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辈分关系是怎么来的?
辈分一般都是族内的长者或最有声望的人定下的几个字,
这些字往往都有特殊意义,或者是连续的读下去会形成一句话,或是代表一些族内的特点之类的,
一般都是4个字为一组,然后写下8个或16个字,
没一个字就是一个辈分用完之后就得再续写
不过现在很多人并不在乎这些
家谱上的字是个轮回。有家谱的人都知道。以张姓为例,我知道有一族张姓的中间字为“大清万事兴”五个字。是由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我想但是这个老祖宗应该也是在清朝的时候才确定的这五个字。)辈分为“大”字的,下一辈就是“清”。而“兴”字辈的下一辈就是“大”,依次循环。说你辈分大的,估计你们一直都在一个区域呢居住,彼此虽说不认识,但是大致都了解。如果一个老祖宗开枝散叶后,子孙分布各地。若干年后,子孙再见面,虽然还是按照家谱排序,但是也没法分清哪个人的备份大了。也许有的人20岁就有了下一代,而有的人40岁才有下一代,这样就相差了一辈人。而按家谱排的辈分,是循环的。就造成了可能都是“大”字辈的人,却隔了一个循环。不知道这么说你明白了没有。如果想确切知道自己是哪一辈的。只能查家谱,嫡系都有记载,例如第多少多少代等等,单靠名字中间的字是不准确的
一、姓氏源流
尔朱(ěr zh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古代小数民族契胡部落酋帅,以地名为氏。尔朱氏起源于北魏时,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酋长,世居尔朱川(今山西省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遂以居住地为姓,称为尔朱氏。
得姓始祖:尔朱代勤。在鲜卑拓跋氏的早期历史上,尔朱氏即为拓跋氏部下的酋帅,随拓跋氏征伐。尔朱代勤曾数次跟随太武拓跋焘外出征伐,屡建功勋,获封为立义将军。尔朱代勤曾与部落之人在山中围猎,部民射虎,误射中他的大腿。尔朱部落当时仍属于奴隶制社会的习惯,奴隶竟然以箭中主,按常理必死无疑。尔朱代勤自拨箭镞,竟然没有推问射箭之人,他对左右说:“这是误射,我怎能忍心加罪于人啊。”其部落之人知道这一消息,都很感动,更加忠心于他。尔朱代勤心善人好,九十一岁善终。故尔朱氏后人奉尔朱代勤为尔朱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尔朱姓望居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三、历史名人
尔朱荣:字天宝(493-530),魏国北秀容人,契胡族,北魏权臣,尔朱荣的先世一直居住于尔朱川这个地方,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几代以来,尔朱氏一直是部落酋长。尔朱荣凭借镇压人民起义,获封为直阁将军、平北将军;瓜肆的刘阿如作乱,敕勒的北列步若作乱,都被尔朱荣讨平,以功封安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魏国鼎沸之时,他又破斛律洛阳于深井,驱逐费也头至河西,武功赫赫,升为北道都督。不久,魏王朝觉得这样能打仗的人不多,又封他为武卫将军,不久又加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进封博陵郡公,增邑五百户,迅速壮大了其军事力量。公元528年,他扶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并随后发动了河阴之变,从而完全掌控朝政。公元530年,孝庄帝用计诛杀了尔朱荣。
尔朱洞:唐末五代间道士。字通微。成都(今属四川省)人,一说“蜀人”。人称“尔朱先生”。少遇真人授还元抱一之道,炼大丹不死之方,因自号“归元子”。唐懿宗朝至蓬州,州有大小蓬山,世传周穆王时有人于此刻木为羊,跨而仙去。洞乃得绝壁石室,隐修于此。久之复舍去,卖药於蜀汉之间,其行飘然如乘太虚。时时饮酒吟诗,人莫测其高深。每住旅店则其身自榻而升,触栋而止。僖宗时隐炼于金鸡关下石室。昭宗大顺(890-891年)中,王建围成都,又以方术保护居民不受兵害,建入城,果约束军人不骚扰。民既得全济,又往客果州。曾大醉天封精舍,呕丹於井中,后人称饮此井水,暑病必愈。又能于冬夜大雪暴集时单衣卧道上朝元。与郡人张洪之为友。邻人醉酒毙命,洞以药灌之,既蹶然而起,洪之因此大惊, 请授以道洞说:“尔股上天鱼首倒,无益也。更一生乃可尔”。洪之股有痣若鱼形,验之果然。洞卖丹阳一粒,索价十二万钱,太守问价,又增十倍。太守因此发怒,以为惑众,令盛於篾笼沉入江中。至涪陵上流,有二渔人撒网,出之即洞,而貌如平常。于是三人俱服丹而而升天。《十国春秋》称此在天复末年(903-904年)。《五代史补》载称,遇异人与药一丸,洞欲服,异人说:“今若服,必死。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洞洞如其教,自是每一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纪。人皆以为狂,或聚而笑之,而洞之心愈坚。居无何,因游峡上,将渡江,有叟舣舟相待。洞异之而问,答称:“石氏。”又问:“此地何所?”答曰:“涪州 。”于是豁然醒悟:“异人浮石之言,斯其应乎!”遂服其药,即轻举成仙。《仙鉴》云:“其后通微再见于世,有成都胡二
郎、仙井道士遇焉。”
尔朱新兴:尔朱代勤之子,世袭酋长。到他这一辈财货更为丰盈,牛羊驼马无数,以山谷为计量,而不是论只论头来算。朝廷每有战事,尔朱新兴都出人出马,出钱出粮,孝文帝非常高兴,拜为右将军、光禄大夫。迁都洛阳后,特别准许他冬朝京师,夏归部落。每次入京朝会,王公贵族都以大量珍玩相送,尔朱新兴也报以名马回赠,人缘极好,又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整个南北秀容都归尔朱氏统领。肃宗孝明帝时,尔朱新兴恳请把酋长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光荣退休,几年后寿终正寝,终年七十四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代 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2、堂号(缺)
============================================================
尔朱姓宗祠通用对联
〖尔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仙成西蜀;
绩著中山。
——佚名撰尔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尔朱洞,号归元子,相传曾遇异人而得道。后在成都以卖丹为生,索价十二万,刺史问价时,则增加十倍,被装入竹笼丢进江里。漂流到涪州,一个姓石的渔民把他救出来。他送给渔民丹药,二人一同仙去。下联典指北魏秀容人尔朱羽健,登国初年为领民酋长,因跟随道武帝平定晋阳、中山有功,官至散骑常侍,并划出秀容三百里地封赏给他,作为世代的家业。
============================================================
尔朱姓典故、趣事
〖尔朱氏之乱〗
中国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又称河阴之变。尔朱氏属契胡,北魏初年被安置在秀容川(今山西朔州北),世为酋长,积聚了大量财富。北魏后期,尔朱荣(?-530年)为契胡酋长,拥有八千余家的部落人民。魏末各族人民起义爆发后,尔朱荣与汉族地方豪强势力相勾结,先后镇压了秀容一带人民的起义,兵势日盛。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杀魏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皇女冒充皇子,立以为帝,几天后又另立3 岁的元钊。车骑将军,并、肆、汾、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口实,从并州领兵南下,直指洛阳。四月十一日 ,在河阴( 今河南省洛阳东北 )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自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等。同日,洛阳东北门户河桥守将降尔朱荣,京城遂无险可守,将士四散,胡太后被迫削发为尼。十二日,皇室、贵族官僚至河桥迎驾。十三日尔朱荣先派人将胡太后和元钊溺死于河阴,又以祭天名, 迎驾的百官,宣称天下大乱,孝明帝被害,完全由于朝臣贪婪残暴、不相辅佐造成,于是纵兵将王公卿士2000余人全部杀害,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挟孝庄帝元子攸入洛阳,自己专制朝政。孝庄帝经过一番密谋,于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利用朝见之机杀死尔朱荣。尔朱荣侄子尔朱兆从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率骑兵进入洛阳,杀孝庄帝,另立元恭为帝(节闵帝),尔朱氏继续控制北方。
符氏辈分排列:
1、宁乡符氏
始祖彦文公,字成章,元季授万户侯,由闽宦湘,协镇长沙。长子公辅之次子忠宪,行二,析居沩宁。自忠宪十传至世材、世珑、世栋,衍为三房,世居沩宁。清雍正间创修通谱,咸丰7年(1857)宁乡三房续修。
2、益阳符氏
始祖彦文公,三传至忠烈(公辅长子)徙资阳,五传思诚、思得、思明、思三。思诚居修山,生必道、必进、必华三房。思明(盟)居侧上冲,子必远徙居郭公庙,分泰、伦、铭三房。清康熙59年(1720)诚、得、明、三四房合修族谱,雍正13年(1735)合修全省通谱,之后各房各自为谱,1948年诚房九修。道光7年(1827)明房纂有族谱。道光8年(1828)、光绪元年(1875)得、三两房合纂族谱。派语同通谱。
3、醴陵攸坞符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成化15年(1479)自攸县迁此。族人分布于贺家桥、明月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4、衡山符氏
明季自江西、河南迁入,分居岳北留笔塘。
平江岑川符氏
始迁祖约初公,清道光间自长沙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361人。
5、桃源漆河符氏
先世明天启5年(1625)由江西迁桃源县北漆河之黑岩嘴。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漳江、沙坪、灵岩等地。宗祠在黑岩嘴。族谱创修于1914年。
扩展资料:
符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注意符与氐族前秦君主苻坚之苻姓有别。符的姓氏是以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命氏,源自姬姓,系承周文王后裔,而得氏于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鲁顷公的孙子公雅乃出奔秦国并获擢用为符玺令,符玺乃古代朝中传达任命、行军遣将所用的凭证(见兵符),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个形状(如虎型),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帝皇的代表与被调遣的将领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厘清真伪。公雅的族人后裔遂以职为姓,而郡望则来自原属鲁国境内的琅邪郡(今山东省青岛市)。
东晋氐族领袖苻洪,本为蒲姓,以谶纬而改姓。后封氐王,征北大将军,假节。其子苻健建立前秦,前秦被姚秦灭亡后,苻氏后人多因避祸改为符姓,少数改回原本的蒲姓,也多半融入汉族。
参考资料: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敦睦厚,家学大显荣。
4、新化段氏辈字:
延祥自吉泰,绍绪振先声。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
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
5、江西省都昌县段氏辈字:
至则正濇穆,列信敏安直,温简廉宽栗,毅环吉表鋋,思课世日元,甲保恺悌均,瑄鍧茂仁义,桂华升世德,本自远云庆,万载嗣兴隆,谟训守为典,嘉猷代建功,运会际雍熙,安敦业恢洪,积厚永延祚,平康集祜同,弘仁图报国,履恕重亲民,宝露滋兰芷,春辉润柏松,千秋彰彦杰,泰顺步鹏程。
6、湖南省黔阳县段氏后续的辈字:
允佩前人训,常储后代英。传家敦孝义,翊治笃忠贞。
仁美绵遗泽,刚方继令名。豫章垂荫远,京兆肇基宏。
奕叶昭勋业,蕃枝合本茎。诒谋勤佑启,积善久昌荣。
7、湖南耒阳段氏辈字:
京兆蟠基茂,人文世泽洪。诗书隆道德,俊秀振宗声。
绍业徽先绪,昌言育后英。旭阳呈瑞彩,雏凤起飞腾。
8、洞庭湖区(酉阳堂)段氏辈字:
廷若尚文明,一士钟泽相。
光祖修心德,传家孝友先。
立朝崇正学,经世在名贤。
9、湖北省大悟县段氏辈字:
天、彦、纯、才、宏、祖、绪(世)、守、光、先。
10、湖北省英山县段氏辈字:
再肇祚永芳,光昭大茂昌,宗传元立德。
11、江苏丰县赵庄镇段堤口村段氏(凤集堂)辈字:
闻、人、东、方、效、法、古、先、哲、德、九、广、大、景、文、逢、圣、世、
素、裕、经、纶、本、恒、存、道、义、新、荣、连、立、昌、厚、忠、贞、传、家、远
12、云南金平县段氏辈字:
星立明正、字洪文士、金有绍德、继永和昌
13、河南省邓州市段氏辈字:
丙、中、吉、道、传、
14、重庆渝北段氏辈字:
宪、学、登、友、三
成、州、佐、治、平
前、辉、一、美、善
传、代、复、净、荣
15 、四川德阳中江段氏辈字
仁、宗、友、以、世
文、尚、大、囯、振
一、三、顺、宗、德
成、立、启、开、元
如、敦、诗、书、易
本、志、学、先、贤
16、河南信阳市商城余集镇段氏辈字:
思,荣,先,祖,德
光,大,定,成,明
17、湖北大冶段氏辈字:
宗,启,继,绍,辛;
久,敦,合,肆,册
18、山东曹县段氏辈字:
陵,联,荣,花,方
培,启,修,君,良
19、湖北江陵、监利、汉川、洪湖四地联宗(京兆堂)段氏辈字:
江陵:长、嗣、启、远、昌,秉、恢、承、亮、泽。
监利:正、大、振、家、声,甲、第、光、先、德。
汉川:启、贤、良、奇、功,纪、盛、唐、凤、庭。
洪湖:振、文、章、华、国,书、礼、传、家、先。
以上四地,从“泽、德、庭、先”后开始,统一使用派语:
同、 宗、 迪、 慧、 颖, 经、 纬、 兴、 康、 邦,
祖、 训 、育 、英、 才, 后、 能、 谱、 瑞、 芳。
20、山东省庆云县前段村段氏辈字:
如、景、斯、齐、德
扩展资料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
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族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 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 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1,在韩 国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人的辈分关系是怎么来的?
本文2023-09-26 19:50: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