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武氏家族的族谱和起源?
1、出自子姓。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其为武姓之始祖。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子司空,于公元前765年继位,在位十八年,死后谥号“武”,史称宋武公,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此为河南武氏。
2、出自姬姓。据传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从一落娘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周平王便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以武为氏,是为河南武氏。
3、出“出夏臣武罗”。夏代有诸侯国武罗国,后来国亡,武罗子孙以国为姓氏,后简姓武氏。
4、是汉代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为“武强”而简为武氏。
5、是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秦大臣白起因功曾被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便以封爵“武安”两字为氏,称武安氏。周顷王之孙姬满之后裔曾被封于武疆,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据有关学者考证,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后裔后陆续改姓了单字武氏。
6、是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如唐朝有贺兰敏,本为贺兰氏,后改姓武,此为冒姓者。武则天曾赐傅游藕、左玉玲、李楷固及契(艹必)明之妻为武氏。
得姓始祖武丁。商王武丁继位时,国力衰弱,于是极力想恢复殷商当年盛况,却因找不到贤臣辅佐而犯愁。相传,有一夜武丁梦到叫“说”的圣人会辅佐他,于是四方找寻,终于在山西平陆东面傅岩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隶的贤相傅说。武丁对傅说十分信任,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死后,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姓,奉武丁为武姓始祖。
武姓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家谱不仅让一个人、一个家族找到根源,也让本土文化的溯源有了依据。通过对家谱的深入研究,从而了解一个家族和过去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家谱可以记载一家一族的渊源和发展、兴旺与衰落,推荐百姓通谱网给你,修缮网络家谱很好用哦!
■相关网站
百度贴吧·武吧:http://postbaiducom/fkw=%CE%E4
武氏家族QQ群:16753723
更多内容请参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3581&replyID=459386&skin=1
■武姓排行
在我国历史上,武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五位,为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
■姓氏源流
武(Wǔ)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夏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姓。
3、出自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① 出自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 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是为河南武姓。
4、出自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
① 出自复姓简化而来,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秦将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后简姓武。
② 出自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因而其子孙以封邑名为氏,称武疆氏,后简姓武。
6、出自其他源流。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① 据《唐书》载:“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
② 唐代傅、左、李诸姓被武则天赐姓武。
7、出自小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
① 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鄂温克族吴立西氏汉姓为武。
② 京、彝、蒙等族有武姓。
得姓始祖:武丁。商王武丁继位时,国力衰弱,于是极力想恢复殷商当年盛况,却因找不到贤臣辅佐而犯愁。相传,有一夜武丁梦到叫“说”的圣人会辅佐他,于是四方找寻,终于在山西平陆东面傅岩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隶的贤相傅说。武丁对傅说十分信任,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死后,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姓,奉武丁为武姓始祖。
■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发源于河南。秦汉时期,武姓迅速地向邻近山东、江苏等省迁徙。沛国(今江苏沛县)人武彪秦末追随刘邦,汉朝建立后,被授以官爵,子嗣荣耀显达,后代之沛国郡,立其为开基始祖。又山东武姓至东汉时,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之族。今山东济宁紫云山仍留有东汉石武氏祠画像,为桓帝时所绘。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汉人武儒,被封于梁邹(今山东省济南),传至武都,任陈留(今属河南省)太守,至武宣,任汝南(今属河南省)太守。魏晋南北朝之际,鉴于北方战火四起,中原士族纷纷南下,武姓为其一。武儒一支后裔武周、武陔父子官仕曹魏,后人武越任太山太守,武念为洛州长史,武洽封晋阳公,别封大陵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北武陵村),武俭任北周永昌王谘议参军。唐代为武姓历史上最显赫荣达阶段。上述武姓支脉中发展到武士 时任工部尚书,封应国公。其女武则天登基称帝,武姓族派不断扩大,其祖居地太原一带遂形成大郡望,是为太原郡。此期,武姓名人多入朝或在地方为官,使得武姓繁衍之地遍布天下。宋元明清时,武姓虽不断迁徙,如避金人南下、蒙军入主中原之战祸,明代大槐树移民等,但仍不失为一个典型北方姓氏。清代亦有武姓渡海入台,后迁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武姓尤以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此二省武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武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历史名人
武 丁: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卷三》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武 臣:秦末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随陈胜起义,后自立赵王,因违抗陈胜命令,被部将李良所杀。
武 漳:文水(今山西省汾阳)人,五代后蜀著名将领,职山南节度使,重视农业,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贡献。
武 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 祺:元代太谷(今属山西省)人,历任中书参议、户部尚书、甘肃行省参政等职。曾参与更改钞法,铸宝钱,然时不助祺,物价腾踊,钞法遂坏。著有《宝钞通考》等。
武 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等。
武 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士彠: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东)人,武则天之父。以经营木材致富,随李渊征战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时,以皇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国公,被赐太原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高宗皇后,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年。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时有冤案。公元705年,则天帝被迫让位与子唐中宗,中宗遂复唐。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被杀。
武元衡: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人,唐代建中进士,官至宰相,帝评之曰“是真宰相器。”因刚直不阿,触犯权贵,被刺客暗杀。
武宗元:河南省白波(今孟津)人,北宋著名画家,学吴道子,行笔流畅,擅佛道鬼神,曾为寺观作壁画,人皆称之。
武允蹈:宋代高诗人,两贡于乡,诗文刻意,多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武元直:金代北京人,善画山水,亦能诗文。有《东坡游赤壁图》等传世。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 武元直: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 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 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之望:明代陕西省关中人,对医术有独到之处,曾参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编有《济阴纲目》,另著有《济阳纲目》。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其融贯众派,自成一体,称“武式小架”。
武士敏:民国抗日将领。字勉之(1892-1941),怀安(今河北省怀安)人。1937年出任第一六九师师长,两年后升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抗日。1941年9月,武士敏率部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终年49年。武士敏壮烈殉国后,举国悲痛,全国许多地方纷纷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报道、社论和纪念文章。1984年 11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长治市太行山烈士陵园中,为武士敏将军举行乐遗骸迁葬仪式,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墓碑,以追悼先烈。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沛 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冯翊郡:汉武帝置左冯翊,三国魏改置冯翊郡,治所在今天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2、堂号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此外,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武姓自古多英杰,则天皇帝数第一。其打破历朝历代女子不从政之传统,为后世女子涉政树立起一个光辉典范。
2、武姓多官宦,且以唐朝为最。
3、武姓世代以北方为主居地。3、武姓字行辈份严谨,意味深长。如武懿民所修《武氏家谱》内有浙江武姓一支字行为:“善德庆美,诚信斯国。”
■武姓宗祠通用对联
〖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平章卓识;
补阙高风。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武元衡,字伯苍,太原人,进士出身。德宗对他很器重,任为御史中丞,并对群臣说:“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宪宗时,历官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因四川不太稳定,他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为政廉明,生活节俭,尽力抚慰少数民族,政绩卓著。后入朝为中书知政事,极力主张平定武元济叛乱。下联典指武元衡的堂弟武儒衡,字廷硕,宪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兼知制诰。刚直而有气节,又官补阙(对皇帝规谏并举荐人员的官),将大用时,终因为疾恶太分明而不得重用。
祥开国胄;
庆衍奇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武氏起源之一,周平王有个儿子,出生时掌中纹路有像个篆文的“武”字,周平王因此赐他姓武氏,后曾任大夫。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并州文水人武攸绪,武则天的侄子,恬淡寡欲,不求仕进。武则天执政时,他请求弃官归隐于嵩山,优游岩壑间,武则天赏赐给他的衣服器具,都闲置不用。后买田耕种,与百姓-样。到武氏遭祸时,只有他得以避免。下联典指宋代高安人武允蹈,字德由,自号练湖居士。刻意苦苦吟诗,每有诗句写出来,往往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武攸绪言弃官隐于嵩山之阳。下联典指宋·武允蹈自号“练湖居士”,著有《练湖诗集》。
〖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嵩隐家风远;
太原世泽长。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武姓的宗祠“太原堂”的通用堂联。上联典指唐·武攸绪言弃官隐于嵩山之阳。下联典指武姓的望族居太原郡。
〖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武班尚留遗墓;
皇后竟号则天。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武宅山有汉从事武班墓,有《武班碑》记载武氏的起源和武氏的始祖武丁(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3-①》和《得姓始祖》的介绍),清时重修。下联典指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
〖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苦吟精著练湖集;
诚心饱领嵩岭霞。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武允蹈,字德由,自号练湖居士,高安人。两贡于乡,刻意苦吟,每一联出,辄脍炙人口,有《练湖集》。下联典指唐代隐士武攸绪,武后兄子,恬淡寡欲,武后秉政,攸绪求去官隐于嵩山之阳,与民无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良冠非冕旒。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
——唐·武三思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武三思《奏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句联。
〖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孝子办义学,御赐武训;
巾帼操帝业,著名女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立地顶天,巾帼胜操唐帝业;
依山临水,利州留置武家庄。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武长友中将
武长友(1926-——),河北省清河县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连长。参加了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营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参谋长、副团长。回国后,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历任空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纪委书记。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谁知道武氏家族的族谱和起源?
本文2023-09-26 04:21: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