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我姓李,我知道一些字排(世,龙,其,昌,开)不知道这是属于哪一支?
你好!这一般只有本族族亲知道,而在网上遇到族亲的几率是很小的。
建议你找找本族的族谱、宗谱,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一般族谱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建议你去找长辈,父亲、爷爷、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兄弟、或者其他族亲问问。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在台湾、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陇西,既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三个,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字辈: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河南南阳李氏派语:兴广文明云,石川人一家,万代开中华。 东山李氏派语: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高桥李氏派语: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云湖李氏原派语: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新派语:瑞集星垣,祥征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锦潇堂李氏派语: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南郭李氏派语: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传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龙船港李氏派语: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腾冲叠水河李氏派语: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方来。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通谱班次:享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京江李氏派语: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井岗李氏派语: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传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衍庆堂李氏偶公股前派: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贤公股前派:才文寿妙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着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三桥李氏字辈: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岩田李氏字辈: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凤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高密李氏字辈: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赣榆白石头李氏字辈:相为至宝,新作良田,忠厚传家远。 四川南充南部李氏字辈:朝元先庭维仕林,文昌定国胜聪明 四川广元苍溪李氏字辈:洪白斯林 春士中青 三元开太 定显之云 光华国启 永世昌明 永年李氏字辈:球璧延前代,簪缨发后昆,克家常德建,经国远谋存。一本亲惟笃,同寅谊尚敦,门威知允茂,不负陇人孙。 霍邱花园李氏字辈:字田临三章,学为继世长,新家传道德,治国定安邦。 四川资阳李氏字辈:应文春先,单廷世云,如恒其德,光宗必成。 河北胜芳李氏字辈:文耀裕光兆,嘉世守中和。 重庆铜梁李氏字辈:文章开泰运,孝弟振家声;积善继先业,隆儒裕后昆;显杨维念典,修齐应敦伦;福祚定远锡,禄位着芳名。
对不起,我无法确定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占金皆辈”这一辈分。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不同家族的家谱可能存在不同的辈分和字辈。因此,如果您想确定某个李姓家谱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辈分,您可以尝试向该家族的长辈或家谱研究人员咨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李姓家族可能存在不同的家谱和辈分。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姓氏的家族,其家谱和辈分也可能存在差异。
追溯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与历史变迁
李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家谱则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氏家谱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是中国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的意义
家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还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
编写家谱的步骤
编写家谱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家族资料:收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资料。
2确定家谱格式:根据家族资料确定家谱的格式,包括谱系图、文字家谱、图文结合的家谱等。
3绘制谱系图:根据家族资料,绘制家族谱系图,包括祖先、子孙、兄弟姐妹等关系。
4编写文字家谱:根据家族资料,编写文字家谱,包括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内容。
5整理家谱资料:将收集到的家族资料、谱系图、文字家谱等整理成册。
李氏家谱的编写
李氏家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谱之一,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编写李氏家谱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家族资料:收集李氏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李氏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资料。
2确定家谱格式: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确定家谱的格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包括谱系图和文字家谱。
3绘制谱系图: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绘制李氏家族谱系图,包括祖先、子孙、兄弟姐妹等关系。
4编写文字家谱: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编写李氏家族的文字家谱,包括李氏家族的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内容。
5整理家谱资料:将收集到的李氏家族资料、谱系图、文字家谱等整理成册。
李氏家谱的意义
李氏家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谱之一,它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体现了李氏家族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李氏家谱可以帮助李氏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
李氏家族有4支,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
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族谱
河南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绍在永文继三元金江长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山东省李氏字辈: 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进伦新桂宗宝克国功升连建金照月。
四川李氏字辈:登春程之国国正天兴顺文光定绍勋思维继永德万世辅长青。明永李朝天文中绍丕先兴广长成德定向嘉法全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李氏家谱,是李氏的家谱,内容包括李氏源流、世系表、家训、家传、著述、家谱图像、字辈等。李氏,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直系后裔,颛顼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子。
与廉、徐、江、秦、梁、李、赵、黄、马、葛、谷、缪、钟、费等姓氏的汉族人,合称为嬴姓十四氏。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2010年,据国家统计数据普查显示人口为9200余万;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所以李姓声威显赫。
历史教授钱文忠指出,李姓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的李姓人有60多个。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在台湾地区、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等,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扩展资料:
起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
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亿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同时也是华人以及世界第一大姓,人口超过12亿人。
-李氏
-李氏家谱
姓李字辈如下:
河南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绍在永文继三元金江长忠孝性生灵明学成。
湖南李氏字辈: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
重庆李氏字派:益元文常凤明 (民)德祖宗兴仁义安邦国(顺)世界发祥祯。
四川李氏字辈:登春程之国正天兴顺文光定绍勋思维继永德万世辅长青明永李朝天文中绍丕先兴广长成德定向嘉法全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李氏家谱,是李氏的家谱,内容包括李氏源流、世系表、家训、家传、著述、家谱图像、字辈等。李氏,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直系后裔,颛顼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子。
与廉、徐、江、秦、梁、李、赵、黄、马、葛、谷、缪、钟、费等姓氏的汉族人,合称为嬴姓十四氏。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
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所以李姓声威显赫。历史教授钱文忠指出,李姓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的李姓人有60多个。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其后代分出两支,一支在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房;一支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
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如东南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发展至今云南。
-李氏家谱
陈姓按人口统计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但陈姓的由来有一段故事。相传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旻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在妫旻一带,就是妫姓。后周武王找到舜帝的后裔妫满,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溢号陈湖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这就是陈姓的由来,至宋朝时,93世陈仕林长子即陈宠移居赣州府长宁县(寻乌县)。94世后裔分迁信丰县,赣州府等地,繁衍成为赣南客家大姓----陈姓。
上杭陈姓是由我国中原南迁的客家姓氏,人口三万有余,分布全县21个乡镇,是县内仅次于黄姓的第二大姓。它的入杭有两大派系。一是雍公系,于唐开元时从吴兴入闽,在贡川开基繁衍后迁来上杭的。二是江州义门系,北宋仁宗年间分庄入汀,经宁化石壁来杭的。两系10位祖先,来杭时间有先后,开基地点不尽相同,但考查其根源,均出自河南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因此,历代上杭陈氏各脉族谱都有颍川郡标记。
颍川郡是中国陈姓大族的一个郡望与堂号,要了解它的来源就得从远古说起。炎黄时期,黄河流域东部平原曾经曾经有一个强盛的陈丰氏部落,这是“陈”字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唐虞时代的舜帝,他是陈氏的血缘亲祖,这在1991年版《中华姓氏通书·陈姓》、《江州义门陈氏族谱》、《杭川陈氏梅山公宗谱》都可以找到根据,一代一代都可以按名排次。
约在公元前1100年,周武王灭商,大封帝王之后,封舜帝34代孙妫满于陈丰氏故地——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并把长女大姬匹配给他,建诸侯国——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妫满裔孙以国为姓,这是陈氏的开端。
陈国历经600年沧桑,传20世、23位君主,到了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亡于楚国。末君主公遇害,其子陈氏21世衍避难迁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定居。陈衍为户牖陈氏始祖。起初几代,有人往齐国为官,其中第四代陈周昌官至令尹,民和事治,成为齐国君的依靠。到了第七代的陈从善,出仕秦国,拜上大夫。及至第十代(满公30代)出了个哥哥陈伯激励弟弟陈平读书上进的故事。据《汉书》所述,陈平气貌冲粹,好读书,其兄陈伯,耕稼为业,性好友,纵平游学,陈平不负兄望,博学多才,做了汉王刘邦的谋士,定汉业六出奇计,被封为户牖侯,更封曲逆侯。汉惠帝时拜陈平为左丞相,与周勃共诛诸吕,复汉室大业。到了陈衍第23代(满公第43世),出了个东汉名流陈实。陈实,字仲弓,生于汉和帝永元16年(104),汉桓帝和平元年(150)为太丘长,徙居颍水边,在乡闾平心率事,凡有争讼,辄求判正,人说:“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君所短”。陈实与长子元芳(纪)、四子季芳(谌)时称“三君”。有一次,逢灾荒,盗贼爬至他家梁上,被陈实发现了,他呼喊儿子起来,并且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也。”贼人听了,惭愧投地伏罪。这一故事就是成语“梁上君子”的出处。有一回,陈实带他的幼子及孙儿,访问名贤荀淑,是夜德星奎聚。陈实死后,谥文范先生,建“德星亭”,追封颍川侯,被称为颍川郡始祖。这就是陈氏颍川郡的来由。
陈实的裔孙在颍川定居后,遵循祖德,安定家业,到了东晋,陈实的第八代(属第四子季芳一脉的)裔孙陈世达,在晋朝为官,晋元帝建武元年(317),他随元帝司马睿南下,自江北颍川许昌迁家于吴兴郡(在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域)长城县(即今浙江省长兴县)下若里。陈世达历官丞相椽、太子洗马,南来后任江州刺史,出为长城令。他迁家大湖边下若里时曾说,此地山川秀丽,子孙必钟其灵。同时,陈实七子元芳一脉的后代迫于隋乱,也从颍川迁来吴兴郡。使吴兴成为颍川陈实裔孙南迁的第一大聚居地。吴兴陈氏经过240年的生息繁衍,到了陈世达第十一代(陈实第十八代),出了个陈霸先,在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受梁禅位,建立陈朝,称陈武帝。武帝在位三年病薨,因只一子被困北周,由皇兄陈谭先长子临川王继位,先后传三代五皇帝,享国32年。陈宣帝大建五年(573),第六皇子叔明封为宜都王。曾自吴兴下若里迁家宜都县(今湖北宜昌市附近),他先后出任过东扬州(辖今浙江、江西、福建)、南徐州(辖今江苏、安徽)刺史及安右将军等职。陈后主祯明三年(589)陈朝亡于隋,为避隋乱,陈叔明举家迁回吴兴,之后他与第三子铉入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居十余年后,被隋文帝召入关中,隋炀帝大业中(605~618),封他为鸿胪少卿。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陈实长子元芳(纪)的21代孙陈雍,从吴兴来闽,在沙县固发冲定居,子孙繁衍于贡水,人文鼎盛,裔孙称他为贡川始祖。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朱梁贞明三年(917),陈雍的第八代(陈实第二十九世)孙陈文余,很会培养儿子,有“一门三进士,九子十登科”的美名。宋太宗太平兴国间(976~997),陈文余的第七个儿子世卿迁沙县马坑,到了陈世卿的第六代(陈实第三十六世),一位裔孙叫陈论的,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来上杭南阳镇茶溪开基,为茶溪始祖。他的裔孙分布在今南阳镇的官余、朱斜、禾石坑、南坑等村,是颍川郡陈氏入杭的一大脉系。陈文余的另一个儿子陈努郎,先迁宁化石壁居住,他的玄孙(陈实第三十四世)陈九经又徙连城隔川开基,为隔川一世祖,到了宋高宗初年(1130年前后),陈九经的第六代孙(陈实第三十九世)裔孙松远又来上杭古田苎园村开基,第七代裔念三朗随后也到古田赤坑开基。
唐高宗年间(650~683)宜都王陈叔明的第十一代(陈实第三十一世)孙陈伯宣,与父陈琅从吴兴避难入闽居仙游县。在他入幕南康军(当时建制,相当于州)时,见庐山风景秀丽,又移居庐山圣治峰下,注《史记》行世。后来,陈伯宣的孙子陈旺任江州德安县知事,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四月,又迁家至德安县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东桥乡),耕读传家,孝义相处,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诏赐义门,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义门陈氏达3700余口,13代未分家,同居共炊,实在是一个人间奇迹。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大臣文彦博、包拯上书议义门“朝野太盛”,奉旨分庄,翌年依派拈阄分迁全国291庄。陈旺第九代(陈实第四十二世)孙陈魁,因在汀州做官,诏令在宁化石壁立庄。陈魁五个儿子名为昆、仑、嵩、岳、峰,人称“五山”。其中嵩、峰之后裔大都迁入上杭。陈嵩长子陈铨的12代裔孙君甫是杭城太平门上畔小街陈姓开基祖;陈嵩次子陈锡的第五代裔孙文斌在杭城东门汀江岸边开基;陈嵩三子陈钦的第四代(陈实第四十七世)长房裔孙陈七郎(孟二郎之子)是上杭下都乡象栏村开基祖;陈钦的另一系第四代(陈实公四十七世)孙梅山、梅宗、梅嵩、梅佐、梅安五兄弟,世称“五梅”,他们均于宋理宗淳年间先后徙出宁化石壁:老大陈梅山移居上杭丰朗村,如今他的长子裔孙聚居在旧县、临城为多,永定的金砂坑、田心寨有他的二儿子百二进、三儿子百三郎的后代;老二陈梅宗迁居上杭溪南里倒坑斜、大坪(今属永定县);老三陈梅嵩先迁溪南里古镇坪,再迁上杭太拔塘源开基,他的裔孙大都聚居在太拔彩霞村,也有徙居广东五华后成为五华县大族的;老四陈梅佐徒上杭金峰奥杳(今属永定县),后来,他的长子十一郎迁上杭来苏里,次子十二郎派曾孙四三郎,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也迁上杭丰朗村开基,三子十三郎徙上杭太拔彩霞村开基,他们均尊梅佐为一世祖;老五陈梅安移居漳州南靖县山埔村。再说陈魁的第五子陈峰,世居长汀县,传至13代孙有一个叫陈中兴的,有18个儿子,17个都在宋瑞宗景炎年间迁离长汀。一郎迁来上杭安乡;二郎、三郎徙到广东长乐后,再迁兴宁县,如今已成望族;四郎迁广东长平县;五郎迁梅州松源磜头坪;六郎、七郎迁武平县;八郎迁广东潮州德香里;九郎、十郎迁平远县;十一郎迁潮洲后又回迁上杭中都林坊里;十二郎、十三郎迁嘉应州石坑都;十四郎与子官偕居兴宁石马;十五郎、十六郎、十七郎同迁上杭官廊里。如今陈峰裔孙在上杭的湖洋店前、官庄石子岗都有,本县人口不多,但其外迁支系在永定北山上洋却成了四五千人口的望族。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我姓李,我知道一些字排(世,龙,其,昌,开)不知道这是属于哪一支?
本文2023-09-26 12:56: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