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家谱排辈
尚姓字辈排行如下: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尚寨村字辈:正大光明富丰先思善书。
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东巩、肖堰一带尚姓字辈:正世开德盛,万仕广明经,有志仁贤义,才柏之秀云。
湖北十堰郧县五峰乡尚家河尚氏字辈:应化克广,文志从选;继立学政,大启荣显;勋建天朝,恩垂邦典;世德振兴,全修万善;永发承祥,尊祖业传;远影康乐,道宏瑞满;维敬群雄,英明佑贤;谦益俭良,代忠存延。
湖北襄阳歇马河尚家壪尚氏字辈:川(廷春),乾(遇友)应(金锡),建其士瑞,玉麟发祥,宗功永秀,世代荣昌,承奉圣贤,书礼弘扬,文武全才,治国安邦,顺之道正,仁义昭彰,祖德遗辉,明久兴旺。
湖北襄阳谷城县城关镇尚家埠口尚氏排行:正大光明,安邦治世。
山东郓城尚氏字辈:盛德伯作昭诗书可景习理成大宗兴志先文怀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延庆嘉隆昌。
山东德州尚氏字辈:文其明玉祥。
山东淄博尚氏字辈:曰大维宏家声振宗善敬启广丕作保方良承佩贻肇锡庆长。
山东淄博王村尚氏字辈:仁义力志慎修克贞(zheng)可。
山东龙口尚氏字辈:大德玉福振(宗)作书香世守乃祖。
山东泰安尚氏字辈:其思永继元希荣绪廷先大德传宗广延庆佰世芳。
山东莱芜故事村尚氏字辈:宪绪念传永,蕙兰胜馨香,祖佑师叔第,富庶诏华堂。
山东滨州大尚村尚氏字辈:仁义礼智信,俊哲文明贵,忠厚传家远。
山东利津尚氏字辈:育蕃应攸叙宪祖自熙淳世传忠孝德尊训久茂祥。
辽宁大连尚氏字辈:文云思德肇志忠厚传家远诗。
辽宁沈阳尚氏字辈:世德尔祖。
辽宁海城尚氏字辈: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承效克适伟佩绍宪本大乃永纪惠汝述。
辽宁铁岭花耳山尚氏字辈:云起邦国永成明君发洪贵殿志文俊兴。
辽宁铁岭李千户尚氏字辈:宏玉新成庆尊崇国运昌德荣思守法宝善致发祥。
辽宁新宾尚氏字辈:传绪振恒衍庆修阳培源思茂承宗宜凝。
辽宁新宾这一支应来自江苏赣榆或山东日照,字辈:传绪永德,衍庆修明,积善之家,济世运昌,培源思茂,承宗贻荣。
吉林市郊尚氏字辈:崇登士永国廷有中希文起瑞云殿昌荣名芳德峻才大声鸿百祥连汉万载丰恒。
河南孟津尚氏字辈:汝师恒弘景全修德乃成廷怀连去际芳远照永清从玉金作宝如宗广来明道长世法有守存本建兴。
河南淅川尚氏字辈:德光宗士宏兴良善花荣胜店家占坤明。
河南南召尚氏字辈:从春兴广泰久士相恒昌吉照迎增水仁义和友邦。
河南新乡东曲里村尚氏字辈: 文、彦、春、家、祥、福、德、广。
河南叶县常村乡尚氏字辈:应进宗明,克清凤永。学书耀祖,振德家生。文行忠信,延年增荣。正新诚意,太和春景。尧邦舜国,浩志可兴。平安久远,同望盛隆。智丰惠沛,均建奇功。润珍贵宝,泽善顺祯。
湖南桑植县一支:大启正龙世、文华遗泽长。
二支:光大开文运、昌明启后良、英贤先自立、家道永垂芳。
三支:本立道生、源远流长、昭穆顺序、孝友滋彰、名高三楚、声振一堂。
河北磁县尚氏字辈:西古祖而显勤春林有清福禄禛祥庆大中正常生阳照苗盛旺万物广多兴。
河北保定、辽宁辽阳尚氏字辈:增(昌)明(其)永(久)德(世)利(德)富(尔)贵(祖)。
河北省宁津县,现居辽宁黑山:云顺文鸿志,百世永吉昌。
河北廊坊尚氏字辈:国、存、近、在、德、景、文、俊、振、海、宏。
现居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半壁街村:如、德、志、红。
黑龙江肇源尚氏字辈:之国登永崇守泄廷万书广大教育群英圣为人瑞德乃家声。
山东泰安夏家庄、肥城安家庄、大尚庄、小尚庄是一支。其中字辈有:绪、乾、节、立、太、玉、随、林、富、生。
山东泰安肥城老城镇辛屯村(胡庄组)亦尚存一支。其中字辈有:成、永(金)、仁、义、礼。
安徽太和赵集乡尚寨,马营村一带。其中字辈有:孔,学,凤,守(照),成。
安徽怀远后尚,前尚,西尚,尚庙,尚庄是一支。其中字辈有:成,登,守(佩),林(殿),元,国登。
安徽当涂县黄池镇,其中字辈有:师、玉、文、世、定、启、贤、坤。
安徽霍邱县花园镇迎龙村尚大台子,其中字辈有:习、显、伟、德、发、传、应、由、申、嘉。
山西运城永济平壕村尚家字辈:修善积德广前玉后。
四川成都尚氏字辈:作开宏俊。
尚氏一支字辈:正金大光明富丰先永祥。
扩展资料:
尚氏家谱文献现状
辽宁海城尚氏续修宗谱六卷,(清)尚玉德、尚维慎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尚渊涛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飞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宗谱十一卷,末一卷,(民国)尚其宪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海城市档案馆。
尚茂公三房草稿,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世德堂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六修宗谱不分卷,(现代)尚久蕴、尚世海编修,1994年计算机排印本。
辽宁、吉林尚氏六修宗谱补遗一卷,(现代),尚久蕴等修,1997年铅印本。
河南许昌尚集尚氏族谱三卷,(现代),尚德河等编,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
参考资料: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你可以参考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跟你的比较合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D、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余下全文>>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丹鲜李姓为第二大姓。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李氏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大\头老家的祠堂里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余下全文>>
李姓排辈家谱友你好:研究姓氏和家谱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998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个人提示观点仅仅供朋友参考)
李氏家谱字辈是怎样排列的我也不知但我是李氏义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李氏字辈谱
1、湖北: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6、有、芳、毓;
7、李煜同族: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国、勋、业、秀、广;
13、福建: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8、华国才猷真裕俊,经邦读列可光前,云初祖尔原同气,源远流长百世传;
19、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20、国治家齐维尔克昌,存心宽忍百世其长,兴宗耀祖富贵永强,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万、鸿、清、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任孝一正方,元启天开宗,易长文明辉,先绪克定大,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天道显昭崇典则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余下全文>>
李姓辈分表?
请问一下李氏家族辈分是怎样排的建议你到李姓吧去看看,可能有答案。
李氏族谱字辈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余下全文>>
马氏家族的辈份排行:登、逢、众、朝、国,龙、王、光、开、得,德、廷、祚、万、中,世、代、大、清、农,应、启、新、明、社,如、成、学、正、宗等。马姓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之一,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2位。
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中国统计》2014年第6期)。关于汉族马姓的姓源,《姓纂》记载:汉族马姓源于嬴姓,系承赵奢。由此看来,马姓先祖是2000多年战国赵国马服君赵奢,所以,赵奢为后世汉族马氏的始祖。
马姓家普简介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中华民族有着追源寻根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国家中,便是重修史书,表现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谱,视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家谱的渊源,一般推于《周官》,然而事实上,《世本》便是我国谱牒的最早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就取法于此。历史上的马姓,与中国广大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历史的编修。
1、江苏徐州铜山刘氏:梅、玺、泰、山、守、德、传、正、文、光、振、西、继、世、宏、昌。
2、陕西安康刘氏:金祥治(志)家邦,定国显名扬。
3、辽宁北镇满族刘氏: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4、江苏兴化市安丰镇刘邹村刘氏:步忠堂学新,德厚传桂芳,龙政万年树,则守焕金银。
5、睢宁王集林庙刘氏: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扩展资料:
刘姓人口分布: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
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
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刘姓
-刘氏家谱
1、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2、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扩展资料
七言的像程氏湖北省江夏区:晋戍元谭程氏叟,世系流衍在歙休,明伊隶洛光先绪,凤岳守歙迈众流,庆祖从命迁鄂渚,文孙有志壮千秋。神童本系江南出,伫看楚立万世侯。
八言的有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家族的,即著名海宁查氏家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此字辈自海宁查氏第七世开始用,金庸为二十二世良字辈。
世代绵长,丕承祖泽。”此套字辈每四个字为一代,每一代的人从四个字中任选一个使用,不分先后、不分主次,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就是这个家族的,为“肇始武昌”中的肇字辈。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
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与前四十个对应,这样可以选用前四十个字或者后四十个字中的一个使用。还有的家族规定人活着和死了使用不同的字辈,即规定两套字辈每个人两个名字一个是活着时候用,一个是死了之后用。
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参考资料:
辈分排行:
一、泌阳西关赵氏《泌阳西关赵氏辈序》:“维世永金,国广运清;”又续:“文学传家宝,俊杰冠英豪。”
二、河南省西平赵氏辈序为:
“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三、自太祖、太宗、魏王三派始,各以十四字以别昭穆,篡修成谱,以不失其次序。
1、太祖派十四字:德惟从(守)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
2、太宗派十四字: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3、魏王派十四字: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
4、《山西沁水县赵姓族谱》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重点是“忠”、“孝”,目标是“德”、“芳”。
四、安徽合肥赵氏字辈:治本修家,宜叙伦常,仁义礼信,万世传芳。
五、湖北公安赵氏字辈:大国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泽,诗书继祖传,代远永佑启,家邦振万年。
六、《天水堂赵姓族谱》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
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
七、《天水堂赵姓族谱》的续派二十字号:
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八、民国年间的家谱 《慈溪鸿庄赵氏宗谱》载有其家族的百代行辈,
号《百代歌》:
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
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
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
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扩展资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源流二
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
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源流三
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随母姓改汉姓赵。
源流四
源于冒姓。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其中多数为:清王朝覆灭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是“赵”姓。
参考资料:
河南鹤壁部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第一次家谱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续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再续,民国五年(1916年)三修,1983年四修,2005年五修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部艳群处。
有各姓氏辈分书
孔姓主要起源于子姓,据记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不同家族的字辈蕴含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之后形成最完整的族谱,在姓氏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孔姓也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所以了解字辈排行后可以为按照顺序为孔姓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既代表着家族延续的标志,也有利于传统姓氏文化的传承。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 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 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 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3 姓氏辈分排名
同宗同族有辈分,同一姓氏不同族的辈分都排不了,不同姓氏的辈分更加排不了。
4 姓氏辈分排列表
:关于家谱全部字辈排行同一个姓氏全国各地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家谱中,内容不管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它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个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间,也有少数姓名,三字中最后一个字为辈序字。这种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汉民族特有的。
5 姓氏祖谱排序列表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东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6 姓氏的排辈顺序
不同姓氏有不同字辈的排序,不同地方其字辈用字也是不一样的。如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但贵州毕节杨氏字辈就是: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自古以来,人们对取名择字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在古代更有沿用字辈取名的习惯。杨姓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于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
杨姓家谱字辈大全集1、湖北孝感杨氏字辈:文正炳有中和德,本利培成义道才;敬先祖如在其上,启后继换乎为新;荣华富贵运朝堂,永照世代真自强。
2、湖南永州迁入四川达州杨氏字派(部分):楚、其、士、本、正、文、天、如、可、用、才、长、宜、从、新、知、时、成、先、以、安、全、多、加、仁。
3、山东临沂庄坞杨氏字派:传家惟效友,继世尚公平,一本常敦序,同宗保令名。法权自先启,守之在心中。敬绍兴绪远,复立鸿文通。
4、四川简阳杨晓初杨氏字辈:天映本其先,永春章荣昌;宗枝绍祖德,学尚佐家邦。简阳另一家之版本:天映本文朝,声大章荣昌;宗之绍祖德,学尚左家邦。
5、湖南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6、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龙桥杨氏字辈:法仁兴志,应文登学,世代光明显,荣昌庆永芳,正先维友,宗祖在贤。
7、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杨氏字辈:可继思鹏名,单光呸崇作,建绍宗辉成,修善立开,九在寿发,伦克多定先,德万休尚生,居守传年志,贤福官孝安。
8、湖南湘乡杨氏字辈: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9、安徽安庆杨氏字辈:中浮鼎振大有咸林益千风遇礼代同仁。
10、江苏六合杨氏字辈:田德常林玉昌保贵如金。
11、辽宁抚顺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
12、陕西安康杨氏字辈:世远嗣番发祥汉佑富本培元钟灵毓秀。
13、广东汕尾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14、贵州毕节杨氏字辈:银孟洪灿曾居家永时春正大光明远万代世泽长。
7 姓氏族谱排序列表
孟姓文化之字辈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世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凡)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尚氏家谱排辈
本文2023-09-26 06:17: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