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豫章堂,日昌公是谁?
据有关资料:罗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22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预计人口数约有1000余万。罗姓还遍布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罗氏后裔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尽管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尽管他们迁徙到域外番邦世界各地;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无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散居各地的罗氏后裔,都坚定地认准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
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
据罗氏22世孙罗新会罗龙胜为《罗氏家谱》作序解说:“豫章罗氏者,始自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再传颛顼高职氏,姬姓,皆有圣德帝天下。颛顼之裔黎回代司祝融。回后季连,芈姓。连后鬻熊,佐周有功,以熊为氏,孙熊绎封于荆楚,┅┅遂国于罗,以国为氏。子孙奔散于江汉之间。汉罗怀,为梁王相,食采于豫章。父君用为武陵令。用子珠为大司农,自长沙奉命守九江,遂籍豫章。豫章之裔出大司农者,子孙特盛焉!”
北宋丞相司马光为追念罗珠的崇高品德,卓越功勋,作诗赞曰:“起家内史,职在司农,留侯推毂,灌侯共功,相度豫章,仡仡崇墉,勋成辟谷,邈矣高风。勋在汉室,泽及生民,媲美后稷,于今为烈,定太平功,建中兴业,寿而且康,厥后克昌。”
千百年来,民间世代流传“天下罗家无二派”的名言。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至今已有70余代。
罗氏发源之初,各分支自行起名,并无统一的排行字辈。至宋代,第40代后裔罗盛得任吏部侍郎,着手统一天下罗氏排行字辈。他把对罗氏子孙的殷切期望,写成一首四十个字的五言古诗。“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得业是常禄。”(大意:罗氏兴盛依赖你们,仿效前辈成为俊彦。凭借德行光耀家族,依靠奋斗追求幸福。亨通机运时常来到,贤能后裔继祖传宗。根基厚实每天进步,受业创业发达永恒。)
由于罗盛得的显赫地位和社会影响,所以这首五言古诗成为罗氏统一字辈。自此开始,散居各地的罗氏家族后裔基本按照统一字辈起名,记入《罗氏家谱》。至今全国各地的罗氏后裔,主要是:运、会、时、来、贤、嗣、序等辈。
到了明代,儒学训导罗文溥仿照罗盛得,也作一首四十个字的五言古诗,为罗氏家族延续制定字辈,两者合并共计80代。“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立朝荣甲第,奕世萃冠裳,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灵礽同绍述,庆衍发麟祥。”(大意:忠孝两全满门忠烈,芳名远播豫章之罗。高官满朝荣耀门第,显贵辈出世代相承。理学世家声名远振,英才俊杰国运久长。灵敏聪慧后裔光大,繁衍兴旺家族吉祥。)
罗文溥制定的字辈,其中特别指明罗氏家族发源于豫章,“芳名振豫章”。
自豫章罗氏一世祖罗珠公始,由于做官、经商、谋生、避祸等等原因,罗氏后裔逐渐迁徙五湖四海,散居九州各地。逐渐形成5个郡望,即豫章、襄阳、河东(太原)、齐郡(济南)、长沙。今国内的四川、广东、湖南、江西、湖北、贵州等6省所聚居的罗氏,约占全国罗氏总人口的75%。
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载,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罗氏迁徙的概况。以豫章(江西南昌)为发源地,至东汉末年,罗氏后裔主要聚集在襄阳、长沙、豫章三个地方,开始进入四川,随后又进入贵州。
至唐代中页,罗氏后裔遍布江西及湖南、湖北,开始进入福建。宋末元初又由闽入粤。
罗姓迁居台湾,目前所见文献记载最早始于清朝雍正初年。福建漳州罗氏与郭、何二人一道到台湾基隆开垦。雍正八年广东人罗朝章在台湾新竹红毛乡开垦。雍正十一年有福建泉州人罗合泉在台湾彰化县东螺西堡新庄仔庄开垦。此后大批罗姓子孙迁入台湾,与当地民众一起建设台湾,生息繁衍。今天罗姓人口在台湾排名第十八位。
自清朝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海外迁徙。主要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一百零八年(公元1777~1885年)。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还居住着数十万罗氏后人。
韩国是豫章罗氏海外后裔的主要居住国家。据统计,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共居住罗氏后裔60万人。韩国的罗氏分为“锦城罗氏”和“罗州罗氏”两大分支,均自认是豫章罗珠公后裔,均自认江西南昌是寻根问祖之地。
摘录于《锦城罗氏大同谱》卷一《姓原考》:“珠公在汉初事高祖有功,封于豫章郡,是为豫章罗氏。……遭黄巢乱,徙往各处,中国之罗皆一本。”
据《锦城罗氏大同谱》卷一《先系考》记载,罗至强是“锦城罗氏”一世。罗至强,唐代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侍郎、御史中丞大夫、黄州团练副使、按全州致讨司马事。罗至强避难逃至韩国,有两种说法。一是反对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廷议,二是由于战乱。由于史料缺乏,难以定论。
罗至强驾船到达韩国,在发罗县(今罗州)定居,后来在新罗朝廷任左丞相。罗至强官居高位,显赫一世。于是家族繁荣,根深叶茂,人丁兴旺,形成浩浩荡荡的“锦城罗氏”。
《罗州罗氏大同谱》记载罗富为“罗州罗氏”始祖。“旧文记载,始祖讳富,奉命出使东渡,未及返命,宋亡,仍居艅艎,后贯罗州。”(译:历史文件记载,始祖罗富,奉朝廷之命出使,东渡韩国。还来不及返回复命,北宋灭亡,于是仍然居住在艅艎,最后定居于罗州。)
《罗州罗氏大同谱》对始祖罗富特别注明:“本是中国人仕宦,来渡东方,定居罗州,丽朝出仕,官至正议大夫监门卫上将军和金紫光禄大夫门下平章事。墓所在罗州艅艎面涌珍洞子坐之原。”
韩国《李朝姓原杂记》更加明确指出:罗富是江西南昌人。“罗氏由中国豫章东渡而来,有讳富者,是高丽正议大夫监门卫上将军,为始祖,贯罗州。”
罗富本是武官,又是宋朝使者,留居韩国之后,因此受到高丽朝廷重用,荣华富贵。虽远离祖国,却光宗耀祖,使豫章罗氏发扬光大于异国他乡。
国内《罗氏族谱》记载凿凿:罗富是江西南昌东岗罗村人(今罗家集罗家村)。其父:“罗廷重,北宋庆历元年应茂才异等试簿将作终严州通判。”其母:“樊氏,进贤县人。”
罗富是罗廷重次子,“仕萍乡令。大观二年明堂恩进武骑尉,加云骑尉升奉议郎。”
国内《罗氏族谱》和《罗州罗氏大同谱》相互吻合,历史纪年和相关史料以及传说相互应证,韩国“罗州罗氏”是江西南昌罗家集罗家村罗氏后裔和分支。
2006年至2007年间,南昌县莲塘镇小蓝村(柏林罗氏)曾经迎接数批韩国罗氏寻根问祖代表团。据《罗氏通谱》记载,“一世祖珠公世系,传至十六世祖绥公字均章生二子:企生、遵生、忠孝一门,分成南昌柏林罗氏两大支派”。由此可见,莲塘镇小蓝村并不是豫章罗氏最早的发源地。
地方志准确记载,我们今天说说的的南昌城是在“公元637年(贞观11年)从灌城西迁至东湖太乙观西”。既然南昌城是“西迁”,那么罗珠公与灌婴一道所筑“灌城”就应该在今日湖坊乡一带。所以,豫章罗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罗家集一带,即东岗罗氏。至今,韩国罗氏还流传说他们的祖先在“豫章东20里”。
(二)
“天下罗家无二派”,罗氏后裔无论如何背井离乡漂泊异国他乡,他们永远铭记列祖列宗延续罗氏家谱。他们的心中永远保持着对“根”的思念,永远保持着对“发祥地”“发源地”的崇敬。由此,“豫章罗氏宗祠”成为天下罗氏顶礼膜拜的圣地。祠堂是宗族的象征,古人说“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古时候,人们认为祠堂是祖宗灵魂的栖息所在。
“豫章罗氏宗祠”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大约公元前150年。据《豫章罗氏宗祠重修祠志序》记载:“吾罗姓豫章始祖,讳珠、字怀汉公,本诸学问文章,发为功名事业。佐汉高开国,内而治粟,外而太守。继灌侯之后,竟筑城之功。望重奇勋,贤称大隐,藉以家于豫章。厥后,子孙济美,忠孝一门,遂有‘豫章世家’之誉。
太尉周亚夫奏以公筑豫章城功绩,奉敕建祠祀之以崇明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尉周亚夫(周勃之子)上奏提议,皇帝准奏降旨,可见由此“豫章罗氏宗祠”地位之高。北宋徽宗赵佶特为“豫章罗氏宗祠”御制诗曰:“罗氏大宗祠,晋唐柏垂丝,始代不迁祖,万古常如斯”。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74年),“豫章罗氏宗祠”因年久颓废而重建。
明代末年,“豫章罗氏宗祠”毁于兵燹战火。
自清朝嘉庆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豫章罗氏宗祠”迁址重建,规模宏伟,蔚成大观。
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豫章罗氏宗祠”重修。
1931年,罗氏后人集股募捐,“豫章罗氏宗祠”再次重修。
民国期间政府所颁“产权证”复印件至今依然存于《罗氏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豫章罗氏宗祠”早已烟消云散。据《豫章罗氏宗祠产权证》记录,其原址具体方位:东临子固路(民德路口至“福辉大厦”);南临民德路(“南昌市第二按摩医院”及“家常饭酒家”大部;西接“凤凰坡小学”;北即“福辉大厦”围墙),占地面积约10亩。
“豫章罗氏宗祠”是天下罗氏之根,另外还有两处重要的“罗氏宗祠”是罗氏分流的重要见证:“呈坎罗氏宗祠”和“石壁罗氏宗祠”。
一、呈坎罗氏宗祠
安徽黄山市的呈坎罗氏宗祠,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整体上仿照曲阜孔庙等规制,四进四院,轴线对称,是中国祠堂建筑的最杰出的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列为“国家文物保单位”。
唐朝末年,呈坎罗氏始祖文昌公、秋隐公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逃难。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奇佳,于是定居下来。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把原名“龙溪”改为“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呈坎罗氏家族鼎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高官、隐士、富商、诗人、画家、高僧等等,英才辈出,各领风骚。《罗氏族谱》记载,仅在明代在朝为官者就达110多人。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二、石壁罗氏宗祠
客家罗氏始祖罗令纪(688—777年),系豫章罗珠公第二十五世裔孙。其曾祖父罗万发,于隋开皇年间(580—600年),由沙县徙居黄连峒。罗令纪协同巫罗俊率众辟地垦荒、开山伐木,致力开发黄连,使黄连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镇为县,天宝元年(742年)更黄连县为宁化县。
宁化尚属初创时期,地广人稀山清水秀,各地罗氏陆续向宁化汇集。例如:唐乾符五年(878年),豫章珠公第三十二世罗仪真因避黄巢之乱,携子罗景新由南昌西山迁虔州虔化县(今赣州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定居。元代战乱,豫章珠公第四十五世罗尚立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谋生。
罗令纪是福建宁化的开县功臣,福建宁化是罗氏在南方的播迁中心。后来广东和台湾等地的罗氏全都是来自该地,例如顺德、南海、番禺、河源、程乡(梅县)、兴宁、长乐(五华)、归善(博罗)、龙川等等。《嘉应州志》云:“梅州人民抗元的壮烈,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来自宁化石壁人。”英国传教士肯贝尔早在1912年发表的《客家源流与迁移》一文中也说:“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者”。
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宁化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摇篮”之称,由此衍播、散居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后裔有12亿人,其中客属台胞460多万人。豫章罗氏后裔是宁化石壁最早的开拓发展者最重要的群体,由此石壁也是世界客家罗氏总祖地。
“石壁罗氏祖祠”原建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传至明代永乐年间迁建于今址,至今已有600余年。“石壁罗氏祖祠”是石碧客家罗氏唯一总祠,也是世界客家罗氏总祠,总祠内设始祖罗令纪纪念堂。
(三)
祠堂常常会有一个“堂号”,实际上就是家族分流的一个名号。例如:唐朝末年,兵部尚书罗令则,从浙西北桐庐迁往浙东北慈溪。慈溪罗氏敬罗令则为“慈溪罗氏基祖”,其祠堂号称“嘉德堂”。 “嘉德堂”就是慈溪罗氏的名号。列举部分豫章罗氏支脉的“堂号”,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豫章堂、尊尧堂:豫章罗氏的嫡系的堂号。豫章本是罗氏的郡望,由此以郡望为堂号。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谨遵师训,隐居不仕,广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由于罗从彦德高望重影响深远,所以嫡系罗氏亦称为尊尧堂。
柏林堂:南昌柏林罗氏的堂号。柏林公,名瑭,字公秀,珠公第十三世后裔,南昌柏林罗氏之基祖。幼居武阳之泗洲,因梦柏而移北林迁居,广种柏树於所居之左右。不数年,柏渐成林,于是改北为柏。罗瑭曾和许逊一道治水,享誉四方。于是其后裔堂号“柏林”。
明德堂:大埔豫章罗氏的堂号,是客家罗姓的一支。据清嘉庆六年(1801年)罗氏总祠“明德堂”会簿载:“吾族自豫章衍派迨宋季由闽人粤、散往四方,各世其家,各宗其祖,虽同出一源,无以联之……”。其后遂有兴建大埔罗氏总祠“明德堂”之举。据载,在该祠陈役主位的计有一十八个宗支。
贻谷堂:浙江上虞罗氏的堂号。《上虞罗氏谱》称“始迁祖”是南宋的罗元。罗元,行元一,字元善。由慈邑罗江迁居上虞三都永丰乡,是为迁虞始祖,开“贻谷”之名。
忠直堂:江西吉水竹溪罗氏的堂号。罗复仁(1306-1381),明代著名廉吏,曾任弘文馆学士,与刘基同列。明太祖朱元璋为罗复仁题诗:“性虽粗率,忠直可喜。赐此布衣,放归田里。”取诗中“忠直”为堂号,以示荣耀。
世德堂:广东南海豫章罗氏堂号。元代罗宠为《南海紫洞豫章家谱》作序:“始至宋绍兴间,先世,讳点,居于江西,生子讳明,生孙,讳周易,咸失纪录,及曾孙讳裔,然后迁居于保昌珠玑里,生子,讳福。至孙,讳佑,又迁居于南海梓桐乡,实为保昌祖裔之孙也,是故有可考者,因以为始焉。生子讳芳誉,至元,祖兵,诗书第宅,几为之危。幸而成立,断简残篇,掇拾于灰烬,得存其一二,亦我豫章氏一脉之未绝也。”
罗宠,字承恩,号念公,南海紫洞罗氏第九代子孙。元朝英宗皇帝召他到京城,授以司务部高官。然而罗宠执意辞让,英宗皇帝只得准其还家,并赐手书“世德堂”作为罗氏宗祠牌匾。由此,“世德堂”成为堂号。
义恩堂:福建沙县罗氏堂号。据《沙县罗氏宗族谱牒》记载,其肇迁始祖为江西南昌柏林里人,可惜名讳已失,只知唐元和十五年(820)作官于沙县。居“罗巷”,肇启闽沙罗氏一脉。
肇光堂:福建省永安市大陶镇美坂(原名“尾坂”)村的罗氏宗祠名称。宗祠原为祭祀洪砂罗姓开基始祖“真辉公”所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所谓“肇光”,即“开始、光大”之意。
(四)
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以血缘文化这一特殊形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代表着中国民族传统的宗族观念。“血浓于水”,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例如无锡市已经宣布将修复和恢复一批祠堂建筑,邹公祠、李忠定公祠、华孝子祠、张中丞庙、至徳祠(泰伯殿)、过马郡祠等。
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及汉族后裔)自古以来都有根深蒂固的观念:寻根祭祖,造化桑梓,报效祖国。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的始祖。重建“豫章罗氏宗祠”,使之成为天下罗氏寻根祭祖的圣地,对于广泛联系天下罗氏,对于南昌的建设发展,必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这正是笔者撰写短文的根本目的。
豫章堂名称由来
据有关资料:罗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22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预计人口数约有1000余万。罗姓还遍布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罗氏后裔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尽管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尽管他们迁徙到域外番邦世界各地;无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无论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散居各地的罗氏后裔,都坚定地认准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
罗珠公,字怀汉。仕汉惠帝,先为“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世称为“大农公”,罗珠与灌婴平定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
据罗氏22世孙罗新会罗龙胜为《罗氏家谱》作序解说:“豫章罗氏者,始自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再传颛顼高职氏,姬姓,皆有圣德帝天下。颛顼之裔黎回代司祝融。回后季连,芈姓。连后鬻熊,佐周有功,以熊为氏,孙熊绎封于荆楚,┅┅遂国于罗,以国为氏。子孙奔散于江汉之间。汉罗怀,为梁王相,食采于豫章。父君用为武陵令。用子珠为大司农,自长沙奉命守九江,遂籍豫章。豫章之裔出大司农者,子孙特盛焉!”
北宋丞相司马光为追念罗珠的崇高品德,卓越功勋,作诗赞曰:“起家内史,职在司农,留侯推毂,灌侯共功,相度豫章,仡仡崇墉,勋成辟谷,邈矣高风。勋在汉室,泽及生民,媲美后稷,于今为烈,定太平功,建中兴业,寿而且康,厥后克昌。”
千百年来,民间世代流传“天下罗家无二派”的名言。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至今已有70余代。
罗氏发源之初,各分支自行起名,并无统一的排行字辈。至宋代,第40代后裔罗盛得任吏部侍郎,着手统一天下罗氏排行字辈。他把对罗氏子孙的殷切期望,写成一首四十个字的五言古诗。“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德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得业是常禄。”(大意:罗氏兴盛依赖你们,仿效前辈成为俊彦。凭借德行光耀家族,依靠奋斗追求幸福。亨通机运时常来到,贤能后裔继祖传宗。根基厚实每天进步,受业创业发达永恒。)
由于罗盛得的显赫地位和社会影响,所以这首五言古诗成为罗氏统一字辈。自此开始,散居各地的罗氏家族后裔基本按照统一字辈起名,记入《罗氏家谱》。至今全国各地的罗氏后裔,主要是:运、会、时、来、贤、嗣、序等辈。
到了明代,儒学训导罗文溥仿照罗盛得,也作一首四十个字的五言古诗,为罗氏家族延续制定字辈,两者合并共计80代。“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立朝荣甲第,奕世萃冠裳,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灵礽同绍述,庆衍发麟祥。”(大意:忠孝两全满门忠烈,芳名远播豫章之罗。高官满朝荣耀门第,显贵辈出世代相承。理学世家声名远振,英才俊杰国运久长。灵敏聪慧后裔光大,繁衍兴旺家族吉祥。)
罗文溥制定的字辈,其中特别指明罗氏家族发源于豫章,“芳名振豫章”。
自豫章罗氏一世祖罗珠公始,由于做官、经商、谋生、避祸等等原因,罗氏后裔逐渐迁徙五湖四海,散居九州各地。逐渐形成5个郡望,即豫章、襄阳、河东(太原)、齐郡(济南)、长沙。今国内的四川、广东、湖南、江西、湖北、贵州等6省所聚居的罗氏,约占全国罗氏总人口的75%。
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载,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罗氏迁徙的概况。以豫章(江西南昌)为发源地,至东汉末年,罗氏后裔主要聚集在襄阳、长沙、豫章三个地方,开始进入四川,随后又进入贵州。
至唐代中页,罗氏后裔遍布江西及湖南、湖北,开始进入福建。宋末元初又由闽入粤。
罗姓迁居台湾,目前所见文献记载最早始于清朝雍正初年。福建漳州罗氏与郭、何二人一道到台湾基隆开垦。雍正八年广东人罗朝章在台湾新竹红毛乡开垦。雍正十一年有福建泉州人罗合泉在台湾彰化县东螺西堡新庄仔庄开垦。此后大批罗姓子孙迁入台湾,与当地民众一起建设台湾,生息繁衍。今天罗姓人口在台湾排名第十八位。
自清朝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海外迁徙。主要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一百零八年(公元1777~1885年)。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还居住着数十万罗氏后人。
韩国是豫章罗氏海外后裔的主要居住国家。据统计,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共居住罗氏后裔60万人。韩国的罗氏分为“锦城罗氏”和“罗州罗氏”两大分支,均自认是豫章罗珠公后裔,均自认江西南昌是寻根问祖之地。
摘录于《锦城罗氏大同谱》卷一《姓原考》:“珠公在汉初事高祖有功,封于豫章郡,是为豫章罗氏。……遭黄巢乱,徙往各处,中国之罗皆一本。”
据《锦城罗氏大同谱》卷一《先系考》记载,罗至强是“锦城罗氏”一世。罗至强,唐代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侍郎、御史中丞大夫、黄州团练副使、按全州致讨司马事。罗至强避难逃至韩国,有两种说法。一是反对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廷议,二是由于战乱。由于史料缺乏,难以定论。
罗至强驾船到达韩国,在发罗县(今罗州)定居,后来在新罗朝廷任左丞相。罗至强官居高位,显赫一世。于是家族繁荣,根深叶茂,人丁兴旺,形成浩浩荡荡的“锦城罗氏”。
《罗州罗氏大同谱》记载罗富为“罗州罗氏”始祖。“旧文记载,始祖讳富,奉命出使东渡,未及返命,宋亡,仍居艅艎,后贯罗州。”(译:历史文件记载,始祖罗富,奉朝廷之命出使,东渡韩国。还来不及返回复命,北宋灭亡,于是仍然居住在艅艎,最后定居于罗州。)
《罗州罗氏大同谱》对始祖罗富特别注明:“本是中国人仕宦,来渡东方,定居罗州,丽朝出仕,官至正议大夫监门卫上将军和金紫光禄大夫门下平章事。墓所在罗州艅艎面涌珍洞子坐之原。”
韩国《李朝姓原杂记》更加明确指出:罗富是江西南昌人。“罗氏由中国豫章东渡而来,有讳富者,是高丽正议大夫监门卫上将军,为始祖,贯罗州。”
罗富本是武官,又是宋朝使者,留居韩国之后,因此受到高丽朝廷重用,荣华富贵。虽远离祖国,却光宗耀祖,使豫章罗氏发扬光大于异国他乡。
国内《罗氏族谱》记载凿凿:罗富是江西南昌东岗罗村人(今罗家集罗家村)。其父:“罗廷重,北宋庆历元年应茂才异等试簿将作终严州通判。”其母:“樊氏,进贤县人。”
罗富是罗廷重次子,“仕萍乡令。大观二年明堂恩进武骑尉,加云骑尉升奉议郎。”
国内《罗氏族谱》和《罗州罗氏大同谱》相互吻合,历史纪年和相关史料以及传说相互应证,韩国“罗州罗氏”是江西南昌罗家集罗家村罗氏后裔和分支。
2006年至2007年间,南昌县莲塘镇小蓝村(柏林罗氏)曾经迎接数批韩国罗氏寻根问祖代表团。据《罗氏通谱》记载,“一世祖珠公世系,传至十六世祖绥公字均章生二子:企生、遵生、忠孝一门,分成南昌柏林罗氏两大支派”。由此可见,莲塘镇小蓝村并不是豫章罗氏最早的发源地。
地方志准确记载,我们今天说说的的南昌城是在“公元637年(贞观11年)从灌城西迁至东湖太乙观西”。既然南昌城是“西迁”,那么罗珠公与灌婴一道所筑“灌城”就应该在今日湖坊乡一带。所以,豫章罗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罗家集一带,即东岗罗氏。至今,韩国罗氏还流传说他们的祖先在“豫章东20里”。
(二)
“天下罗家无二派”,罗氏后裔无论如何背井离乡漂泊异国他乡,他们永远铭记列祖列宗延续罗氏家谱。他们的心中永远保持着对“根”的思念,永远保持着对“发祥地”“发源地”的崇敬。由此,“豫章罗氏宗祠”成为天下罗氏顶礼膜拜的圣地。祠堂是宗族的象征,古人说“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古时候,人们认为祠堂是祖宗灵魂的栖息所在。
“豫章罗氏宗祠”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大约公元前150年。据《豫章罗氏宗祠重修祠志序》记载:“吾罗姓豫章始祖,讳珠、字怀汉公,本诸学问文章,发为功名事业。佐汉高开国,内而治粟,外而太守。继灌侯之后,竟筑城之功。望重奇勋,贤称大隐,藉以家于豫章。厥后,子孙济美,忠孝一门,遂有‘豫章世家’之誉。
太尉周亚夫奏以公筑豫章城功绩,奉敕建祠祀之以崇明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尉周亚夫(周勃之子)上奏提议,皇帝准奏降旨,可见由此“豫章罗氏宗祠”地位之高。北宋徽宗赵佶特为“豫章罗氏宗祠”御制诗曰:“罗氏大宗祠,晋唐柏垂丝,始代不迁祖,万古常如斯”。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74年),“豫章罗氏宗祠”因年久颓废而重建。
明代末年,“豫章罗氏宗祠”毁于兵燹战火。
自清朝嘉庆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豫章罗氏宗祠”迁址重建,规模宏伟,蔚成大观。
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豫章罗氏宗祠”重修。
1931年,罗氏后人集股募捐,“豫章罗氏宗祠”再次重修。
民国期间政府所颁“产权证”复印件至今依然存于《罗氏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豫章罗氏宗祠”早已烟消云散。据《豫章罗氏宗祠产权证》记录,其原址具体方位:东临子固路(民德路口至“福辉大厦”);南临民德路(“南昌市第二按摩医院”及“家常饭酒家”大部;西接“凤凰坡小学”;北即“福辉大厦”围墙),占地面积约10亩。
“豫章罗氏宗祠”是天下罗氏之根,另外还有两处重要的“罗氏宗祠”是罗氏分流的重要见证:“呈坎罗氏宗祠”和“石壁罗氏宗祠”。
一、呈坎罗氏宗祠
安徽黄山市的呈坎罗氏宗祠,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整体上仿照曲阜孔庙等规制,四进四院,轴线对称,是中国祠堂建筑的最杰出的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列为“国家文物保单位”。
唐朝末年,呈坎罗氏始祖文昌公、秋隐公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逃难。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奇佳,于是定居下来。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把原名“龙溪”改为“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呈坎罗氏家族鼎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高官、隐士、富商、诗人、画家、高僧等等,英才辈出,各领风骚。《罗氏族谱》记载,仅在明代在朝为官者就达110多人。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
二、石壁罗氏宗祠
客家罗氏始祖罗令纪(688—777年),系豫章罗珠公第二十五世裔孙。其曾祖父罗万发,于隋开皇年间(580—600年),由沙县徙居黄连峒。罗令纪协同巫罗俊率众辟地垦荒、开山伐木,致力开发黄连,使黄连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镇为县,天宝元年(742年)更黄连县为宁化县。
宁化尚属初创时期,地广人稀山清水秀,各地罗氏陆续向宁化汇集。例如:唐乾符五年(878年),豫章珠公第三十二世罗仪真因避黄巢之乱,携子罗景新由南昌西山迁虔州虔化县(今赣州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定居。元代战乱,豫章珠公第四十五世罗尚立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谋生。
罗令纪是福建宁化的开县功臣,福建宁化是罗氏在南方的播迁中心。后来广东和台湾等地的罗氏全都是来自该地,例如顺德、南海、番禺、河源、程乡(梅县)、兴宁、长乐(五华)、归善(博罗)、龙川等等。《嘉应州志》云:“梅州人民抗元的壮烈,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来自宁化石壁人。”英国传教士肯贝尔早在1912年发表的《客家源流与迁移》一文中也说:“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汀洲府宁化县石壁村者”。
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宁化素有“客家祖地”和“客家摇篮”之称,由此衍播、散居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后裔有12亿人,其中客属台胞460多万人。豫章罗氏后裔是宁化石壁最早的开拓发展者最重要的群体,由此石壁也是世界客家罗氏总祖地。
“石壁罗氏祖祠”原建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传至明代永乐年间迁建于今址,至今已有600余年。“石壁罗氏祖祠”是石碧客家罗氏唯一总祠,也是世界客家罗氏总祠,总祠内设始祖罗令纪纪念堂。
(三)
祠堂常常会有一个“堂号”,实际上就是家族分流的一个名号。例如:唐朝末年,兵部尚书罗令则,从浙西北桐庐迁往浙东北慈溪。慈溪罗氏敬罗令则为“慈溪罗氏基祖”,其祠堂号称“嘉德堂”。 “嘉德堂”就是慈溪罗氏的名号。列举部分豫章罗氏支脉的“堂号”,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豫章堂、尊尧堂:豫章罗氏的嫡系的堂号。豫章本是罗氏的郡望,由此以郡望为堂号。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罗从彦谨遵师训,隐居不仕,广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由于罗从彦德高望重影响深远,所以嫡系罗氏亦称为尊尧堂。
柏林堂:南昌柏林罗氏的堂号。柏林公,名瑭,字公秀,珠公第十三世后裔,南昌柏林罗氏之基祖。幼居武阳之泗洲,因梦柏而移北林迁居,广种柏树於所居之左右。不数年,柏渐成林,于是改北为柏。罗瑭曾和许逊一道治水,享誉四方。于是其后裔堂号“柏林”。
明德堂:大埔豫章罗氏的堂号,是客家罗姓的一支。据清嘉庆六年(1801年)罗氏总祠“明德堂”会簿载:“吾族自豫章衍派迨宋季由闽人粤、散往四方,各世其家,各宗其祖,虽同出一源,无以联之……”。其后遂有兴建大埔罗氏总祠“明德堂”之举。据载,在该祠陈役主位的计有一十八个宗支。
贻谷堂:浙江上虞罗氏的堂号。《上虞罗氏谱》称“始迁祖”是南宋的罗元。罗元,行元一,字元善。由慈邑罗江迁居上虞三都永丰乡,是为迁虞始祖,开“贻谷”之名。
忠直堂:江西吉水竹溪罗氏的堂号。罗复仁(1306-1381),明代著名廉吏,曾任弘文馆学士,与刘基同列。明太祖朱元璋为罗复仁题诗:“性虽粗率,忠直可喜。赐此布衣,放归田里。”取诗中“忠直”为堂号,以示荣耀。
世德堂:广东南海豫章罗氏堂号。元代罗宠为《南海紫洞豫章家谱》作序:“始至宋绍兴间,先世,讳点,居于江西,生子讳明,生孙,讳周易,咸失纪录,及曾孙讳裔,然后迁居于保昌珠玑里,生子,讳福。至孙,讳佑,又迁居于南海梓桐乡,实为保昌祖裔之孙也,是故有可考者,因以为始焉。生子讳芳誉,至元,祖兵,诗书第宅,几为之危。幸而成立,断简残篇,掇拾于灰烬,得存其一二,亦我豫章氏一脉之未绝也。”
罗宠,字承恩,号念公,南海紫洞罗氏第九代子孙。元朝英宗皇帝召他到京城,授以司务部高官。然而罗宠执意辞让,英宗皇帝只得准其还家,并赐手书“世德堂”作为罗氏宗祠牌匾。由此,“世德堂”成为堂号。
义恩堂:福建沙县罗氏堂号。据《沙县罗氏宗族谱牒》记载,其肇迁始祖为江西南昌柏林里人,可惜名讳已失,只知唐元和十五年(820)作官于沙县。居“罗巷”,肇启闽沙罗氏一脉。
肇光堂:福建省永安市大陶镇美坂(原名“尾坂”)村的罗氏宗祠名称。宗祠原为祭祀洪砂罗姓开基始祖“真辉公”所建。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所谓“肇光”,即“开始、光大”之意。
(四)
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以血缘文化这一特殊形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代表着中国民族传统的宗族观念。“血浓于水”,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例如无锡市已经宣布将修复和恢复一批祠堂建筑,邹公祠、李忠定公祠、华孝子祠、张中丞庙、至徳祠(泰伯殿)、过马郡祠等。
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及汉族后裔)自古以来都有根深蒂固的观念:寻根祭祖,造化桑梓,报效祖国。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的始祖。重建“豫章罗氏宗祠”,使之成为天下罗氏寻根祭祖的圣地,对于广泛联系天下罗氏,对于南昌的建设发展,必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这正是笔者撰写短文的根本目的。
(引自《中华姓氏通史》罗文华聂鑫森著东方出版社200012)
罗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罗口口等纂修 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十三行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双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
豫章罗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罗宪通等纂修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单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
庙事志七卷 (明)罗应鹤明万历刻本十行每行二十字 白口 四周双边 单鱼尾上海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史部传罗氏家谱不分卷 (清)罗万锦 罗万绣纂修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史部传记类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清)罗元镒编清光绪年间(1875—1908)简阳罗氏祠堂刻本 四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彭县罗氏支谱 (民国)罗启聪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年)四川彭县罗氏自刻本一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内江罗氏族谱八卷 (民国)罗懋昭等续修民国年间内江罗氏祠堂刻本存卷一、四、八三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邵阳罗氏族谱口口卷 (清)罗朝扬等纂修 清嘉庆年间湖南 邵阳刻本存三册 四川省图书馆藏
长沙罗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五卷次三卷 (民国)罗希佛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本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卷首二湖南省图书馆藏
浏阳,长沙罗氏二修族谱十口卷首二卷 (清)罗华罗位云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罗氏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二册 存二卷卷首上、下湖南省图书馆藏
浏阳,长沙罗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泰阶 罗寿仁 罗贞卿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9年)丕振堂木 活字印本八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益阳罗氏重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联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 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续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光炳 罗隆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八修宗谱口口卷 (清)罗斐成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九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罗庶丹 罗肿甫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谕德堂木活字刻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湘乡罗氏续修支谱四卷 (清)罗汇唐罗文动罗湘南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年)木活字印本四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上湘田心罗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清)罗大谱 罗大胄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明德堂木活印本一册存二卷一、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衡阳,湘潭六甲罗氏六修族谱口口卷 (民国)罗口口等纂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尊敬堂木活字印本一册存遗训、寿序湖南省图书馆藏
邵阳罗氏六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楚书罗光黻修罗光昌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邵阳,祁阳铁塘罗氏八修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罗培晃 罗远湄等修罗基滋等纂民国七年(1918年)崇彝堂木活字印本二册存二卷六卷首湖南图书馆藏
邵陵罗氏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玉峰修罗凌云罗家声等纂清同治七年(1868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卷首湖南图书馆藏
邵陵罗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罗伯定 罗伯谨等纂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一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重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乾隆九年(1883年)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册、卷 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四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四卷 卷首一至四纪事至光绪九年止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一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宣统年间 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一卷 卷首 纪事至宣统年间湖南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四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化木活字印本二册存三卷 八十八卷 首二、三、四下纪事至宣统元年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通谱二十六卷 首一卷 (民国)罗元鲲修 罗联焘等纂民国三十年(1941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 正编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上虞罗氏支分谱口口卷 (清)罗振玉等纂修 清刻印本见民国武作成撰《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史部传记类董山罗氏宗谱辑略不分卷 (清)罗贵岑等辑略清康熙年间刻本 竹纸 二册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慈溪罗氏宗谱十卷 (清)罗兆鹏等纂修 清乾隆年间刻本白纸十册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无为罗氏四修宗谱六卷 (清)罗鸿远等纂修 清同治年间木活字印本六册白纸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慈溪罗氏宗谱三十五卷 首二卷 (民国)罗贤赞等纂修 民国年间木活字印本十七册白纸 三十七册 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
罗姓字辈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共28字:
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共80字:
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
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
楚用钦邦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
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弹子村罗姓字辈
崇烈万世光启元怀远扬 鸿儒宣章德抡魁占贤良(罗翊声)
广东揭阳、棉湖、普宁、潮州罗氏所用派序为
国朝凤宣隐 克仕光恩文
邦端贞德裕 世绍礼义尊
尧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万有继凳云
承平开泰运 先哲衍经论
益智连科捷 蓝田耀玉琨
湖北荆州公安罗氏所用派序为35字(罗荣):
至大万庭文 于依之国士
洪才光祖德 遗安承先代
礼学少书香 孝友家为政
功名博永昌
重庆奉节罗氏所用派序为32字:
北京凤鸣 绍运天仕
元言联映 国远永启
祯祥瑞世 弘扬华夏
四维孔兴 豫章鼎盛
四川资阳金带铺罗氏谱,主要于清初入川祖简历和班辈,入川祖先罗惟荣,原籍广东人,后迁移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初来四川落业在内江县椑木乡。后认为该地不好,罗惟荣于癸酉年正月二十五日酉时生,雍正五年死,赵氏祖婆带着五个儿子往成都方向走,走到龙泉驿见山高,可能越走越不好,然后回转,才在资阳县的金带乡落户。总祠堂设在金带乡白果村,原小地名叫九根柏树。他子孙分布在金带乡尖山子、李汉桥、余家沟、花房子、石家嘴、白果湾、保驾楼,石板坳。
资阳金带铺罗氏谱班辈(包括红莲凉水井的罗家湾):
万永广宪希,宗良世惟凤。
嗣汉楚元贞,光显利明远。
继正朝纲举,文章相国贤。
清瞻铜玉贵,道德宇忠传。
尧钟沛业烈,重镇泰和熙。
基钜洪模耀,圭锡湛新辉。
重庆市涪陵区罗氏所用排序
正在学四万,福光德长兴。
顺志家邦明,永远(可能是“远永”)欲乾坤。 重庆铜梁县罗姓所用排序后10字:
文章光万国,明德永维兴。
贵州贵阳南明区罗姓字辈:
国运会时昌,鸿钧发黔扬。
枝蕃千万亿,乡城大吉祥。
贵州晴隆,普安,盘县罗姓字辈:
中圣济文朝,廷光仕志定安邦。目前已经排到定字辈。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隆福乡角田村、基度队等罗氏字辈排序如下:
昭海通俸 世民战国 敏免洪昌 仁兴正永 济之以德 因缘应会 明文师章。
重庆江津地区罗氏字辈:
金元和泽茂,富顺远荣昌;(比较有名的就是抗战将领罗荣桓了)
世川德仁义,一定正佳邦。
目前所知道的辈分从仁字辈至德字辈。希望字辈与该字辈相同的罗氏分支踊跃参与,谢谢!
原大宗派(曾见族谱,仅记得属“原大宗派”,不知宗祠何地,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入江西广丰一支)
亨运会时来(只知这五字,本人时字辈,族谱记载为罗氏第81代,望有知晓的长辈发声)
原大宗派的字辈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四川巴中平昌县一支就是用的新派旧派一起用的。但字辈也不相同,比如,亨运会时来的运是用通字代替。
重庆城口县黄溪罗氏字辈
国玉天心锡 家仁世泽隆 惟贤思自学 明道正直中
清宣统元年(1909)藻丽堂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4358 广东广州南海罗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59 广东番禺傍江罗氏族谱
(清)罗茂泽钞
清咸丰四年(1854)宁本 一册
美国
14360 广东宝安锦田横台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影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1 广东普宁南径罗氏族谱
(清)罗道嘉录
清光绪十七年(1891)写本 一册
美国
14362 广东揭阳潮山罗氏族谱十三卷
钞本 十三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民国二十三年。
14363 广东中山大搅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鸣球等重修
民国七年(1918)罗氏敲东堂铅印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14364 广东南海罗氏族谱
罗仲让撰
美国
14365 广东信宜罗氏简谱
清光绪二年(1876)钞本 一册
美国
14366 广东顺德北门罗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罗启贤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本原堂刻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豫章罗氏族谱》。
14367 广东顺德南门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风华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8 广东顺德罗氏祚昌长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罗云舫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14369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卷
(民国)罗晓枫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广州光华商店铅印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3、9、11、12、15、16、18)
14370 广东高明罗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罗高清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州光华商店补印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14371 广东东莞寒溪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十二年(1923)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14372 广东陆丰罗氏豫章堂上祖各簿
(清)罗仁城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钞本 一册
台湾
14373 广东兴宁高车罗氏家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罗振勋 罗荛翼等纂修
民国二年(1913)刻本 十二册
广东中山图
14374 广东兴宁太平罗氏族谱
(民国)罗应钟主编
民国十一年(1922)写本 一册
美国
14375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广东兴宁县档
14376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七卷
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 三册
美国(缺卷4)
14377 广东兴宁东门罗氏族谱十卷
(民国)罗师扬 罗绮文总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六册
广东中山图
14378 广东兴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庆诏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钞本 一册
美国
14379 广西邕宁罗氏族谱
(民国)罗文伟纂
民国十五年(1926)本
广西邕宁县百济乡华达村
14380 广西北流县聊石罗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罗章滨续修
民国十四年(1925)梧州文化公司石印本
广西图(存卷1)
14381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
(清)罗启聪 罗启漳等纂
民国三年(1914)彭县罗氏宗谱刻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14382 四川彭县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罗宗亮 罗宗先续修
民国三十年(1941)成都石印本
四川图
注:罗卓然首修於清咸丰十一年。
14383 四川永川松溉罗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罗泰莹 罗江霖等纂
民国十九年(1930)石印本
四川崇庆县崇阳镇三元街118号 温江师专
注:罗勋首修於明成化十六年。
14384 四川荣昌罗氏族谱
(民国)罗朝泰修
民国五年(1916)刻本 一册
美国
14385 四川中江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年(1913)中江罗氏祠堂刻本 一册
四川图
14386 四川苍溪苍邑罗氏宗谱三卷
(民国)罗崇彦 罗润生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缺)
注:书名一作《岳东场罗氏宗谱》。
14387 四川内江蜀南内邑罗氏族谱五卷
(民国)罗懋昭 罗德辅纂修
民国石印本
吉林大学 四川图
14388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清)罗元镒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合祠刻本 四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清: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89 四川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德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本合祠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光绪间罗学成始修。
14390 四川隆昌罗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罗伦玉等续修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一册
北图
14391 四川丹棱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良才纂
清道光间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图
14392 四川高县罗氏家谱一卷
油印本
四川高县
14393 四川仪陇罗氏族谱
(清)罗中儒补修
清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14394 四川仪陇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顺庆益新书局代印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5 四川宣汉金盘罗氏宗谱十七卷
(清)罗宣镇 罗华镇续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
14396 四川宣汉罗氏家谱一卷
(民国)罗兴朝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四川宣汉县档
14397 四川罗氏族谱一卷
(民国)罗庆丰重修
民国元年(1912)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4398 四川顺庆罗氏宗谱一卷
(民国)罗豫章续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石印本
四川南充地区档(残)
14399 贵州铜仁罗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罗子异编纂
民国三十八(1941)铜仁平平印刷商店铅印本
八册
北图
14400 香港新界九肚罗氏家谱
(民国)罗步蟾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写本 一册
美国
14401 香港元朗锦田罗屋村罗氏族谱
民国三十二年(1943)写本 一册
日本
14402 归化罗氏族谱□□卷
(清)罗开煦 罗开元续修
14403 罗氏永二公房谱不分卷
(清)罗金来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14404 麻邑罗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罗朝彦编修
清同治七年(1868)柏林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四川图
注:国文元首修於清嘉庆十八年。
14405 祝融罗氏支谱六卷末一卷
(清)罗庆鲲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报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4406 罗氏流传世谱
清光绪七年(1881)钞本 一册
台湾
14407 罗氏族谱十四卷
(清)罗贵平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14408 罗氏族谱十四卷
(民国)刘时棠修
清光绪十七年(1928)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注:清光绪十五年罗贵平首修。
14409 罗氏族谱卷
清光绪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存卷2)
14410 罗氏族谱一卷
(清)罗学时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钞本
广东四会县档
14411 硒州罗氏族谱不分卷
(清)罗洪纂修
清钞本 四册
四川图
14412 罗氏家谱
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二册
美国
14413 罗氏族谱四卷
(民国)罗元廷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增修刻本 四册
北图
14414 罗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
14415 郭络罗氏家傅并老八旗通谱
钞本
河北大学
注:记事清乾隆二十二年止。
14416 罗氏家谱不分卷
(清)罗万锦 罗万肃纂修
稿本
科图
14417 罗叶氏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叶氏族人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活字本 二十八册
北图
罗氏豫章堂,日昌公是谁?
本文2023-09-25 22:43: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