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的来源 ?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2收藏

林姓的来源 ?,第1张

林氏出自子姓,黄帝后裔,历夏、商32代而生比干,为商纣王少师。商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平日不理朝政,沉浸于洒色,朝廷中以比干为首的文武大臣为着国家利益,直谏纣王。

纣王执迷不误,反而怒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还剖比干次妃胎,正妃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为避纣王之难,避居于牧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取名泉。

周武王伐纣得胜后,下旨修建比干墓,寻访比干后人,拜见其子泉。泉以其居长林石室而生,周武赐泉为林姓,改名为坚。林姓因而得名。封林坚为大夫,食邑博陵。牧野古为冀州之地又称西河。长林现在河南省卫辉市附近,该市建有比干墓。

扩展资料

林姓名人: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2、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3、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

人民网-客家姓氏:林氏始祖比干黄帝后裔

中国林姓:是商朝国姓(子姓),千古第一忠臣皇叔比干之后裔,林姓八成以上出自子姓为主,其他改姓为次要, 中国林姓名人无数,代代出伟人,威振海内外。中国林姓发展壮大光辉历程特色有以下几点:1、林姓起源较早,商朝之今,经历几千年的姓氏,商朝起源于河南壮大。2,林姓在晋朝,就较早大规模南迁福建,形成林姓规模庞大的姓氏中心,俗称:七曰不出林,姓氏势力规模,后为扩大林姓势力范围,向南方各省大规模迁移140多次,古代南方产生了一句霸气的姓氏俗语,陈林半天下,的俗语称号说法,现成为南方第二大姓的原因。3、中国林姓的姓氏规模全国最大,指的是:连绵大范围区域姓林,这种姓氏区域,在南方大多省份都是到处一片片大规模姓林,如:福建,广东,浙江,台湾,海南,等等。比如广东省内到处有一片片姓林,单:潮汕地区,三地区市有50几片大规模姓林,三万以下至万几人有约40大片姓林,3万人以上至十几万人有十几片大规模姓林,最大片为揭西钱坑镇和周边共30个村委会连绵姓林,不计外迁有十几万人姓林,有揭阳林半县之称,揭阳地方志显示:有揭阳县以来至民国历代揭阳县长都是姓林做县长。4、林姓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做官霸主姓氏,中国古代产生一句最霸气的称号,无林不开科,开科必有林,的古语说法,结果林姓产生了、一斗芝麻之多的大官。5,林姓明朝的两大海上霸主,林凤,林道乾,二人在明朝曾多次大规模植民东南亚各国,林姓是较早大规模迁海外各国的姓氏,形成现海外华人第一大姓的原因。 中国林姓是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较为重要的姓氏,林姓最著名的十大人物,都大多具有影响力扬名海内外的有:1、春秋时期的林放,是孔子七十二弟子圣人,林放是圣人之一,2、隋朝末大楚国皇帝:林士弘,是个汉人分列皇帝,曾和,隋,唐、两朝的鲜卑少数民族皇帝争霸天下,林士弘是一个很著名的历害人物。3、宋朝时期:林默,中国沿海,救灾救难,称天后下凡,为百姓排忧解难,宋朝当时的海难中救人无数,被后人封为天后妈祖娘娘,现全世界都有她的妈祖庙,信奉拜祭她的人超过二亿人,林默是著名海内外的人物。4、明朝:林凤,海上霸主,自组织队伍,船二千多,军队四万,曾多次攻打菲律宾国,和多次大规模植民东南亚各国,称为:中国攻打海外国第一人,和中国植民第一人,是个扬名海内外的人物,5、清朝:林则徐,官一品,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等,救国救民的民族英雄,广东虎门销烟,全国禁鸦片,敢于对抗西方列强,研究参观见证世界各国,称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是个扬名海内外的人物,6、清朝时期:称为台湾第一家族的雾峰林家:林朝栋,打赢中法战争,最主要的人物,林朝栋在雾峰地区组织一支8千多人的乡军,叫栋军、可称林家军,他带2千栋军攻打法国军主力,他夫人带6千栋军配合丈夫攻打原占领的台湾山区的法军,切底打赢法国侵略者,滚出中国,林朝栋是个威振中外的人物。7、清朝时期,台湾五大家族,第一钜富家族,板桥林家:林维源,清朝红顶商人,世界富豪,慈善家,是个著名海内外的巨富人物,8、民国时期: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及参议院议长等等,林森是个著名海内外的伟大人物,9、民国时期:林遵,囯共两朝海军司令,中国海军第一副司令,在1946年收复中国南海诸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法国侵略者和日本侵略者手中拿回入中国怀里。林遵是个扬名海内外的大人物。10、现代:林彪,现代世界十大杰出军事家,称为战神,解放统一重要人物,十大元帅军衔,任国家副主席,军委主席,在1966年他打赢了中印战争,林彪是个威振世界的伟大人物,以上十大林姓名人多为扬名海内外的世界级人物,历史上的国内著名林姓名人数之不尽,所以说林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较为重要的姓氏,称为:(中国威风林)林姓主要南方为多,南方各省多为顶级大姓,福建,广东,浙江、台湾,海南,香港,澳门,为顶级大姓,较为大姓有,广西,江西,云南,湖南,江苏,贵州,南方林姓综合统计为南方第二大姓,南方林姓总人口为2100多万,不计台湾200多万在内就有:1900万姓林,中国北方为500多万姓林,林姓北方主要省份有,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为较大姓氏,整个中国总计为2600多万姓林,中国姓研究会在1996年以前把林姓的南方人口数据1420万当是整个中国的林姓人口数据来公布,实际上林姓除了台湾200多万姓林计,现中国就是以2400万姓林计,都可以进入中国前十二大姓内的超级大姓,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解析:

「林」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殷商王朝的太师「比干」因谏商纣而死,其子坚逃与长林,周武王克商后,赐姓「林」,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国等地。

二 ;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 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此以林为氏。

家族名人

林则徐 (1785~1850)清末名臣,字少穆,一字元抚,清福建侯官人。道光时出任两广总督,因严禁鸦片,引发中英战争。迨和议达成,被贬谪伊犁,后又起用,卒諡文忠。著有政书、云石山房诗集等。

林语堂 (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为二十世纪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及作家。学识渊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誉满国际。著有《开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中国与印度的智慧》、《无所不谈合集》等。

妈祖

地望分布:山西西河郡,福建南安郡,江苏下邳郡。

林姓起源参考之二

林姓起源于3100年前,其先宗是殷商纣王的忠臣----比干。纣王宠爱妲己,荒*无道,残害忠良,使百姓怨恨,诸候反叛,贤德的忠臣比干冒死给纣王提意见,纣王不听,比干竟"进谏不去者三日 ",惹恼了纣王,把比干剖腹挖心处死。当时比干的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为躲避追杀,便连夜奔于牧野(今河南省卫辉市),逃到长林山一洞中生下一男孩,名坚。周武王伐纣得胜,陈夫人便将坚归于周,周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由此可见,林姓起源于河南,林姓第一人是比干之子林坚。

东汉末、三国时期,中原林氏遭受政治迫害,被迫大批南迁,进入江苏、浙江一带。西晋末年,中原林氏再次南迁,直接进入福建。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林姓,跟随郑成功进入台湾,后又有东南沿海各地大批林姓移居台湾,繁衍发展,又逐渐走向世界各地。

1992年后,世界各地许多林氏后裔多次到卫辉比干庙祭祀先祖,较大规模的有:

1993年5月,世界各地20多个代表团共527名海内外林氏后裔到卫辉寻根。

林姓起源参考之三

林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六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在台湾有一百八十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排名第二,仅次于陈姓,故有『陈林半天下』之美称。林姓最早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期,是商朝王族比干的后裔。商朝末年,纣王荒*无道,百姓苦不堪言。纣王的叔父比干,在其他王室成员如微子,箕子等进谏不听,相继离去的情况下,仍然冒死进谏,最后被纣王剖腹挖心处死。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正怀孕在身,听到消息后连夜出逃到牧野一带避难,在深山的石洞里生下了孩子,取名叫坚,字长思。不久,周武王灭商,陈夫人带着儿子投靠了武王姬发,得到很好的待遇,武王并且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生的,赐他姓林,林坚因此而成为林姓的始祖。林姓还有其他一些起源,如,林姓也有出自姬姓的,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林开的后代;也有出自鲁国林放的后代;到北魏孝文帝的时候,因为迁都洛阳,还曾经把代北的鲜卑族丘林氏改成了林姓。林姓最早在河北发展,秦代曾迁居山东,到西汉时有林姓迁徙到四川,三国时,中原林姓遭到政治迫害,大量南迁,到了江苏,浙江一带,到西晋末年,已经发展到了福建。唐代开元年间,林之祥的儿子林鉴,成为林姓最早到达台湾的人。林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西河,南安,博陵,南郡,下邳,晋安,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琼州,长城,光山,岭南,浙杭,江西等。科举时代,福建乡试有『无林不开榜』之说,代表林氏在福建地区,不但人口多,而且人才也很多的意思。

王侯赐姓

源于子姓,出自黄帝高辛氏之后商朝比干,属于王侯赐姓为氏。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黄帝、舜

帝的姚姓与姬姓。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因而,后人赞誉之“能成命百物”。春秋后期被后世尊奉为华夏族之共同祖先“人文初祖”。周武王还因坚是在树林中所生,特别为他赐姓林,称林坚,从此便有了林氏。唐朝的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记载:“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后来,林坚的子孙发展成为林氏的最大支派,使源于周平王次子林开、鲁国林放、鲜卑族丘林氏等支派之后的林氏无一能及。再后来,这支林氏又分出西河、南安等郡望,以及问礼、忠孝、林本、善庆、崇本等堂号。

部分林氏族人尊奉林坚为得姓始祖。[2]

以字为氏

源于姚姓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东周时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开,字

比干

林,其子孙以字为氏,称林氏,因周平王建都洛阳,故此支林氏起源于河南,也为河南林氏。宋郑樵在《通志》中记载:“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周平王即位于公元前770年,在一批贵族和诸侯的护卫之下,他将都城迁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自此之后,周王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诸侯小国的能力,进人了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动乱与大混战的特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姬林的生母不是周平王正室,所以在皇室中地位较低。后来,他的子孙改姬姓为林氏,成了林氏又一支主要宗脉。这支宗脉初始活跃河南郡一带,因此在族谱上以“河南林氏”相称。

官职为氏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包括王族园林。如同今日的林业部以及园林局的职能。林衡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设有林衡令一人,史一人,下士二人,役四人,机构精简有效。在典籍《周礼·地官·林衡注》中记载有注释:“竹木曰林,水衡曰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在林衡令、林史、林士、林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林衡氏、林史氏、林丞氏、林役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林氏,世代相传至今。

鲜卑族林氏

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拓拔宏(元宏)把国都南迁到洛阳后,实行文化汉化政策,将原鲜卑族复姓丘林氏的一部分改汉字单姓林氏,是为河南洛阳林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曾经下令把鲜卑族“丘林”一姓改为“林”和“丘”这两个汉姓。此后,又有一部分鲜卑族人取林为姓了。

高山族林氏

源于高山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中国台湾省阿里山区及东部山区,居住着一个土著民族,现中国大陆业界通称其为高山族。其实他们是中国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姓氏学上称之为原生姓氏,或拟生姓氏。高山族,多居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但也有一部分散居于祖国大陆各地。今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约有高山族同胞二百余人集居,是大陆高山族同胞居住最集中而且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高山族同胞中,多有取“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林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汉义“很氏、多”,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仆散部,金国时期亦称女真仆散氏,以姓为氏,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⑵满族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姓由三年多年前的忠臣比干开基,在得姓伊始便使其姓族带上鲜明的忠臣之家或忠臣之后的特色。这一特色经林姓历代先贤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得以长期保持和继承下来,并进一步发展为忠孝传家的传统家风。另外,林姓还重视家族教育、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等美德。

   1. 忠孝传家

   孝子林攒的故事,在福建莆田一带家喻户晓。

   2. 重视教育

   许多林姓家族中,不仅把忠、孝作为传统家风,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从小即具备报效国家或承传家业的良好素质。在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中都能榜上有名,甚而给人留下了"没有林

姓人便无法发榜"的印象。

   3.尊祖敬宗

   海外林姓近年到大陆的寻根活动,其寻根的地点除了祖居地外,又以到始祖比干墓地、闽林始祖林禄墓地、莆田九牧祠、湄洲妈祖庙等地的人为最多。

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坚为受姓始祖。林姓从周朝初创姓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不囿于一方,走南闯北,行东跑西,到处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从林坚被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后,子孙世袭爵位,多为大夫,当时的朝廷曾先后三次在当地设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而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职调迁或避乱隐居,林氏散居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林姓逐渐向山东济南汇聚,形成著名的“济南林”郡望,在随后的秦汉时代一直占据着林姓的主导地位。

西晋时,中原士族因为避“永嘉之乱”大举向南方迁徙,林氏也随之南迁到江苏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一带,一部分人定居当地,形成著名的“下坯林氏”;后来还有一部分人南迁到福建,与今天台州和温州等地的林姓后人同宗。

东晋时的林懋(林坚的47代孙)曾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后成为“徐州林”的开基祖,与“下坯林”血脉相依。他弟弟林禄是林姓入闽的第一人,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福州一带),并在当地定居,成为现今公认最大林姓支派“晋安林”的先祖,“晋安林”派生的旁支有很多,在福建全省有“阙下林”、“九牧林”、“游洋林”等,系衍全世界,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族姓的家谱 附: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这个思想,向大的方面演变,成为国际政治哲学。小则个人家族方面也有这种精神。我们中国人,每一姓氏在祠堂中都有一本家谱,又名家乘。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少有看到过,但是我很幸运的看到两次。一次是小的时候,刚好宗族的会议,由族长——在辈份最高中年龄最长的人,开了祠堂修家谱。家其中记载着祖宗的来源,有许多追溯到周代,因为周代的子孙分封各国,以地方为姓;有的还远溯到轩辕,以证明自己的确是黄帝的子孙;就以台湾人数最多的林姓来说,他们的家其中就记载着林姓的始祖——第一个祖先为林坚,是比干的儿子,与纣王是叔伯兄弟,比干是纣王的伯父。现在录一段林姓家谱最前面的世系表(一至七如下图):

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第一表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唐)

(虞)

弃(又名后稷)

玄嚣——蟜极——帝喾——契——昭明

放勋(又名尧陶唐氏)

轩辕——

帝挚

舜之派

昌意——颛顼——穷极——敬康——禹之派

第二表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虞) (夏)

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

第三表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振——微——报丁——报乙——报丙

——主壬

第四表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廿世

廿一世

(商)

外丙

(又名汤)

沃丁

主壬——主癸——天乙——天丁——太甲——

仲壬

太庚

第五表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廿六世

小甲

仲丁

雍己

外壬

太康——太戊——河亶甲——祖乙——祖辛——祖丁

沃甲——南庚

第六表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廿九世

卅世

卅一世

(殷朝)

阳甲

盘庚

小辛

祖庚——廪辛

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庚丁——武乙

第七表

卅一世

卅二世

卅三世

卅四世

微子启

帝乙——仲衍

受辛(纣王

武乙——太丁——比干——林坚(林姓始祖)

(河南)

这七个表,都是林姓以前的族系表,一直到林姓的第一个祖先为止。以后以林坚为主,也是依照这个形式列表。我们现在叫这个形式的表为系统表,就是根据“族系”的名称而来。修家谱的旧例,是每五世列一个表。家族血统,就靠这样记载,就这样繁衍开来,因为繁衍得太多,支派太众了。于是后来同是姓林的,福建的林家和山东的林家,家谱会不相同,其情形就和上面的表一样。林家的家其中对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就不再记载了,而由受辛、仲衍、微子启的后代去记载。但一直追溯上去仍然会追溯到比干、帝乙而及于太丁的。

孔孟曾颜的通天谱

但是后世各宗族修家谱,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说到字辈,是修家谱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前每三十年修一次家谱。即使衰落的家族,最多不能超过六十年,一定要修一次家谱。在修谱的时候,就要决定排出新的字辈。以蔡家的字辈为例是“世泰家声启,运隆教泽长”十个字。在1944年修谱的时候,就另外决定了新的十个字,作为后十代命名用的,假如本人名“世”信,儿子则名“泰”来,孙子名“家”珍,曾孙名“声”传,玄孙名“启”伟。由名字上一看,就辈分分明,尊卑有序。在同辈中,也有不同字用同一部首的。如启字辈的同胞兄弟姊妹,兄弟名启伟、启仕、启优、启侠、妹妹用启侬、启仪、启仙等等。这种表明血统的方式,后来更扩而充之,作为表明文化系统、社会关系的方式。如过去北平的科班、今日几所戏剧学校的学生所用的艺名,王复蓉、李复初,一看便知是复兴剧校复字辈的学生。刘陆和、赵陆锦,不外是陆光的陆字辈学生。又如近代特殊社会的所谓大字辈、通字辈,都是这个精神,其中有很多很多功用。

红蓝画线鬼哭神号

在家其中,如上表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像比干的旁边注了河南两字。又如我是浙江人,我们南姓怎么由河南一带到浙江来的?是南宋的时候南渡到浙江来的,等于我们这次跟政府来台一样,当时随政府到浙江的,然后历代祖先,有谁到那里去了,都有记录。有一次我在某处看到一家叶姓人家修谱,发生的怪事真多,我们小孩子听了都害怕,夜里他们祠堂中会鬼哭神嚎。因为有的人传了几代以后,没有孩子了,在家谱上他的那条直线就要断了。照老规矩,出嫁,就注“适张”、“适李”,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几千年来宗法社会的成规。

宗法社会的组织,就有这样严密,对于个人的名、字、号、谥法、事业、行状,等于一篇小传,在家其中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在家谱族系表的线都是红的,如果中间看见一条蓝线,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因为红线是代表血统;如果是蓝线,就是表示没有生孩子,而是由兄弟的孩子,即侄子过继来承宗祧的;如果没有兄弟侄子,由外甥(妹妹的孩子)过继来延接香烟的,则加双姓,一般是本姓血统最近的过继(也叫承祧)。其中也有一子双祧的,如兄弟两人,哥哥无子,弟弟也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个独子,就同时是伯父的孩子。而且除了生父给他娶一个太太外,伯父也给他娶一个太太,称为长房媳妇。(当然,弟兄排第几,就是几房)。那么长房媳妇生的孩子,就是伯父的孙子,本房媳妇生的孩子,为生父的孙子。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就从叔伯祖的后代同辈中承祧,一直追溯到五代上去。如果外甥过继承祧,要经过族长的同意才可以,而且过继来的第一代要加双姓。如张家由李家外甥过继而来,在家其中的蓝线下就写张李某某。所以有的人没有后代的,就叫这一家修平时修不下去了,晚上就听到鬼哭。负责修谱的人就要想办法,使他的宗祧延续下去。

后来,我从外面回到故乡,奉父亲的命令负责主持修家谱,不敢推辞。这件事是非常严重的,半点都马虎不得,稍有不清楚,稍有怀疑,参加修谱的人必定要亲自去这一家访问。假如有一家迁到江西去了,就要亲自去江西寻找,在江西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是这家子孙又到湖南了,又要追踪到湖南访问。我的经验,去访问时,有的人会讨厌你,但大多数人非常欢迎,非常礼遇,不但供给食宿川资,以贵宾长者相待,还有的送红包。可是送红包的当中也会有作用的,譬如他家的名字下,本来应该画蓝线的,送个大红包请求替他画一根红线。但这是宗族的大法,修谱的人不敢乱来,而且作了弊有鬼找上来惩罚,可吃不消。

在人类学的立场看起来,好像红线或蓝线没有多大关系,“民胞物与”的精神,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谁的儿子都是一样;可是站在宗族血统的立场,就绝不敢以开放的思想来做。还有的人声明不是外甥,是“路边妻”生的孩子。所谓“路边妻”是有的地方有租妻的风俗,租一个妇人来,生下孩子以后,将孩子交给男方,各走各的路,没有夫妻关系。可是怎样去证明呢?“路边妻”等于西藏的多夫制。在西藏有一夫一妻制,有一夫多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有的是兄弟同妻,也有的是一个妇人同时是张、王、刘、李几家的太太,女权很高。所以“路边妻”的孩子,碰到几家修平时就发生问题了,因为无法证明这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丈夫的。但无论是红线或蓝线,有一个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对于没有后代的,一定想办法把他的宗祧继承下去,香烟延续起来,这是中国民族思想的精神,大家必须注意。

我曾和许多老朋友谈起,问他们有没有修家谱,看家谱的经验。他们有的七八十岁了,都说没有,而我很幸运,一生中有过两次。不过有一件很遗憾的事,每一宗族的家谱,依照老规矩,仅有两部。正本放在祠堂里,副本放在族长的家里。如果为了法律问题或者宗族上其它什么问题,要查家谱的时候可不容易,非要全祠堂的董事、负责人到齐了,才可以打开这个藏家谱的箱子。我当年在家里修家谱,一位朋亥告诉我,他当时回去修家谱,有所变革,不像以前那样有半张书桌宽大的正副两本,而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四开本,同时印了一百多套,凡是出了钱的,或一家送一套,或三五家送一套,以资流传。他这个办法很新,可是我做不到,因为我们南家的老辈们非常保守,对于祖上留传下来的规矩,不敢改,没有办法开这个新风气,所以我非常佩服他这点,真高明。事后我真有点后悔,我当时如果也这样做了,老辈们顶多不高兴,也不会对我怎么样,不过说我思想变了,家谱和印书一样,印这许多给人家看。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这位朋友的做法是对的,恐怕现在有许多人的家谱已经没有了。

不过到台湾后,也曾听人说过,在抗战前后有些宗族修谱,都是和我那个朋友一样,除了祠堂的公款以外,办理预约,订出一个价格,凡是本宗族的家庭,愿意捐若干钱以上的,就领一部,谓之领家谱。有钱的人家领一部,也有几家合领一部的。所捐的钱,绝对超过预订的价格,甚至有的超过十倍以上,以表示对祖先的孝道,为宗族尽力。领家平时,非常隆重恭敬,视为一种光荣,除了用古典鼓乐,到祠堂中恭领,如迎神一样,而且当天还要设宴,邀请诸亲友,因为这也是一件喜事,宗族、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来道贺。领回的家谱放在“谱箱”里面,供奉在祖先牌位的旁边,是不能轻易打开的。如果是几家合领的家谱,就由合领的几家轮流供奉保管,一家以一年为期,对这件事是非常严肃庄重的。

传统历史的资料

家谱不但是为个人,而是为一家一族的宗法社会观念而存在;它更高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在历史这方面,寻查个人的史料,像岳飞、文天祥这些人的传记,就是从他家乡中的家谱里,找出很多真实的资料与记载,这些资料在历史上很重要。换言之,家谱家乘,就是它这个宗法社会的一个小的历史。我们常说,大家都是黄帝子孙,就是各家循家谱研究,追溯到最后,黄帝是每一家族的根源。发展下来,就表现了“兴灭国,继绝世”的民族观念。

另一点,“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文的侠义道精神。侠义的义,是义气的意思,也是从这个精神来的。我曾经提过,仁义的“仁”字,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有同意义的“同义字”。但是侠义道的“义”字,在世界各国文字中,都没有同义的字,只有我们中国文化讲侠义、义气。这是对朋友的一种精神,为了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朋友死了,应该对他的孩子负责教养,培养教育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甚而有的公私机构,对于员工的遗孤,都还照顾培植。当然,现在社会这种情形比较少了。过去我就看到好几个朋友,这样照顾亡友的孤儿寡妇,一直到孩子长大成家为止。这种侠义的精神,路见不平的,帮助人的,看见孤苦给予援助,就是根据“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发展出来的。

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由“兴灭国,继绝世”的观念再发挥起来,就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文化许多与众不同的优点。尽管我们看见现在的这个社会,都感叹世风不古,好像特别势利、讲现实。但是据我所了解,凡是中国人,先天的在血统里面,下意识中,还是保存了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精神。只是因时代不同,教育方法不同,知识范围不同,而有衰微之征。一旦我们的国家民族,恢复到祥和安定,注意礼义教育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民族精神,是不会变的。常常我们在接触外国朋友时,就会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比如有一次一位美国朋友,在我家过中国的新年。谈笑中他说,有人说美国人有优越感,其实很冤枉,他曾经到过世界各国,据他研究结果,优越感最强的是中国人。我说我承认,而且我说你也不必再说了,你认为我是中国人中民族优越感最强的一个。他听了哈哈大笑,他又说,万一有一天,我的国家和你的国家成了敌国,而我们两个在战场上相遇,你将怎么办?我说,我会开枪打你,万一你死了,我也会抱了你的尸首大哭一场。打死你是因为你是我国家的敌人,大哭一场因为你是我的朋友。这虽然是说笑话,但我们自己研究我们的民族特色,有许多与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讲《季氏第十六》这篇书之前,要特别先提出来的。

还有很多,目录如下:

林则徐纪念馆

林语堂

林则徐

徽派园林的代表--唐模

陕西 榆林 《镇川刘氏族谱》

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

文林郎李希颜

寻访海林宁古塔满族后裔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

季羡林与前清状元王

季羡林其人其事

学术泰斗--季羡林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

中华华林胡氏祖居地

漳州吴、何、陈、李、杨、余、张、邹、林、郑氏家谱

林姓来源

林姓家谱文献目录

九牧林氏渊源

西樵有条“翰林村”

桂林李宗仁官邸

谭震林

王子平--晚清江湖十大武林高手之一

林则徐(1785~1850)

浙江杭州金墩武林黄氏世谱(钞本分六卷共一册)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林彪(1907~1971),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莆田金墩武林黄氏世谱莆田金墩武林黄氏世谱

国学大师季羡林

清代科举在吉林

桂林、全州《经氐家乘》十九本

凌翰采林氏家乘

海林镇永安村关志厚家的德合本

寻访海林宁古塔满族后裔

台湾云林县

林氏宗祠

台湾与莆田的"陈林半天下"

祖先曾任清代翰林 图书馆长展出道光表彰圣旨

《事林广记》

少林寺释氏源流--家谱

吉林地方志

吉林历史沿革

吉林市(吉林乌拉)历史沿革

瑞亭望族 名人辈出——宋代瑞亭林氏世家考略

在生姓陈 辞世姓林——秋江、楼下两村罕见习俗

北伐雄风在,红军情未了——巴马名人林越高传略

广西隆林韦氏族谱

惠安县南铺镇槐山林氏族谱----我的世系

闽林世系-----世界林氏统宗谱

三一教主林龙江世系

台湾淡水港竹堑金墩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黄彦鸿家谱

唐代“九牧林”揭秘

九牧林氏渊源简介

林姓历史有新说

林姓迁徙史-移居朝鲜半岛

林姓迁徙史-明清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宋元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秦汉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周朝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林姓迁徙史-概述

林姓来源

柴氏改姓有卢,林,张,潘,崔,殷,邱7姓

广西桂林中庸乡泉水桥《李氏宗谱》

韩国林氏中央会二十一人组团寻根

郭靖--武林大侠

提供吉林籍河南巡抚于荫霖档案及家谱

武探花林宜春

台湾雾峰林家

族姓的家谱 附:林姓家谱早期世系表

晚清著名词人王鹏运后裔回故里广西桂林寻根

林姓的来源 ?

林氏出自子姓,黄帝后裔,历夏、商32代而生比干,为商纣王少师。商纣王是历史上的暴君,平日不理朝政,沉浸于洒色,朝廷中以比干为首的文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