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2收藏

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第1张

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广西廖氏分布和简况,及关于堂号的出处和使用等问题,从百度网都可查知,在此就不必重复说了。各自源出先祖不同,广西廖氏不会只是某一个堂号的。说到堂号不能不说一下郡号,文天祥在《廖氏族谱》撰序中曰:“有郡而有宗有族,代代相承,绵绵不替。”所以说郡号、堂号,一般是沿袭上辈先祖承继下来的。比如汝南郡(是远始祖叔安郡治地)、武威郡、清河郡和太原郡(后来三郡分别是崇德公子兰阶、兰芝、兰得承继)的使用,就是各自认为其族是出于哪个支系的后裔。汝南郡是廖氏远始祖六大支系之一,而后三郡是叔安第七十九崇德子兰阶、兰芝、兰得后来承继,其后裔则以继承郡号沿用下来。但宁都之外的兰芝后裔宗亲,却很多用的是武威郡号,这都是源于崇德四世孙琳瑄两篇序文叙述前后矛盾所至,在宁都境内却不存在这个争论,因为在其廖氏族谱和兰阶、兰芝各自房谱中记述是一致的。而且是历考无谬。

至于堂号,我认为应该是郡号下的分号,比如有的廖氏族谱记载为:汝南郡,万石堂。其意思是指该族是出自远祖叔安,属于廖刚支系。除了沿袭承继使用外,一些廖氏较大族群,其族谱记载较为远长,也会根据各自分支先祖立下堂号,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而郡号就不能这样了,应该是有一定的来历。郡号也好堂也好,如果没有弄清上辈先祖源自何支系,还是不知不用为好。欧阳修说得好:“不实则诬,诬则不考,疏则不知,不知不考不如无谱之为愈也。”仅此浅谈。

邻水县是一块古老的田园, 历史 悠久。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西部,西有峨嵋甲天下,东有华蓥天下秀的 旅游 盛地。境内有100余个姓氏。东至垫江,长寿县接壤,西至广安、华蓥二市接界,南至重庆市江北地区相连,北至大竹县相依。有三山两槽四条河。即: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护城河、御临河、白水河、大洪河,四河汇集一体,滔滔河水直流统景小南海、小山峡至嘉陵江畔,构成了青山绿水,是廖氏宜居的风水宝地。华蓥山脉与高登山相连,雄伟壮观。顶峰有古老的庙宇,僧人常年念经,民间有人常去烧香拜佛,求菩萨保安宁。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华蓥山是革命老区,双枪老太婆闻名天下,华蓥山大峡谷千丈瀑布、洞中天河天下奇观。铜锣山上至陕西汉城接界,下至重庆江北相连,山脉中有咸丰七年建造的三星寨,三面悬岩,寨内有水,敌军从未攻破过。对岸有三个尖尖,远看像三个天鹅蛋圆溜溜的,传说中有地下金鸭儿,每天早出晚归打活食。大河沟廖家湾“前生凤凰迎关圣,后有山尖登炮台。右有天生石桥一座,左有金猴望“明月”,瑞峰堂庙宇十二殿,殿下有地下室,在明朝前名为宏领寺,有僧人数百余人,天天念经,锣鼓喧天。即卧龙岗上观全景,关路滩川字河显倒影。现以瑞峰堂为中心地带,打造修建农家乐、 旅游 圣地,万峰山上有四寨:上有皇城寨,下有中城寨,左有牛头寨,右有猪嘴寨。万峰山上原有庙宇,现已恢复,常有人烧香点烛,求神拜佛,希望有神灵降福。下有统景 旅游 区,人们在疲劳时常去游泳。牟家鹅巷颈、五块桥一座,城北麦家山有一位名人,黄恩树的拱桥你不得过,我得过。

康熙四十九年,必际公率廖氏三兄弟奉旨由广东省韶州府乳源县武阳都塘头下村入川。有珍、有琏、有本三公路过牟家坪(镇)乔子丘口渴,正发现一口凉水井,便坐下来歇气,有琏公将随身携带的饭碗拿出来打水,一不小心,饭碗掉于井下,三兄弟异口同声地说,对啦,对啦,我们廖氏三兄弟有落根之地了!从此就以牟家坪乔子丘建造房屋,开垦良田。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先后分派到贵人槽龙井湾、董家槽(今清水村廖家湾)。板桥大河沟廖家湾、圆堂安、螃蟹丘、晃瓜寨、柑子镇、河水沟桅子湾、王家沟、夏家槽,文隆后裔仁兴公从广东韶关乐昌仙婆庙下门迁徙至邻水龙安廖家河边等地。康熙四十八年宦威公入川至邻水观音桥王翰漕香炉山坎下梁家沟后漕撮箕凼几口处定居,子孙繁衍至今,有十里不缺“廖”之称。

公元前十一世纪,巴人由楚国入川于江洲(今重庆市区)建立巴国,邻水地域辖区地,公元前314年秦于江洲设巴郡,辖所设立的宕渠县、邻水为宕渠县地。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始置邻水县。以县内发源于邻水(今大洪河)为名,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水并入大竹县,明朝时化元年(1465年)复置邻水县。1949年12月21日成立邻水县人民政府,属川东行政公署大竹专区。1953年初撤销川东、川北、川西、川南区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邻水县改属达县专区。1993年7月21日,划入新成立的四川省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地区撤销,成立广安市,邻水县为广安辖区县至今。全县辖区45个乡镇,479个村,4319个村民小组,42个居委会,20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976200人,耕地面积606645亩。人口密度50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52亩。

川东平行岭谷区之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以8-12公里的间隔在境内平行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展布全境,构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其间之御临河、大洪河沿山脉走向輹显南北方向出境。山与谷之间地貌形态多样,平坝占总面积的931%,谷地占1927%,低丘占1342%,高丘占1441%,低山占3408%,低中山占379%,山源占572%,华蓥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为四川盆地最高峰;御临河、滑滩段水位高程185米,为广安市最低水位高程。

邻水境内属中区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01 ,年降水量1170米,无霜期301天,年平均活动积温625 。地形地势对区域性气候有较大影响,山区主体气候明显。在出露地层海拔高度与坡向,坡度与气候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原生矿物质区系,动植物区系,土壤区系,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县府决定修好一座城,建设一个库。北有狮子坝水库常流不断,紧接关门石水库相连,清水常流不息,正在西天乡玉紫溪新修大型水库一个。保证邻城20多万人口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县政府紧靠银鼎山、玉屏山,顶峰改旧新建造八角楼壮丽奇观,放眼观全城风貌。观音桥镇“茶果一片香、牛羊满山岗”,到了秋天漫山遍野映山红,坛同镇有自来水冲石罈数个,牟家坪(镇)紧靠铜锣山脉,山上有宝佛寺,乌梢丘相连,下有金银沟相依,山下有条河,一桥飞驾南北跨角,人们疲劳时到双店子歇脚。荞子丘是廖氏入川发祥地,上川祖在这里繁衍子孙,尔后分别迁居全县各地创业。廖氏分派至贵人槽龙井湾后创业于董家漕(现清水村廖家湾)。

贵人槽的得名:

传说,在唐朝末年有一支系韩氏择业于龙须桥后朝凤凰山定居,韩姓当时属旺族(现长安乡大堰村拱背桥7组),一位慕名的韩千在凤凰散翅选址建造了一座四水归池的楼房。韩千生三子一女,全家共6口人。不久韩千外出,后来在印度任武臣相。长子韩武,次子韩虎为当朝武状元,韩凤文状元,唯有女儿满头癞疮。宋朝初年两国为中印边界发生争端,父子各为其主,双方发兵在黑水河打仗,在交战中韩千发现儿子用的战鞭,正是当年皇帝恩赐的御鞭。从此,父子相逢停战团聚。

二十年后韩女长大成人,有一天上山割柴回家,走到枫秧树脚,突遇暴风雨,浸湿全身衣服,象一只落汤鸡。母亲慌忙跑出来接柴。正巧,碰上朝庭钦差大人到民间选妃,母亲见女儿从头到脚湿透,便拿出梳子给女儿梳头,连梳几下,满头癞疮脱掉,便长出青秀头发来,一下子变得十分美丽。母亲当时目瞪口呆,忙说“女儿啦,你怎么今天突然变得这么漂亮呢?”钦差大人一见美女,当即将韩女母子俩带回家洗澡,梳装打扮,更换衣服,鸣锣、吹号、敲鼓,请大红花轿抬回皇宫,请功领赏。临走时,他母亲封福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女儿啦,女儿啦,这回你好死啦。”美女刚回宫不久,果然死啦!从此以后,此地得名为“贵人槽”,韩家大院得名为“敬贡 ”,韩女封为“敬贡娘娘”。

笔者于2012年7月16日,农历5月28日考察坐谈撰稿,原旧址连磉石、古墓属实。

梁板乡上有董家槽廖家湾,下有举世闻名的廖家槽,所辖五个村,大多数都是廖氏居住的地方,还有清亮的小溪,青烟洞雾罩浓浓,传说中有正山宝降妖,现已开发 旅游 区农家乐园。廖家湾前生牛头望青山,后有跑马配马鞍,左有青龙来包,右有白虎弯腰。清水村2组对河两岸有站佛、睡佛,佛僧腹部左、右两边刻有对联,伸足可踏卧龙,翻身能骑白马。二僧属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圆堂安廖氏居住地左侧有五马归槽,象征着廖氏子孙人才辈出,打马进朝岗之勇士。修么滩败称砣,修九龙败八角。九龙镇传说中有一口常流不断的地下井,里面有九条龙翻身起舞,是吉祥的象征。丰禾上农纲,柳塘鱼米之乡。五七年以前交通不便,邻水至东槽无公路,唯一的一个么滩镇水码头是邻水人民生活日用品,各种粮油物资进出口咽喉之地。

邻水地下矿藏丰富,农业生产稳定,交通便捷,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横贯东南西北,东西4条高压线路横穿广安至长寿县境,农村农网改造密如蛛网。邻城人民面貌焕然一新,工业园区厂房一座座拔地而起,挞子丘洋房雄伟壮观,街道宽敞,天城明都电梯房高耸云霄,北部新区建设迅速,梁板乡场镇新村建设正在兴起,邻城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廖氏家族人杰地灵,子孙繁衍如雨后春笋,各位宗亲与全县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珠岩廖氏塘头下文松公裔

廖宗扬五世曾孙厚国 撰稿

资料来源《邻水廖氏通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缪氏属地

  兰陵郡,今山东峰县一带。

  缪氏来历

  缪(miào)姓源出于嬴姓,是春秋时秦国的秦魏公之后。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古代“缪”、“穆”二字同音通用,所以秦穆公又常常被写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其谥号为姓,称为缪氏。

  缪氏名望

  西汉经学博士缪生,后汉名士缪彤,三国时文学家缪袭,元代经学家缪主一,明代医学家缪雍,清代女画家缪嘉惠等都是留名青史的缪姓杰出人才。

  缪 生:汉代长沙内史。申公弟子,为博士,官至长沙内史。

  缪 袭:三国时魏文学家,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兰陵镇)人。有才学,官至光禄勋。著述颇多,已散佚。著有《魏鼓吹曲》十二首,多为歌颂曹操功业的作品。

  缪 瑜:宋代江西人。官进贤令,擅长写诗,着《崆峒集》。

  缪 恭:明代天台县人。弘治初年(1488年),孝宗下诏书求吏民直言,恭上书陈六事:保神器、崇正学、绍绝属、怀旧勋、革冗员,俱皆为当时人所不敢言者。

  缪 谟:清代诗画家。诗文清丽,善画山水,尤长乐府,有《雪庄乐府》等著作传世。

  缪 彤:字歌起,号念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于科举考试,渴望中试夺魁,先后五次北上应试,终于在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成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后畏仕途之艰难,以家丧辞官回归故里。从此脱离宦海,不问时事,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为乡里培育人才。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为此,他刊刻了曹月川的《家规》、蔡虚斋的《密箴》、刘念台的《人谱》等书,以教求于学者。成为从事教书约五十年的“状元先生”,堪称为学者类型的状元。

  缪元德:汉代人。知抚州,宽厚爱民,建米仓祟米,活饥民,掩遗骸,皆出己俸。

  缪朝宗:宋朝丞相文天祥的助手,为国为民勤力办事,文章也做得好,文天祥让他专写政策和军令。

  缪希雍:明代医药学者。精通医术。著有《本草经疏》、《本草诸方》等书。

  缪嘉惠:清代女画家,慈禧太后的女官,代慈禧太后写字画画。通书史,善篆隶,尤工画。嫁予陈氏,早年孀居。光绪年间入宫为供奉给事。甚受孝钦后宠爱,人们称她为缪先生。相传孝钦之画,多为她代作。

  缪氏宗卷

  14149 辽宁辽东缪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缪润绂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四册北图

  14150 江苏镇江东兴缪氏润派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附录二卷(民国)缪文镕 缪煐祺等续修民国三年(1914)世庆堂刻本北图历史所 辽宁图 日本 美国注:缪应麟等首修於道光二十七年。

  14151 江苏无锡缪氏大统宗谱四十三卷(民国)缪斌等修民国十八年(1929)敦木堂活字本 四十六册南京图

  14152 江苏江阴申浦缪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缪焕章 缪荃孙纂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 敦睦堂活字本二十册历史所 南京大学 美国注:清康熙五年(1665)缪从先始修。

  14153 江苏江阴兰陵缪氏世谱(清)缪荃孙辑修清宣统三年(1911)刻朱色印本 八册北图

  14154 江苏江阴兰陵缪氏考录二卷附世谱(民国)缪荃孙辑民国间木刻本北图 中央民院 苏州大学 日本

  14155 江苏江阴东兴缪氏宗谱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本 二册日本

  14156 江苏江阴东兴缪氏宗谱附本支家谱四十卷首二卷(清)缪逢坦修 附缪钟汴录清同治十年(1871)衍绎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国

  14157 江苏江阴东兴缪氏支谱(清)缪镐续辑清末钞本 一册北图

  14158 江苏江阴东兴缪氏宗谱四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缪鹏飞等重修清宣统元年(1909)衍绎堂刊本河北大学日本 美国

  14159 江苏江阴 兰陵缪氏世谱一百二十四卷(民国)畴锡畸等序民国五年(1916)刊本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0-13、19-21、26-32)日本美国

  14160 江苏江阴兰陵缪氏族谱二十九卷正编四通八达辑三十九卷(民国)缪果章纂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本六册北图

  14161 浙江鄞县古邓缪氏宗谱六卷(清)王德维 缪平标等纂修清同治元年(1862)怀本堂木活字本天一阁

  14162 浙江鄞县鄞东缪氏宗谱八卷(民国)史济铿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怀本堂重修木活字本 八册天一阁

  14163 浙江萧山缪氏家乘十二卷(清)缪景华 缪景尤等重修清同治元年(1876)怀本堂木活字本 二册日本 美国

  14164 浙江萧山缪氏家乘十二卷(民间)缪雅南等撰民国三十八年(1949)崇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北图

  14165 安徽桐城缪氏宗谱十一卷末一卷(清)缪溥 缪煜纂修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注:缪能瓒、缪能瑶始创於明季。

  14166 安徽桐城缪胡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清)胡万城 胡时中等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日本 美国

  14167 湖北新洲缪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缪祖发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湖北新洲县新胜乡东岗村 湖北新洲县刘集乡铁甲村注:乾隆五十六年缪茂木、缪文魁创修。

  14168 广东缪氏兰陵驭都房家谱一卷(民国)缪质文续编民国十年(1921)排印本 一册吉林大学

  14169 广东缪氏文智仁公派下家谱□□卷(民国)缪培南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铅印本广东中山图

  14170 广东中山兰陵缪氏家谱(民国)缪銮飞修民国七年(1918)十领先间翰章印务局承刊本 一册美国

  14171 广东五华缪氏族谱不分卷(民国)缪任衡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广州大中工业社铅印本一册广东中山图

  14172 缪氏宗谱缪氏族人纂修清康熙间刻本 八册北图

  14173 缪氏宗谱八卷清嘉庆十二年(1807)留耕堂刊本 八册美国

一、姓氏源流

张廖(Zhāng liào)姓源流独特,源出有二:

1、出自张、廖两姓璧联而成的复姓,称张廖氏。最早的张廖姓源于元末明初福建漳州有张元子公者,入赘诏安廖府,单生一子,因受恩于廖氏,乃誓约后裔子孙:“在世为廖,死后归张”。此为“张骨廖皮”、“一嗣双祧”之由来,族人自称“双廖”,并立“清武”为堂号,族谱命题也都以张廖姓为多,例如《云林张廖氏家谱》即是。

2、出自清·光绪时,台湾日据时代,一廖氏人家所改。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台湾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予日本,从此展开了台湾岛上五十年的日据时代。期间,再衍生另一支复姓的“张廖”姓,据说肇因于日治时期,在台湾中部台中市有一户廖姓人家,某一天日警来廖家查户囗,当他看到神龛上都以张姓记载祖先名字时,就质问该家户长为何谎报廖姓,在一时无可辩解下,就声称是姓“张廖”以化解当时日警之刁难,此后全台亦仅台中市有此一家以“张廖”为姓者,到目前子孙共有二百多人,台中市议会议长张廖贵专,即属此支裔孙。

得姓始祖:张愿仔(张元子)。我国《百家姓》一书中,没有记载“张廖”这一姓氏,这一独特的姓氏并非音译,而是两姓的结合,一嗣双祧的一族,在血缘上是张公廖母,二姓合一家。论姓氏虽系两姓,论血统实为一脉。张廖是在台湾俗称“双廖”(正统之廖氏称“单廖”),发源于福建省漳州诏安县二都官陂。元顺帝时,白莲教猖乱,官陂始祖张愿仔公(后改名元子公),字再辉,原籍云霄县(北邻於诏安县)西林和尚塘,为张天正公之三子,避居官陂坪寨教读。当地廖化公(又称廖三九郎),单生一女名大娘,品行端正,聪慧贤淑,通读诗书,事亲至孝。廖公见张愿仔英姿义气,忠厚风雅,敬而慕之,赘为东床。廖公视婿如子,把产业全部交给爱婿执掌。张愿仔对岳父母也像亲父母一样孝敬,身受族人赞誉。张元子48岁,张、廖长子友来诞生,未冠之时,廖族有犯国法不容赦者,若人逃逸无踪,累及全族。张元子公挺身而出,以廖姓亲族身份,往官申辩,然当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临终遗嘱友来:“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张寥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父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张寥友来的后代子孙,就以祖嘱改姓张寥氏,称张寥姓,故张寥姓的始祖是元末明初福建省诏安县的张愿仔(张元子)。

二、迁徙分布

张廖姓,又称“双廖”,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系元朝末年张姓与廖姓之合。张廖氏源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发祥于福建漳州诏安县二都官陂,张廖氏始祖张元子(1328-1392),祖出张虎(伯纪),张伯纪於唐总章二年随陈元光开漳州,后在福建漳浦县南郊中营开基。元顺帝(1341-1364)时,白莲教猖乱,张伯纪第十三世孙张元甫迁福建云霄县西林和尚塘,明洪武七年(1374年),张元甫第五世孙张天正第三子张元子,字再辉,到福建诏安县二都官陂乡教书,为官陂廖化赏识。廖化,年以白米三百石贡献朝廷,乃封外部员外郎,赐九品衔,人称三九郎,三九郎单生一女名为“大娘”。并招张元子为婿,元子入赘廖家事三九如父母。翁视东床如己出,廖家事业皆由元子执掌。明洪武八年(1375年)张元子48岁,张元子妻大娘生子依俗姓廖名友来,友来未及加冠。某年,族人有犯国法者,拖累族人,族人不敢见官潜逃株连无数。当时,张元子就以廖姓身份,往官申辩。不料官讼多年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致官事清白结案,张元子年事已高返家途中重病垂危,临终时遗嘱儿子友来:“吾深受汝外外祖父(三九郎)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效,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于前,死归姓张,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张友来尊父遗嘱,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我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清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业,以后应回西林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外地,张姓、廖姓由其自便。”张元子死后,廖友来奉父神主往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廖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张元子遗嘱告知亲族。张族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衍派,汝水流芳”,清河为张氏堂号,汝水(南)为廖氏堂号,又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后用蓝轿八台鼓乐送张元子神主牌回官陂,廖友来并将官陂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祠。奉父为「张廖」始祖,自己改名“张廖友来”,自立一族“张廖氏”。 张廖族为了发扬祖先勋业训勉世代子孙,族谱的封面均书为《张廖氏族谱》,并叙述“张廖氏”的由来,承认“张廖”之本姓,并定“七条祖训”刻碑文嵌入祖祠墙壁,教导子孙明白本源的由来,此亦为“七嵌”的来源。广东省潮州市张廖氏开基饶平有三派,都是福建诏安官陂“张廖”姓(或称双廖、一嗣双祧)始祖张元子后裔,张元子子张廖友来生四子,长子张廖永安、次子张廖永宁、四子张廖永祖后裔由福建诏安县二都(今官陂乡)迁饶平县建饶。再如旅居日本大孤市侨胞有张廖富源、张廖富南等,都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在此之前,元末有简德润者,入赘南靖张家,此派下张简同宗,以后乃有张廖简三姓联宗之说。

长子张廖永安为建饶涂屋楼张寥氏始祖。张廖永安生五子,第四子张廖元聪,后裔派衍台湾。移居台 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螺、板桥、三仑乡的张廖子孙就有数万人,建有30多座宗祠。他们都一直奉守祖训,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

次子张廖永宁为建饶石坛张廖氏始祖。张廖永宁生四子,第四子元真又生四子,次男素庵之第四代孙张廖旭予(第九世)。于明末由官陂乡坪寨村迁来建饶石坛,为开基祖。张廖旭予生七子。张廖旭予生七子,第五子张廖拨诚于38岁去世后,继子张廖名天,迁徙台湾。

四子张廖永祖为建饶杨梅坑张廖氏始祖。……

台湾云林县西螺镇廖族公祠“崇远堂”倒塌后,裔孙廖景裔孙廖景琛将元子公祖龛请回家中奉祀,并执掌祖业一切权益,嗣经辗转改选管理人,廖族遵守“七崁箴规”力图振作,于1926年由族人廖天来、廖重光、廖富渊、廖学昆等推选廖大满主持筹建新祠。经宗亲出钱出力。纠工匹材,于西螺镇福兴里福兴路222号现址重建“崇远堂”祠堂,于1928年春天完成,今裔孙繁荣发达,在台湾,张廖的子孙是非常旺盛的,各地的张廖宗祠,像云林县西螺镇的“张廖姓崇远堂大宗祠”,台中市西屯区的“张廖家庙承佑堂”,云林县二仑乡的“清武家庙垂裕堂”等等,都是规模宏大而组织完密。另“张廖姓”后裔台中市议长张廖贵专等。(余略)

三、张廖名人

张廖贵专:前台湾省台中市议会议长。据台中2004年10月《台中市前议长涉贪污起诉》报道,前台中市议会议长张廖贵专在议长任内,到有女子陪侍的酒店消费并将酒账报公账,台中地检署四日依违反贪污治罪条例将张廖贵专提起公诉。检察官调查发现,张廖贵专自2000年6月起至2001年2月止,连续在台中市金钱豹系列酒店与KTV、假日酒店与KTV等有公关**陪酒的酒店,召公关**坐台陪酒、宴饮、唱歌、跳舞娱乐,事后再利用其议长身份,在职务上有权办理核销业务费之机会,将喝花酒之私人宴客饮酒以公账报销。检方指出,张廖贵专为规避会计,审计单位得知其以酒家消费报公账之不法情事,及 规定每笔指定采购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之限制,在酒店消费或由其签账或由其签账或由同行宴饮之人代为签账,除要求酒店提供报账用之统一发票每纸面额不得逾10万元外,统一发票之商号也要一般饮食店或餐厅名义,酒店及KTV总管理处会计人员及收帐人员均在消费日后第二个月的次月5日,将消费明细签账单及发票送至台中市议会请款,消费事项均记载为便餐。承办检察官表示,张廖贵专以此方式,连续26次诈欺得款113万余元,一次请领48万余元未遂。台中地检署昨日依违反贪污治罪条例罪嫌将张廖贵专提起公诉,检方调查指出,台中市议会主计、总务、会计人员在审核作业,因请款凭证之记载内容为便餐,且开出之发票名称为一般饮食店或餐厅,无法得知该笔款项不得以公费报销因此陷於错误而予以核章,检方因此未将相关审核人员列为被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诏安县:诏安,历史悠久,南北朝为绥安之城,明嘉靖九年置县。诏安,北枕巍峨乌山,南濒浩瀚大海,东连闽南金三角,西邻潮汕平原,介于厦门.汕头两特区之间,是福建的南大门,分水关屹立于闽粤交界处。素称“漳南第一关”。

清 武:张廖姓,目前已传至二十五世,分布于诏安县官陂镇的17个村落。为使后世子孙共知张廖姓木本水源,张廖族人取张姓郡望“清河”和廖姓郡望“武威”各一字,以“清武堂”为本家族标帜。

2、堂号

崇远堂: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张愿仔逝世,张友来奉父祖神主廖姓祖祠,廖族善意奉还后,张友来转奉神主往云霄西林张姓祖祠,并将父嘱告知亲族,张姓嘉勉曰:“生廖死张,是一嗣双祧,宜自立一族以光张廖门楣。”赐祠堂堂号为“崇远堂”,并赐灯一对书“清河(张氏堂号)衍派;汝(南)水(廖氏堂号)流芳”。赐谱序五十字“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民万世钦。信能攻先德,作述照古今:本基源流远,诒谋正清深,克治祖家法,其庆式玉金。”并用篮轿八台,鼓乐送回父祖神主,嘱堂号如不适宜,可再撰,灯字勿废。于是将坪寨故居中厅改为祖祠,为父祖立开宗祖祠。于是“张廖”二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谓“张廖”氏,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

清武堂: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 ,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堂”。

承佑堂:张廖家庙堂号承佑堂,为承续福分的意思。

此外,张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垂裕堂”等。

============================================================

张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清河衍派;

汝水流芳。

——张氏宗祠撰赐张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张氏望族居清河郡。下联典出廖氏望族居汝(水)南郡。

-----------------------------------------------------------------

〖张廖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千祥云集家声远;

百福年增世业长。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台中市西屯区西安里西安街205巷1号张廖氏家庙祠门联。

-----------------------------------------------------------------

〖张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承继双桃原为一体;

佑分九族本是同宗。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寥姓宗祠“承佑堂”堂联。联以鹤顶格嵌堂名(下同)。

承先代传家惟忠惟孝;

佑后人缵绪宜俭宜勤。

——佚名撰张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张寥姓宗祠“承佑堂”堂联。

============================================================

附录一:张廖氏祖训、字辈派衍

〖张廖氏“七嵌”祖训〗

张廖族历代祖宗对祖先所定的“七条祖训”均刻意经营,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第五世廖道文、廖道行在祖祠旁兴建溪口楼时,更将其大门门嵌特设为七嵌,用意是要子孙时时刻刻铭记祖先留下的“七条祖训”,足见张廖族对祖训的重视,从此子孙也称这“七条祖训”为“七嵌箴规”。所谓的“七嵌”即:

第一嵌:生廖死张,姓曰张廖。

如户籍、兵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等记载,都以廖姓为本,逝世后神主牌和墓志、祭祀则写张,代表廖、张血缘不分。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无论。

因二世祖友来公常代替父亲巡视农田,以牛和狗为体,有一次遇到老虎,牛为了保护主人与虎斗,狗则回家吠报,廖祖妣遂发愿为报救主之恩,不吃牛和狗。

第三嵌:得祀正位,篮轿八台。

是友来公因先祖元子公逝世,发愿说:“生而姓廖,以报母族。死而姓张,归宗父脉。”先祖得正祀位,内心甚感安乐,比八个轿夫去擡轿还快乐。

第四嵌:嗣续为女,继绍为先。

凡无男而次女继承者,日后招来配婿,所生之男则生廖死张,则生身之父无归宿者,待生子孙继绝为先,继承生父,次嗣女继承香火者须写明张廖妈,以明由来,婿归本姓不入张廖之祠。

第五嵌:制无苟且,恐生戾气。

在守制中假使女孩子怀孕,恐生脾气暴躁的婴儿,应注意胎教,不能疏忽。

第六嵌:堂教修谱,敦亲睦邻。

即祠堂作祭祀修谱之外,兼作教育子孙阐明祖训,导引后代能和睦相处。

第七嵌:迁籍修谱,天下一家。

即指迁居外地,要姓张或姓廖都可以,但必须修明家谱,以使后代子孙了解来由,子孙各房分散虽远,一看序谱,就知道是一家人。从此张、廖两家遂成一脉,自立一族“张廖氏”,后裔“张廖姓”,派衍“张姓”、“廖姓”。后裔若从母系本姓“廖姓”又称“活廖死张”、“张骨廖皮”。后裔若从父系本姓“张姓”则系承继本姓,三姓均书谱明缘由,使“张姓”、“廖姓”、“张廖姓”三姓相通。

-----------------------------------------------------------------

〖张廖氏字辈派衍〗

为了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张廖族人除了将七崁奉为箴规外,也十分重视族谱序列,日后张廖姓族人只要从名字上即可明了长幼亲疏的关系,并知道所属派系及世代了。如:

昭穆清武溪口日享公派为:

宗友永元道,日大继子心,为朝廷国士,良名万世钦。

昭穆日享元表公派自十六世祖为:

文明登仕锦松国恩,武有正锁奉天发隆。

============================================================

附录二:张廖氏典故、趣事

〖张、廖、张廖氏伦常〗

“张廖氏”是传统社会入赘他姓但仅生一子,决定后世继嗣伦常的一个特别规例,不过“张廖氏”派衍的“张姓”、“廖姓”,也曾两姓后世因为不明自己的渊源而发生一些憾事。

如清乾隆年间,“廖姓”十三世武魁进士,蓝翎侍卫廖国宝,深得乾隆信任,因而引起朝内“张姓”张国公忌妒,而保廖出征,致其遭人暗算,后来张公知道两人原系同源,后悔莫及。

台湾光绪年间发生的“白马事件”,也出现过误会,幸即时出现“张廖”一家而化解。

所谓“白马事件”,即“钟、廖、李拼生死典故”。在廖姓族人垦居七崁的同时,另有钟、李两大姓混居其间,光绪元年(1875年)廖姓族人因李家的白马盗食廖家稻谷,竟引发严重冲突,又由于李姓与钟姓有甥舅之亲,最后形成廖姓与李姓、钟姓的械斗长达三年,冲突激烈时双方各出动人丁数百名,在三姓部落间呐喊嘶杀宛如战场,居民们也死伤惨重,乃至于田园荒芜,是清代最大的一次分姓械斗。此事件过后地方上开始流传着“钟、廖、李拼生死”的谚语,在地方史上通称为“白马事件”。

-----------------------------------------------------------------

〖活廖死张〗

据《清武族谱》中对张廖合姓的源流,说明甚详,据其族谱所载,相传,廖三九郎为当地富家,惟独生一女,名曰大娘。当时一位年轻人名为张愿仔,为人俊秀忠厚,是一个生意人,经常往来於诏安官陂一带。廖家於是招张氏为婿,并将财产悉数交由他管理。张氏事岳父母克尽孝敬,但廖家还是怕将来张氏忘廖还张,于是对张氏说:“得我业而承我廖者昌,得我业而忘我廖者不昌。”张氏亦对曰:“生当姓廖,死必归张。”自此张廖两姓合而为一别开一族。廖氏大娘。单生一子名友来,等他长大后,张氏常叮咛他说:“汝父原住在云霄和尚塘,本姓张,因为兵目始来平寨入赘廖家,原籍尚有祖业,以后应回祭扫祖坟,至于春秋二祭,廖家公妈更不可忘,代代相传子孙当须如此。”所以现今,西屯廖家族人尚称自己是“廖皮张骨”世代相传,于户籍上写“廖”,而神主牌位则改为写“张”,即所谓“活廖死张”典故的由来。

-----------------------------------------------------------------

〖张廖禁食鸡头〗

在从前物资缺乏的年代,往往只有祭祀、拜神、宴客之时才能吃得较为丰盛。所以民间惯例,主人宴客时客人往往不能夹食鸡头,好让主人于下批客人到时,能够再添加几块鸡肉,又是一只全鸡上桌,以示款客诚意。相传张廖氏第六世先祖廖日享公家贫,一日为了赴宴,特地借了长袍马褂带著孙子参加,筵席上孙子嗜吃鸡肉,一不小将鸡头脑汁喷到廖日享公的衣襟,日享公大怒、孙子哭闹弄得场面十分尴尬。被沾污袍褂,袍褂为借用,奉还时物主出言羞辱一番。于是回家后,日享公便招集张廖氏族人戒之“食鸡头者,非我族类。”其父兄廖宗福代为解释曰:“男不可食鸡头,女则不拘。”从此,双廖氏后人男丁便禁食鸡头,但是单廖姓氏的族人就没有这个禁忌了。

说闽南话,应该是安溪过去的。

安溪县、南安市廖氏 大多数是唐末五代廖俨的后裔,衍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总人口超过4万人。廖俨是江西宁都始祖崇德的后裔,他的大多数儿孙都在安溪蕃衍,分居于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美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房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上苑廖氏

廖俨入安肇基上苑娶黄氏、郑氏、周氏、陈氏,生八子:长曰泰,字君平,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授义勇将军;次曰该,字君盛,约于后汉乾祐二年(948年),授义勇将军;三曰评,字君善,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清源将军;四曰庭诲,字君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平海将军;五曰惮,字君太,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探花及第,后舍官入寺修行;六曰环,字君实;七曰坦,字君宽,后梁时授义勇将军;八曰瑀,字君玉,号金精,后唐时封国师。长房、三房定居上苑,五房出家修行,其余各房因仕途迁往浙江、江西、台湾等地。

上苑是安溪廖氏的发祥地。上苑廖氏至今已传四十世,分为美井派、后塘派、厚家派,后裔衍播于官桥、魁斗、城厢、凤城、蓬莱、虎邱、湖头、剑斗等乡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廖广德从上苑深格迁往蓬莱鹤前村桥仔坑,任朝真寺主持,其后辈专理当地各项佛事。民国时期,廖修忠等因经商从上苑迁居湖头街。

上苑廖氏自九世起陆续外迁。九世孟、迎泰、如迁居浙江,其中孟任平阳县主簿,迎泰派系仕途显达。十世德远任长泰县尉,居长泰县。十七世拗,字士华,迁居浙江。十九世资安迁居惠安县土寨,资龄迁居台湾,志迁居龙溪县。二十世真远迁居浙江省瑞安市及厦门海沧。二十一世新发、新华迁居浙江省苍南县廖家坪,昭阳迁居南安县翔云。二十五世应其迁居浙江省平阳县。二十八世豪生迁居南安县下都,雄生迁居南安县东田,显生迁居厦门市山场,日石迁居台湾,其后裔于20世纪90年代回乡谒祖,捐资重修东林祖祠。美井派六房二十五世毓秀,二十六世启朝、启吉、启元、启尾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八世维简迁居江西省,天英迁居厦门市;二十八世维多、二十九世喜、送、来、进、才、到、尝、俦、向、用、枢、三十世天然、天受、天竹、天必,三十世马忍、心奏、向、高、缪、三、窕、铜、孙胁、姜、希、额、幼、桂、元、宁、亦等相继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迁居台湾。三十世至三十八世,于清末以后,不少廖氏族人因谋生、经商、求学、工作而迁往国内外。迁往国内的有泉州、厦门、福州、西安、贵州、北京、江西、广西、上海、内蒙古、台湾、香港等地;迁往国外的有印尼、菲律宾、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在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都成立廖氏公会。

善益廖氏

元大德年间(1279~1307年),十三世廖廷琇(号洪山)从上苑分居犀山下,建善益大宗祠,繁衍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四个村,廖廷琇为善益廖氏始祖。至二十一世,廖氏从善益迁居虎邱镇湖西村水办。两支从善益迁居城厢镇雅兴村廖边。

善益廖氏自二十二世起陆续外迁。长房新厅派二十二世齐迁居仙游县。二十四世敷志迁居广东。二十六世胤秀迁居崇安县、衍江西。长房顶第派二十四世仰取迁居南安县,细仔、仰和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五世应春迁居泉州。二十五世心举、心兹,二十六世明尽,二十七世彬阳,三十世翠峰、克让、克配、克相、克喜、克榜,三十一世大滚、大节、成春,三十二世先钦、晋恭、神霜,三十三世永河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永建迁居泉州,永谟迁居厦门。长房中厝派二十三世季仔、尾治迁居南安。二十八世交政迁居福清。二十八世禄道、三十一世丽水、仕列、金星迁居台湾。长房二思敬派二十八世成锁,三十世满乡、可对、簪英,三十一世冬启,三十二世神鑫、江河、嘉熟、光贤、含蕊、三发,三十三世克秋,三十四世夏春迁居台湾。长房三祖治派二十一世天养,二十四世毓芳迁居温州。二十一世天进迁居德化。二房二十三世东朔、东周兄弟迁居福州。二十五世忠秉迁居晋江。三房二十二世素采迁居温州,二十三世道焕迁居广东省潮州市。四房二十一世妈祖迁居厦门市同安区进美山。二十三世发仔、升仔迁居广东,弼仔迁居德化,一贤迁居永春。二十四世五仔迁居温州,有进迁居晋江。二十五世观宝、观用迁居温州,平剩迁居台湾。二十六世仕香,二十七世孝光,二十九世必色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文兰迁居鼎美。五房二十三世一交迁居南安,新民、化民迁居乌秋。二十六世契英迁居温州。三十三世祥迁居台湾。六房二十一世玄祖,二十二世孙宁迁居南安,天华、天恕迁居永春。自三十二世至三十六世迁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各国比较多。

尚卿欧阳廖氏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欧阳德安自南安县东田徙至安溪尚卿新楼开基后,至三世长房石轩(1473-1560年)繁衍翰卿村后湖、大书房、杉林、旧圩、坝头、慕头、东山,新楼村仓前、儒林、南斗、小溪、加封、东墘、新宇、德塔,灶坑村高美寨和灶美村高婆仑。二房石斋(1477-1540年)迁往江西。三房石峰(1486-1554年)繁衍新楼村长林、月山、天师宫、新楼、南山、溪坂、下垅、边墘、井兜、溪心和徐州。三世石峰之孙从吾,迁居剑斗镇举口村。石峰之三孙秦,号举吾

(1534-1587年)、九世从善迁居尚卿乡徐州村。十一世知美自翰卿迁居灶美村高婆仑。民国7年

(1918年),剑斗举口村廖姓一支迁居剑斗潮碧村。十二世心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往湖头街开设药局,店号“荣元斋”。其店联:“荣卫有方功参造化;元精克补术绍岐黄。”世代行医,祖传秘方“养脾散”,曾畅销县内外及东南亚等地,长盛不衰,其后裔部分定居湖头街繁衍。

尚卿欧阳廖氏自三世起陆续外迁。三世石斋至九世有一支迁往江西。三世石轩之玄孙而上(1574-1642年),官至中宪大夫,迁居泉州北门。三世石峰之子带溪居新楼长林。五世金峰后裔居新楼、溪坂、溪心、岩兜、下垄、南山、华林、边墘、月山、天师宫。三世石峰的六世孙魁麟迁居宁德市飞鸾镇梅田塘田,魁守迁居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峡口莲花山鸳鸯桥,魁瑶(字子池)迁居宁德县二都榕溪村建碗窑。大宗二房八世子盈(讳粮),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迁居江西省广信府玉山县牛吞湾。九世奋芙之子盛迁往浙江省温州,万英之子梁迁往台湾。一支迁居沙县富口镇白海口村,一支迁居永安县安沙镇,一支迁居惠安县涂寨镇廖厝村。土迩(字兆远),于清乾隆中期迁居台湾琅峤。清源、文御、文偌于清道光初迁居台湾琅峤。德月、清团于清代迁居台湾八分寮。清嘉庆至宣统年间

(1796~1911年)一支迁居印尼巨港,已繁衍6000多人;一支移居占碑,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新加坡,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马来西亚,已繁衍数千人。

剑斗镇举口廖氏,成玉、六世卫庆、卫储、卫成、卫瑞(字伯图),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迁居台湾北路新庄。八世宗富昆仲迁居政和县三里亭。十二世昭府、昭砚等迁居马来西亚。

魁斗溪东廖氏,宋庆元六年(1200年),上苑厚家派廖氏迁居魁斗镇溪东村龙头角落。其长房长有五兄弟,其中二房迁居台湾;四房迁居浙江温州。

凤城廖氏,新中国成立后,安溪廖氏各支系一些族人因工作、经商等原因,先后迁居凤城镇,主要分布在北石、凤山、小东、朝阳、上西、祥都、凤明等居委会。

安溪县廖氏人口分布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廖姓共21969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12位。分布全县9个乡镇,其中以官桥镇最多,尚卿乡次之。

  廖姓是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8位的大姓,廖姓为台湾省第18大姓,就是俗称的清廖,人口较多,约有487万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7%。

  ,廖姓源流较多,一是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以国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以封邑名为氏;三是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四是出自躲避殷纣暴政,为缪、颜二姓所改;五是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六是出自赐姓。

  廖(飂)叔安。帝颛顼相传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东南),为南方楚国的先祖,其后裔叔安夏朝时受封于飂(古廖字)国,故称飂(廖)叔安。春秋时,廖国被楚所灭,国人以国名飂为氏,称为廖姓,廖叔安作为始封国君,被尊为廖姓始祖。

  廖姓人口较多,以湖南、福建、江西、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台湾、浙江、贵州等地区居多,另外廖姓也是董姓等姓氏的来源。

  廖姓名人主要有:始祖廖叔安;远祖廖爽公;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廖化;明代郧国公廖永安;征南将军廖永忠;当代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近现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著名影视演员廖凡;中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廖昌永等。

  廖氏家谱主要记载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

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

广西廖氏属于哪个堂的?广西廖氏分布和简况,及关于堂号的出处和使用等问题,从百度网都可查知,在此就不必重复说了。各自源出先祖不同,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