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孝行千古传颂,王阳明为何说舜大不孝?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4收藏

舜的孝行千古传颂,王阳明为何说舜大不孝?,第1张

孝敬老人,以身作则,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这个道理人人明白。不过真做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孝不仅仅是给老人钱,给他们买东西就算完,而是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色难”,就是说人们很难做到与年老的父母交流时候,全程耐心和悦,不流露出不耐烦,这个的确最难。但凡天下儿女们,在静夜思考人生的时候,如果脑中浮出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有多少人能心中无愧呢?

元代文人编纂了一部诗集,专门记录了上古到宋代的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孝子,名字就叫做《二十四孝》。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一些事迹可能有悖于人情,或者不可思议,但这部书所颂扬的,代表着人之所以为人、人类最淳美、最光辉的品质,永远激励着后辈。

舜帝的事迹在《史记》等古籍中多有记载。舜的经历比较骇人,已经不是简单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父母兄弟都想要他的命。舜名叫重华,他父亲是个盲人,叫“瞽叟”;舜的母亲早年去世,瞽叟续弦娶妻,新妻还带了个儿子过来,叫象。瞽叟昏昧糊涂,那母子二人更是奇葩。

舜不招后妈待见就算了,这后妈还跟亲儿子商量着要弄死舜。舜的孝行很有名声,还谦恭忍让,他不论到哪里种地开荒,还是捕鱼制陶,所过之处老百姓都被他感化得争相礼让。帝尧知道后开始考察他,先赏赐了他不少牛羊财物。舜的后妈和弟弟象羡慕不已,几次三番要杀了舜再占有他的财产。

瞽叟不但不阻止,反而跟妻子和继子一道谋害舜。比如舜上粮仓修顶棚,他爹妈兄弟就在下面抽了梯子,点燃粮仓要烧死他,舜命大,用两个斗笠护住身子跳下来跑了;又一次瞽叟让舜挖井,挖了差不多深,趁舜在井底下,三人就在上面开始填土,要活埋人的节奏。舜早多了个心眼,在下面挖有暗道通往地面,又逃得生天。

但是舜对此并没有丝毫怨恨,而是更加孝敬父母,爱护弟弟。瞽叟和后妈需要舜干活卖力的时候,舜早晚伺候着;但他们想害死舜的时候,就看不到他人了。后来舜经过二十多年的考核,接替尧当上了天下部族大首领,对待父母兄弟一如从前。

史载舜的孝感动上天,大象帮他耕田

《孟子·万章》有记载,“舜往于田,号泣旻天”。舜去田里干活,仰头望天号啕大哭,那时候舜已经五十岁。万章是孟子的弟子,他问孟子,舜为什么哭得伤心,那时候他已经是天下之主。孟子说,舜这是“怨慕”,他虽然富有天下,可是得不到父爱,对他来说永远开心不了,年龄一大把了想到这事还痛哭失声。孟子的分析更加证明了舜的孝,父母在他心中的地位才是世间最重要的。

明代“心学”大宗师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里,也提到了舜。王阳明在江西时候,是有一对父子发生争执,吵闹不休,找王阳明为他们评理。王阳明并没有问是非曲直,而是给他们讲了几句话,结果话没讲完,父子二人抱头痛哭而去,和好如初。王阳明的弟子很奇怪,问他说了什么话。先生说“我说舜是世上最不孝的儿子,瞽叟是世上最慈爱的父亲。”

弟子更吃惊。王阳明解释说:“舜常常以为自己是最不孝的,所以他才能做到孝。瞽叟常常以为自己是最慈爱的,所以他不能做到慈。”至此我们明白,王阳明正话反说,双方各大五十大板,让争吵中的父子深受震动。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诸氏。王守仁原配夫人是诸氏,生有一子,叫王正亿,生于明朝嘉靖五年。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明朝绍兴府余姚人(今中国浙江余姚市),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

你真的了解《红楼梦》的贾琏吗?边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不仅描述了许多年轻女性,也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贵族公子的模样。喜欢追求个性的宝玉,大胆任性的薛蟠,浪漫俏皮的贾蓉,神秘莫测的冯紫英

可惜宝玉太“闺阁”,薛蟠太莽撞,贾蓉又有些龌龊。冯紫英年轻而英勇,但关于他的故事太单薄了。

在我看来,《红楼梦》的贵公子是贾琏。

第一,贾琏的才华和世故

《红楼梦》乍一看,常常有一种错觉,宝玉不财产,前途无量。事实上,虽然府的掌门人是宝玉的父亲贾政,但真正的公爵却在贾政的哥哥贾赦身上,也就是说,下一代的爵位,不出意外的话,是由贾赦的儿子贾琏继承的。这就是贾政逼宝玉科举的原因。

作为府的长子,贾琏的童年也伴随着的爱情,甚至不逊于宝玉。从书44,《红楼梦》,贾琏敢拿着剑在贾母面前大吵大闹。从侧面可以看出,贾母平日一定对他很好,否则贾琏也不敢这样做。

同样被贾母看好,表兄弟贾琏和宝玉的前途却大不相同。宝玉为大观园献出了生命,贾琏为“郭蓉赋”献出了生命。从贾母给贾琏送黛玉回家这样的大事,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他的重视。

竺稼死得早,贾政宝玉不习惯俗事,贾环太小,只有贾琏一个人能独立于郭蓉府。他身居高位,通过不断的磨炼,得到了所有家族成员的认可,还捐了一个“同治”给他。更重要的是,贾琏娶了王夫人的侄女凤姐。

于是,他成了府的“大管家”。此时的贾琏不仅有贾母、贾政的支持,还有美貌的妻子王力可、凤姐、平儿,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尽管如此,贾琏并没有变得像贾珍、贾赦那样恶毒霸道。我不是说贾琏是一个完美的好人,但至少他配得上“贵子”的称号。

建好大观园,出使平安府,贾琏就像郭蓉府里的一块砖,需要往哪里搬。虽然他作为一个大师做了这些事情,但还是很难。比如贾琏去平安州,书中明确写道:“一大早出城,就跑到平安州大道上,逛了一宿,渴了饿了饭。他走了三天,那天他在走”

但是贾琏从来不说自己累,虽然他在这里可能有占自己便宜的动机,但是只有贾琏是真正为家里做事的。毕竟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有责任保护这个家。

贾纵情声色,懒得管:贾政不惯俗事,管不了;贾宝玉视男人为“浊物”,不屑控制。他甚至曾经说过“不管他怎么不回答,都不会害死我们俩”这种荒唐的话。

这样的贾琏,用书中的话来说,是“一个改变世界,谈心的好机会”。还有,像荣这样的人每天都要处理的事情。贾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熟的。其父纵情声色,叔父贾政送情诗酒。这个世界没有人教他。

第二,贾琏的仁厚

贾琏最可贵的是他懂得人情世故,因而不谙世故。比如“石痴”事件,贾赦要一把石痴的扇子,贾琏告诉他好不好,跟他商量价钱,石痴就是不卖。不料使了一个诡计,说石呆子“拖欠官银”,把他抓了起来,把扇子献给贾赦。在我们看来,这是封建社会官商勾结的罪恶,但是在贾赦看来,是有能力的,他反而骂贾琏无能。

当那些有名的粉丝摆在贾琏面前时,他关心的根本不是和玉竹的处境,而是史呆子的处境。在他眼里,石呆子没做错什么,只是想保护自己的东西。可能贾琏总是到处跑,接触底层,比较了解老百姓的情况。

他没有同情石呆子,而是在石呆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处境。父亲心中的何家廉,不就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吗?

此时此刻,贾琏可能正在出神。他的人情世故,本来是想保住家族的,以他的眼光,是没有能力盘活贾家的。然而现在,我连一个石头呆子都保护不了,更别说保护家人了。如果你有本事,把石呆子的扇子买回来,他会免于牢狱之灾吗?父亲有头衔,为了自己的私欲,让别人活不下去。这一刻,贾琏心中的“父亲”是完全缺失的。

所以贾琏才敢和贾赦顶嘴。这种事情在《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里是绝无仅有的。万千宠爱的宝玉,路过贾政院子,必恭恭敬敬下马。贾蓉作为纨绔子弟,在贾珍面前就像个奴才。

一向平和的贾琏敢。虽然他有很多问题,但是就是这句话让贾琏的性格立刻立体起来。以前只知道他好色风流,没想到连老爷也有这样的气魄:“为了这点小心思,毁家灭口都不行!”

能干的贾琏太懂官场规则了。你可以利用这些“规则”升官发财。毕竟贾琏自己追求的就是这些。可这件事,又是一条人命,难道是贾雨村打的?虽然他是贾赦的儿子,府的长子,为家族做任何事情都是义不容辞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满足贾赦的虚荣心而做这些龌龊的事情,贾琏是有道德底线的。

不过,贾赦并没有在意这一点。他把贾琏打得“一动不动”。从此,贾琏和贾雨村彻底闹翻了。在第72,《红楼梦》册中,贾琏与管家林之孝聊天,并再次谈论贾雨村的晋升。当贾赦甚至贾政都乐得和他交朋友的时候,贾琏说:“不是的。他的官运可能维持不了多久。如果以后有事,恐怕我宁愿离他远一点。”

为了利益什么都敢做的贾雨村早就看穿了他。可惜郭蓉府的掌门人贾政一直很欣赏贾雨村,有的续书说后来贾府抄的时候落井下石打他,还不是因为空虚。只有贾琏早早看到了这个可能危害家庭的“隐患”。

三、贾琏的爱情婚姻

父亲生活奢侈,母亲早年去世。她虽然爱我,却弥补不了贾琏童年父母的缺失。这导致了贾琏的成长,他总是没有安全感。他非常害怕眼前的东西被破坏,害怕身边的人离开。这就是贾琏对冯宽容的原因,因为冯让贾琏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关于贾琏和王熙凤,应该是书中描写最多的贵族小夫妻了。第五十三章《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当薛姨妈劝冯不要太吵的时候,冯的几句话又把时光带回了多年前。

“外面只有一个简叔叔。我们仍然在谈论兄弟姐妹。我们从小就很调皮。近年来,我制定了许多规则。我们不再是孩子的兄弟姐妹,而是谈论叔叔。”

我不禁在脑海中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春游,杏花落满头。陌生人的家庭年轻浪漫。那时候凤姐常来府玩,贾琏那时还小。也许他们之间,也经历过两次小小的猜测和柔情。

虽然是亲戚,但贾琏和凤姐的婚姻,当初真的很美好。贾琏送黛玉回家,凤姐每夜担忧。贾琏到家,凤姐精心设宴,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什么是家,是你累了可以放松心灵的地方。

“国舅老爷大喜!郭大爷一路辛苦了。我的小儿子昨天听到马来报纸,说他今天回到了豪宅,并准备了一杯酒来掸掸身上的灰尘。我想知道把灯给我会不会是个错误?”

这些词是谄媚的,戏谑的,戏谑的,甚至还有点轻浮的。这种情况下,王夫人是不会告诉贾政的。有时候我们觉得王夫人无趣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就是贾政在这段感情中也是一个无趣的人。

俗话说“冷脸不贴热屁股”,凤姐之所以能说出让男人心动的话,是因为贾琏是个知道自己有多冷的人。虽然夫妻俩讨论的事情只是繁琐的琐事,没有宝黛读《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那么浪漫,但是他们之间的火花,那种互相帮助,也让我们向往。可能凤姐在说自己丧事的时候,贾琏的眉心都是笑意,都是在宠溺妻子。

就像宝黛的爱情打不过现实一样,贾琏和凤姐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出现感情危机。曾几何时,贾琏发现妻子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还有不知道的秘密。曾几何时,贾琏发现妻子对银子的兴趣超过了自己。曾几何时,贾琏发现,这个家似乎只是一个歇息的地方。以前夫妻俩讨论家事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互相帮助的温暖。如今,只剩下冷冰冰的利益。

没有生意的贾芸来到贾琏这里谋生。贾琏很热心的帮他跑。本来想让贾芸管理家庙,冯已经答应给贾芹了。

同样深谙人情世故的贾芸也明白,舅舅贾琏没有舅妈冯那么厉害。于是,他通过巴结冯,成功承接了大观园的果木工程。冯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贾琏的心。在外人面前丢脸也没关系。贾琏难过的是越来越贪心的妻子。

当然,冯并不爱贾琏。她真的太忙了。大观园的姐妹姐妹,一个大家族的事,哪个不是凤姐亲自打理的?饶是如此,我还得天天陪着笑脸逗贾母开心。凤姐不顾贾琏的感受,贾琏也不理解她的辛苦。一个只希望这个家平安,一个希望这个家兴旺。如此不同的观点注定无法成为长久的夫妻。

贾琏的挣扎与觉醒

家人把自己当工具,妻子只知道名利。从来没有人问过贾琏的想法是什么。社会是个大染缸,不是圣人的贾琏也染上了那个时代男人的通病,那就是*荡。

在我看来,贾琏的情欲更像是一个寻求刺激的过程。看跟他出轨的对象,很多女生,宝儿的都是底层的,贾琏好像更喜欢这样的女人。也许在他们面前,他真的是个男人。

可惜在这些反复的麻痹下,贾琏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还好他不是贾宝玉,没那么多时间去想那么多事情。关于他的故事,似乎总是在东奔西跑,关于他的命运,似乎总是在为别人而活。

直到他遇到了二姐游。尽管他是背着冯秘密结婚的,尽管他是背着结婚的,但这也是贾琏第一次为自己做些事。的确,一开始他是贪恋尤二姐的美色。但在后来的岁月里,他渐渐喜欢上了尤二姐。

这个女人虽然和贾珍有一腿,但是对于贾琏来说,二姐你可以给他“家”的感觉,这种感觉曾经是凤姐给的,被她自己毁掉了。这种挽回让贾琏格外珍惜这段感情。而且从书上看,尤其是二姐既然跟了贾琏,铁了心要做人,不要去找麻烦。

花之乡的小世界远不如府丰富,但在贾琏的心里,这里就是家。“国丧偷婚”是犯法的,贾琏知道。但这一次,他只想做自己,也就是和游姐姐在一起,因为他在花枝巷找到了新的“家”。

书上说贾琏偷偷娶尤二姐的时候忘了“严父忌妻”。在我看来,“父亲”和“妻子”的形象在贾琏的心目中是越早越好逐渐崩塌的。

这样的日子,也许是贾琏生命绽放最灿烂的时候。但一朵花盛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往往是它即将枯萎的时候。贾琏受父亲委托,去了平安。尤姐姐趁机赚了凤姐的大观园,上演了一出“大闹宁国府”的戏码。甚至为了对付二姐,冯还怂恿“前夫”张华去告贾琏。

贾琏背叛自己的妻子是不对的,但是冯在命人“告”贾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丈夫的前途?这时,冯对贾琏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她爱贾琏爱到想成为贾琏唯一的女人。可惜,在那个年代,这么简单美好的想法,只能被贴上“醋坛子”的标签。

在凤姐的压力下,尤姐终于吞金自尽。贾琏对尤二姐的死还是有一定责任的。如果当时我提高了警惕,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要知道,尤二姐为他怀了个男孩。如果一家三口都出生在花枝巷,那该有多幸福。当然,从目前来看,贾琏的行为属于婚外情。但在古代,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二姐死后,贾琏对生命的渴望已经彻底破灭。他绝不会想到,这一切的凶手竟然是他的妻子。贾琏和尤二姐,普世价值里的“坏人”,赚了不少读者的眼泪。因为他们是从财富开始的,所以最后相爱了。

“我不理了,最后我出来就给你报仇。”这句话基本上宣告了贾琏和凤姐爱情的终结。即使贾琏之前有很多不满,但心里有凤姐的位置。但这一次,凤姐杀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东西,对贾琏伤害很大。同样,此时的凤姐对贾琏也是极度失望。今天维系这段婚姻的只有利益。

冯的随行方来王的儿子想娶这个丫头。这是连冯都不想管的小事。可是贾琏一听说这都是喝酒赌博的事,立刻就不高兴了:“这些事我都不知道。既然如此,就给他一棍子,把他关起来,问问他父母。”

既然这小子不配,好彩霞就嫁给他,他注定不幸福。也许贾琏已经记不得彩霞的模样,但这样的悲剧已经发生在他身上了。何家廉是府的长子长孙,他连心爱的女人都留不住。这个男生怎么才能坚强?好彩霞,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

可惜贾琏的愤怒注定是雷声大雨点小。不是他不想帮助蔡霞,而是他只能做这么多。家庭一天比一天糟糕。老太太的生日,太后这边的管理,重阳节的礼物,都把贾琏逼成了贾母的古董。即使他有心,也无能为力。

他有许多缺点。你可以说他好色或者不堪。有人说贾琏偷了林黛玉的家产,但作者认为贾琏的行为是拿了官钱去送丧妻的宝儿,他做不了什么坏事。

贾琏的人生乐趣其实只是“放荡”二字,但贾琏也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事。他会开导贾蔷,和林之孝聊天,把如意郎君介绍给尤三姐。即使是贾琏和鸳鸯之间,也还是有些说不出的感情在里面。

贾琏就是这种情况。即使他在这个家里过得不开心,当家里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会义不容辞地回到家人身边。程高本续集中,贾府被洗劫一空,万众爱戴的贾宝玉只想出家。而这一切的艰辛,都是贾琏一个人承担的,他本来就很卑微。

尽管他的努力没有改变什么,但在此期间,他的女儿巧姐几乎被卖掉了。但贾琏依然无怨无悔地为家人奔波。毕竟这府是贾琏的家。贾琏,一个“末世莽汉”,一生只想找个家。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从小就想成为圣贤,但大家说要成为圣贤就要掌握朱熹的“格物穷理”。王阳明就跑去一动不动地“格竹子”,朋友只能坚持3天,王阳明却对着竹子“格”了整整七天。

七天之后,王阳明一口血从胸口喷出倒地不醒,他经过这件事之后再也不格竹子了。说起来,王阳明的趣事还不止格竹子这一桩,他童年有一件怪事,出生到5岁还不会说话,直到被高僧说了一句话才开口讲话。

王阳明是浙江余姚达官贵人家庭的孩子,父亲王华是状元郎,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汉昭帝刘弗陵在母亲肚子里14个月才出生,王阳明也是一样,一家人都急坏了。

一般古代有什么神人出世都会天有异象,果不其然,在1472年10月31日这天,他的祖母岑氏做梦梦见神仙抱着一个婴儿送给她,她刚把婴儿接到怀里就听见婴儿的哭声,她以为是梦里的婴儿在哭,但随着声音越来越尖锐,睁开眼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孙儿王阳明出生了。

王阳明一开始还不叫这个名字,他的祖父给他取名“王云”,这个名字是从祖母的梦境当中取来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母讲梦境将给左邻右舍听,大家都感觉神奇不已,祖父认为梦见神仙是祥兆,就用梦里的云给王阳明命名,还把他住的地方称为“瑞云楼”。

不过,王阳明5岁前的表现让祖父母失望了,别的孩子5岁都可以唱歌了,他却还不开口说话,父母又被他急坏了,带着他到处寻医问药,可问来问去,大夫都不知道他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王阳明除了不说话,其他地方倒也没什么不对劲,该玩还是玩。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一个得道高僧经过他身边,仔细端详了一遍,开口说了一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孩子是个好孩子,只可惜他的来历被人一语道破了。

王阳明还小不知道高僧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王阳明的爷爷一下听明白了,当初不该把神仙送子的事透露在王阳明的名字里,他在道人走后立刻给王阳明改名,他想起了《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的话,将”王云“改成”王守仁“。改名果然有效,王阳明第二天就开口说话了。

1502年,30岁的王阳明因肺病发作去会稽阳明洞修炼,在大自然的净化当中,他忘记了尘世的烦恼,仿佛自己换了一个人,从这以后他自称阳明子”“阳明山人”,别人就叫他王阳明或者”阳明先生”。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日本等亚洲国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并且有很多追随者,可是他在1529年因为肺病加重病逝了,他的灵柩路过江西时,人们都替他披麻戴孝不舍得他离开。

舜的孝行千古传颂,王阳明为何说舜大不孝?

孝敬老人,以身作则,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这个道理人人明白。不过真做起来可能没那么容易。孝不仅仅是给老人钱,给他们买东西就算完,而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