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云南苏姓的起源及有关苏姓的中.开.应的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2收藏

谁能告诉我云南苏姓的起源及有关苏姓的中.开.应的字辈,第1张

苏姓的起源

历史来源

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於苏国,后迁於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家族名人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於齐,被杀。

苏武 (前143?~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於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三苏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醒世恒言˙卷十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於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諡文忠。著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地望分布:河南河内郡,陕西扶风郡,陕西武功郡。

苏姓起源参考之二

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一,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三。苏姓出自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是陆终长子昆吾的后代。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姓己,名樊,在夏朝时被封在昆吾,因此叫昆吾氏。昆吾有个儿子后来被封在苏,建立了苏国,他的子孙因此而姓苏。后来,昆吾的后代中有个叫苏忿生的,被周武王封在温县,建立了苏国。后来,苏国被灭,苏国的子民就用苏作为自己的姓氏。发展与演变:苏姓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徙居湖南,湖北,西汉时期,有苏姓开始迁居陕西,山东,广东等地,晋朝时,更是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唐代,苏姓开始进入四川,福建,北宋年间,苏姓扩展到了云南,台湾。苏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温县,河内,洛阳,武功,扶风,杜陵,平陵,北海,桂阳,襄阳,邯郸,蓝田,赵郡,漳州,同安,新化,梅州,仙游,兴化,泉州,晋江,南安,永春,龙溪等。

苏姓起源

关于苏氏起源,历代史书有不少记载。

《元和姓纂》:“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苏洵族谱》:“苏氏之先,出於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求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华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避开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由上述可知,第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於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随迁到今甘肃河内,在此繁衍滋长。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播迁,直至遍布全国各地。

根据《汉书》记载,塞外辽东乌桓族中,也有以苏为姓的,进入中原后,千百年来渐渐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他们后代也成为苏姓中重要一支。

你好!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氏的起源和由来 苏(Sū苏)姓源出有四: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3、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①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 ②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③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⑤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得姓始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4、 苏氏起源:苏姓为“ 十三姓”之一。 苏姓大多取自 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 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 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 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 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 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 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

关于苏氏的来历 隋唐时期,陕西依然是苏氏聚居的大本营,南北朝时期,虽然有苏姓后人向南方迁徙,但是在南方还并为形成有规模的苏氏大族。直到唐代,南方才形成了苏氏的闽派、蜀派、眉派。 苏味道 眉派始祖是苏味道,他原任唐凤阁侍郎后被贬为眉州刺史,这一支苏氏便在眉州(今四川眉州)开支散叶、繁衍后代,在当地形成苏氏眉派,又称眉山派,苏味道被尊为苏氏眉山派始祖。 进入宋代,苏氏家族的子孙人才济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成就尤为突出,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眉派三苏缘何称自己为“赵郡苏氏”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因其文名和名望,苏轼一支一直被苏氏后裔尊为眉山苏氏。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很多时候都自称赵郡苏氏,这又为何故? 苏轼 汉兴,苏氏开始迁徙入秦,苏建家于长安杜陵,他在武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平建候。苏建后代遂在平陵安家,苏建生三子:长子苏嘉,中子苏武,幼子苏贤。嘉的六世孙苏纯为南阳太守,生子曰苏章,东汉顺帝时期为冀州刺史,又迁为并州,有功于当地人民,苏章的子孙就在赵郡居住下来了,赵郡苏氏便由此而起。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提到:“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苏味道是河北赵州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他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当过宰相,后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迁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未赴任就死了,留下一子未能回栾城,故在眉山定居,由此,眉州就有了苏姓。眉山苏派源于河北赵郡苏氏,故苏洵三父子在撰文提款时都自称赵郡苏氏。 三苏可考的祖辈 苏味道[1]―→苏份[2]―→苏瑗―→苏诜(shen)―→苏汝集―→苏泾―→苏钅斤[3]―→苏祜(hu)[4]―→苏宗皋(gao)[5]―→苏序[6][1]苏味道(638311――705721),赵州栾城人(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少有文才,九岁能属辞。与乡人李峤同以文辞知名,被时人称为“苏李。”成人后,苏味道被州里举为进士。及第后,累迁咸阳尉。延载初年(694年),苏味道历迁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配裴氏,继配刘氏。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苏味道因亲附武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之罪,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迁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年五十八岁。有文集流行于当世。为眉山苏氏始祖(即眉阳派)。 [2]苏份(673311――705721),苏味道第二子。配卢氏,留四川眉山。 [3]苏钅斤(861312――93566),配黄氏(877――93525),以侠气闻于乡闾。生五子,长子苏祈,次子苏福,三子苏礼,四子苏v,五子苏祜。 [4]苏祜(905514――958730),配李氏,生六子。长子宗善,次子宗宴,三子宗升,四子宗杲,五子宗德,六子宗晁。李氏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苏祜与李氏同葬眉山修文镇。 [5]苏宗杲(944724――99468),配宋氏。生子序。宗杲公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与李氏合葬眉山安道里。 [6]苏序(973119――1047511),字仲先,配史氏。简易朴实,与人交往,不择贵贱,摆架子,与乡邻相处融洽,无神主义者。与史氏合葬眉山安道里。其事迹详见于苏轼《苏评廷行状》、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等文献。 苏洵的兄弟和子女 苏轼的子孙及后代定居>>

苏氏的来源? 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姓氏苏的来源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

苏姓的来历? 出自高阳。《苏洵族谱》云:“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为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后为苏、哗、温、董。”后苏氏繁衍于河南、河内,逐渐成为人数众多的一姓。

另一支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代辽东乌垣有苏姓。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拔略氏改苏姓。

百家姓苏性排第几位?怎么来历啊? 以前排42新的百家姓中排41

苏 (百家姓典故)

苏氏系承昆吾,发源河南临漳。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停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氏家族源于那个朝代 苏姓来源:(1)出自“己“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时司寇忿[fen]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苏”为氏。(2)南北朝时有代北复姓所改。

苏氏家族源于春秋。

上思苏氏的由来,到底是从哪里来 都是苏乞儿的后代!!

潮汕苏氏源于那个省 潮汕苏氏源自福建同安

1996 年 9 月 ,世界苏姓宗亲总会第二届会议在泰国举行,会议出版的《会刊特辑》刊登了苏孙子《潮汕苏族之来源》的文章。文章指出“因为侨居泰国苏氏宗族,大多数是来自潮汕各地。基于此,首先必追本究查潮汕苏氏之根源。”

会议收到从潮汕各地寄来或代表带来的旧族谱,得出了潮汕苏氏源自福建同安的结论。

从中国长春市编印成册,寄来的苏氏大族谱,内中 全国各省各县各乡保存的旧族谱,林林总总, 起来很厚重的一本。

然而,要查一查自身的来源根迹,着实要费一番工夫,该刊仅搜罗一部分刊载,如果集齐诸乡村之苏氏族谱,相信其数量厚度,定必不逊于明朝《永乐大典》及清朝之《四库全书》。

其实究其根源,每一乡村,经过长时期之一时间,达到了饱和程度,下代人必另寻出路而重择新地点再创新乡,族谱必须从开山老祖记起,当然又有新本族谱面世了。

因为侨居泰国苏氏宗族,大多数是来自潮汕各地。基于此,首先必追本究查潮汕苏氏之根源。

不错,潮汕苏氏来自同安,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同安及潮汕各乡寄来的族谱所记,始祖是芦山八世之孟容公,起初来潮做教谕,居于现潮州市北门外,直至二世祖鲁詹公移居现凤塘镇鹤陇{后陇}重创新乡,待至四世祖资始公,其长子逸斋公分支重创枫洋新乡。其次子陇东公则留居鹤陇故乡。其三子崔绵公则另创潮州市白塔村 p 揭阳市雷浦村。沿至第八世祖南隐公,子孙一部分移居下村。而第十二世南郊公,则在揭阳创立东村 p 新村。另一族后裔则在普宁市创立蟛蜞村。

以上是 从各地寄来的旧族谱,为苏氏来潮汕创乡始祖,及下代分衍各地作依据。

{ 若要深明苏族来潮根源,劳请各位宗亲亲临苏氏宗亲会办事处详查,则可得到深一层的认识。}

附带提出一则不解疑团,自潮阳市湄 洲 乡寄来的族谱,发现内中所记,则说是乡是潮汕创乡的始祖,此一来,潮汕便出现双胞始祖了,但从各方面究查,诸乡皆承认其祖宗是来自凤塘镇鹤陇乡,若要他们改变认湄 洲 是开乡苏氏之始祖,相信终难认同,今湄 洲 乡提出此一问题,因年代久远,而争议无益,现在唯有求共同的出络{路},便是要认鹤陇乡的始祖,则悉听尊便,谁要认湄 洲 的始祖,也无不可,反正老祖宗皆来自福建同安的族类,何必多所争“祖”呢。

苏姓的始祖可以追踪到远古。颛顼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传六子,长子樊昆吾,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周武王时起用樊后裔忿生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苏姓为今日中国第41个大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47%,分布奶广,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20%。海外的苏姓华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等地。苏姓在台湾约有30万人,在台湾诸姓氏人口中据第23位。1994年3月18日,代表海外50万苏氏族人的“世界苏氏宗亲总会”在菲律宾马尼拉成立。大会通过的总会会歌,满含血浓于水的为炎黄子孙血脉亲情,其歌词云:“颛顼赫赫我祖先,历史五千年,文化播海天。河南省,固姓县,祖国寻根源。治乱未应闲,开拓遍江南。朝代有更替,血统一脉相沿。勤谨耕读努力懋迁,经营四海边。苏武大名垂宇宙,留胡久不归,大节永不亏。平陵侯,典属国,武功称族徽。唐宋文名重,三苏最光辉。敦睦重伦理,天亲血浓于水。承先启后家风谨守,宇内振德威。”苏姓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名人,如苏秦、苏武、苏颂、苏东坡父兄(三苏),苏曼殊等。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曾官至丞相,苏颂所传芦山堂派在海外影响较大。八九十年代,海外苏姓华人,不忘先祖,回祖国故土寻根归宗。芦山堂派裔孙,专门在福建同安县捐款修建了“苏颂科技馆”,并重修了苏颂故居芦山堂,资助苏颂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出版了苏颂学术研究丛书。苏氏族人十分珍视家族的光荣历史,尤其是香港苏汝谦先生,多年来穿梭往返于东南亚诸国和台湾香港等地,联络苏氏族人,弘扬苏氏家族文化。他为策划、编撰、出版《新编苏氏大族谱》化费了大量心血与巨额资金,在他去世一个月后,1994年8月23日,终于在长春成功地举行了《新编苏氏大族谱》的首发式。

姓氏苏的来源 苏氏系承昆吾 发源河南临漳

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姓的故事

苏姓出自己姓。古帝颛顼孙吴回,为帝喾火正,掌民事,赐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为六族,长子樊,为昆吾族,地在今河南濮阳,为己姓。夏代的第七位后名叫槐,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之地,在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苏门山),称有苏氏,有苏氏部族以苏草(即紫苏)为图腾。夏代末,有苏氏之国被灭,族人以苏为氏,四散避难。其中有一支向东南迁居于姑苏(即江苏苏州)。有一支向北迁于邺西苏城(今河北临漳西)。周灭商时,这支苏氏部族大部分又向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邢台西南),后有一部分再迁苏水之滨(今河北完县境)。留在苏岭的苏族人归顺了周朝,其头领苏忿生入周朝为司寇,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苏国,公元前650年被北狄攻灭。还有一支苏族人南迁今湖南梅山一带,后称为梅山蛮。宋代时再南迁,少部分混入土著,成为瑶族先人的重要一支,大部分定居两广,成为南方苏姓先民。

苏姓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

苏的姓氏起源 苏姓的起源

历史来源

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於苏国,后迁於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家族名人

苏秦 (前?~前317) 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於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於齐,被杀。

苏武 (前143?~前60)字子卿,西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武帝时出使匈奴,单于胁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汉节。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始得还,拜典属国。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於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三苏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B苏轼B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苏。」醒世恒言B卷十一B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於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文忠。著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地望分布:河南河内郡,陕西扶风郡,陕西武功郡。

苏姓起源参考之二

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一,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三。苏姓出自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是陆终长子昆吾的后代。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姓己,名樊,在夏朝时被封在昆吾,因此叫昆吾氏。昆吾有个儿子后来被封在苏,建立了苏国,他的子孙因此而姓苏。后来,昆吾的后代中有个叫苏忿生的,被周武王封在温县,建立了苏国。后来,苏国被灭,苏国的子民就用苏作为自己的姓氏。发展与演变:苏姓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徙居湖南,湖北,西汉时期,有苏姓开始迁居陕西,山东,广东等地,晋朝时,更是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唐代,苏姓开始进入四川,福建,北宋年间,苏姓扩展到了云南,台湾。苏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温县,河内,洛阳,武功,扶风,杜陵,平陵,北海,桂阳,襄阳,邯郸,蓝田,赵郡,漳州,同安,新化,梅州,仙游,兴化,泉州,晋江,南安,永春,龙溪等。

苏姓起源

关于苏氏起源,历代史书有不少记载。

《元和姓纂》:“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苏洵族谱》:“苏氏之先,出於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岭胡;次曰,为彭祖;次曰求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华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避开寇苏公是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由上述可知,第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於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随迁到今甘肃河内,在>>

百家姓苏性排第几位?怎么来历啊? 以前排42新的百家姓中排41

苏 (百家姓典故)

苏氏系承昆吾,发源河南临漳。三苏是文坛上的名人,关于苏姓的族谱,在苏洵族谱的后录上交代得非常清楚:“苏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黎为帝喾火正曰祝融,以罪诛,其后为司马氏,而其弟吴回复为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曰矾,为昆吾,次曰惠连,为岑胡,次曰停为彭祖,次曰来言,为会人,次曰安,为曹姓,季曰季连,为芈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后,各分为娄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当夏之时,昆吾为诸侯伯,历商而昆吾之后无闻。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盖书所谓司寇苏公者也,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实际上,这一段苏姓姓源考据,是可以适用于天下的苏姓的,因为,《姓纂》上关于苏姓的来源,也做了同样的介绍。《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扶风、武功。汉,苏建目河内徙扶风。”

由此可见,头一个以苏为姓的昆吾,是颛顼帝的后代,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则在今河南省临漳县的西方。到了周朝初年,官拜大司寇的苏忿生被周天子封于河内,所以这个家族也就是迁移到今为甘肃省的河内地方,继续繁荣滋长,以后子孙才逐渐遍布于各地,四川眉山那个光辉灿烂的苏家,自然也是从河内所迁移出来的。

苏姓,真可以说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从3000年前的春秋时代,便已大放光芒。大家都知道,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他之得成霸业,主要靠的是他的大夫苏从。

苏秦,名气更加响亮,他与张仪同被称为纵横家,他提倡合纵以抗秦,结果身佩六国相印,荣宗耀祖,显赫异常。

到了汉武帝之时,苏氏又出了一位名垂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那就是三尺孩童都晓得的苏武。

宋代的文坛,似乎是苏姓人士的天下,除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外,尚有以文章知名,宋太宗曾御笔题赠“玉堂之署”4个字的苏易简;以及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曾佐欧阳修变文格,晚年自号“沧浪翁”,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传世的一代高士苏子美(舜钦)等。

苏氏起源? 苏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中国姓氏中居于第41位,有关古书都称他是昆吾的后代。昆吾有个儿子夏代中期时在苏国做官。苏国的都城(今天的河南温县西南)在公元前650年被狄灭掉,子孙用国号作为姓,就是苏姓。苏姓世代住在河内(今天河南温县、武陟(zhi)、沁(qi海)阳一带),在先秦时代,有一支迁徙到今现在湖南、湖北境内,一支迁徙到东周洛阳(现在的河南洛阳东)。西汉初,苏姓有一支迁到武功杜陵(现在的陕西西安东南),后来又有一支迁到扶风平陵(现在陕西咸阳西北),都发展成长为一个个很大的家族,同时,西汉还有北海(现在的郡(juin)治山东昌北)、桂阳(现广东连县)的苏姓。苏姓有一支在西晋末年迁到襄(xian)阳(现在的湖北),还有一支迁徙到蓝田(现在的河北)做官。东晋十六国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苏氏有一批人随之渡江,在江、浙一带安家。唐代,赵郡苏氏有一支迁徙到四川,河南苏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苏氏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战国时有纵横家苏秦,曾经以合纵策略说服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西汉的苏武,杜陵人在公元前19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历经威胁诱降,始终不向敌人屈服。十六国时期秦国的女诗人苏蕙,唐代宰相,苏味道、苏廷同时也都是文学家,还有大将苏定方,诗人苏源明。北宋苏时,四川苏姓在文坛占有显赫位置,眉山(现在的四川)人苏轼,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他的书法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他的文章明白畅达,同他的父亲、散文学家苏洵以及弟弟、散文学家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跟“三苏”同时,有诗人苏舜(shuen)钦,还有一位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南宋有个画家叫苏汉臣,清代有乾隆年间甘肃 和撒拉族联合起义首领苏四十三,清末捻军将领苏天福,汀军将领苏元春,近代有个文学家苏曼殊

苏氏的来源? 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关于苏氏的来历 隋唐时期,陕西依然是苏氏聚居的大本营,南北朝时期,虽然有苏姓后人向南方迁徙,但是在南方还并为形成有规模的苏氏大族。直到唐代,南方才形成了苏氏的闽派、蜀派、眉派。 苏味道 眉派始祖是苏味道,他原任唐凤阁侍郎后被贬为眉州刺史,这一支苏氏便在眉州(今四川眉州)开支散叶、繁衍后代,在当地形成苏氏眉派,又称眉山派,苏味道被尊为苏氏眉山派始祖。 进入宋代,苏氏家族的子孙人才济济,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成就尤为突出,共同创造了苏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眉派三苏缘何称自己为“赵郡苏氏”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因其文名和名望,苏轼一支一直被苏氏后裔尊为眉山苏氏。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很多时候都自称赵郡苏氏,这又为何故? 苏轼 汉兴,苏氏开始迁徙入秦,苏建家于长安杜陵,他在武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平建候。苏建后代遂在平陵安家,苏建生三子:长子苏嘉,中子苏武,幼子苏贤。嘉的六世孙苏纯为南阳太守,生子曰苏章,东汉顺帝时期为冀州刺史,又迁为并州,有功于当地人民,苏章的子孙就在赵郡居住下来了,赵郡苏氏便由此而起。 苏洵在《苏氏族谱》中提到:“苏氏出自高阳,而蔓延于天下。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苏味道是河北赵州栾城人(今河北石家庄),他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当过宰相,后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迁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未赴任就死了,留下一子未能回栾城,故在眉山定居,由此,眉州就有了苏姓。眉山苏派源于河北赵郡苏氏,故苏洵三父子在撰文提款时都自称赵郡苏氏。 三苏可考的祖辈 苏味道[1]―→苏份[2]―→苏瑗―→苏诜(shen)―→苏汝集―→苏泾―→苏钅斤[3]―→苏祜(hu)[4]―→苏宗皋(gao)[5]―→苏序[6][1]苏味道(638311――705721),赵州栾城人(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少有文才,九岁能属辞。与乡人李峤同以文辞知名,被时人称为“苏李。”成人后,苏味道被州里举为进士。及第后,累迁咸阳尉。延载初年(694年),苏味道历迁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配裴氏,继配刘氏。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苏味道因亲附武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之罪,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迁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未行而卒,年五十八岁。有文集流行于当世。为眉山苏氏始祖(即眉阳派)。 [2]苏份(673311――705721),苏味道第二子。配卢氏,留四川眉山。 [3]苏钅斤(861312――93566),配黄氏(877――93525),以侠气闻于乡闾。生五子,长子苏祈,次子苏福,三子苏礼,四子苏v,五子苏祜。 [4]苏祜(905514――958730),配李氏,生六子。长子宗善,次子宗宴,三子宗升,四子宗杲,五子宗德,六子宗晁。李氏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苏祜与李氏同葬眉山修文镇。 [5]苏宗杲(944724――99468),配宋氏。生子序。宗杲公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与李氏合葬眉山安道里。 [6]苏序(973119――1047511),字仲先,配史氏。简易朴实,与人交往,不择贵贱,摆架子,与乡邻相处融洽,无神主义者。与史氏合葬眉山安道里。其事迹详见于苏轼《苏评廷行状》、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等文献。 苏洵的兄弟和子女 苏轼的子孙及后代定居>>

安徽苏姓的来源 苏姓来源(1)出自“己“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时司寇忿[fen]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苏”为氏。(2)南北朝时有代北复姓所改。

苏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扬州、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江苏如皋也有大量苏姓分布,其中苏家巷因长寿闻名,乾隆帝曾两次赠匾,建百岁坊。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莆田、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台湾 台湾苏姓40%多祖籍地在泉州。苏姓在泉州近23万人,排序第十,南安第八,台湾苏氏位列第23,犹以南台湾居多。泉州人最早徙居台湾,现有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末、南宋初,见之《德化使星坊南市苏氏族谱》。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

苏姓的介绍 苏姓,中国姓氏。颛顼之后,陆终长子樊居于昆吾,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苏岭),史称有苏氏。商末,苏国灭亡,族人以苏为氏,苏人四散。苏忿生为首的一支归顺周朝,苏忿生被封于苏,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1234苏姓的著名人物有韩国纵横家苏秦、东汉冀州刺史苏章、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苏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等。

谁能告诉我云南苏姓的起源及有关苏姓的中.开.应的字辈

苏姓的起源 历史来源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於苏国,后迁於温,称为苏忿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