音乐,原乡的风景,是夏夜萤火虫,是心灵抖动出的光辉;如襁褓中婴儿微笑,是你曾用尽力气对父母的呼喊,是火焰,是黝黝黑暗裹不住的麦穗婆娑之夜。这对于无限奔走的欲望似乎是一份久候的恬静,恰逢其时的慰藉,刹那间似乎明白纵尽一生所追求的活法往往抵不上被自己鄙夷的视而不见平凡生活。怀揣着来时目的,在一番磕磕绊绊的碰壁之后,倒显得不那么紧迫重要了,看着眼前密密匝匝的房屋,头顶上天线纵横伸展的黯淡天空,心里突然惦念起指路人所讲的石头街和北街了。别看这坝上虽小,但要在井闾陌巷间找出一条直通南北的捷径也非易事,因为重重回旋之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好奇支开你原来想走的道路,比如一块苔藓幽幽斫满刀痕的磐石竟自立在路口;一扇大门敞开的人家,天井里堆满了花花草草却不见主人身影;一栋八十年代特色的两层平顶小楼,粗砺破旧的水泥栏杆,深红色与米**相间外墙日趋斑驳铅华尽褪;还有这屋脊斜背后矮矮的照壁,上面用水磨石玻璃条镶画成一面打开的折扇和一团蜘蛛网样的八卦图案,照壁看似与小楼是同种年代风格,只是当中隔着条村路反觉得鲜亮许多。门庭檐砖上刻个团扇、荷花、渔鼓等寓意吉祥的暗八仙倒是早年常见,而这照壁迎面直开之“扇”是指“与人为善”之谐意?还是祛妖邪于万里之力道?再加上个光芒四射扭转乾坤的八卦或为化解路冲之说?总之猜测不透。看着凋敝小楼临巷封闭了的窗户,想着照壁后面高高竖立的人家,一喜一悲,一善一恶,这其中玄机真不如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或丢块山石让彼此省心而皆大欢喜。闲情于坝上寻常百姓家,透过扰扰世事,捕光捉影间获得的不止是缕缕风景。

绕过照壁人家,应该是到北街吧,眼前出现的这条东西向路竟笔直明亮起来,原来这街与巷子看似是一样水泥板路、两边差不多住家,但仔细看还是有些区别,古人云:直为街,曲为巷。这里弯弯曲曲的细巷子还果真应了这个道理,怪不得刚才东来西去总是摸不到出路,问题也不全在于自己的心神不定。二者,这街除了直一些外还有点宽,脚下的地是用两块水泥长条板纵向并列铺就,不似巷道一条板居中。明白了这一事理儿,再在坝上门脸儿不多地方闲逛也不至于街巷不分。以水泥板取代青砖既经济又实用,道路平坦,排水疏浚维修起来也方便,依稀还保留了一份青砖厚重列序的美感,这美感似乎是其他村庄刚性路面建设中所无法比拟的。青砖不可复,退而求其次,自成一格矣。往西去,一大段鱼鳞细瓦白粉墙退尽漆色的门窗,阳光下格外安谧随性,像这类当街一明两暗三开间清末民国时期的房舍,门脸坎墙与两侧小窗呈眉高眼低状,现在大都拆毁无馀。但在这坝上,且不算街背后拥挤人家有否,单这块路两旁毗邻对称的约莫就有十来家之多。想不到偏僻一方的塘坝村竟还暗藏这么一片原汁原味的廛里麇集去处,这纯属此行的一个意外收获,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人烟处。然而小街也不甘于这么平庸冷清,再里走,终于到了坝上商业中心,老式店铺缀连,其间掺杂着一二家挑楼门面,极像一张珂罗版旧画,阳光从两边门楹伸展过来的雨棚溢出,四处弥漫着月季花香般慵懒气息。低矮屋顶上空似乎有浅栗色的风在电线间不停地翻滚雀跃,向下扑簌摇落,撩闲起那门闼上方方正正的大红标语。时间竟如书画一样巧妙,将激情过后淡忘了的疼痛收拾在这人间悄静的旮旯。一路走来,有神马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卫生所、男女浴室、一家货品俱全的海五商店、历史感极强的供销社门市部和几爿门面矮小的日杂小铺,走到尽头便是分叉口那家挂着鲜红招牌的化肥店,一旁墙角长满了半人高的花丛。

初看到农村淘宝四字,一头雾水,想问个明白,然店家门板紧闭,打开手机百度,原来是阿里巴巴集团与政府合作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便于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利己利民项目。这下乡又涨见识了,自己心里嘀咕着。农村淘宝并不是每个村庄都设立,是阿里根据评估在几个村子中选择一个较大的人员往来聚集的地点作为网店所在地,进行资金投入。这坝上情况我来之前在行政网页、地方编纂资料上作了一些查阅:塘坝村现有户籍人口2460人,808户,15个村民小组,辖区占地845平方公里,耕地3600亩,水面1000亩。水路南官河在村南自东向西过境穿流,河流众多。通过区域内对比,这塘坝村人口、耕地面积在全市368个村算排前,可以说是一个大村,自然具备阿里建立村级服务站所需条件。关于村子来历,85年《东台县地名录》讲:明末,洪水暴发,群众在此开塘取土筑坝,故名塘坝。对于流经该村的南官河走向书中介绍:东起安丰接串场河,向西经时堰公社陶思庄入泰东河,流经梁垛、安丰、先烈、时堰、溱东公社。全长19公里。有趣的是《东台市志》边界河道一节中说:“南官河亦称运盐河,又名大尖河、六十里河全河东起安丰镇境内接串场河,西至溱东镇青蒲角入泰东河,全长30公里,该河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兴挑。1972年在开挖安时河同时,溱东镇兴办南官河西段改道工程,将原由汪河入泰东河,改由白米河、知青河入泰东河”。这里有个歧义:南官河西入泰东河的走向。我在翻阅83年增编的《东台县志》看到有关记载:从安丰场串场河大尖的李家港向六十里出青蒲并入运盐河故名六十里河,是富安、安丰运盐到泰州的通道,又称南运盐河或南官河。嘉庆二十年(1815)因雨停浚而非兴挑。此河开凿历史无考,《县志》中最早提及此河是“雍正二十三年(1758)自青蒲角、大尖河至安丰场,增修纤堤60里”。可知六十里河(大尖河)走向早其前已贯通,大致为安丰经后港孙家庄西至青蒲角入泰东河,但后来由于淤塞未能疏浚,最终从杨家垛改道塘坝村向西北经陶思庄入泰东河,而非村情介绍所说只是从村南自东向西过境,这也符合了85年《地名录》所记载。通过《地名录》、《市志》所附地图河流图例比例,甚至最新卫星图实情,该河河宽明显大于1972年新挑知青河,所担负低洼区的引江、排涝作用可想而知。至于《市志》所讲汪河很大一部分已淤塞荡平,无迹可寻湮灭于时光长河。当然事不躬行,具体事实数据要有询水利单位。这么一些自圆其说,我只是希望还以从东折北合抱塘坝如玉般绺裂的那条大河,滋养着我西乡祖祖辈辈的大河,我灵魂里那清澈的恢恢南来波光潋滟的西夹河之襟带有份美好所属。就像某个兢兢业业收拢的名字,如风如飓,黑夜按捺不住的出现,顷刻间驱散重重羽翼之下藏掖的嗫嚅与阴影,天空群星璀璨,白银色四肢在头顶缓缓涡旋摆渡,在激荡无比的胸怀无限流转,无限幻想。我有种想法,东台县建置时全境内北到南应有四条运盐主支河道,分别是由何垛场、梁垛场、安丰场、富安场出发的泰东河、十八里河、大尖河以及经仇湖的墩北大河。南官河称呼本身或许就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河流,随着西部低洼积於,临海盐场兴废,逐步形成今天由陶思庄入泰东河的走势,它的最早路线或为富安、仇湖、南芗(姚簖)、孙家庄、鲍庄七里横河至罗村青蒲角入泰东河。

沉湎于自我世界,文字只不过是思绪恣肆的结果,俯仰拾取之间姿态的寂寞改变。就像我陡然站在这村供销社门市部台阶前,仰望门头檐墙上那行遒劲水泥大字:“时埝供销社塘坝门市部”时的恍惚,估且不去思量这“埝”与“堰”在西乡音义中的混淆,彼此错用的历史,单纯一个敲击灵魂的字便会释放出无数人生感慨:小小身影踽踽独行于故乡湿漉漉石板路,那些遗忘在票券、胶靴、桐油伞、火柴、煤油灯花里的故事又暗自长成娇艳茂盛的花朵。几乎是一夜之间,公社、派出所、供销社大门口悬挂的白底红黑字条牌抬头皆改名为时堰乡某某。这堰字可是个从来没有碰到的字,好奇于这变化,走在高高的圩堤上眺望天空南来的风云,生命开始有了某种忧郁与憧憬。年少的我自然不会去留意街坊邻居口中流传的变动原委,只是无聊时更纠结这“埝”与“堰”宋体衬线的顿挫,笔画的繁简,甚至是字形的亲和与生疏,以致到今天偶然翻出高中毕业合照,注视相片顶部那句:“东台县时埝中学某某届某某班毕业留念”时,倍感亲切与心跳,或许更多因为那行大字下曾经相濡以沫的微笑面孔。拍这张照片时,已是实行“政社分设”很多年后的事,这尘世中许多温柔往往来自平日无意的坚守。我突然想起那清癯谢顶的年长照相师傅,顶着烈日从十八里外溱东风尘仆仆骑车赶来,有同学悄悄说这人是那个长得白胖课堂上总喜欢讲“拓扑学”年轻教师的父亲,而非惯例由学校通知本镇林家照相馆来拍照的。依依惜别,一团风华正茂合影后,散伙饭上一贯严厉的班主任动情赠言又惹得男女同学眼睛发红唏嘘不已。逝者如斯,倏忽之间联想起老家门墙上曾有一块隐隐若见笔法工整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白底红字口号,想起每年秋天这墙上屋顶必须清除的瓦菲,想起踩着这屋顶摘下又大又长的番瓜,想起某天父亲回来,找人在这屋檐下钉上电线瓷瓶穿墙引线用上照明。想起后来离开这屋子母亲有天谈起,父亲在耕读办期间,因“县对敌斗争指挥部”内部派系斗争被莫名牵连,传至家乡遭受种种肉体鞭笞,复职后仍旧废精耗力工作的种种往事。想起若干年后有报社约稿退休人员写难忘岁月回忆,父亲只是写早年做教师时冬夜备课一群人将糙米放在热水瓶里焖熟充饥的生活乐趣,从未涉及一字半星个人遭遇。恍然明白,以莲花包藏微尘的世界一直存在于平凡生活,所谓一叶一菩提,明心见性,有趣包容地活着,才是最好的修行。这么一个“埝”字是通往光阴深处的一把钥匙,也印证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古朴情怀。

然而当踏进店内一刻,我意识到自己沉溺于时光的好笑。宽敞平房齐当中隔成两半,两边的玻璃柜台排架上堆满了食品日杂五金农资,黯淡而凌乱,与印象中供销门市的琳琅满目迥然不同,也许是少了那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幅标语;熙熙攘攘、喜气洋洋的年画;明码标价,老少无欺的排队购物氛围。年老的店主在破木椅上打着瞌睡,弥漫其间的只有没落与衰败,所幸的这种潦倒,不再有来自对体制“缺陷与落后”的指责,报纸上也鲜有人物站出来吱声,大家变得瘾君子(junkie)一样安静。但愿这门市斜对过挑楼玻璃门上色彩亮新的“益农信息社”写得真切,能够踏踏实实地给坝上农民带来实惠。纷纷扰扰,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山墙、电线杆黄黑相间底部贴满的花花绿绿小广告,比如有各类优惠好消息、防水保修、集中批发、某某银行驻村经理、草地贪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措施、处处可见的村规民约,当然更少不了那些屡禁不止的:军医苗药专治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妇科男性各类疑难杂病广告。真是有趣,很少有兴致慢慢厌厌看这种与我生活毫无关联的东西,细想之下,其实这一切并没有违反职业伦理,只是以治病救人的角色维护着不幸者的尊严,而非以道德捍卫者自居。《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说:食色,性也。《论语》中也云: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可见男女康乐之事是天性如食物一样为生理所必须。但过于贪念荒于嬉而不幸中标,实乃冥冥之中的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患者病急乱投,其中自有考量,而千百年来游方郎中行医于江湖,凭验方、秘方讨生计之外对社会亦有趋善积德之用。对于其四处张贴,你爱也好,恨也罢,事实上它如神一般存在于这世界,或以牛皮癣揄揶,但无论如何社会还需有所包容。怎样包容几十年来我们文艺及舆论尚好在露点与露底之间躲闪挣扎,欧美人士却早已一脱到底,这不UC新闻报道:近期英国又有男女网友光天化日之下约炮于露天广场而被学生家长痛揍。我实为痛揍两字振臂高呼。约炮、野战是自古就有的事,孔子本人出生来世也得益于野外交合,时父叔梁纥66岁,母颜徵15岁。故夫子强调:君子好色而不*。丰子恺在《旧上海》中写过,他洁身自好,不曾嫖过妓,但走过四马路西藏路口也不免心猿意马想见识见识。我在查找赵蓝天在装帧方面有关贡献时,接触到若干民国书籍,有意思的是战前文学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旗纛下尚能有序健康发展,41年上海全面沦陷后,不确定、表浅、玩世不恭甚至色情混乱等特质则为海派新星们所热衷,即使是女性作家也不能免于时代语言上的粗糙与挑逗,如苏青的:“饮食男,女性之大欲也”,张爱玲的:“结婚若是为了维持生计,那婚姻就是长期卖*”,以致有后来被追捧的“男女间叉叉与胃”的奇言怪论,更不屑谈两姝为同一男人怨恨终老,彼此在心灵细枝末节里逡巡斜睨,或著以刹那间才开始便告结束;倒挂着的蝙蝠,泊泊一线黄泉被啜饮等等性隐晦来争风对峙。君子佳人尚且如此,何况区区平头小百姓乎?所以根治不清的东西可能包含了亘古不变的基因,就像坝上这电线杆上密密麻麻杂七杂八的广告,亦是某种文化绵绵不绝的传承。

                                     

                                    刘晓东 2019816稿1

弘扬好家风家训主题活动方案

“家风”(family style)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