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师精神是什么?
一二九师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邯郸人民结下了血肉深情,形成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是我党宝贵的政治财富。
扩展资料:
八路军第129师,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受中国***领导,是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
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2、3、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而成,下辖第385、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等共13万余人。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第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80余座。在第115师的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部队发展到近30万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抗战时,八路军是3个师,115师、120师、129师,3个师各15万人的编额(当时各师人人员均未满额),加上军直属部队,八路军的总人数在46万人。
随着抗战的发展,八路军3个师至抗战结束时已经发展至近50万人。当时120师发展到近9万人,129师发展到近30万人,115师发展到12万人(部分南下改编为新四军)。
从涉县这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近百名一二九师领导担任国家重要职务,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
在邯郸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这里还是《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新华日报太行版》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涉县开播,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总行在邯郸涉县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夫妇都安葬在邯郸。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和战役。 1940年6月一二九师师令部驻扎于河北涉县常乐村,同年12月迁驻涉县赤岸村,1945年12月底离开涉县。抗战八年,在涉县驻扎近六年,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因此也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长期驻扎。
一二九师精神是什么?
本文2023-09-25 23:49: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