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僳族简介
栗僳族简介
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栗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栗僳族自治州和维西栗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栗僳族有自已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栗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栗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栗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栗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栗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栗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栗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光。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
栗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栗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栗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栗僳族历史
栗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 栗粟两姓蛮” 或“ 栗蛮” 及“ 施蛮” 、“ 顺蛮” ,均属“ 乌蛮” ,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 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 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栗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栗僳族音乐
栗僳族约有四十七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栗僳族自治县及四川省的西昌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栗僳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
栗僳族有优美的叙事诗和民歌, 民歌曲调尤其丰富, 有的高亢激昂, 有的低沉感伤, 即兴式的演唱, 富有感染力, 把人们带到了栗僳族的村寨。
栗僳族礼仪
栗僳族庆节
栗僳族人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10个季节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和刀竿节。?
阔什节(年节)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过年节也为过年日,年食和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一,每家都要将第一次舂出的籼米粑或糯玉米粑拿出一部分悬于树上做祭供,还分出一小碗喂狗,因民间传说是狗把五谷带到了人间;有的地方还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谢牛帮助人类耕地。年节的第一天,全家聚餐,并同饮同心酒。?
收获节?收获节大都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收获节最大的活动是家家都酿酒和尝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获一边煮酒,并伴以歌舞,常常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刀竿节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据说上刀竿是为了使栗僳族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栗僳族有自己的历法,公历一月是他们的过年月,由于各地的习惯和历称的方法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就前后不一。以怒江地区僳族来看,大约夏历十二月五日至第二年正月十日左右为过年时间。到时男女老少身着新衣、抬出酒罐,杀猎宰羊,互相馈赠。小伙子们拿出心爱的琵琶,姑娘们打扮得格外漂亮,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谈笑,在欢乐的气氛中尽情歌舞。同时举行对歌、跳“锅庄”、射弩比赛等活动。栗僳族人把过年称为“盍什”节。过多长时间,各地,甚至各村寨都有所不同,有的过十天,有的过十五天,但一般就是在“过年月”里过“盍什”节
栗僳族有民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又唱双跳,而尤为喜欢对歌,特别到了过年,歌手们的对歌可以连续对上几天不断。解放后沪水、贡山、云龙一带的僳族还有组织温泉对歌的习惯,每年过年之际,都要带上年食,背上行里炊具赶往怒江州府六库以北十二公里处的温泉,参加“汤泉赛歌会”。届时浊泉边上帐蓬林立,人山人海,各地有名的歌手又上一轮,优美动人的歌声此起彼伏,就是到了深夜,歌声仍然在熊熊的待篝火旁回响。这样一年一度的“汤池寨歌会”,一直要进行十多天。
射弩比赛也是栗僳族年节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聚会歌舞的同时,青壮年男子就常常拿出自己心爱的弩弓,于百步以外置一靶子,比试各人的本领。对僳人来说,弩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家家都有,男子人人都精熟,其弩用野桑或其他硬木制成,弩线用牛筋。一般青年男子用的弩须用很大劲才能上弦,可以称得强弩。弩箭用竹或硬木制成。为了提高弩的威力,僳人常常在箭头涂上生草乌等剧毒植物的汁液,这样起到“见血封喉”,射中即亡的作用。
由于地区不同,各地L年的活动也不同,有的过年要首先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一年的辛劳;有的要在家门栽种松树一株,让其代表山神,以酒肉祭奠;有的则要把年食在人们吃喝之前舀一小勺让狗先吃,因为他们认为世上五谷的种子,是狗历尽千辛万苦的飞到天宫中要来,所以要首先慰劳狗的这一大功劳。
除了过“盍什”节外,栗僳一般在其他统一节日,只是在怒江有的地区以公历十月间(僳自然历的酒醉月),在包谷收获后的半个月内过收获节,节日之际,村村寨寨煮酒杀猪,聚会吃喝,对歌跳舞,昼夜不散。
栗僳族婚俗
男女青年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设宴置办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还要在门口摆一桌酒席,请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互换碗筷,表示今后要互敬互爱。
栗僳族服饰
栗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德宏栗僳族男子佩戴长刀,颈戴贝壳颈圈,身背手工缝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的花包,穿白色护腿。女子多穿长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长裤,系围裙,用青布包头,身背手工缝制的挂包,头戴白色砗磲片和红白珊瑚珠子串成的“ 噢乐” 。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极有特色。
栗僳族饮食
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丽江的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僳族的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和捕猎的麂子、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和河里的鱼,肉类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盐,放入火塘中烧烤后食用。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花红、梨、季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僳族家家都养蜂,少则4、5群,多则十几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制作麻迷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在贡山一带的僳族,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典型食品:有漆油酒、清水煮小猪、猪蹄珍珠粥等。
栗僳族建筑
按照僳族人的传统习惯,修建房屋必须在一日之内盖成,否则即认为不吉利。为保证在一日之内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须依靠家族亲友及村邻通力合作,即僳语称之为“ 瓦爪” 的形式。盖房的前几天,由房主人通知众亲友。事前就分别凑够了各建筑材料,然后请巫师择定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友和邻居一齐动手,一日之内即告完成。房主人视经济条件款待相帮的亲友。
有的地方的房屋建筑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小竹楼。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晚上,全家围火塘而睡,火塘内终年生火。遇有客人来临,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竹楼下一般为养牛、猪等牲口用,竹楼四周辟为园地,种以瓜果、蔬菜之类。
僳族人的这竹楼,简单、实用,它既可以防湿、防兽,且便于搬迁和兴建。一座新竹楼同样在一天之内就要建成,否则认为是不吉利。建时就地取材,全寨相助。新竹楼一旦落成。“ 寨中男女老少便前来祝贺,主人也殷勤地款待大家,摆上各食物,斟满水酒向大家表示感谢,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开畅饮,尽情歌舞。
靠丽江等地的僳族人,建筑则多为全木结构的楼房,烟夙用长约一、二立的方木料垒成;上面覆盖着木板。同时,因受双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少数的僳族人家也建筑土木和砖木结构的房子。
栗僳族习俗
怒江地区的 僳族,都有春浴之习,届时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带行李、食品和食具到温泉处沐浴。丽江地区的秀兰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后三天,水将变浑,据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饮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兰河的水做饭,饭呈红色,清香可口。届时还要进行蒸汽浴,沐浴后可治风湿病。沐浴期间,大家一同野餐,是 僳族民间规模较大的郊猎野餐活动。
僳族民间婚丧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杀猪宴客。在请客时,不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放入一锅煮若是有贵宾至,还要煮乳猪招待,以两个月刚断奶的小猪为最好。待客要吃独品菜,就餐时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余可以带走。福贡的一些 僳族,在遇有客人光临时,主人常用核桃仁、生姜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内捣碎,盛入木碗加盐待客。 僳族待客饮酒最富民族特色,饮酒时两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使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称“ 同心酒” ,至亲密友见面时常用这种喝法。
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栗姓不是贵族姓氏。栗姓,中国古代以栗为姓的姓氏。 栗,即栗木,最早源出于风姓,是远古时期太昊氏的后代。
栗姓,中国古代姓氏之一,最早源出于风姓,是远古时期太昊氏的后代。太昊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据《风俗通义》记载,太昊氏的后代有以栗为姓的,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栗姓。栗姓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不乏名人志士。
在汉族的百家姓中,栗姓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较为稀少,仅占全国人口的0024%。栗姓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南阳、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其中南阳为栗姓人口最多的地区。此外,山西、河北、陕西等地也有栗姓人口分布。
栗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太昊氏,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太昊氏的后代有以栗为姓的,世代相传至今,成为栗姓的一支。栗姓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名人志士,如东汉时期的栗玲见、三国时期的栗咸、唐代的栗嵩、明代的栗谦等。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和贡献,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总之,栗姓虽然不是贵族姓氏,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拼音:lì
2)解释:
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汉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今有栗禾嘉。
五谷之一;
姓:古栗陆氏之后;
地名:栗:河南省夏邑县的简称;
植物名:栗。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
3)出处:《风俗通义》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居北。栗陆氏之后有栗氏。
4)组词:
1栗色
2拼音: lì sè
3释义: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5)造句:
此时去面对这样的敌人,实在是无异于火中取栗。
他带了糖和板栗面包准备当点心吃。
栗姓的来源
栗,树名,俗称板栗树,果实包于多刺的壳内。甲骨文的栗字像一株树上长出了有刺的果实。栗人十分了解栗树的用途,擅长种植栗树,以栗树为其氏族的神树。栗树成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此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栗姓。
栗姓源出有两支:风姓和子姓。
其一源自风姓。古代传说中,伏羲氏之后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三氏为诸侯,均为风姓。栗陆氏居北,排第四。栗陆氏之后有栗氏。
其二源自子姓。栗,商代古国(故地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后被周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子姓栗氏的历史约有3100年。
当今栗姓人口约30万,在全国姓氏中列第249位。栗姓在河南地区分布特别集中,占全国栗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安徽、陕西等地。
栗 ①风俗通:古栗陆氏之后。望出长女。 ②路史:战国时有燕国战将栗腹。 ③中国姓氏集:清时有栗耀,浑源人,字仲然,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④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汉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栗姓为中国第249位大姓姓氏,栗姓人口大约有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栗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为当代栗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栗姓总人口的一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事处新华村4、5、6组以栗姓为主。组成自然村。
“栗”字做姓氏读音是lì。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数是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现意思有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坚实;也可作为一个姓氏。
相关组词有战栗、颤栗、醋栗、惴栗、栗色、栗凿、栗暴、嘉栗、栗栗、橡栗。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解析
1、战栗[zhàn lì]
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2、颤栗[zhàn lì]
颤 : 物体振动,栗 :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颤栗”解释为发抖,打哆嗦。3、醋栗[cù lì]
醋栗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实,浆果球形,径7~9毫米,红色,果期7~8月,采取成熟果实,晒干。
4、惴栗[zhuì lì]
解释为恐惧而战栗。
5、栗色[lì sè]
指栗壳的颜色,即深棕色,像熟了栗子壳那样的颜色。
-栗
栗僳族简介
本文2023-09-22 01:07: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