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镇南王后裔朱元璋赐姓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云南大理镇南王后裔朱元璋赐姓是什么,第1张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 大理国镇南王、保国大将军段正淳身为今上保定帝胞弟,精忠体国,喜好结交江湖豪客《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第四十》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敬其威信.

  《后汉书 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 第五十五》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其先出郑共叔段,西域都护会宗之从曾孙也。

  《三国志 贾诩传》

  贾诩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荣》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父连,安北府司马……

  二年五月卒,年六十二。赠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尚书左仆射,谥曰昭景。皇建初,配飨高祖庙庭。二年,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长子韶嗣……

  《北齐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段韶》

  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建义初,领亲信都督……

  后恩赐父荣姑臧县侯,其下洛县男启让继母弟宁安……

  又以霸城县侯让其继母弟孝言……

  显祖嘉其功,诏赏吴口七十人,封平原郡王……

  韶疾甚,先军还。以功别封乐陵郡公。竟以疾薨。上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重以婚媾,望倾朝野。长于计略,善于御众,得将士之心,临敌之日,人人争奋。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教训子弟,闺门雍肃,事后母以孝闻,齐世勋贵之家罕有及者。

  《晋书 卷一百二十九 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斩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以盟,一旬之间,众至万余。屯据金山,与从兄男成推光建康太守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吕光龙飞二年为神玺元年。业以蒙逊为张掖太守,男成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之任……

  业僭称凉王,以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右丞……

  业,京兆人也。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记室,从征塞表。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谶记、巫觋、征祥,故为奸佞所误。

  共叔段的子孙为避难,有一部分西去。从潼关西向,一路经过长安、扶风、陇县、天水、兰州,直至武威、张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

  共叔段的子孙到武威后的第—世祖公认为西汉文帝时北地督尉段仰。著名的后代有:

  西汉武威太守段贞

  西汉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段会宗

  东汉司隶校尉太中大夫段颎

  北魏朔州刺史段严

  北魏平东将军段基

  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荣

  北齐大宰左丞相段韶

  隋吏部尚书东京留守段达

  隋郑州刺史段嗣元

  隋右卫将军段嗣道

  唐殷州刺史段玮

  唐右武将军段怀节

  唐尚书左丞段平仲

  唐太尉段秀实

  北凉开国君主段业(?—401年),京兆人,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建立者。原是后凉天王吕光部将杜进僚属,从征西域,后任建康太守。后凉龙飞二年,沮渠男成叛后凉,段业被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以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男成的堂弟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神玺三年,称凉王,改元天玺。

  段业本来只是一个儒家长者,因缘际会被推上王位,其实本人并没有权谋,无法约束下属,只信任卜卦、巫术。而一直以来,段业对于沮渠蒙逊的勇略就颇为忌惮,蒙逊也有除掉段业之意。天玺三年,蒙逊诬男成谋反,段业斩男成,蒙逊以此为借口攻击段业,段业兵败被杀,蒙逊继立为北凉君主。

  虽然段业的北凉与武威相当近,但是其本身为京兆人。他与武威段氏究竟有无血缘关系?由于历史对此记载太少,我们不得而知。

  查阅《汉书》《后汉书》《晋书》《魏书》《北齐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四库全书》等,有下表:

  第二部分、武威段氏系

  图例:

  下划线代表此人在本文稍后部分,有详细的世系分图

  红色代表此人为凉国王

  段贞—(玄孙)关内侯段会宗—(从曾孙)新丰县侯颎—(颎七世孙)信

  段信┬严 ?天玺帝凉王段业

  │

  ├基—达——————玮—————┬怀节——成象———平仲

  │ │

  │ └秀实

  │

  └连—武威昭景王荣┬平原忠武王韶┬平原王懿┬嗣元———崇谦

  │ │ │

  │ │ ├嗣道———崇简┬橙

  │ │ │ │

  │ │ │ ├协

  │ │ │ │

  │ │ │ └怡

  │ │ │

  │ │ └平原王宝鼎

  │ │

  │ ├济北王深

  │ │

  │ ├德举

  │ │

  │ ├德衡

  │ │

  │ └德堪

  │

  ├霸城县侯孝言

  │

  └洛县男宁安

  精华0 积分7660 金钱0 论坛币 花卷0 个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243 小时 查看详细资料

  TOP

  tankaihong

  版主

  UID83920 帖子5628 积分7660 包子69 个 注册时间2006-7-17 最后登录2008-8-21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5-17 20:08 只看该作者

  白古通[明]《玄峰年运志》

  段氏之先,武威郡白人也。

  有名俭魏者,佐阁逻风有功,六传至思平而有国。

  冯苏[清]《滇考·段氏大理始末》

  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六传生思平。思平生有异兆,及长,智量不凡,仕为通海节度使。杨干贞篡位,思平图雪国愤,深自韬晦,干贞忌之。思平虑不免,卜于秀山神祠。往巴甸就其舅爨判(姓名)自匿。干贞索捕甚急,思平与(郑)买嗣旧臣高氏眶,高方为善巨守,有志兴复,密遣人招思平。思平与其弟思良、军师董伽罗走就之。追者在后,昼夜兼行至“药师寺”避入,计必死,顷之,追者去,出视则门封蛛网矣。至品甸波大村,得奇戟。又叶镜湖有妖物,夜出食人,行旅不敢进。思平持戟暮至,见水际隐隐有光如匹练,逼视之,一马伏不动,收得之,乃神骥也,日行数百里,追者莫能逮。行山谷中,馁甚,摘野桃剖食之,核肤有文,曰“青昔”。思平怪之,以语董伽罗。对曰:“‘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乃杨氏政乱,吾当是日举义乎”遂至善巨,与高氏谋,高氏曰:“东方诸部,聚之可得胜兵数万人,动以大义,罔不济矣。”遂往借兵,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部皆助之。会于石城,众十余万,鼓行而西,所向无敌,师至河尾,是夕,思平梦人斩其首,又梦玉瓶耳缺,又梦镜破,惧不敢进,董伽罗曰:“三梦皆吉,进也。公为丈夫,‘夫’去首为‘天’,天子兆也。玉瓶去耳为‘王’,王者兆也。镜中有影,如人有敌,镜破则无影,无影则无敌。三梦皆吉,进也。”思平乃决,明旦,引兵欲渡,莫知所从,见江尾一妇被璎而浣者,指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 尔国名‘大理’。”从之,得济。遂以后晋天福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入关。杨干贞战不胜,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缅国,以图恢复。思平追至万箭树,自缢死,亲属皆俘。思平自立,改国号“大理”,都阳苴咩城,改元“文德”,逐杨氏邪臣,除苛令。以董伽罗为相国,封高氏为兵侯,分治成纪、巨桥等地。封爨判为巴甸侯。祠秀山神,加思三十七部,于是远近归心。

  张澍[清]《姓氏寻源》

  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

  《云南通志》

  段思平者,其先武威姑藏人,汉太尉段颖之后,云南段氏由姑藏而来。

  云南墨江《段氏七修家谱》序

  族之有谱,凡以教亲睦,察远近,别真伪,备遗忘也。每世必修,一节之长必录,一行之善必书。谱之为义大矣哉!稽滇志所载,蒙诏僭制,不知汉大。段氏虽相沿割据,然求经籍,受册封,颇知礼义。有宋徽宗政和七年段公正严,遣使入贡,诏封为大理国王。迄今大理、剑川,段氏子孙繁衍,其兴衰源委,必有谱牒可稽。但两地遥隔,无从咨询,姑以俟后人之详察耳。我高祖龙生公,移居他郎(即墨江),因屡遭兵火,家乘无传。祖本珍公,所为深长太息也。祖自幼乐施好善不倦,而家贫无资,遂以簿书糊口,及顶吏进京,考职候补经历,旋以年耄,累征不就。吾父光裕公,性至孝,祖母陈氏病,割股救焉。历事继祖母三人,不异所生,其事吾祖也。每岁终以十金寿。左右就养无方,务得其欢心而后已。雍正壬子,夷逆之变,奉上宪委,往定南里招安,不避艰险,辛苦备尝,为所全活者万余家。平定后,经营家政,光大门庭,俾浩兄弟文成武就,入校庠而食廪禄,列铨选而贡朝廷。皆其积善成德栉风沐雨之遗也。故列世谱详注于后,而昭穆井然。公议十字派附录于此(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他日子孙览谱,睹昭穆井然,遵派而论,不失式相好、勿相尤,笃一本之亲,广九族之爱,继往开来,于以拔巍科,掇高第,又其僭德之光,久而自发者乎。失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我祖宗代有盛德,宜享其隆。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此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而无疑者。但须贵而能下,富而好仁。仲叔季弟分多润寡,不以途人待之。斯不负段氏忠厚传家之遗愿,而有以答吾祖宗之灵于在天矣。

  嘉庆二十年乙亥长至日手重修后裔明浩沐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同样段干木的一些后代,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中原汉人的学者,搞不清这种关系,以为是“段干氏”。所以把段氏分成了段干氏和段氏,实际上都是段氏,只是说,有些段氏迁居在西北方,慢慢地受此习俗的影响。从历史资料上看,那时段氏实际向西迁移。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而始祖段延是武威人。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

  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2连名制: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

  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国号“大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无二。

  第二、与南诏后期曾用过的“大礼”有承袭关系。

  “南诏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新唐书·南诏传》

  “大理国与唐史礼、理字异。”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

  “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元史·地理志》

  大理政权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对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读者又知道他们多少事迹呢?

  庙号 帝号/谥好 皇帝名 在位时间 年号(选最主要一个)

  太祖 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广慈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

  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正

  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

  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兴 1041-1044 天明

  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安

  上德帝 段廉义 1076-1080 上德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1081 德安

  上明帝 段寿辉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宪宗 宣仁帝 段正严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 1148-1172 永贞

  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凤历

  神宗 天开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

  孝义帝 段祥兴 1238-1251 道隆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天定

  第三部分、大理段氏系

  图例:

  红色代表大理国皇帝

  蓝色代表先当皇帝后出家为僧

  绿色代表元朝的大理总管

  段保隆

  ┣━━━━━━━━━━━━━━━━━━━━━━━━━━━━┓

  段思平 段思良

  │ ┣━━━━━━━━━━━━┓

  段思英 段思聪 段子标

  │ │

  段 段素顺

  │ │

  段 段素英

  │ ┣━━━━┓

  段智恩 段素廉 段

  │ ┣━━━━┓

  段思廉 段素隆 段

  ┣━━━┳━━━┓ │

  段廉义 段 段 段素真

  │ ┣━━━┓ │

  段寿辉 段正明 段正淳 段

  │ │

  段正严 段素兴

  │

  段正兴

  │

  段智兴

  ┣━━━┓

  段智廉 段智祥

  ┣━━━━━━━━━━━━━━━┓

  段祥兴 段福就

  ┣━━━┳━━━━━━━━┓

  段兴智 段实 段忠

  ┣━━━━━┓

  段庆 段正

  │

  段隆

  ┣━━━┳━━━┳━━━┳━━━━━━━━┓

  段俊 段义 段光 段功 段真

  ┣━━━━━┓

  段宝 段世

  │

  段明

  ┣━━━┓

  段苴仁 段苴义

  注:

  1段思平: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任通海节度使。同年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封开国功臣董伽罗为清平官、高方为岳侯。“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云南志略》

  2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伙同相国董迦罗废除,在大理崇圣寺出家为僧,成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从此成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为帝。“思英性暴戾,居丧*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3段思良:段思平弟,本是开国功臣。段思平死后不久,逼侄逊位。从此,大理帝位继承在思平、思良两支系间更替。其实他们兄弟俩,与北宋开国时期惊人的相似!“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废之,左右诸臣谏阻。及将死,谓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业,尔宜善继吾绪。思良泣受命。”《滇史》

  4段思聪:段思良子。在位期间,高氏成为宰相家族。

  5段素隆:段素廉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6段素真:段素隆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7段素兴:段素真孙。“素兴在位,荒*日甚”,被相国高氏废掉。

  8段思廉:段思平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帝位转回段思平子孙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后帝位又还给了太祖子孙。高氏以此拥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为鄯阐侯。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9段廉义:段思廉子。熙宁八年,被杨义贞所杀。《天龙八部》中段延庆就是他的太子。但是历史上并无段延庆其人。

  10杨义贞:杨允贤子。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后被高升泰所杀。

  11段寿辉:段廉义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2段正明:段寿辉堂弟。“性谨恪尚俭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废黜,出家为僧。大理国结束。《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尘大师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圣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13高升泰:大理相国。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遗嘱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氏。《天龙八部》中的鄯阐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滇史》

  14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遗嘱,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自己为相。史称后理。但是在后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揽朝政,皇帝基本无实权。《天龙八部》中的镇南王段正淳就是他。他并非小说中那样只是个王爷,而是当上了皇帝。他也并非只知寻花问柳,而是努力“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晚年禅位为僧,也并非小说中不得善终。

  15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晚年出家避位为僧。他就是《天龙八部》中著名的段誉。他勤理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个好皇帝。不过最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帝位,弄得心烦,也出家了——貌似花痴不应该出家的。“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滇云历年传》

  16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子。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7段智兴:段正兴子。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著名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不过历史上,此人并没有出家。并且一点都不圣明,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小国哪能如此折腾?因此国力衰落。“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滇史》

  18段智祥:段智廉弟。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9段兴智:段祥兴子。末代皇帝,后又当任了7年蒙古大理总管。

  20段实:又叫段信苴日。段兴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总管。中统二年,段实入朝忽必烈。“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滇史》

  21段功:著名的爱情故事“孔雀胆”男主角。因抗击红巾军有功,被梁王许予爱女阿盖郡主。梁王后来又对其起疑,想让阿盖郡主用孔雀胆杀死自己丈夫。阿盖郡主反而告诉了他,并要和他一起逃走,双宿双飞。段功不相信岳父会杀自己,拒绝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杀死。阿盖郡主绝食殉情。

  22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大理总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23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镇抚;赐名段苴义为“归义”,官居武昌卫镇抚。

1378年5月,朱权出生于金陵,也就是后来的南京。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权的母亲是杨妃,她的教导令自幼聪明好学的朱权受益匪浅。

朱元璋称帝后,总结元代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元代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在战争中造成无法彼此呼应的局面。于是,朱元璋在称帝后不久,就把自己的20多个儿子分封到各地驻守,其中受封的就有朱权和后来成为皇帝的燕王朱棣。

朱元璋认为分封诸王可以使诸多儿子代替自己监视全国,江山永固,因此规定,如果遇到奸臣专权,藩王可以声讨奸臣,甚至可以发兵“清君侧”。这个做法的用意是用皇室亲戚来维护皇权。

据史料记载,1391年,朱权被册封为宁王,并且在后来的宁城大明镇境内兴建了宁王府。在当时的诸多藩王中,就数以燕王朱棣和受封于宁城的宁王朱权势力最强。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但宁王朱权却有着其他藩王都难以企及的雄厚兵力。古籍形容这件事时说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权的这8万精兵里,包括元代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蒙古骑兵是出了名的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此外,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正规部队。与此同时,朱权受封的宁城也是个在军事上至关重要的地点。

《明史•诸王列传》记载宁城时说: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除了宁城,朱权还“统九十余城”。也就是说,当时的朱权管辖着东至后来的沈阳,西连后来的河北宣化,南靠长城,北跨西拉木伦河的大片明代国土区域。此外,作为手握重兵的宁王,朱权也是人称“贤王奇士”的计谋良多的王爷。根据明代编年史《明通鉴》记载:

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朱元璋令自己这个智谋双全的儿子去掌握强兵猛将,又让他镇守北边军事要塞,为的是防备元代皇室卷土重来。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的皇孙朱允炆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就开始对王爷们进行削藩行动,回收兵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建文帝最先削夺了周王的兵权,随后又废掉了湘王、齐王、岷王等藩王,削夺了5个藩王的权力。随即,建文帝下旨要求远在塞外的宁王进京述职。面对建文帝命令赴京的圣旨,宁王立即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谋士们都认为此时进京无异于羊入虎口,凶多吉少。

于是,宁王便抗拒圣旨没有进京,结果受到朝廷削去统帅蒙古兀良哈部三卫的处分,不过建文帝并没有将蒙古兀良哈部三卫调离宁王。因为当时的朱权虽贵为王爷,却也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俨然一副隐士做派,丝毫没有争权夺利的意思。平时,朱权总喜欢与文人学士往来,一心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后来燕王朱棣称帝,史称明成祖,也称“永乐皇帝”。明成祖将朱权改封到了江西南昌。而后,多才多艺的朱权在南昌筑精舍,终日鼓琴读书,经常与文学之士相往来,自号“大明奇士”。史称朱权:

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

朱权一生致力于研读著述,最终成为明代初期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古琴家、历史学家、道教理论家,在戏剧发展史上是极有影响的人物。朱权除完成了许多戏曲、历史论著之外,善弹古琴的他还广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说,著成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著《太和正音谱》。《太和正音谱》是我国最早的杂剧曲谱和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

朱权还制作了“中和”琴,号称“飞瀑连珠”,署名“云庵道人”。“飞瀑连珠”是我国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传世仅一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宁王朱权。

洪武二十六年(1393),16岁的朱权奉命进驻藩国大宁府。《明史》载,大宁“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军事“巨镇”。在大宁期间,朱权不但参加了针对元蒙残余势力所展开的军事行动,而且“俭约制国,辟圃种树,广令卫士疆理荒野,艺植土物之宜,国用饶裕”,使得大宁成为明朝北疆的重要屏障之一。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皇孙朱允 即位,即建文帝。由于大批藩王控制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建文帝时时感到来自皇叔们的威胁,于是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逐步削藩。作为强藩之首的燕王朱棣是削藩的主要目标。朱棣“素有谋略,极富野心”。建文元年(1399)朱棣以诛齐、黄“靖难”为名,举兵反叛。建文四年(1402)朱棣攻陷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称帝。

永乐元年(1403)十月,朱权开始在缑岭东麓修建道宫两年后道宫建成,内供南极仙翁和老子、庄子及鹤、鹿偶像。此宫因获成祖恩准敕封,故建得颇为堂皇富丽。宫门前有朱棣的亲笔御玉“南极长生宫”匾额。朱权居室前门额大书“神隐”二字。面对不平与屈辱,朱权借“刊著”、“求道”来发泄。朱权一生的论著可以以封居南昌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为位尊权重的皇子,以研究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为主题,总结经验及教训以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后期,缘于对现实的怨望,朱权不再研究历史,完全脱离政治。1403年,在昌北的西山遐岭峰巅构筑了学道的精庐,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刊著与仙道。1408年,撰写了《神隐志》进呈朱棣。《太和正音谱》、《琼林雅韵》、《神奇秘谱》等是这一时期朱权纯学术论著的代表。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继位,朱权不做他想,沉醉清虚,悉心茶道,并著成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贡献颇深的《茶谱》。

朱权是明代道教学者、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善古琴。字癯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大明奇士。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之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隐逸学道,托志冲举。生平好宏装风流,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之。著作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并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道教专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其生平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教思想。卒谥献,又称宁献王。

宁献王朱权所制“中和”琴,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飞瀑连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王琴之首,为明宁献王朱权亲制,已有500多年。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朱襄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 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阳之西南的朱阳,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 400年。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 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胡、康、李、范、舒、施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区中极有影响。每1 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 5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名人总数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后梁、明等政权。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东汉大将朱儁,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沘、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剧作家朱权、朱有炖、历史学家朱载堉,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文学家朱彝尊、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地质学家兼古生物学家朱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物理学家朱经武、美学家朱光潜、语言学家朱德熙、民族乐器演奏家朱英、化学下程学家朱亚杰、电子学家朱物华、生理学家朱壬葆、实验生物学家朱洗、鱼类学家朱元鼎、病毒学家朱既明、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土壤化学家朱祖祥。还有,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 朱隶文, 是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

云南大理镇南王后裔朱元璋赐姓是什么

  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 大理国镇南王、保国大将军段正淳身为今上保定帝胞弟...
点击下载
上一篇:澹台怎么读下一篇:辈分的来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