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详细教案三篇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中班音乐详细教案三篇,第1张

#教案# 导语中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时期。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中班音乐详细教案:打喷嚏的小老鼠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老鼠看病的故事情节,熟悉乐曲旋律,较合拍地随乐曲做动作。

 2、学习用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体验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标记(小脚、打喷嚏、蹦跳、哈哈笑、晒太阳),小老鼠纸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小老鼠看病的故事情节,较合拍地随乐曲做动作。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变化,学习用动作表现小老鼠打喷嚏的前后过程。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边听老师介绍故事情节。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讲的是老鼠灰灰的故事。“有一只小老鼠因为晚上睡觉时踢掉了被子,感冒了。她决定去动物医院看病。他一边走,一边打喷嚏。到了医院,河马医生说:不要紧,晒晒太阳就会好的。小老鼠的病好了,蹦蹦跳跳的,高兴得笑了。

 2、听A段音乐。

 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是怎样打喷嚏的?(听音乐)噢,小老鼠感冒了,没力气,真难受!慢慢的,走两步,打一个喷嚏。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在图谱上贴上标记,帮助幼儿理解。

 3、我们来学学小老鼠打喷嚏的动作。

 重点引导幼儿用难受的表情、走、打喷嚏捂嘴巴。

 4、听音乐学习小老鼠打喷嚏的动作。

 5、随B段音乐创编晒太阳的动作。

 (1)“终于,小老鼠到了动物医院,河马大夫给它治病,医生说:‘没关系,多晒晒太阳把感冒病菌杀死,你的病就会好的!’太阳公公听见了,赶快从东边升起来,太阳升起来时用什么动作呢?”(请幼儿创编太阳升起的动作。)

 (2)“太阳升起来时也有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听。现在请你们边听音乐边做太阳升起来的动作。

 (3)“太阳真暖和,如果你想晒哪里,就拍一下哪里,让自己全身都能晒到太阳。”(幼儿做创编动作:晒一晒身体的各个部位,教师提问:你在晒哪里?)

 (4)“好,现在小老鼠要走出来晒太阳了,让我们准备好!”(随音乐做小老鼠走、打喷嚏、晒太阳的动作。)

 (5)“小老鼠晒了太阳舒服吗?真舒服!让我们再来晒一晒,让感冒好起来吧!”(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两遍)

 6、随段音乐做小老鼠跑、高兴的动作。

 “小老鼠全身都晒了太阳,它的病真的好了,它好高兴呀,我们也为它高兴,为它欢呼‘耶!耶!’现在它高兴地跑回家了,一边跑,一边‘耶!耶!’的欢呼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练习一遍)

 7、完整表演。

 “现在,让我们把小老鼠生病晒太阳、病好了的故事用舞蹈来表演一遍,好吗?”

 活动反思:

篇二中班音乐详细教案:朋友越多越快乐

 活动目标:

 1、歌曲轻松愉快的情趣,会用动作声调体现出来。

 2、感受朋友多,体验快乐多的气氛,愿与大家交朋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小鸟,小鸭,小鸭的头饰,总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朋友越多越快乐》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音乐旋律,感受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播放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情绪自由做小鸟飞,小鸭走,小羊走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出示头饰小鸭,小鸟,小羊)它们可会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新授——理解歌曲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小朋友表现真不错,音乐好听么?

 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是谁树上落?小鸟是怎样唱起歌的?小鸟叽叽喳喳唱的什么歌?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说说歌词,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一只小鸟树上落吆,叽叽喳喳对我唱起歌呀,小鸟小鸟唱的什么歌?奥!朋友越多越快乐!!

 (3)老师弹琴唱,小朋友跟学一遍,后小朋友随琴边唱边表演

 2、欣赏歌曲第二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二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还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是谁下了河?小鸭子是怎样叫的?小鸭笑什么?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播放幻灯片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说说歌词,(一群小鸭下了河吆,嘎嘎嘎嘎对我笑呵呵吆,小鸭小鸭你们笑什么,朋友越多越快乐

 (3)教师弹琴采用跟唱的形式指导幼儿演唱,后小朋友边唱边表演

 3、欣赏歌曲第三段,采用提问的方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我们来欣赏歌曲的第三段,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老师还有问题要问你们

 提问:是谁下了在山坡?小羊是怎样叫的?小羊笑什么?

 (2)播放幻灯片借助幻灯片理解歌词播放幻灯片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说说歌词(一群小羊在山坡吆,咩咩咩咩对我把话说要,小羊小羊你们说什么?奥!朋友越多越快乐

 (3)请小朋友边表演表唱

 (总结:小鸟,小羊,小鸭他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叫朋友越多越快乐,小朋友感觉到朋友越多越快乐了么?为什么?

 三、幼儿自由选角色演唱。

 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表演歌曲,夸张的展示音乐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师:我们朋友越多,有了困难也不怕,大家会一起帮助你,所以你的心情是怎么样(高兴愉快)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也要高兴地唱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表演唱,教师随时肯定,表扬表情及动作特点的幼儿。

 四、讨论话题:体验朋友在一起相处的快乐。

 引导幼儿说说:你的朋友是谁?你们在一起的趣事有那一些,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五、结束。

篇三中班音乐详细教案:加油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明快、有力的特点。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农民伯伯、人们劳动的)、钢琴、音乐伴奏、信三封。

 2、节奏谱、乐器(大鼓、铃鼓、圆舞板、双响筒)。

 3、幼儿已学会唱歌曲《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旋律入场)谈话导入。

 (展示农民伯伯幻灯片)他是谁?老师今天收到了农民伯伯寄来的一封信(出示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1、打开信封念信内容。

 2、播放幻灯片,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场面。

 (1)他们在干什么?

 (2)对,他们都在劳动,让我们唱着《加油干》一起为这些辛勤劳动的人们加加油吧!——边播放边放伴奏。

 小结:你们唱得真带劲儿!人们把劳动时发出的这种整齐、有力的呼号声称为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叫的越响,越用力,劳动就越起劲儿。

 3、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里哪一句唱的最有劲儿?——加油干呀么嗬嗨!

 (2)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3)你还喜欢哪一句?——戚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

 (4)这一句是什么感觉?

 (5)我也喜欢这一句,那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呀?

 4、配乐加动作表现歌曲。

 师:

 (1)那我们把刚才的动作加进去,一起来表演一次。——播放伴奏

 (2)嗯,表现的还不错,如果能合着节拍来表演会更好,我们再来试试

 三、用乐器表演歌曲。

 1、展示第二封信内容。

 2、出示乐器,让幼儿认识乐器。

 师:哇,这么多的乐器啊!这是铃鼓(教师示拍一下),这是……还有呢(出示节奏谱)。

 3、出示加油干的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徒手练习。

 (1)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铃鼓表示什么意思?

 (2)这里铃鼓是不发出声音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铃鼓不发出声音?我们来试一试。(三种乐器节奏都让幼儿徒手拍一次)。——钢琴伴奏。

 (3)除了铃鼓,还有什么乐器?——引导幼儿双响筒和圆舞板是在一起的,表示要一起合拍。

 4、幼儿拿乐器小组表演。

 (1)想不想来当一次小小演奏家(想)。——引导幼儿听清要求。

 (2)好,现在请你去选一样你喜欢的乐器看好标志坐在一起。

 (3)请铃鼓组来试一试,注意看图谱哦。其他小演奏家要保管好自己的乐器,跟老师一起来唱。——三种乐器分别练习拍一次。——钢琴伴奏

 5、幼儿集体完整表演。

 师: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合作一下——提醒幼儿注意看图谱。

 6、师幼合作表演。

 师:(出示大鼓)哇,老师也有礼物哦,我们一起来演奏吧!——播放伴奏第二次表演。

 7、幼儿交换乐器表演。

 师:小演奏家想玩下其他乐器吗?找一个朋友来交换并按地上的乐器标志坐好。

 8、师幼再次完整表演。

 师:好,我们的演奏马上就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播放伴奏表演

 四、出示第三封信。

 1、农民伯伯又来信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农民伯伯说:孩子们,你们演得真好听!春天来了,我们要春耕播种了,想邀请你们为我们加油、鼓劲儿,好吗?

 2、让我们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出发吧!——边唱边演奏(放伴奏带)

 活动反思:

 节奏乐“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以互动的过程为支撑,以丰富的情感为内驱力,将活动推向高潮。整个课堂表现出了活泼、轻快的气氛,课堂民主、平等,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应× × × O 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

 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 × × O 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 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

 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乐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准备: 飘带若干、、铃鼓一个、白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欢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

 (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教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意根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互相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三、道具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师:漂亮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飘带。

 (1)教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四、听辨乐器演奏的“短长长”节奏

 1、教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教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五、导出活动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辨一种声音的音源;

 2、增强幼儿听辨音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碟片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带领幼儿一起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幼儿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都玩过哪些游戏?带领幼儿一起回忆,让幼儿对自己所玩的游戏能够有更深层的认识;

 (2)、我们所玩的游戏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呢?(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如:捉迷藏、抢椅子……

 同时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到的这些游戏的玩法也告诉我们,对于能够大胆说出来的小朋友,教师应表示认可,给予鼓励。

 2、对我们刚才回忆到了我们以前所玩的游戏中,捉迷藏,通常我们所玩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人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去找,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去抓他身边的伙伴。

 3、规则:

 (1)、教师播放出音乐《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

 (2)、教师出示铃鼓,将一名幼儿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儿都围在他的周围,教师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铃鼓,让蒙眼的幼儿听随声音的方向去抓身边的小朋友,鼓励每位幼儿都参与游戏中去,反复练习,互换游戏角色,感觉其中的乐趣。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一、 进入活动室。音乐《呼噜呼噜清洁歌》

 师:跟着老师来跳个舞吧!

 二、 故事引入,出示小花猫

 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河马医生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小花猫每天都用它来洗澡,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爱清洁讲卫生啦!

 三、欣赏乐曲,了解曲式、

 1、欣赏乐曲,教师手指图谱,引导幼儿了解曲式。

 2、引导幼儿知道本首曲子的曲式是ABABA的形式。

 3、欣赏A段,感受A段有什么感觉?

 4、欣赏B段,感受B段又有什么感觉?

 5、感受颤音以及用肢体表现颤音。

 四、观察,模仿、创编洗澡动作

 1、欣赏音乐,教师依据乐句出示

 2、 模仿并创编动作

 A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B 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3、暖身操

 A 段:拍的感应(肢体各部位做各种洗澡的动作)

 B段:颤音感应(肢体不同部位抖动)

 五、洗澡时间

 1、请幼儿拿洗澡工具,围成大浴缸

 2、商量道具乐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3、铃鼓

 A段舀水:拍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不同方位)

 B段洒水:颤音感应(铃鼓举高摇晃洒水)

 4、刺刺球、水袖

 A段:拍的感应(刺刺球在身上擦)

 B段:颤音感应(大面积用力擦)

 5、 创意想象

 还有什么乐器或道具可以拿来当作洗澡工具

 请学生发明,并配合音乐设计动作

 六、 四拍顽固伴奏

 老师翻拍《创意游戏节奏卡》,学生手持不同乐器作敲奏

 A段:顽固伴奏(敲奏四拍顽固伴奏型)

 B段:交换乐器(乐器互相交换)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理解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A、B段字卡,小花猫洗澡5张,CD碟

 2、 道具:铃鼓、木鱼(各分成幼儿人数的一半),小软球、水袖、沙球、小方巾(用篮子装着、人手一份)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 XX |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AB曲式和高低问答句。

 2、初步学习顽固伴奏xxxx

 3、体验营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集体搭帐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一张、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以《小松鼠进行曲》进场。

 2、节奏问好。

 3、故事导入: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到郊外野营,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 … (音乐)

 4、律动游戏——营地活动

 1)宝宝的小手(小脚)会唱歌:(xxx)我们去野营,一起搭帐篷… …

 2)音乐律动——搭帐篷

 A段:边念语词,边做钉钉子状。

 B段:用肢体感应高低问答句。(噜噜噜噜放低低,啦啦啦啦举高高)

 3)听音乐进行搭帐篷游戏

 教师先配班教师给幼儿做示范

 A段:用脚踏出顽固伴奏(可以根据情况走动)

 B段:1 3 2 1放低低,6 6 5 3举高高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4)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围着桌布进行搭帐篷游戏。(游戏中注意幼儿安全)

 5、结束游戏《小松鼠进行曲》

 宝宝们可真是能干,搭了这么漂亮的帐篷,星星来的小天使知道宝宝很辛苦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喝的白开水,我们踏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去喝水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

 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

 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 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 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个门里终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该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丫丫学习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昂首挺胸走路。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开车歌》

 2、分辨行进与停止的交通信号并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开车歌》,红色、绿色交通灯纸模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和幼儿讨论有关交通信号灯的作用,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汽车遇到红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2、小朋友在过人行道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二、播放CD,请幼儿倾听并学唱歌曲。

 1、你听到了什么(叭叭叭,汽车开来了)

 2、看见红灯怎么样看见绿灯怎么样

 三、反复学习歌曲。

 四、游戏: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幼儿伴随音乐开车子,并根据教师出示的交通灯颜色决定行进还是停止。

 1、请幼儿扮演小司机,并说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

 2、你开的什么车(鼓励幼儿想象并说出自己喜欢开的车)

 3、请幼儿从教室的某一处出发,沿着一条路线前进,教师同时播放音乐。

 4、教师说“红灯”,并出示红色纸模,幼儿原地踏步,停止前进;直到教师说“绿灯”并出示绿色纸模,幼儿再开始继续前进。

 五、活动延伸

 幼儿到户外,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由于在活动前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练习歌曲,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还能根据歌曲与游戏的指示做出停止、前进的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由于幼儿较多,在游戏室内奔跑不开,临时做了游戏的调整,将孩子们以组别编号,模仿车辆限号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经验积累,同时,小班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有差别,所以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限号行驶的游戏规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巩固与练习,这也是大班额下幼儿分组游戏的一种方法。

#课件# 导语语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打击乐课件:《小红帽》,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和乐器,敢于大胆尝试表现乐曲的节奏。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初步协调一致演奏。

 重点:指导碰铃和木鱼的轮奏。

 难点: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初步协调一致演奏。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铃鼓、碰铃、木鱼;伴奏准备:钢琴、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伴随《小红帽》作音乐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音乐兴趣。

 2、带领幼儿做节奏游戏,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节奏型的熟悉。(小朋友们,今天在上课之前,张老师先来和小朋友们做一下节奏游戏,拿出你们的小手咱们准备好……咱们平时小朋友在玩节奏游戏时从来没想过节奏游戏中出现了几种节奏?那么咱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吧?既然小朋友们拍得那么棒,老师就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今天来搞一个演奏会。演奏会就一定要有音乐,拿这首歌曲就是咱们刚才从外面进来时听到得曲子是什么呀?你都想到了歌曲里有谁呀?)

 3、教师播放歌曲小红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及拍子的特点,并伴随歌曲打拍子。(现在老师想给小朋友再放一遍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什么感受?几拍子?拍一拍试试)

 4、听声音辨别乐器。

 5、出示乐器图谱,组织幼儿分声部徒手打击节奏型。(全班幼儿、钢琴伴奏)

 (今天三种乐器和小朋友一样,来参加这次演奏会,咱们看看他们在哪里?)重点指导碰铃和木鱼的轮奏。

 6、幼儿伴随音乐,合声部徒手打击节奏。(伴随音乐两遍)

 7、组织幼儿分声部练习手持乐器打击节奏。(小朋友们刚才演奏的不错,只不过有个别小朋友有点不齐,咱们拿乐器试试。)

 8、幼儿伴随音乐,合声部打手持乐器击节奏。(伴随音乐两遍)

 9、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听看指挥进行演奏,尽量和小朋友演奏一致。)

 10、面向观众演奏。(今天的音乐会小朋友们演出的非常成功,咱们跟台下的观众老师来一个谢幕)。

 11、结束: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演奏出好听的声音,不只这些乐器,比如咱们班里结构区的小木块、酸奶瓶装上小豆子等,咱们和张老师一起去寻找一下吧?)

 

篇二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探索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2.学习看图谱演奏《小红帽》,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3培养幼儿合作的精神和听指挥的能力,体验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双响筒、串铃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节奏

 1今天叶老师带来了一首小朋友熟悉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到底是什么音乐?

 2这首乐曲的名称叫什么?(小红帽)

 3你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

 小红帽的故事里讲到了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表现节奏

 1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那我们今天就来玩一个节奏游戏。谁会用拍手来表现这段音乐的节奏呢?(出示音乐一段,让孩子自由表现乐曲)

 2出示节奏图,谁会按照上面的节奏来拍一拍?(听音乐,打节奏)

 3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小朋友表现真不错。

 4接下来的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红帽心情会怎么样呢?那你会用新的节奏来表现音乐吗?(试试)

 5出示节奏图,拍节奏

 6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

 三、出示图谱,演奏乐曲

 1叶老师把刚才小朋友用身体拍的节奏都画下来了,你们能看图谱来试一试吗?(哼唱打节奏一次)

 2听音乐看图谱打节奏1—2次

 四、配乐器演奏乐曲

 1叶老师这里有一些乐器,你们觉得这些乐器分别适合哪一段?根据孩子配的集体演奏一遍。

 2互换乐器演奏一遍。

 五、看指挥演奏乐曲

 1今天老师做指挥家,小朋友做小小演奏家,我们来看指挥演奏,行不行?

 2看指挥演奏乐曲

 六、活动延伸

 你们想做小小指挥员吗?请一幼儿试试。小乐器都累了要休息了,现在请大家安静的按次序把小乐器放回盒子里让他们休息,放完之后我们到教室里再去玩!跟客人老师再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4/4拍乐曲的节奏变化。

 2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青蛙跳舞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青蛙相关动画,幼儿自制头饰、胸饰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与提升

 1、最近,我发现你们都穿上了短袖,为什么呀?

 2、原来春天已过去,夏天来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夏天?

 3、播放动画,幼儿回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看动画,讲讲青蛙在干什么?

 5、邀请小朋友参加青蛙音乐会。

 二、听音乐,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变化。

 1音乐会前,青蛙们先要排练一下,瞧,它们来了,有多少青蛙参加呢?这样吧,来一只青蛙你们就“呱”叫一声好吗?

 2、有些青蛙唱累了要休息一会儿,到它这儿就停一下

 3、又有些小青蛙想参加它们的排练

 4、它们要排队形了

 三、音乐会除了唱歌还有什么节目?

 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今天我们也来扮演青蛙,跳个青蛙舞好吗?

 边听音乐边自编青蛙动作,合着音乐节奏,以荷花姐姐的角色加以指导。

 四、夏天到了,你们再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了呢?下次我们再来研究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旋律结构及AB两段的不同性质。

 2引导幼儿在段创编雪花飘舞的动作,并在每两小节末做雪花落地的造型动作。在A段创编梅花造型动作,并在A段每两小节变换造型动作。

 3通过故事情节了解多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会听音乐愉快地与同伴协调空间进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丰富幼儿相关的冬季知识;准备“雪花与梅花”的。

 2音乐《北风吹、扎红头绳》。

  活动过程:

 1出示《雪花和梅花》,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幅图讲得是什么季节的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雪花和梅花》(见南师大艺术P86)。师:这幅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你们听听看。

 2欣赏音乐《雪花和梅花》

 (1)完整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听听音乐一共有几段。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雪花和梅花》,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再次完整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辨哪一段是雪花在飘舞,哪一段是雪花梅花在做游戏。

 (3)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说出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提问:第一段听起来感觉怎样第二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优美、欢快”。

 3欣赏A段音乐。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雪花飘舞的神态,创编出不同的雪花飘舞的动作。

 (2)组织幼儿在每两句的句末做雪花飘落地面的动作造型,可以运用创编不同雪花飘舞的动作进行多次练习。

 (3)请幼儿完整表演A段动作。

 4欣赏B段音乐。

 引导幼儿表演雪花与梅花做游戏。先由老师分配角色,在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5听音乐玩游戏:雪花与梅花,完整表演AB段动作。

 6听音乐做雪花飞舞去找别的朋友。

 结束语:雪花跟梅花做了游戏,梅花感到不冷了,雪花还想去找其它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呢,让它们也变得暖和起来。

  活动反思:

 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孩子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创编新歌词,并合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能较准确地演快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熟悉主要旋律。

 2、节奏练习:让幼儿练习(气气、嘭嘭)为《幸福拍手歌》的主要节奏型做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手偶小猴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幸福的话题。

 师:"今天师请了一位好朋友,在好朋友出来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跟着师一起做。"打气 ——气!气! 放炮 —— 嘭 !嘭!

 师:"做完热身练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朋友是谁?"教师展示手偶:"嘿!小朋友们,你们好哇!"幼儿:"小猴子,你好。"师:"小猴子,你幸福么?"小猴子:"我幸福。"师:"那你的幸福是什么?"小猴子:"我的幸福就是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师:"小朋友,你们的幸福是什么?"(幼儿自由说)师:"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

 要认真听哦。"放幸福拍手歌

 (二)听赏活动

 1、提问师:"音乐结束了,谁能告诉我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师:" 你们说他说的对不对(幼儿回答),他把答案都说出来了,真棒,请坐。"师:"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师:"小朋友起立,跟着师一起来学这首歌,在唱的时候再加上一些动作好不好?"(放音乐)师:"学的真不错,请坐,大家都学会这首歌了么?"

 (三)创编游戏

 师:"那么接下来,我要增加难度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创编歌曲。"师:"师想要问小朋友,如果感到幸福除了拍手和跺脚,你们还会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想到的这些动作和事情都很棒,那我请小朋友将这些动作用我们新学的歌唱出来好不好?"

  反思:

 我设计本次活动,上的是一节音乐活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节奏活动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孩子们也非常乐于参与,因此本次活动孩子们配合的非常好,但是也有少数部分孩子不参与,表现出了对节奏的不敏感,这是正常的,因为,节奏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孩子们动作发展参差不一,尤其是男孩子的动作不太和谐,这并不代表孩子不喜欢参与,虽有一点困难,但是我还是能耐心的告诉他,并且把速度放慢到适于接收的速度上,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慢慢跟上来,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快乐的成长的。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情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小学,对小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读书郎》

  —— 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要去小学读书,做一名快乐的读书郎,来,让我们把读书郎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唱

  现场反馈:唱歌时,从孩子们的情绪和表情上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快乐的小学生,现场一种情感的调动和气氛的感染力很强。

  反思:由于是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前期的一些参观活动等让孩子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这里是情感上的导入。

  二、节奏练习:《我的小愿望》

  —— 成为一名小学生一定有很多愿望吧,用你最自豪的声音来说说你的愿望

  现场反馈:奥特曼、大明星,小画家等等天真而幼稚的小心愿,让我们由衷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

  反思:本环节通过幼儿大胆说,响亮说,充分培养、体现了孩子的自信。在整个过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有节奏的不同,有内容的不同,更有表现形式的不同。

  三、律动:《读书郎》

  —— 快,背起我们的小书包,和读书郎一起上学去吧。

  现场反馈:孩子们对小学生的向往和期盼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反思:孩子是好动的,此时安排律动,让孩子们在动静交替的过程中,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新授音乐游戏《雷声隆隆》

  ——小儿郎在去读书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听听。

  1、第一遍完整欣赏——听出音乐的主要形象

  ——你听到什么?你听到几次打雷的声音?两次打雷后的音乐一样吗?

  2、第二遍完整欣赏——听出两段音乐给人不同的感觉。

  ——第一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这样轻松活泼的音乐,你猜想一下可能会下什么雨呢?

  ——第二次打雷后,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害怕、恐惧、紧张、焦急)

  这样的音乐告诉你,现在的雨变得怎么样了?

  现场反馈:孩子们能将音乐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清晰的表达出来,有时加上简单的动作来表现。(听见打雷时,就和边上的小朋友抱在一起,表示害怕)

  反思:本环节,孩子们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简单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3、分段听第一段音乐

  第一次: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第二次:听着第一段的音乐,把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看到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幼儿听音乐用肢体表现)

  小结:运用优美的语句,将幼儿肢体表现出来的形象表述出来。

  4、分段听第二段音乐:

  第一次: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什么?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目标:

 1激发幼儿产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表演活动的快乐。

 2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 大鸡蛋一个,小鸡蛋36个,大班幼儿一名(已辅导好部分教学内容),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以《小小蛋儿把门开》为背景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拍手律动。

 2、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演示多媒体、教师旁白,用同样的音乐配上。)

 3、 蛋蛋不见了,我来找一找。

 二、 理解歌词

 1、 找到了,鸡蛋找到了。(一边喊一边拖出已装饰的鸡蛋教具。)

 2、 这个就是刚才小母鸡下的蛋,谁能告诉我蛋蛋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

 3、 让我敲一敲,蛋蛋里面到底有什么(教师轻敲鸡蛋,蛋内发出轻微的小鸡声,随着一声“小小蛋儿开门了”,上半个蛋壳打开,扮小鸡的幼儿边唱边表演。)

 4、 原来真有一只小鸡躲在鸡蛋里,我们欢迎来我们班做客。(小鸡与幼儿相互问好)

 5、 小朋友你看见小鸡是从哪里走出来的

 (根据幼儿感知情况,确定幼儿是否需要第二次示范)

 帮助理解歌词,鼓励幼儿为“胖乎乎、毛茸茸”编动作。

 6、现在有谁愿意来敲蛋壳,看看你能敲出会唱歌的小鸡吗

 如果小鸡唱歌了,我们就跟跟着它一起唱。

 7、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躲在鸡蛋里,或是教师请若干个幼儿上来一起躲在鸡蛋里,请小鸡来敲敲。

 三、 集体游戏

 1、 小母鸡下的蛋蛋太小了,躲不下所有的小朋友,老师就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蛋蛋,等你们戴上头饰后就可以躲在自己的蛋蛋后面。

 2、 教师来敲蛋壳,小鸡出壳游戏。

 3、 小鸡长大了,男孩子扮的小鸡会变成什么样女孩子扮的小鸡会变成什么样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图谱。

 2、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盖房子》这首歌曲旋律简单且具有重复性,一共4句歌词,前两句完全重复,后两句部分重复。歌曲节奏明快以“xxxxxx|xxxx|”为主要节奏型;歌词朗朗上口,并且有很强的情境性。这些特点为幼儿形象、有节奏地表现盖房子的过程提供了动作创编的空间。本次活动鼓励幼儿表演“抹泥”、“砌砖”等动作,满足中班幼儿喜欢在音乐活动中边唱边表演的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边唱边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砌砖、抹泥等盖房子的过程。

 3.大胆创编盖房子的动作,设计、表现不同的房顶造型。

 4.体验表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学会唱歌曲《盖房子》,观察过建筑工人用砖砌墙、用水泥抹墙的劳动场面,玩过盖房子的建构游戏。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盖房子》,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提问:歌曲里唱到建筑工人做了哪些事?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尝试边唱边为歌曲创编动作。

 提问: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边唱边尝试为歌曲配上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歌词内容创编砌墙、抹泥的动作。

 (1)请幼儿随音乐创编砌砖、加砖的动作,引导幼儿有节奏地通过身体高度的变化来表现房子逐步加高的过程。例如:从坐着到半蹲着,表现墙一层层地砌高;再从半蹲着到完全站立,表现房子盖得很高或者已经完工。

 提问: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表示砖头?第1句“我的房子盖得高”和第2句房子盖得更加高”的动作位置有什么不同?可以如何表现不同高度?

 (2)请幼儿随音乐创编抹泥动作,引导幼儿一拍一下,有节奏地做四面抹泥的动作。

 (3)请幼儿随音乐节奏创编房顶、烟囱的造型。

 提问:你见过什么形状的房顶?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出来?

 4.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歌曲,感受表演的乐趣。

 (1)采用个别表演、集体表演等方式指导幼儿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演唱声音要清晰、洪亮。

 (2)通过评选“最认真的建筑工人”、“最漂亮的房子”等形式激发幼儿表演唱的兴趣,引导幼儿眼睛看着手做动作。

 幼儿园小班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应彩云视频+PPT课件+音乐+说课稿反思(小班语言)新课!大班探究科学活动《多米诺》黄敏君优质课视频+课件PPT+教案音乐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

中班音乐详细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中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