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字辈寻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3收藏

李氏字辈寻祖,第1张

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

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 [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子威—秉方),四世富四、富五、富七、富八(秉昭—富四/富七;秉方—富五/富八),五世康五,六世嵩寿,七世台斗,八世钧直,九世少溪,十世爱溪,十一世良,十二世文科(郁如)/文斗/文魁……吾家先世自颍州忠孝一门。。。代有英贤。。。史册流芳。

李氏世系肇自颖州,杳无家谱。自四世富五公颖州避乱,东迁崇川观音山北,子孙繁衍。清代康熙葵酉年十月(1693年11月),十二世孙李文科(郁如公)等首撰《通州李氏家谱》;清嘉庆甲子年间(1804年),十五世孙李智、十六世孙李仪、十七世孙李道鹏编纂;清光绪丁丑戊寅(1877-1879年),十九世孙李清敏续纂(据中华李氏网记载,编号为2106#《通州李氏宗谱》共十卷末一卷 由李文科首修于康熙三十一年,李道鹏、李冰鉴等续修,光绪三年木刻本收藏于南通市博物苑;观音山民间保存两本可供查阅),此后一百三十年没有续谱。

十四世始,观音山李氏辈分按照士、志、於、道、肇、敏、洪、公、继、序、思、昌、永、世、克、孝、锡、兹、嘉、福、德、音、孔、昭、长、发、其、祥排序。本人是李守中二十四世孙,现今名字排序为李公( )、李继( ),李序( ),李( )思等都是我们的宗亲。

观音山李氏堂号为树德堂;门联横批:李府大忠臣(竖联不详);祖坟:鹞鹰坟。经过我们大量走访发现,观音山李氏后裔广泛分布于南通市区/观音山/兴仁/先锋/正场/姜灶/白蒲/袁灶等地及海外。

据宗谱记载,我们李氏一世祖李守中官居元朝(泰定年间)工部尚书(《通州李氏宗谱》中有皇上任命的诏书)。据此本人研究了元代历史,对我李氏祖先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元代工部尚书李守中祖籍安徽颖州(今天的安徽省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李守中育有两子,长子李冕(子美),次子李黼(子威)。《元史》、《明史》等对李黼有专门的记载:

李黼,颖州(今安徽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 (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 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后改任河南 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任江西行省郎中。 充国子监丞,升宣文阁鉴书博士兼经筵官。李黼受命巡视河 渠,根据河底淤泥高出地面,提出按故迹修浚。后历任秘书太 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1351),李黼总管九江。盗起,攻陷城多处, 造船企图南攻。李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以 忠义激励士气。至正十二年,贼犯,诸守官逃。李黼身先士 卒,大呼陷阵。以长木、铁锥沿岸设置刺盗船不得动。遂授李 黼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等路军民都总管。盗势盛,其余守臣 弃城而逃,唯李黼独守孤城,亦无援兵。临战之时,江州平章 政事也逃。黼登城布战,张弩射敌。盗绕其他城门而入。巷 战,李黼知力不敌,挥剑叱盗大呼:“杀我,毋杀百姓!”盗自背 后来,刺黼落马。李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百姓闻之,哭声震 天。葬其于江州城东门外。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 夫、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 州,赐额“崇烈”。

李黼与李冕之子秉昭叔侄九江之战殉职,李冕在九江之战幸免,后其在颖州也为国捐躯,我李氏为忠烈之后。《通州李氏宗谱》记载,秉昭有两子--富四/富七;秉方有两子--富五/富八,富五有三子(康一/康四/康五),富五世系脉络清晰。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时期,直系先祖迁居南方。

据了解,秉方公有二子,为寻源公和绍源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自阜阳(颍州)迁居巢湖(至今有已经十八代),见半汤古刹大力寺附近泉壑幽深,林木繁茂,水深汩汩,鸟鸣嘤嘤,诚佳境地,于是卜新居与其下,自此以后,族属渐繁,子孙昌炽,绵延于今屈指六百余载。半汤力寺李氏宗族而今人口四五千有奇,巢湖市北关门外堪称巨族。

安徽颍州城建有状元祠和状元巷,利辛县汝集镇天官李村有状元坟(李黼衣冠冢),九江也留有李黼当年的踪迹。关于李黼的事迹《永乐大典》/《续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均有记载。

最近,通州观音山李氏后人正在筹备续修观音山李氏家谱,为此我们也专门注册了[通州李氏网](域名wwwtzlswnet),该网站正在建设之中。此前,通州李氏后人李公涛/李继建/李继典/张克礼/李 欣等为家谱续修做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

有点多

 始祖:李利贞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其后代分出两支,一支在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房;一支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

  两汉、三国时期,李姓人又在许多地方开辟出新的聚居点。西汉时,李姓有徙居今山东、江西者。到东汉、三国时,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东北发展至今辽宁一带,向西北发展至今宁夏一带,如东南发展至今江苏,向南发展至今广东、湖南、湖北,向西南发展至今云南。十六国时,先后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提高了李姓声望。隋唐时期,李姓随陈化父子入闽留

居当地,子孙散处龙溪、漳浦诸县。武周时因避祸,宗室李姓部分人从长安、洛阳逃到比较安静的江南定居。“安史之乱”时,又有一批李姓人逃往江南避难。随后,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乱”出镇徐州,进封临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从此形成金陵李氏,后分衍于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唐宣宗时,因“牛李党争”,李派首领李德裕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子孙有部分人留居当地,成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唐末至五代年间,河南一些李姓人随王潮兄弟入闽,定居于莆田、晋江,后又分支宁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进而又向西发展,分布于广东、广西一些地方。唐代以后,出于多种原因,李姓播迁更加频繁,分布地更为广泛。特别是宋代“靖康之变”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有的追随宋高宗赵构,有的则自找去处,总的流向是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江南的李姓人,以寓居浙江、江苏者为多,其次还有迁至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者。

  明清时,李姓已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除大陆地区外,李姓还是少数在海外形成大族的姓氏,如在越南,自1009年起,李姓朝廷历八主二百一十六年,李姓人口急剧扩充,成为越南的大姓。在朝鲜,自1392年起,李氏朝鲜历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占为止。李姓发展为朝鲜第二大姓。目前李姓人口列全国第一位。

  炎黄子孙,华夏一统。天下李氏,同宗陇西。海外李氏华人与中华李氏同出一源,血浓于水,情系大唐。他们秉承着盛唐帝王之血脉,施展着帝王般的雄才大略,裂土封疆,称王海外,延续着李唐盛世的帝王霸业。海外李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其次欧、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非洲则是李氏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

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李南冲李氏宗族,系本支李姓始祖李文忠跟随其外祖考吴国宝一起于明代从江西饶州府瓦屑坝迁入。迄今五百余年。

一世祖李采生三子,长子伯章,次子伯仁、三子伯佐。宗谱依李采所生三子分列长、二、三房。自始祖李文忠,一世祖李采下延至今共繁衍二十一代,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7人、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25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43人,其中:硕士11人、博士2人。大多数宗亲仍然居住在河南省新县和光山县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总人口3600余人

自清代末和民国期间,因连年战乱,民众生活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四处逃乱觅生,而流入浙江湖州、江苏溧阳、安徽广德、江西彭泽、福建福安等地,现今约有人口1500余人。2012年前,本支宗族续谱,组织人员到上述各地查找采访,因原谱记载地址不详,日久年湮,地名变更,多次迁徙等多种原因,仅查找到400余人入谱,大多数查找未果。

因多种原因,本支李氏原老谱丢失,始祖李文忠出生何时、何地、上延列祖列宗发源何处、繁衍发展状况均无从考证。

本支李氏宗族,历史上有三次续谱,首续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再续于民国十年(1922年),三续于二00九年至二0一二年。新谱共分九卷3600页,精装16开本。新入谱在生者4200余人。原普所载堂号为《燕翼堂》,至今延用此堂号。自十三世起用宗派“德乃安邦宝,传家定克昌;汝心维远效,祖道允延长”二十字。本次续谱新拟了宗派二十字,即:“才则立世本,兰桂映华堂;博学广建树,功业兆宗光”。将新二十字并入前二十字,合并执行四十字,后世子孙辈分依序顺延。

诚请各地李氏宗亲,帮助本支李氏自李文忠以上宗亲源自何处、同根同派分布何方进行考证并提供相关线索,以便于我们与其联系和沟通,共创本支宗谱之大成;以了本支宗亲共同之心愿!QQ563679799

梁氏族谱 [12卷]

编修:梁学兴,梁学兴,梁生和

安定堂, 清光绪18年[1892]续修 存1册 : 目录派行谱序

注 : 本谱不全, 仅存卷1 无世系资料

始祖 : 梁伯益

始祖: 念一郎

散居地 : 江西省赣县等地

敬爱堂, 民国6[1917]年三修 全1册 : 图像, 世系表

桂东始迁祖: 方仁廸 派衍三房: 长希文, 次希武, 三希亮

普乐始迁祖 : 方希亮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方氏族谱

序端题 :桂东普乐亮房方氏三修族谱

散居地: 湖南省桂东县等地

朱氏三修族谱 [12卷]

编修:朱锦淇,朱安君,朱宝善 ,朱锦灿

紫阳堂, 民国38[1949]年三修 12册 : 图像, 世系表

邵阳始迁祖 : (元)朱胜公 原籍江南扬州府江都县, 官授宝庆府遂迁此地 生子三: 长春次成三质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书衣题编目

养德堂, 民国37[1948]年七修 存7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 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1-5,7-8

一世祖 : 李宪, 字章武 官于江西

坪田房始祖 : (明)李茂芳字(山勾)嵝

衡山始迁祖 : 李三茂由古吴南丰迁来衡山草市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李氏七修族谱

谱序题 : 坪田李氏七修族谱

散居地 : 湖北省衡山县, 江西省南丰县等地

编修:曹章泮,曹盛楚,曹世贤

亲亲堂, 民国24[1935]年 15册 : 世系表

安福湖塘一世祖 : (宋元)曹千一郎, 讳翰章字顺成 避乱偕弟隐居由郴徙永高转迁安福湖塘

散居地 : 湖南省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大受堂, 民国31年[1942]五修 存2册 : 谱序墓图班次

注 : 总卷数不详, 存卷首及卷1, 不包括世系资料

邵阳(邵陵)始迁祖 : (宋)申朝奉, 由江右迁邵奠基桥头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衣题 : 申氏五修支谱

版心题 : 邵阳申氏受族五修谱

敦睦堂, 道光30[1850] 存1册

此谱内容述及的祖先: 张应道,号宏山 ; 张大宗,字裔之 ; 张应龙,字麟九 ; 张应达,字行可 ; 张永赞,字绍先等

注: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18 内容为: 堂记, 寿序, 传等 姓氏源流, 始迁祖, 目录, 编纂者等资料均无

注: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散居地: 浙江省遂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编修:徐满福[等兴一房], 徐梓盛[等兴二房] ; 徐玉海[等兴三房]

1995年八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注 : 谱含上饶第九世兴一公, 兴二公和兴三公派下世系资料

东海郡第一世 : (周)徐诞公, 字子孺, 居湖州府武康县

上饶西城天津桥第一世 : 徐千一公, 讳桂山字玉芳, 号弃山, 又号双溪

散居地 : 浙江省新昌县, 绍兴县;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徐氏宗谱

编修:郭家灿, 郭法荣[等]董事 ; 郭定昌校正

忠武堂, 民国36[1947] 存5册:人像, 插图, 世系表

名祖: (唐) 郭子仪 赐爵汾阳王

东阳祖(1世): (唐宋之际) 郭永芝,字德茂,行元五 世居河南, 后居婺郡吴甯 为长衢发祥祖

义乌始迁祖(13世): 郭守亮,行千三 居义乌六都西田山

千三公派下房祖(17世): 郭任一(无传) ; 郭任三(传 5 世止) ; 郭任四

任四公派下支祖(20世): 郭杰四(迁诸暨郑隖) ; 郭杰八(迁暨阳冬青树) ; 郭杰十二(迁浦江二十八都杨圆岭) ;郭杰十四(子昌三迁西浦二十八都江山岭脚)

排行字母(13-51世): 千庆祐仁任 仲俊杰昌盛 荣宪朝明钦 清琹(火+采)圭锺 洵标炳培锦 淐相照垣鉴 澜桂焕圻钧 洪枢燿坤

讳行字母: 凤祥承瑞彩 起家振汝邦 怀德乃善兆 克兴惟茂光 殿庭聚贤良 学本志弘长 联辉绍世泽 永远乐无疆

注: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5册 世系图完整, 但行传仅存32世锺字行, 及33世洵字行

散居地: 浙江省义乌县, 诸暨县 及浦江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编修:张俊德, 张俊端主修 ; 张俊生[等]倡修 ; 张信贤[等]纂修

孝友堂, 清光绪29[1903]十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始祖 : 张化孙, 讳衍字传万 原居闽省宁化县石壁, 后迁上杭深坑

本支祖: (明)张庭一, 字六则号成大郎

散居地 : 福建省上杭县, 湖南省浏阳县, 江西省修水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 : 张氏族谱

李姓辈分表    

湖南省    

张家界桑植县李氏派语:金明左国进。    

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茶陵(衡山)李氏派语:排行原诗:天全基李祚,华胄经商传,福国护宗祖,元长世德亨。排行新诗: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向阳真泰遇,守正乃良材,有道芳声大,逢年可作梅。    

四川省    

三台李氏派语:明永李朝天,文中绍丕先,兴广长成德,定向嘉法全。    

广安武胜李氏派语: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南充、德阳中江李氏派语:斯氏本忠,万世兴隆;洪兆先德,永佑后聪。(续字辈)家国天廷,中华少雄。    

广元苍溪一带李氏派语:恩荣光昌国,洪财焕大唐。    

青川县茶坝乡派语:龙斗林思从,春正开荣昌,忠和光天德,万世自留芳。    

南充西充李氏派语:朝庭延长,君国忠政,天子万年。    

广汉李氏派语:上二十辈为: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坤贤乾得助 子孝亲常宽 到家父“宽”字辈结束 ;下二十辈从我“仁”字辈开始为:仁义治世宝 清洁传家珍 忠信福禄本 和平畅茂因。    

金堂水竹林李氏派语(一世祖李辉春/贝氏,二世祖李世辈(一世祖李辉春/贝氏,二世祖李世爱/英氏,三世祖李生玉/许氏,原籍湖南新宁高桥):天 元 年 永, 时 值 宏 昌, 家 道 隆 庆,福祈延长,笃生英俊,特起贤良,安邦定国,族大庭光。    

扩展资料:

起源

1、出自赢姓

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顼(zhuān xū),出自赢姓。颛项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

到了唐尧时代,颛项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

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李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2、出自姬姓

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在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是周的同姓后裔,后向川东扩展。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在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留于渝境的巴人成为板楣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3、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4、出自他姓改李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5、外族基因的融入

李姓的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

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发生外族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

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

-李氏族谱

1、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2、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3、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5、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下塘庵子李氏:源启运昌,怀述承忝,星联纪盛,炳泰庆乾,儒(如)修广毓(玉),法宪兆传,忠信为本,后祠乃贤。

6、安徽望江伦要堂李氏派语:贵胜庆道妙,敏永文仕万,大木一志良,思正广学光,德继先时序,材传亿世英,自能宾上国,可以锡嘉名。

李氏相关信息:

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2010年,据国家统计数据普查显示人口为9200余万;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

以上内容参考 -李氏家谱

李氏字辈寻祖

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 [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