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姓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6收藏

卞姓的起源,第1张

卞(Biàn)姓,源出有: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汤与大宰伊尹计确定了谋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说:“我因反对夏桀暴虐而避隐,其一直谋求算计我,认为我是蔑视他的贼。而如今汤王您战胜了夏桀而要让位于我,后世人则必以我为贪其位也。我生于这样的乱世,难道就都是些无道行之人与我交往吗,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无聊骚扰了。”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形成了较早的卞、随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随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赐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后来,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个大勇士名庄,鲁隐公姬息姑执政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今山东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爵,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馆庄子。在卞庄子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到了汉朝时期,因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曹、卞、庄、严四氏系出一源。据传,在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庄、严四姓不相联姻的习俗。卞氏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传到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是为卞氏最早的一支。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弁师,亦称卞师,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礼仪小官,专职负责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动中配戴的冠帽,后各诸侯国亦设有此官位。“弁”、“卞”二字是象形文字,其本义就是掌管并为君王戴帽子的意思。两周王朝的官员称作“弁师”,而各诸侯国的相应官员则称作“卞师”。在近九百零六年漫长的两周历史时期中,曾有三次诸侯国君称自己的掌冠官为“弁师”者,第一次是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郑庄公姬寤生二十年,公元前720年),周王朝军队败于郑庄公,郑庄公曾得意地称自己的冠官为“弁师”;第二次是在周桓王姬林十六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为王并在在周王朝近郊耀武扬威,称自己的冠官为“弁师”;第三次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五十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周王朝,结束了战国历史之后,秦昭襄王干脆就将周王朝的官称一股脑地端进秦国宫廷,使自己成为正统,“弁师”也就自然成为秦国的官称了。直到秦朝末汉初,弁师、卞师之称尤存,而由“弁师”衍申的“弁员、马弁、弁卫”等等官称,一直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在弁师、卞师的后裔子孙中,即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卫姓氏者,称弁师氏、或卞师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卞氏,亦有仍称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过大夫卞和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卞氏,春秋时楚卞和之后。”卞和,著名的春秋时期楚国荆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称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他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在卞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卞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卞氏、和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

在清朝晚期以后,满族、蒙古族边佳氏多冠汉姓为卞氏、边氏。

余支时氏,传至九十四世,世祖化成公为龙城令。官清俸薄,子孙贫甚。后一支时氏族人移居宿州东北之时村,又历三世,时氏世祖久昌公更贫,便移居老汪湖畔,以捕鱼为业。其时久昌公与卞公孝宗友善,同爨共渔,义同手足。有二子名辄茂、国连,后国连公这支族人迁居时窑村,辄茂公一支族人迁居卞家村。此后,卞、时二姓,虽说姓氏不同,实则为同胞兄弟,一脉相传。数百年来,两姓族人休戚相共,亲睦无间,故有卞大公、时二公之说。

自国连公以后四百余年,我们这里灾荒频仍,兵祸迭起,社会动荡,人群流离。迨一九三三年冬,卞公玉轸携来金陵忠贞府老谱,会同卞家、时窑、时庄三村名流,重修族谱,得以知源流、明世系,三村各存一册,迄今又是七十余载矣。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二)

励双杰

第二部,勉帅李兴锐《浏东六碓李氏家谱》

湖南浏阳《浏东六碓李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光绪二十七年部香堂木活字本,李兴灿等纂修,十二册。

勉帅李兴锐,有资料这样介绍:李兴锐(1827-1904),字勉林。湖南浏阳人。早年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1870年任直隶大名府知府,旋调江苏,与彭玉麟规划长江水师,修筑沿江炮台。1875年总办上海机器制造局,1885年参加查勘中越边界,后历任津梅关道、长芦盐运使、广西布政使。1900年擢江西巡抚,浚治鄱阳湖,导水人江,整顿厘捐,创设农工商局等。1902年诏行“新政”,他奏请开特科,设银行,修农政,讲武备等。1903年署闽浙总督,次年任两江总督,旋病卒,谥勤恪。

从这里看,“勉林”是他的字,再查,连《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传二百三十四》都说他“字勉林”,但家谱世系记载:“兴锐,字晋初,号勉林”,应是号而并非字。修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时,李兴锐尚在世,他在首序中说:“道光甲午始叙次宗谱,勒为成书,爰议嗣后每阅三十年重一修定,今又其时也。兴锐方驰驱王命,未获躬与其役”,是没有参与这次修谱,但他又说:“昨庚子冬,兴锐奉巡抚江西之命,取道里门,展修祀事”,说明在修谱的前一年,他回过一次家,参与了家族的祭祀,家族中总不至于连他的字、号都会搞错,象这样一个光祖耀宗的人物,家族是没有理由不慎重的。所以说,仅这一点,也可显示这部家谱的那么一点重要来,现正在重修《清史》,《浏阳六碓李氏家谱》略可补前人所误。

李兴锐元配萧氏,继配马氏、姚氏,但只有元配萧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昌濬的第三个女儿嫁给了同乡、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的儿子刘瑞浺。

说到李兴锐,顺便还可以再说一下同族的李鸿球。李鸿球虽与李兴锐同族,却已在五服之外,从辈份上排,李鸿球是李兴锐的孙辈,生于光绪二十五年,修谱之时,虚岁三岁。

李鸿球,字韵清,室名海棠书屋,剑花楼。早年习经济,好收藏。去台湾前曾在北平、汉口、郑州、上海等地供职于银行及信托公司,任经理等职。后任世界书局总经理,创办大中书局,任董事长。曾居欧洲数年。著有《天涯浪迹记》、海棠书屋力学杂录/诗存》《董其昌书画年谱》、《古钱今话》、《古印综述》、《剑花楼书画录/古钱币/古印鉥/古铜镜》、《中国古兵器》、《吴佩孚年谱》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在介绍该馆藏品时说:“本馆藏有中国历代钱币甚丰,计自上古原贝、骨贝、铜贝、刀币、布币、圜钱、纸钞、银锭、元宝、银洋、铜币共三万余件。其来源有各界人士捐赠者,有向收藏家价购者,政府拨交拨赠者,而民国八十三年本馆价购李鸿球先生遗藏古钱一七八三件,使本馆钱币收藏更趋完整,成为中国钱币收藏之重镇,而侪名于世界搜藏中国钱币最富的博物馆之一。本馆所藏古代钱币之中,有周代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即为原李鸿球先生收藏中之精品。其形制为耸肩、尖足、圆档;此布币的首部有銎,是为空首。此件耸肩空首尖足无文大布是典型的春秋时代布币,属于大型布钱,形制完美,造型古朴,极具苍浑之美。”可见李鸿球藏品不但丰富,而且质量极高!

李鸿球去台湾后曾在“民国六十年”编印《旅台六碓李氏承先启后册》平装一册,台湾家谱收藏家廖庆六先生的“万万斋”有藏。这册名为《承先启后册》的家谱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不是根据旧家谱续编的。以我的猜想,当年李鸿球匆匆忙忙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带上家谱的可能性比较小,待大局已定,至1971年以前,再要想得到一部家族的老家谱,几乎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这个迷,以后有机会得请廖庆六先生来破了。

相比之下,咱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大陆人那可是太幸福啦。别跟我抬杠啊,我也知道1971年前后上下左右大陆人民提起家谱是谈虎色变的。可我在2003年的1月25日还是得到了这部《浏东六碓李氏家谱》,这一年的大年三十是1月31日,也就说,再过六天就要过年,给我送谱来的湖南浏阳老黄,雄纠纠气昂昂的背来五部家谱共一百零几册,结好账我要送他走,却发现火车票、汽车票啥的都是爆满,买不到了,飞到长沙的飞机票倒还有,可老黄不干,说我这次的利润也就够一张机票钱,总不能白干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你得给我想办法,可不能不管我。讹上我了。我没办法,只好四处打听,恰好有一个搞运输的朋友手下还有一个司机要到湖南醴陵送一趟货,醴陵跟浏阳不远,最后老黄是跟着那货车走的。老黄回到家,打来电话千恩万谢,说你那朋友不但白让我坐车,路上的伙食都是他招呼的,没要我钱,你得代我谢谢他。敢尽这次是净收入净利润,瞧把老黄乐的。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0 页: 李兴锐,字勉林,浏阳人,素治湘军军需,廉勤为曾国藩所赏,洊授知府,奏调直隶差遗。勉之为循吏,后赞日本使事,擢道台,历桂、赣等省藩皋。庚子擢赣,擢移粤、晋、闽督,卒于两江任。兴锐当官无赫赫名,而直实,每奉命按事,未尝代同官复掩。能饮,日尽百觞,予尝问以变法利弊,兴锐曰,此官此人变,犹不变也。至今尚思其言。

第三部,颂帅卞宝第《江都卞氏族谱》

江苏扬州、仪征《江都卞氏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清道光十年庚寅木活字本,春田、泰徵等重修,今缺卷首一、卷四,存二十八册。

“卞”姓的家谱比较少见,2007年孔网曾出现过一部三十八册的近年新修江阴《卞氏》,原四函,因为少了二个函套,被我以较廉的价格买到。这事被江苏江阴的一位家谱收藏家知道,以为我是经过我的江苏朋友阿风才搞到手的,打电话责备阿风“人家卖国你卖省”,几乎把阿风气得吐血。这话说得极有杀伤力,基本达到了柔道红带、围棋七段的功力,但他没想过孔网是天下人的孔网,人人都可以参与,用不着别人帮忙。何况出省又非出国,既然流到了市场,只要还在中华大地上,谁藏都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收藏近几年新修的家谱的,但也有例外,其中之一是稀见姓的家谱,如果碰上也偶尔笑纳一、二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卞氏谱》入藏,得这一部江阴《卞氏》,也是聊胜于无罢了。后来才意识到江阴《卞氏》只是个先声,没多少日子,就在南京文庙得到了这部缺了二册的道光十年《江都卞氏族谱》。

上海图书馆有此本递修的同治十三年、光绪元年、光绪二十五年三部,其中光绪二十五年本有四十二册,其目录如下:“卷首一、二载忠贞世纂、卷首三初辑谱牒、卷首四徵述录,卷一荣赠录(诰命、旌奖、题赠),卷二规范录(条约、宗规、格言、宗法、宗训、家训等),卷三源流录,卷四祠墓录,卷五继美录(修谱旧序、旧例、义例、凡例、历修总目、杂记、书札、书後、後跋),卷六显著录,卷七世德录(列祖传赞铭状),卷八清芬录(贞孝节烈),卷九里居录(迁徙侨寄),卷十世守录(发祥录、衍庆录、归化录等),卷十一同宗纪略,卷十二高淳、丹徒、阳湖三族纪略,卷十三至二十七世系表。”

我所藏谱因缺卷首一,已无目录。此本所存卷首二为“忠贞世纂续编”,可知卷首一即为“忠贞世纂”;卷一与卷三合装一册,而卷二有二册,我所藏本卷三为“规范录”,卷二才为“源流录”,可知光绪本与此道光本的卷二、卷三内容对调;卷四“祠墓录”缺。余除卷数不同,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略有增删而已。

颂帅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咸丰辛亥举人。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闽浙巡抚、湖广、闽浙总督等职。《清史稿》说卞宝第“有威重,不为小谨,驺从甚盛,所至诛锄奸滑,扶植良愿,民尤感之”。有“公敬历内外,管领封疆,关于国计民生,先后政迹,昭垂国史”之名。在官廉俸外一无所受,人莫敢干以私。为地方兴学兴利。著有《方岳采风录》、《闽浙猷轩录》各一卷,《抚湘公牍》四卷,《疏稿》十二卷。今卞宝第故居犹存。

卞宝第生于道光四年,道光十年本谱纂修之时,他还不过七岁,详卷二十三中关于他的世系记载极简:“宝第,行尊,光河次子,字 ,生道光甲申十一月初九日午时。聘高氏”,唯一有价格的信息是已经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而他父亲卞士云的世系记载就较详:“士云,行贤,原名荣贤,新盘公子,仪封公孙,时敏公曾孙(此亦为本家谱特色之一,从曾祖、祖、父记起,其它族人亦如此),字光河,号季青,生乾隆戊申五月十三日未时,道光癸未科进士,诰授奉直大夫,山东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戊子科四川典试副使,前翰林院庶吉士。配吴氏,生乾隆辛亥九月廿四日申时,诰封宜人,例晋封恭人。生二子:宝书、宝第”。卞士云虽没有参与修谱,但谱中关于他的文篇收录了不少,仅在卷五《继美录》,就有《松泉寄光河书》及《光河覆松泉书》。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卞孝萱先生也是这于这个卞氏家族,他在邵文实《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卞孝萱教授访谈录》中说:“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之家,家世渊源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卞氏于东晋时避乱南迁,传承过程中,代有名人。远的不说,清末扬州卞氏就有‘两世开府’之称。两世指我的族祖卞士云、卞宝第两代。”只是修谱之时,他远未出世,谱中自是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不过,他曾利用光绪二十五年修本《江都卞氏族谱》做过一些研究,他说:“我还写过一篇《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家族文化个案研究之一》……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感到茫然,我利用《卞氏族谱》,解答了人们心存已久的疑惑。”

现在想来,还有一桩极巧合的事,那天我刚到南京文庙,就接到了江苏常州家谱收藏家朱炳国先生的电话,他说已跟卞(孝萱)老通过电话,卞老同意给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再写篇文章,言下极为开心。我才挂了电话,就看到摆在地摊上的这部《江都卞氏族谱》,因为缺了二册,摊主底气不足,并没有开出高价,稍一还价即就成交。文庙我去过也就三、四次,没买到过一部家谱,只有这一次,才把颂帅、卞教授家族的家谱捧了来,有时候想想,凡事皆有定数,不是你的,强求都是无用;是你的,她就会在那个地方等着你,别人想带都带不走。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17 页: 卞宝第,字颂臣,扬州人,以翰林御史外任监司,擢疆圻,终于闽浙总督任。宝第强毅,官台谏日,强击不避贵要。及为疆吏,颇偏听执拗,有谮建宁令者,谓其衰颓,属藩司易人,藩司谓令方壮,人言弗足信,不纳,以履历陈览曰,是必捏书者,竟撤之。及至省投谒,则一翩翩一少年。宝第大慙沮,而卒假他事劾罢之,其横若此。故人称之曰“卡(当为‘卞’字误)牛”。颇嫉李鸿章,遇海防事,辄云,此合肥老儿言,何足道。

分享:

卞姓,姓氏的一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卞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024%左右。

卞随、卞和、卞敦、卞庄、卞粹等。

1、卞随: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当时汤打算伐桀,去找卞随商量。卞随说:“这事与我无关!”或者是说“关我屁事!”汤灭夏后,要把天下让给卞随。卞随说:“当初你小子已经定好伐桀的计划。你假模假样地找我商量,目的是把谋反的罪责推给哥们;现在你小子得了天下,又扬言要让给我,只是为标榜自己没有独占天下的野心。我真不幸!交了你们这帮不讲道义的朋友。”卞随觉得生不逢时,竟然投河自尽了。

2、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因献玉而闻名古今。《韩非子》载,卞和在荆山得一玉璞(南漳县巡检山区,现有玉印岩,传为卞和得玉处),献给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是石头,有欺君之罪,断其左足。到武王(约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献玉,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又断其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

3、卞敦:晋代尚书,字仲仁,卞壸从父兄。弱冠仕州郡,后从讨王敦,官拜尚书,以功封益阳侯。谥敬。

4、卞庄:春秋鲁国卞邑大夫,有勇为,一次能杀死二虎。齐人欲伐鲁,惧庄子不敢逞。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5、卞粹:晋代中书令,字玄仁,冤句人。刚直不阿。后拜右丞相,封成阳子。齐王司冏辅政,为侍中、中书令,进爵为公。

1蜀

刘备-关羽张飞(义兄弟)-刘禅(亲子)-诸葛亮(尊重)-孙尚香(夫妇)-赵云(尊重)

关羽-关平(亲子)-张飞刘备(义兄弟)-曹操(恩情)

张飞-星彩张苞(亲子)关羽刘备(义兄弟)诸葛亮-(佩服)马超-(友好)

赵云-刘备(君主)-刘禅(舍身)-庞统(友好)诸葛亮-(尊重)关羽张飞(友好)

马超-庞德(部属)-刘备(恩情)

黄忠-刘备(恩情)魏延(命救)-严颜(友好)

诸葛亮-刘备(君主)-刘禅(辅佐)-姜维(师徒)-月英(夫妇)-庞统(同门)-赵云(信赖)

姜维-诸葛亮(师徒)-夏侯霸(友好)-刘备(君主)

魏延-黄忠(友好)-刘备(恩情)

月英-诸葛亮(夫妇)

庞统-诸葛亮(同门)-刘备(恩情)-赵云(友好)

曹操-夏侯敦夏侯渊曹仁(从兄弟)-曹丕(亲子)-张辽(信赖)-典韦(命救)许诸(护卫)-关羽(尊重)

夏侯敦-曹操夏侯渊(从兄弟)

夏侯渊-曹操夏侯敦(从兄弟)-张郃(友好)-星彩(孙女)

曹丕-甄姬(夫妇)-司马懿(友好)-曹仁(信赖)

张辽-关羽(恩情)曹操(君主)-吕布(君主)

曹仁-曹操(堂兄弟)-庞德(友好)-曹丕(友好)

张郃-夏侯渊(友好)-司马懿(友好)

司马懿-曹丕(友好)

典韦-曹操(君主)-许诸(友好)

许诸-曹操(君主)-典韦(友好)

庞德-曹操(恩情)-马超(君主)-曹仁(信赖)

甄姬-曹丕(夫妇)-袁熙(夫妇)

徐晃-关羽(崇拜)-满庞(友好)

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亲子)-黄盖(信赖)

孙策-孙权孙尚香(兄妹)-大乔(夫妇)周瑜(义兄弟)太史慈(好敌手)

孙权-周泰(命救)吕蒙(佩服)陆逊(信赖)

孙尚香-刘备(夫妇)黄盖-孙坚(君主)周瑜(信赖)

吕蒙-陆逊(友好)陆逊-吕蒙(友好)孙策(女嫁)甘宁(友好)

甘宁-凌统(友好)凌统-甘宁(友好)凌操(亲子)

太史慈-孙策(好敌手)孔融(义理)周泰-孙权(君主)

大乔-孙策(夫妇)小乔(姊妹)小乔-周瑜(夫妇)大乔(姊妹)

吕布-貂蝉(爱慕) 董卓-貂蝉(爱慕)吕布(义子)

袁绍-袁熙袁谭(亲子) 张角-张宝张粱(兄弟)

孟获-祝融(夫妇)诸葛亮(佩服)

不良关系

诸葛亮-魏延(不信) 关平-吕蒙(杀父) 刘备-孙权(杀弟)

曹操-司马懿(不信)陶谦(杀父) 夏侯渊-黄忠(敌手)

孙尚香-赵云(??) 周瑜-诸葛亮(惧怕)

2董卓:第九回,死于吕布。

吕布:第十九回,死于曹操。详见原著。

3三国演义 全武将单挑谱

注: 1. 标明的数字有时候实际是“不三合”,“不十合”等等,都以3合、10合计 2. 有时候是“十余合”,“100余合”等等,也都以10合、100合计 3. 不详是指书中没有说明,但估计在几回合到几十回合之内,一般不会太久 4. 名字前有号的指平手

章回 胜利方 失败方 回合数 备注

1 张飞 邓茂 1 死亡

1 关羽 程远志 1 死亡

2 张飞 高升 不数合 死亡

2 刘备 张宝 1 带伤(射后面,发箭中左臂)

2 朱隽 韩忠 1 死亡(乱军中射杀)

2 孙坚 赵弘 1 死亡(从城上飞身杀弘)

2 刘备 孙仲 1 死亡(射后面)

4 董卓 伍孚 1 被擒(欲暗杀)

5 程普 胡轸 不数合 死亡

5 华雄 孙坚 2 平手(射正面,孙放2箭被躲)

5 华雄 祖茂 1 死亡

5 华雄 俞涉 3 死亡

5 华雄 潘凤 数合 死亡

5 关羽 华雄 不详 死亡(以弓手身份突袭)

5 吕布 方悦 5 死亡

5 吕布 穆顺 1 死亡

5 吕布 武安国 10 带伤(砍断手腕)

5 吕布 公孙瓒 不数合 败走

5 吕布 张飞 50 平手

5 吕布 张飞、关羽 30 平手

5 刘关张 吕布 数合 败走

6 吕布 夏侯敦 数合 败走

6 徐荣 曹操 1 带伤(射后面,中肩膊)

6 夏侯敦 徐荣 数合 死亡

6 黄盖 蔡瑁 数合 打中

7 颜良 耿武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关纯 1 死亡(欲暗杀袁绍)

7 文丑 公孙瓒 10 败走

7 赵云 文丑 50~60 平手

7 鞠义 严纲 1 死亡

7 赵云 鞠义 不数合 死亡

7 韩当 张虎 30余合 力怯(吃惊被杀)

7 孙策 陈生 1 死亡(射正面)

7 程普 蔡瑁 不数合 败走

7 孙坚 吕公 1 平手(吕公诱敌)

7 黄盖 黄祖 2 生擒

8 董卓 吕布 1 布打卓戟落地

10 马超 王方 不数合 死亡

10 马超 李蒙 1 生擒

11 管亥 宗宝 不数合 死亡

11 关羽 管亥 数十合 死亡

11 张飞 于禁 数合 平手

11 臧霸 乐进 30余合 平手

11 夏侯敦 张辽 不详 平手

11 吕布 于禁、乐进 数合 败走

11 张辽、臧霸 吕虔、曹洪 不详 不利

11 典韦 郝曹成宋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高顺、侯成 不详 败走

12 典韦 何仪副元帅 3 死亡

12 曹洪 何曼 40~50 死亡(拖刀计杀之)

12 李典 黄劭 1 生擒(突袭)

12 许褚 何仪 1 生擒

12 典韦 许褚 约几百合 平手

12 许褚 李封 2 死亡

12 吕虔 薛兰 1 死亡(射后面)

12 吕布 许褚 20 平手

12 典许夏夏李乐 吕布 不详 败走

12 乐进 成廉 1 死亡(射杀)

13 李觖 郭汜 10 平手

13 徐晃 崔勇 1 死亡

14 徐晃 李乐 1 死亡

14 许褚 李惺 1 死亡

14 许褚 李别 1 死亡

14 许褚 徐晃 50余合 平手

14 关羽 纪灵 30 平手

14 关羽 荀正 1 死亡

14 张飞 曹豹 3 败走(后赶上杀死)

15 黄盖 张英 不数合 平手

15 孙策 太史慈 100 平手

15 太史慈 程普 30 平手

15 孙策 于糜 3 生擒(后挟死)

15 孙策 樊能 1 死亡(喝死)

15 陈武 张英 1 死亡(背后杀)

15 蒋钦 陈横 1 死亡(射杀)

15 孙策 严舆 1 死亡(飞剑砍之)

15 太史慈 王朗 不数合 平手

15 黄盖 周昕 不详 平手

15 孙策 周昕 1 死亡

16 吕布 张飞 100余合 平手

17 吕布 李丰 3 带伤(刺伤手)

17 夏侯敦 桥蕤 3 死亡

17 许褚 张先 3 死亡

18 夏侯敦 高顺 40~50 败走

18 夏侯敦 曹性 1 死亡(中性冷箭,性未提防)

19 许褚 孙吴尹昌 不详 败走

19 陈宫 曹操 1 射中麾盖

19 张飞 郝萌 1 生擒

21 张飞 纪灵 10 死亡(大喝一声)

22 关羽 王忠 不详 生擒

22 张飞 刘岱 1 生擒

25 关羽 夏侯敦 10余合 平手(夏侯诱敌)

25 颜良 宋宪 3 死亡

25 颜良 魏续 1 死亡

25 颜良 徐晃 20 败走

25 关羽 颜良 1 死亡(方欲问时)

26 文丑 张辽 1 射中头盔战马(射正面有提醒)

26 文丑 徐晃 不详 败走(料敌不过)

26 关羽 文丑 3 死亡(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

27 关羽 孔秀 1 死亡

27 关羽 孟坦 3 死亡(马快)

27 关羽 韩福 1 死亡(中福冷箭)

27 关羽 平喜 1 死亡(步战)

27 关羽 王植 1 死亡

27 关羽 秦琪 1 死亡

28 关羽 夏侯敦 10 平手

28 关羽 蔡阳 不详 死亡

28 赵云 裴元绍 1 死亡

28 赵云 周仓 不详 带伤(中三枪)

30 张辽 张合 40~50 平手

30 许褚 高览 不详 平手

30 徐晃 韩猛 不详 败走

30 张辽 蒋奇 1 措手不及

31 袁尚 史涣 3 死亡(翻身背射)

31 赵云 许褚 30 平手

31 赵云 许褚于禁李典 不详 赵云全身而退

31 高览 刘辟 3 死亡

31 赵云 高览 1 死亡(冲阵而来)

31 赵云 张合 30余合 败走

31 张飞 夏侯渊 未知 奋力杀退

32 张辽 袁尚 3 大败而走

32 徐晃 汪昭 不数合 死亡

32 袁尚 袁谭 不详 大败

32 许褚 尹楷 1 死亡(措手不及)

32 张辽 沮皓 3 大败(射后面杀之)

33 许褚 许攸 1 死亡(非战阵)

33 徐晃 彭安 不数合 死亡

33 曹洪 袁谭 不详 死亡(奋威杀之)

33 张辽 蹋顿 不详 死亡

34 赵云 张武 3 死亡

34 张飞 陈孙 1 死亡(大喝一声)

35 赵云 吕旷 不数合 死亡

35 张飞 吕翔 1 死亡(措手不及)

36 赵云 李典 约10数合 败走(料敌不过)

38 甘宁 凌操 1 死亡(射杀)

38 孙高傅婴 为览、戴员 1 死亡(席间先后杀之)

38 潘璋 苏飞 不数合 生擒

39 甘宁 黄祖 1 死亡(射后面)

39 赵云 夏侯敦 数合 平手(云诈败)

39 张飞 夏侯兰 不数合 死亡

41 魏延 文聘 不详 平手

41 赵云 淳于导 1 死亡

41 赵云 夏侯恩 1 死亡

41 赵云 晏明 3 死亡

41 赵云 张合 约10余合 平手

41 赵云 马延张凯焦张 不详 败走

42 赵云 钟缙 3 死亡

42 赵云 钟绅 1 死亡

42 张飞 夏侯杰 0 死亡(惊死)

45 甘宁 蔡曛 1 射杀

48 曹操 刘馥 1 死亡(刘无兵器)

48 韩当 焦触 1 死亡

48 周泰 张南 1 死亡

49 张辽 黄盖 1 带伤(冷箭)

50 甘宁 马延张凯 1 死亡(先后杀之)

50 赵云 张合徐晃 不详 平手(云不追赶)

50 张飞 许褚张辽徐晃 不详 平手(许褚骑无鞍马)

51 丁奉 牛金 4~5 平手(丁诈败)

51 曹仁 徐盛 不详 不能抵当

51 曹仁牛金 蒋钦 不详 被冲散

51 甘宁 曹洪 20 平手(洪诱敌)

51 韩当 曹洪 30 平手(洪诈败)

51 曹仁 周泰 10 平手(仁诈败)

52 张飞 刑道荣 不数合 败走

52 赵云 刑道荣 1 死亡(刺斜里杀出)

52 张飞 刘贤 1 生擒

52 赵云 陈应 4~5 败走(后生擒)

53 张飞 金旋 1 吓走(飞大喝一声)

53 巩志 金旋 1 射中

53 关羽 杨龄 3 死亡

53 关羽 黄忠 10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50~60 平手

53 关羽 黄忠 30 平手(黄射中羽盔缨)

53 张辽 太史慈 70~80 平手

53 李典 宋谦 1 死亡(射中)

56 张合徐晃 夏侯渊 1 比射箭平手

58 马岱 钟繇 不1合 大败

58 庞德 钟进 1 死亡(措手不及)

58 马超 于禁 8~9 败走

58 马超 张合 20 败走

58 马超 李通 数合 死亡(马超奋威)

58 马超 曹洪 40~50 气力不加

58 庞德 曹永 1 死亡

58 夏侯渊 成宜 1 死亡

59 马超 许褚 100+100+30 平手

59 马超 侯李梁马杨 不详 马梁死余者遁(步战)

59 马超 于禁 1 于射马后面,躲过,中李堪

61 张飞 周善 1 死亡(步战)

61 许褚 韩当周泰 30 平手

62 刘封 杨怀 1 生擒(席间)

62 关平 高沛 1 生擒(席间)

62 魏延 泠苞 30 平手

62 黄忠 邓贤 1 射中

62 黄忠 泠苞 不详 败走

62 黄忠 泠苞 10 平手

63 魏延 泠苞 不数合 生擒

63 张飞 严颜 10 生擒(严举手无措)

64 张飞 张任 10余合 平手

64 张飞 张任 10 平手

64 赵云 吴懿 1 生擒

64 张翼 刘聩 1 死亡(突袭)

65 马超 姜叙杨阜 不详 败走

65 马超 杨阜及7人 不详 杨带伤余者死

65 黄忠 李严 40~50 平手

65 黄忠 李严 10 平手(忠诈败)

65 魏延 马岱 10 败走(回身射中魏左臂)

65 张飞 马岱 10 败走

65 张飞 马超 100+100+20 平手

65 赵云 刘聩马汉 不详 死亡

67 许褚 杨昂杨任 不详 败走

67 夏侯渊 杨任 不数合 平手

67 张合 杨昂 不详 死亡

67 夏侯渊 昌奇 3 死亡

67 夏侯渊 杨任 30 死亡(渊用拖刀计)

67 庞德 张合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夏侯渊 数合 平手

67 庞德 徐晃 3~5 平手

67 庞德 许褚 50 平手

67 许褚 张卫 不详 死亡

67 甘宁 朱光 1 打倒(城战)

67 甘宁 乐进 不数合 平手(进诈败)

68 张辽 凌统 50 平手

68 凌统 乐进 50 平手

68 甘宁 乐进 1 射中面门

68 庞德 陈武 不详 死亡(陈袍袖被树株抓住)

69 耿纪 王必 1 射中肩膊

69 曹洪 任夔 3 死亡

70 张合 张飞 20 平手

70 张合 张飞 30~50 平手

70 张合 雷铜 不详 死亡(先诈败后复回)

70 张合 张飞 10 平手

70 张合 孟达 不详 大败

70 张合 黄忠 20 平手

70 黄忠 韩浩夏侯尚 10 平手(忠诈败)

70 黄忠 韩浩 1 死亡

70 严颜 夏侯德 1 死亡

71 夏侯渊 陈式 不详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生擒

71 黄忠 夏侯尚 1 带伤(射后面)

71 黄忠 夏侯渊 20 平手

71 黄忠 夏侯渊 1 死亡(大喝一声,措手不及)

71 赵云 慕容烈 1 死亡

71 赵云 焦炳 1 死亡

71 赵云 张合徐晃 0 不敢迎敌

72 张飞 许褚 不数合 受伤(许酒醉)

72 曹彰 刘封 3 大败

72 曹彰 吴兰 不数合 死亡

72 魏延 曹操 1 射中

72 庞德 魏延 不详 奋力战退魏延

73 廖化 翟元 约十合 平手(化诈败)

73 关羽 夏侯存 1 死亡

73 关平 翟元 1 死亡(赶上杀死)

74 庞德 关平 30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100余合 平手

74 庞德 关羽 50 关中箭(还亏关平提醒)

74 关羽 成何 1 死亡(射落水中)

74 周仓 庞德 1 生擒(撞落水中)

76 关平 徐商 3 大败

76 关平 吕建 5~6 败走

76 关平 徐晃 3~4 平手

76 徐晃 关羽 80 右臂少力

76 关羽 蒋钦 3 败走

77 关羽 潘璋 3 败走

79 刘封 孟达 3 败走

82 张苞 谢旌 30 败走

82 张苞 李异 20 平手

82 潭雄 张苞 1 射中马(冷箭)

82 关兴 李异 1 死亡(突袭)

82 关兴 孙桓 30 大败

82 张苞 谢旌 不详 死亡(乱军中相遇)

82 关兴 谭雄 不详 生擒

82 张苞 崔禹 1 生擒

83 黄忠 史迹 3 死亡

83 黄忠 潘璋 数合 料敌不过

83 马忠 黄忠 1 射中

83 张苞 夏恂 1 死亡

83 关兴 周平 1 死亡(大惊,措手不及)

83 关兴张苞 韩当周泰 0 不敢迎敌(慌退入阵)

83 沙摩可 甘宁 1 射杀(射后面,甘宁带病)

83 关兴 潘璋 1 死亡(步战,潘被吓坏)

84 傅彤 淳于丹 不详 败走

84 赵云 朱然 1 死亡

84 周泰 沙摩可 20 死亡

85 朱桓 常雕 3 死亡

86 丁奉 张辽 1 带伤(射正面,中腰,后死亡)

87 魏延张翼王平 鄂焕 不详 生擒

87 鄂焕 雍闿 1 死亡(措手不及)

87 鄂焕 朱褒 1 死亡(突袭)

87 赵云 金环三结 1 死亡

87 魏延 孟获 不详 生擒(孟获无马)

88 马岱 忙牙长 1 死亡

90 祝融夫人 张嶷 不数合 带伤(飞刀中左臂)

90 祝融夫人 赵云 不数合 平手(云诱敌)

90 祝融夫人 魏延 不详 平手(云诱敌)

90 马岱 孟获 1 生擒(孟措手不及)

92 赵云 韩英 3 死亡

92 赵云 韩瑶韩琼韩琪 少时 琪中枪琼中箭瑶被生擒

92 赵云 韩德 3 死亡

92 张苞 薛则 不详 死亡

92 关兴 董禧 1 死亡

92 张苞 崔谅 1 死亡(突袭)

92 王平 夏侯懋 1 生擒

93 赵云 姜维 不数合 平手

93 姜维 张翼 不数合 平手

93 王平张翼 姜维 不详 力穷抵敌不住

93 孔明 王朗 0 骂死

94 越吉元帅 关兴 不详 关胆寒抵敌不住

94 关兴 越吉元帅 1 死亡(兴大喝一声)

94 马岱 雅丹丞相 不详 生擒

94 魏延 曹遵 3 死亡

94 赵云 朱赞 1 死亡(措手不及)

94 孟达 徐晃 1 带伤(从城上射中,后死亡)

94 申耽 孟达 1 死亡(人困马乏,措手不及)

95 张合 王平 数十余合 败走(力穷势孤)

95 马岱 陈造 不详 死亡

95 赵云 苏颙 1 死亡(措手不及)

95 赵云 万政 1 射中盔缨

96 徐盛 张普 不数合 败走

96 朱桓 张普 1 死亡(径来问时)

98 王双 谢雄 3 死亡

98 王双 龚起 3 死亡

98 王双 张嶷 数合 先平手后追赶双,被锤所伤

98 魏延 王双 1 死亡(突袭)

100 廖化 秦良 不详 死亡

101 魏延 张合 10 平手(延诈败)

101 关兴 张合 10 平手(兴诱敌)

102 王平 岑威 1 死亡

103 魏延 司马懿 3 平手(延诱敌)

105 魏延 何平 不数合 平手(平诈败)

105 马岱 魏延 1 死亡(突袭)

106 夏侯霸 卑衍 不数合 死亡

107 夏侯霸 郭淮 10 败走

107 姜维 陈泰 3 败走

107 姜维 司马师 3 杀败

108 丁奉 韩综 1 死亡(步战)

108 丁奉 桓嘉 1 飞刀杀之

109 徐质 廖化 不数合 败走

109 徐质 张翼 不数合 败走

109 姜维 徐质 1 落马(大惊无措,后死亡)

109 姜维 郭淮 1 射中,后死亡

  卞姓在宋版《百家姓》中 排名 第86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卞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卞姓源出

 1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 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赐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后来,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个大勇士名庄,鲁隐公姬息姑执政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今山东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爵,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馆庄子。在卞庄子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到了汉朝时期,因避汉明帝刘庄名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3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5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过大夫卞和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卞氏,春秋时楚卞和之后。”卞和,著名的春秋时期楚国荆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称和氏,是“和氏璧”的发现者,他因献玉而闻名古今。

 6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边佳氏,满语为Bian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

 7余支时氏,传至九十四世,世祖化成公为龙城令。官清俸薄,子孙贫甚。后一支时氏族人移居宿州东北之时村,又历三世,时氏世祖久昌公更贫,便移居老汪湖畔,以 捕鱼 为业。其时久昌公与卞公孝宗友善,同爨共渔,义同手足。有二子名辄茂、国连,后国连公这支族人迁居时窑村,辄茂公一支族人迁居卞家村。此后,卞、时二姓,虽说姓氏不同,实则为同胞兄弟,一脉相传。数百年来,两姓族人休戚相共,亲睦无间,故有卞大公、时二公之说。

 得姓始祖

 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 历史 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卞随:“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元,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据此,卞氏是高士卞随的后代,夏朝末年商汤遂与伊尹联合讨伐夏桀,大功告成要将 天下 让给卞随。卞随推辞不受,并投于颍水自杀而死。卞随的子孙就以卞为姓,称为说氏。故卞氏后人奉卞随为卞姓的得姓始祖。

卞姓迁徙分布

 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是我国当代第269位姓氏。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国历史上便已经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现,那就是记载于《吕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随。据该书的记载,这位卞随的 事迹 是这样的:“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元,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代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 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询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于颍水而死。” 到了大约3000年以前的周代,现在山东省定陶县一带,又出现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记载的:“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以为氏,鲁有卞庄子,楚有卞和”,以及《广韵》上所同样指出的:“周曹叔之后,曹之支子封于卞,遂建族。”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后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这么说来,曹、卞两氏很显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传,在山东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联姻的习俗,看来倒的确是“事出有因”的。“和氏之璧”,在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当年赵国的蔺相如,曾经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以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为它创下了那一页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史典。而这件至宝,正是由春秋时代的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所以才会被名之为“和氏之譬”。

卞姓姓氏 文化

 郡望

 济阴: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东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辖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堂号

 济阴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 故事 之典。

 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东晋明帝时,太后临朝,卞壸与大臣庚亮共同辅政。后来,庚亮解除大将苏峻兵权。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苏峻率军谋反,卞壸以尚书令(宰相)身份领军抵抗,军败战死。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战救父而死难。卞壸之妻裴夫人将幼孙卞钦、卞镛寄于邻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卞氏一门同时死亡六人,父为国死,子女为父死,妻为夫死。后来,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卞壸后裔自称“忠贞堂卞氏”,表示对先祖报国忠心念念不忘。

 传胪堂:资料有待补充。江苏江阴人卞思敏小聪明过人,孩提时就能写诗。他勤奋苦读,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会试中式,在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五十五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卞思敏终年六十一岁。江阴县衙在城内大街为之建立了传胪坊,卞氏在三房巷盖了传胪厅,并以其为堂号。

卞姓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发现者。

 卞文瑜:长洲(今苏州)人。字润甫(约1576-1671),号浮白,又号花龛。明代画家。善画山水小景。传世作品有《山水图》册,藏吉林省博物馆;《溪山秋色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山楼绣佛图》轴、《寿烟山水图》册,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卞后:武宣卞皇后,出身于娼家。二十岁时因在一次席上唱诵诗经一鸣惊人,被曹操在谯纳为妾,并随他到了洛阳。文帝践位后,封卞氏为皇太后;明帝即位,尊太后为太皇太后。

 卞庄:春秋鲁国卞邑大夫,有勇为,一次能杀死二虎。齐人欲伐鲁,惧庄子不敢逞。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卞敏:清代女画家,秦淮人。为画家卞赛之妹,善鼓琴,精于兰竹。

 卞仲子:元代画家,其子卞珏,颇善画,绰有父风。

 卞思义:元代诗人。1338年前后光州志伊书院主讲,工于诗,以《铁笛诗》名世。

 卞荣:公元1418-1487年),字华伯,明代文学家。

 卞玉京:本名卞赛,字云装,又称赛赛,据考可能还有“蕙香”之别号。

  卞

  起源参考 「卞」源出 :

  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称为"支子") 受封於卞邑(在今山东省兖州, 泗州附近), 称为卞伯, 其后为"卞"氏。

  春秋时鲁国有勇士庄子为卞邑大夫, 称为卞庄子, 又写为弁庄子, 其后亦为卞氏, 亦为 弁氏。

  起源参考二 卞姓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卞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铎被封在曹邑(今山东曹县),叔振铎的后代有一人名叫“庄”,他去鲁国作官,后来因功被封在卞邑(今山东兖州泗水附近),称卞庄子。因此卞庄子的后代就以封地“卞”为姓。由于曹邑人后来多数以“曹”为姓,因此,卞,曹其实是源于同一个祖先。卞姓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广韵;周曹叔之后,支庶食采于卡,因以为氏。

  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楚人。於荆山得璞玉献於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卞庄子,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尝刺虎,一举而获两虎,齐人惧之,不敢伐鲁。汉朝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或称为卞严、卞严子、弁严子。

  地域分布 山东济阴郡,河南济阳郡。

卞姓发源地:山东济宁泗水县

卞姓总体概述: 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寻根溯源:

卞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广韵》、《辞源》所载,周文王第六子曹振铎之庶子封于卞(故城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东之卞桥镇),其后以邑为氏。

2、相传黄帝有子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之子明,封于卞(故城同上),称卞明,其后以国为氏。商时汤臣卞随或其后也。一说,卞随之后有卞,见《姓源》。

3、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卞为鲁邑,鲁勇士卞子(即鲁庄子,又称鲁仲孙速、孟庄子)为卞邑大夫,其后以邑为氏。

4、出自他族。今满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振铎。西周王族,曹国国君,文王第六子。武王克商灭纣后,封其于曹,定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为曹国始祖。振铎后将其庶子封于卞,其后以邑为氏,称卞姓,并尊振铎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 振铎所建之曹国因国小势微,于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四八七年)被宋景公所灭。曹之国都定陶以及庶子封地卞(今济宁市泗水县)近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是故可以说卞姓早期即散布上述四地,当然由于古来即有“父母在,不远游”以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之古训,故卞姓之大宗依旧繁衍滋长于祖居地。今之定陶汉时设置为济阴郡,是故后世散布于全国各地之卞姓为怀念故土有以济阴为其郡望堂号的。秦汉之际,部分卞姓有远徙于山东北部以及今江苏南部者。据《万姓统谱》所载,东汉桓帝时有蒙冤下狱的卞崇,其为吴郡娄(今江苏娄县)人,可见卞姓南迁之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卞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济阴卞姓之里程碑。此间,卞姓先因曹操之妻卞后的贤德而享誉天下,随后济阴卞姓又大放光芒,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名人辈出。此间中原板荡,百姓危如累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迁徙,卞姓人由于仕宦、避难、谋生等原因,除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外,还大批迁往江苏、浙江,连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也有卞姓入迁。唐末五代时,已有卞姓落籍于四川。宋元两代,准确地说是在赵构偏安江南后,江浙一带亦成为战争之重灾区,这种局面的形成导致了卞姓向东南之福建、华南之广东等地迁徙的结果出现。明初,山西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明中叶以后,河北北部、京津一带的卞姓有迁往辽宁南部以及内蒙之东南者。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等地之卞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居东北三省。历民国而今,卞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如今,卞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之卞姓约占全国汉族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

郡望堂号:

卞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济阴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定陶(今属山东);

2、济阳郡,晋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

堂号:“济阴”、“式古”、“忠贞”、“来远”等。

宗族特征:

1、卞姓在春秋战国时的名人卞庄子、卞和之事迹可谓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卞姓人才辈出,是史上著姓之一。

3、卞姓得姓历史悠久,按最晚的卞庄子得姓时间来算,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卞皇后本出身倡家,但能教诲曹操诸子,曹操称其“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可谓卞姓女人之楷模。

5、卞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八十六位。

卞氏名人:

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以勇力闻名。齐欲攻鲁,惧而不敢过卞邑。又曾待二虎相斗时刺虎,一举两获。

卞皇后:三国魏琅琊开阳(今山东诸城)人,曹操妻,曹丕、曹植等生母。诸子无母者,皆由其扶养。性俭约,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魏文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卞兰:卞后侄,三国魏大臣。少有才学,曾作赋赞美太子,得曹丕宠爱。历官奉车都尉、游击将军,加散骑常侍。

卞俊:济阴冤句(今山东荷泽)人,西晋大臣。以名理著称,历官尚书郎、汝南相、廷尉卿。其子卞敦青年居官,任江夏相时,伐杜氏有功,赐爵安陵亭侯。东晋太宁二年,从讨王敦,迁尚书,封益阳侯。居官间两次因拥兵观望而被贬。

卞粹:济阴冤句人,西晋大臣。惠帝初为尚书郎,时杨骏专权时,其刚直不附。骏诛,迁右丞、侍中、中书令,封成阳公,后为专权的长沙王所杀。

卞延之:济阴冤句人,南朝宋官吏。弱冠为上虞令,有刚气,后因太守凌之而辞职。卞彬:济阴冤句人,南朝齐大臣。官至绥建太守。才操不群,文多指刺,曾作《禽兽决录》讽刺权贵。

卞华:济阴冤句人,南朝梁学者。官至尚书议曹郎,出为吴令。好学,治《周易》、《五经》,博涉有机辩,说经析理,为当时之冠。

卞震:益州成都人,宋初官吏。五代后蜀进士,工诗。入宋,仍官渝州判官,杜承褒作乱,其以计平之。其子卞衮出身进士,官终盐铁副使。为官干练,号为称职,然性惨毒,至有大虫之号。

卞大亨:泰州(今属江苏)人,宋代学者。太学生,无意为官。好《左传》、《史记》、《汉书》,耽杜诗。素习养生,精医卜之书。著有《尚书类数》、《传信方》、《改注杜诗》、《松隐集》。其子卞圜性颖异,博极群书,绍兴间进士,通判扬州卒。有《论语大意》。

卞珏:集庆路溧阳(今属江苏)人,元代画家,工画著色花木。

卞思义: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元代诗人。气宇疏旷,早年有诗名,长于咏物,以才贤,辟为浙西宪府掾,改都水庸田司使。有《宜之集》。

卞荣:常州府江阴人,明代官吏。正统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户部郎中。工诗画,有《卞郎中集》。

卞三元:清汉军镶红旗人,顺治间累擢至贵州巡抚,康熙间升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其子卞永誉曾官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刑部侍郎等职。工画,能书,又以善鉴赏著称。有《式古堂书画汇考》、《式古堂朱墨书画记》。

卞姓的起源

卞(Biàn)姓,源出有: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