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官高拱辰
高放/文
高拱辰,字宗极,明万历山西平阳府河津县(今山西有万荣县南阳村)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举人,一生先后做过甘肃巩昌府会宁知县(洪武年改属陕西)、河南府同知、西安府同知、户工二部员外郎等职,官至户部郎中。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为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所在年号,历经48年,高拱辰仕途生涯多这一时期。
高拱辰少年就学于稷山县,拜稷山学者、乡进士王济时之子王龙娅学习三年。隆庆元年考取乡进士。
万历五年(1577年)高入仕首任会宁县知县,会宁位于甘肃中部,今隶属甘肃省白银市,明万历年初隶属甘肃,后曾改属陕西。会宁现址城廓始建于明洪武(1373年)六年,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先祖高拱辰,任会宁知县期间,主修《甘肃巩昌府会宁县乡土志》。并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维修增补城墙、城门及门楼,至此会宁城廓基本建成。
高祖拱辰二任河南府同知(不详),期间父亲亡故。万历十五年(1587年)三任西安府同知,历摄商、泾阳、富平诸郡邑,名震三辅,具有成绩。现西安市阎良区关山城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高拱辰主持修建(原属临潼管辖),是关山城的奠基人。
2011年西安市阎良区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李飞、王成义二位老师在关山镇发现村民保存的原关山城南、东、西城门三块石额(北门石额镌刻于同治年间,系临潼县丞安志达所题,未见实物有拓片)。其中,关山城南门门额为“渭北长城”,上款“明万历己丑西安府同知高拱辰建立”,下款为“大清嘉庆甲子临潼分县赵渭滨重修”。东门门额为“洛水环清”,上款为“明万历己丑春”,下款为“西安府同知高拱辰立”。万历己丑年即万历十七年(1589年)。从石额提款上可以确定关山城的建城年代为万历十七年无异。
通过对遗址实测,得知关山城东西约700米,南北约400米,周长四里四,略小于当时的临潼县城,但在周围镇城中确是较大的。
因主政都会之地西安政绩卓显,初擢升工部员外郎、奉政大夫;继为工户部员外郎、修正庶尹;最后升至正四品户部郎中,期间,“督饷廷宁,经画漕运,招恳荒屯,悉取以充饷,致边关兵强粮足,外患平息”,以其在塞外的功绩,被皇圣“进二秩”加官晋爵。就在其“时方向用”堪以大任之时,却“无疾而终”,让“时人惜之”,扼腕相叹。
高拱辰一生从政,清政廉洁,恪尽职守,为官一方,盗息民安,讼清政理。从九品县官,升至京机四品大臣,皇帝赞其“端严之守,明敏之才”,其主政之地,至今美名流芳。会宁县志、平阳府志、阎良地方志、河津县志均有记载,其民间多有褒扬。特别是城市建设方面,他颇有作为与建树,会宁城、关山城都是其主导下建成。并因此擢升为工部员外郎,成为万历皇帝主管全国市政建设的肱骨之臣。
高拱辰父高汝励,时任沾化府薄。高拱辰母薛氏为薛瑄五世孙,其父薛谧,为薛瑄长子薛溥之孙。母薛氏徳惠贤淑,严于教子,成就了高拱辰的官宦士途。高母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拱辰,次子拱斗。高拱辰妻亦平原薛族,其父薛必。薛氏“维徳之行,其仪不忒,孝敬克供,平温养俭,勤能佐乎亷操”。明万历十一年皇帝御碑封其为孺人,万历十七年皇帝御碑再加封其为宜人。
2007年平原村民在村南坡道旁浅表土中发现一块石碑。碑中上款有:“□□正庶尹户工二部员外郎甥高拱辰题”字样。此碑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薛瑄次子薛淳的五世孙薛苍、六世孙薛惟为曾祖薛淳追立的墓碑,高拱辰为此撰写碑文。明代平原薛氏望族与南阳村高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
隋唐大儒王通故里通化村北二里余,有王通墓,墓前立一碑,正中书:“隋儒王文中子墓”,右侧文字: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史司员外郎高拱辰题,邑庠生候登翰书;左侧文字: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吉日邑庠生严自强立。这是记载高拱辰生平活动痕迹的又一物证。
南阳村西临沟处原有高拱辰陵园,其东靠方爷庙,西傍天神庙与沟相临,南为村道,北依土山(土丘),俗称“石马坟”,有坟茔数十座,占地约4一5亩,村道通陵地有墓道,道边有石马石羊像,墓道尽头正中一大坟茔前竖立一通大碑,上有刻有“皇明”二字石帽,下有巨型龟趺。此碑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而陵墓石兽像多被人盗走,其石碑有的七十年代用于修筑太赵沟水垻,大多散落民间损毁、遗失或辟作它用。经村委会认真组织搜集,现发现明万历皇帝嘉封高拱辰妻薛氏“孺人”、“宜人”的“奉天承运”碑各一块,记载高拱辰母薛氏“明故高氏薛孺人方形墓志铭”碑一块,另有一块墓志铭碑与薛氏墓志铭大小样式相仿,碑体保存完好,可惜上面文字全被人为的破坏,无从辨认,完全失去了文物价值,推论应为高拱辰本人或其父高汝励之墓志铭碑。另外还发现了一块刻有“皇明”二字的巨大石碑帽体,四角有钻眼拧有铁锣丝帽,七十年代深沟打井用于机座而得以保存,从外表看,它大于发现的两块“奉天承压运”碑,应是“石马坟”那块毁于动乱的主碑,即高拱辰去世后皇帝御赐功徳碑的帽体部分。
南阳村中巷有高家“郎坊”祠堂,原祠堂占地大约一亩,有南门楼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大殿三间,大殿中置有神龛。门楼额匾上刻有“报本处”三个石刻繁体字,成语有“报本返始”之语,其为报答根源,不忘其所之意。祠中供奉神位、家谱均遗毁,据传此祠堂建于明代,应为高拱辰家祠。
附1:
奉天承运
皇帝勅曰今桥处吏便文自营乃循良奉徳意子恵元元,朕所欲亟闻也,褒嘉何可后哉,尔陕西巩昌府会宁县知县高拱辰升自儒科,试于邑宰,明敏而裁繁剧宽,佑以恤凋疲百里。咸安三年课最,兹尔阶文林郎,锡之勅命语云:治民若烹鲜,贵不扰也。陇西地接戎羌,昔称困敝尔,拊字之效臻矣,其益加毖饬,朕有显命以酬尔庸,钦哉。
勅曰:赐琴之政,敷恵黎元,赠佩之贤,克襄佰令,褒章宜并逮焉尔。陕西巩昌府会宁县知县高拱辰妻薛氏维徳之行,其仪不忒,孝敬克供乎温养,俭勤能佐乎亷操,是用,封尔为孺人,只𠄘鸿渥之颁,益励燕私之儆。
勅命
万历十一年闰二月二十九日
之宝
注:1、勅:(chi)皇帝的诏书、命令;
2、循良:奉公守法;
3、子惠:(zi hui)慈爱,施以仁惠;
4、元元:(yuan)平民;
5、凋疲:衰弱疲敝,疲顿;
6、课最:政绩最好;
7、文林郎:正七品文官封号;
8、亨鲜:煮小鱼;
9、拊字:(fu)拊同抚,安抚体恤;
10、毖饬:(bi chi)谨慎自律;
11、黎元:平民百姓;
12、鸿渥:(hong wo)鸿恩;
13、燕私:古代祭祀后的同族亲属私宴,这里指燕而尽其私恩,意如亲人相待。
附2: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朕念都会重地,既推择良二千石矣,复为之置二,以翊賛之,分犹共治,与其长均焉。尔陕西西安府同知高拱辰端严之守,明敏之才,筮仕名封,擢丞大郡。而尔心勤抚字,法主廉平,其效至于,盗息民安,讼清政理,尔绩懋矣。是用授尔阶奉政大夫,锡之诰命,夫秦雍,岁数不登,流离者未尽复业,朕甚悯焉,尚殚尔心,协比尔长,以益收还定、安、集之效,钦哉。
制曰:朕眷奖劳臣,弘敷宠握,毋从夫而贵,妇即视殁如存,尔陕西西安府同知高拱辰妻封孺人薛氏,静正无违,温恭有则,相尔夫子,宜其家人,尔夫渐陟崇阶,而尔乃俏中道,宜有褒䘏,以慰悯怀,是用加赠尔为宜人,膺题命于重申,播幽芳于无。。
制诰
初任陕西巩昌府会宁县知县
二任河南河南府同知
三任今职
万历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注:1、推择:推举选拔。
2、良二千旦:良,称职;二千旦,官名俗称,指郡守。
3、翊賛(yi zhan)辅助,賛同赞。
4、分猷:猷(you)同谋,分担责任,出谋划䇿。
5、长均:作用互补。
4、筮仕(Shi Shi)初出做官。
5、名封:原指封爵赐姓,这里指好名声。
6、擢丞大郡:擢,提升;丞,帮助辅佐;大郡,大城;意为提升辅佐大城市。
7、抚字:同拊字,安抚体恤。
8、懋:(mao)古同茂,这里指大。
9、奉政大夫:明正五品文官,初中封奉议大夫,后即封为奉政大夫。
10、锡之诰命:锡同赐,诰命即诰书,皇帝赐予臣下的专用文书;
11、秦雍:古秦地,现西安。
12、岁数不登:农业连年欠收。
13、殚尔心:殚(chan)竭尽他的心力。
14、协比:和蔼、容洽。
15、收还:收到。
16、钦哉:钦此,皇帝决定和旨意。
17、弘敷:传布弘扬。
18、视殁:殁(mo),死或没,视殁意为好如没有一般。
19、陟:(zhi)登高、晋升。
20、崇阶:高位、高官。
21、是用:古时用词,释义为因此。
23、膺:接受。
24、同知:五品官职,为知府因亊而设的副职。
附3:
明故高母孺人薛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进阶朝议大夫①湖广布政司②右参议③稷山梁 纲 撰
赐进 士 出 身 观 刑 部 政 稷山裴 赐 书
士 子④ 乡 进 士⑤ 稷山王时济篆
孺人薛氏者,沾化簿高公汝砺配,而乡进士拱辰母也。先是⑥高君拱辰负笈⑦来余稷,从王子⑧龙垭者游。余因稔⑨知之。云:高君学于龙垭也盖三年所,而孺人之训戒实谆谆焉,且盐米薪水日有常供。而一涉寒暑则必私念曰:得无寒乎?得无暑热乎?意若钟爱,实则不欲以衣食故,为读者累也。会隆庆丁卯⑯,当大比期,以其学试之,遂获荐。归而展谒⑩,孺人不色喜,独曰:尔父数不第,尔第也矣,其勉之。及主簿公拜沾化不就,复曰:尔父不就,此其意有属也,其勉之。高君奉命唯谨,明年试春官⑪ 不利;再试,再不利;以迄于今,盖甚负屈。云:孺人督责不少贷。忽疾作,乃呼诸子若妇,曰:始予适尔父也,日仅仅糊口,然于我舅姑无敢缺焉。幸今稍足,而舅姑不存矣,予之夙恨独此耳!尔辈尚无忘先世垂创之艰、勤俭之节,可也。诸嘱遗琅琅不少乱已,乃卒,是在壬申⑯ 十一月初七日。高君即以卒之年十二月廿一日襄事,乃手龙垭状乞铭。余三复之乃重⑫,有感于孺人之贤也。夫世之欲富欲贵者,何限也。恩沾一命,不为不荣,而偕夫而隐人情⑬。爱子,则骄;骄,则纵。而孺人爱而能劳,用底于成⑭,其诚贤矣哉!按状孺人本文清公五世孙,则其贤也,盖有自来。云:父谧,母畅氏,继解氏,老且贫,孺人养之如生母,卒襄后事。伯姑李、从侄妇畅,早寡空,屡率时致问。遗即里妇假借,无不当厥意者。且恶称人恶⑰,闻善者即赞喜不置,此又孺人之大较⑮。云:生正德⑯丙子正月十七日,享年五十有七。生子男二:长即拱辰,娶薛氏;次拱斗,娶董氏,继任氏。女一,适邑廪生畅家声。孙男二:长超,聘邵氏甘泉xx龙女;次趣,聘师氏宝鸡知县嘉言女。孙女二:长许薛氏河间通判惟杰子应x;次许赵氏江都知县三聘子光度。铭曰:隐偕夫君,其鹿门之庞⑱乎!勤励厥子,其熊丸之柳⑲乎!古惟其一,而孺人兼之,其斯为不可及乎!
注释
①朝议大夫一从四品。
②布政司一明代省为布政使司。
③参议一明布政司下设左右参议,布政使佐官。
④士子一读书人。
⑤乡进士一乡试中举,举人。
⑥先是一在此之前。
⑦负笈一背着书箱。
⑧王子:王时济儿子。
⑨稔一熟悉。
⑩展谒一拜见。
⑪ 春官一上京应试。
⑫三复—见成语“三复白圭”,意为反复体会、领略她的高尚德行。
乃重,她的高尚德行。
⑬隐人情—不对人说原由。
⑭用底于成一取得成功。
⑮大较一大略,大致。
⑯隆庆丁卯一1567年。
⑯正德一1516年。
⑯壬申一1572年。
⑰且恶称人恶一见《论语。阳货十七》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取而窒者”。此铭文指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指夫人背后不说人闲话。
⑱隐鹿之庞一鹿门山在湖北省襄阳市。后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仕。此处指夫人与高公汝砺偕隐不仕。
⑲熊丸之柳句一典出《文史通义》。唐朝柳公绰夫人韩氏,家法严格整肃。为了儿子们深夜学习有精神,她用苦参、黄连、熊胆研制成粉末,制成药丸,让孩子们含在口中提神。后人以此称赞其教子有方。
高拱辰,字宗极,明万历山西平阳府河津县(今山西有万荣县南阳村)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举人,一生先后做过甘肃巩昌府会宁知县(洪武年改属陕西)、河南府同知、西安府同知、户工二部员外郎等职,官至户部郎中。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为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所在年号,历经48年,高拱辰仕途生涯多这一时期。
高拱辰少年就学于稷山县,拜稷山学者、乡进士王济时之子王龙娅学习三年。隆庆元年考取乡进士。
万历五年(1577年)高入仕首任会宁县知县,会宁位于甘肃中部,今隶属甘肃省白银市,明万历年初隶属甘肃,后曾改属陕西。会宁现址城廓始建于明洪武(1373年)六年,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先祖高拱辰,任会宁知县期间,主修《甘肃巩昌府会宁县乡土志》。并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维修增补城墙、城门及门楼,至此会宁城廓基本建成。
高祖拱辰二任河南府同知(不详),期间父亲亡故。万历十五年(1587年)三任西安府同知,历摄商、泾阳、富平诸郡邑,名震三辅,具有成绩。现西安市阎良区关山城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高拱辰主持修建(原属临潼管辖),是关山城的奠基人。
东门石额
南门石额
2011年西安市阎良区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李飞、王成义二位老师在关山镇发现村民保存的原关山城南、东、西城门三块石额(北门石额镌刻于同治年间,系临潼县丞安志达所题,未见实物有拓片)。其中,关山城南门门额为“渭北长城”,上款“明万历己丑西安府同知高拱辰建立”,下款为“大清嘉庆甲子临潼分县赵渭滨重修”。东门门额为“洛水环清”,上款为“明万历己丑春”,下款为“西安府同知高拱辰立”。万历己丑年即万历十七年(1589年)。从石额提款上可以确定关山城的建城年代为万历十七年无异。
通过对遗址实测,得知关山城东西约700米,南北约400米,周长四里四,略小于当时的临潼县城,但在周围镇城中确是较大的。
因主政都会之地西安政绩卓显,初擢升工部员外郎、奉政大夫;继为工户部员外郎、修正庶尹;最后升至正四品户部郎中,期间,“督饷廷宁,经画漕运,招恳荒屯,悉取以充饷,致边关兵强粮足,外患平息”,以其在塞外的功绩,被皇圣“进二秩”加官晋爵。就在其“时方向用”堪以大任之时,却“无疾而终”,让“时人惜之”,扼腕相叹。
高拱辰一生从政,清政廉洁,恪尽职守,为官一方,盗息民安,讼清政理。从九品县官,升至京机四品大臣,皇帝赞其“端严之守,明敏之才”,其主政之地,至今美名流芳。会宁县志、平阳府志、阎良地方志、河津县志均有记载,其民间多有褒扬。特别是城市建设方面,他颇有作为与建树,会宁城、关山城都是其主导下建成。并因此擢升为工部员外郎,成为万历皇帝主管全国市政建设的肱骨之臣。
高拱辰父高汝励,时任沾化府薄。高拱辰母薛氏为薛瑄五世孙,其父薛谧,为薛瑄长子薛溥之孙。母薛氏徳惠贤淑,严于教子,成就了高拱辰的官宦士途。高母生有二子一女,长子拱辰,次子拱斗。高拱辰妻亦平原薛族,其父薛必。薛氏“维徳之行,其仪不忒,孝敬克供,平温养俭,勤能佐乎亷操”。明万历十一年皇帝御碑封其为孺人,万历十七年皇帝御碑再加封其为宜人。
2007年平原村民在村南坡道旁浅表土中发现一块石碑。碑中上款有:“□□正庶尹户工二部员外郎甥高拱辰题”字样。此碑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薛瑄次子薛淳的五世孙薛苍、六世孙薛惟为曾祖薛淳追立的墓碑,高拱辰为此撰写碑文。明代平原薛氏望族与南阳村高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
隋唐大儒王通故里通化村北二里余,有王通墓,墓前立一碑,正中书:“隋儒王文中子墓”,右侧文字:奉政大夫工部都水清史司员外郎高拱辰题,邑庠生候登翰书;左侧文字: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吉日邑庠生严自强立。这是记载高拱辰生平活动痕迹的又一物证。
南阳村西临沟处原有高拱辰陵园,其东靠方爷庙,西傍天神庙与沟相临,南为村道,北依土山(土丘),俗称“石马坟”,有坟茔数十座,占地约4一5亩,村道通陵地有墓道,道边有石马石羊像,墓道尽头正中一大坟茔前竖立一通大碑,上有刻有“皇明”二字石帽,下有巨型龟趺。此碑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而陵墓石兽像多被人盗走,其石碑有的七十年代用于修筑太赵沟水垻,大多散落民间损毁、遗失或辟作它用。经村委会认真组织搜集,现发现明万历皇帝嘉封高拱辰妻薛氏“孺人”、“宜人”的“奉天承运”碑各一块,记载高拱辰母薛氏“明故高氏薛孺人方形墓志铭”碑一块,另有一块墓志铭碑与薛氏墓志铭大小样式相仿,碑体保存完好,可惜上面文字全被人为的破坏,无从辨认,完全失去了文物价值,推论应为高拱辰本人或其父高汝励之墓志铭碑。另外还发现了一块刻有“皇明”二字的巨大石碑帽体,四角有钻眼拧有铁锣丝帽,七十年代深沟打井用于机座而得以保存,从外表看,它大于发现的两块“奉天承压运”碑,应是“石马坟”那块毁于动乱的主碑,即高拱辰去世后皇帝御赐功徳碑的帽体部分。
南阳村中巷有高家“郎坊”祠堂,原祠堂占地大约一亩,有南门楼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大殿三间,大殿中置有神龛。门楼额匾上刻有“报本处”三个石刻繁体字,成语有“报本返始”之语,其为报答根源,不忘其所之意。祠中供奉神位、家谱均遗毁,据传此祠堂建于明代,应为高拱辰家祠。
明朝高官高拱辰
本文2023-09-22 01:10:5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