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王钱缪是一个私酒贩子他用奇袭吓退了黄巢的军队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吴越国王钱缪是一个私酒贩子他用奇袭吓退了黄巢的军队,第1张

《说文》:春祭宗祠》一书中记载了宗祠的大致文字,文章不多,文字较多。意思是:春节里,念的多是悼词,没有祭祀物品。神社分为出生神社和祭祀神社。今天临安最大的祭祀祠是钱王祠,位于市政府边上。钱王祠不仅是临安的地理标志,也是当时吴越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在,跟随作者的步伐,透过《钱王奏折》中的繁星,欣赏吴越国最睿智的君主——钱王波澜壮阔的一生。

参观钱王纪念馆,领略钱王文化。

钱的纪念馆位于王千公墓。大门牌楼上用大字写着“钱武素陵”。当你进入牌楼时,你可以看到钱王纪念馆的正殿。在大厅的左边是一面行进的鼓。每击必中,以千军万马征服吴越,保护百姓。右边是一口铜钟,寓意平安福佑。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钱王铜像,身着朝服的钱王坐在主座上,威严肃穆,不像周围有信众的佛寺。正殿四周有16幅描绘钱王事迹的匾额,钱王铜像左右各有钱氏家谱和钱氏家训。据钱王陵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钱氏后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在无锡,一派在杭州。这两个后代也是人才。在无锡,富王之孙、国学教育家钱基博、著名学者钱钟书是代表。钱钟书的成就比较高,被誉为当代世界的“博学之士”和“文化昆仑”。此外,钱穆、钱等人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杭脉以“三钱”为代表,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等,其他如钱嬴政、钱其琛等则在国内颇有名气。

最吸引笔者的是在钱王纪念馆正殿后面有一个池塘,名叫周池。通过排列假石和卵石墩,称之为当时吴越国的领土。虽然比不上秦始皇陵中的水银为河水,宝石为日月的富丽堂皇和奢华,但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吴越国的活地图,也告诉后人为什么古代的吴越国能存活近百年。

乾陵管理处处长李告诉笔者:“正因为有了钱王刘谦的基本国策,吴越国才存在了72年,五主。后来到了北宋,吴越最后一个君主钱楚,一直对北宋百依百顺,臣下礼满。兄弟和对钱家给予了特殊的优待,其结果比众所周知的好得多,他总是被当作君主对待。我们知道《百家姓》的第一句是“千孙”,《百家姓》是宋代杜撰的,所以第一个姓是赵、郭,第二个姓是钱,是来自的姓。吴越国王钱缪执政后,通过保护环境和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奖励养蚕,繁荣商业,吴越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他广开言路,重用人才。为了吸引天下英才,他还把自己的客厅命名为“抓发展”。他还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当时,他在杭州城的扩建和西湖的整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唐朝末年,藩镇战乱频仍,很快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中国人民饱受战争和兵荒马乱之苦。然而,在钱缪的统治下,吴越国的经济和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因为钱缪坚持"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国策

王陵管理处处长李告诉笔者,的武功应该不错,善用枪械,也看过一些排兵布阵的书。后来当了兵,混了个小官,再后来黄巢暴动,在临安附近被杀。钱缪认为:黄巢有千军万马,临安的军队却无法与人抗衡,所以要有所作为。所以,我带了二十个精锐的士卒,埋伏在一个敌人不得不去的山谷里。趁黄巢先锋轻敌,钱缪用弓箭射敌将领,然后乱杀敌军,死伤数百人。在敌人的先头部队被击败后,钱缪认为:埋伏在山谷中的方法只能使用一次,这种方法要等到黄巢的军队来了才能奏效。于是到了一个叫八百里的地方,钱缪告诉路边的老太太,如果有人问,就说八百里有临安的军队驻扎。

果然后来黄巢的军队来了,打听了一下,临安的军队驻军八百里?黄巢的军队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吃了一惊,说:“我们都吃过十几里的亏,何况是八百里的队伍。”于是领兵绕过临安,往别处去了。

总之,钱缪后来消灭了常东,他的影响继续扩大。他被唐朝封为杭州刺史、镇海节度使、吴王、越王。值得一提的是,钱缪主政期间,兴修水利,所以死后被当地百姓称为西龙王。至今,杭州还有很多钱王的传说。小时候看过钱王射潮的故事。钱王是钱缪,射海潮,射钱塘膛背。

射钱潮的传说

在五十年代期间,浙江属于吴越。吴越的君主是货币之王。钱治国最头疼的是钱塘江两岸的海堤建设。由于钱塘江潮水极高,冲击力凶猛,钱塘江两岸的海堤总是修在这里,而另一边却塌了,以至于出现了“黄河每天需要一桶金,钱江每天需要一桶银”的说法。

当时钱王被告知,由于钱塘江潮神的恶作剧,海堤难以修复。于是,生性勇敢的钱王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在农历八月十八日沈超生日那天,聚集在河边。途中要经过一座宝石山,此地山路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钱王用脚把山蹬成两半,这样山中间就出现了一条宽阔的路。从此,此地被称为“邓开岭”,钱王的巨大脚印至今还在岩壁深处,清晰可见。

弓箭手在江边集合时,钱王又写了两个字:“报潮,神去水富,钱塘借钱城。”并把这两句话扔进了河里。但潮神依然不予理会,一如既往,凶猛地扑了下来。钱见了,大叫:“快射箭!”并先射出了第一箭。突然,所有的箭都射出来了,它们击中了潮水。所有的旁观者都拍手欢呼。几分钟内连续射出三万支箭,把潮水逼得不敢冲向岸边。钱也下令,“开枪追!”潮水只好蜿蜒向西南,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这是一个传奇故事,但它向人们传达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即一个人可以征服自然。”李主任这么说。

从此,钱塘海堤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为了纪念钱王射潮的功绩,人们把钱塘江海堤称为“钱王迪”。钱的纪念馆建在与陈宫一江之隔的地方,让后人永远记住一代民主之士——钱刘。

以下资料只有交代这麼几句:

钱体仁的三子钱顺治传染上“天花”殇,有后嗣家居椐树弄含辉阁,有嗣孙钱谦孝等;钱体仁的四子钱顺礼也染上“天花”夭折,有后嗣,家居大步道巷,有嗣孙钱谦时等;

钱谦服是不是钱谦时的误写

不过钱家是藏书大家,子孙有些个印章实属正常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文坛上才华卓荦,兼众长而掩前哲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是是非非,跌宕起伏。他在常熟的住宅有位于坊桥的“荣木楼”、含辉阁的“半野堂”、“绛云楼”,以及虞山西麓的“拂水山庄”和白茆“红豆山庄”等处。虽经历史变迁,但不少地名依然保留到至今,人们还能寻踪探迹。但位于“临顿里”的老宅基房屋,却是鲜为人知,清以后的各种县志邑乘中也没有记载,就连“临顿里”这个地名也是知者廖廖。祖居系钱谦益的太祖钱泰在明弘治七年(1494)建造的。

钱泰生活在明永乐、成化科举考试初盛时期,先童试中秀才,后“乡试经魁”,官承事郎,包揽乡里诉讼和漕米事务。钱泰“为人兴利恤愚”,且“诗文清丽”,著有《益斋稿》和《名家唱和诗》。钱泰为了鼓励、刺激儿辈们埋头苦读,争取功名“荣宗跃祖”,宣称:“凡吾子中获得秀才者奖赏家僮奴仆和祖田及住宅房屋一座,办入学、成亲喜事一桩;中举人、进士、翰林,奖赏递增。”钱泰生有五个儿子:元禄、元祮、元祯、元祥、元祾,都在童试前,就在常熟城里,选择好不同地段,连续建造规模基本相似的五座房屋。此时的钱氏家族在常熟可谓势焰熏天,当时常熟有“常熟知县印,不如钱五大人”之说。钱元祯是钱泰的第三个儿子,是钱谦益的高祖,明正德元年(1506)童试中式“恩广生员”,在地处城里东南隅,自小东门(迎春门)到跨塘桥之间,当时是一片荒芜芦苇丛生的低洼、潮湿、无人问津之地,是唐代钟楼古寺遗址,称“钟楼湾”,获得了五开间七丈二尺开阔宽,四厅三场院十丈进深,占地一亩二分的住宅院房。钱元祯住进新居后,奋发读书,次年乡试中式举人,又喜得贵子钱体仁,钱谦益的曾祖;钱元祯却于明正德九年(1521)病逝于此宅院里,年仅42岁,遗孀寡居在这座宅院里,精心抚养、亲自教诲12岁的孤儿,初教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通经史、习书法,稍长,由其祖父钱泰延请名师宿儒为座师,专门授以八股举子业,其后中了秀才,中了举人,27岁官任河南清吏司郎中。钱体仁死于万历二年(1574),终年66岁。

钱顺时,字道隆,出生于“钟楼湾”这座宅院房屋里,为钱谦益祖父。明嘉靖三十年(1553)在常熟应“童试”的县、府两试时,适逢倭寇入侵,攻打常熟,是任常熟知县的王鈇,率领全城军民英勇抗击倭寇。当时聚集在常熟城里准备应试的童生巡城目睹了这场恶战。倭寇溃退后,王鈇于六月十九日盛夏季节兴工重新加固了常熟城墙,一直到腊月初八隆冬收工。同时钱顺时赴苏州院试及格中了秀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赴南京(应天)乡试中式举人,中秋时节回归常熟途中,尽见倭寇入侵骚扰之后,受害的灾民,逃亡之悲惨景象铭刻于心。到家又惊悉常熟县令王鈇追击来犯的倭寇,壮烈牺牲的噩耗,悲痛万分,痛哭欲绝,举家遑恐。放弃了次年春赴北京的会试,书写下了许多纪念王鈇的英雄事迹,后集入《资世文钥》百卷中。时隔五年,钱顺时28岁,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才赴北京赶考得会元,中了进士,后任职刑部。嘉靖三十九年(1560)秋冬,奉诏奔赴关外劳军。顺时以江南一介书生冲冰冒雪,驰驱于隆冬绝塞,受尽风寒,不幸感染天花,返命抵家,只五日,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隆冬去世,享年30岁。钱顺时是生于这座宅院,死于这座宅院的钱氏家族第一人。钱谦益叔祖顺德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从钱顺时、顺德开始,钱氏家族终于由素封之家变为簪缨之家。

在修筑城墙过程中,由于在城墙脚跟内就近取土,等到城墙修好,形成了一条紧靠城墙的一条河,称“临顿河”,南岸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人迹行走,又没有桥通往;北岸沿河,人走出了一条路,称“临顿里”。临顿河一直到解放以后,拆城墙时填没。此时的钱氏故居的门厅已经紧靠河沿,钱体仁为了行人走路方便,拆了门厅,移进两丈,将门厅移到前厅的院子里,使两厅房檐廊,仅留一条空隙,并将后厅向北伸出二丈建成一个后花园。使临顿里更加宽敞,可通车和抬轿。这样钱氏宅园的规模是南从临顿里开始,北面一直到仓巷。

钱顺时逝世后,钱体仁携带次子钱顺德偕家搬迁到坊桥新购房屋居住,与临顿里两家衡宇相望;钱体仁的三子钱顺治传染上“天花”殇,有后嗣家居椐树弄含辉阁,有嗣孙钱谦孝等;钱体仁的四子钱顺礼也染上“天花”夭折,有后嗣,家居大步道巷,有嗣孙钱谦时等;钱体仁五子钱顺化也染上“天花”,病愈后皈依佛门当了和尚。钱顺时的31岁遗孀卞氏独自抚养7岁孤儿钱世扬,支撑临顿里门户,深得钱体仁器重和家人的尊重,在明嘉靖年间封诰命夫人,立三门石牌楼“贞节坊”于临顿里故居东侧。

钱世扬是钱顺时的独生儿子,是钱谦益父亲,常熟县增广生员,娶同邑白茆红豆山庄顾玉柱之女。钱世扬爱读书、写作,工书法,与无锡顾宪成、松陵张益之、同里瞿汝稷、陈禹谟诸人读书尚志,师友千古。编著有《古史谈苑》三十四卷。逝世于临顿里故居,临终前对其子留下遗训:“汝当以三不朽自立,勿以三不狃。”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又称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钱谦益不负重望,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及第,官礼部右侍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任职仅六个月,即告病回到常熟,与抗清斗士暗中来往,主要居住在红豆山庄、拂水山庄和荣木楼别业,唯独不流露临顿里故居,钱谦益预料到自己百年以后,必有一场扑到墓碑,废宅灭族,劈椠焚书,改写毕生历史的大灾难。为了确保这座故居,嘱咐从子钱孙保,在其死后,焚毁荣木楼、拂水山庄,迁移祖坟。钱谦益于康熙三年(1664)正寝于别业“荣木楼”,享年83岁。

雍正四年(1726)常熟一分为二,东称昭文县,西谓常熟县,临顿里正好被截成东西两段,东段属昭文县,西段属常熟,钱氏宅院划入常熟县境。那时钱谦益故居只有帐房和看门人居住,一直到嘉庆年间,钱氏后人开始居住此处老宅。咸丰十年(1860)九月,太平军攻占常熟,钱氏祖宅成为忠王府专司制造钱币的场所称为“圣库”,直到三年后太平军退出常熟。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成立民国,常熟与昭文合并,原昭文县地段的临顿里改称小东门大街,原常熟县境内的临顿里改为阔墩里,钱氏宅院为阔墩里5号,东临圣公会基督教堂和清节堂、育婴堂。此时的钱氏宅院门厅一排七间,西五间是临顿河浚通时的老房子,对称式建筑,逢年过节遇典庆祭祀,各厅堂正门屏风都开时,站立街上,可以看见寝厅后屏墙宗案上祖宗的牌位。轿子可以抬到寝厅的场院。民国时不用轿子,场院里盖起了东、西两厢房子,仅廊檐前两棵金桂没有砍掉,每到中秋,飘香袭人。厅房中间是正堂,用方砖铺地,布置得庄严雅致。中厅(书厅)最为雄伟,三马头硬山墙,正中三间正堂,正中悬挂由翁同和亲笔手书“晚翠堂”匾额,两间侧房全是青砖铺地,厅前封闭式的廊檐房通道,有二十二扇落地门窗。书厅场院西侧有牧斋与族兄钱谦贞一起读书时建造的西厢房两间,有一道月圆门隔墙,上书“晚翠”两字,院内植有枇杷树两棵,取《千字文》中“梧桐早凋,枇杷晚翠”之句,成为牧斋老人居室的标记和象征。寝厅后有两丈深的后花园,后花园有间小书房,最初是钱世扬的书房,清初钱谦益的从子钱孙保躲在里面读书,称“书巢”、“蜗庐”,其所写著作后由自己埋在后花园水井旁。后花园经钱世扬的一番精心经营,布置得娴雅有致,引人入胜,后逐渐衰败。绛云楼失火后,钱谦益将余存的书籍搬到此处。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寇飞机首次轰炸常熟,其中一枚投中阔墩里5号的书厅场院前侧。常熟沦陷后,钱氏祖宅被日军占领,作为警备营,日军曾对钱氏老宅进行秘密的挖掘。此后钱氏祖宅逐渐被亲属拆除变卖,一直到八十年代,钱氏宅院全部拆掉,起而代之的是一幢现代化的供电大厦拨地而起。

钱雁秋

籍贯:北京

出生日期:9月30日

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1987年,与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的扮演者张子健是同班同学)

身高:185米

影视表演作品

**《北京你早》拍摄于1991年,其他演员包括表演系87级的王全安

导演:张暖忻

电视剧《青春无季 》拍摄于1989年,其他演员还有张子健,是兄弟俩第一次合作

导演:王文杰

电视剧《日光港的故事》拍摄于1991年,其中饰演孙小虎

导演:王文杰 编剧:李鲁轲

电视剧《青春不会等待》拍摄于1992年,其中饰演的角色是宗海生,演刘爽的丈夫

导演:李冉冉(马精武老师的爱人)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1》拍摄于2004年,其中饰演许世德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3》拍摄于2007年,其中饰演颍王元齐(宗主)

电视剧《猎鹰1949》拍摄于2008年,其中饰演霍杰

编剧作品

十四集电视剧《毕业生》剧本统筹

作于1996年,该剧今年初曾在CCTV12的〈天地剧场〉重播出过

其他演员有:刘爽,邵兵等

二十集电视剧《挚爱》

作于1998年

其他演员包括:张子建,师小红,徐琳,刘爽等

八集电视剧《封锯之后》

作于1999年

该剧获当年的飞天奖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后传》

作于1999年

二十集电视剧《口红》根据池莉剧本改编

作于2000年

二十集电视剧《英雄》

作于2000年

有关英雄的部分剧照以及剧情介绍等请参阅张子建版块

二十集电视剧《生死极限》

作于2002年

二十集电视剧《谁可相依》根据张欣同名中篇小说改编

作于2001年

三十集电视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改编

作于2004年

其中,在《大宋奇案》中饰演丁谓的学生

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一、二、三部

第一部作于2002年,于2003年拍摄

第二部作于2005年,于2005年拍摄

第三部已于2006年,于2007年拍摄

导演作品

八集电视剧《居委会的故事》

拍摄于1995年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挚爱》

拍摄于1998年

有关挚爱的相关剧情以及剧照请参阅张子建版块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口红》

拍摄于2000年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英雄》

拍摄于2001年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生死极限》

拍摄于2003年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

拍摄于2003年

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Ⅰ》饰演 许世德

拍摄于2005年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Ⅱ》

拍摄于2007年(与张文玲合作)

四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Ⅲ》饰演 宗主(颖王元齐)

拍摄于2008年8月至12月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猎鹰1949》(《英雄》第二部)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唐——神探狄仁杰》

于2009年10月20日敦煌开机

小说作品

西游记后传

神探狄仁杰 一、二、三 、四

**剧本、电视剧剧本

电视剧剧本《隋唐演义》

作于2001年

**剧本《兄弟》

作于2002年

电视剧剧本〈洪峰抢险〉

作于1998年,正逢当年长江三峡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导演根据当时情景创作

钱雁秋轶事

“他太有才了”是剧组主创对钱雁秋最多的一句评价。“钱导的妈妈是人艺演员团的队长,以前就听说她有个儿子很淘气,后来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还导戏了,再后来又听说他导的戏都是他自己写的,感觉不简单。如今到了这个组,才真正发现这个人是真有才啊!”正如“狄公”梁冠华所说,在这个每人随身带小字典的剧组里,钱导的地位不可小觑,尤其是他的剧本,更让很多人不得不服。

据说钱雁秋喜欢看书,而且最爱看编年体的通史,他写的剧本都是文言文的,里面不仅古语连篇,还经常出现几个生僻字,就是有深厚中文功底的人也不见得能全认识,虽然如此,剧本读起来竟毫不晦涩,反而很有看头。“小时候也没什么玩的,家里就是借书给我看,不看就挨打,于是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钱雁秋说自己从小古文记得快,古诗词背得好,现在最惬意的事情就是翻看通史,从中偶得灵感,再编出个小故事。

父亲钱雨润谈钱雁秋

央视热播的《神探狄仁杰Ⅲ》导演兼编剧钱雁秋为无锡钱钟书后裔的报道,昨日,钱雁秋的父亲钱雨润向本报打来电话,讲述了他们父子与无锡钱氏的渊源。值得一提的是,钱雁秋父子籍贯皆为无锡人,父亲钱雨润曾是驻联合国的首席记者。

钱雨润称,这几日,自己的老同学看到有关报道后,纷纷打电话询问他。他自己也很纳闷,他确系与无锡钱氏同宗同支,但非外界所说是钱钟书后裔。他向记者介绍,无锡钱氏分为两支,一支于南宋末年从杭州迁来无锡,后发展成查桥吼山一支,另一支为湖头支,是从嘉兴迁来无锡,时间比前者要早。自己所属的家族与钱钟书家族同为吼山支,后钱钟书家族先祖迁往市区形成城西支,而自己家族先祖仍留在乡下,成为鼎八支。从家谱看,自己与钱钟书只能算是同宗同支,但非出于一系,更谈不上为钱钟书的后裔。据了解,钱雨润为无锡坊前人,1963年从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中央广播事业局(现广电总局)先后担任翻译、英文撰稿人、编辑等职务,上世纪80年代初公费考取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后曾担任驻华盛顿记者和驻联合国首席记者。

作为无锡人,钱老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为儿子取名“雁秋”,即为秋天大雁南飞之意,希望儿子不忘南方的无锡。钱老说,钱雁秋从懂事起到大学,每年暑假都会回无锡探亲,因此他对无锡比较熟悉,至今仍能听懂家乡话。由于儿子对历史、武侠文学特别钟爱,从北京**学院毕业后拍了几部戏便转做编剧和导演,在开拍《神探狄仁杰》第一、二部时,他特地选择在无锡取景。至于有人传说可能会开拍《神探狄仁杰》第四部的说法,钱老表示,目前钱雁秋正在筹备另一部电视剧的剧本,暂时没有拍第四部的计划,可能要视第三部的收视及反馈情况来决定今后是否继续拍下去。

五家谱文献

1介绍:

作为中国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乘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概言之即家谱,因其专以特定姓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的撰述特点,往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辨亲疏别贵贱的重要依据,一向受到历代名门望族的重视而不断以增补和修订,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尽管钱氏得姓甚早,但其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却无从可考。不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全面兴盛,谱牒之学泛为盈学,以致“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史实来看,钱氏家谱至迟于此时即已出现,只可惜皆亡佚无存。现存钱氏家谱多修纂于清朝与民国时期,这些家谱大多有比较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官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最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核心。对了解和研究这些家族支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现实和学术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

2家谱: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吉安钱溪胡氏族谱及文献,(清)胡家璜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清)侯子城志,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溧阳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又选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不详,(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手抄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不分卷,(清)钱华辑,清钞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辑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山钱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兆鹏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修,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十二卷,首两卷、附钱氏一家言十二卷、末一卷,(清)钱元焕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钱炳川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锄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志遥等跋,清乾降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六修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钱铭盘、钱之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止庸、钱之洤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南朱钱氏族谱十卷,(民国)邵凤翔等序,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射湖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宗谱十二卷,(清)钱潮海等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北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钱氏宗谱十四卷,(清)钱世坤、钱德行等汇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钱氏伯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八卷、第十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钱履荣等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钱增伟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阳钱氏家谱二十八卷,(民国)钱亨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锦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金匮吴越钱氏宗谱,(清)钱维城等编,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五修流光宗谱十二卷,(清)钱人麟等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蔗川钱氏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清芬志十种,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撷云阁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世谱二十二卷,(清)钱逸楼、钱子芬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十卷,世谱三十卷,(清)钱熙元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四卷,(民国)钱基博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下卷十卷,末一卷,(清)钱邵霖辑,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首一卷,下卷一百○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两卷,(清)钱士炳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二卷,(清)钱承康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承康修,清光绪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一珠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民国)钱一璜等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庆系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清)钱一珠等编,钱鸿申、钱王禾辑,增订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江阴钱氏宗谱四卷,(清)钱德荣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北门五保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钱叙森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新渎钱氏续修宗谱八卷,(民国)钱俊彩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诒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彭城钱氏支谱,(民国)钱寿崧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八卷,(明)钱岱纂,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不分卷,(清)钱谦益撰。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山西省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图一卷,(清)钱禄泰纂,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江苏常熟海虞禄图钱氏振鹿公支世谱六卷,(民国)钱昌谷、钱昌运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彭城钱氏世谱文传八卷,首一卷,(民国)钱时棣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安山钱氏宗谱两卷,(清)钱元怡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彭城钱氏支谱不分卷,(清)钱庆戴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太仓彭城钱氏谱一卷,图像二卷,履历二十卷,宝录六卷,文传八卷,(民国)钱泰阶等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清)钱元观等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思岳等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钱氏家乘六卷,(民国)张謇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云冲纂,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槐等编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手抄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临安钱氏庆系谱十一卷,(清)钱学文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宗谱四卷,(民国)钱佐用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小锡堂重修本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十四卷,附录一卷,(民国)钱文选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宁波甬东钱氏宗谱九卷,(民国)钱抚惠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具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武林钱氏宗谱一卷,(清)钱惟辑,钱泳校,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表忠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黄宝琮、钱礼明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表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钱氏正宗谱不分卷,(清)钱尚志等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传抄本三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横山钱氏宗谱不分卷,(清)叶敏斋辑,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钱鸿纪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钱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

浙江嘉善钱氏家传四卷恩纶二卷,(清)钱以皑撰,清康熙五十八(公元1719年)研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钱保塘、钱国鎔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海宁钱氏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华园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德桢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海盐钱氏家谱十一卷,(清)钱臻等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显忠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项里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桂芳、钱枝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漓渚钱氏宗谱不详,(民国)钱从善、钱显曾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昭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钱纪勋辑,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衍庆谱八卷,首一卷,(清)钱昆元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钱纯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西蒋桥钱氏支谱十二卷,(民国)钱钟瑜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铅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长乐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张崇筒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十七卷、第十九~二十五卷、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第三十二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六卷,(民国)钱以法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双溪钱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长陵乡。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屯溪彭城钱氏宗谱五卷,(清)钱坤修,清光绪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安徽图。

安徽绩溪唐昌钱氏宗谱八卷,(清)钱能左、钱德才纂,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老屋下村。

江西永新钱氏家乘六卷,(清)钱柏园修,清雍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福溪钱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卷末。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钱氏分房支谱,(清)钱戟门等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马坡钱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清)钱国瑞等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祟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钱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续修钱氏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钱序事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钱氏五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清)钱永青、钱永志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全乘,(明)钱氏族人纂,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世谱,(清)钱培桢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曜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清)钱文元钱廷梅修,清同治年间手抄本两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钱钧主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茶亭钱氏宗谱六卷,(清)钱士培主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六卷,(清)钱廷济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贻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氏族人修,清光绪间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清)钱承佑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贻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民国)钱氏公修,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十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张泽桥钱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钱洪泉等增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凤林派宗谱不分卷,(清)钱经一纂,清钱氏远释堂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支谱不分卷,(清)许享诗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刻民国时期墨笔续修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六卷,(清)锺廷灿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钱福球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歙县徐坑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六年丛桂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嘉兴庐江钱氏年谱,秦孟秋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和州吴越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书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修,清光绪四年务云阁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正庸纂修,清光绪六年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一卷,(清)钱承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清)钱录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钱乃勤纂修,民国十年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菱溪族谱,(民国)钱兴烈、钱廷选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民国)钱保墉纂修,民国六年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铅印本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民国)钱文选纂修,民国十四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彭城钱氏谱,(民国)钱人骏重修,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傅芬集,(清)钱泳辑,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王祠产补编,(民国)钱文选纂辑,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时代出版社纂修,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钱锡主修,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严黄邑钱山陈氏宗谱二十卷,(清)陈晓严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元礼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衍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六字辈排行:

江苏常熟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云南昆明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资料有待补充。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zhummzykingbokeecom/tbbdiaryId=11477410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本文主要论述东林学风的区域源流,东林学派代表人物与明清苏南望族的交往,东林学风与明清苏南望族的教育及文化的关系。文中提出东林学风的核心是务实经世,当东林后人表达手段“灰色”化、逐渐放弃在野抗争的情况下,务实经世的特色却保持着,成为苏南社会近代变迁的一大特征。这一切可以从东林代表人物与苏南望族之间的关系上得到解释。关键词:东林学风;明清时期;苏南望族;家族教育;家族文化关于东林学风渊源、流变及其历史影响的研究,学术界历来多有成果。但是在东林学风和苏南望族关系的研究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空白点。这可能和我们以往重点关注东林党与新兴市民阶层间的关系有关。在学者们将很多主观期望或解释赋予东林党人的时候,难免会忽略它与望族这一“灰色”社会阶层间的联系。笔者期望通过本文为研究东林学派及其学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利寻求更全面的价值判断和历史启示。一、东林学风源流的区域背景与苏南望族东林学风其源深远,其流悠长,学术界对此久有研究,一般认为是宗奉程朱理学,或云出入王氏心学,而以程朱理学为归。还有学者考证,东林学派虽与张居正的新政时有矛盾,但在实学致用特点上是一样的,开了明清实学之先河。这些见解都是十分深刻的。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东林学风不仅具有全国性背景,也有其区域背景,笼统的“程朱理学”等未必能概括苏南区域的历史、社会和学术源流,而且在时间上也显得不够准确。东林学派学风渊源的区域背景,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北宋初年苏南就有经世致用之风。早在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提出“天下”观,以及范仲淹、胡瑗当年在吴中地区实行“分斋教学”时,这一思潮就已形成了相当的社会基础。这应当是东林学风可考辨的最早区域渊源。前者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所谓“分斋教学”,指的是由著名学者胡瑗所创行的一种教学制度,以培养经世人才为目的,针对科举制下学校教育萎缩、人才多不敷实用的积弊进行改革,以革除当时流行的诵经试帖的应举教学模式。胡瑗要求学生读儒经要能够“明体达用”,学知识要以“经世治事”为宗旨。 范仲淹先是将该制度引入苏州、湖州府学(故又称“苏湖教法”),后又在庆历新政中将其引入太学教学中,一时颇为轰动。正如研治思想史的学者们所言,这种反映在教育中的思想是非常实际、作用也最深远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样一种孕育于苏南的教学制度,这样一位生养、终老于苏南的政治家、思想家,尤其又是一位最早在家族内创立义庄、义学,被明清许多苏南望族视为效法典范的家族教育倡行人——范仲淹, 其反映的思想比“程朱理学”更早(范、胡都早于程、朱)。东林学派主要领袖与骨干多出于斯地的望族,不可能不受影响。其二,明代时程朱理学与苏南的务实致用风气的融合。自杨时讲学锡、常诸地,经历长期战乱的影响后,已经很难分辨其传人为谁,也无人声称继承其学脉。但如明代毘陵唐氏、庄氏、薛氏等著名望族的代表人物(唐顺之、薛应旗等)倡导以经术用事、以文章应世的主张,又形成了新一代经世致用思想。唐顺之是明代嘉靖年间常州人,长于治经学。罢官回乡后,他又着重研治数学、地理、天文、历法、兵法和医学等实学,尤其精通三角术,是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其文学观也以载道应世而著称,主张在现代文人生活中重构古代智慧,与好友、昆山人归有光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与薛应旗相善,常一起致力于经世之学,同为常州经世之学的举旗人。庄氏也是常州的著名望族,盛产经学名家,与唐氏关系密切,在思想与学术上深受唐氏的影响。虽然很难找到与程、朱间的师承关系,但他们的思想与范、胡当年所倡行的经世之学以及变革实践,有着精神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其中也融合了杨氏之学、即程朱理学的入世传统,从而具有超出笼统经学意义的文化价值。当然,这与逐渐形成的苏南不拘泥成规、务实重功之民风是不可割裂而视之的,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南,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精神产物。其三,“东林党祸”将东林学风导向了更加务实的轨道。东林党祸震惊了亲睹其惨烈景象的苏南人,也令东林党人、同情者及其后人对经世致用的形式作了多种反思。徐光启关于“党与二字,耗尽士大夫精神才力,而于国计民生毫无干涉”的观点便反映了这一点, 他同情东林党、复社却不入“党争”,最终在农业科学实验中找到了归宿。东林党成员黄道周关于“(徐)霞客兄翱翔以来,俯视吾辈,真鸡鹜之在庖俎矣”的叹羡也是典型之例。 徐霞客与徐光启殊途同归,黄道周的评论更耐人寻味,是对东林党祸后东林学风新动向的颇为准确的形容。无锡荡口华氏家族则在教导子弟“顾、高之乡可不勉乎”的同时, 走上了研治实学、投身近代工商业和创办新式学校的道路。思想的武器何必与武器的思想争锋?经世之路很多,也很活,这应当是东林务实学风的新内涵。苏南后来不乏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经世形式,可是却极少有革命家、军事家。为什么东林志士的后人们一方面强调继承“顾、高之学”,一方面却在后来苏南的历史上描写出这样的特点?谜底在于对“东林党祸”的反思。这不啻是东林学风的实践渊源。当东林学风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反思似乎变得“灰暗”时,恰恰是它发展的时候。以上所述,都清晰地反映了东林学风渊源和流变的区域性背景和趋势,辨明这一点,能为下文论述提供许多启示。同时,作为渊源的宋初经世之风是通过教育形式反映出来,通过书院讲学传播开去,又在苏南家族的教育和文化的传承中进一步发展的,这很自然就使握有教育优势的苏南望族成了影响这一学风的重要社会力量,并深深影响了相当长时间里东林学派为代表的苏南学风的流变。物质上的优势决定了教育上的发言和主导权,宋明以来苏南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二、东林学派代表人物与明清苏南望族的交往要理清东林学风与明清苏南望族的关系,必须了解东林学派代表人物与明清苏南望族的交往。交往是基础,密切的交往背后必然存在某种内在的、思想上的联系。类似事例很多,这里列举一些最典型的例子。与毘陵唐氏的交往。东林书院创始人、东林学派主要领袖之一的顾宪成与毘陵唐氏有非常引人注目的密切关系。常州府志中唐顺之及其父亲唐瑶二人的传记都是东林领袖顾宪成写的,这两篇传记都被收入了《毘陵唐氏家谱》 。顾宪成与唐顺之之子唐鹤征更是密友,唐鹤征曾“日与同郡龚道立、顾宪成辈讲学东林书院” ,是东林学派骨干成员之一。在顾宪成所著《泾皋藏书》中,还收有他为唐鹤征第三子唐效纯撰写的墓志铭。 除唐鹤征外,唐鹤征的女婿孙慎行也是东林党人。东林骨干钱一本也与毘陵唐氏关系相当密切,唐氏家谱中就收录有钱一本为该族人物所撰写的传记。与毘陵薛氏的交往。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与毘陵薛氏的关系更不同一般。据记载,顾氏兄弟少时曾“问业”于常州经世之学举旗人之一的薛应旗门下,与薛应旗之孙薛敷教有同窗之谊,薛敷教甚至在祖父撮合下,与顾氏兄弟缔有“兄弟交” 。顾宪成对此曾有记述,称“少受业于方山先师(即薛应旗)之门”,而且还受其子薛近鲁“引掖” 。顾氏兄弟问学于薛应旗,并与薛氏家族连续三代皆有密切的交往,这无疑说明常州经世之学与东林学风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不仅如此,薛敷教后来也“从东林讲学”,是东林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薛敷教,东林学派与毘陵薛氏的关系从学术渊源更升华成了盟友关系。东林学派另一位领袖人物高攀龙与毘陵薛氏的关系也相当密切。他与薛敷教同年中举,一度曾“无日不相过从,交相励勉”。薛敷教去世后,高攀龙为之撰写了墓志铭。7与无锡华氏的交往。华氏是无锡最著名望族之一,其中尤以荡口支华氏更突出。东林领袖高攀龙与荡口支华氏的关系非常深。华贞元曾从高攀龙受业,其族子华允谋、华允谊、华允诚三兄弟都曾“闻其教”,甚至还曾“立家会,邀高攀龙、吴桂森诸公公开讲席”,荡口支华氏由此“始兴起于学”。其中,进士出身的华允诚与高攀龙关系最密切。在其从学期间,高攀龙曾赞其“整齐严肃,怠若性成”。在投水自尽前,高攀龙曾写有《别允诚书》,“明以后死绝学之系属”。8 这是一份见证,也是一种殊遇。除高攀龙外,东林骨干之一的毘陵钱一本与荡口华氏也多有交往。华贞元、华允谊、华允诚等都先后从钱一本学《易经》9。与江阴梧塍徐氏的交往。梧塍徐氏是江阴望族,旅行探险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即出于该族。值得注意的是,在徐霞客为祝贺母亲八十寿诞而请人题赠、镌刻的《晴山堂石刻》上,收录了众多东林党著名人物的诗文作品,包括如高攀龙、钱一本、文震孟、孙慎行、黄道周、陈仁锡、钱谦益等的作品。其中高攀龙所题贺的《题秋圃晨机图》诗写道:“吾闻东海有贤母,不艺春园艺秋圃。凡木虽阴不耐霜,独爱离离豆花吐。菽水由来展孝思,于今更可添慈谱。白首晨兴课女工,勤俭为箴自千古。风前有子进霞觞,更挟文孙共斑舞。手授遗书禅冶工,杼声似写丸熊苦。异日昼锦煌煌辉形衣,亦知功自断机能作祖。”10 这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东林领袖与徐氏家族交往的见证。诗中“菽水”里的“孝思”和“秋圃”间的“晨机”、“风前”的“霞觞”与“昼锦”下的“白首”相映成辉,展示了一种奇情异趣,更体现了东林领袖与徐霞客的某种精神交会。另据缪昌期曾孙回忆,徐霞客与东林骨干缪昌期也“以文章道义相交好”,还为子孙缔结了联姻关系。11婚姻是一种更深层的交往关系,传统的联姻往往能反映思想及学术授受,甚至反映了道义和政治的结盟。东林学派代表人物及子孙与苏南望族的联姻便是如此。常州的孙慎行、唐鹤征、薛敷教等都是东林骨干,他们不仅本身都出自当地著名望族,且都与本地或邻近望族有联姻关系,孙慎行娶于毘陵唐氏(唐鹤征女婿),唐鹤征的妹妹出嫁毘陵庄氏,薛敷教之女则入无锡华氏之门(华察之妻)。无锡高氏与邹氏、朱氏,顾氏与华氏、秦氏、杨氏,华氏与顾氏、朱氏之间的联姻也是如此。其中邹、华等族都有子弟录名东林,如邹氏家族中有邹期桢、邹期相兄弟二人,华氏家族中更有华允谋、华允谊、华允诚兄弟三人上榜,他们都有从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的经历。这些联姻行为往往具有多次性、相对稳定的特点,从明代中期甚至延续到清代。无锡华氏与顾氏间的联姻便是如此,最为典型而感人的要数江阴梧塍徐氏徐霞客与江阴东兴缪氏缪昌期子孙间的联姻。如上文所述,徐霞客与许多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不过联姻关系则是后来缔结的。在党祸发生、缪昌期惨死后,为人极重情谊、生死不易的徐霞客却缔结了徐氏与缪昌期子孙连续数代的婚姻关系。徐霞客的长子徐屺妻室缪氏为“故翰院文贞公(即缪昌期)孙女”,徐霞客的两位曾孙女也嫁给了缪昌期的重孙。 这种联姻显然更多的是出于道义目的了。从上述事例可见,东林领袖及骨干与苏南望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其中既渗透了学术和思想上的渊源授受,也体现了心灵上的交会和精神上的同气相求。三、东林学风和明清苏南望族的教育东林学派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源于苏南社会,又作用于苏南社会,且生生不息,这些都可以从望族教育体现出来,大致反映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望族家训中的东林志节影响。东林学派精神财富中的一个很重要部分,是十分注重做人的志节。明末东林党人的志节感染了世人,也影响了许多苏南望族,强调做人志节成为明清时期苏南望族家训的特点之一。东林学派代表人物所在家族自然都是如此,《高忠宪公家训十九条》将“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之语作为第一条, 无锡顾氏家族《乾隆谱训约八条》也将“治家以清白为世守”列为第一条。 缪昌期的后人还将此写进了训子诗:“满眼乌珠看汝身,文章切要着精神。残骸不似南山久,赖尔昂昂做个人。” 东林志节深深影响了那些与东林学派代表人物关系密切的望族,如毘陵唐氏就强调,“读书变化

吴越国王钱缪是一个私酒贩子他用奇袭吓退了黄巢的军队

《说文》:春祭宗祠》一书中记载了宗祠的大致文字,文章不多,文字较多。意思是:春节里,念的多是悼词,没有祭祀物品。神社分为出生神社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