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3收藏

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第1张

我觉得疑点很大,为什么这样说?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胜一生忙于听音乐生儿子,是中国 历史 上生儿子最多的人,生了120多个儿子,活了52岁。死于公元前113年。

刘胜死了274年之后的公元161年,刘备出生了。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这中间将近300年时间了,中间还出现过王莽篡权、绿林起义等等一系列的 社会 动荡,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刘备的家世的记载一直就是比较模糊的,《三国志》说,刘备涿郡涿县人,中山靖王的后人,爷爷做过县令,爸爸死的早,家道中落,和妈妈编席子卖鞋子为生,生活非常艰苦。

刘备家边上有一桑树很高,远看像车盖一样,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与同宗小孩在树下 游戏 ,指着桑树说:

这句话很像仿造《史记》里面陈胜说的那句话:

陈寿想用这个事情来证明刘备从小就有远大志向。陈寿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编的,又扯上了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刘备叔父刘子敬对刘备说:“你不要乱说话,会让我们家灭门的。”我认为这个事情不是太可信,因为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刘备和同宗小孩听了叔叔的警告,是不敢和别人提起的,他叔叔刘子敬更不敢对人说,这可是灭门的大事。所以这个事情陈寿是不可能知道的。而且陈寿还是四川人,一百年前河北涿州发生的对话,他怎么可能知道。

《三国志》说

刘备15岁时,他母亲让他去游学,和本族的刘德然,辽西的公孙瓒一起师从老乡前九江太守卢直读书。刘备15岁的时候,应该是175年了。

卢直也是涿郡涿县人,东汉末年的大儒,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建宁(168年-172年)年间,卢直被征为博士,做官去了。

《后汉书》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就让蛮寇服服帖帖。后来,卢植因身体 健康 原因而辞职。 这个时候卢直在扬州九江郡平乱,应该没有时间去教刘备学习,而且还身体不好。

《三国志》里面说刘备是卢直的学生。感觉是往刘备脸上贴金。刘备本来就不喜欢读书,又是个摆地摊卖鞋子的,卢直和刘备也没有什么交集。说刘备是卢直学生很牵强。

另外,曹操有很多老家的子弟兵,孙权也是有很多老家的子弟兵,而刘备的人马除了关羽、张飞是从涿州来的,其他人马都是后来从徐州、荆州、益州来的。他在涿州的同族,为什么没有人跟着他,或者投奔他呢?他不是弘毅宽厚吗?他一直也都是缺兵少将啊?总之,史书中记载刘备在涿州的情况虚多实少,可信度比较低。

我认为刘备可能是真的汉室宗亲,你可以骗皇帝诸侯,家乡的人你骗不了。估计刘备家乡同族人肯定不少,毕竟刘备祖宗中山靖王后人来到涿郡涿县已经几百年了。这些汉室后裔肯定是尽人皆知的,大家都承认。刘备创业是从家乡开始,大家都了解认识他,完全可以打起“汉室宗亲”的招牌,如果是假的,早被乡邻拆穿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姓刘的后裔那么多,为啥只有刘备敢打出招牌起事?因为刘备不但姓刘,还是一位枭雄,光姓刘不行,还要有两把刷子。刘表刘璋不也姓刘吗?另外,《三国志》上也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是听别人说的,不可能去查族谱,起码说明这事靠点谱。既然汉献帝都喊皇叔了,说明人家排辈也是认真的。

《三国志》上 也记载,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据说有一百多个孩子。哇塞,生了那么多啊 ,怪不得这个王位传了28代,刘备是他的28代孙。

传到刘备这支,已经无官禄无封爵。类乎平民。刘备曾经卖草鞋求生。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 东郡范令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也就是说到了刘备这一代彻底没落了。

刘备少年时拜名士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虽然与皇帝不怎么亲,

但是当时汉室衰微,皇帝见到有一个亲戚愿意拥护保护他,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赶紧册封为皇叔,也在清理之中。

按照辈分,也确实是汉室小皇帝的皇叔,只不过亲缘不是很近,但是都是刘邦子孙。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说:刘备是不可能冒充汉室宗亲的。

当时,是有严格的判断方法的。

不是你说是皇亲就是皇亲的,不容信口雌黄,以假乱真的。

汉室虽然衰微,但是这个判断是否是皇亲的判断应该不会错误。

这就是我的分析。

以上是我的分析。

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有很多,而且散落在各地,如果刘备随口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就有人相信的话,那天下姓刘的人都可以说是自己汉室宗亲了。

袁绍在当时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而刘备等人籍籍无名,不可能通过口述就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的。一来刘胜的后代众多,谁知道刘备是不是真的,二来即便是真的后代,刘备如今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于其进行抗争。

历史 上对于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没有明确的记载,只在一些非正史的书籍中提到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将来是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当然以刘备前期的处事风格来看,还是不太可能撒谎的。

刘备也是白手起家,从底层人民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拥有自己的军队,乃至于之后建立了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同样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这不仅仅从小说中可以看得出来,在真正的 历史 上,刘备凭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理念,笼络了大量的人才,为己所用。能在乱世之中横空出世,可谓奇人。

在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能够出山,与刘备本人的成功有着密切的联系。

刘备之所以有这样的理念和这样的气魄,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身上流淌的汉室血脉,理应为汉室重整旗风,作出自己的努力。

另一方面,刘备自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易被人察觉的野心,他是一个政治家,也擅长运用手段在众人之间来回牵扯,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收买了人心。

无论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或者说他只是一个旁系的亲属都没有关系,因为刘备本人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已经让人们心服口服。

而关羽和张飞并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口述自己是汉室宗亲才决心结义的,而是刘备身上展现出来的正义感,让二人很是钦佩。

总的来说,刘备不是一个好的治理国家的君主,他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蜀国大军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奠定了蜀国灭亡的基调。

至于他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在我看来,他在展现出来的能力已经大于了他的这个空名。

不可能。

刘备说自己是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那么中山靖王是谁呢?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之一。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霸道的人,他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存在,刘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自保尚且艰难,更别说在政治上有什么大的建树了。

政治上没有建树,子孙上可是了不起,汉武帝才六个儿子,而中山靖王则有一百二十多个,虽然汉朝是郡国并行制,宗室是可以有封地的。

但是汉武帝施行了推恩令,这个和平削藩的最佳政策。

不管中山靖王原先有多少封地,有多强的势力,经过推恩令,都会分成大小不均的一百二十份。

他的后代会迅速丧失作为宗室近支的特权。

当然,也不能就此认为中山靖王就是个沉迷酒色的昏庸之人,在汉武帝强势收回中央集权的铁腕下,如果没有野心,想要安全度过一生,以酒色自污是最好的办法。

而刘备就是这一百二十多个分支中的其中一支,含金量少的不能再少,别说刘备这一代,就是他的二代祖宗刘贞已经因为酎(zhou四声)金成色不足(诸侯给天子交的保护费)而失去了爵位。

西汉尚且如此,更别说东汉了,二者太庙里供奉的牌位都不一样,就算是西汉中山靖王本人都不一定认,更别说十几代之后的子孙了。

冒充这种汉室宗亲,跌份儿还不实惠。

刘备能拿的出手的履历绝对比所谓的“汉室宗亲”好使。

刘备几乎可以算是一个“草根”了,从小父亲早亡,全靠族叔资助才完成学业,学历倒是还能拿的出手:经学家卢植。与公孙瓒是同窗好友,这俩关系在当时也是比“汉室宗亲”要强的。

而且刘备从黄巾之乱崭露头角,到最后拿下益州根据地,那都是一步步打出来的,走过的路,迂回的战线,崛起的难度,远胜于其他诸侯。

一手炸全拆开打的袁术不用说,世族领袖,天下楷模的袁绍也不用说。

就连曹操也能依靠祖上实实在在的余荫,比如政治资源,财力,宗族等。

刘备几乎是从无到有打下了这么打的家业,熬到了三分天下。东汉末年所谓的“汉室宗亲”有上百万人,只有一个是刘备,再用这身份贴金就没用了。

刘备这一支再怎么落魄,也和平民百姓不一样,族里起码得有族谱,一代一代传下来,不是自己随便一说,别人就随便一信的。

三国演义里刘备父亲刘弘,已经不做官了,祖父刘雄以上的祖先都有大大小小爵位。刘备自称是孝景帝之孙,汉献帝令人查阅祖谱:

现代有人以有记载汉室宗谱理出如下:

这版比较三国演义版宗谱,刘备比汉献帝小五辈,那么刘备怎么皇侄变皇叔了呢?

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到东汉汉献帝为止四百多年,在东汉时期都无法捋清刘备是刘邦子孙后代哪一支宗室出处,我们如何肯定?

在古代,冒充皇亲国戚是大罪,刘备一介草民哪来那么大的胆子?可以肯定的是刘备是刘邦的后裔。

谢谢邀请。三国时期刘备冒充汉室宗亲的可能性不大。

汉朝持续四百年,姓刘的当皇帝,那么天下只要汉高祖的子孙,都是汉室宗室。这个汉室宗室,全天下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其实并不怎么值钱。这其中,如果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子孙,就是东汉的宗室,地位还算可以;如果往上追溯是西汉皇室之后,那就更偏远了。

具体到刘备这个汉室宗亲,三国演义中给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传承排序:

这个传承不但是杜撰的,而且是错误的。按照这个世系算下来,刘备根本不是汉献帝的叔叔,而是汉献帝的侄玄孙。

真实 历史 上,记载刘备的身世比较简单:

这里明确说了刘备就是汉景帝孙子刘贞的后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是冒充的呢?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刘备并不是某一天忽然从一个地方冒出来,宣称自己是汉室宗亲的。他是祖祖辈辈一直以汉室宗亲名分生活在涿郡,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他自己也是从小就在当地。他还有叔父,并且得到同宗刘元起的资助。古人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居住在一起,涿郡的汉室宗亲也是在一起的。要是有个外来家伙想偷偷冒充,没那么容易。

除非你说刘备本来不是他爹的孩子,是他爹从外面抱来的,冒充自己骨肉,混入刘氏家族,这倒是不能排除。但史书没有记载,你凭什么去预设一个这样夸张的场景呢?再说中华文化,父子本来就是按礼法而不是按血缘,就算刘备真是抱来的娃,身上没有汉室的血,但他既然已经被汉室宗亲刘弘当着亲儿子养大了,那他就是汉室宗亲,而且是堂堂正正的宗亲。

刘备并不是一个无名小卒。虽然出身低微,但依靠汉室宗亲的光环和本身的才能魅力,他已经小有名气,不但成为卢植的学生,公孙瓒的同学,也在黄巾起义中立下了不少功劳。诸侯会盟的时候,他虽然尚未能与诸侯平起平坐,但即使演义上袁术的轻视,都是比较不符合史料的。至于题主说的段子,更是无稽之谈了。

那肯定是冒充的,建立东汉的刘秀,他的皇室身份已经是好几辈以前的事了。更何况刘备又没有冒充东汉中山简王的后代,而是冒充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西汉中山靖王后代多了去了,当时天下大乱,谁会来指证他。而负责给他开具身份证明的汉献帝,当时需要拉到尽量多的人制衡曹操,所以又有求于他。

虽然汉献帝手上没有太多实权,但是查家谱属于自己的家事,应该还是有能力替刘备作这个假的。

所以刘备这个汉室宗亲,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是假的[呲牙]。

刘备决不会是冒充的汉室宗亲,从西汉到东汉末年将近400年,只能说是没落的汉室宗亲。至于他顶着皇亲国戚的招牌,在袁绍,曹操那些大佬的人眼里没人会高看刘备一眼,在他们眼里刘备就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但刘备能从最底层做到三分天下,也算是没有辱没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

古代的大家族都有家谱,皇室也有专门的谱系。刘备自己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一系的家谱上没有他的名字,所以诸侯不信很正常。

普加“讠”组成“谱”,谱组词有:乐谱、脸谱、食谱、家谱、打谱等。

一、乐谱 [ yuè pǔ ] 

歌唱或奏乐用的曲谱。常见的有总谱、分谱和主旋律谱等。按记谱的方法又可分五线谱、简谱、工尺谱等。

丁玲《梦珂》二:“表姊和杨**每天又挟着乐谱上学校去。”

二、脸谱 [ liǎn pǔ ] 

传统戏曲演员面部化装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在演员面部勾画一定的彩色图案,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三次录音》:“她很内向,脸谱不反映她的千种情愫,万种心曲。”

三、食谱 [ shí pǔ ] 

1、介绍菜肴等制作方法的书。

2、制定的每顿饭菜的单子。

李季《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诗:“总理呵,吃饭你要亲自定食谱:高粱米、芸豆、窝窝头。”

四、家谱 [ jiā pǔ ] 

一个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本族人物事迹的簿册。

赵树理《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刘老五说过,从刘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举人’比他长十一辈。”

五、打谱 [ dǎ pǔ ] 

中国琴传统用语。根据琴谱奏出琴曲。由于琴谱只记录古琴的弦位、徽位和指法,无明确的节拍、速度标记,要靠演奏者根据自己的水平、经验来定拍、定句、定调,这一译谱过程叫做打谱。

《新华文摘》1981年第12期:“我说,老二结了婚,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法,好打谱啦!”

  发生在景帝三年春的七王之乱,是刘家的家务事,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纠缠在

  一起,其实一般读史的人只要知道七王造反,景帝平叛即可,可如果要是和我一样,

  非得把它弄个清楚,那就请您耐着性子,像看饶口令似的,慢慢看来。

  七王,具体讲是吴王刘濞,胶西王刘昂,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七王之中,辈份最高的是吴王刘濞,他是汉高祖刘邦

  哥哥刘喜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子。另一个‘外人’是楚王刘戊,是汉高祖刘邦

  弟弟刘交的孙子,也就是刘邦的侄孙。其他五王,都是刘邦的孙子,在他们中,有

  四位,即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是同父的亲兄弟。

  撇开吴王、楚王不谈,要讲造反的五王,先从他们的父辈讲起。

  刘邦有八个儿子:

  吕后生惠帝

  薄姬生文帝

  曹夫人生齐悼王刘肥

  戚夫人生赵隐王刘如意,被吕后毒杀,无后。

  赵姬生淮南厉王刘长

  其他三个妃子生:

  赵幽王刘友:被逼,纳吕氏家族女为王后,冷落吕女,喜欢别的姬妾,吕女进谗言于吕后,说刘友有谋反的心思,召到长安幽禁而死。

  赵共王刘恢 刘友死,立刘恢为赵王,吕后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他做王后。吕女专权,刘恢如傀儡,有一个爱姬,被吕女杀害,由于思念,自杀。无后。

  燕灵王刘建,立十五年死,宠爱的美人有子,吕后派人杀死,无后。

  刘邦

  |

  |

  -------------------------------

  | | | | | | | |

  | | | | | | | |

  惠帝 文帝 赵隐王 赵幽王 燕灵王 赵共王 淮南王 齐悼王

  (代王) | | |

  × | × | × × | |

  景帝 赵王刘遂 胶东,胶西,济南,淄川

  

  刘邦的儿子虽多,但让吕后料理了三个 (赵隐王刘如意,赵共王刘恢,

  赵幽王刘友),加上燕灵王、齐悼王死得比较快,所以吕后崩后,刘邦的儿子

  仅剩下了二人,即代王(文帝)和淮南王。请看灭诸吕之后大臣拥立皇帝的选

  择范围:

  |

  --------------

  | | |

  代王 淮南王 齐王刘襄

  刘襄是谁怎么有资格参与立嗣这要从刘襄的父王齐悼王刘肥说起。刘

  肥,他的母亲是刘邦从前低微时的情人。算起来,刘肥是长子,刘襄是长孙,

  刘襄完全有理由和资格竞争,甚至还很充分。刘邦似乎对他的这个长子有些

  偏爱,封为齐王,管辖七十多城,当时百姓流离失所,于是下令所有能说齐

  地方言的,都让他们到齐国去。惠帝二年,齐悼王到长安朝见,惠帝与齐悼

  王一起到吕后处,摆了一桌家宴,餐桌上,惠帝以兄弟之礼,请齐王上座,

  齐王这个笨蛋,竟然坐下。吕后大怒,于是差人端了两杯毒酒放到前面,令

  齐王为自己祝寿。齐王站起来,惠帝也跟着站起,争着祝寿。吕后害怕了,

  站起来把惠帝的酒杯打翻,(总感觉惠帝有意保护齐王,齐王如果死在这里,

  杀弟的恶名,恐怕推不掉了,也不排除惠帝的心肠好,不忍自己母亲的所为,

  以前也曾保护赵隐王如意)齐王感到有些蹊跷,不敢饮酒,假装醉倒。回到住

  所后,派人打探,知道是毒酒,恐惧自己活着回不了齐国。他的内史(官名),

  叫做士的人说:“吕后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现在您有七十多座城,而公主

  仅有几座城为食邑。假如您能拿出一个郡(若干城),请吕后封鲁元公主,吕

  后一定会很高兴,您也就避免了灾祸”。齐王献出了城阳郡,尊鲁元公主(

  妹妹)为齐王太后(母亲)『虽然自媚,但躲过杀身之祸』。吕后果然欢喜,

  派人送酒到齐王官邸,开怀畅饮。稍后,准齐王归国。此后过了十三年,刘

  肥死,子刘襄嗣位。

  淮南王刘长的身世称得上可怜。刘长是刘邦的小儿子,母亲是赵王张敖

  的妃子。高帝八年时,刘邦经过赵国,张敖献美人,也就是刘长的母亲,临

  幸后,有了身孕。张敖不敢再将其留在宫中,在外面修建宫殿居住。此时,

  张敖的丞相贯高谋反败露,牵连到张敖,于是所有家属都被发配,刘长的母

  亲也在其中。她告诉负责的官员说:“前日曾得高祖的临幸,即将生子”。

  官员报上去,此时刘邦正恼怒谋反的事,顾不上理会。刘长的舅舅赵兼认识

  辟阳候审食其,通过审食其告之吕后。吕后嫉妒,不肯通报,审食其也不强

  争。这时,刘长的母亲已生下孩子,又羞又气,自杀身亡。官员抱着刘长见

  刘邦,刘邦后悔当时没有理会,酿成错误,令吕后做刘长的母亲,安葬刘长

  的母亲在其家乡。淮南王刘长早早没了母亲,常依附于吕后、惠帝,所以

  在吕后时安然无恙。也因为这层原因,大臣们不可能立他当皇帝。

  刘长成人之后知道了经过,心里非常怨恨审食其,但不敢发作。刘长力

  气非常大,能扛鼎(和项羽一个级别)。文帝登位后,他自以为和皇帝最亲,

  (别的兄弟们都死光了),骄横,不守法律,文帝都宽恕了。文帝三年,入朝

  见文帝,与文帝一起去打猎,座在御辇上,常喊文帝‘大哥’。刘长请审食

  其到府中,用藏在袖子里的金锤袭击审食其,令手下人砍下他的头。然后,

  骑快马到文帝处,袒露着上身,向文帝请罪:“我的母亲当初本来可以幸免,

  审食其争得吕后同意,力所能及,他不去做,这是罪一;赵隐王如意母子无

  罪,吕后杀死他们,审食其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罪二;吕后分封诸吕,想

  要灭亡刘氏,审食其仍然明哲保身,听之任之,这是罪三。今天臣弟为天下

  除去贼人,也为母亲报仇,请您治我的罪吧”。文帝感伤刘长的身世及为母

  亲的缘故,又宽恕了他,从此,刘长越发难以约束。

  当时,从薄太后到太子大臣都害怕淮南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责备他

  的行为。刘长接到后不痛快,于是在文帝六年派但、太子刘奇等七十人在长

  安附近险阻处,暗中布置,预备四十车兵器,又派人出使闽越、匈奴,反心

  膨胀的好快!事发,文帝不忍杀他,只是把手下所有参与的人杀死,废淮南王,

  迁刘长到四川。格外开恩:刘长的待遇为每天五斤肉,二斗酒,十个喜爱的

  妃子随行。文帝的本意不过是略微惩罚一下,也许过一阵子,接回来也说不

  定。四川遥远,刘长哪受过这份罪,再加上既窝囊又后悔,绝食而死。稍后,

  民间有歌谣唱淮南王:‘一尺布,缝一缝,可以共穿;一斗米,脱去壳,可

  以共饭;天下这么大,为什么兄弟俩不相容呢 文帝听到后说:“天底下的

  人都以为我贪图淮南的土地么”淮南王还有三个儿子,把淮南的土地一分

  为三: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

  七国之乱,吴国派使者到淮南,刘安愿意响应。他的丞相说:“您一定

  要出兵,臣愿为将”。刘安同意。谁知这个丞相对汉忠心耿耿,按兵不动,

  不听刘安的号令,直接听令于汉朝。汉朝及时增援,淮南因此得以保全。

  吴国派使者到庐江,庐江王不同意。

  吴国派使者到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

  以德服人,文帝的仁义在七王之乱时发挥了作用。刘长虽因文帝而死,但他

  三个儿子,确切讲是二个,对汉朝没有二心。即使在七国声势浩大,顺其者

  昌,逆其者亡的关键时刻,仍不动摇。

  如果再重新看一下诛杀诸吕的描写,其实里面功劳最大的一个人被有意

  的忽略了,他就是刘章。

  刘章是刘肥的次子,年方二十岁,一身好气力。吕后很喜欢他,把吕禄

  的女儿嫁给他,封为朱虚候,又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候,皆宿卫长安。

  吕后想不到的,正是这兄弟俩,成为吕氏的掘墓人。

  刘章与吕后的关系是祖孙,但吕后把他当儿子看。刘章不满刘氏的大权

  旁落,有一次陪吕后饮酒,吕后令刘章监酒。刘章说:“我是将军的后代,

  请让我用军法监酒”,吕后准许。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刘章说:“我给太后

  讲一讲耕田的事”,吕后笑着说:“你父亲(原文如此,指刘邦)是知道如何

  耕田的,像你生下来就是王候,又怎么知道耕田呢”刘章说:“我知道”,

  吕后说:“你说说看,耕田有什么”,“深耕稠种,立苗欲疏,不是它的

  种子,锄而去之”。(话里暗指祸害刘氏)吕后听后默不作声。(真奇怪,吕后

  再笨也知道含义,即使喜欢这个'儿子',刘章也未免太过放肆)过了一会儿,吕

  家有人不胜酒力,开溜。刘章追出去,拔出剑来,将其杀死,回报说:“有一

  人逃跑,我依军法将他杀死”。诸吕大惊,但有言在先,都无可奈何。从此之

  后,诸吕都害怕刘章,众大臣都依附刘章,刘氏又强硬起来。这一段历史上没

  有作更多的交代,以刘章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竟在大堂之上讥讽吕后,又利用吕

  后的懿旨,杀死吕家人,吕家竟能容他,这作何解释

  吕后崩,诸吕欲作乱。刘章是吕禄的女婿,知道了阴谋,暗中派人到齐

  国,告诉他的哥哥齐王刘襄。刘章和刘兴居及众大臣为内应,事成之后立刘襄

  为皇帝。

  齐王出兵,汉朝相国吕产派大将军灌婴率兵抵挡。灌婴与下属商议:“

  诸吕作乱,想要取代刘氏,今天我若击败了齐王,是资助吕氏”。于是屯兵,

  与齐王连和,齐王前进不得,也只能相持。齐王毕竟年少,这是何等宝贵的

  黄金机会!岂容错过手中握有兵权,内有弟弟的接应,出师有名,长孙的身

  份是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如果当时能做通灌婴的工作,天下一定是刘襄的

  天下。可惜呀,可惜!!!

  大臣们商议立嗣。有人提议立齐王,大家都表示反对,理由是齐王的母

  亲一族,凶恶暴戾,就像戴着帽子的老虎,吸取吕氏的教训,绝对不能再出

  现吕氏第二了。代王(文帝)的母家薄氏,善良人家,如果立代王做天子,大

  家也就放心了。众大臣决定立代王,派刘章去齐王那里,告诉他诛杀诸吕的

  经过,并要齐王退兵。齐王很听话的退了兵。

  文帝即位。重赏诛吕有功人员。当初开始诛杀吕氏的时候,刘章、刘兴

  居和众大臣私下有交易:事成之后,刘章要当赵王,刘兴居要当魏王。文帝

  知道了之所以兄弟二人如此卖命,是为了立他们的大哥齐王称帝,所以故意

  贬低他们的功劳。割了齐国的两个郡封二人为城阳景王、济北王。二人当然

  不服,后来刘兴居造反自杀,刘章则在封王的一年多后,死;此前,文帝元

  年,齐王刘襄已然谢世,(总觉得他们死得太巧合,而他们都很年轻)文帝去

  了一块心病。

  文帝怜悯济北王刘兴居造反自取灭亡的下场,齐王刘襄的儿子刘则又死,

  无后,文帝十六年,分齐国的土地为六个国家:齐孝王刘将闾,济北王刘志,

  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

  十一年后,景帝三年,吴楚造反。胶东、胶西、淄川、济南王响应。想

  要齐王参加,齐王狐疑,守城不听。胶西、淄川、济南三国出兵包围了齐国,

  齐王派中大夫(姓路)向文帝告急。文帝令路中大夫回报,要齐王坚守,告诉

  齐王,汉朝已经击破吴楚。路中大夫来到城下,三国兵围城数重,无法进入。

  三国的将领对路中大夫说:“你对齐王说:‘汉朝已经失败,齐国没有指望

  了。如果投降,我们保证不屠城’。路中大夫答应。到了城下,望见齐王,

  说:“汉朝发兵百万,太尉周亚夫已经击破吴楚,齐国坚守一定成功。”

  路中大夫在城下被杀死。在齐国形势最危急的时刻(路中大夫没回来时),齐

  王动摇了,暗地里与三国联系。等到解围,听说齐王曾经也参与,汉朝欲兴

  兵问罪。齐孝王害怕,饮药自杀。景帝听说后,以其开始时没有反叛的心思,

  只是后来迫于形势才参与,齐王并没有罪,立齐孝王的太子刘寿为懿王。刘

  寿立二十三年死,他的儿子刘次昌为厉王。

  厉王的母亲叫纪太后。纪太后把弟弟的女儿(侄女)嫁给儿子做王后。厉

  王不喜欢这个表妹,纪太后为了使纪氏家族更加荣宠,欲使皇后有子,派女

  儿纪××到宫里监督,本意是不让厉王接触任何其他女子,而爱皇后。谁

  知道厉王竟然爱上了自己的亲姐姐,姐弟间发生了奸情。后来传到 汉武帝

  那里,追查下来,厉王恐惧饮药自杀。

  济北王刘志,吴楚造反,开始也与他们联络,后来坚守不发兵,得以保

  全性命。后来传到他的重孙,思王刘终古。这个王爷是个性变态,他令跟随

  的家奴与自己的姬妾交媾。白天,一群人赤身裸体,甚至与狗、马等动物性

  交,刘终古在一边欣赏。姬妾有了孩子,乱的根本不知道从何而来,索性除

  掉。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则笑谈。

  七王之乱后,诸候的权势日益削弱。后来诸候仅能维持衣服食用,甚至

  还有的出行只能乘坐牛车了。

看见了大家的各种回答,我真不想回答了,因为我怕你把我的答案忽略。

但是我又有点忍不住,因为怕你走入误区,那我就随便分析下吧。

首先,汉武雄才大略一纸推恩令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效果是怎样的。

推恩令具体是什么我就不再复述了,汉武的初衷是看到当年从高祖时期留下来的一个弊端,即地方上都是经济武力独立的国中之国,并且出了八国之乱,汉武帝一看这不行啊,怎么办?打?不行,当时是很注重大义的师出必有名,况且都是自家亲戚不好打啊,好吧,汉武帝出了个办法,推恩令,让你们自己家内部争去吧,然后就分化领地,分化实力。说实话,绝对的政治妙手。这也就出现了到了三国时代,刘备这个根正苗红的汉家人变的落魄不堪了。

第二,后汉三国之前,出现了的诸侯,大多不是汉家人,并且,你要理解,到这个时候的诸侯不是汉初的诸侯了,你可以观察下,看下史料,当时比较厉害的大家有三公门生天下的袁家,洛阳800里势力的司马家,何太后外戚的何家,这在当时都是比较厉害的家族,但是这些人,注意不是汉家人,是怎么出来的呢?简单的说就是封建大地主,是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学习历史你要始终记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有粮才会有人,才会有军队,才会能成为一方诸侯,最后再强调,诸侯不一定是天子亲戚,切记,切记。

最后,你还要明白,三国时期的诸侯乱战是一个历史必然,你有兴趣可以看下历史资料,诸侯乱战不是一方面得原因,中央皇权在当时的力量也是很重的一方面,比如,同样在汉武时期,为什么没有诸侯并起,而汉初就有了八国之乱?很简单这是中央与地方的一对力量的角逐,谁的力量大就听谁的,所以看待历史要看根本的原因。

希望我写的这些能给你一些启发。

上述乃一家之言,谢谢。

历史上的帝王基本上都有后代,像这种帝王的后代,他们肯定是知道了,不像普通人都只供18辈。

但他们生活一般都比较低调,不会说出去,特别是文革时候,这个帝王后裔大都数都挨整了,现在剩的不多了。而且,他们应该都隐姓埋姓,不为人所知了。

近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题为《三国英豪后人今何在刘备后人依然卖草鞋》,仿佛刘备的后人就应该重操祖宗的旧业——织席贩履;照这说法,刘备的后人卖完草鞋后是否依然可以做皇帝呢?就像某个暑假,一老农忽然问我为何而读书。我猝不及防,思索再三,想以周总理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此情此景好像有些不太适合;而且当初读书确实不是为了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年纪到了,大家自然就都去上学堂了。很多东西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寻根究底,去做就行了,就像一些风俗习惯:“不为什么。”“蠢孩子,读书是为了替父母争气嘛!”只为父母争气,这境界似乎有些太窄,推而广之,我是不是该为我父母的父母……祖宗争气?祖宗皇帝,儿孙农民,这气可该怎么争啊?

身为刘备的后人,我愧居人前,亦耻居人后,因为刘备的后人还是挺多的,他的次子刘永的后裔极为发达,在刘姓最大宗的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最为兴旺,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都是刘永的后裔。

新版《三国》我也看了几集,本来是很期待的,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罗贯中如果泉下有知的话,化为厉鬼也不会放过他们;跟《三国志》更没任何关系,黎东方都说,搞历史研究的向来尊重艺术,为何所谓的艺术家却常随意扭曲历史?可惜我又不能像孔子后代一样去告那些狗屁主创人员,人家孔老夫子的家谱世系一直未曾断过;也不能像霍元甲的后人一样上纲上线,人家霍大侠不过谢世百年时间;而我们老刘家在汉朝时尚有宗正负责登记造册,之后就难考于史了。据说随着这部烂电视剧的热播,大家都比较好奇,三国人物的后人今何在?其中有说周润发是周瑜嫡系后人,诸葛亮后人香港当女模。至于后者,早有耳闻,我曾对好友笑说:“如今真是人心不古,否则她应该来拜见我。”就像小孔融拜见李膺,她也应该会会她先人的旧主的后人。然而事实证明我确实过于善信(凡未被证明是假的之前,我都当它是真的)了,她很可能并非诸葛武侯的后裔。

而我凭什么就这么肯定自己是刘备的后代呢?

我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腰陂镇东山村。这个村子以陈姓为主,这里的“主”有2层意思:一是主人;二是数量多,村里仅有的一座宗祠即为陈氏宗祠。其次便是刘、谭二姓,都是外来户,且据上了年纪的长辈说,东山谭姓的崛起有赖于刘氏。而刘氏在这个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同名却不同地的小村落既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

大学时在电脑上看过余世维的讲座(那时校园比较风行),接受了他口中的“家族荣誉感”的概念。他说在英国那些显赫姓氏的拥有者,衣服上会有他们家族的标志——族徽,如果你对此比较好奇,他会非常乐意向你讲述他们姓氏的历史。虽然我没出过国,但我知道这确实是可信的。因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即是发生在分别以红玫瑰和白玫瑰为族徽的2大家族之间。一般我们认为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东方淡漠,因为欧美人讲究独立,家人之间关系并不特别亲密;而传统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百般溺爱,子女对父母万般依赖。然而实际上他们比我们更看重家族、血统,只不过不像中国那么重男轻女。儒家讲“亲亲”,也就是给人际关系设置等级差异,结果中国人在家族这一问题上眼界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家子气;而老外在这一问题上尤显大气,所以他们即使生育不多,家族却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一好友对此深表赞同,他拿出罗斯柴尔德以及洛克菲勒家族为证,动辄几百年的辉煌,确实有够令“富不过三代”的中国人感到羞愧的;甚至欧洲某些皇室自从建立统治起,一直未被终结过。在蛮夷之邦却实现了秦始皇“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美妙设想;而在中国那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汉朝的统治比较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失而复得;而且纵观汉朝所有的皇帝,几无特别暴虐(如桀纣和明朝的多数皇帝),也无特别孬种(指对外政策,如宋朝的大部分皇帝和清末的皇帝)的,好些位汉帝都能跻身历史一流行列。

刘累是正史上第一位刘姓名人。《史记》也交代得很清楚,“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说明刘累乃是帝尧的直系后裔,正宗的黄帝子孙,再后来建立汉朝的刘邦便是刘累的后代。尽管刘氏作为中华第4大姓,其源头是多源的,但刘累是见于史载的“中华刘氏第一名人”,由于其与刘邦的特殊关系,刘累被称之为“最早、最大、最正宗”的刘氏先祖,并得到海内外刘氏华人的认同与尊崇。中华刘氏与龙文化关系密切,刘氏是中国诸多姓氏中产生皇帝最多的姓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刘氏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等诸多王朝和政权。尤其是以“刘累御龙”的神秘性为先导,开创大汉基业的刘邦,自诩为“真龙天子”,自此开始了“龙与帝王”的不解之缘。由刘氏建立的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产生了汉族、汉语、汉字的专称。因此,专家在评价刘氏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时,用“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三句话12个字来概括。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甚至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因此,汉家刘氏的分布基本上也就成为后世天下刘氏的基本布局。

在汉代各藩系中,由汉景帝第9子刘胜开创的中山刘氏是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后裔人口最兴旺的一支。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名;三国时期,中山刘氏又因产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汉刘备皇族而名扬天下;晋唐之世,中山刘氏搬迁东南,后裔迅速蕃昌,构成今日世界刘氏主干之一的中山刘氏。西晋诗人、爱国将领刘琨便是中山靖王之后;诗豪刘禹锡也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今日我国东南刘氏及海外刘氏,大都属于这一宗派。

史载,刘胜的儿子多达一百二十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刘胜的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王族一宗,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大的藩系。

几年前老家刘氏开始修谱寻根,结果证明我们这一支刘姓是由邻省江西迁徙而来。家谱我也看过,只上溯至从江西迁出的开基始祖,很明显他的名字是不见于史载的。我问参与修谱全过程的父亲,我家到底属于刘氏哪一大分支。我父亲不无自豪地告诉我,我们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的后裔。我家的《三国演义》买了不下10套,常被人借得不知所踪。且我们三兄弟从识字起就被我爸带着读三国,尤其是我特别钟爱这部古典名著,无事的时候就将它翻出来重温一遍。毫不夸张地讲,我原原本本从头到尾看这部书不下10遍。三国时代的人比较喜欢治春秋,如关羽;而我治三国也有数年了,这些年来我先后细读过《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吕思勉《三国史话》、黎东方《细说三国》、陈迩冬《闲话三分》、《名家解读三国》以及其它白话周边著作、专题论文不下百种,这些天一直在研读《后汉书》和《世说新语》。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像郝隆一样挑个好日子,仰躺在太阳底下,过往的人问我干吗,我就说我晒三国。所以你应该能体会到我得知自己是刘备的后代时的心情,并且我做出大胆推测:我家八九不离十也应该是刘永的后代。要证明我所下的结论不假,还得另找证据,二十四史上找不到,只好求助于非官方民间谱:

蜀汉亡国后,刘备次子刘永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唐末僖宗乾符年间,刘永25世孙刘祥为避黄巢之乱,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今三明市宁化县),为刘氏入闽始祖(又称唐中代始祖,谱称东派);刘祥十四世孙龙,官授湖广承宣使,升河南宣抚使,任后返籍居宁化石壁。刘龙生九子:名开一至开九。刘开七,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因任职于粤,所以从福建宁化迁居广东潮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等处立业,故被尊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任江西省赣州府瑞金县令。卒后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广传有十四子、八十三孙、三百六十四个重孙,后裔子孙更是千枝万叶,构成世界刘氏的主体之一。江西后裔主要分布赣州(瑞金)、吉安、抚州等地区。湖南茶陵刘氏自江西永新迁入,永新县隶属吉安市,与湖南省茶陵县交界。

刘姓是江西第一大姓,有人口270余万,基本上是正宗汉室,江西刘氏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共同的祖先。早在西汉,江西就是刘姓所建立的长沙国的一部分,长沙刘氏南派的主要部分,就是聚居在江西。西晋末年由于五胡乱华,北方刘姓向东南大迁移过程中,江西又成为各支刘氏迁徙落籍的理想地区之一。明清时期,随着大批刘姓成员参加“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运动,江西又成为湖广地区(今湖南和湖北地区)刘姓的主要发源地。江西刘姓中曾产生了庐陵刘氏、笪桥刘氏、新喻墨庄刘氏、永新刘氏、安成刘氏、泰和刘氏、瑞金刘氏、弋阳新陂刘氏、高安刘氏等众多全国著名的名门望族。在宗族支派上,江西刘姓主要包括三大宗:一是土著的长沙刘氏南派;二是从北方南下的彭城刘氏;三是来自闽粤的中山系客家刘氏。

如此一捋,整条线就顺了。且在我们三兄弟身上,确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之气,生活在势利的最底层,自命清高与不凡无疑具有某种讽刺意味,也因此而害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前四史读完,我不由得对我家老祖宗刘邦及刘备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2人共性还是蛮多的。比如他们的个人能力都不及他们的主要对手,但他们最后都成就了一番伟业,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像磁石一样能吸引人。像刘邦有三杰以及曹参、陈平、周勃为之效死力;而刘备有关张2人终日陪侍左右,亲如手足。2人都不甚乐读书,喜声色犬马,大度好施,仁而爱人,能得众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像刘邦对韩信推食解衣;刘备常与寒士同席而坐,同簋(guǐ)而食。2人之所以能荣登九五和他们的平民气质以及亲民路线有莫大的干系,而当他们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时候,他们又有着常人所没有的雄心壮志;而且2人虽少有大志,但都不擅长宏观规划。刘邦分兵西进,方向并不明确,在张良的建议下才专力攻关,得以先入咸阳;刘备更是东奔西走了大半生,得听诸葛亮之隆中对策,这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2人都是半吊子——一杯未满的水,所以才能虚心听取谋士的意见并吸收他们的长处;慧眼识英且学习能力强,所以千古名相张良、诸葛亮对他们来说亦师亦友亦臣亦弟。2人倥偬一生,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作出了不俗的贡献。

他们2人所共有的特质在我们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体现,所以我们兄弟仨是各自群体中天然的领袖,伙伴们簇拥的中心。只不过我们比2位祖宗更喜欢读书,否则也意识不到他们以及自己所拥有的姓氏的伟大之处。

在我们兄弟当中,以我的性格最为火爆,有棱有角。许多初次见我的人都不禁暗想:“他凭什么就这么狂?”如果他们知道我的血统的话,或许就不会这么惊奇了。虽然现在的我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负,但是我的桀骜不驯并非后天养成的,而是一种溶于血液、深入骨髓的“基因”。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并一直被国人奉之为经典,但在我看来,没有哪句名言能比这句更似是而非了。骨之于气,如神之于形,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作为一个画马名家,徐老应该很明白这个道理:少了马骨或马气,那画的还是马吗?骨气,骨气,只有骨或者只有气,那人还有骨气吗?没有傲骨,自然孕育不出傲气;反之没有傲气,那是因为傲骨还未形成。傲,我觉得和怪一样都是褒义词,天才必怪,大才必傲,恃才傲物嘛,胸中无料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底气去傲。气,我更愿意将它当成气质、气节解,它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磨炼的精神状态;而非转瞬即逝的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内荏色厉的、狗仗人势的、谄上骄下的、窝里横的,都不叫傲气。

前年年底,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堂侄问我在外面做什么。我对他说:“我们刘姓曾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姓氏,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也总少不了我们刘姓,但是刘姓人目前似乎有些没落。要挽回这种局面,需要所有的刘姓人团结起来。拿你来说,你已经有一个小孩了,他是独生子,之后代代单传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你的子孙后代肯定会和我们家的子孙后代日渐生疏,所以家的概念会越来越小,大而化之,我们要重拾家族观念,重塑家族荣誉感。”大侄子点头称是,自从他长大以后我就不太看他了,谁知他竟常抱着他儿子来看我:“叫爷爷!”我见他翅膀也硬了,只好转而“威胁”他儿子:“不准叫爷爷!”内心却也不由得感叹:在堂孙面前,自己毋庸置疑是老了!“我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些东西,比如说刘德华和我们一样都姓刘,他跟我们很可能是同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我就在想也许按辈分论,他还得叫我叔叔,而和你们同辈。”可惜目前尚无机会瞅德华家族谱。不过如上所述,祖籍广东江门的天王巨星刘德华十之八九也是中山靖王一系蜀汉刘氏一派,刘累(见于史载的刘姓第一人)-……-刘邦(汉高祖)-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胜(中山靖王)-……-刘备(蜀汉昭烈帝)-刘永(刘备次子)-……-刘祥(刘氏入闽始祖)-……-刘龙-刘开七(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的子孙后代,和我们一样也是中山系客家刘氏的枝叶。而且很明显,说刘德华是刘备的后人远比“周润发是周瑜的后代”这一说法靠谱。

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在今河北唐县。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勇敢征 服自然的古老刘姓子孙生活、栖息的地方。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上帝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基础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子孙。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虽然有“张 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但倘若你去问别人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恐怕时下的人们, 甚至就连刘姓族人也鲜有能明确回答你的!

那 么“刘”字到低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不 妨借助汉语古文字学和现代语源学的钥匙,从“刘”字的字源着手进行寻根溯源。 刘字的原始形象 人们在介绍刘姓时常说:“姓刘,文刀刘”。这便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代表着华人世界数 千万刘姓族人的血缘徽记刘字。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刘字,只是在中国大陆和新加 坡等通行的现代简化字。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要探究“刘”字的原始形象和最早的 意义,不能只看简化汉字,而必须看繁体的“刘”字。在中国人们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汉 语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遗憾的是无论是在甲骨文、金文还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中,我们 至今都尚未发现“刘”字,令人奇怪的是在现在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文字学大师许慎 著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当时堂堂国姓的“刘”竟无处觅迹。有人认为,这是出于避讳的 缘故。

现在见到的最古老的“刘”字形体是汉代的小篆和隶书。 战斧——刘字的本义 在现代汉语里,“刘”字除了用来作姓氏外,别无其它任何意义。因此,很少有人能解释 得出来刘姓的刘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刘”字有着极其丰富而神奇的含义。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达 11种不同字义和解释。 一、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 说:“刘,钺属”。 二、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古上》说:“刘,杀也”。 三、动词,克、征服。《尔雅·释古上》又说:“刘,克也”。 四、动词,陈、铺陈。《尔雅·释古上》又说:“刘,陈也”。 五、动词,凋残。《中文大词典》说:“刘,树木枝叶稀疏而不均也”。 六、名词,指一种果树,也叫“刘子”。《尔雅·释木》说:“刘,刘木弋”。郭璞注释 说:“刘子,生山中,实如梨,酢甜核坚,出交趾”。 七、形容词,通“ 忄刘 ”,“女刘 ”,美好貌。 八、通“浏”,回也。《淮南子·原道》:“刘览偏照,复守以全”。高诱注释说:“刘 览,回观也”。 九、与“镏”字通用。《集韵》“镏或作刘”。 十、地名,《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一取邬刘……”。这个就是地名,在今河南郑 州附近。 十一、河流名,《水经注·洛水》记载:“合水北与刘水合”。

在如此众多的字义中哪一个才是“刘”字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呢?当初人们采用“刘” 字作为血缘和刘氏徽志又是取的哪一种字义呢?姓氏学家认为,最原始的姓氏,往往来源 于最原始部落民族的图腾崇拜。因此,作为姓氏的汉字,它作为姓氏的意义就是该字的最 原始、最根本的字义,也往往就是指称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实物。

从上面罗列的“刘”字 的11种字义看,只有“斧钺”这种解释有可能是“刘”字的本义。也就是刘姓的初始的含 义。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可以推出刘字的本义与“刀”和“金属”有关。可见,“刘 ”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一种“战斧”。 “刘”字的本义既然是指一种斧钺,那么刘姓又与这种斧钺有什么符合逻辑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的古老祖先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作自己血缘徽记——刘氏呢? 崇拜巨斧的氏族——古老的刘人 原来斧钺这种最古老而又常见的工具在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 用和意义。

现在的人们当然不会体会到斧钺的重要作用了。但是在人类原始生活中,斧钺 的作用和意义之巨大,绝不亚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汽车、飞机、火箭和导弹的地位。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告别猿群由动物进化成人的标志是:人能制造工具。斧钺便 正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刘”正是原始斧钺中的一种,或者说, 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斧钺称为“刘”。

当然,最原始的“刘”,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 们最初也许极为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这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原始 人类使用过的石斧就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类正是靠着“刘”这种粗糙原 始的石器,才得以抵御猛兽的袭击和击杀野兽猎物。 可以设想,没有“刘”(也就是斧头)这种原始的工具,我们的祖选——原始人类根本无 法走出那暗无天日的茂密森林来到平原大地;没有“刘”,原始人类也无法击退那些凶猛 无比令人恐怖的吃人野兽,保护自身;没有“刘”,原始人也砍伐采集不到更多的果实, 猎获不到大量的野兽。

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刘”又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这时因为斧头与战争相连,又被称 为战斧,“刘”就是战斧中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前,“刘”更是人类 兵器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 总之,“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

中国人在谈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时,喜欢用“混沌初开”一词来形容,而使人类从混沌走向 文明的正是“刘”。不但如此,中国人还认为整个世界宇宙,都是由“刘”开辟创造的。 宇宙形成学上又有开天辟地一说:中国人在追溯人类历史的起源时常常是这样描述的:“ 自从盘古开天地……”。而在传说的神话中人类和宇宙的创造者——盘古当年用以开天辟 地创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刘”。

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我们中华民族中的某一支氏族正是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 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于是便用“刘”来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开始对他顶礼膜拜。久而久之 “刘”便成为这支氏族区别于其它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其它氏族的认同。于是, 世界上古老的原始刘氏族便形成了。

刘氏最原始的发源地——今河北唐县 据现有资料证明,最古老的刘地,在今河北唐县。三民书局《大辞典》400页对“刘”的 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的《通 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也说:“帝尧陶唐之后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也”。

古地名学的理论认为,有的地名因人而得名,而有的人群又是因地而得名,帝尧陶唐氏后 裔封于刘地,说明这里先有刘地,那么刘地的地名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认为:刘地仍然 是因人而得名,不过他的得名不是因为帝尧陶唐氏之后裔受封于此而得,而是因为最古老 的以斧钺“刘”为图腾的刘氏族曾经居住、活动、生息于此而得名。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如下大胆的推测,现在可知的最古老的刘氏族发源地,就在今河 北省唐县,这里就是远古洪荒时代那支高扬巨斧以“刘”为图腾和血缘徽记的刘氏族在勇 敢的征服自然开辟文明的过程中生活栖息的地方。

帝尧苗裔——刘姓的主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同时在中华姓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也常 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个普通的现代姓氏其产生和形成也往往是多源的,而非单一的。 当然,现代刘姓的来源也非单一的,而是多源的。归纳起来有五个源头:其中一支源出帝 尧之后,被称为祁姓刘氏;一支出自周成王最小的儿子被封于刘邑建立刘子国,改姓刘氏 因周成王姓姬被称为姬姓刘氏;三是汉高祖赐娄敬为刘姓,其后裔发展起来的一支被称为 赐姓刘氏;四是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改姓为刘的一支;五是其它姓氏因各种原因改姓刘 的。

在众多的刘姓形成的不同源头中,帝尧祁姓之后的这一支刘姓又为中华刘姓的最古老最主 要的来源。 帝尧——刘姓的血缘圣祖 翻开各种姓氏学经典或任何一部普通的刘氏族谱,我们发现在追溯刘姓的起源时几乎都追 溯到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帝尧。

据史书记载:尧姓祁,名放勋 。传说于甲申(公元前2377年)出生于丹阳(今河北唐县 ),自幼聪明,年轻时就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十五岁因能力出众而被推为 本部落的酋长,并被当时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帝喾封为唐侯。从此他和他的氏族又被当时 的各部族称为“陶唐氏”。大约公元前2357年,尧20岁就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华夏酋邦的 君主。《史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孙也”,“娶女敢訾氏女,生挚”;娶陈锋氏女 名庆都生放勋,帝喾崩,挚代立,挚立,不善而崩,弟放勋立。尧的母亲庆都是母系社会 人,姓祁(或姓伊祁),因此尧按照母系社会的制度从母姓祁。尧在位78年,于公元前22 59年去世,享年118岁。 尧当上了中原华夏酋邦的君主后,在向 四方征伐的同时,也征服了原始的刘氏族,并将 刘地封给了自己的家族成员,使其担任被征服的刘邑的首领。这位刘邑的新统治者及其家 族从此都以“刘”为“氏”。那些原来居住在刘邑的原始土著刘氏族人,逐渐被征服和融 合到帝尧后裔的祁姓刘氏之中,他们虽然仍保留着刘氏族的徽记,但已由原来独立的刘氏 族衍变为祁姓的刘氏族了。

那么帝尧的祁姓刘又与当代刘姓有什么关系呢?当代刘姓的开 基始祖又是谁呢? 关于帝尧之后的祁姓刘与当代刘姓的关系早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昭公二十九 年》中就明确说:“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此后无论儒家经典、正史,还是姓氏学经 典和各类刘氏谱碟都一直承袭了这一说法。 《唐书·宰相世系表》:“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累孙就 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唐公。成王灭唐以封其弟叔虞。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 县者为唐侯,以奉尧祠”。

这就充分说明帝尧是当今刘姓的血缘圣祖。但尧姓祁而不姓刘 ,那么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呢?

三、刘累是刘姓的始祖,祖根在鲁山县

谈刘姓的形成,必须先搞清楚刘姓的开基始祖是谁?笔者认为当年第一个得刘姓的那个人 应该是当今天下刘姓的开姓鼻祖。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由于年代久远,史书记载不详, 民间传说各异,现存的文献也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到底谁是刘姓的始祖,一直未能解决 。

据史书记载尧有10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监明早亡。(《史记》云:“舜年二十以孝闻 ,三十而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 以观其外”)史书所说的九男分别是丹朱、开明、启明、胤明、觉明、卧明、晦明、源明 、少康。

因此关于刘姓的开基鼻祖就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当年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长子监明。 另一种说法认为受封于刘地的得姓始祖,不是监明,而是他的儿子式。这种说法最早见于 汉代流行的纬书《尚书中侯》,该书记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式封 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祠”。 三种说法认为,当年受封于刘邑的是尧的第九个儿子源明。这一说法很少见于世传文献, 但在刘姓族谱中有流行。 四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封得姓始祖是尧的次子丹朱,这一说法见于一些与刘姓同源的唐姓 族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唐姓的介绍也采此说。

五种说法认为祁 姓刘氏的开基始祖不是尧的儿子或孙子,而是数百年后的尧的裔孙夏朝 的刘累。此说法在刘姓的源流史上比较流行。

六种说法认为,刘姓的受姓始祖是尧的儿子源明,并且强调说,源明与丹朱、监明是同一 个人的不同名称。这种说法,不见于传世的史传文献,只见于形成较晚的刘氏族谱。

在众多的刘氏成员受封开姓始祖说中,笔者认为:刘累说是最确切、最有说服力的。

因为虽然在古老原始氏族人群中的一支氏族高扬巨斧,以“刘”

三国时期刘备可能是冒充汉室宗亲吗?

我觉得疑点很大,为什么这样说?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胜一生忙于听音乐生儿子,是中国 历史 上生儿子最多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