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周氏家谱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5收藏

汝南郡周氏家谱字辈,第1张

1,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

2,贵州思南汝南堂周氏字辈:子大国正天心顺,世袭文武佐朝廷。

3,湖南安仁县龙源村汝南堂周氏字辈:文振善孟季、恭宽信敏惠、仁联一本勋、名显万邦济、传家诗礼崇、经国忠良继、远宗茂公学、长承元祖制,大和绵德泽、永定昌隆世。

扩展资料

周姓得姓始祖: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但是具体一点说,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周朝的王族并不姓周,而是姓姬。

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周姓

1 请问浙江省丽水市晋云县胡源乡有那些村名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胡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后二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田山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庄坑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蛟坑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大坑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潜源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坪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招序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茶川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宕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后一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陈庄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柘岙口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高鸟畔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沿路头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黄坛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榧树根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小黄坛村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五培坑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东山村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章村村村中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胡村村村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坪村村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胡村村村中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章村村村东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茶川村北路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章村村村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章村村村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茶川村南路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胡村村村东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招序村村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招序村村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坪村村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胡村村村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潜源村村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潜源村村北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东山村村东

321407 浙江省 丽水市 缙云县 胡源乡上东山村村西

2 缙云天桥的来历作文:我们的家乡缙云,有许多景点,仙都石笋、鼎湖

我们的家乡缙云,有许多景点,仙都石笋、鼎湖峰……我来说说天桥吧!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天桥-闻名全省的古方胜利渡漕。

天桥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竣工于1974年9月,位于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的布袋岙,有上下两层,下层有5个大桥孔,上层有28个桥孔,南北相接长为220米、高为287米,是闻名全省的古方胜利渡槽——天桥。据说这样的石拱桥在浙江省是不多见的,完全只用石头,没有任何钢筋!当时全部是人工肩扛的,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

建设用的石头是从古方山脚采来的,全部是花岗岩石,师傅来自温州及上宕村的村民。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通水的,是古方塘水库(始建于三国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的水通过这天桥从南边引到北边,灌溉当地村民的农田,保证四季丰收,造福当地百姓。

同时天桥所在地也是瓯江流域盘溪与椒江流域灵江永安溪的分水岭,站在桥上春风拂面,仰视四周绝妙奇景,让人留恋不舍,现在天桥一年四季自助旅游者接连不断。 天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有5个大桥孔,上层有28个桥孔,南北相接长220米、高287米,全部由人工肩挑背扛用花岗岩块石砌成,没有任何钢筋。

渡漕主要用来将海拔近1200米,瓯江流域最古老水利工程 - 古方塘水库的水从布袋岙的南边引到北侧,以灌溉胡源乡的上宕村、上坪村、蛟坑村和胡村村等山间农田。 古方山之古方塘在缙云县城东南22公里,胡源乡上坪村与上宕村之间。

以山昔有池塘名古方塘而得名。古方塘建于海拔1100多米的古方山顶的山岙中,始建于三国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明永乐八年重修,公元1970年再修,是瓯江流域第一个水利工程,可见古方山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性。

“古方”系古代道教中的方士出入之地,当地传有仙女洞、石龙洞、佛星岩、叠箱岩等。属括苍山脉。

山体由凝灰岩、花岗岩构成。山中主要是花岗岩,地质上属白垩纪的侵入岩。

它由炽热的火山岩浆沿裂缝侵入,在近地表的情况下,冷却而形成。经过一亿多年的大自然水流冲刷,形成了类似黄山、华山、庐山的雄奇景色。

古方山山地范围约30平方公里。海拔1216米。

上部为灌木、草类;中下部是林地。现在成为旅游新去处,每年都有小队人去探险,享受大自然的伟大。

3 写紫来桥的作文300字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市区龙眠河上桥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砌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方条石铺砌,呈方形桥的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垛分水墩不存桥面中间有一道较深的古辙道痕迹,印证着老桥的古朴与沧桑历史上紫来桥曾几度被毁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

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日后另行撰文介绍)的祖先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渐圯,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邬汝楫复修,延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今不存)

康熙四年(1665年),改建木桥,七年(1668年)知县胡必选加以修葺,构造坚实,往来称便,一度更名为“子来桥”时人韩胪有诗云:“朱栏照水赤,白石凌波苍履桥若平地,车驱骑连行”纪其盛况

乾隆初,毁于洪,大学士张廷玉,捐金数万,重建石桥,两岸俱有桥亭邑人德之,更名为“良弼桥”,取清世宗皇帝赐书匾额“调梅良弼”之意邑生姚兴泉词云:“桐城好,桥跨大河滨,捐俸经营赖良弼,筑堤防御有恭人,七省是通津”

嘉庆五年(1801年),桥毁于山洪二十年(1815年),知县吕荣易建木桥咸丰年间,洪圯桥亭,复遭兵燹

同治三年(1863年),知县薛元启筹款再建石桥九年(1870年)又加修葺,后因年深日久,洪水冲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再行修复

1984年,桐城县人民 ,拨款修整桥垛,更换桥栏和及少数桥梁1985年9月,县人民 公布“紫来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 再次修缮紫来桥

4 写缙云仙都的作文(最少字)

在我的家乡——缙云有一个胜似仙境的名胜——仙都。那里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到那里旅游。

仙都,顾名思义,就是仙境般的地方,而仙都,则是名副其实的仙境。

早晨的仙都,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似的点缀着山坡。站在巨大的石笋下仰望,隐隐约约能望见一点点顶峰,又似乎望不到,这种感觉似乎在梦幻仙境中一般。仙都,也因此而得名。

中午的仙都,是一个金光闪烁的世界。炎热的太阳照在轻轻漾起涟漪的鼎湖上,水面似乎也有了一丝颜色。

傍晚的仙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把大地映成了金色,在人们还在忘情欣赏的时候,火烧云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跟你玩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

晚上的仙都,是一个众星拱月的世界。天空中尽是数不清的繁星和一轮明月,多宁静的夜晚啊!

仙都的景色犹如一个地球仪,转到哪里都有不同的景色,你想来仙都玩玩吗?我们随时欢迎。

5 邵武熙春公园的风筝一角写作文怎么写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阵阵春风吹来。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季节。

星期天,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位于县 大楼的广场上。

“哇噻!这里的人真多啊!”大人们,小孩们,老人们,他们有的手上拽着风筝,有的仰望着天空上五颜六色的风筝,还有的高兴地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我连忙跑到广场,找到一块空地,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笨笨熊”风筝,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开始行动。我让妈妈把风筝托在手上摆平,自己拽着手上的线往前跑,“笨笨熊”随着微风冉冉的往上飘,晃晃悠悠地飞上了天空,我一边跑,一边拿着线扯扯拉拉,“笨笨熊”时而聚然腾起,时而滑翔而下,时而打着旋子,时而舒缓徐行。终于飞上了高空,与那翩翩起舞地“蝴蝶”,活泼可爱的“猴子”,和一级保护动物“熊猫”。。一起交上了朋友,它们仿佛都要和白云比个高低,蓝蓝的天空中一时间五彩缤纷,霎是好看。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一阵风吹来,把我拽在手里的风筝线扯断了,爸爸妈妈怎么追也追不上。可站在一旁发愣的我,心想:是不是白云阿姨请它到它家做客去了?不管怎么说,我总为它感到高兴,因为它在也不用让人牵着鼻子走了!

6 急 作文《我的家乡 缙云》

一说起北碚就想起我们家乡著名的缙云山。它可神奇了,几乎四季都都闪着着绿油油的光,使人陶醉。

春天,万物复苏,睡了整个冬天的花草树木都被春姑娘给唤醒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慢悠慢悠地长出来。咦?怎么别人都出来了呀?它们呼朋唤友,一起玩耍。顿时,缙云山一派热闹的景象。像一个小女孩穿上了绿衣裳。

夏天,缙云山还是避暑胜地。重庆是三大火炉之一,热得要命,而缙云山上的温度却比山下低好几度。所以,许多人都来缙云山,他们有的避暑,有的观赏风景……山上的长竹好似长上了云端,形成了“云端竹林”。所以这个林子叫“白云竹海”。远看竹林,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秋天,缙云山仍是那么风景优美,景色秀丽。别的山叶片全落了,而缙云山仍是那么翠绿。山上的橘子树结出了黄橙橙,沉甸甸的橘子,闻一闻,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剥开皮,只见金黄金黄的瓤,掰一瓣放入嘴里,吃起来甜滋滋的,让人感到舒畅极了。

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雾都是那样的洁白、优雅。浓浓的雾像给山蒙上了面纱,前、后、左、右都是一片朦胧。小朋友们一起玩雪,有的打雪仗,有的滚雪球,有的滑雪,还有的堆雪人……索道也忙起来了,穿梭于山顶和山下。坐在索道上的人,把一切雪景尽收眼底。白雪皑皑的缙云山,那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我们家乡的缙云山在雨后,云在山底,山在云端,如履仙境!

缙云山真是奇妙有趣,变化多端呀!

自己想一点,这是缙云山的!

7 描写田林万吉山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田林县,我们这里景色优美。

早上的万吉山山顶飘着薄薄的雾,动物们醒来了,人们也开始出来活动活动了,热闹极了。到了中午,雾散了,田林的景色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路上有川流不息的汽车,路边树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有一些人在河边钓鱼。如果你去乐里一小看看,那你就能听到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到了晚上,万吉山山顶的报晓楼华灯高照,金碧辉煌。人们在山顶打羽毛球乒乓球汽排球,看他们运动得多好。从山顶往下一看,整个田林都亮起来了,各种各样的灯在闪烁,装点着美丽的田林。

这就是我们田林的美丽景色

8 求一篇写赞美人的作文; 主角名字叫彭梦麟,他曾经救过我,请把故事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通化县实验小学五年三班 李欣

天下间所有事物,我们都应感动。因为它们值得我们去信任,去感动。哪怕是一只蝴蝶,它也值得我们去感动,去尊重。

对,哪怕是一只蝴蝶,一只并不漂亮的蝴蝶。但它让我感动。

秋风瑟瑟。天,蓝得不像话。云朵在蓝色的背景下。在水池的映衬里,更换着各种各样的姿势。风,轻凉地吹着,和树枝上的叶子拥抱。太阳,温柔地照射着。缓慢前往回家的路上,我,懒散的步伐。寻找着,值得我尊重和感动的一切。

一只蝴蝶,白色的蝴蝶。在水池中挣扎着,水面泛起阵阵微波。我俯着身子,喃喃自语道:“干嘛还坚持呢?放弃吧。又没人会注意你,不要再坚持了。”而我错了。是的,如果这只蝴蝶死在了水池里,没有人会注意的,也没有人会在乎。但是,它自己在乎。在乎它那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生命,和它生命里短暂的幸福。这只蝴蝶不停的挣扎,它想要活下来!我为它的执着和对生命的重视而感动!

我用手把它捞起,水,很凉。天空和白云在蝴蝶离开的水池中,显得格外安静。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只蝴蝶在岸上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便展翅飞翔。白色的翅膀带着它飞翔,在阳光的照射下,显露出幸福、快乐的模样。

这便是感动。一只令我感动的--蝴蝶。对,是蝴蝶,哪怕是一只并不漂亮的蝴蝶。

你好啊。我是钟祥人,而且我也姓周。

第一,我也是寻根访祖不得。我只晓得三辈。国正天。。。。其它就不知道了。我也一直在寻访。

第二,钟祥现在是钟祥市。古称安陆府。目前没有你说的这个水西乡。

第三,目前湖北还有一个县级市叫安陆。属于孝感市管辖。

但据你所讲1881年的安陆,应该是现在的湖北省钟祥市。

我也姓周,听爷爷说老家是扬卅。很多年前兄弟俩人在兵荒马乱之时、逃荒到南京六合;曾祖父排行是振、父祖是作、父亲是家、我是仁、侄子是信、孙子是礼、重孙是义、曾孙是德、再下是智、来、、、、排序为;振、作、家、仁、信;~礼、义、德、智、来……南京市六合区治山镇双墩村有周场组、周庄组、周云组、周桥组、周南、周北组;还有六合区八百镇前周、后周组。如有联系周氏家谱请和双墩村周礼奎联系。地址双墩村双墩学校院内。邮码:211524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周姓家谱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建瓯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迁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陆续分布于杭州、诸暨、绍兴、萧山等地。周姓入粤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如新会桥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如今周姓人口列全国第九位。

周氏家谱信息:

周 4505河北曲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 一册 首图 4506河北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二册 河北故城县档 4507山西代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 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一册 美国 4508上海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 二册 美国 台北影印《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 苏州大学 4509上海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 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 爱莲书屋钞本 四册 美国 4510江苏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4511江苏丰县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4512江苏丰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注:谱初修于明崇祯元年。 4513江苏泰县海陵丁巷周氏支谱□□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 注:书名一作《周氏族谱》。 4514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 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4515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 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六册 北图(二部) 河北大学 江苏泰州市图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注:扉页作《周氏家乘》。周继濂首修于清乾隆元年。 4516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民国)周庆沛等主修 陈兴正编辑 民国三十八年(1949)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4517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上海图 4518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 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吉林大学 4519江苏镇江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明洪武十一年始修。 4520江苏镇江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4521江苏镇江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 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 清宣统元年 (1909)刻本 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名据书名页题,明万历十二年周邦奎始修。 4522江苏丹阳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 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二十册 中山大学 注:书口题《云阳周氏宗谱》,序目题《云阳周氏 东分十一修宗谱》。 4523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注:清顺治四年始修。 4524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4525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 美国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4526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爱莲堂刻本 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4527江苏常州临濠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等芳 周同谷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于明崇桢十五年周昌言。 4528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周虎臣主修 周锡甫编次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二卷) 美国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29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维翰主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常州周氏介福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30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卷 清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 注:记事止清雍正十年。 4531江苏常州山桥周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周绍嘏主修 民国七年(1918)爱莲堂活字本 四十册 历史所 云南图 注:宋淳熙十三年周允桥始修。 4532江苏常州毘陵 湖里周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周洪梅主修 蒋廷华主稿 民国二十六年(1937)毘陵周氏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七年。 4533江苏常州毘陵周氏宗谱□□卷 民国间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 注:卷八记事止民国十年。 4534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炳昌主修 清光绪元年(1875)新德堂 八册 北图 4535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周炳昌等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4536江苏武进暹阳湖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继宝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莲堂木活字排印本 八册 上海图 4537江苏武进渔庄周氏宗谱二十卷 (清)周庆荣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永思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美国 4538江西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觐扬重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五有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间,此为三修。 4539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懋照等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有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540江苏武进毘陵邱墅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添寿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清道光四年周考信始修。 4541江苏武进毘陵周氏谱六卷 (清)周寿宝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904)新德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美国 4542江苏武进毘陵十里牌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邦俭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集义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4543江苏武进塘桥洪庄周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周全德 周根孝纂修 民国八年(1919)爱莲堂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4544江苏武进宜庄周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周祖望修 民国十一年(1922)世德堂木刻本 十二卅 河北大学 美国 4545江苏溧阳周氏十二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周颐 周保珍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亦政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淳熙上年始修。 4546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宗谱四卷 (明)周十贤纂修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本 吉林大学 4547江苏无锡锡山周氏世谱八卷 (清)周复源等续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刻本 八册 北图 4548江苏无锡锡山周氏世谱二卷 (清)周瑞川修 周鼎元等纂 清同治十年(1871)活字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4549江苏无锡锡山周氏世谱祠祀全编十六卷 (清)周荣增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4550江苏无锡锡山周氏世谱十六卷 (清)周万兴 周士谟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中央民院 吉林 大学 云南图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周维新等始修,此为六修。 4551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宗谱十六卷 (清)周履道续辑 清同治九年(1870)至德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4552江苏无锡锡山周氏世谱十二卷 (清)周德森等修 清光绪七年(1881)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4553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宗谱十二卷 (清)周屏甫等纂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光霁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4554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大统宗谱七十四卷 (民国)周翰 周士青总纂 民国八年(1919)光霁祠活字本 七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明万历三十八年周维新等始修。 4555江苏无锡锡山王牧周氏宗谱十二卷 (清)周增福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怀德堂活字本 十三册 人民大学 日本(附三卷) 美国 4556江苏无钢周氏族谱□□卷 学志堂木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博(存卷之2-5,8-10,14) 注:记事上於光绪二十一年。 4557江苏无锡锡山周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周景濂续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享叙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 注:周维新首修於明万历三十八年。书名页作 《周氏宅基支谱》。 4558江西无锡锡山周氏世谱九卷首一卷附光霁祠 徽信录 (清)周耿坤等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活字本 十三册 北图 人民大学 4559江苏无锡周氏家谱一卷 (民国)周钟毓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本 复旦大学 注:封面题《周氏小园里家谱》。 4560江苏江阴澄江华庄周氏宗谱六卷 (清)周志云主修 清光绪元年(1875)爱莲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清康熙四十八年廷璋公始修,此为五修。 4561江苏江阴澄江华庄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维一主修 清宣统元年(1909)爱运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清康熙四十八年廷璋公始修,此为六修。 4562江西宜兴黄干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茂氾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集贤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清嘉庆十五年廷华公始修。 4563江苏宜兴山溪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周璜主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诵芬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清乾隆二十四年周文兴始修。 4564江苏吴县周元公世系遗芳集 (明)周与爵辑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附万历四十二年跋刊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 4565江苏吴县周氏家谱十卷 (清)周德昂 周克豫等创修 清嘉庆元年(1796)木刻本 上海松江县博 苏州大学 4566江苏吴县吴氏家谱十卷 (清)周德我 周尚志续修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4567江苏吴县木 周氏家谱二卷 (清)周孝刻等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伦叙堂刊本 科图 美国 4568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周昌耆纂修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四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清道光十九年周奕钤始修。 4569江苏吴县周氏续修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周楚吉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仁厚堂活字本 二十九册 吉林大学 4570江苏吴江周氏家乘二卷首一卷 (清)周一士等续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本 二册 南开大学 住:始辑於明天启间。 4571江苏吴江周氏族谱九卷 (清)周永肩纂修 清钞本 江苏苏州市博(存五卷) 4572江苏吴江周氏家乘摘录不分卷 (清)周元理辑 清荷生钞本 一册 江苏吴江县图 4573江苏吴江周氏家乘四卷 (清)周元礼辑 民国十六年(1927)印本 江苏吴江县图(存三卷) 4574江苏吴江周氏家乘四卷 (民国)孙岐纂 民国十六年(1927)刻印本四册 江苏吴江县图 4575江苏吴江周氏家乘□□卷 民国间铅印本 苏州大学(存卷2) 4576江苏吴江周氏宗谱不分卷 钞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4577江苏吴江周氏宗谱八卷 周凤奇修 活字本 八册 中央民院 注:清康熙年间初修。 4578江苏吴江周氏族谱不分卷 传钞本 四册 上海图 4579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 (清)周大棻编纂 清嘉庆十年(1805)刻本 十六册 人民大学 4580浙江杭州汝南周氏族谱十卷 (清)周恒 周祖濂纂修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五册 天一阁 4581浙江杭州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周之錀等重修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4582浙江杭州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光绪十六年(1890)纯德堂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4583浙江杭州汝南周氏家谱一卷 (清)周建权辑 清光绪间稿本 南京博 4584浙江杭州汝南周氏信字支第七房小宗谱不分卷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4585浙江临安临水周氏宗谱四卷 (清)周荫堂等修 清光绪六年(1890)汝南郡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二部)

缙云姓氏志·胡氏

源 流

胡氏历史来源有四:一、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胡公满受封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族人四散,有的即以先公之名“胡”为氏,有的即以国名“陈”为氏,故历来有“胡陈为一家”之说。至于妫满因何称为胡公,《岩坑胡氏宗谱》说是因为长寿的缘故,“年及期耆,故谥曰胡”。二、出自归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故址在今安徽省阜阳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国人有的以“胡”为氏。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有胡骨(亦作纥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胡”氏。四、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氏。

缙云胡氏主要有东山胡氏、胡村胡氏、潜明胡氏、岩门胡氏、上坪胡氏、石蚕胡氏、石上骑龙胡氏、石上胡氏、横路胡氏、后塘胡氏、登俊坊胡氏、新屋畈胡氏、胡初路胡氏、大火炉胡氏、后湖胡氏、林原胡氏、岩坑胡氏,共十七支。但据2017年陇东村出土的东晋咸和六年(331)“胡公庚作”铭文砖记载,当时壶镇就已经有胡姓居住了。现缙云各支《胡氏宗谱》所载,其源均出自妫姓。基本以安定为郡望。安定郡,汉时所置,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的一部及宁夏西部。岩坑胡氏据称其先祖胡则被封为保定郡公,故以保定为郡望。

胡在缙云读w的第二声。

东山胡氏

唐末,有胡崇者,世居荆州江陵菊潭,任吴越国的永嘉太守。“因夫人张氏无嗣,次娶永嘉王指挥之女,生一子良,乃居于永嘉汝南。”良生高,高生森。胡森(958 - 1030),字公恩,仕武节大夫,因返永嘉祭祖,途经缙云黄碧,闻冯公岭(亦名桃花岭)老虎伤人,夫人陈氏惊骇,遂寓居黄碧东山,是为东山胡氏迁缙始祖。

胡森有子彦明,任职福建。彦明两子惟富、惟盛“历随父任,喜居闽疆。扶父柩归葬故里,及制满,仍徙崇安”。胡森另一孙惟新,官中书舍人,后与长子胡潮迁居金陵。胡潮弟胡涵仍居缙云,至第五世,裔孙胡班(1154 -)迁永康四十三都白沙川。

至南宋,胡森七世孙胡璜( 1095 - 1155)、胡彬由黄碧分别迁居云塘和合湖(在九都,今葛湖)。九世孙胡榕,官礼部尚书,其先祖胡团葬云塘驿后,遂于云塘建造房室作为书舍和守墓及山场之所。其后,胡榕两子胡瀚(1143 - 1208)、胡浩迁居于此。胡瀚又建造宅舍于杜桥居之,是为杜桥胡氏始迁祖。

胡瀚有三子:长子胡孟岳(1174 - 1234)从杜桥迁壶镇云岭,其孙胡复礼、胡复祖又分别转迁龙泉和本县南顿;次子胡孟善(1177- 1253),“淹贯经史,弱冠游庠,连不得志”,因其先世国子司业胡份在古方山麓(即上宕)建有万松书舍,以为肄业之地,遂隐居于此,为上宕胡氏始迁祖。

胡森十一世孙胡铣(1179 - 1255),黄碧东山人,“仕台州路分司黄岩县尉,尝车从苍岭往来,后遂于胪膛外祖处建署而居焉”。十二世孙胡玭(1245 - 1279)从黄碧东山迁四都笕川。

元代,十四世孙胡逵(1263 - 1331)自黄碧东山迁永康福源渔溪,胡必吟(1312 - 1367)偕弟必浪由上宕迁十五都后湖(今舒洪镇一带),胡茂生(1293 - 1352)从胪膛赘居永康赤岩。

明代,十五世孙胡渤因遭水患,从黄碧避居而迁紫凤,胡显渭从杜桥迁章坑。十六世胡厚(1366 - 1433)于永乐年间从上宕迁上屏(今名上坪)瓜园,胡文虎(1414 - 1493)约于宣德年间入赘黄坛沈氏而从云塘迁后青。十七世胡美(1440 - 1514)从永康赤岩迁缙云朱坑(今属东方镇),又转迁塘后(今属仙都)。廿一世胡褒(1528 - 1584)从后青迁富塘(今名上胡,属前路乡)。廿二世胡兆(1513 - 1567),字守吉,紫凤人,因遭水灾,妻徐氏为马渡人,乃迁马渡,徐氏与之房屋田园以居,为马渡胡氏始迁祖。

廿三世胡三七(1554 - 1615),明万历时从富塘迁白竹潜陈。廿九世胡福寿清前期从塘后迁靖岳。

本支胡氏入缙迄今已历三十九世。清代以来,分为五个支派,各自单独编修宗谱。1996年,以胡氏为主的各聚居村落人数如下:马渡1452人,塘后567人,前胡577人,潜陈518人,上宕520人。

胡村胡氏

据《五云胡村胡氏宗谱》所载,胡安国(1074 - 1138),字康侯,福建建宁崇安人,理学家,《宋史》有传。据胡谱《致堂公传》所载,胡安国长子胡寅( 1098 - 1156),字明仲,实其弟之子,历任校书郎、门外员外郎等职,从建宁迁居丹阳。生五子,“逢时不靖,适金辽之乱,兵燹数扰,皆挈眷避难于婺、处、温三州”。其次子胡栋,字大桢,高宗时任义乌教谕。奉调温州,途经缙云南乡,见其地山环水绕,风景甚好,即辞官居此,且以姓名其地为“胡村”。

本支胡氏入缙迄1994年已历三十四世,总计人口5523人,其中胡村2597人。析居胡源乡大坑、沿路头、章村等10多个村庄计639人,散居五云镇、壶镇、新建、舒洪、姓潘、梨仓等31个村庄计1179人。迁居省内杭州、丽水等10多个县市计863人,迁居外省计245人。

潜明胡氏

本支胡氏世居湖州霅川。至唐代后期,胡远从湖州迁东阳南湖,继迁永康龙山柏樟。胡远十二世孙胡长孺(1249 - 1323),字汲仲,宋咸淳中随舅父人蜀,以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宋亡,居永康山中。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廷下诏求贤,被召入京,任翰林修撰。因与宰辅不合,贬为扬州教授,后调任宁海县主簿。元延祐元年(1314)又降为长山盐司丞,遂退隐不仕。据民国27年(1938)《五云松岩胡氏宗谱》载称,胡长孺隐于缙云虎林山前,托迹肇基,名其地为“潜明”,为潜明胡氏始迁祖。而正史与1991年《永康县志》均载胡长孺隐居杭州武林山以终。又据《永康姓氏志》所载,迁潜明始祖为胡长孺之子胡洪。民间即相传胡氏先居下陈(今潜明沿溪下方二里的凉亭处),第三世再分居潜明、松岩和洛阳。

胡洪生恩。胡恩有四子:梁、闰、林、遂。洪武廿五年(1392)胡遂充河南洛阳中护卫校尉军(胡遂有子无孙,由松岩胡林次孙过继补军户前往。)此时胡林( 1349 - 1424)就从下陈迁居松岩。松岩又名赌妇岩,全称是赌妇岩下曲松树,相传昔时有女子于溪边浣纱,恰一木匠经过,两人一见钟情,盟誓成为夫妇。言罢木匠不见(另一说是打赌爬下悬崖即嫁他,那木匠却不幸摔死。)其女即守身不嫁。

明中期,本支胡氏有胡希鼎随母居北洪,又有从潜明迁居李坑口,至明末,再由李坑口分迁西施后陈。清康熙和乾隆时,再有从潜明分居老臼岙、龙爪坑等处。

同治时期,因战乱有多人从松岩外迁。献道迁道门,舜球迁武义,新楷居义乌,新滨居长兰。

潜明与松岩在宣统时分修宗谱,但景敦下二房,因为由潜明过继而两面都参修。

1996年统计,潜明有579人,松岩有402人,两地均以胡氏为主;北洪有胡氏二十多人,李坑口、西施后陈、老臼岙、龙爪坑各有百余人。

岩门胡氏

宋末元初,有胡元拒( 1224 - 1286)者,初任广庆知县,升知常州府事。其子胡端觐(1252 - 1313),字时敬,号思斋,授缙云县儒学教谕。任满偕弟端礼、端知居于缙云岩门,为本支胡氏迁缙始祖。约元至正年间,胡端觐四世孙胡凯(1315 - 1376)从岩门迁茶川。明前期,七世孙胡全,字伯完,从茶川迁云谷。其后又有十世孙胡桓八从茶川迁十九都前湖,十二世胡根(字公本)迁龙泉。

清代,十七世孙胡思项(1647 - 1694),字希美,从茶川迁官坑。廿一世孙胡连全(1773 - 1836)由茶川迁青井湾,胡连楷从茶川迁仙居黄塘。廿二世孙胡克忠(1782 - 1847)传因家境贫寒,少时入灵峰寺,但未剃度。长大后居于近地金湖,迄今已历九世。

本支胡氏入缙迄今已历廿八世。1997年各地胡氏人数:茶川141人,官坑132人,清井湾131人。其余各地为散居,人数很少。

岩坑胡氏

五代时,有胡彭者,仕吴越钱氏,世居杭之钱塘。后隐居于永康县后之承训乡。其子胡彦谷,“性喜清幽,有陶靖之志。访至缙云岩坑,有惬于心焉者,”遂筑室而居,改其地名为胡石堂。

据岩坑胡谱所载,至第三代胡则,出生后即居于永康。1996年岩坑585人,此外,还析居县内杨山、庙下、笕川、五云镇和县外永康胡库、东阳前山以及金华、兰溪等地。

大黄胡氏

据林原胡谱所载,胡则于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后任职钱塘,其弟胡赈。胡赈曾孙端觐于熙宁十年(1077)任缙云县儒学教谕(与岩门胡谱所载不同),闻十六都岩门有先祖遗址,且风光秀丽,任满偕弟端懿迁居岩门里大黄,后雅称其地为林原。清末时,又有分迁塘后村的黄金岙。

本支胡氏主要聚居于上述三地。1996年金湖300多人,其中均以胡氏为多数;大黄800多人,悉为胡氏一族;黄金岙有三十余人。

石蚕胡氏

就是胡宅口胡氏,又称青口胡氏,或赤口岭胡氏。因为其先世传有一条数米长,直径四十来公分的圆柱状的蚕形钟乳石,故谱上自称石蚕胡氏。

据民国三十三年(1944)《胡氏宗谱》载:胡森,字云林,世居吴郡,生熙宁己酉(1069)七月初三日辰时,以武科官拜武节大夫、东南第一正将。靖康之变,扈高宗南渡(但据《桂村黄氏宗谱》他们在北宋末就有女儿嫁赤口岭胡林。)迁居缙云美化乡之青口岭。当是时有陈氏同迁,为邑著姓。因其地曰胡陈。

胡宅口胡氏在清道光期间,有胡兴梅居倪岗(今牛江)妻卢氏家。清末民初,又有多人分迁大山、县城和武义。民国中期,胡崇满娶五笕头(今五丰)陈顺乾次女,遂迁斯。

1996年胡宅口有969人,牛江五十左右,五丰近二十,合族人口在千五左右。

后塘胡氏

相传宋朝时就居此,但莫知所承,现人口只有十来个。

上坪胡氏

上坪一带,早在南宋时就有胡氏居此了。据《堰头陈氏宗谱》行第所载:第四世陈鼐(1225—1257),次女适十六都上坪胡延,胡延当然不是首居于此的。《筠川陶氏宗谱》也记载了元初时,有陶德坤、陶德颐兄弟皆娶上坪胡氏女的事,他们的丈人当出生在南宋末。《黄龙王氏宗谱》同样载有其先祖王至顺在元朝中期时娶上坪胡氏女。

现胡氏是:宋龙凤己亥年(1359)冬,元处州将龙泉人胡深投奔吴国公朱元璋,秘密把部分家眷安置在上坪,大明立国后,其财产析与长子胡桢,胡桢任凤阳府指挥使,后充云南金齿卫军户。至嘉靖十一年四月,玄孙胡仪远放归原籍,袭封为凤阳府指挥使,胡仪远遂背负先世遗骸,回迁上坪。万历中期,有孙为守胡深墓,从上坪迁处州府城附近。

1996年上坪胡氏近二千人。

石上骑龙胡氏

石读色,意思是瀑布,有二支,本支与潜明胡氏同宗。宋末,胡河从永康迁此。其曾孙胡禔、胡温转迁申明亭。又有十世孙胡垌分迁山溪(今后吴胡塘),又有分黄山。

石上胡氏

本支与上坪胡氏有渊源关系,传是胡深第五弟胡溥的后代。明中期胡世华从永康芝英桑园下来迁,后分黄泥塘(怀义塘)、再分土鱼坑,又有分陈村、榧树根、石亭等地。

1996年石上有988人,土鱼坑457人,其中胡氏为主要姓氏。黄泥塘407人,皆为胡氏一族。

横路胡氏

明永乐癸巳(1413),胡浩(1388—1463)从福建崇安居此,胡浩生镜、镳,本支胡氏遂分二房,镳子胡深为太学生。同治期间有分迁永康,现总人口近三百。

登俊坊胡氏

清乾隆时,从安徽宣城来缙云县城登俊坊经商,现人口近百。

新屋畈胡氏

源出永康堰头,清康熙末来迁,现有人口二百左右。

胡初路胡氏

据分析,他们极有可能是古胡陈的胡氏(胡陈应该是胡初路和前陈的合并简称),最早是住在胡初路(明代起叫和叉路,意为十字街,今名雅化路。)婺台州际大道边,迁入年间当在晋元帝南渡时或之前,估计在元末就被迈里古斯屠灭了。

大火炉胡氏

地址在冷水铺附近,早于周姓,据临村其他姓的宗谱记载,北宋或者以前就已经住此,明末衰落,大概在清初灭绝了。

后湖胡氏

传说早于徐姓,徐姓在洪武时从仙居来迁,胡氏应该在宋元时就住此,可能在明末无传。

人 物

据清《缙云县志》和县内各《胡氏宗谱》所载,科举时代,胡氏有进士六人:胡宿、胡份、胡价、胡权、胡榕、胡味道,皆宋代人。辟举十人。举人三人:胡松,宋代;胡长庚,明代;胡桂林,清代。贡生十七人:其中恩贡一人,岁贡八人,廪贡二人,附贡三人,例贡三人;庠生百多人。

汝南郡周氏家谱字辈

1,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2,贵州思南汝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