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刻家谱一隅·康熙: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休宁《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
励双杰
康熙二十一年刻本,吴应迁辑,男光官、光室,孙献吉、旋吉、申吉、凝吉、遇吉仝敬梓,不分卷一册。
商山吴氏为休宁巨族,有谚云“歙县两溪南,抵不上休宁一商山”,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太函,又号南溟,安徽歙县人)更以对比的手法极状商山吴氏之富:“故都以南,则吾徽雄诸郡,休宁雄诸邑,吴雄诸姓,商山雄诸吴”,明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也曾提到“徽州府有名的商山吴家”。今国家图书馆有《历代帝王历祚考》八卷《音释》一卷《历代绍运国系之图》一卷《历代年号考同》一卷《历代绍统年表》一卷,题作“明吴继安撰,明万历二十九年吴氏商山家垫刻本,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可为“吴雄诸姓”的商山吴氏作一注脚。
现商山乡政府办公地即在原为 商山吴氏的“文肃公祠”内,院内两棵千年古圆柏,干直虚怀、微倾颔首、枝节盘曲,针锥绿叶,堪称国宝。
商山吴氏家族的家谱,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十六年刻本《商山吴氏族谱》二卷,宋吴浩纂修,明吴士彦等续辑,明崇祯十六年家刻本,一册;明万历钞本《商山吴氏宗法规条》一卷一册;安徽图书馆有明钞本,明吴士信修,钞明化本一册。而与此康熙二十一年同一版本的《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国图也藏有一部。
另外,在“故纸收藏论坛”上有网友“皕明契斋”于07年9月15日发“大清康熙年徽州休宁商山吴氏谱”一帖,出示的亦为本谱。从上看,书脊处略有损,品相比我藏本稍逊,但其最末一叶完整,我藏本这一叶已有开裂霉变的迹象,而且他的是白棉纸,我的是黄棉纸,又比我藏本为胜。
此最末一叶印有“此传惟本支诸公领取珍藏,以贻后世,子孙俾明历世所自之源,异晓前人善迹贻谋,慎勿遗落外人,恐藉此为渎宗泣墓之柄,吾宗幸甚,后裔幸甚。康熙 年 月 日。宋显祖国录公 世孙 领藏一部,以遗后裔”。“皕明契斋”所藏本此处仍为空白,而我藏本中已分别用毛笔填上“康熙(伍拾)年(秋捌)月(初八)日。宋显祖国录公(廿)世孙(山麟)领藏一部”,是在谱成之后的三十年才写上去的。
“皕明契斋”给这部《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开了一个22000元的价位,并说:“关于此词谱序的版本情况及收藏情况可上百度搜索一下。此谱词序最大的价值在于全是名人写的贺词,序,商山吴氏家族清以前的历史,人力资源情况等,很有研究价值。原装,极初印,白绵纸,一册全。”按说徽州地区刻谱,以精良闻名于世,要这个价,也是情理之中,不算太过份。不过我这一部,是2005年在乐清一家旧书店购得,价仅为2400元。
分享:
安徽萧县钢叉楼的。 我是‘信’字辈的。我爸爸是‘孝’字辈的。我爷爷是‘忠’字辈的。 堂号--延陵堂。家谱:文 武 功 德 忠 孝 信 义 贞 祥 和 顺 承 康 继 续 世 祖 延长 。 我知道的就这些,还是听我老爸说的。
吴翥,757年生,字凤翔,号文简,舜咨之子,唐赐进士及第,唐大中八年854年五月十七日,宣宗嘉其德,御书文简先生四字赐之,中晚年尝游暨阳,配陈氏,继娶导尉迟氏,生三子,吴盖,吴益,吴绎,吴盖随父徙居暨阳大田里,吴益随子徙居永嘉库村,吴绎迁居今孙端镇呈吴融村
吴绎,字九成,一说可久,翥公三子,娶欧阳氏,生二子,吴榆,吴融,吴榆迁居暨阳县吴融字子华,854年九月十三生,904年十二月十五终,唐龙纪889进士,配施氏,(一说配王氏继梅氏),生三子,吴浚,吴济,吴汉浚为新昌南明吴氏一世,济为新昌叠石吴氏一世,汉仕宁海教谕,居宁海城关后街
此内容与吴氏名人世系中的内容有不同,而与政和吴氏源流有相近处,
政和吴氏源流内容摘选如下
吴翥,字明举,隐居山阴,生三子,长侃(后嗣迁暨阳),次佖,三仲(子为融,翮)
佖,生三子,长畦(居泰顺库村),次畴,三亩
看来浙江省中南部的吴氏家谱内容与网上的世系有此不同,请各宗亲帮助比较并判别
满族吴姓的历史
[吴]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老姓包括:兀扎喇氏、武佳氏、乌苏氏、乌苏占氏、乌雅氏、吴札库氏、吴尔锡氏、吴灵阿氏、乌拉氏、吴穆氏、乌尔瑚济氏、乌苏哩氏、乌色氏、乌尔古宸氏、乌尔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乌礼苏氏(达斡尔族)、吴扎氏(索伦)、吴克定氏(赫哲族)、乌恰尔坎氏(鄂伦春族)、乌济奇特氏(蒙古族)、吴氏(汉族、朝鲜族)等。
附:满族吴姓隶属镶白旗
吴扎拉氏(吴氏)
吴扎拉氏又写为“兀喇氏”,取首音吴为姓,祖居长白山,隶属镶白旗满洲,始迁祖忒秋和儿子敦得力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奉命到凤凰城驻防,居住在现白旗乡吴家堡子处,后营子村岔沟和民主二队也是其聚居地,岫岩满族自治县黄花甸子乡关门山村的吴姓就是从吴家堡子移居过去的。今散居于凤城的宝山,蓝旗乡蓝旗村杨木沟,吴家四沟,岫岩的黄花甸,关门山,东沟的黑沟,宽甸的毛甸子等地。按辈排字为:“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参考资料:
海林宁古塔满族后裔
他们,在400余年前就迁居宁古塔。在400年沧桑岁月中,没有人记得他们曾经立下过的战功,没有人知道他们曾在哪次战斗中流过鲜血,没有人记得他们在荒蛮的土地上有多少遥遥无期的戍守。在400年后的今天,在宁古塔这片土地上,生存着的许许多多的宁古塔满族人后裔,他们以家谱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祖先奋斗的足迹。
傅国库展示家谱
海林镇永安村关志厚家的德合本
追溯宁古塔的历史,要从公元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旧城(今海林市长汀镇旧街)说起。努尔哈赤同宁古塔兵一起击败了呼尔哈路的进攻后,以宁古塔为军事据点,征服东海窝集部。1610年,努尔哈赤派大将额亦都统一了宁古塔路,自此,努尔哈赤在宁古塔派驻军队。
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东北“龙兴之地”的基业,不断往宁古塔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家属,宁古塔的戍守力量不断加强,戍守官员的级别也不断升格,成为东北盛京(沈阳)以北的重镇。顺治初年,旧城内外居民达300余户,八旗官兵近千人。1666年迁至新城后,仍形成了以东旧街、西旧街、杨木林子、哈达湾、卜家屯、沙虎村、邋遢街为主较大的旗屯。据光绪十二年(1878年)《宁古塔副都纺衙门档案》记载,今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安市一带共有旗人2970户。直至今天,海林市仍然是满族聚居地之一。
宁古塔满族家家有谱。因文革破“四旧”的原因,现在能见到的满族家谱均为族人冒险保留下来的,本次采访,仅从众多宁古塔满族姓氏中,记录了有家谱佐证的关、吴、傅、卜、张五大姓氏,也使我们看到了平民们书写历史的脚印。
海林镇永安村瓜尔佳氏(关氏)族谱:此谱于1926年抄写,由现居海林镇永安村村民关志厚提供。瓜尔佳氏祖先属海西女真辉发部,于康熙6年(1667年),奉旨在宁古塔旧镶黄旗第一佐领下当差,赏地敖头村(含现永安村),始祖弟兄两个,大的叫寿塔,二的叫胡西塔,每人4子。8支子女中,有两支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迁到黑龙江齐齐哈尔,胡西塔迁到珲春当兵,第四支现约有470余户,在宁安和海林居住,至今已有17世,关志厚是第四支第14代孙。关志厚的祖太爷(高祖德喜)曾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赏地200晌(铁岭河鬼子沟),其三爷、四爷(名成双、成对)于光绪26年在抗俄战争中阵亡,死在磨刀石。
据史料记载:瓜尔(勒)佳氏,改汉姓关。古老的满洲氏族,是满族第一氏族,排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瓜尔佳本系地名,因以地为姓。金元时期是姑里甸、古里部,明末为古里甲部,后迁长白山讷殷汀为瓜尔、瓜勒佳屯部人。顺治初“从龙入关”,后拨宁古塔。最先来宁古塔的只有一个穆昆(氏族),后分三支,有一支姓瓜勒佳氏,另两支姓瓜尔佳氏,即今海林长汀哈达村关氏;沙虎屯(今海南乡沙虎村)关氏;江龙(觉罗)洼子屯关氏。这就是所说的“三关”。觉罗洼子关氏是宁古塔将军巴海的同宗,康熙十七年迁居吉林。其后又有14个瓜尔、瓜勒佳氏族迁居宁古塔,各立穆昆,均属同宗。
长汀镇哈达村镶白旗乌苏哈里氏(吴氏)族谱:此谱于1942年修写,由现居海林市新安镇的吴德鹏老人提供。按照谱书记载,吴氏的祖先原籍为长白山名为安储拉库地方(现安图)。吴姓的先祖是乌云太钮古录,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春,拨入京旗,从安图拉库到宁古塔地区居住,姓乌苏哈里,隶属于镶白旗。
1,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2,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3,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4,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5,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6,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7,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8,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9,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0,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1,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吴姓
最早的吴氏是古帝颛顼之臣吴权的后代,出自今河南濮阳。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姓氏吴氏的图腾吧,仅供大家参考。
姓氏吴氏的图腾 姓氏吴氏的 历史 名人
吴泰伯:生于公元前12世纪,寿九十一岁。父古公澶父,次弟仲雍,三弟季历。季历子昌有圣瑞,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泰伯、仲雍为遂父志,而奔荆蛮,断发文身,建勾吴古国,从者千余家。筑泰伯城,凿伯渎港,传播中原 文化 。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 天下 让,民无得而称焉!”。吴姓后裔奉为始祖,卒后葬铁山(在鸿山镇),为江南第一古墓。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 节奏感 ,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 起:战国时著名 军事 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 命令 杀害。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 书法 ,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著名 政治 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 植物 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姓氏吴氏的字辈排行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潮州府潮阳县河陇吴氏著存堂(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代。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鲁西南吴氏一百零一世起四十字辈〔注:世界总谱为一百零六世):端正复延长、仁孝普天光、百世泽传衍、万春庆永祥、至德乾坤佩、笃让云汉章、宝树全图茂、大本立岐阳。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 礼仪 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1 百家姓王氏图腾
2 百家姓田氏图腾
3 百家姓徐氏图腾
4 百家姓吴氏图腾
5 百家姓姚氏图腾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簠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年)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2—6)(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7)(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年)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年)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年)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存十一部)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浙扛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善庆编 1919年刻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枢等纂修 1924年刻本
浙江东阳·渤海郡鸡峰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东阳县象岗乡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清咸丰五年(1855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延陵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册
浙江衢州·吴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礼荣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册浙江衢县·铜峰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县·延陵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长安 吴元骏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郑荫槐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连塘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杨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清)吴鉴 吴绍达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3)(清)吴可权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6、卷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吴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缺卷3、4、6、7、13、18、26)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吴氏宗谱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志勤重修清乾隆钞本 六册
浙江黄岩·黄邑凤洋湖头东吴氏宗谱九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清)吴际清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大畈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 五册
浙江遂昌·平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石练乡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吕·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对正乡山前屯民国间刊本
浙江松阳·岗头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岗头屯 (民国)吴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吴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吴燮和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安徽·吴氏重修宗谱□□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2)民国间兴让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东乡吴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重仁 吴门南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本 二十册
安徽·芜湖吴氏宗谱□□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存卷首、卷1)(民国)吴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泾县·泾川茂林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缺卷4)
安徽图书馆 美国(明)吴范道等纂明万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泾县·延陵吴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本 十二册
安徽泾县·石匮吴氏族谱正编六卷首一卷附旧编二卷首一卷附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刻本 八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四代饮旌五世同堂全图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慎月编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安徽泾县·吴氏始祖图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手录 1932年写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录订 1934年精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云吴田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一册
吴氏宗谱
我家藏有民国元年修订的陆家堰吴氏(敦本堂)红面缎宗谱一本,长43公分,宽30公分,记录吴氏始祖一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到三世由安时公赘居姑苏,到五世由柏公居鄞之丽山孟公桥之东墙里宅的宅前,到十世由显公桂公迁陆家堰十三世由净观公分支陆家堰,由宅前起<陆家堰在内>民国六年止吴氏共有二十一个分支<内有分支地名附件一份>都有共同建立的二十个一统的(二十个)排行(辈分)是:德、泽、承、先、世;诗、书、启、嗣、昆;永、祈、常、庆、泰;忠、孝、立、乾、坤;
陆家堰吴氏由净观公德字辈现临孝字辈了。
陆家堰吴氏<敦本堂>宗谱中有数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是(共五十个字)。
三让流风不替,发祥于闽历仕于宋待郎正肃事业功名昭古史。
延陵旧俗维新,一迁于苏再徒于鄞宣使义郎文章书画傲南宫。
吴氏始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东五里的吴山。宋乾德四年授光禄卿官至礼部待郎。三世时期由安时公赘居姑苏,任平江府提刑决狱,五世时期由柏公,因宋高宗南渡居鄞之丽山丰乐乡宅前,仕至宣义郎,十三世净观公避金兀术之乱居陆家堰。
丽江宅前吴氏分支
民国元年时期止
共二十一个分支
1丽山宅前 2西宅金家堰 3后宅
4姜山菱池漕 5陆家堰 6墙里宅
7泥桥巷 8宁海 9山西宅
10奉化汘路下霍 11唐家桥 12松树坟头
13东河际 14杭州 15江东后街
16杨家岸 17河泊所 18廨院桥
19吴家山 20茅山斗门桥 21定海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
吴祈康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
本文2023-09-25 20:04: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