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宗人府电视剧常会提到,那宗人府究竟是什么部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清朝时期的宗人府电视剧常会提到,那宗人府究竟是什么部门?,第1张

我们看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尤其是清朝的宫斗剧时,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叫做“宗人府”。宗人府是专门针对和服务皇室成员而存在的。

“宗人府”这个机构其实从明朝就一直存在,我们说到刑法的时候,会把明清两朝单独拉出来,这是因为明清两朝的刑部管不了皇室宗亲,这两朝的刑部权力没有那么大,而要管理皇室宗亲,就要靠另外一个部门,也就是宗人府。

宗人府在明朝的时候叫做大宗正院,后来改名为宗人府,宗人府的最高长官是由亲王担任,这样也就避免遇到那些身份比较高贵的皇子公主时,普通的官员无法处置他们。

所以,在明清时期,一旦皇子公主犯事,我们常常就会听到某某人会说:“交由宗人府处置。”或者说:“给我关进宗人府去。”

不过,宗人府是不是只管处罚和关押那些皇亲国戚呢?其实不是的。宗人府的主要工作,其实是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事务。

我们常听皇帝说“诛你九族”,这九族肯定轮不到皇帝这儿,但是皇帝也是有九族的。这宗人府就掌管着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实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嗣袭爵位、名字封号,以及生死,婚嫁,谥号,安葬等等事情。

而皇室宗族如果有请求需要上达给皇帝,宗人府也要替他们向皇帝报告,所以宗人府的工作量其实还挺大的。

有名号的太妃两个,分别是康惠淑妃和懿靖大贵妃,也就是皇太极时期的衍庆宫淑妃和麟祉宫贵妃。

顺治帝活到成年的公主只有皇二女恭悫公主,嫁给辅臣鳌拜的侄子。公主只有封号,没有名字。

公主有两级,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一般来说,固伦公主的封号只有皇后之女才有资格享有。和硕公主一般是妃嫔女儿的封号。皇子幼年没有封号,成年后按他们的贡献享有爵位,从上到下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皇亲爵位世袭制度为降级世袭,除了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和慈禧封的四个王爷世袭罔替,不降级袭爵位。

怡亲王与曹家之关系考

一、曹家抄家本事

《雍正王朝》演到江宁织造曹府被抄家一段,剧中背景是这样的:雍正帝为国库空虚、酬不到年羹尧西北平叛的军费而发愁,说起各地官吏拖欠官银的事,有大臣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之侄曹頫、苏州织造李煦两家拖欠官银数百万两,雍正当即下旨抄家。随即镜头一转,曹府大门洞开,江苏巡抚李卫率大队清兵如狼似虎,连抄带强,一少年躲在老太太怀里吓得不知所措,旁边字幕:少年曹雪芹---。

这是戏说,历史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雍正元年正月初一即下诏彻查亏空,目的是要扭转康熙末年官场腐败的问题,曹李两家并不是拖欠官银,时间也不在年羹尧西北平叛的时候。过去红学界普遍的认知,曹家亏空因接驾问题。康熙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府邸,一次为曹玺接驾,三次为曹寅接驾,造成江宁织造府大量亏空,因红楼梦语“不过是用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康熙帝对曹家特别是曹寅本人极大关照,曹家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曹寅病重,康熙谕旨特使送金鸡纳霜,亲子曹顒死后,曹寅本无嗣,又命同族中过继曹頫为子继任织造。曹寅亲家李煦奏折内犯忌,康熙又以戏谑之笔批复,足见对此两家之信任与偏爱。所以曹家在康熙朝极度盛世,织造府为内务府一派出机构,本无品级官职。曹家的亏空由来已久,关系重大,早已伏下了抄家的隐患。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朱批曹寅的奏折:“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五十年(1711),朱批:“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看轻了。”五十一年(1712)七月,曹寅病殁。

康熙驾崩后,雍正二年查抄江宁织造府,押解曹頫一家进京,戴罪枷号,后依隋赫德奏,赏给曹家京城蒜市口7间半房屋居住并未深查,乾隆四年曹家似因弘晰逆案受到牵连彻底被查抄。(曹雪芹,康熙?年生于江南江宁织造府,时曹寅、曹顒已逝,曹頫奉旨过继曹家承祧曹寅,生子曹雪芹,寅弟曹宣仍留本斋,即不入曹寅一系家谱。两套曹家家谱都无曹沾名字,因曹頫已为戴罪之身,家谱一系至此截止。曹宣一系即曹頫本生系因曹頫已过继也不再保留其名字,曹沾其名亦当不入。)以下为实录记载雍正帝查亏空始末: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正月初一即在养心殿连发十一道治吏谕旨,从总督到知县(《清世宗实录卷三》)追查亏空,并成立专门机构—会考府,主持这项工作的为怡亲王允详。先从户部查起,该部库银亏空二百五十余万两,雍正帝即命历任户部官员赔偿共计一百五十万两,另一百万两责成户部历年弥补。清查中康熙帝第十子、第十五子涉嫌亏空,雍正即命变卖或充公他们的家产来赔偿(《清世宗实录卷二十六》)。清查地方亏空,命将责任官员革职抄家补赔。名贪官不得留任原职分期补还亏空。自杀身亡的贪官,由其子弟家人赔补。雍正四年在内务府设监察御史,稽查内务府所属七司三院事务。

这里几处关键的意思是,1、康熙知身后会因亏空事对曹家不利,多次提醒曹寅及亲家李煦(两府亏空相当的原因是因为南巡接驾),曹寅本人应当了然于胸,所以生前常作“树倒猢狲散”语。2、雍正即位伊始即举全国之力彻查此事并非只针对曹李两家,从下旨到曹家罹难有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即可证。3、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详。下面引用清史稿《世宗本纪》涉及怡亲王文字及《诸王传》怡亲王条目来佐证怡亲王与曹家的关系是否亲密及石头记己卯本之出处。

二、怡贤亲王允祥本事

(一)、清史稿《世宗本纪》

清史稿《世宗本纪》载怡亲王处有:“”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壬戌,封胤祥为怡亲王,雍正元年夏四月丙辰,命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封其子弘昌为贝子。雍正三年三月乙丑,叙总理王大臣、怡亲王胤祥予一子郡王。雍正八年五月辛未,怡亲王胤祥薨,上痛悼之,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壬午,上再临怡贤亲王丧。诏曰:‘朕诸兄弟之名,皆皇考所赐。即位之初,胤祉援例陈请更改上一字,奏明母后,勉强行之。今怡亲王薨逝,王名仍书原字,志朕思念。’辛卯,诚亲王胤祉会怡贤亲王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至是,议上,请削爵正法。得旨,削爵拘禁。八月辛亥,命怡贤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晈别封郡王。”

(二)、清史稿《诸王传》

《诸王传》怡亲王条目记载怡王生平及子嗣绵祚: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十一月,谕:“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 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今不 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 下诸王大臣议。既,仍允王请,命王所兼管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 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增亲军二名属,加护。二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诸弊,并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以王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 于诸子中指封。八月,加俸银万。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总理京畿水利。 疏言:“直隶河与汶河合流东下。沧、景以下,春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皆汇 于天津大直沽入海,河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请将沧州砖河、青县兴济河故道疏濬,筑减水坝,以泄之涨;并于白塘口入海处开直河,使砖河、兴济河同归 白塘出海;又濬东、西二淀,多开引河,使脉络相通,沟浍四达;仍疏赵北、苑家 二口以防冲决。子牙河为滹沱及漳水下流,其下有清河、夹河、月河同趋于淀,宜开决分注,缓其奔放之势。永定河故道已湮,应自柳义水所归,应逐年疏濬,使浊 水不能为患。口引之稍北,绕王庆坨东北入淀,至三角淀,为又请于京东滦、蓟、 天津,京南文、霸、任丘、新、雄诸州县设营田专官,募农耕种。”四年二月,疏 言直隶兴修水利,请分诸河为四局,下吏、工诸部议,议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 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 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寻又命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各 一。三月,疏陈京东水利诸事。五月,疏陈畿辅西南水利诸事。皆下部议行。

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 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 望。”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命增仪仗一倍。十一月,王有疾。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 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 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拨官 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又命未殡,月赐祭;小祥及殡,视大祭礼赐祭;三年后,岁赐祭。皆特恩,不为例。乾隆中,祀盛京贤 王祠。命王爵世袭。

子弘晓,袭。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子永琅,袭。嘉庆四年,薨,谥曰 恭。孙奕勋,袭。二十三年,薨,谥曰恪。子载坊,袭。明年,薨。弟载垣,袭。事宣宗,命在御大臣。咸丰八年,赐紫禁城内肩前大臣行走,受顾命。文宗即位, 历左宗正、宗令、领侍舆。

载垣与郑王端华及端华弟肃顺皆为上所倚,相结,权势日张。九年,命赴天津 察视海防。十年正月,万寿节,赐杏**端罩。七月,英吉利、法兰西两国兵至天 津,命与兵部尚书穆廕以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人议和。时大学士桂良已于天津定议,上许英使额尔金至通州签约,英使额尔金请入京师亲递国书,不许。兵复进,上以 和议未成,罢载垣钦差大臣。未几,扈上幸热河。及和议定,臣请还京师,上犹豫 未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载垣等受遗诏辅政,与端华、景寿、肃顺及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称“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政。九月,上奉文宗丧还京师,诏罪状载垣等,夺爵职,下王大臣按治,议殊死,赐自尽。事详肃 顺传。爵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并命不得以其子孙及亲兄弟子承袭。同治元年,以 庄亲王允禄四世孙载泰袭辅国公,收府第敕书。三年七月,师克江宁,推恩还王爵。九月,以宁郡王弘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还敕书。光绪十六年,薨,谥,夺 爵,以先薨免罪。弟之曰端。子溥静,嗣。二十六年八月,薨。九月,坐纵芘拳匪 启子毓麒,袭。

雍正即位之初即予允详以要职,死后仍给与极高的政治待遇,在名讳上恢复其胤祥的本来名字,诚亲王因为会丧时没有悲痛的表情立即治罪。可见,雍正非常信任这个弟弟。彻查亏空类似现在的中央审计,必委以此种极忠诚能干之人方能不徇私枉法,将此项事进行到底。由清史稿两段可证有二:第一、允详在康熙末年没有入废太子及八阿哥党,与时为雍亲王的胤禛私交尚好。第二允详本人办事能力应不弱,为人处事也能秉公不徇私。无此两因,即使不遭雍正报复,也必不能多次领重任,身后也必不能受享如此多的非常待遇。

三、怡亲王与曹家之关系推考

雍正二年(1724),复曹頫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这是雍正在曹頫请安奏折上的批示,时曹頫已戴罪,从南京迁回北京,携曹寅妻李氏老妇人居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尚有奴仆三对。从雍正的御批上可以看出:1、曹家罹祸及善后事由怡亲王主管。2、雍正尚无曹頫不法的实据,否则不会说“若”字。3、曹頫曾委托其他官员向皇帝说情,因此雍正说不要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4、怡亲王似与曹頫私交尚好,有荫庇之处。

以上四点尤其是第四点向来红学家认为怡亲王与曹家关系极好,因此雍正帝才没有重办曹頫,而且因石头记己卯本中避“祥”“晓”两字讳,断定己卯本出自怡王府。此处可针对雍正帝御批详细推考。

从上文引《世宗实录》及《清史稿》史料来看,雍正帝即位伊始即下诏彻查亏空,原因有三:第一、康熙晚年皇位之争,手足相阀,风云突变,作为本不是热门的胤禛必定积蓄了大量中伤自己的敌人和政治对手,势必要找一个理由清除异己,为自己执政打下基础,查亏空事正是为此;第二、皇位更替,执政者也一定要安排亲信在新的政权里,年羹尧、隆科多等皆执掌新朝的军权、政权,那经济命脉交给谁打理呢?皇帝选中了十三弟允详,改元之前即加封允详为怡亲王,雍正元年四月即命怡亲王允详管理户部,为彻查全国亏空事的总管。曹頫戴罪回京,因亏空事落马者当不止其一人,现有的史料不能佐证仅有曹頫受到过怡王的特殊照顾,如有其事,那何须隋赫德上奏曹家现状并要求赐予暂住房屋与奴仆呢?再者,如有怡王庇护,曹頫何须再托他人,以《诸王传》可证终怡王一生,雍正都对这个弟弟恩爱有加,曹家并无谋逆之举,怡王当照顾的来。从御批上看,曹頫并未恳求过怡王或求过但怡王没有为他说情,不论哪种都可正证怡王与曹頫无多大交情。第三、“王子甚疼怜你”也不过是雍正托心之语,只不过怡王有仁厚之心(非此雍正必不善待其一生),并不独加于曹頫一人,而是有些内情想必只有怡王知晓,也只有怡王能正确引导事情的走向,因此皇帝希望曹頫包括所有戴罪之人只有按照怡王的意思办才能不“坏朕名声”,而其他人只会“恐吓诈你”。

事实清楚,雍正御批没有指出怡亲王有庇护曹頫之举,反而证明了,曹家与王府无甚私交,曹頫戴罪既没有向怡王托情,王爷也没有对曹頫有任何照顾的地方。

四、己卯本之出处推考

“一九七五年历史博物馆王宏钧同志将他早些年前为该馆收藏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抄本送给吴恩裕同志鉴定,经他研究,认为有可能是己卯本散失的部分,他还发现了此残抄本上有避讳的“祥”字缺笔,因而怀疑有可能是避怡亲王弘晓的讳。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我,并约我去北京图书馆查核原己卯本。在查核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多处“祥”字缺笔。后来我又借到了原抄本的《怡府书目》即怡亲王府的藏书书目,上面钤有“怡亲王宝”“讷斋珍赏”“怡王讷斋览书画印记”等图章。在这个抄本书目里同样有避讳。之后,吴恩裕同志又发现了在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里,也有祥字避讳。这样,我们才确定这个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确是己卯本的散失部分,而且还进一步确定这个己卯本是怡亲王府的抄本,主持抄藏此书的人当是怡亲王弘晓。这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这个发现的首创者是吴恩裕先生。”这是冯其庸先生对己卯本出自怡王府的认定(《石头记脂本研究》)。这其实并不能成为定论,第一、抄本若为曹家与怡王之特殊关系而入王府,则抄本必不避两代怡王之讳。第二、极大可能怡王后人抄书底本为己卯本,避两代怡王讳,则此抄本即不能证明曹家与怡王府之关系,更不能证明一名己卯本出自怡王府,因为怡王府过录时底本早成。

五、结论

1、怡亲王允详为全国彻查亏空是主管,其行为是要按照雍正的之意打掉政敌,御批让曹頫求问王爷并无特殊含义。

2、曹家罹祸,怡亲王并无特殊庇护,以往红学家欲将二人相连,是为佐证己卯本避讳的发现。

3、己卯本避怡王府讳似可证此本出自王府,但是否为怡王所命或誊抄自王府都不可证,充其量为怡王府过录,因为避怡王讳可出自允详、弘晓之后,同治元年载垣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

1650年,

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掌控,对八旗的排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正红、镶

白、镶红、正蓝、镶蓝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再未有任何改动。到了雍正年间,清世宗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他以儒家“天无二日”之论发布谕旨,将下五旗

旗员与旗主的臣属关系彻底废除,仅保留各属下包衣的直接控制权。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也由皇帝直辖。清世宗还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旗主(多尔衮死后)

镶黄旗旗主:皇帝顺治帝

正黄旗旗主:皇帝顺治帝

正白旗旗主:皇帝顺治帝

正红旗旗主:巽亲王(贝勒)满达海、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

镶白旗旗主:显悫亲王富绶

镶红旗旗主:平比郡王罗科铎、承泽裕亲王硕塞

正蓝旗旗主:信郡王(豫宣和亲王)多尼、贝勒(追封睿亲王)多尔博

镶蓝旗旗主: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铁帽子王(1650年时)

六位和硕亲王

和硕礼亲王:巽亲王(贝勒)满达海

和硕睿亲王:贝勒(追封睿亲王)多尔博(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剥夺封号。乾隆时多尔衮的后人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

和硕豫亲王:信郡王(豫宣和亲王)多尼(多尼改为信亲王、信郡王。乾隆时改回豫亲王,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

和硕肃亲王:显悫亲王富绶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顺治八年(1651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被其弟顺治帝封为承泽亲王)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

两位多罗郡王

多罗克勤郡王:平比郡王罗科铎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顺治七年

清定王以下园田数  

  顺治七年(1650),清定出王以下园田数目:亲王八所,郡王五所,贝勒四所,贝子三所,公二所,每所有田一百八十亩。将军给田具体数目眯:镇国将军二百四十亩,辅国将军一百八十亩,奉国将军一百二十亩,奉恩将军六十亩。凡给过园地的王、将军停止供应其家口粮米。清廷还制定了公主、郡主及驻防官兵、壮丁的具体应得田亩数目。

清建柔远馆驿  

  顺治七年,清廷在福建建立了柔远馆驿,以供来京朝贡的琉球使臣途中居住。

俄军入侵黑龙江流域  

  明末清初,俄罗斯帝国的侵略势力开始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发展。顺治年间,他们多次派兵侵入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不断在达斡尔、朱舍里、赫哲、费雅喀、索伦和蒙古等族居住区内烧杀抢掠,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抵抗。顺治七年,俄罗斯侵略者攻占达斡尔族首领阿尔巴札驻地雅克萨,还企图派人“劝说”中国皇帝“归附”俄罗斯君主,向其交纳贡赋。顺治八年七月,侵占瑗珲旧城。顺治十一年初又曾占领尼布楚,后在当地蒙古、索伦族人的坚决反抗下,被迫撤出。顺治十五年,再度攻占了尼布楚。

阿济格乘丧谋乱夺政  

  顺治七年十二月,英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骁勇善战,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成为清朝著名的开国功臣。顺治七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劳亲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之诸王。与此同时,他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1651)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顺治八年十月十六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

闻香教王氏家族分成两支  

  闻香教创于明万历年间,明末清初,闻香教为逃避统治阶级的严酷镇压,改名为大成教,又称作大乘教。顺治七年(1650),闻香教创始人王森子王好贤的孙子王盐由石佛口迁往卢龙县安家楼和阚家庄。从此,王氏家族分成了东西两支(又称两院),东支仍居住于石佛口,西支就是安家楼和阚家庄。他们均系各自出外传教,彼此并不知悉;所传徒弟,亦各认支派,不许混杂,甚至连活动的踪迹、教徒的名字也彼此保密。该教传教方式是父子递传,一旦师父故去,教徒和教门的关系也就随之结束。只有重新拜师父的儿子,并再履行一次入教手续,师徒关系方为有效。

朱慈叶聚众反清  

  顺治七年(1650)正月,南明德化王朱慈叶、石城王朱议氵岁在福建聚众反清,攻陷大田。浙闽总督陈锦闻讯遣军进剿,擒斩朱慈叶等。

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抗清基地  

  顺治七年(1650)七月,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抗清基地。郑成功,原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年少聪颖,颇得隆武帝的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因此被称为“国姓爷”。郑芝龙降清,成功苦谏不听,于是在广东南粤招兵买马,打出“背父救国”的旗号,组织抗清义军。顺治四年正月,郑成功自南粤募兵返回福建安平,会故臣将吏设明太祖帝位,矢盟恢复大明江山。他自称“招讨大将军罪臣”,设官分领各军,闽中旧将“多归心”,势力日渐强大。永历称帝后,郑成功又奉永历年号,先后被封为威远候、延平候。自顺治四年至七年(1647-1650),他率领海上义军,连破福建的同安、海澄、漳浦、泉州及闽南沿海一带地方,进据金门、厦门。郑成功把厦门改名为思明州,成为抗清的政治中心和基地。他在厦门设立“六官”分理庶政,遣官在各地征集粮饷和兵器,分其军为左、右、前、后、中五军,自领中军。此后,金、厦地区的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清义军不断壮大,势力扩大到广东的潮州、潮阳、惠来、揭阳一带。

瞿式耜抗清殉节  

  顺治七年(1650)十月,瞿式耜在广西桂林被清军执杀。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常熟人,崇祯时为给事中,南明弘光政权时任广西巡抚。永历政权建立后,他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竭诚拥护永历帝,奠都桂林,力图重兴明朝大业。然而,永历帝从无大志,昏昏然苟安于一时,一听到风声紧急就仓皇逃窜,拒绝了瞿式耜的多次规劝。加之永历王朝由于内部党争激烈,置抗清大局于不顾,一味并吞异己,逼走大顺农民军,更加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顺治七年十月中旬,清定南王孔有德率军逼迫桂林,督师瞿式耜急令南明军赵印选出师,但赵部却离城逃遁,其余各部也争先奔窜,桂林空无一兵。时总督张同敝回城商议对策,瞿式耜坚定地表示:“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使张同敝深受感动。于是两人冠带,张灯备酒对坐大堂。十一月初五日黎明,清军入城,将二人抓获。孔有德百般劝降,终无一获,最后在独秀山下将瞿式耜、张同敝杀害。

张弘猷“抗误军需事”发  

  顺治七年(1650)下半年,湖南、湖北战场上发生了长沙知府张弘猷“抗误军需军”,实际上这是续顺公沈永忠一手制造的事端。沈永忠是清崇德年间降清的明将沈志祥(降清后被封续顺公)侄,沈志祥死后因其无子,沈永忠遂得袭续顺公。顺治七年下半年,南明军进攻武冈、靖州、麻城,沈永忠闻讯急发三镇兵马,分别迎击,并借机向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施加压力,滥索军饷。罗绣锦无奈,被迫应允。然而,负责交运粮饷的长沙知府张弘猷一方面谴责沈永忠“哪管小民抵死”,另一方面先凑了银一万两、米一千石运送军中。沈永忠对张弘猷的公开顶撞十分恼火,遂以这些银米不足半月之饷为由,上疏诬陷张弘猷“抗误军需”。顺治帝览疏后,误信沈永忠之言,命罗绣锦“严查速奏”。此后,虽经罗绣锦竭力辩白,张弘猷得以继续任职,但沈永忠却利用顺治帝的失误,更加刚愎自用,飞扬跋扈,公开把迫害矛头直指罗绣锦,终于使其心力憔悴,抑郁成疾,悄然辞世。

清朝时期的宗人府电视剧常会提到,那宗人府究竟是什么部门?

我们看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尤其是清朝的宫斗剧时,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叫做“宗人府”。宗人府是专门针对和服务皇室成员而存在的。“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