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哭殿戏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3收藏

三哭殿戏词,第1张

  骂殿《三哭殿》唱词

  演唱者∶吴碧波唐喜成常香玉 类型:唱词 提供者:戏迷

  折子戏,道白略。

  李世民:三六九王登殿千里称颂,李世民会一会文武众卿

  都之为摩利撒兴兵犯境,老害我边关急不得太平

  因此上孤传下圣旨一筒,命驸马秦怀玉挂帅西征

  到如今整三载边关未静,为江山日夜里常挂心中

  金钟响打座在龙位以里,是何人殿角下大放悲声

  詹妃唱:恨秦英下毒手野蛮成性,金水桥打我父命丧残生

  至如今我定要秦英偿命,詹翠苹报父仇哭上龙庭

  银屏唱:闻召宣如同那炸雷轰顶,上金殿看冤家少吉多凶

  一刹时我的儿生死来定,真叫我进不是退又不能

  祸临头我只得强做镇静,打精神上金殿替子求情

  小冤家跪殿角听候圣命,娘上殿看外爷容儿不容

  小娇儿哭一场心如刀绞,至如今你才知犯法难饶

  御林军到较场把你公爷看好,无圣旨恁千万不要开刀,锦侍卫恁快把国母娘请到,等国母到来一同求饶

  长孙唱:听说是斩外孙我心如火燎,见御妹在殿角珠泪双抛,随国母快上殿齐把本保,天大事都由娘为儿撑腰。

  秦门的汗马功劳讲不尽,斩秦英岂不令忠臣寒心,千不念万不念咱不念驸马念老臣,驸马老臣都不念,也该念咱骨肉亲,儿是国母亲生女,下嫁驸马到秦门,斩了奴才不当紧,绝了忠良后代根,绝人之后儿不叫,

  银屏唱:纵然要斩你忍一忍,得到驸马得胜回朝门,看一看他的秦英儿, 你再斩你的御外孙。

  詹妃唱:遵万岁听臣跪外奏本,

  银屏唱:请父王赦秦英早开皇恩

  詹妃唱:实可痛俺有这杀父仇恨

  银屏唱:实可叹俺只有这一条独根

  詹妃唱:臣奏本她不该前来抢本,

  长孙唱:皇儿本没奏完你乱插舌唇

  李世民:你二人眼前一齐奏本,叫孤王我实在把是字来分

  詹妃唱:詹翠苹奏本章我泪流满面,长孙后和公主她奏本有偏,秦府里虽然是功劳不浅,护国公招驸马恩重如山,先王爷对国公有功不斩,小秦英他犯国法怎能容宽,若说是他秦门。。他的儿和他父千金难换,难道说我的父命就不值一钱,她本是母子情难以扯散,难道说杀父仇就应该难沉冤。万岁爷你若把秦英赦免,詹翠苹割了发身入尼庵

  与万岁永绝尘缘。

  长孙唱:你若斩小秦英我碰柱身亡

  银屏唱:臣今日把儿子绑赴法场,俺母子一同把命偿。

  李世民:这件事真叫孤难杀难放。

  长孙唱:我哭,我的御外孙,

  詹妃唱:我哭了声老爹爹。

  银屏虽:我叫了声小娇儿

  长孙唱:御外孙

  詹妃唱:老爹爹

  银屏唱:小娇儿。

  李世民:我的我,我的先王爷呀。以我看他的父死的冤枉,王有心传对旨斩了小将,

  银屏唱:眼看哪实不住秦家的儿郎。

  长孙唱:哭了声驸马儿你在西凉怎不还乡,光知道南征北战保他这个昏王。

  李世民:还恐怕冷淡了他报国心肠,王有心传对旨赦了小将

  詹妃唱:万岁爷坐江山你咋拿不定主张

  银屏唱:国母娘坐正宫咋不如俺那姨娘

  长孙唱:你父王你偏向他咋会向你娘,她年轻貌美胜昭阳,奏起本来比我强。

  李世民:是杀是放我难做主张,

  詹妃唱:我哭我那爹爹呀

  银屏唱:我叫了声小娇儿呀 我的秦英儿你不争气的奴才

  李世民:下位去劝一劝詹妃娘娘,撩龙袍上前去好话多讲,叫一声贵妃娘娘王与你商量商量,小秦英打死了皇亲国丈,孤王你贤梓童一样痛伤,长江水焉有那回头之浪,阴曹府没有送活的阎王,纵然是斩了那秦英少将,斩秦英也难救你父还阳,讲此话并非是心存偏向,常言道有家丑不可外扬,贤梓童若要斩秦英少将,你看看金殿上她要碰柱死,她要刀下亡,你也要削发舍孤入庵堂,哭哭啼啼闹朝廊,岂不让满朝文武道短长,贤梓童你若能宽容少将,王传旨与你父修盖庙堂,檀香木雕就你父影像,他秦门老和少顶礼焚香,且莫说他秦门去把香降,逢年节孤带领满朝文武八大朝臣,九卿四相龙子龙孙太子太保,一个一个都去烧香,世上人哪个不敬仰梓童为国赦忠良,落一个忠孝名儿万古扬,梓童你是个贤良,叫皇儿你近前来父有话讲,你的子惹祸难坏了父王,谁的是谁的非你要明亮,打死人按国法应该抵偿,莫怪你姨母娘要斩小将,当儿女怎能够不疼爹娘,将他人比自己情理一样,理不正言不顺莫逞钢强,长随官捧过来皇封御酒,哀告你姨母娘赦免儿郎,倘若她为父仇不把情讲,金殿上有王法我的儿啦儿啦,父也难做主张快去哀告你姨娘。

  银屏唱:谢父王传旨意接过琼浆,我还要与国母再做商量

  国母娘呀你过来儿有话讲,老父王他命我去哀告姨娘,儿本是金枝体龙生凤养,倘若是不谁情我脸上无光。

  长孙唱:到如今你还说龙生凤养,国母我坐昭阳不如偏房,你快快上前去好话多讲,哀告她为得是我的外孙你的儿郎。

  银屏唱:父有旨娘有命我只得前往,见姨娘皱凤眉独坐一旁,是才间为顶本各不相让,她一本我一本两把情伤,我如今纵然是好话多讲,几句话不打动的她的心房,准人情是她的宽宏大量,不准情也是她本所应当,姨母娘抱父仇理直气壮,我为子求人情有口难张,恨只恨小奴才他性情莽撞,打太师犯国法连累为娘,千不是万不是我主在上,谁让我养下这闯祸儿郎。顾不得金枝体龙生凤养,为救儿跪一跪这西宫偏房,手捧着皇封酒我扎跪地上,遵一声我的姨母娘细听衷肠,你外孙小秦英触犯法网,都怪我平日里教子无方,犯国法本应该钢刀索项,斩奴才与太师大报冤枉,念秦门世代的忠臣的良将,就只有小秦英单传儿郎,倘若是让忠臣父绝子丧,我的姨母娘呀,怕只怕驸马回来见儿不着,姨母娘多贤德人人夸奖,都夸你心肠好你量似海洋,求姨母开大恩把奴才释放,儿祝你在皇宫一年四季快乐逍遥万寿无疆,我的姨娘呀!

  詹妃唱:万岁爷为秦英把人情来讲,公主她捧御酒又跪身旁,所言语再不像刚才模样,苦哀告赦了她秦门儿郎,见皇姐也不住偷眼观望,止不住带悉容闷坐朝堂,一边是他皇家情面难放,一边是杀父仇血海冤枉,急得我女流辈难下难上,见御酒似钢刀刺我心肠,斩和赦全在你这舌尖之上,接不接这杯酒难定主张,我若是请对旨赦了少将,我父女仇和恨付于汪洋,再说是请对旨斩了少将,开罪长孙后难扶君王,无奈何接御酒我斩且忍让,詹翠苹报父仇理所应当,一杯酒难报俺我父的冤枉。

  长孙唱:我的儿再不要推荐酒浆,还是杀还是放任凭你姨娘。

  李世民:皇儿她遵父命陪情前往,詹贵妃为父仇不接酒浆,长孙后在一旁推波助浪,龙位里活活的难煞为王,无奈何离龙位再去劝讲,面带笑叫一声贵妃娘娘,依你说把秦英钢刀索顶,

  詹妃唱:这件事由万岁你自做主张。

  李世民:贤梓童你下听王言讲,平平心静静气仔细思量,常言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你不看皇儿念为王,坐江同靠得是忠臣良将,他秦门是大唐保国栋梁,秦叔宝救过了两代皇上,秦怀玉御边关现在西凉,这几年不太平边关动荡,多亏了秦驸马保定家邦,今日里咱不赦秦英少将,秦驸马闻此信怎悲伤,一旦间他为此事不把贼挡,咱君臣怎难够稳坐大唐,一旦间摩利撒杀到殿上,谁去杀谁去挡谁保为王,到那时落一个国破家亡,两无下场,梓童呀,你好好想想。

  詹妃唱:接过来贤公主御酒琼浆,背转身不由人珠泪两行,这酒我倒在地上,拜一拜老爹爹早升天堂,哭一声老爹爹来把酒享,休怪儿我不报杀父冤枉,赦秦英为君王江同无恙,忘私仇保大唐国泰民康,转面来与皇儿重把话讲,姨母有几句言谨记心旁,御外甥带回家你好好教养,再若是打死人应把命偿,比不得为娘,来来来与为娘同秦本章,求万你传圣命你赦免儿郎。

  李世民:你那里开了恩我才也把旨降。

  银屏唱:替娇儿谢人情忙拜姨娘

  李世民:赦秦英落一个宽宏大量,

  詹妃唱:詹翠苹为得是你江山久长

1 在宫院里我领了万岁旨意(马金凤《打金枝》)

2 豫剧《包青天》选段——抱琵琶

3 豫剧 秦雪梅 选段 叫商郎你远站不要近我 常俊丽演唱

4 豫剧〈窦娥冤〉选段 迎晚风盼母归倚门翘首 苏芝兰主演flv

5 张宝英《桃花庵》选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flv

6 赵贞玉 豫剧《柳明月》选段 祭父

7 曲剧选段 《红楼梦》 刘艳丽演唱

8 曲剧选段 《杨门女将》 尚小双演唱

9 豫剧(桃花庵)崔小田

10 《英娘》雁南归

11 《风雨故园》来世再也不把女人投

12 《风流才子》谁人为我慰寂寥

13 《风流才子》听他言我差点笑出声

14 《千古英风》正气堂堂寿无疆

15 曲剧 屠夫状元--定亲一折 胡希华、刘艳丽主演

16 豫剧《断桥》王慧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

17 豫剧 下陈州选段 陈州一带遭荒旱 王素珍演唱

18 豫剧 下陈州选段 家住陈州城南关 王素珍演唱

19 豫剧香魂女选段:环环她无言轻轻离去,演唱:王莉

20 豫剧《打金枝》选段

21 豫剧 王宝钏 鸿雁捎书 索海燕演唱

22 豫剧 新白蛇传 诀别 虎美玲、任三印演唱

23 豫剧 新白蛇传片段 虎美玲、任三印、连德志等演唱 虎美玲从艺五十年专场

24 豫剧 清风亭上选段 儿啊儿我连声喊 张宝英、李树建演唱

25 豫剧 贺后骂殿 骂殿一折 姜俊梅、洪先礼、张钰东演唱

26 豫剧《辕门斩子》中的一段对唱

27 党玉倩 豫剧《绣花女传奇》选段天昏昏 地冥冥

28 豫剧 党玉倩 绣花女传奇选段

29 白蛇传

30 豫剧

31 张宝英 豫剧《秦香莲》选段 闯宫flv

32 张宝英 豫剧《秦香莲》选段 劝宫 flv

33 豫剧《桃花庵》选段 念真经拜拂祖一日三遍 萧庆林主演

34 豫剧《桃花庵》选段 萧庆林 逛庙会

35 豫剧 张宝英 寻儿记 选段 众衙役声声请如雷震

36 豫剧《新白蛇传》一半是喜一半是忧原唱

37 豫剧泪洒相思地选段:爹爹爹爹我连声唤。演唱:王莉

38 《京城豫韵》豫剧对花枪选段老身家住南阳地演唱:小牡丹

39 寻儿记

40 桃花庵(张宝英)

41 豫剧 春秋配选段 冰融雪消可是又一春 田敏演唱

42 豫剧 卖苗郎 选段 天上无云难下雨 史茹演唱

43 豫剧 虢国遗恨选段 我的子玉儿石夫老哥 史茹演唱

44 豫剧 五姑娘选段 想去年石榴花开红似火 张月婷演唱

45 豫剧 卖水选段 表花 韩鹏飞演唱

46 豫剧 清风亭上选段 儿啊儿啊我连声喊 杨莉演唱

47 豫剧 常香玉 三哭殿 求姨娘

48 豫剧评十大名旦时录像张宝英《秦香莲》高清

49 卖苗郎选段(晓云)

50 豫剧《锁麟囊》选段-怕流水年华春去渺-连德志

51 豫剧《花打朝》小郎门外连声请-马金凤flv

52 豫剧 西厢记 3 谷秀荣主演

53 豫剧 西厢记 2 谷秀荣主演

54 豫剧 西厢记 1 谷秀荣主演

55 《风流才子》半塘寺前放眼望

56 豫剧《新版白蛇传》虎美玲A

57 豫剧 桃花庵 选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 崔小田演唱

58 豫剧 新秦雪梅选段 商林兄你且在书房坐稳 田敏、赵京演唱

59 豫剧 新秦雪梅 观文 田敏演唱

60 豫剧 新秦雪梅 哭灵 田敏演唱

61 豫剧 张春玲 三哭殿选段 自幼儿生长在昭阳正院

62 豫剧桃花庵由邯郸东风剧团演出主演苗文华

63 演员魏俊英演唱《大祭桩》选段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wmv

64 <豫剧大祭桩选段>婆母娘且熄怒站在路口演唱:杨书玲

65 豫剧 白蛇传1 虎美玲主演

66 豫剧 白蛇传2 虎美玲主演

67 豫剧 卖苗郎选段 老公爹你再莫要怒声声 崔兰田演唱 音配像

68 豫剧--难道说你是一个无志的儿郎 秦雪梅选段 阎立品演唱

69 豫剧 秦雪梅 观文 阎立品演唱

70 豫剧《拷红》报信一折 谷秀荣 主演

71 豫剧 盘夫索夫选段 自幼儿生长在宰相家 张梅贞演唱

72 豫剧经典唱段

73 豫剧断桥河北省邢台市豫剧团演出

74 豫剧《打金枝》我一见我的父王动真气原唱

75 豫剧《王宝钏》站立在窑前空虚叹原唱

76 豫剧 打金枝选段 头戴着翡翠冠双凤展翅 韩鹏飞演唱

77 豫剧--头戴着梅翠冠双凤展翅 打金枝选段

78 豫剧《打金枝》选段 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

79 豫剧 桃花庵 1

80 豫剧 桃花庵 2

81 豫剧 下陈州选段 张桂英在荒郊珠泪滚滚

82 豫剧 下陈州 打銮驾一折

83 豫剧 盘夫索夫 选段 自幼儿生长在宰相家

84 豫剧《虢都遗恨》一声娘叫的我心酸阵阵伴奏音乐

85 马金风主演的花枪缘选段

86 豫剧绣花女传奇中

87 豫剧《虢都遗恨》上,

88 豫剧《虢都遗恨》下,

89 豫剧《珠帘秀》下,

90 豫剧原唱情断状元楼

91 豫剧《情断状元楼》旧情难忘原唱

92 豫剧《卖苗郎》太康的地太康的天

93 豫剧同根异果夫妻恩爱度时光原唱

94 家住陈州城南关 下陈州

95 绣花女传奇

96 豫剧绣花女传奇下

97 豫剧绣花女传奇上

98 豫剧《骨肉恩仇》

101 豫剧《白蛇传》

102 豫剧《情断状元楼》02

103 豫剧《情断状元楼》01

104 豫剧同根异果

105 豫剧同根异果

106 《对绣鞋》三班衙皂高声呐喊

107 《红楼梦》一锄净土掩风流

108 《红楼梦》销骨毁神葬花魂

109 《风流才子》

110 三上轿

111 豫《风流才子》久旱巧遇甘露雨

112 [豫剧经典唱段] 《八珍汤》

113 豫剧唱段《打祭桩》你错怪俺了

114 《打金枝》劝万岁你不要动真气

115 《春秋配》日西沉晚霞垂

116 田敏 《春秋配》日西沉晚霞垂余晖渐退

117 寻儿记

118 田敏《春秋配》冰融雪消又一春

119 寻儿记

120 豫剧《情断状元楼》送王郎赴春闱寸步难走

121 豫剧对绣鞋

122 八珍汤

123 豫剧 我一见小冤家跪当面 寻儿记选段

124 豫剧 娘盼儿望穿了眼血泪干 寻儿记选段

125 豫剧 一杯茶暖人心 寻儿记选段

126 豫剧 拷红选段

127 豫剧 老公爹你消消气 卖苗郎选段

128 豫剧《杨八姐游春》10:老母亲上殿去而君

129 豫剧《杨八姐游春》01:催马加鞭往前奔

130 豫剧《杨八姐游春》03:九妹马上细留神

131 豫剧 老身祖居在河东 穆桂英挂帅选段

132 豫剧《虢都遗恨》

133 豫剧 三哭殿 哭殿一折

134 田敏《春秋配》捡柴

135 柳明月坐绣案思绪绵绵《绣花女》

136 今日里出门来天气晴爽

137 叫先生你莫要忧前顾后

138 恨上来骂法海

139 古柳门前哀哀跪

140 小奴才莫啼哭娘身旁立站

141 雁南归

142 我一见父王动真气

143 一声娘叫得我心酸阵阵原唱

144 豫剧《情断状元楼》

145 豫剧《红菊》

146 送环环自由身另选佳胥

147 八珍汤

148 绣花女传奇

149 豫剧 打金枝

150 老身家住南阳地

151 三江水洗不尽满腹冤枉

152 《豫剧》上桃花庵张宝英主演

153 《豫剧》下桃花庵张宝英主演

154 马金凤 老身家住南阳地

155 \河南豫剧1\打金枝

156 大型古装豫剧《宋王嫁妃》

157 大型古装豫剧《宋王嫁妃》

158 张宝英 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

159 大型古装豫剧《春秋配》

163 白蛇

164 那一晚

165 白蛇转选段

166 白素贞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越剧: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评剧: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5、豫剧: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扩展资料:

中国五大戏曲的特点

1、中国五大戏曲都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们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2、中国五大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3、中国五大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参考资料:

中国戏曲—

自幼儿生长在宰相家,我好比掌上明珠闺中花;与鄢郎结连理传为佳话,郎有才女有貌人人赞夸,实指望新婚燕尔如鱼水,又谁知夫妻陌路似冤家。差丫鬟去相请他不把楼下,也不知那鄢郎气从何发?为此事神不定茶饭难下,睡不安坐不稳心乱如麻。适才间命飘香再次请他,等鄢郎他到来细问根芽。

回答:

1、辕门斩子 唱词

杨延昭唱: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

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

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

问老娘驾到此所为何来?

老娘亲怒冲冲愁眉难解,

莫不是为宗保这不孝的奴才?

儿命他领人马巡查边界,

谁叫他穆柯寨私配裙钗?

因此上儿将他捆绑帐外,

问老娘儿斩他该是不该?

娘道他年纪小孩童气概,

讲几个年幼人娘且听来:

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

石敬瑭十三岁拜将登台;

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

十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

十二岁掌东吴水军元帅,

他看那曹孟德如同婴孩。

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

烧曹兵八十万无处葬埋。

这也是父母生非神下界,

难道说小奴才是禽兽投胎?

昨日里斩八将头挂营外,

老娘亲你不把军令放开。

今日里斩宗保娘把儿怪,

坐帐前哭啼啼珠泪满腮。

叫焦赞——

将宝剑悬挂帐外,

老娘亲再讲情儿自刎头来。

2、辕门斩子 选段  贤爷休把功劳表

贤爷休把功劳表

难道说杨家无有功劳?

我杨家投宋来不要人保,

白龙马手提枪苦挣功劳!

我大哥替宋王把忠尽了,

我二哥短剑归阴曹;

我三哥被马踏尸骨难找,

四八郎失番邦永不还朝;

五哥五台山修行学道,

我七哥被仁美射死法标;

我的父李陵碑一命丧了,

单丢下孤身延景保宋朝;

东西杀,南北剿,

凭功劳才挣来了蟒龙袍。

动不动你把杨家保,

保杨家哪一个有了下梢。

延伸:

《辕门斩子》又名《三进帐》。北宋年间,辽国萧太后南下入侵,大摆天门阵。为破阵,八贤王、佘太君随大军驻守边关抵抗。元帅杨延昭派其子杨宗保出营巡哨,宗保在穆柯寨与穆桂英交战,被绑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见钟情,遂结为夫妻。

宗保返营后,杨延昭大怒,要将宗保在辕门斩首示众。佘太君、八贤王两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消息后,救夫心切,向六郎献上破阵急需的“降龙木”,并允宗保戴罪立功。

六郎得知穆桂英智勇双全、才貌出众,加之佘太君、八贤王作保,遂免宗保死罪。宗保、桂英披挂上阵,夫妻二人大破天门阵。

-辕门斩子

百度文库-贤爷休把功劳表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豫剧历史上有名的演员,据邹少和先生回忆:“宣统间,小旦李剑云者,阳武人,天赋佳喉,清脆圆润,高下疾徐,婉转曲折,玑珠走盘,无不如意,又复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剧风为之一变,优伶界中感叹为空前绝后之才”。比较著名的须生有张小乾、张同庆、澎海豹、许树云。名小生有黄儒秀(黄娃、黄马褂)、王金玉(筱火鞭)。红脸王唐玉成,武曹彦章等。

1927年后,豫剧界出现了女演员王润枝、马双枝、陈素真、常香玉等,她们先后在开封等城市演出中,吸收了坠子、大鼓、京剧的一些唱腔、剧目和表演;又有樊粹庭、王镇南等为陈素真、常香玉等编写了一批新戏,使豫剧的舞台艺术发生了显著变化。1938年,常香玉在豫西调的基础上,吸收豫东调的一些唱腔,突破界限,形成新的流派,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也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卓然成家。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1949年以后,河南豫剧院三团,以演现代戏为主,创作了许多新戏新腔,并培养出一批以演现代戏见长的演员,如高洁、魏云、柳兰芳、马琳、王善朴等。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脚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俗称:“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四生是大红脸(又叫红净、戏生)、二红脸(又叫马上红脸)、小生、边生(又叫二补红脸);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闺门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副净)、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正因为是男八女四的行当,把四生四花脸叫做外八角,以男角为主的戏叫做“外八角戏”。

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

崔兰田的代表作有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阎立品的代表作有秦雪梅,钓金龟,碧玉簪,盘夫索夫 马金凤的代表作有花打朝,对花枪,穆桂英挂率陈素珍的代表作有桃花庵常香玉的有花木兰,红娘,断桥。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常常靠着山堆个土台子,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靠山吼"。"豫剧"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用的。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豫剧在形成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大致有四支:开封一带的祥符调,商丘一带的豫东调(又称东路调),洛阳一带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靠山簧)以及漯河一带的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路。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的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的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子没有女演员。出现了女演员后,逐步形成了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闫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表演流派,常派激昂奔放,陈派明快清新,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闫派细腻委腕。目前,五大流派桃李天下。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红果,红了》。

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

历史沿革

关于豫剧的起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建国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这一剧种已成为我国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艺术特点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各行当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又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又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音乐,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在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板一眼2/4拍,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可派生出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第二句(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建国后,武场一般是由鼓板(班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其中最常用者为前六种。早期的文场乐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后又增加瓢(即板胡)、二胡、琵琶、横笛、唢呐、笙等。而板胡则成了豫剧的主弦。建国后,还增加了一些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弦、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

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的主要演奏特色乐器有如下几种:

一、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以薄桐木板蒙面。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将原皮弦(里弦)、丝质粗老弦(外弦)改为金属弦。演奏时戴铜指帽。

二、小三弦,弹拨乐器。三根金属弦,音箱以薄桐木板蒙面,用硬拨子拨奏。左手戴指帽。音色明亮,尤其以揉滑弦奏法颇具特色。

三、方笙,一般为14管。

四、闷子、双簧吹奏乐器,八孔,发音深沉浑厚,多用来伴奏悲壮凄苦的唱段或场景。

豫剧唱腔中,豫东调和豫西调用同样的调高,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上方五度旋宫,即"以徵为宫"的现象;豫西调多落"1"音,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下方五度旋宫,即"以清角为宫"的现象。豫剧的传统唱法中,男女声部基本上是同腔同调。豫东调演唱多用假嗓,豫西调则用真嗓较多,净角多用"炸音"。过去,豫东调和豫西调均有一种翻八度以假声行腔的方法,叫做"赝腔"或"讴"。

河南梆子戏的特征,主要重在唱词与动态,纯全合于河南的风俗习惯,而起为观众所爱好者,则在表现风俗习惯中鄙俚粗俗之人与事物的关系,与观众的生活行动打成一片。虽然不免有些俗气,但俗有俗的风格,俗的趣味。豫剧的剧词不能专重文言,以合本剧之声调节奏为第一。其叙事言情,喜怒哀乐,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伟,间杂以方言,尽人皆解。豫剧具备历久不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点:(一)娱乐性强 豫剧锣鼓声响,丝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满台走扭。劳动大众在多日工作之余,逢年过会,许多人挤在一起,听听看看,就感到无限的轻松愉快。(二)接近群众 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脾味。(三)易懂易学 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容易听懂、学会。(四)富于地方性 腔调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现河南人民的地方戏。

角色行当

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据说,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生行戏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红脸和二红脸的界限很,大红脸专演关羽;二红脸专演赵匡胤、秦琼、康茂才等类角色,主要是武功戏。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 ,也有的演员文武兼备,武功戏较出色。旦行(见 图豫剧-7)在以"外八角"为主时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随女演员的登台与逐渐增多,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大净主要以唱工取胜,三花脸除表演诙谐风趣外,武功戏也有"盘绳"、"吊水桶"、"空中还原"、"探海"、"元宝顶"、"大翻身"等不少绝招。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青衣中闺门旦的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诀是"清、净、冲"。"清"是清秀,唱词吐字清,神态秀气;"净"是动作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冲"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奋。

三哭殿戏词

  骂殿《三哭殿》唱词  演唱者∶吴碧波唐喜成常香玉 类型:唱词 提供者:戏迷  折子戏,道白略。  李世民:三六九王登殿千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