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古老家族
中国古代有五大古老家族,分别是: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
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
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
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四、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春秋末郑国灭亡,公室子孙迁他地,但均将国名冠于名字之前。此方式称为“以国为氏”,形成郑氏之姓。后世郑氏族人在荥阳大发展成为望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
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官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为中国四大望族。唐以后荥阳郑氏连续出了9位宰相。声望达到鼎盛,其先贤或勤政于朝堂,或教化于州郡、或建功于边陲,都为社会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大家族,都只是家族,而不是姓氏。也就是说,这个家族不代表整个姓,只是这个姓中最有名的一支。
五、兰陵萧氏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关于这个家族的起源,相传是汉初宰相萧何。今证明,这也许是后人伪托。兰陵萧氏的第一个名人,应该是西汉位列三公的萧望之。此后,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子萧良、萧咸、萧由皆通晓五经。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从萧望之四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杰出的文学家。如开创竟陵八友的萧子良。昭明太子萧统更是将兰陵萧氏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推向了颠峰。
隋朝统一全国后,兰陵萧氏贵为后族。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六、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先后有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虽然是离沛县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实际上,其六世祖刘亮,却是随北魏孝文帝改革迁来洛阳的,也就是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代,并非沛县刘氏。这就是刘氏另一大支——彭城刘氏的来源。
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姓氏起源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据家族网·国家家谱研究中心的报告资料推测,《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如今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2]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文化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文化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中国家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记事详备的独特史料。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进行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它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文化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10余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当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传统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这段时间来损毁的较多。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大家都见过自己家的家谱或者族谱吗?知道自己姓的源流传承吗?
听到家族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感觉,毕竟,家族这个词西方用的比较多,什么摩根家族、伊丽莎白女王的温莎家族呀,包括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韩国,家族概念也是比较浓重的。
但是在中国,虽然农村还有什么宗祠、宗庙。但是提到家族这个词,还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提到家族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传承两千多年的南张北孔,南方的张家还有北方的孔家。张家不是盗墓笔记里张起灵的张家,而是世代居住在龙虎山上的天师家族。没有错,我们天天在漫画网络小说上见到的天师府真的存在,而且还真的有天师印和天师剑。
北方的孔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世家了。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对,他们硬是把自己的祖宗追溯到了伏羲一代。
而除了南张北孔之外,在中国,其实还有非常多厉害的家族,比如曾是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个家族。
他们传承已经有1200多年,而且出身皇族,虽然历尽五代就game over。
这个家族就是吴越钱氏家族。1000多年前,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天下纷争,群雄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乱世。当时北方战火纷飞,田园荒芜,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却是太平景象。这就不得不提吴越国的君主,钱鏐。他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他奠基了钱氏家族的辉煌。
提起钱鏐,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珍藏在国博的国宝钱鏐铁券,是中国现存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
他生于公元852年,杭州临安人,据说他出生时,相貌奇丑,丑到连亲爹都不想要,他爹觉得不详,想把他弃于井中,好在阿婆怜惜,才保住性命。
吴越国在钱鏐的治理下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大文豪苏东坡由衷赞叹吴越国盛景:“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可以说,现在苏杭发展地这么好,离不开钱鏐奠定的基础。
而且他还教导子孙,如果有利于国家统一,就不要吝惜皇位,所以在历经72年之后,当宋太祖打过来的时候,钱鏐的孙子钱弘俶干脆地把皇位给交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干脆,钱氏家族才得以留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鏐不仅活得长而且生的多。在钱鏐八十年的生命里,史书有记载的儿子就有三十三位。
在宋元明清期间,钱氏家族就出了不少文学大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钱谦益,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就是他的老婆;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参与了东林党预谋事变、后来又剃发降清,年纪大了又觉得对不起明朝,卷进了黄毓祺案,最后还暗中复明,折腾了这么多,愣是活的好好的,八十三岁才死。不过不得不说,钱谦益虽然人格有争议,但是对于明末清初文学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于是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族内相互扶携,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
其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壳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他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是的,到近代,钱氏家族更是爆发,人才井喷。钱氏人口仅占我国全部人口千分之二,可是钱氏家族出来的名人就有近百人。而且涉及到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都是钱氏家族出来的,虽然钱三强是钱学森的领导,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钱三强和钱伟长应该喊钱学森叫“爷爷”。
而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曾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钱永刚、钱学榘、钱永佑、钱永乐以及拥有世界6顶院士桂冠的钱煦等都是在国内国外著名的科学家。
在国学上,钱氏家族也是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代名儒钱基博以及钱三强的父亲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钱玄同。然后还有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
△从左至右从前至后分别是年轻时的
杨绛,钱锺书,钱穆,钱学森,钱三强。
钱玄同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都可以说是进步青年了,他倡导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同时还是催稿狂魔,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他催出来的。
钱玄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经常激愤地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可是到了1927年,钱玄同到了40,身体还特棒,他的一帮好友,便玩起了恶作剧,说他已到了该枪毙的年龄了,一起商量在《语丝》杂志上编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应邀写稿的朋友,夜以继日,很快将讣告、挽联、挽诗、祭文等稿件都准备好了,因为种种原因,关于钱玄同去世的消息风也似地在南方传开。一时间,钱玄同不少的朋友、学生向北京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就是不知道钱玄同当时看着全国各地都在给自己办丧事,心情是怎么样的。
然后到了41岁,以为没有人记得了,胡适这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歌调侃“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不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
钱基博和钱玄同都属于儿子太牛,被掩盖了光辉的,他们其实单拎出来,都是对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钱基博就更惨了,他性格比较古板,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奇闻逸事,而且他儿子名号又响。没错,他儿子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可以称得上是所有中国女子想嫁的男人类型,长得帅,文采好,精通N国语言,对老婆痴情,会写情话。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羡煞了多少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钱氏家族除了在科学、文学上大牛辈出,政治上也出过非常多顶尖的人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就是出自钱氏家族,钱氏家族还出了五位政协副主席。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之所以这么繁荣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比如杨绛就是无锡大家族杨家的闺女。
其实你看民国大师的出身,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牵连,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寒门出大师,在民国总是一个梦而已。
就以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来说,他出身于蒋家,父亲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而蒋英是金庸的表姐,徐志摩的表妹。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然后就成了亲戚。所以,你会发现,金庸、琼瑶和钱家也是有扯不清的联系。
现在大家广泛认识的钱氏家族的名人莫过于百家讲坛的钱文忠了,还有《神探狄仁杰》的导演,著名编剧钱雁秋。当然,还有许多钱氏后人在科学领域默默耕耘,不为我们所知罢了。
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李双杰收藏家谱,是想让年轻人感受到家谱并非是土气的老古董,而是一部部有趣的寻根宝藏。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传承的,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是自己的根系所在,大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它也代表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李双杰喜欢收藏家谱,从来都没有觉得枯燥,反而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并且乐在其中。
李双杰收藏家谱
李双杰原本是一家公司员工,家庭条件一般,住在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修建的小院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古玩市场发现了一部家谱,家谱的厚重感让他着迷,于是就花钱买了下来。
回家后越看越喜欢,从此就对家谱情有独钟,开始大量寻找搜集。如今,他搜集到的家谱已经达到了上百个姓氏,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家谱。
李双杰被誉为“家谱收藏第一人”
据李双杰讲,目前他已经收藏了三百多个姓氏。因此,被称为“家谱收藏第一人”,对于这个称号,励双杰非常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敢当。因为中国姓氏庞大,他感觉自己目前搜集的这些并不算多。
他不仅在线下各个古玩市场购买,而且还建起了寻找家谱的网络,发起网络征集家谱。有很多人都知道励双杰收藏的家谱很全,慕名而来,希望从他那里能够寻到自己的根。
他此举的初衷是什么?
他收藏家谱,除了感觉到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历史记载,最重要的还是源于对家谱文化的热爱。他可以完全沉浸在家谱的研究中丝毫不觉得疲倦,感受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历史文化。他希望如今的年轻人,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
陇西李氏
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西部地区(陇山,即六盘山,六盘山以西称为陇西,以东为陇东)。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后世李氏多自称出自陇西,有许多只是附会。
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其影响仅次于陇西李,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名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历经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
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朝代,隋朝的建立,使得这个家族更是成为天下望族之首。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
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
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后,太原王氏更加显赫,诞生了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琅琊郡为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世称"会稽王谢两风流"。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名人辈出,杰出人物众多,最兴盛时,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员是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出了当时中国最多的宰相与皇后,任何家族都远比不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在六朝时期两大家族的并称,又是简称。其代表指王导和谢安。王导与其兄王敦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建者,可以说他们缔造了东晋王朝,67年之后是谢安与侄子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挽救了东晋王朝。王谢对东晋的贡献非常之大。两个家族渊源深厚,例如谢安曾习书法于王羲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又娶了谢安的侄女为妻,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才女谢道韫。东晋时期的大族不止王谢两家,有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南朝时期有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后人皆简称:“王谢庾桓”、“王谢袁萧”,王谢庾桓袁萧几家其实都有渊源都有关系,就而言东晋肯定不止这几家。确都没有“王谢”知名,估计是因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使得“王谢”千古流传吧。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在保卫东晋朝是有至伟的贡献的,著名的"淝水之战"以东晋大胜而终结,此战在后方指挥的谢安,在前方领兵作战的是谢石、谢玄、谢琰,谢氏一门多出功臣,此后一直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
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万 谢道韫 谢混 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 谢玄 谢琰 谢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能与琅琊王氏比肩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到了后唐时期,崔氏的势力继续衰落。特别是在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下,清河崔氏与其他士族的大族势力基本上消亡了。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是扬州刺史汉末名臣,郑冲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候西晋初名臣。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是北魏中书令,郑羲子道昭为兖州刺史号北方书圣。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子郑译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助杨坚建立隋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郑译子郑元寿历仕隋、唐两朝,官拜鸿胪卿。郑元寿堂兄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不指全国),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沛县刘氏
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先后有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虽然是离沛县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实际上,其六世祖刘亮,却是随北魏孝文帝改革迁来洛阳的,也就是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代,并非沛县刘氏。这就是刘氏另一大支——彭城刘氏的来源。
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兰陵萧氏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 萧思活、萧缅、萧嶷、萧嵩、萧晔、萧子良、萧锵、萧铄、萧子懋、萧子明、萧钧、萧铉、萧昭粲、萧坦之、萧惠休、萧遥光、萧颖胄、萧秀、萧憺、萧宏、萧樽、萧伟、萧纶、萧渊藻、萧会理、萧恪、萧业、萧范、萧宝义、萧宝源、萧欣,萧摩柯、萧瑀,再加上两朝[南齐,南梁(西梁)]二十一位天子,与王、谢、袁并称为四大侨望,即南朝四大望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王谢袁萧”。
西梁灭亡后,因萧皇后之故,兰陵萧氏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 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选》。
第一家族,孔氏家族,孔子之后流传达2000年,历代都有族谱,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比如解放前四大家族里的孔祥熙等就是孔子后裔,现代名人也很多,比如体育明星孔令辉,北大狂人孔和尚
第二家族,曾子家族,孔子之弟子,其家族流传也较完整连续,后代很多曾姓名人,曾国藩等
家谱世代传承基本上是从最有本事、名望、财势的一代为第一代,比如著名的秦始皇,接下来是秦二世。如果不是中途被刘邦、项羽夺了权,秦三世、秦四世都会流传下去。
但其实在秦始皇成为始皇帝完成统一之前,秦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著名的《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等秦始皇的前几辈子秦国之主的努力,才使秦国成为始皇帝,但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统一的皇帝,因此他实际上就是秦一世。
再说乞丐皇帝朱元璋,朱家祖先也只会从朱元璋作为朱家的第一代,或者朱元璋为了孝心,尊他的父母为朱家第一世,再往上,就没有记录了。但很明显,朱元璋也会有爷爷、曾爷爷,但因为太过碌碌无名,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在朱家自朱元璋之后的皇族家谱里。
皇家如此,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中华第一家族孔家,家谱第一世就是孔子,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还有孔子第77世孙孔德成。
除了声名财势显赫的祖先能成为第一世孙,普通家族的第一世可能源于搬迁,比如著名的洪武年间的山西洪洞大移民,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有从洪洞老槐树下迁移过来的移民,他们在各地开荒立祖,开枝散叶、延绵子孙,有的一户人家就能发展一个村庄,那么这个第一个立祖的人就是家谱的第一世。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情感维系,每个家族对自己第一世立祖人的选择,实际也是一种弃恶扬善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愿让臭名昭著的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世祖先。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分化,咱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后,也开始进入了一个社会分化时代。有网友戏称,中国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十大实力强大的家族,他们大概已经囊括了当今中国社会上80%的人口。那么中国当今社会十大家族是什么人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月光族
每月收入仅可维持基本开销
要是发个红包这月就只能吃咸菜了
要是生个病就连咸菜也不敢吃了
月光族格言:吃光花光身体健康
2、屌丝族
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对未来迷茫
不满于现状但又不知该做点什么
男神女神的备胎
有可能连备胎都不是
只是一个默默的千斤顶。。。
3、上班族
这是全国最常见的一族
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有人已经有车有房、生活圆满
有的还在基层奋斗
每天拼业绩、加班、加班……
4、啃老族
终日无所事事,赋闲在家
衣食住行全靠父母
心安理得花着父母的钱
不思进取、不能独立
5、收租族
有的人要干一辈子才能买套房
而有的人每天只需坐在家里
就可以有不菲的收入
他们就是收租族。。。
收租族的大爷们
你们什么时候大恩大德不涨房租
交房租!!!
6、创业族
创业者都是有梦想的人
他们不甘平庸
人如果没有梦想
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所以每一位创业族都值得钦佩
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最苦逼的一族
7、自由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自由很简单,自由也很难
要想成为自由族,首先要有钱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8、摆摊族
上班太累没自由,大生意没资本
于是街头出了这么一群人:摆摊族
贴膜饰品文胸底裤袜子样样通
常年餐风沐雨、混迹在繁华地段
9、二代族
富二代、拆二代…
有钱的继续有钱,有权的继续有权
就字:任性!
10、猫狗族
要么是狗狗奴、要么是铲屎官
生活的一大部分重心
都放在如何让自己的猫狗更幸福上
看完之后,感觉你属于哪个家族呢?
中国有几大古老家族
本文2023-09-26 18:50: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