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起源及家谱
中国秦姓的起源主要有四个,简明扼要地列举如下:
1、源于姬姓: 这是中国秦姓的主体来源,也是最早的源头,始于西周初年鲁国君主伯禽(姬姓)的一支封于秦邑(河南范县内)的后裔;
2、源于嬴姓: 具体地说是源于嬴姓赵氏的秦王室,《元和姓篡》记曰:“伯益裔孙非子周孝王封之秦陇西秦亭也,至始皇帝灭六国,子婴降汉,子孙以国为氏。”这一说法也得到《史记》以及其他史料的印证,说明秦朝灭亡后,有一些宗室遗族(特别说明一下,他们不是秦始皇后裔)改成秦姓;
3、源于少数民族汉化: 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并入汉族,其中一些家庭选取了秦做为他们的姓(氏);
4、源于外籍归化: 主要是汉晋时代,有一些来自罗马帝国的乔民,居留于中华,后代以其祖国国号(汉晋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为姓(氏)。代表人物有拜谒过孙权的商人秦论
盖闻根深者枝茂源远者流长凡子孙绳绳子孙千亿皆祖宗德泽所遗也故为子孙者宜立家谱树墓志以溯根源之所自吾祖自历下迁居年远而祖益蕃家谱墓志概未之修尝深憾焉幸哉弟豳等以护茔地十有馀亩倡率子侄协力耕种开其财源积蓄数载磨刻碑石尊祖敬宗於去岁十月间两茔均树墓志兼重修济南府老茔碑碣又共议於余曰墓志虽立而左昭右穆先人之名字俱未之载不如敬修家谱以广其传余想谱牒之重於天下尚矣以彰先人之德以笃宗族之谊以贻後嗣之谋若迟延不修阅世旣久坟墓虽存支派已迷至於羣然杂遝茫然其先人之名号者比比也余因是嘱侄尚义等於九支内详人之事迹序子弟之名次询其母族志其妻族尊卑长幼羣登於谱分支绘图瞭如指掌数年後子孙名字各续於后庶可以歴久远。
道光十七年岁次丙申夏月
六世孙秦世荣 敬撰
侄 秦岫 秦崶 谨志
孙 秦尚义 敬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闰三月十四日重修
敬撰: 十世孙 秦大智
谨志: 十一世孙 秦玳声
敬书: 十二世孙 秦宝华
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秦氏家族字辈排行:
1、湖北随州秦氏字辈: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2、湖北咸丰秦氏字辈:大士永代兴。
3、山东日照秦氏字辈:孟福红玉泗(嗣)绪培昌启茂秀卫一品。
4、山东日照莒县秦氏字辈:竹世为存利京光治彦廷建学永得大兴国万宗明。
5、山东东营、菏泽秦氏字辈:如宗传敬恩昌。
6、山东济南秦氏字辈:大玉清明时公。
7、山东滕州,江苏沛县秦氏字辈:养正景家存真延续。
8、陕西户县秦氏字辈:德富乐顺树圣祥荣振春承宗。
卿氏家谱的大致内容:俸世继学德,朝廷爵禄位,安夕乐增荣,贤文招太铿,以大承先体,富贵永隆昌。喜仕志一新,念宗启士民,相廷继思国,德胜万年兴,承先敦孝友,惠泽怀同仁,大邦文华秀,爵禄至天型。
姓氏起源——卿姓 姓氏起源卿姓,出自有虞氏,为帝舜之后,战国时虞姓游说之仕,在赵国颇有声望与赵孝成王初见,受赐黄金百镒,白壁一双,再见时封为赵国上卿。故世称虞卿。后虞卿闭门著书专记国家得失,世传《虞氏春秋》。其后代子孙以祖先官职命姓遂有卿氏 。历史名人虞舜之后,战国有卿秦,为魏将。清代有卿祖培,灌阳人,太常寺少卿。卿秦, 卿祖培, 卿献策 。
虞舜之后,战国有卿秦,为燕将。清代有卿祖培,灌阳人,太常寺少卿。
郡望堂号,渤海郡姓氏家谱,卿氏续修族谱历史名人,卿秦, 卿祖培, 卿献策 。卿姓的始祖是虞卿,战国时赵国的上卿。
受姓记《风俗通·卿姓》虞卿之后,谨按今所传风俗通义,有虞卿一篇。《无子孙改姓明文考》。《钦点四库全书·目录·子部·杂家类·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注,其姓氏一篇,自宋已佚然。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今裒为一篇附于宋。然则四库书内之《风俗通义》当自有卿姓,改姓明文然则卒,不可得见矣。
《史记》并《风俗通虞·卿传》,一见赵成王赐黄金百镒、白壁一双。再见拜为上卿,故号为虞卿。按此则子孙殆以官为姓,旧谓以名为姓者或误也。
我的字辈从周焘开始,焘子启擘应,礼宗坦景文,帝廷思允仕,汝仲道胜钦,尚楚用治联,开仁德永成,世代广贤良,邦家庆华荣,隆盛崇原美,继述志长兴,光耀彰学俗,秉守洪昌明。始主为周景和,周用林由湖南永州府零凌县,下川,我是代字辈,住安岳县双龙乡。
据2009年10月续修的《永州全氏族谱》记载:全姓根源于舜,其原始太祖公为西周掌管货币交流和市场贸易的官,名“泉”,故后裔即以官名“泉”为姓;后来因“泉”与“全”同音,且后者比前者含义更深广,故以“全”为姓。西周至秦朝,全氏家族很兴旺,在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称之为全氏望族——京兆郡,人丁兴旺,且名声显赫。
至西汉初,全氏族人受到政权变化的牵连而不得不分迁徙他乡,其中一支来到吴郡钱塘(今杭州)落户,至东汉灵帝时出了尚书郎右丞全柔,至三国时有全琮进封钱塘侯,又有全尚之女嫁给吴国君主孙亮为妻,被立为皇后,其父及亲属青云直上,有5人封侯并典兵马。后孙亮被废,导致家族遭到灭顶之灾,众多人头落地,余者被迫迁徙到了江西。
元朝末年湖南屡遭陈友谅兵戈战乱,朱元璋血洗湖南,当地土居百姓锐减,地广人稀。明朝1385年,朝廷下达移民之令,便发生了『削江西填湖广』的大迁徙。
经查永州市境内的土居人群中,原并无全姓。现双牌县全氏是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削江西,填湖广”大迁徙中由始祖云七郎举家扶老携幼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公颈(又说鹅颈塘,现江西地图没有鹅公颈只有鹅公镇)而来的,至永州府零陵县兴仁乡(今双牌县麻江镇、茶林镇)定居,开疆辟地,繁衍生息。
传至第五代的贵二郎生养了三子:长子荣一郎名永聪,定居今麻江镇麻江村;而次子荣二郎、三子荣三郎迁徙他乡,至今尚不知在何方。始祖云七郎的曾孙道成公养育三子,长子贵亮生一子名永隆,定居今茶林镇五家湾村。始祖云七郎的第六世孙永祥定居今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今定居在茶林镇五家湾村的永隆后代,虽人丁兴旺,然地盘狭窄,有的早已迁居宁远县境域的芳竹山、礼仕湾桥头村,有的迁居至今麻江镇的砖木磥、早禾田、周山口、五家、梓承磥,有的迁居至今茶林镇的竹山塘等地。而永祥的后代除定居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之外,有的迁居今零陵区凼底乡的赤石回村。双牌县境内今有全氏族人约4000人。
1班辈
全氏宗族的排班立辈始于唐朝。双牌籍全姓族人,自始祖云七郎从江西鹅公颈迁徙来后,400余年前曾修过一次谱。而永聪、永隆、永祥各支派因分居于各地,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统一修谱,导致辈次不一,其班次排辈各殊如下。
麻江镇麻江村系续谱前辈次为:永文世恩应,正国定朝安,大明登贵相,高照生瑞彩,百万遂成祥。
茶林镇五家湾村系续谱前辈次为:道贵永文,志应尚世,登一二仕,大光先祖,载兴徐陈,名存天良,克守忠德,宁期正昌。
五里牌镇全家洲村系续谱前辈次为:永文腾世,兴百达仕,一二三四五,正理昌明顺,红花赏茂开,日月常保定。
为不忘祖宗恩德,发扬光大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增强宗族凝聚力、提高族人的整体素质,振兴全氏家族风德,亦方便后人寻根祭祖,为国家及族人增添新的光辉,长辈全明群等人于2007年发起并征得族人同意,成立了全氏续修谱牒委员会。在各支族能人的相助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9年10月终于完成了续修《全氏族谱》工作。其续修的《全氏族谱》录入了双牌籍全氏世系齿录,并统一规定了新增班次排辈顺序:承前开宏运,科教振家德,仁孝千秋颂,寰宇常泰平。
2传统文化
(1)祖训
爱祖国,敬祖宗,孝父母,敬尊长,友兄弟,睦宗族,和乡邻,训子弟,崇节俭。
(2)教儿女经
居农一本教儿经,万古流传到如今。若是人家有一本,兴家创业人上人。桩桩事儿说得好,句句言语句句真。有用儿孙听此教,无用儿孙不留心。说起人家养儿女,有了儿女望长成。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痧麻痘疹求速愈,希望早日病离身。若是痘麻下了地,父母方才放宽心。痧儿痘水受了病,又怕登高吓成惊。略有伤风并感冒,急忙前去请医生。请得医生堂中坐,父母旁边侧耳听。听得好时心欢喜,听得不好闷沉沉。儿病恨不我来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喜得儿女病体好,人情礼物谢医生。请媒说合婚姻事,选择门当户对人。传庚递求亲事定,花费父母多少银。教儿学习攻书史,教女刺绣莫懒身。读书须把书为事,切莫弄假哄先生。哄了先生欺了己,纸糊棺材怎瞒人。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莫说年幼不晓事,玩玩耍耍混堂经。书要读熟字要写,打躬作揖学斯文。同学窗友休怠慢,有大有小礼上行。放学路上莫乱跑,免得旁人说先生。回家先把父母拜,见了伯叔礼相迎。家富长读不歇脚,家贫不过两三春。纵然难把功名取,也算知书达理人。读书多读无价宝,一字不识好伤心。别人写字不认得,痴眉痴眼望着人。曾见几个无用字,顽皮泻脸惹祸精。在家撒谎哄人生,父母先生被他哄,后来失悔怨谁人。自古常言说得好:一事无成百无成。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今年播下明年种,免得来年哀求人。过了新年休玩耍,有田有地要勤耕。草皮割青禽畜肥,播种插秧田要平。一年之计在于勤,精耕细作好收成。只有辛苦才有得,懒懒散散饿肚皮。自古人勤地不懒,汗水浇开幸福花。农闲时节寻事做,贸易帮工啥都行。赚一分来有一分,从来坐吃山也崩。有智使智全在心,无智使力脚不停。游手好闲难为人,哪里捡得半分文。且看筵席座中客,杯杯都劝有钱人。男大当婚女大嫁,随高就低喜迎亲。有钱人家多热闹,家贫就该量力行。切莫借债装体面,借债还钱是本分。男女双方想仔细,债台高筑害自身。勤劳苦做立家业,夫唱妇随是根本。茶馆酒馆休出入,花街柳巷切莫行。多少嫖赌吸毒者,万贯家财终成乞。堂上父母多行孝,养儿防老人人为。人到老来百病生,精神气血都衰了。儿子媳妇行孝道,哪个都有老时辰。孝敬父母亦为己,孝子万古留名声。堪叹世间不孝子,只当父母陌路人。埋怨家穷因父母,不想自己从何来,命中注定不由人。勤俭二字牢记心,懒惰浪子难为人。父母在生不行孝,死后何必哭灵魂。应知父母大如天,终生难报父母恩。兄弟妯娌如手足,只有这世无来生。相亲相爱和睦处,兄爱弟恭全家乐。酒肉朋友千千万,危难之中无一人。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为媳亦是人家女,敬老育儿是本分。聪明儿媳家道兴,愚蠢儿媳家几分。夫妻本是前世定,夫是天来妻为地。夫唱妇随操家计,养儿育女传后人。少年夫妻老来伴,天地调和万物生。远水难救近处火,远亲不如左右邻。富有亲戚常来往,贫穷朋友不上门。真诚待人和睦处,左邻右舍相帮衬。劝君凡事休昧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心口如一终究好,口是心非难为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人生一世虽短暂,过好一生不容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男女女各自想,兴家立业才算人。兄弟同心家必兴,妯娌和顺奉双亲。若是不把父母敬,后来儿孙照样行。父母都教儿女经,尊老爱幼做好人。代代相传儿女经,子子孙孙万年春。
(3)劝孝文
世有忤逆子,浮生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如生枯木。百骨未成形,母身如在狱。父力母含悲,妻对夫啼哭。唯恐生产时,身为鬼春属。一旦见儿面,母命尚再续。一种诚悦心,日夜勤哺育。母卧湿罩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全身在床边,愈暇恩沐浴。横簪与倒冠,神容不整齐。育儿经三载,汗水几缸斛。辛苦千万遍,年童十五六。性气暂刚强,行止难拘束。出入呼朋友,酒色竟嗜欲。日暮不落家,倚门望儿归。儿行千里路,母心千里随。一旦娶得媳,鱼水情和睦。看母面如土,观妻颜如玉。母责一言愠,嗔怒瞪双目。妻即骂百句,赔笑不为辱。母披旧裙裾,妻着新罗服。不避人憎嫌,不畏神亵渎。父母成鳏寡,长夜守孤独。健不供甘食,病不调汤药。袄裤甚单寒,衣衾不暖和。弃置在空房,犹如客寄宿。将为泉下鬼,命若风中烛。一旦致无常,孤坟殡山谷。魂灵在幽环,谁念常局躅。兹亲骨未寒,兄弟分钱财。不记遗产恩,唯言我自福。人不孝其亲,不如家养畜。鸦鸟尚反哺,羔羊也跪足。既然为人子,孝经须勤读。黄香夏扇枕,冬则暖衾褥。王祥卧寒冰,孟宗哭枯竹。郭臣欲埋儿,斑衣悦亲目。为何今世人,不效古风俗。为尔做吾歌,尔心当明白。勿以不孝头,枉顶高堂屋。勿以不孝心,枉着绫罗服。勿以不孝口,枉食白粱粟。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属。及早悔前行,莫待天殊戮。百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
(4)家戒十二条
一戒悖逆,二戒*秽,三戒争讼,四戒吸毒,五戒赌博,六戒盗贼,七戒鬻子,八戒溺女,九戒亲配,十戒内惧,十一戒械斗,十二戒邪教。
(5)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掘井。自奉必俭约,宴客切勿浪费。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圆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女美妄娇,非闺房之福。保姆勿用俊美,妻子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务。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舆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媚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得甚。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堕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急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自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6)处世格言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难?退一步,自然安稳;忍一言,自无忧虑。让他三分,何曾亏我;忍耐一时,便是圣贤!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能说是非。有人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要交有道之朋,莫结无意之友。饮清心之茶,戒乱性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恃富欺贫之人,不必用他;轻诺寡信之人,不必听他;饮酒不正之人,不必请他;时运未至之人,不必欺他;不知进退之人,不必说他;说谎制骗之人,不必惹他;不识高低之人,不必理他;来历不明之人,不必留他。
(7)全氏家族公约
为了提高子孙的整体素质,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促进和谐发展,早日步入小康社会,为了全氏的兴旺和子孙后代的荣昌,特订立此公约,望所有族人自觉遵守。
①崇尚文明,讲究礼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遇见族人要按辈分称呼,不得叫其名字,更不得呼其伪名。
②保护环境,爱惜生态。村子后面的青山是全氏族人的后龙山,要爱护山上的一草一木,严禁砍伐树木和毁林建造房屋。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切实保障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鼓励、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兴科学的良好风尚。
④团结互助,宽容待人。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彼此之间有了矛盾要相互沟通协商解决,坚决反对因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
⑤孩子的命名必须规范,不能乱了辈次排行。
⑥提倡优生学,族内子女不能通婚。
明末清初,蜀川兵连祸结,地旷人稀,田园荒芜。清政府曾两次下诏“移民填籍”。 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全氏奉旨填川。从康熙40年(1701年)到52年间(1713年),先后来到四川中江、蓬安、西充、营山、蓬溪、永川、遂宁、安岳、乐至等地有21户32口人,其中来到乐至县的有5户,全部定居在县北的崇仁乡境内。
蓬溪县常乐镇全氏入川祖全仕寅、全仕念乃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全氏“湖广填四川”21户中的其中2户。
清朝康熙46年(1707年),全永法的第七代孙全仕寅、全仕念迁移到四川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入川后的第一支全仕寅(住全家大湾、白果湾,另一说法是大场沟、白果沟);第二支全仕念(住兔子垭) 。
其入川前的祖辈全永法兄弟三人,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南阜里沙尾庙后坊立宅居住。
在如今的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迁居蜀地的后裔家谱中,往往发现很多家谱上记载他们的祖先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迁到四川,从家谱上得知当时这些移民迁移之路异常艰辛。
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为了移民四川,不惜变卖家产、倾尽家财出行。康熙四十七年(1708),来自湖南零陵的王氏兄弟,就记载了他们“ 阅巫山,度巫峡,历夔关,两岸猿声酸他乡之客,轻舟万重波惊失路之人,早行夜宿,亦步亦趋,经月余” ,最终从湖南零陵经长江水路,抵达四川简阳的过程。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为了移民四川,不惜变卖家产、倾尽家财出行。已经用光了全部盘缠。 “斯时也,盘费既尽,家无斗筲,举目无亲,借贷无门,拮据瘁瘩,固所难言。”
以至于一些人历经数代后,已记不得自己祖先到底是从湖南何县何乡镇何村迁至四川的,只模糊地记得是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移民到四川的。如:四川渠县陈氏家族寻根,我们祖先是1723――1735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得兴里迁到四川渠县;四川蓬溪县唐氏由湖广省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德盛里而来;四川岳池县郑氏祖籍考祖籍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归德乡得腾里,地名香山居住。
一二仁(三)映(成)时(德)纯修理学洪
性广元化尚(上)心立正明中
万事存天道五伦绍圣通
善人常有福积厚受昌隆
第五代子孙全德益由米心溪、心田沟迁至今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夏家沟四村、夏游湾五村上湾、面板湾等地居住。
(不完全统计)
全干卿 ,字锴修。常乐寺镇人也。为清代潼川府潼川中学学生。他修建常乐第一所女子广仁祠义塾,1906年办常乐初等小学校。1920年,他赴各镇乡劝导创办新学,成立了高、初小学共48所。1940年倡办常乐私立崇文初级中学,终于1942年春正式成立。1960年去世。
全利甫 1945年在常乐中学组织“荒原学术研究社”任社长。
全绍愚 ,号云深。清代潼川府潼川中学首届毕业生。其善书法。后学医。著作有《圣学指归注释》、《养心启蒙录》、《白云斋笔记》、《赋歌骈词》等传于后。
唐朝为富义镇、宋朝为讲德镇、明代为永安镇、清代至今为常乐寺镇也。大清时道光年间,蓬溪分13甲,常乐寺、任隆场为西八甲。大清咸丰时,全县推团甲牌制。全县分3局。常乐属中乡团保局。1966年常乐换名为常胜,天福为五星,康家渡为红江。1981年,常胜换名为常乐。
康熙年间设常乐场,以场临近唐朝贞观年间建立的寺院常乐寺得名。清宣统年间设常乐镇,民国26年(1937)改为常乐乡,新中国成立后,仍设常乐乡。1962年隶属天福区,1992年9月庭英乡并入建常乐镇。镇址常乐场,距县城25公里。2005年末,全镇面积476平方公里,居民8487户,总人口31万人。
秦姓起源及家谱
本文2023-09-26 09:33: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