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冉闵的全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求冉闵的全资料,第1张

  冉闵

  冉闵(卒于公元352年6月1日),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

  冉闵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军, 乞活军当时已归顺后赵,冉闵参与了石虎攻打鲜卑和西羌及平服匈奴余部的战争,建立了军功,被石虎收为义子在石虎后期,利用手中军权,将后赵帝国的粮食散发给汉族饥民,收买人心石虎死后,靠四十万汉人尸肯修建起来的后赵皇宫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襄国宫殿倒时明确史料为冉闵所炼烧死),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冉闵借此机会,放出石虎从全国各地的抢掠十万汉族妇女,很多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将之许自己的部下与高力汉族卫士,收卖人心

  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

  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

  冉闵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后赵(羯族所建立)后,利用当时汉人对胡人的刻骨仇恨,一次次煽动胡汉纷争,弄的天下大乱,数百万胡人在他发起的战争中死于非命,汉人死者亦不计其数他发布了的<杀胡令>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汉族主义暴发的<讨胡檄文>,冉闵当时致书北主各地,号如汉人起来屠杀胡人 冉闵还向东晋政权致书联合抗胡,软弱的东晋政府没有答应。

  公元349年五月,冉闵扶立傀儡石遵,使其“杀世自立”。石冲闻之,帅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余万胡军南下,被冉闵等歼灭于平棘,冉闵俘杀了石冲,为消灭胡人的有生力量,冉闵坑杀被俘降军三万余人;冉闵要求石遵“正式”让位予他(类似于汉魏晋之间的惮让),石遵当然不原将祖宗的基业让出;

  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闵杀石遵,胡族势力激烈反抗,冉闵尽杀胡人十余万,中原大乱。(《晋书》志第三)。同一时间,冉闵改后赵国号为卫,易姓李,立傀儡皇帝石鉴,以图挟天子令诸侯(后赵全国当时到处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将,可惜此举并不见效)。关中的赵乐平王石苞自关中率大军东讨冉闵,后被冉闵杀;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受石鉴书诛闵,亦被杀;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参与诛杀冉闵,也被冉闵所杀;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号召天下胡人杀掉冉闵

  冉闵看到各地的胡将都不听命于他,与之为敌,石鉴背后计划除去他(石鉴被闵杀时在位一百零三日)。冉闵攻斩了石鉴叫来杀的的孙伏都三千羯士等人,纵兵屠杀,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冉闵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和“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结果方圆百里的汉人都跑了过来,胡人全部离去。冉闵看到胡人终究不听命于已,亲自带兵在邺城周围屠杀胡羯二十几万人。

  冉闵还下达<杀胡令>外,致书各地号召北方汉人起来屠杀胡人。于是,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迁入中原的五胡六夷死者不计其数,很多汉人也被误杀,特别是山西南部的血腥报得中,很多长的像姜氐的汉人也被当作胡人杀死

  冉闵立国仅三年,没有一个月不与众胡联军大战,死者不计其数有史可查的冉闵杀人记录有:冉闵攻打胡酋张贺度,斩二万八千首级;斩匈奴刘显带的胡羯军三万余级等。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几百年的的鲜卑北魏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几个人为冉闵正义直言。并未被史家列为十六国之一。

  冉闵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各胡路上相互杀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数百万人死于途中冉闵的做法造成了十六国时期的一次最大动荡,避免了北方汉族被消灭的危机。

  冉闵,初为后赵国君羯人石虎部下将领,并为石虎养子,遂改姓石。昌黎大战中,少年冉闵首次出场,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屡立奇功,拔擢高位,威震华夏。

  当时羯胡暴孽,残害汉民。后赵皇帝石勒统治时,为使胡人人口超过汉人人口,北方汉人被大量屠杀。石勒规定汉人被称作“奴仆下才”的同时,要尊“胡人”为“国人”,违者斩。石勒规定胡人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汉人不得反抗辱骂胡人,甚至他的开国汉臣也常被抢。石勒死后,羯人石虎杀光石勒的子孙。比石勒更残暴百倍的统治北方汉人,石虎本已有多处宫殿,又在长安、洛阳、邺城、襄国等地广修新宫,汉人劳工死者不计其数。一次性抢掠汉族民间少女五万(石虎征四万多人,石虎的儿子又背着他征一万名汉族少女)。石虎无休止的发动战争,强征五十万汉人造甲,十七万汉人造船,折磨饥饿至死者三分之二。胡族豪强们除了行军打仗外,在和平年代也常以人肉为食,要求孩子也跟着他们学。石虎经常去大臣家里强奸掠来的“鲜货”,将少女人头作“艺术品”,甚至连尼姑也不放过,经常和大臣一起吃尼姑肉。其间人民的反抗,均被血腥镇压,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当时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被吊杀的汉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十余年内北方汉人从数千万锐减至四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自称“野兽”的石虎将邯郸以南(一说临漳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规定汉人与野兽相遇时,不得向野兽进攻,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他的大臣上书称他的“业绩”是“夺汉女十万余口以实后宫,环地数千里以养禽兽”…… 羯赵暴行罄竹难书。

  公元349年,石虎死,五月,冉闵扶立傀儡石遵。石冲闻之,帅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余万胡军南下,被冉闵等歼灭于平棘,冉闵俘杀石冲,为消灭胡人有生力量,坑杀被俘降军三万余人;冉闵要求石遵禅位予他,石遵拒绝。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闵杀石遵,胡族势力激烈反抗,冉闵尽杀胡人十余万,中原大乱。同年,冉闵改后赵国号为卫,易姓李,立傀儡皇帝石鉴。后赵全国当时到处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将,关中的赵乐平王石苞自关中率大军东讨冉闵,后被冉闵杀;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夜受石鉴书诛闵,亦被杀;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参与诛杀冉闵,也被冉闵所杀;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号召天下胡人杀掉冉闵…… 冉闵看到各地的胡将都不听命于他,与之为敌,石鉴亦在背后计划除去他。350年正月,冉闵在部将李农和王基的拥护下推翻羯赵并杀死石鉴,复姓冉氏,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改年号永兴。

  冉魏建立后,冉闵下令杀羯。一日内数万羯人被杀,男女老幼无人可免,是时前后约有二十万人被杀。冉闵的屠杀引来强烈的反抗,石虎庶子石祗称帝,建都于襄国(今河北邢台),非汉人的将官纷纷响应。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以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归降东晋,希望东晋势力重返中国北方;但并未被东晋接纳。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以奇兵突袭各路胡军,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两千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收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石虎的38个孙子亦尽为冉闵所杀。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352年,石祗部下刘显杀死石祗,投降冉闵,从而后赵灭亡。

  但数场大战打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时占据辽东,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却进入极盛时期,他乘中原大乱占据幽州,分三路军队南下。慕容恪带领的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攻冉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铁骑兵为主)包围。冉闵令人在慕容恪军中散布流言以鼓噪声势,慕容恪所带铁骑兵在阵中冲杀不久便十分疲惫了。冉闵利用其步兵灵活机动的特点拖垮了慕容恪的军队,连杀三百余人,冲散了慕容恪的军队,终于杀出包围圈。突围东走二十馀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坐骑朱龙战马因过度疲劳而突然死亡,冉闵被俘。慕容恪捉到冉闵后,赴蓟城(今天津市蓟县)献与国主慕容俊。左右命冉闵下拜,冉闵拒绝,乃叱之:“汝何不拜吾主?”冉闵回答:“安有中朝天子拜汝夷狄乎!”慕容俊嘲笑冉闵:“汝乃奴仆下才,怎得妄自称帝?”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他的后人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这是三国以后第一次发生臣子自杀殉国。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闵的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几百年的的鲜卑北魏的史学家把冉闵大骂一顿。在史书上没有几个人为冉闵正义直言。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致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捧杀还是棒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4752328html

求冉姓家谱辈份表,孩子快出生了,求家谱辈分表,孩子他爷爷叫冉永旗。

第1问:宝宝还没出生可以起名字吗?

答:其实准父母在宝宝未出生之前不需要急着命名,也不用担心没有时间,在宝宝出生后,医院方面会给家长一段时间来给孩子命名的,这段时间也足够让准父母们给宝宝取个即合宝宝又叫得响亮的名字了。

出生后命名的好处是:宝宝出生八辰八字五行就确定了,生辰八字就是宝宝出生时的几年几月几日几时,这个时辰是宝宝降临来到世界的时间,也是接触到自然界的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宝宝生命力的旺弱。生命力强、弱或缺陷都对宝宝有极大影响,如果先天命力太强、太弱或有所缺陷,都会导致宝宝身体健康及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是需要后天的运气即姓名方面来弥补的。

所以建议宝宝出生再来,家长朋友别着急,各位家长朋友明白了吗!

温馨提醒:家长给孩子起名,就像是给孩子陪伴一生的朋友,好朋友一生相助,坏朋友一生相害,必须尽可能用心考虑周全,切莫草率,你认同吗?

1、源于高辛氏,出自帝喾之后,属于以古部落名称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帝喾为炎帝部落联盟首领时,其属下联盟是由八个大部落组成的,其中即有冉氏部落。冉氏部族人世代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夫叫叔山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力士,与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同为楚共王熊审的属下。

3、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太后芈八子之弟魏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魏冉,亦称秦穰侯,他是著名的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在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冉氏、魏氏、芈氏、陶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姓氏名望

1、冉求

冉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有治政之术,列政事科,曾为季氏宰。

2、冉季

冉季:字子产,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

3、冉耕

冉耕:字伯牛,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以德行称,后得恶疾而亡。

4、冉雍

冉雍:字仲弓,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出身贫寒,有德行。孔子以为可任诸侯治民之官,后曾为季氏宰。

5、冉孺

冉孺:一作冉儒,字子鲁,春秋时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敏于学。勤于问。

我有 贵州省 桐梓县娄山关镇小坝村

字派是姓氏合一之后,明宗别支的产物,包括字辈和派行两层意义。字辈即排辈分,同一姓氏的世系,次第的字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派行;由于地域或未统一修谱等因素,一个姓氏中有不同的派行。为统一字派,修谱时都要整理、续编统一的字派。字派最早始于春秋时期,以“孟、仲、叔、季”表示兄弟的长幼。至王莽时期,在姓和名之间,用同一字,或取单名时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表示为同一辈分,是兄弟。字派分为不断续拟的“长流水”和字辈固定重复使用的“循环派“两类。

吾冉氏的字派是“长流水”。在同姓交往和追宗祭祖时,字辈不乱,称呼有礼,长幼有序。

第一节 冉守忠房字派

酉阳旧谱拟定的字派及同治谱续拟的20字,均为全冉氏所知,大都以此统一。其拟定、修改、合派、续拟的情况如下:

一、冉守忠拟定22字派

北宋宣和年间(1120),冉守忠整定族纲,首定字派排行22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

瑄廷云臣仪 元维龙天奇

附注:宣汉新谱云:冉守忠整定派纲,首定派字排行28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宣廷

云舜仪玄显御龙 天奇之后又续新

此28字,个别字是错位有误,更主要的是“之后又续新”五字,不是“字辈”,是指出“天、奇”字辈之后,要重新续编新字派。

二、冉维屏、冉维功合谱拟定统一的“六十字派”

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冉维屏主修、冉维功编纂,实为酉阳、万县合编的《冉氏忠孝谱》,梁平《冉氏宗谱》记:维屏祖,思渊源,当继序,乃按前遗家传,于万历十六年(1588)命弟维仁、生员维功、维义,往梁(平)迎姻兄来知德写“序”。将“奇”字前万县所用20字,加修谱时编“永”字后40个字合定60。石柱谱写成“统一的六十字派”,实际上自“永”字后40字才是“统一字派”。

守元大久兴,福良茂才如,应仲廷锡单

仕绍芝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晋毅仁恒泰,开源衍庆长,朝中顺有志

国位殷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编者按:

1、冉维功,万县人,是入酉第十世冉如虎去万州(守仁才坟)的十九世孙。

2、宣汉新谱云: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3),族中首事人冉永亥等,在重庆邀请各州、县知名族人,重振族纲,决议排行四十五字:

仕绍之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敦复履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

国立英勤堂,先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其内容合上“永”字后40字。而时间比冉维屏、冉维功修谱拟字派时迟213年,比酉阳第三次修谱乾隆(1789)还要迟12年。

3、上述酉阳祖定字派,彭水《冉氏家谱》称:酉阳新立字派40字。大明天启五年(1625)仲春二十六日起用,亦是有力史证。

4、没有公认的“续编八十一字”。

继上述称作“统一的六十字派”后,又于1993年以后一些新修谱中写了这“八十一字”,可并没说明来自何谱,出自何编。虽然加注:“以上所载的多种字辈,应以‘六十字辈’为准,其余均作参阅。”这本以说明了续编八十一字派从时代、字义、派意上都不合于当今时代。没有公认,不多赘言……

附:续编的八十一辈:

九朝无有万国 部州如应襄 时习维思贵

兴宣共品章 月清尔可彦 文武景秀芳

治道英贤事 土云尧舜匡 福禄廷金亮

义武百选庠 君臣绍德跃 洪材蕃载纲

先代宗功显 学泽永登天 地大廷恩布

扬名后世昌

三 、冉守忠房字派的几次修定

(一)第一段22字为实用字派

由于入酉始祖冉守忠之功勋卓著,誉满西南,多把守忠房字派

誉称代表字派。而实际上这22字是土司官房直系的世系字辈,甚至字是土司官本人的“名”。冉守忠房第一段22字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守 文 世 胜 维 贵 思 万 载 如 应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兴 单名王旁 廷 单名雨部 臣 单名亻旁 单名亠首 维 龙 天 奇

由上可知:①单名派:13、15、17、18世为单名,土司之弟兄、堂兄弟均用同一偏旁部首。②重用字:5和19世都为“维”字。③其字义和组成的句语,无先定的可能,其后冉守时房字派也一样。结论:“奇”字前为不统一字派。

(二)第二段拟定20字否定字辈20字

“奇”字后的45个字在全川称基本统一,彭水《冉氏家谱》也证,永字辈起20字为酉阳所定。

今存康熙三年(1664),由22世土司冉奇镳与其叔冉天泽重纂《冉氏忠孝谱》,由乾隆五十四年(1789)校重刊《冉氏忠孝谱》、《大宗世系》,重申:自冉奇镳宗祖之子为始,即“永”字起,字派是:

永 裕 广 正 瑞 崇 隆 启 懋 光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毅 允 晋 恒 泰 开 元 衍 庆 长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以此五字句为列,每列为: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复始,庶不致紊乱。而否定了“朝中顺有志,殷勤国位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20个字。

(三)第三段否定二段10字 新拟定20字

今存最完好的清同治二年(1863)冉崇文(右之)修谱写派行说专篇,对上述“毅允晋恒泰……”字派直云:“此数十字,字皆少义,难于命名,今光字派后立20字”。即上述拟定的字派中,“光”字以后的“毅允晋恒泰,开元衍庆长”10字取消,而新拟20字。限于历史条件,交通闭塞,同治谱字派只流传相邻的酉、秀、黔、彭、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县,而涪、万两地区修谱所见多为:“毅允晋恒泰,开元衍庆长……”,酉阳同治谱新拟20字派,即现在通用的字派:

景 师 慕 立 本 定 志 效 明良

庆 衍 家 声 美 延 开 嗣 兆长

此20字不但字义优美,与前32字(‘守’~‘光’字)无重复。而且此字派已有五六辈嗣孙面世,族人早已认可,应为祖定字派。

(四)民国修谱未新拟字派

民国时期续修《冉氏家谱》,未拟新字派,在《首卷》重印云:同治续谱时新拟派行二十字,告祠外,俾族周知,兹重录于后:

景 师 慕 立 本 定 志 效 明 良

庆 衍 家 声 美 延 开 嗣 兆长

凡我族人以后到光字辈时,应依此取名,以归统系。

注:民国续谱将“师”改为“思”,将“嗣”改成“世”。此二字虽字句上讲得过去,但失去原字义,又和前22字中“思”、“世”重复,故应以清同治时字派为准,不用“思”、“世”二字。

四 、冉守忠房下字辈分派与合派

冉守忠房世袭土司第九世(代)有载朝、载隆,与堂兄弟载立,生第十世“如”字辈:“如彪、如虎、如狼、如豹、如蛟、如鹌、如獐、如龙、如凤、如麟、如鹤、如璋、如忠、如周共十四人,都任职,食采于贵州、湖北及四川省内、县内各地。而族之中心——酉阳历代土司多为武职,屡奉朝廷调遣征战,未能及时修谱,新拟字派。入酉十世后分支各地,各立字派,就是县内的如鹌、如蛟分支酉西,“如”字后字辈:永朝继庆单政志单荣曰以之明章尔宜于顺。如豹房分支铜鼓,“如”字辈后是:应兴坤廷经志友思。在外县的各“如”字派后,无有不变的,只有在酉阳的如彪、如狼房基本一致。但土司如彪房下分居外县的,也有演化分支,另立字派的。详见:《10世后字派对照表》。

直到十九世土司冉维屏修谱发至各地,公布字派,各房又才来仿用土司直系如彪房字派。如酉西冉如鹌房,已用的不能改,但未用的各支房分别从“广正瑞崇”才和土司房一致。

川东、万县、忠县、梁平、垫江、涪陵、丰都、南川等地,“光”字以后用“毅允晋恒泰(或晋毅仁恒泰),开元衍庆长,朝中顺有志,国位殷勤堂”20字与“景师慕立本,定志效明良,庆衍家声美,延开嗣兆长”20字同时并用完之后,一律用这次续拟20字派。

酉、秀、黔、彭四县及贵州、湖北、湖南,凡冉守忠房下,自永字到光字,光字后景字起20字都知道,字派统一困难不大。上述地区部分发行原冉炬光私人修《川东冉谱》拟20字“忠孝臻伟业,英才溢宏芳,九州乾坤转,华夏耀人环”及各县新拟字派一律作废,通用此次续修《冉氏族谱》续拟20字派为准。

五、冉守忠房字辈之统一

派行是每一个姓氏赖以昭穆五伦,明晰辈份,辨别亲疏,尊卑不紊的唯一标志,它是一根永远不断,永远延伸始祖的脉线。将一个姓氏的辈份无间无垒地贯穿于这条脉线上。姓氏的兴旺,赖于千支万派又繁衍无数的小支派。这样,沿着一脉行、永无止境地繁衍下去,支派越分,辈份越低。如此可见这些大支,小支,无不沿着统一的派行繁衍,而各支用各支自拟的字派作辈份作标志,岂不是脉行大乱。如有相会晤谈,唯知同姓而已,难辩长幼辈份,何谈称呼呢?近六十年来未及时修谱,不知字派者比比皆是,知其“字”者,不知其辈,单名太多、亦或名字相同。这派之子,是另一派之父、之祖屡见不鲜,岂不令人捧腹大笑。宗祖有灵,定会跺足叱骂大逆不道。然而后世子孙,并非有意窃居尊位,或存心甘居卑位。其过错应归于字派之各异,导致五伦混乱,尊卑颠倒。祖宗的血缘系统,顺逆不羁,流向无常。使今智者捶胸不已,企盼脉行(字派)之统一。

冉守忠祖字派及其后几次续定,在忠祖裔孙集中的酉、秀、黔及贵州、务川、遵义、德江等地都世代遵循,不紊乱,冉氏长流水,早已名符其实,社会皆赞;冉氏家族能做到的世系清楚,宗脉不乱,也是先辈立有“**改德”的族规警言,要做到:“族之同辈皆手足当亲,族之长辈皆祖宗当敬,族之**皆败类当鄙,族之能人皆楷模当钦”。老少和睦,同宗亲敬,是冉氏族人之传统美德。

续修族谱,望“如“字派各房未合守忠直系字派(即如彪房字派)的按修冉氏族谱讨论会决定归宗统一字派:

1、各支房已拟定字派者,可以用完或至某“字”止,再跟相应字派。

2、已取或后取单名的,应在支谱世系末列“辈名对照表”或在名后夹注“字派”。

第二节 冉守孝房字派

贵州松桃、遵义等冉谱记冉守孝房字派:

守文世胜维琎时万再如

天兴文茂应世正荣允龙

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

景师慕立本 定志效明良

庆衍家声美 延开世兆长

第三节 冉守时房字派

石柱新老谱记有四种大体相同的字派,今列代表字派,即冉守时佥事房字派:

守文元大久必兴,福良茂才允,应仲廷锡单,

世绍之天奇,永裕广振瑞,崇隆启懋光,

晋毅仁恒泰,开源衍庆长,朝中顺有志,

殷勤国位堂,祖德流芳远,义武百代扬。

第四节 涪、万各县字派

今收万州、忠县、梁平、丰都、涪陵、垫江等沿长江渝东几县为冉守忠房的另一字派,石柱谱说:冉维功(万县人)立统一60字派,此人正是与酉阳十九世土司冉维屏修谱之人。他是冉守忠房下冉如虎迁万县之九世孙(冉守忠之十九世孙),从守字辈起至22世奇字辈,在原川东(夔万、涪陵)、川东南(酉、秀、黔、石、彭)及贵州,上述22字都是已实用字派。不能说是冉维功统一而立。上述三大地区真正统一的只是从“永”字辈后,而“永”字后实为冉维屏、冉维功酉万联合修谱所拟。即60字为冉守忠房所立。而酉阳第三次修谱,冉崇文(右之)以“字”义不佳,不利取名而取消“光”字辈以后20字,而另立:“景师慕立本”等20字,为了对此,先列涪、万字派:

守元大久兴,福良茂才如,应仲廷锡单。

世绍之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

晋毅仁恒泰,开源衍庆长,朝中顺有志。

殷勤国位堂,祖德流芳远,义武百代扬。

第五节 冉氏四大字派对照表

√ 表示相同字辈

世系号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4

96

97

酉阳冉守忠

松桃冉守孝

石柱冉守时

涪、万各县

世系号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酉阳冉守忠

广

松桃冉守孝

石柱冉守时

字派是姓氏合一之后,明宗别支的产物,包括字辈和派行两层意义。字辈即排辈分,同一姓氏的世系,次第的字连续起来,就是一个派行;由于地域或未统一修谱等因素,一个姓氏中有不同的派行。为统一字派,修谱时都要整理、续编统一的字派。字派最早始于春秋时期,以“孟、仲、叔、季”表示兄弟的长幼。至王莽时期,在姓和名之间,用同一字,或取单名时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表示为同一辈分,是兄弟。字派分为不断续拟的“长流水”和字辈固定重复使用的“循环派“两类。

吾冉氏的字派是“长流水”。在同姓交往和追宗祭祖时,字辈不乱,称呼有礼,长幼有序。

第一节 冉守忠房字派

酉阳旧谱拟定的字派及同治谱续拟的20字,均为全冉氏所知,大都以此统一。其拟定、修改、合派、续拟的情况如下:

一、冉守忠拟定22字派

北宋宣和年间(1120),冉守忠整定族纲,首定字派排行22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

瑄廷云臣仪 元维龙天奇

(附注:宣汉新谱云:冉守忠整定派纲,首定派字排行28字。)

守文世胜维贵思 万载如应兴宣廷

云舜仪玄显御龙 天奇之后又续新

此28字,个别字是错位有误,更主要的是“之后又续新”五字,不是“字辈”,是指出“天、奇”字辈之后,要重新续编新字派。

二、冉维屏、冉维功合谱拟定统一的“六十字派”

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冉维屏主修、冉维功编纂,实为酉阳、万县合编的《冉氏忠孝谱》,梁平《冉氏宗谱》记:维屏祖,思渊源,当继序,乃按前遗家传,于万历十六年(1588)命弟维仁、生员维功、维义,往梁(平)迎姻兄来知德写“序”。将“奇”字前万县所用20字,加修谱时编“永”字后40个字合定60。石柱谱写成“统一的六十字派”,实际上自“永”字后40字才是“统一字派”。

守元大久兴,福良茂才如,应仲廷锡单

仕绍芝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晋毅仁恒泰,开源衍庆长,朝中顺有志

国位殷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编者按:

1、冉维功,万县人,是入酉第十世冉如虎去万州(守仁才坟)的十九世孙。

2、宣汉新谱云: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3),族中首事人冉永亥等,在重庆邀请各州、县知名族人,重振族纲,决议排行四十五字:

仕绍之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茂光,

敦复履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

国立英勤堂,先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其内容合上“永”字后40字。而时间比冉维屏、冉维功修谱拟字派时迟213年,比酉阳第三次修谱乾隆(1789)还要迟12年。

3、上述酉阳祖定字派,彭水《冉氏家谱》称:酉阳新立字派40字。大明天启五年(1625)仲春二十六日起用,亦是有力史证。

4、没有公认的“续编八十一字”。

继上述称作“统一的六十字派”后,又于1993年以后一些新修谱中写了这“八十一字”,可并没说明来自何谱,出自何编。虽然加注:“以上所载的多种字辈,应以‘六十字辈’为准,其余均作参阅。”这本以说明了续编八十一字派从时代、字义、派意上都不合于当今时代。没有公认,不多赘言……

附:续编的八十一辈:

九朝无有万国 部州如应襄 时习维思贵

兴宣共品章 月清尔可彦 文武景秀芳

治道英贤事 土云尧舜匡 福禄廷金亮

义武百选庠 君臣绍德跃 洪材蕃载纲

先代宗功显 学泽永登天 地大廷恩布

扬名后世昌

求冉闵的全资料

  冉闵  冉闵(卒于公元352年6月1日),汉族,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