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谱的世代排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4收藏

叶家谱的世代排行,第1张

叶姓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姓氏。它最早的祖先是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被尊为叶公沈诸梁的祖先。最早源于俞氏,后演变为叶氏。随着时代的转折,叶姓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更大的姓氏,其姓氏遍布全球,达到数十万人。不同地方的叶姓也有不同的世代称谓。

叶氏族谱及世代全集。

安徽无为叶氏一代:泰开祥云。

安徽桐城叶氏一辈:孔孟诗远。

安徽铜陵叶氏一代:一颗读书人的心是正直的。

安徽亳州叶代:东兴昌。

安徽庐江叶氏一代:光明磊落,繁华昌盛。

合肥叶氏一代:家来守道,礼义廉耻。

安徽肥东叶氏一代:昌宗尧祖德、顺道青龙。

安徽含山叶氏一辈:吉兆万世,永保道德之光。

安徽长风叶氏一辈:全国只有金帮保持着良好的仪态和正气,增加了它的辉煌和繁荣。

安徽巢湖叶氏一代:日有宗教教义与人性,万显示在前人之后大放异彩。

安徽蚌埠叶氏一代:龙湛跟随傅传家宝,有学圣贤书之好道,荣华已建千年。

安徽芜湖池州叶氏一辈:文善天之德出自宜万派高崇云《祖章》,与弘治时期同。当泰成龙在白天的时候,他尊重纯洁的生命,并祝福Xi梅雍的生命。

湖北随州枣阳叶氏宗祠一代:开国传宗接代,君有天命,法治辉煌,德才昌盛,道自以为是,天命已定,富贵永传,天下欢庆;

湖北团风叶之辈:莫旗立志,

湖北叶氏一代:上海赢了。

湖北利川叶氏一代:雍昌诗、书、礼、乐。

湖北鸿安叶氏一代:祖的成就永远和未来一样伟大。

湖北黄石一派诗,尊朝廷,得玉容春。在世界末日之前,文明正在开始,有才能的人延续了祖先的运气。

湖北叶一代:一:本山、崇贤德、齐志强;二枝:本周宗德泽方恒天佑,石湾魏长聪民英杰,祖郑光以德治国,以德兴邦,跟随温绍武映南洋。

随州叶氏一代:大正鑫源尚文坊成为全家忠实产品,名垂千古。

湖北叶氏一代:文明的赵睿继位永昌天兴顺,他正在向朝廷和朝廷发布一道圣旨。

湖北黄陂叶氏世代:祁尊贤洪墨英昌东颜代代相传,留西欧学士,取同光。

湖北咸丰叶氏一代:郑达光明园文章道德长,此端忠义,永茂自立,方毅龙人生,国兴贾珍邦光赵信宏达徐四齐常远。

湖北叶氏一代:本周宗德泽方恒得天独厚,魏长聪敏英杰,祖以德治国,以德兴邦,效法温绍武,反映南洋。

湖北丹江口叶氏辈:钟永胜兴山方玮琪开大光古文明宜生好料,绵国佐魏烈桓朝纲率祖牟于宗德泽昌廉贾第一代播蜀相府自前人为万继昌。

湖北洪湖石码头叶氏一代:从奇异吉祥的文明,到盛世繁华,到对国家的崇拜,到世代久远,修身养性,永葆健康。

广东中山叶氏一代:繁荣,

广东叶一代:瑞方兴,

广东汕尾叶氏一代:冀一涌。

广东佛冈叶氏一代:章宗石大昌,起跑龙。

广东丰

湖南邵阳文才公支:千古辉煌,百代启蒙。

湖南新华叶代:桓桂焦韩派宣海堂赵碧明。

湖南洞庭湖叶氏一辈:学德家声,撼影,修德,兴昌守道,顾,琼山,义永昌。

湖南益阳叶氏一代:

坝子镇白平湖支:当文明秀应恒达友,南乔景宗震开悟,坤知继往开来忠。

千家志:文明秀才应该是恒达的朋友,南侨景宗惊起之时,坤知德昌龙昭荣花了很长时间,继承了贤敦的孝心,立下了忠心。

浙江丁洋叶氏世代:

干布:阳春训练是有一点点——有一点点。当你怀孕的时候,薄迎丰会给他带来繁荣来自秀城忠良府田;

太原部落:太阳献寿纪弦回族新时代乐书田德孟同本尚文季良余庆鲜少七方元光石湾但神遣齐;

新编校:仁义傅贾政以祖卑而傲,宜存义昌。

浙江永嘉叶氏一辈:洪忠祖孙儒成光梁明天建国,崔家祥会计升任德皮。苔莎常可曾就读于魏小鹏康生建宁冯金浩永强冯正鑫恒博徐均生。

浙江叶氏一代:生茂宗师司琬接替祁志成。

重庆江津叶之辈:易宗似斯本良祖德智昌。

重庆县叶氏一代:容本亭,文明世界之始,尚,星秀,光绪雨后千年秀。

大足,铜梁,重庆,隆昌,四川雅安,叶氏族谱:清代魏,中美,石,童永贞家族,Xi时期以爵谱闻名,备受尊崇。

成都叶氏一代:阳湖逢春,文魁藻树庆东方。

一个在四川:齐的书友,石广龙的文章,龙永庆鼎的吉祥忠厚家声震撼万代祖荣昌

四川自贡叶氏辈:鲁肃鲁颜峻贤初徐。

四川高县叶代:隆盛元治天下,表忠义,培群臣,拜祖德嘉邦。

福建南平叶氏一辈:祖上日月星辰昌盛,学术发达。

福建南安叶氏辈:仙客余傅舒《孝经》、光乃祖孙谋永古邦训典米尊孙岳德行于今华洲阀读《明伦丰茂集美妇录》长盛商贾苗一邵千寻。

重庆巫山叶之辈:天齐贤强则文明,天下兴邦,国永远忠厚。

重庆渝北叶氏世代:张开国方,韩石应昌陵,司文明德大知远镇庭。

广西乐业县叶氏世代:文祥天星顺启国左正法院。

广西北海叶氏一代:振兴中华,珍爱辉煌。

辽宁葫芦岛叶氏一辈:德国长春人。

江西赣州叶之辈:张忠。

河南南阳石页一代:一:季夏蔡铣,二:身不孝,光耀日。

贵州赤水叶代:子春如宁秦征盛德昌兴回族云。

云南演金叶氏之辈:林挺元绍达嘉邦鼎律N恒必有光华国弘一龙尺寸脚腾P从庆典开始。

一代叶氏:和为贵君子。

叶氏一代:云石国是天安所建。

叶氏一辈:儿子进来,林兴、荣、常勇为头领。

邦德斯是你们朝廷的孔孟光。

鄱阳湖叶一代:士为国宝,士为义,士为孔、孟、朱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德清俞氏是江南赫赫有名的一个文化世家,俞樾、俞陛云、俞平伯的学术与文学成就素来受人敬仰。作为俞氏家族崛起的关键人物俞樾(1821~1907),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咸丰五年(1855)放河南学政,次年即被御史曹泽(登庸)弹劾试题割裂,革职回京。俞樾仕途生涯只有短短三年,凌云之志未能实现,然“拼命著书”的他为我们留下了近五百余卷的《春在堂全书》及其他著作,《群经平议》、《诸子平议》诸书奠定了俞樾清末朴学大师的地位。俞樾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上海求志书院、上海诂经精舍、归安龙湖书院等,并主杭州诂经精舍讲席三十一年之久,桃李遍天下,弟子中有徐琪、章太炎、吴昌硕诸名人,“晚年足迹不出江浙,声名溢于海内,远及日本,文士有来执业门下”。俞樾在近代日本是广受景仰和推崇的人物,日本人不但将之与晚清重臣李鸿章相提而论,甚至把他与其恩师曾国藩等而视之。而且“直到今天,俞樾之名在日本文学界,几乎无人不知”。俞樾之孙俞陛云(1868~1950),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编修。德清自清朝以来,状元榜眼各二,唯缺探花,俞陛云完成了三鼎甲,俞樾有云:“吾孙弥其缺,如鼎三其趺。遂令邑人口,藉藉南埭俞”(《曲园自述诗》)。二十八年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应经济特科复试,名列一等。民国元年(1912)俞陛云出任浙江省图书馆监督,三年(1914)聘为清史馆协修,任《清史稿》“兵志”和“列传”编撰官。俞陛云幼承家学,受祖父俞樾亲自指导,《曲园课孙草》一书就是俞樾为俞陛云所作。俞陛云在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尤精于诗词,著有《小竹里馆吟草》、《乐青词》、《蜀诗记》、《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诗境浅说》及《续编》和《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二书,是两部比较有特色的唐诗和词的选本,而且解释精辟,有功于初学,在当代仍盛行。俞平伯(1900~1990),俞陛云之子,俞樾曾孙,1915年入北平大学,毕业后曾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校任教。他不但“对于旧词曲的造诣极深,同时又是提倡新体诗的最早的一个人。所著《冬夜》、《西还》两集,风靡初期的白话诗坛”。除了文学创作,俞平伯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俞平伯“研究古典文学是从小说开始”,散文集中收有不少如《谈中国小说》、《谈〈水浒传〉七十回本之有无》、《〈三国演义〉与毛氏父子》等有关小说考述的文章。继胡适《红楼梦考证》之后,俞平伯发表了《红楼梦辨》(1923年初版,五十年代初改名《红楼梦研究》),是“新红学”的代表作之一,之后终其一生,不断进行《红楼梦》研究。俞平伯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亦是有目共睹。俞氏一家不但在学术上堪为人范,斯文一脉,而且还有一个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夫妇相敬如宾,伉俪情深。道光七年(1827),俞樾七岁,求婚于舅氏平泉公第四女。道光十九年(1839),俞樾与外姊姚氏完婚,写诗志曰:“催妆诗赋小春天,莫怅秋风未著鞭。但使登堂得佳妇,何妨攀桂缓今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感情深厚。曲园里有曲池,曲池中有小浮梅槛,“仅容二人促膝”,夏日时,俞樾与姚夫人坐其中闲话古今,出入诗史小说,《小浮梅闲话》就是二者夏日闲谈的成果。虽然《小浮梅闲话》的文字是枯燥的,但透过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俞樾与姚夫人的伉俪情深。俞樾后来虽名扬海内外,但在那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年代,他的家庭饱受乱离之苦,在《春在堂词录》卷二《调笑令》中,俞樾提到自己四岁迁居临平镇,“辄数岁一徙井陵,仕宦迁移,兵戈奔走。越至今行年四十有九,而移居已三十一次,萍梗飘零,仍无定所”。而姚夫人就随着俞樾到处漂泊,患难与共。“蛩蹷相依四十秋,今年六十正平头。算来生日无多日,竟不人间两日留。”“日日寒厨数米炊,偶呼小婢助操持。至今头白门生在,及见当年作苦时。”“五张六角本来乖,多事行年为我排。自向丛辰问凶吉,累君逢午必持斋。”(《百哀篇》)姚夫人去世后,俞樾百般思念,以悲切的心情写下《百哀篇》(《俞楼杂纂》卷四十一)一百首感怀,取元稹“贫贱夫妻百事哀”之意。诗中追忆了姚夫人与自己患难与共以及二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思念与悲哀之情溢于字表:“莫向空帷哀永逝,相逢地下料非迟。”并“手书《金刚经》为内子资冥福”(《春在堂全书录要》)。姚夫人的去世对俞樾打击巨大,葬姚夫人于右台仙馆后,俞樾自营生圹于其左,并且筑屋其旁,曰“右台仙馆”,以此悼念姚夫人。“内子姚夫人卒,余感念不已,冀有所见,而竟杳然,虽每夕必梦,然止是《周礼》所谓思梦耳,非果其魂魄之入梦也”(《右台仙馆笔记》卷一二第三十六则)。俞樾终其身未置一妾,姚夫人逝世后也未续娶,这以俞樾的时代和地位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元稹原配夫人韦蕙丛死后,“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之三),发誓不再娶,但不久即再婚。与之相比,俞樾可谓言行一致,称得上是真正的至情之人。俞陛云之偶彭见贞,为尚书彭玉麟长孙女,颇有才华,善书法,孝且贤。光绪三年(1877),彭玉麟养疴西湖,俞樾携陛云相见,彭公大悦,同年勒少仲做媒,为聘之。后因姚夫人卒,俞樾意兴阑珊,体弱多病,十分盼望孙儿早日成婚,以慰晚年,遂一再向彭公要求早娶,在俞樾殷切要求下,彭公应允。二人于光绪七年(1881)拜堂成亲,但不圆房,陛云时年十三岁,彭氏大陛云两岁,“同拜堂前,长短略相等,亲友众观,以为佳话”。婚后,彭氏即回湖南彭公处居住,直至二三年后方正式成婚。据俞平伯之子俞润民书所言,二人刚成亲时,经常在闺房里像孩童般嬉耍,“情意相投,闺房静好,从无龊龉”。陛云本为俞樾次子祖仁子,因长子绍莱卒无子,遂为绍莱后。彭氏周旋二姑间,得二姑欢心,处置家事井井有条。彭氏生二女,因病不育,欲为陛云置妾,陛云不悦,遂用己资为置一妾(《孙妇彭氏传》,《春在堂杂文》五编卷三)。然红颜薄命,光绪二十年(1894)彭氏病故。彭氏葬于右台山麓墓地,安葬之次日,俞陛云在风雨中坐墓前竟日,纪以诗曰:“华屋山邱尽目前,深深埋玉锢重泉。红杉春影销胡蟪,黑月秋原响杜鹃。到此忍凭无鬼论,归根终遇有情天。霓衣风马还稍待,同穴心期盼暮年。”次年11月俞樾为陛云续娶次女绣孙之第六女许之仙为妻(即俞平伯生母)。俞陛云于夫人彭见贞去世后,写下悼亡诗《绚华室诗忆》,序云:“不有哀咏,胡达幽忱,芳篱郁郁,恸君于锦瑟弦旁,琼玖珊珊,迟我于华鬘天上。”回忆了彭见贞生前情景及自己的哀思。彭氏病笃时,俞陛云为作《病榻琐记》,以存其情貌:“妇之病久矣,人不能无病也,人又自有命也。余以其贤,谓命必相之,病不足虑,乃竟以病亡矣。当病革时,余不忍其人将亡而情状语言与之俱亡,为作《病榻琐记》,凡十有五日,今录成一册,告之以诗。天促其命而余永其情,情不能与命争,命亦不能强夺余情也。”压卷《情诗》有云:“情天不用娲皇补,留取情诗压千古。情随诗笔空中来,笔花香孕相思胎。诗是后天生,情是先天结。诗诚不破情不亡,情海不枯诗不灭。诗以情为根,沈沈黄壤追精魂;情以诗为翼,遮空纯作凄凉色。”在光绪二十年,发出这么强烈的情的呼喊,俞陛云对夫人的真情可见一斑。俞平伯的夫人许宝驯,是俞平伯生母许之仙的侄女,幼随任高丽国仁川领事的父亲前往高丽国。回国后,曾居苏州,时常到俞家与俞平伯姐弟玩耍,可谓青梅竹马。二人于1917年在北京结婚,俞平伯时年十八,许宝驯长他四岁。出身名门的许宝驯琴棋书画皆能,而且会唱昆曲,也会制谱;中年以后,又自学工笔画,多才多艺且又温柔贤惠。结婚后夫妻感情深厚,从俞平伯的一篇日记可见出二人新婚的甜蜜:“乘早车入京,环(俞夫人)立楼前送我,想车行既远,尚倚立栏杆也。不敢回眸,惟催车速走。”俞平伯夫妇二人情趣相投,经常诗词唱和,而且许宝驯还经常为俞平伯的创作进行抄誊,夫妻二人的配合可谓默契。1922年,俞平伯创作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冬夜》,就曾由夫人亲手誊写过两遍。俞平伯在《〈冬夜〉自序》中感谢道:“我又承蒙长环君为我抄集原稿至于两次,这也是我应该致谢的。”俞平伯在散文中也多次回忆自己与夫人的甜蜜生活。1935春,俞平伯夫妇成为昆曲谷音社的成员。1956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俞平伯任主任委员。闲暇时,俞平伯填词,许宝驯依照昆腔制谱并演唱,可谓是夫唱妇随的神仙眷侣。十年动乱打破了俞平伯夫妇诗词唱和、曲画互娱的平静生活。1969年底,已七十高龄的俞平伯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下放到河南干校。相濡以沫五十二年的许宝驯决定陪同在旁,这对久遭磨难的俞平伯是极大的安慰。在河南干校农家小住的日子,夫妇俩“负戴相依晨夕新,双鱼涸辙自温存。烧柴汲水寻常事,都付秋窗共讨论”。1971年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夫妇俩得以提前回到北京。许宝驯与俞平伯共同经历了欢乐,也渡过了许多艰辛,但二人始终不离不弃,荣辱与共。1977年,二人结婚六十周年之际,俞平伯写下一百句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将夫妇“婉婉同心六十年”、“悲欢离合幻尘缘,寂寥情味还娱老,几见当窗秋月圆”的经历尽收诗中。1982年,许宝驯不幸先俞平伯而去。俞平伯突然失去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的伴侣,悲痛之心不言而喻。同曾祖父和父亲一样,他亦用诗词来表达他的哀思,“自新丧逾百日,哀至即书”。夫人去世两月内,他写下悼亡诗词《半帷呻吟》,从他写的悼亡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亡妻的怀念和悲哀,如《十一日惊蛰》:“瞢腾偎扁枕,浑不辨朝暮。反顾欲语谁,方知人已去。”《续潘岳悼亡诗句》有云:“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待我余年尽,与君同一寂。”从此,他不再为友人题诗题字,即使难却盛情题了字,也不再加盖红印章,以表示对夫人的怀念。从俞氏三代人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斯文一脉的延续,也看到了他们夫妻对感情的忠贞,从《百哀篇》到《绚华室诗忆》再到《半帷呻吟》,从“相逢地下料非迟”到“同穴心期盼暮年”再到“与君同一寂”,我们震撼于他们对夫人生死与共的真情。俞氏三代的悼亡诗可谓是文坛一段佳话,令我们敬佩。 (谢超凡 稿)

 喻氏族谱存疑

        我(指喻泽先-编者著)去喻氏“总会”编纂《中华喻氏通谱》已有九年时间,主要是参与“世系”的传承整理。在这整理出书的过程中,阅读了不少喻氏宗支的老谱,发现了这些谱书中存在一些问题,而今人在重新编纂本宗支谱书时,对先人编著时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清人金缨在他所著的《格言联璧》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就是说,读书贵在能有疑问,有疑问方能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见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一版16页)。为了使这些族人在今后不重复前错,我趁在家之际,遵循前人之教诲,把所知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备存。因是一管之见,对错与否,有待族人明辩。故名存疑,供大家探讨。

 之一:江西新建长溪谱中之存疑

        “长溪喻氏宗谱重修源流序”中载:从政公生九子,长大纲,次大纪,三大端,四大珊,五大德,六大邦,七大洪迁居钟陵西蜀,八大武,九大常又名章夫。但在该支的“吊图(也称垂丝图)”里,却与源流所叙大相径庭,“吊图”中的章夫成了兆贞(猛公之祖父)之八世,即七世信义之子,而从政却是十一世,从政成了章夫的曾孙。更为离奇的是,在从政的名下无他的九个儿子的大名,图下赫赫排列的是“文制、文顺、文理、文密、文郁”,叙文与图不符,使人入坠五里雾中,摸不着北。

还有更奇特的是,在“世系”的文字中,章夫“生于唐贞元丁亥”,查历史年表,唐贞元是唐德宗年号,贞元(785年——805年)无丁亥。此文字里,章夫又成了信任之子,不是“吊图”中信义之子。十一世的从政生于唐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广明是唐僖宗的年号。从政和章夫出生于唐朝这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书所记截然不同。

该谱从源流、吊图、世系这三方面的记载中所存之问题,可见先人和今人修谱时,说客气点是太粗心大意了,不客气则有拚凑之嫌。

此谱所存在的大问题,望该支族人核查之后,如若是真错,就应更正,不能再去遗害子孙了。

      2017年10月17日于西昌陋室

之二:江西抚州孝桥力口谱中这存疑

         该支谱书中载,一世祖樗公,二世祖汝砺。喻汝砺是北宋末南宋初期时的礼部尚书,浙江义乌喻氏谱书所记,喻樗、喻良能皆是他的后裔。孝桥谱把后裔列在祖辈之前,真不知其依据是什么。

其后三世宣公,是汝砺之子。这儿的宣公,不知所指何人?如果是谥号为宣公的迪冲,那就成了极大的笑话了。

之三:江西抚州临川喻家墩谱中存疑

        谱中记其始祖“奉先公,茂坚公长子,名启字奉先,行先一,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殁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查四川荣昌(现属重庆)喻茂坚本支宗谱,茂坚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殁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荣昌谱是茂坚本宗之谱,所记应无误而奉先生于1592年,奉先出生之时,茂坚已辞世26年,奉先是茂坚之长子,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事。

况且,荣昌谱从未记载有茂坚在外为官时,于抚州另有家室。所以该谱说奉先是茂坚之子是毫无依据的,也是不可信的。

冒祖、混祖是修谱之大忌,而在2013年重修谱时,《中华喻氏通谱》的一、二部已经出版,第一部中有荣昌喻氏谱的记载,即对茂坚的先人后世都有确切的大名,因而就不应出现这种严重之错。

  2017年10月19日西昌陋室

之四:关于从政公和大纲在谱书中不同记载

           1、江西奉新遐富谱中记:第九世百章,喻凫长子,讳神字从政,号焕堂,行十四郎。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三月初三生。由唐进士任兵部武库司主事,迁江陵太守,贤声四著,诰封中顺大夫,升江西节度使。因僖宗朝黄巢破长安随车驾迁蜀,奔驰甚劳,殁于王事。时因乱离,家中随寓豫章,后奉赐第宅,子孙自睦州(今建德)徙居江西澹台门。娶罗氏,诰封恭人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公元865年)二月生,继娶陈氏,并封恭人,生五子:惟 、惟野、惟垂、惟基、惟坚。

        十世惟  字亿万行二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七月初七生,举秀才授司训,生三子:允中、镇中、绍中。(注:百章长子亿万,公元873年出生,而百章的罗氏夫人生于865年,此时才8岁)。

         十一世允中,字添阳车寿山,行念八郎,唐哀帝天佑二年乙丑(公元905年)三月十七生。公举孝廉不就,避契丹乱自豫章省会,遵祖父庭训徙居西昌(南昌历史上曾经用的名)清潭。娶罗氏生三子:大纲、大常、大任。(注:此记大纲又不是从政之子,而是允中之后)。

          十二世大纲,字五常,行三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徙居梧冈生二子:任俭、仁作。(注:大纲的出生时间和他的后代又和江西其他喻氏谱不同)。

            2、江西奉新富溪谱中记:第八世喻凫(注:与遐富谱记相同)喻凫生一子:千祥(即九世),千祥生百章(从政)。此谱中从政成了十世,而遐富是九世,由此,大纲在此谱中为十三世,不是十二世了。

          十世百章,名神字从政,行十四郎,任江陵太守,建隆庚甲(注:建隆只有庚申,庚甲疑为刻误。)。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庚申是公元960年,有功业封中顺光禄大夫。后徙江西养老任焉。宋太祖时,百章有什么功业,能封中顺大夫,谱中无记。百章之父千祥公,诰赠平章(注:宋朝的平章是在朝的实职官,不是荣誉称号,能这样诰赠吗?)

         新建遐富谱记百章是唐宣宗大中三年己巳(公元849年)出生,到宋太祖庚申(公元960年),此时百章已111岁,他还能建功立业吗?在此谱中,百章就无出生时间记载。

         此支是大常后裔,故无大纲记载。

           3、江西奉新谱中记:第八世从政,成夫公之子,先仕江陵太守,后宋祚乱徙居大都,有功於上位,遂加职平章。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挂印镇洪都於澹台门养老任焉,后因母陈氏太夫人丧,择地西山黄源,葬母华盖之岭,伏龙山北驻安居,屯兵留用,置田亩租税供祭祀。娶熊氏,生九子。

          第九世大纲,从政公长子,生于宋光宗绍兴元年庚戍(注:光宗无绍兴年号,光宗只有绍熙年号;宋高宗才有绍兴年号,绍兴元年不是庚戍是辛亥,庚戍是建炎四年)。高宗绍兴元年是公元1137年,光宗绍熙元年是庚戍 为1190年。大纲於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1237年)迁梧冈。(按:大纲如是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即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即1237年迁梧冈,此时正47岁;若出生于绍兴元年即1131年,1237年时已是107岁,而大纲寿缘共才九十多岁,即大纲去世后,又怎能是迁梧冈呢。47岁时迁梧冈正当中年,创业有成,家境富裕去新地置家立业是可信的。

         4、江西万载丰田谱中记:第二十七世从政,成夫长子,字万达,生于宋英宗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戍高宗时,拜平章封金紫光禄大夫。殁高宗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十七日,葬吴城山峨岭。娶夏氏夫人,继娶陈氏,生九子。

            第二十八世大纲,从政长子,字可立,生于宋哲宗二年(公元1087年)三月十六日,子孙居剑邑梧冈。

(注:此谱所记从政生于宋英宗三年,即1066年;奉新谱记宋宁宗庆元三年,即1197年征兵勤王封金紫光禄大夫。以此算,从政征兵勤王时已是131岁,可能吗。从政没有征兵勤王事,就不可能封平章,赐金紫光禄大夫。)。

         5、江西丰城南神桥梧冈谱中记:大纲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年),宋理宗嘉熙元年丁酉(公元1237年)由江西迁梧冈南神桥居宅。殁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享年七十九岁。

按:此记与江西奉新谱记相同,我信这二谱所记,其理由三,一是梧冈南神桥是大纲始迁地,本支后裔所记比其他支所记要准确,二是大纲出生于1190年,从政公于1197年征兵勤王才有可能。若以江西丰田谱记,从政生于1066年,勤王之事是了虚乌有,并且,北宋英宗时,虽有“土木堡之变”,但国家还较为强盛,不至于要征兵勤王;只有在北宋末南宋时,国家乱象丛生,才需要各路人马拱卫朝庭。三是四川内江《重修世仁堂家谱序》中记述:成夫生从政,南渡末,从政任江陵太守,宁宗庆元之间(公元1195——1200年)征兵勤王有社稷勋,诏封金紫光禄大夫,赐第江西,镇守隆兴路澹台门。

  2017年10月22日于西昌陋室

 之五、贵州仁怀沙滩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中的“喻氏源流考”中有两处值得探榷的说法。

        一是喻姓由谕、渝、俞姓转换。喻氏由谕猛改言为口,举族公认,这是对的。喻氏由渝转换,其依据是忌汉皇后阿渝而改。喻氏由俞转换,其理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身边有医官俞跗之说而成。由渝、俞转换之说,均被清代大史学家俞樾老先生所否定,在《中华喻氏通谱》第三部726页“(清)俞樾文一篇”的“其为人名的俞跗”文中说:窃尝论之,俞跗殆即鬼臾区也。俞跗,索隐正义并音臾附,则与臾区之臾固同音也。跗与区古韵同部。鬼臾区三字有声而无义。缓言之曰鬼臾区,急言之曰俞跗。古今人表有鬼臾区,而无俞跗。后世以俞跗为俞氏之鼻祖,吾斯之未敢信。从俞老先生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彻底地否定了俞跗这个人的存在,俞跗是鬼臾区急读音之误。更不承认是他们俞氏的鼻祖。而且,在我收藏的《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的医书中,罗列了从黄帝到明朝正德年间的28位名医中,也不曾有俞跗的大名。此书是“卢国扁鹊著,四明人静斋张世贤图注,瀛津微垣沈镜重校”。为使读者信知,现从原著中摘录。

“名汇考历代名医姓”

岐伯:黄帝臣。与黄帝更相同难而著内经以垂万世。

雷公:黄帝臣也。讳教,善医书,著至教论药性赋,炮制等级书垂世。

伊尹:殷时臣也,制汤液本草,后世多依其法。

扁鹊:姓秦名越号扁鹊。秦之卢国渤海人。发灵素之旨,设为八十一难,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即知病之所在,后世脉理由此而起。

以下的华陀、张仲景、皇甫谧之24人则不赘述。

从上述的著述中,充分说明了黄帝身边医官俞跗的不存在,我喻氏就没有必要再把此人作为鼻祖认定了。况且,喻氏所有的谱书中,众口一词地说:“喻姓乃黄帝血统,受姓於姬”。既如此,那又何必自降黄帝血统的身价而甘为臣子的后裔呢,更何况,成了俞跗之后,就难以自圆其说受姓於姬。

至于由渝改喻一说,在俞樾的同一文章中也有确述:“汉景帝六年皇后薄氏废,七年,立皇后王氏。中元二年避讳,则所避者王皇后也。史不详其名,然汉时辽西郡有临渝县,未闻更名。则汉时不避渝也。信苑之不足信者二也”。既然,汉时不避渝,喻氏因避皇后阿渝讳而由三点水改口之说,便成了子虚乌有。

当然,在喻氏的谱书中,我也看到有俞跗说、避讳说的记载,但是在今天的知识时代中,我们有许多古人不曾读到的文章来纠正过去的谬误,因此就再不能固执错误、堂而皇之地写进家谱中。

二是明末清初的喻氏名医“喻昌字嘉言,是朱姓皇室后裔,为避清朝追杀改姓喻”。对此说,《南昌晚报》有人载文予以了否定,是子虚乌有。为此,我查阅了“南昌新建县朱坊村”的喻氏家谱,朱坊村有朱姓,也有在此生活传承了几十代人的喻姓,该支喻氏谱书中记有喻昌的父辈及先祖的大名,及至嘉言无传而止。据相关的资料记,嘉言年少时曾出家为僧,空门中苦读医书,后还俗从医,与明末的大文人、家居江苏常熟的钱谦益交往甚密,在钱的家中离世,其灵柩由其姐的儿子扶柩回原藉安葬。这些记载都说明喻昌不是朱皇室后裔改姓喻。

我一贯的观点是,当今续修谱书之时,对我喻姓源流于书中的记载,要慎之又慎,要通过考证和充分的研究,不可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就写进自已的家谱里去,这样有误导子孙之嫌。史家在考证时,有一 句话编谱之人要记住,“孤证不足取”。家谱就是族史,同样应以此言为戒。

之六、四川犍为县下渡乡喻氏谱中记载

         此支喻氏谱书是前几年的新修,谱中称其始迁祖是“名医喻昌字嘉言的第十一子,由湖北入川几迁后居于下渡”。对这一结论,他们进行了考证分析并言之凿凿。他们的分析是在无老谱传世,无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说其始祖是嘉言第十一子由湖此入川的什么时间,湖北什么地方,皆都语焉不详,是“无头公案”,此结论未免有点牵强。

该支喻氏的传承是我录入《通谱》的,我虽有自已的看法,但在本支族人认可的情况下,我不便拂意,故录入时仍以他们的说法入谱。这是我要申明的。

我不相信这支喻氏是南昌名医喻嘉言的后裔,其理由是: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江西新建朱坊村喻氏谱书中,清楚地记着喻嘉言未婚无嗣,

何来第十一子?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嘉言第十一子在湖北,由鄂入川,嘉言其他十子又在何处,

江西、湖北均无记载。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如果嘉言有十一个儿子,在朱坊村的喻氏谱书中不可能无

记,全迁走了,后世编谱时也会在他儿子的名字后写明迁走或无考。

四、四川犍为直渡一家之言,“孤证不信”。

我不信下渡喻氏是南昌喻嘉言之后,但并未排除湖北的喻氏中

有此嘉言相同的名字。我编纂《通谱》时,就见湖北的喻氏中有“嘉”字派,此支的嘉字派里有无与南昌的嘉言偶同,值得认真的考究和探讨。

我的看法是对或是错,供族人和下渡的宗亲明辨,以便在今后

修谱时作为一个参考。

            2017年10月23日于西昌陋室 

之七、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谱中记

此支始祖文江公,韬公之子,现传20代人。

我编纂了韬公后裔不低于五支宗谱入《通谱》中:湖南宁乡山

坑一支,传35代;湖南安化一支,传37代;湖南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长塘湾(泉田)一支,传40代;湖南娄底市双丰县一支,传35代;重庆云阳桑坪镇一支,传35 ,由此可见,凡韬公宗支均传承了35代以上,那么梅溪晓地喻氏的文江始祖,若是韬公的直传,就不应是20代。并且前述的五支谱书中,韬公均是单传,只有文义一子,未见有文江的记载。

据愚拙见,文江不是韬公的直接传人,极有可能是韬公的后裔,

而且是从湖南安化支的17世中分出去的。安化的16世是“德”字派,17世是“文”字派。该谱载:16世德昭之孙,即17世文监之子喻琛于明朝天顺十五年(公元1461年)代祥公赴广西桂林中卫,领大众军。本支计传37代,以文监算,正好是20代。再则,文监与文江,监和江的语音相似,地方语音的发音相混,很有可能把监误记为江,因而桂林梅溪晓地喻氏后人修谱之时,就在谱书中把文江记成了始祖名。韬公字楚琼,生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公元916年)膝下文义一子,由于代远年湮,梅溪晓地喻氏,只知自已是韬公之后(此种情况在喻氏中较多,只知始祖名字,不知其后的传承),就把文江与韬公二世文义并为同辈。

对广西桂林梅溪乡晓地始祖文江是韬公直接传人,该支的喻孝安宗亲在他的《关于广西资源县梅溪乡晓地喻氏源流存疑》一文中,已阐述得十分清楚,勿须重复。他也倾向于本支是从湖南安化喻琛领大众军时,举家全徙的传承。

  2017年10月24日于西昌陋室

之八、关于从政公的出生时间

重庆永川喻家坡谱书中“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喻从政

公生于宋孝宗乾道五年乙丑(公元1169年)卒于宋理宗宝庆二年丙戍(公元122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征兵勤王有功社稷。葬吴城蔟花岭。

喻大纲,从政长子,号百万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戍(公元1190

年)卒于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葬宅后梧冈陵卯山西向。

喻儒林宗亲在《通谱》世系一文中载:

喻从政公生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公元1066年)。无卒时间。

喻大纲生于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无卒时间。

上述两种记载,相差103年,谁的较妥,我个人看法,倾向于

“喻氏世仁堂世系图”中记载,理由是:

其一,在此谱中,从政公之父喻成夫,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戊辰(公元1148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公元1206年),宋孝宗乾道五年已丑(公元1169年)翰林。葬西山黄源华盖之岭。成夫入翰林时21岁,得从政;从政公21岁得大纲,这合乎古人婚姻状况的。

其二、如果从政公是公元1066年出生,其父成夫又生于何年,

儒林宗亲在成夫的出生时间上无记。这就成了一个悬疑。而“喻氏世仁堂世系图”所记,全在情理之中,使人较为信服。成夫没生卒记载,但对其弟荣夫生于公元1012年有记,兄长出生时间应比弟长这是肯定的,以这样推算,成夫是在六十岁左右得长子从政(从政公还有三个弟于后出生),成夫高岁后接连生子可能吗?如不可能,那么,对从政公的出生时间是否是1066年就让人产生怀疑。

其三、从政公征兵勤王是公元1196年,时年他27岁,正是年

富力强之时。而此时南宋王朝,正是摇摇欲坠之际,急需各路人马来保卫,从政征兵勤王才有可能,才能有功于社稷,封金紫光禄大夫(荣誉衔)。如果从政公生于公元1066年,宋英宗的北宋王朝,国力还不致于要征兵勤王,既无征兵之需,那么从政又何来封官的起因呢?宋朝国势式微,是在宋徽宗之后,至南宋才是江河日下。

上述三点理由,仅个人看法,对错与否,望众多族人评议。

       2017年10月26日于西昌陋室

之九、喻韬公后延兴、景南生年存疑

喻韬:生于后梁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文义:生于后晋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子西:宋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延兴:生于宋治平元年甲辰(公元1064年)。

   按:延兴之父生于963年,而他本人却生于1064年,父子相差101岁,子西101岁时得子是不可能的事。

利深:延兴次子,生于元祐壬申年(公元1092年)。

万衢:利深三子,生于宋宣和壬寅年(公元1122年)。

君举:万衢次子,生于宋绍兴十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

信叔:君举子,生殁失考。

景南:信叔长子,生于元顺帝二十七年六月(公元1290年)。

按:景南是君举之孙,祖孙之间时差142年,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信叔生年失考,这个中有断代的可能。

前述延兴也有此可能。

 中华喻氏总会秘书长    喻泽先

            2018年12月12日

俞氏族谱为总谱,在该谱的“世系”中俞氏始祖之下若干代开始下汇入各地俞氏分支族谱,连接分谱始祖姓名。本族谱只作分谱汇总之用,不记录更详细的内容。浏览分支族谱请进入各俞氏分支园区。

提示:俞氏园区和各俞氏分支园区的所有网页都在不断更新中,请按F5键刷新屏幕后查看最新信息。

希望俞氏志愿者积极参加俞氏园区理事会,为共建俞氏园区出力

俞氏园区网址: http://yushinetorcom

也可在搜索引擎(百度、google)中用“俞氏”或“俞氏园区”搜索

本页的上面的“俞姓宗祠”、“纪念园区”或下面的“俞氏园区”可直接进入查看各分支园区和分支各族谱。

俞氏宗亲网 http://wwwchineseyucom/

琴家陈幼慈生平简介

(萧山 孔郁祥)

陈幼慈( 177 0 —? ),字继龙,又字小鹤、慕堂,号荻舟,诗人陈法乾幼子。清代琴家、诗人。诸暨枫桥人,寄籍顺天宛平。出身于寒儒之家,五岁失怙,“少工琴棋”。尝南游瓯粤;北上依附其师盛京礼部侍郎诚安而“就馆沈阳”,名其居曰“邻鹤斋”。嘉庆二十五年( 1820 )由“议叙”“补”海州高桥司巡检。道光五年( 1825 )四月“履如皋主簿任”,同年九月落职。次年( 1826 )四月挈眷北上,栖身京津,“困踬衣食”而酬唱不辍。而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受延为宗室载铨府上“雅客”。晚岁定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尝慨旧谱炫博矜奇,虑今人畏难罕学,乃删繁标简,力辟诡异,撰为《邻鹤斋琴谱》”。又有《邻鹤斋诗稿》存世。

生平详析

陈幼慈( 177 0 —? ),字继龙,又字小鹤、慕堂,号荻舟,诗人陈法乾幼子。清代琴家、诗人。诸暨枫桥人,寄籍顺天宛平。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又五十八》:“铭又五十八,讳幼慈、字继龙,壆二十三公(陈法乾)幼子,敕授登仕郎。生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八月初七日戌时……”

岑振祖《延禄斋诗存》卷七《再哭思庭》序:“探问思庭凶信已确……才数日,晤令弟小鹤……”

同书卷九《客妇吟寄陈六小鹤幼慈客奉天》。

《邻鹤斋诗稿》卷首署名为“荻舟陈幼慈慕堂未定稿”。

同书卷首宋体淳题识:“丁亥夏,予于李香雨座次见蕺山陈荻舟丈……。”

《邻鹤斋琴谱》卷首韩惇《叙》:“……诸暨陈荻舟先生少工琴棋,自经宦海后……”

同书卷首《自序》署名为“道光十年岁次庚寅桂月上浣七日诸暨陈幼慈荻舟书于津门客舍。”

载铨《行有恒堂录存琴谱·自叙》:“……爰访知音,乃延雅客。有诸暨陈荻舟者,指法殊时,琴音臻妙……”

《历代琴人传(五上)》引据《邻鹤斋琴谱》:“陈幼慈,字荻舟,道光时诸暨人……”

许健《琴史初编》、《琴史新编》第八章第三节《陈幼慈的琴论》:“陈幼慈,字荻舟,浙江诸暨人……”

汪孟舒《编年考存琴书简表·108 邻鹤》1830《邻鹤斋琴谱抄本》:“清道光庚寅十年,陈幼益荻舟,诸暨陈荻舟编于津门,仅见上册论琴指法于京文奎堂。”1840《邻鹤斋琴谱手稿》:“清道光庚子,陈荻舟,郑颖孙藏。”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第一世》:“迁一公,讳寿,字益年、又字玄冈、号寄隐……卜居于诸暨枫桥梯山宅埠之阳……”

《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列传七》:“陈芝图,原名法乾,字昆谷,号月泉,枫桥人,廪膳生……”

《光绪诸暨县志》卷二十五《科第表·举人》:“(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正科:陈念慈,字思庭,居长阜乡枫桥。”

《中枢备览(道光四年夏)·江苏·海州》:“高桥司巡检陈幼慈,顺天宛平人,议叙,二十五年三月补。”

道光《如皋县续志·卷四秩官志·主簿》:“道光五年:陈幼慈,顺天宛平县人,议叙,升补;温权,广东长乐县人,例监,署事。”

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八秩官志上·如皋主簿》:“道光五年:陈幼慈,顺天宛平人,由议叙;温权,广东长乐人,由监生署。”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邻鹤斋诗稿二卷》,陈幼慈撰。幼慈字慕堂,号荻舟,江苏元和人。”

注解:

蕺山,绍兴山名,指代绍兴,诸暨隶属之。此处指陈幼慈为绍兴府人。

汪孟舒《编年考存琴书简表·108 邻鹤》将陈幼慈误作陈幼益。

宅埠陈氏始祖开族地、陈幼慈之父兄贯址皆谓诸暨枫桥。

议叙。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词典》:“议叙。清制,吏部考核官吏后,对成绩优良者加级或纪录,以示奖励,称议叙。功多者加倍议赐奖盛称,优叙。又由保举而任用的官员亦称议叙,如议叙知县等。”此指保举任用。

柯愈春参阅沈津《书城挹翠录·稿本〈邻鹤斋诗稿〉》元和宋体淳《跋》而于《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谓陈幼慈为“江苏元和人”,误。实为题跋者宋体淳系元和人。

出身于寒儒之家,五岁失怙,“少工琴棋”。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壆二十三》:“壆二十三,讳法乾、改讳芝图、字月泉、号铁桥,琰七公次子。县学廪膳生。生康熙丙申……卒乾隆甲午(1774)八月十五日午时……”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一、《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收录郭毓《陈月泉先生墓志铭》:“……乃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五日丙申以疾卒于客馆。呜呼,其可哀也已。公之少也,颇以意气自豪,其迈往不屑之韵,谓功名可立致;年既壮,学益纯粹,虽诗文书绘以至琴弈星卜杂艺之流无不精绝而恂恂如,不及不肯与人交挈短长……”

闵尔昌《碑传集补·卷之四十五》蒋士铨《越州七诗人小传》:“陈法乾,字惕夫、号月泉……乾隆壬申,为学使激赏以充选士,寻阻于郡守,益贫困。出游燕赵吴楚两粤,历十余年无所遇。性坦率,乐道人善……”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四十》:“铭四十,讳念慈、字思庭,壆二十三公四子,乾隆癸卯科举人。家学渊源,幼颖悟,英年掇高科,乡邦均以伟器期之而屡赴礼闱不得志。家贫,幕游豫章间……”

《邻鹤斋琴谱》卷首《韩惇叙》:“……诸暨陈荻舟先生少工琴棋,自经宦海后……”

注解:

父陈法乾卒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其年陈幼慈五岁,故谓之五岁失怙。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一·国朝郭毓又春〈陈月泉墓志铭〉》比宗谱所录郭毓《陈月泉先生墓志铭》少“虽诗文书绘以至琴弈星卜杂艺之流无不精绝”十九字。

尝南游瓯粤;北上依附其师盛京礼部侍郎诚安而“就馆沈阳”,名其居曰“邻鹤斋”。

引证:

《邻鹤斋诗稿》第一册《由粤北上舟次毘陵》。同册《毘陵小住复至姑胥》:“舟回百粤又经吴,行李萧然一棹孤……”

《邻鹤斋诗稿》第二册《寄怀友人胡默庵并序》:“……尝以余芥子功名未就为念,迨余自粤回都,闻已任泗之盱眙尉,余复有沈水之游……晨门虽小试,阆苑可旁通;我未游瓯粤,君先历镐丰……”

岑振祖《延禄斋诗存》卷九《客妇吟寄陈六小鹤幼慈客奉天》。

《邻鹤斋诗稿》卷首《自叙》:“邻鹤斋者,余就馆沈阳之居室也。余师敬躬诚夫子晋秩容台,余橐莑相依五载。初至之次春,有馈师双鹤者,纳之沈地。天寒宿鹤非温室不可,故与余为比邻焉,遂颜其书斋曰‘邻鹤’。敬躬夫子见而喜之。或以为人不可与鸟共居,宜迁鹤他所为善。余思鹤之为鸟也,修颈高距,丹顶霜毛,其行也舒,其立也挺,其舞也以偶,其鸣也以时。非海上仙禽、岛中神鸟,安能备此全美?岂寻常羽族之可拟哉!一旦被人罗致,使其局促于斗室之中,阻其舒展九皋之志,束其奋击千里之才,既不能翔舞于方台,又不得优游于圆峤。况调鹤者未必因时以饲,爱鹤者未必增益其粮,鹤亦何乐而邻于人哉!而人之获邻与鹤,岂不希欤?”于是,迁鹤之议息而斋仍以‘邻鹤’名。故叙。”

朱彭寿《清代大学士部院大臣总督巡抚全录·都察院》:“诚安,满洲人。任通政副使。嘉庆十五年授太常寺卿迁左副都御史,十八(年)改盛京礼部侍郎。二十一年复任左副都御史,改工部侍郎。二十四年二月迁左都御史,五月改热河都统。二十五年十一月复任左都御史(接穆克登额),同月改镶红旗汉军都统。”

注解:

胡默庵,即胡华黼。

就馆,指业幕,俗呼作师爷。

敬躬诚夫子,指其师诚安。

晋秩容台,指诚安升任盛京礼部侍郎。梁章钜《称谓录·卷十六·礼部》:“容台。《史记》、《索隐》引郑康成云:‘商容者,商家乐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台。’……”

橐莑。橐,通“托”,依附。《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莑,同“蓬”。《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喻其得到良好环境。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由“议叙”“补”海州高桥司巡检。道光五年( 1825 )四月“履如皋主簿任”,同年九月落职。

引证:

《邻鹤斋诗稿》第二册《庚辰六月十六日之驼峰巡检任,偶成四律寄金陵待次诸友》。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卷第十四》:“高桥巡检司张志在博望都北,去治西九十里。洪武元年创建三间、司房二间、库房二间、监房一间、门屋一间、廨舍一所,沿海烽堠四处。今按此房久废,巡检移驻驼峰,僦屋而居。”

同书同卷:“驼峰镇,距白塔埠二十里,高桥巡检司分防于此。”

《中枢备览(道光四年夏)·江苏·海州》:“高桥司巡检陈幼慈,顺天宛平人,议叙,二十五年三月补。”

道光《如皋县续志·卷四秩官志·主簿》:“道光五年:陈幼慈,顺天宛平县人,议叙,升补;温权,广东长乐县人,例监,署事。”

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八秩官志上·如皋主簿》:“道光五年:陈幼慈,顺天宛平人,由议叙;温权,广东长乐人,由监生署。”

《邻鹤斋诗稿》第四册《履如皋主簿任后偶成》。

同书同册《乙酉九月七日去如皋主簿任》:“海澨枝官五月留,宦途巇险使人愁……”

注解:

二十五年,指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

由道光《如皋县续志·卷四秩官志·主簿》、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八秩官志上·如皋主簿》知:道光五年陈幼慈任如皋主簿,同年长乐人温权署事接任。

如皋地方志与《邻鹤斋诗稿》第四册《乙酉九月七日去如皋主簿任》可互证陈幼慈之主簿任期。

乙酉,指道光五年(1825)乙酉。

五月留。留,某处停留,指任职五个月。九月七日去任。由此推知陈幼慈于其年四月履主簿任。

次年( 1826 )四月挈眷北上,栖身京津,“困踬衣食”而酬唱不辍。而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受延为宗室载铨府上“雅客”。

引证:

《邻鹤斋诗稿》第四册《丙戌清和中浣挈眷北上,阻风,舟泊黄泥港》。

《邻鹤斋诗稿》卷首宋体淳题识:“丁亥夏,予于李香雨座次见蕺山陈荻舟丈,白发数茎,飘飘有仙气,竟日不苟言笑,心识为非常人。款接之,知向以薄宦游江南,不偶于俗,见废来京师,困踬衣食,泊如也,益相重。越日赠以诗,而荻舟耳余诗名,遂出所著诗属定……”

《邻鹤斋诗稿》卷首题识:“丁亥闰五月初八日津门香雨李□(破损一字,当为‘涵’)读一过。”

《邻鹤斋诗稿》卷首题识:“庚寅嘉平朔日世愚侄朱庆元拜读于都门旅舍。”

《邻鹤斋琴谱》卷首《自序》署:“道光十年岁次庚寅桂月上浣七日诸暨陈幼慈荻舟书于津门客舍。”

《邻鹤斋琴谱》卷首《韩惇叙》:“……诸暨陈荻舟先生少工琴棋,自经宦海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

《历代琴人传(五上)》引据《邻鹤斋琴谱》:“陈幼慈……自经宦海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

载铨《行有恒堂录存琴谱·自叙》:“……爰访知音,乃延雅客。有诸暨陈荻舟者,指法殊时,琴音臻妙。襟期冲淡,胸藏太古之声;节奏和平,手扶大雅之响。日新月进,渐得古派真传;目送手挥,未极雅人深致。退食之暇辄与为盘桓;习静之中幸免于枯寂……”

注解:

丙戌,指道光六年(1826)。清和中浣,农历四月中旬。

丁亥夏,指道光七年(1827)夏天。

宗室载铨,即定敏亲王、行有恒堂主人,乾隆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曾孙,定端亲王奕绍长子。喜吟咏,精鉴赏,极富收藏。著有《行有恒堂初集》、《行有恒堂词集》、《行有恒堂录存琴谱》。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高宗诸子》:“……(道光)十六年,(定亲王)奕绍薨,赐银治丧,谥曰‘端’。载铨袭。载铨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三进封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袭爵。道光末,受顾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丰二年六月,给事中袁甲三疏劾:‘载铨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刑部尚书恒春、侍郎书元潜赴私邸,听其指使。步军统领衙门但准收呈,例不审办;而载铨不识大体,任意颠倒,遇有盗案咨部,乃以武断济其规避。又广收门生,外间传闻有定门四配、十哲、七十二贤之称。’举所绘《息肩图》朝官题咏有师生称谓为证。上谕曰:‘诸王与在廷臣工不得往来,历圣垂诫周详。恒春、书元因审办案件,趋府私谒,载铨并未拒绝。至拜认师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图》题咏中,载龄、许诵恒均以门生自居,不知远嫌。’罚王俸二年,所领职并罢。九月,仍授步军统领。三年,加亲王衔,充办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请申明会议旧章,报可。四年九月病作,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是月薨。追封亲王,赏银五千两治丧,谥曰‘敏’。”

载铨初封二等辅国将军。指载铨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封二等辅国将军。

三进封辅国公。指载铨于道光三年(1823)晋二等镇国将军,道光十一年(1831)晋不入八分镇国公,道光十五年(1835)晋辅国公。

晚岁定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又五十八》:“铭又五十八,讳幼慈、字继龙,壆二十三公(陈法乾)幼子,敕授登仕郎。生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八月初七日戌时。配杭州府俞氏,子一,名韵和。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

注解:

宗谱记载陈幼慈《世系传·铭又五十八》,所言皆针对陈幼慈。意谓陈幼慈“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不可误解为其子陈韵和始居斯地。

京都西河沿,今北京前门西河沿街。

五斗斋,胡同名。北至西河沿街,南达大耳胡同与佘家胡同连接地段。1965年并入大耳胡同。见《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大栅栏街道办事处》。

“尝慨旧谱炫博矜奇,虑今人畏难罕学,乃删繁标简,力辟诡异,撰为《邻鹤斋琴谱》”。又有《邻鹤斋诗稿》存世。

引证:

《历代琴人传(五上)》引据《邻鹤斋琴谱》:“陈幼慈……尝慨旧谱炫博矜奇,虑今人畏难罕学,乃删繁标简,力辟诡异,撰为《邻鹤斋琴谱》。”

《邻鹤斋琴谱》卷首《自序》署名:“道光十年岁次庚寅桂月上浣七日诸暨陈幼慈荻舟书于津门客舍。”

沈津《书城挹翠录·稿本〈邻鹤斋诗稿〉》:“《邻鹤斋诗稿》一卷五言排律一卷,清陈幼慈撰。稿本。四册。半页八行二十字,无框格。题‘荻舟陈幼慈慕堂未定稿’。前有作者自叙,清宋体淳、潘景跋……书藏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俞通海(1329——1366),明开国大将,字碧泉,江淮行省安丰路安丰县(今安徽寿县安丰镇)人,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从父归朱元璋,长于水战,从元璋破海牙诸水寨,授万户。从渡江,历克采石、常州、九江等地,屡败陈友谅,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吴元年,围平江,中流矢而卒,封虢国公。

叶家谱的世代排行

叶姓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姓氏。它最早的祖先是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被尊为叶公沈诸梁的祖先。最早源于俞氏,后演变为叶氏。随着时代的转折,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