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籍三国名人: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6浏览:2收藏

河南省濮阳市籍三国名人: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第1张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历史 悠久,是国家 历史 名城。该地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于兖州刺史部和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今濮阳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五位。其中,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

清丰县的二位名人来自著名的乐氏家族,分别为乐进、乐綝和乐肇。乐进,字文谦,早年加入曹操集团,曾于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回到家乡募兵。乐进募得一千余众后,来到河内郡与曹操会合,并在随后进行的讨董之战中战绩卓著,被晋升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乐进随曹操参加兖州争夺战,多次与吕布爆发激战,为曹操取得兖州争夺战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乐进与张绣在安众地区展开较量。同年年底,他又参加了歼灭吕布集团的下邳之战,为歼灭吕布集团立下大功。官渡之战爆发后,乐进担任大军先锋,多次与袁绍大军展开较量,斩杀袁绍麾下名将淳于琼、严敬,逼降何茂、王摩,击溃袁谭和袁尚,成为官渡之战中卞祥最为出色的曹军将领之一。战后,乐进被曹操晋升为折冲将军。

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乐进奉命镇守襄阳。在随后的数年间,乐进先后三次与刘备集团名将关羽爆发激战,不仅成功击退关羽的进攻,还将其射伤,力保襄阳和樊城不失,乐进也因功被晋升为讨逆将军之职。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乐进调往合肥,与张辽、李典一起镇守淮南重镇合肥。不久后,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乐进与张辽、李典二人密切配合,不仅击退孙权的进攻,还几乎将孙权杀死。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病逝。

乐綝是乐进之子,早年步入仕途,在曹魏帝国担任扬州刺史。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地区起兵作乱。诸葛诞亲自率领数百人来到扬州,将乐綝斩杀。

第一位范县的三国名人名叫王观,隶属于曹魏集团。王观,字伟台,早年得到曹操的征召,在丞相府担任文学掾。数年后,王观又担任过高唐、酂县和任县等三县的县令,政绩上佳。曹丕称帝后,王观被调入京城,担任过尚书郎、廷尉监等职,后来又转任南阳郡和涿郡太守。魏明帝曹睿继位后,王观继续得到重用,历任治书侍御史、职尚书、河南尹和少府等职。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大批朝臣遭到罢黜,但王观却屹立不倒,又得到了司马懿的重用,历任中领军、尚书、驸马都尉、尚书右仆射、司空等职,于曹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病逝。

另外两位范县名人亦效力于曹魏集团,分别名为郭谌和杜友。郭谌曾担任过丞相府西曹掾,曾于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随曹操一起参加了汉中之战,并在战事胶着之际为曹操出谋划策;杜友,字季子,在曹魏帝国历任廷尉、侍御史等职。曹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曹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在淮南地区起兵作乱,司马师亲率大军平叛。经过一番激战,毌丘俭兵败被杀,其下属约七百多人遭到牵连,被捕入狱。杜友仅将为首的十人定罪,对于其余的六百多人则进行了宽大处理,此举对于稳定淮南地区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

1、天津武清杜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杜涵修,1943年铅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2、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1901)清介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国

3、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口口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木活字本-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存卷1、2、17、18)

4、浙江衢县铜峰杜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杜氏四房董事重修,1946年木活字本二十三册-浙江衢州市文化管理委员会

5、浙江青田晋昌郡杜氏宗谱六卷-(民国)杜持主修,1919年铅印本五册-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6、福建福清晋安杜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杜逢时辑,1932年福清杜氏铅印本-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

7、江西南昌金堂杜氏宗谱囗囗卷-民国间活字本-江西档案馆(存一卷)

8、山东渎县渎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1827)泽裕堂刻本册-国家图书馆

9、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田堂刻本八册-湖北图书馆(又一部)

10、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宝田堂活字本八册-人民大学

扩展资料:

杜氏姓氏部分源流:

一、以国名为姓起源。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的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二、以先祖名为姓起源。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其后人以“杜”为姓。

三、以官职为姓起源。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杜”氏。

 素有“金汉口、银保安”美誉的大冶市保安镇拥有1200多年历史,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三元阁、沼山大寺、荆王坟,如今却被这里的一个小村庄——竹林杜湾抢了风头。一部《杜氏宗谱》显示,这里的人是“诗圣”杜甫的后裔。  据杜甫第48代孙、现年86岁的杜大铭老人介绍,这套《杜氏宗谱》是世代相传下来的,现存有60余卷,其中有20卷破损不堪。宗谱是1914年重修的线装本,长395cm,宽度 26cm,比一般的家谱大得多,宣纸虽已泛黄,但字迹清晰可见,从序言、名人传、家训家规到始迁祖世系图,详细记载了杜姓源始和家族迁徙至大冶的繁衍情况。一段尘封历史就此揭开。  ◇ 家谱  安徽杜氏字派比大冶快了两辈  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  据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记载:杜甫生有二子宗文、宗武。长子杜宗文生子名叫杜嗣绍,后裔位于福建绍武府;次子杜宗武生子名叫杜嗣业,其后裔中的杜甫第26代孙杜万一隐居不出仕,为避战乱,于宋代末年从江右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梅溪迁湖北大冶果城(今大冶市刘仁八镇)杜铁湾,是为始迁大冶一世祖。三世孙杜正十又迁徙至金山顶,落户桐梓沟,建有杜氏祠堂,可惜现在并未保留下来。五世孙杜志安迁至保安镇。  历经700余年,繁衍了25代,大冶市杜甫后裔约有3000人,分布于保安镇、还地桥镇、刘仁八镇,其中保安镇芦嘴杜湾、七房杜湾、新庄杜湾、竹林杜湾、榨铺杜湾就有1800多人,占了一大半。  “大冶杜氏字派的问题比较复杂,也有点混乱。”竹林杜湾的75岁老人杜海清无奈地说:“我们都是始迁大冶一世祖杜万一的后代,他有三个弟弟,陆续迁到了全国各地,尤其以安徽省的万二公最为繁盛。大概是1984年,我到安徽参加杜氏宗族大会,讨论字派修订问题。我发现当时安徽杜氏那边已到了‘学’字辈,比我们快了两辈。安徽杜氏新生代当时就可以使用新字派,而竹林杜湾的新生代至今还不能用新字派。新字派目前局限于安徽与大冶两地使用。”  翻阅《杜氏宗谱》发现,其中名人传的首刊时间分别有1816年、1855年、1885年,作传者分别来自竹林庄、杜家塘、栗林庄、黄石港等村。可见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而“破四旧”时期被烧的老谱很可能正是1885年修的原谱。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再也没续修过。  名人传部分多女性传主  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杜氏宗谱》首卷详细记载了数十位杜氏家族名人的人生传记,故事短小精悍,缅怀亲人的深情跃然纸上。其中一篇写道,乾隆年间的杜公圣读书之余兼顾做生意,常常获得三倍的利润,渐渐置办家业,光大门庭。无独有偶,杜尧臣也是边躬耕边做生意,而且非常讲究诚信。他进货出货总是要先辨别货物质量的好坏,务求货真价实,绝不故意哄抬物价、谋取暴利。有一次他出差住旅店,室友早晨出门掉了一块金子,被他捡到了。他知道是室友遗失的,却追赶不及,于是将金子放到自己收藏文书或衣物的竹箱,等待对方来取。第二天,室友果然来旅店找金子,他如数奉还。作者在文末不禁感叹道:太叔祖的思想品德的高尚由此可见一斑。《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诗经》说“君子有谷贻子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此外,《杜氏宗谱》的名人传的女性传主很多,这是十分难得的,比如《卢太君墓志铭》、《杜母王老于人传》、《杜母黄孺人传赞》、《两于人节传》、《节嫂叶于人传》、《赞亭公暨德配金老于人合传》等。《卢太君墓志铭》是杜甫代父亲写祖母卢太君的传记,刊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而同里学生刘宪章为黄夫人做传,记载她为夫君守节、含辛茹苦抚养儿女的感人经历。虽然,文章多表露鼓励女人守节的道德观,但是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名胜“三元阁”是杜氏后人建造

河南省濮阳市籍三国名人:清丰县二人,范县三人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历史 悠久,是国家 历史 名城。该地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于兖州刺史部和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今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