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宗师传奇的相关报道
《黄梅戏》将播 曹曦文首入梨园行接地气
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黄梅县委员会·黄梅县人民政府、东莞市天辰宏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江西创意文化艺术产业有限公司、上海雍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全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中视精彩影视[微博]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25集古装传奇大戏《黄梅戏宗师传奇》即将登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该剧还汇集了曹曦文、马跃、张大礼、黄海、韩东、张铁林、刘德凯、吴辰君、赵亮、李阳、王滢、杨琪等众多实力派明星演员,既有当红明星倾情主演、又有众多老戏骨甘当绿叶衬红花,是一部难得的精彩传奇大戏。在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里面,曹曦文扮演女一号邢绣娘。
曹曦文饰演的邢绣娘这个形象更接地气,不但形象而且神似,受到了许多黄梅戏名家和戏迷的大力支持和拥护。邢绣娘作为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成为万千女性心中的偶像。青年演员曹曦文运用自己独特而娴熟的演技,深刻的诠释了邢绣娘富有传奇色彩和励志的人生。这与曹曦文的演艺之路也较为相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成长为一个观众喜爱的实力派明星,有人说灰姑娘的故事和爱情是值得人羡慕的,然而曹曦文却用自己的实力是可以从“野鸭子”变身成为“金凤凰”的。曹曦文面对媒体的时候说:邢绣娘这个人物非常难以把握,又要唱又要跳,还有非常痛彻心扉的感情经历,当我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泪流满面,她身上的那种对于黄梅戏艺术执着的追求是我值得学习的,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黄梅剧宗师传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剧中曹曦文饰演的主角邢绣娘,生于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清乾隆黄梅县平民。在该剧中,黄梅戏的精髓和多样性将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黄梅戏的热潮也会伴随着这些黄梅经典剧目的传唱而持续更久。
这次出演一代宗师,曹曦文坦言压力非常大,提前半个月进组跟随专业老师苦练黄梅戏的身段和唱腔,但难度非常大,不经过几年系统学习,很难像模像样。出于尊重艺术的考虑,曹曦文依旧废寝忘食苦练,虽然曹曦文是舞蹈演员出身,但是在戏班子中每天练身段,还是练到几乎不能走路。本来还要又记台词又记身段,再加上对人物本身的塑造,可谓一心三用。但是曹曦文认为,只要能演好这位梨园中的“大长今”,吃点儿苦也不算什么,只要观众喜欢和接受就是对一个演员最大的肯定。发布会现场,马跃、张大礼、黄海分别演唱了“美声版”、“京剧版”和“正宗版”黄梅戏,而曹曦文却选择了保留悬念,希望到时大家观看该剧的时候再来点评自己唱的到底好不好。
马跃挑大梁饰演“湖北第一才子”
马跃此次在《黄梅戏宗师传奇》中出演男一号“湖北第一才子”邓文滨,坦言此次与以往的古装扮相大有不同。剧中的邢绣娘与邓文滨自小就相知相爱,可谓两小无猜,虽然两人深爱着对方,但是由于封建礼教和父母的反对,最终两人无法厮守终生。
虽然不是第一次演古装戏,但却是第一次剃了光头。提到自己的“处女剃”,马跃表示剃光头之前心情一直很忐忑:“因为从来没剃过,不知道自己的头型是圆的、扁的还是坑坑洼洼的,很没自信”。结果剃完之后,造型师赞效果还不错。本来在《贞观之治》后就发誓再也不接拍古装戏了,但了解了邓文滨这个人物之后觉得这个人物不演太可惜!邓文滨贵为湖北第一才子,不入仕途,只爱写戏,是一位杰出的黄梅戏编剧,也可以称得上是黄梅戏的另一位宗师,就是他把黄梅调变成了如今的黄梅戏。而最被观众所熟知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的创始人就是邓文滨。马跃在现场还讲述了拍摄该剧时的一段传奇经历,黄梅县的五祖寺方丈有一天将马跃带到五祖寺,给马跃看了邓文滨的墨宝真迹,因此要求马跃也写一幅一样的字挂在一起,不善写字的马跃居然几天内就练成了八九年才能练成的书法功力,连书法家都啧啧称奇。张大礼还借此事调侃马跃,说他除了演戏、主持和唱歌又多了一项骗钱的本事。
据史料记载,邢绣娘与邓文滨两人实则相差整整62岁,原著周灈街用手中的妙笔将两位并不生活在同一年代的才子佳人“捆绑”在一起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可见为了赋予黄梅戏更多的情感内容,周老先生可谓用心良苦。曹曦文笑称她此次扮演的是一个为事业牺牲爱情的“名女人”,戏里邢绣娘的爱情命运很坎坷,因而才成就了黄梅戏。
中状元是中国传统黄梅戏,并没有原唱。
黄梅戏鼻祖
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邢绣娘出身贫寒,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蔡仲贤,安徽望江县鸦滩蔡家大屋人,生于同治年间,从艺于弹腔,将采茶调、徽调、民歌小调为一体,逐渐发展为自己风格的地方小戏,被誉为黄梅戏开山鼻祖。
1、黄梅戏是安徽的传统曲目。
2、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3、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4、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扩展资料一、简要介绍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二、角色行当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行当虽有分工,但很少有人专工一行。
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黄梅戏班社常与徽、京班社合班演出。由于演出剧目的需要,又出现了刀马旦、武二花行当,但未固定下来。当时的黄梅戏班多为半职业性质,一般只有三打、七唱、箱上(管理服装道具)、箱下(负责烧茶做饭)十二人。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由于班社人少,演整本大戏时,常常是一个演员要兼扮几个角色,因而在黄梅戏中,戏内角色虽有行当规范,但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
人民网—黄梅戏简介
邢圩村地处孔垄镇中部,城乡结合处,是黄梅戏一代宗师邢绣娘的故乡。东与梅坝村相邻,西与邢港村接壤,南顶东港,北至龙感湖三场,京九、合九铁路横跨中间。全村总人口3665人,856户,下设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34亩,水田旱地各半。现有村干5人,0正式党员97名,其中女性党员10名,预备党员2名。
邢圩村与严闸村、周碾村、邢港村、洪碾村、新安村、孔东村、汤大村、张塘村、公口村、树林村、梅坝村、王坝村、油榨村、七里村相邻。
邢圩村附近有四祖寺及四祖寺塔、太白湖、玫瑰谷漂流观光生态园、大源湖、黄梅五祖寺等旅游景点,有黄梅鱼面、黄梅禅茶、黄梅青虾、黄梅荷叶茶、黄梅堆花酒等特产。
黄梅荷叶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梅荷叶茶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的特产。荷叶具有凉血、降脂、生津、润肠等作用,李时珍称常饮“令人瘦劣”。荷叶茶选用天然湖泊-龙感湖(古名:雷池)野生荷叶,经“切碎、凉青、杀青、揉捻、炒干”等17道工序精制而成。
黄梅县拥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天然荷叶基地3万余亩,年产荷叶、莲须280万公斤。该县积极引进外地客商联合开发荷叶茶项目,经过多方努力,客商投资2000万元在该县大胜关山工业园区成立湖北邢绣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生产出荷叶茶,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2012年8月,邢绣娘荷叶茶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品牌产品,县内的雷池牌荷叶茶荣膺17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目前位于黄梅县大胜关山工业园区的湖北邢绣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其产品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近年来,该公司兴建了现代化、标准化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相结合,经过杀青、烘焙,开发生产出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养生保健茶——“邢绣娘”牌绿荷香系列荷叶茶。
黄梅荷叶茶的主要原料荷叶产自于龙感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人为活动少,无污染源,水质清绿。形成了黄梅荷叶茶的独特的品质。据黄梅县志记载:一千多年前,黄梅人民就开始从湖里采摘荷叶制成荷叶茶饮用以清火养神。《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中国药茶配方大全》等古今药(食)学典籍认为:莲芯及荷叶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荷叶减肥,令人瘦劣”,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目前在医院里,仍让肥胖病人喝荷叶茶。
黄梅荷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据传黄梅戏创始人邢绣娘成名后,以戏谋生,无半日闲暇,连场演出,嗓音疲喑,容颜憔悴,更因终日油彩覆面,致使肤色暗黄,肌理粗糙,采荷叶咀嚼,顿觉清香满口,嗓音渐佳,遂制成茶,久饮神怡气爽,音色渐复圆润甜美,肤质亦越发白皙细嫩,乃向同班艺人及邻里乡亲推介,众人饮后皆赞不绝口,荷叶茶逐渐在黄梅境内流行,后成为黄梅县传统佳茗。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间,邢绣娘于苏州首次为乾隆献艺。因乾隆皇帝甚好茶道,每到一处必搜集当地名茶品饮,邢绣娘所制荷叶茶亦有幸被选为御品。皇帝饮罢荷叶茶,顿觉满口生香,余味无穷,于是龙颜大悦,亲笔题上一联曰:“一代名伶邢绣娘,千古佳茗绿荷香”。
黄梅荷叶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下新镇、独山镇、濯港镇、孔垄镇、分路镇、小池镇、大河镇、五祖镇、刘佐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黄梅戏来源于湖北黄梅。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鼻祖
1、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邢绣娘出身贫寒,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2、蔡仲贤:安徽望江县鸦滩蔡家大屋人,生于同治年间,从艺于弹腔,将采茶调、徽调、民歌小调为一体,逐渐发展为自己风格的地方小戏,被誉为黄梅戏开山鼻祖。
-黄梅戏
黄梅戏宗师传奇的相关报道
本文2023-09-26 07:33: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8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