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罗姓的族谱,我家的被烧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6收藏

谁有罗姓的族谱,我家的被烧了…,第1张

十五、江苏罗氏字辈:

1泗洪小罗庄罗氏字辈:

树立家世,用(运)绪(续)乾(前)黄(皇);童念耕读,功德克长。

2滨海、响水、盐城、射阳罗氏字辈: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3南京栖霞区罗山嘴村罗氏字辈:

…………昌、大、廷、登、笃………

4泗阳县罗氏字辈:

洪邦人川,麟锦元成,克光前烈,谦豫履丰………

5江苏镇罗氏字辈:

立志广大,建业荣先………

6句容市人祖居仓头镇罗氏字辈:

农、家、兴、延、世……………

7太湖横山

……文明上达,贤忠敬德……

8赣榆县罗氏字辈:

宗,振,广,从,肇,德…………

9南京市近郊花神庙罗氏余庆堂字辈:

长德天恩,孝友允敦,先贤克诏,后继常存。

10苏州阊门、白马湖一带罗氏字辈:

……允悦振相龄昌广德代传有良福怀在念情长宜守国建立永存乾坤康。

11.扬州市广陵区人罗氏种德堂字辈:

正国士有天上文春元永方义长照玉安广金必昌。

12.扬州罗氏字辈:

顺德正家远,兴邦立朝衡,大宗同发达,万世有良名。

小马儿考上了广州的重点高中,我到广州的机会多了起来。

他的学校就在杨箕村旁边。说是村,但这里高楼林立,与花城广场、天河CBD连成一片。小蛮腰,东、西塔等广州地标远远就能望见。说它还是村,这里坐落姚、李、梁、秦氏大宗祠和玉虚宫,三座出入口石牌坊。李氏大宗祠坐西向东,规模最大。祠堂前立八块功名碑,其中一块刻有“元大德六年壬寅科进士”“李天泽立”等字样。夜幕如海,楼体的LED灯渐次亮起,如透明的闪烁的长着长长触须的水母缓缓降下。杨箕村,这个广州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之心,竟与百里之外的从化的一个宁静小村有渊源!

这个小村叫麻村,距城北7公里。村北2公里高山耸立,由东到西老鸦山、乌石冚、狮形、大窝、磨盘、蛇形一字排开,如双掌合拢拱卫村北。村东有防洪堤,堤外有流溪河,河对岸有云台山;村西有田畴,纵贯八乡水利灌渠。两水之间为麻村平原,一条街麻公路从中间穿过。麻村临河,苦水患久矣。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民国三十七年(1948)大水毁祠舍无数。解放前,村民自发在村东担土筑石建土壆,又种上荔枝树。村民约定担泥可入股、荔枝有分红,谓“镇康约”。解放后,军民多次合力修筑麻村堤。直到2006年,政府大规模建设公路堤,才让麻村永绝水患。麻村东望云星,南邻塘下;西接光联,北连乌石。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6千皆姓李。麻村由三个行政村组成,由北向南依次为麻三、麻二、麻一村。三个村的古村落保存完好,居民楼环村分布,7个风水塘如长链形成东西向自然分隔带。

麻村东北角去年新建了一座“麻村”石牌坊,镌刻了一副对联:系出陇西九里乡风尊祖训,宗开从化万家事业谱华章。对联中的“九里乡”是麻村古时的别称,九里分别是分布在如今麻一村的新池里;麻二村的华翰里、楼镇里、余庆里;麻三村的莲塘里、常兴里、竹院里、新田里、盘陆里。麻村最早因马而名。村子的左前方有两座小山如骏马相向跑来,寓意“双马归栏”,因此称作“马村”。后“马”和“蔴”同音,改称蔴村。再后来“蔴”简为“麻”,称作麻村。

金秋十月,又到了丰收的季节。麻村“村胆”李振民领着我走进麻村。民叔锥子脸、招风耳,身材精瘦。虽年近七十,但感觉小十岁。民叔说:我8岁就在村里做生意。我觉得很好奇;他接着说:我熟悉村里每寸土地。我开始对他“村胆”的地位深信不疑。我们穿过麻三村常兴里门楼,首先见到孟翔李公祠。祠堂前村民摊晒湿谷,空气弥漫着热气蒸腾的稻香。孟翔李公祠素瓦顶凹斗门,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紧挨的是立昌李公祠,门承两根四面石柱,麻石大门。石门匾的大字已被凿去,隐约覆盖“公共食堂”四个斗大的红漆宋体大字。门匾题头刻“光绪丁酉仲春”,落款刻“前任从化城守三水刘腾祥书”。一百多年前这位外地籍将官大笔一挥,不曾想祠堂名没了,自己的名字却保留下来。

离开麻三抄近道到麻二,要经过一片荒地。趟过半人高的赭红色枯草,让人感到萧杀。眼前忽见一株挺拔的大树,树冠翠绿,树围有两三人合抱,像一支巨大的绿色雪批。走近一看,树干炭迹斑斑,早已枯死。原来这是一棵命运多舛的秋枫树:20多年前被雷劈断一半树干,几年前小孩在树洞玩火又烧了一次,来了两台消防车救火。秋枫没有倒下,是因为树顶长了一棵飞来榕,树根已沿树干长到地上,两树合二为一形同一树。榕树是植物界的“八爪鱼”,一旦被它缠上,原树难有自我。榕树借秋枫活成了它想要的高大的样子,枯死的秋枫却又借榕树屹立不倒仿佛又“活”过一回。民叔说,当年秋枫树顶常有白鹤筑巢盘旋。这不正是徽宗笔下的意境吗?

离开秋枫树南行,我们来到麻二的新巷古村落。村尾有大榕树,村头有广卿李公祠,俗称“余庆堂”,这里为余庆里。祠堂本也平常,但在东西墙角各镶嵌一柱“泰山石敢当”挡煞石就显得不平常了;在拐角处设置挡煞石本也平常,但这石首刻上虎脸图案就又显得不平常了。西墙角虎脸圆眼圆脸,东墙角虎脸杏眼锥脸。虽瞪眼呲嘴露出獠牙,但感觉像笑脸喜感十足,让人觉得这挡煞的威力打了折。

离开挡煞石继续南行,我们来到麻二的大房以及相连的麻一新池里古村落。大房坐落必取李公祠和必遂李公祠两座清代老祠堂。必遂李公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大门墙上壁画还是咸丰年原作。有《三友图》《四相图》《群仙醉酒》,还画有凤凰、喜鹊、牡丹之类;还题有诗作:大夫君子共同林,翠影交加压地阴,或:山色经年杰陵青,江流画日听无声。进门有一扇“福”字木屏风,再进有一座三拱门青砖牌坊。祠堂二进上世纪五十年代倒塌毁坏,去年麻二村用钢筋水泥重建,覆盖绿色琉璃瓦,刷上雪白的灰,与一、三进连接,感觉像古人穿上了西装,光鲜亮丽。

民叔领着我走过一座座古建筑。麻村古村落就像一块宁静的璞玉,任凭外界如何的纷扰,它仍保持一百多年前的样子;它又像一张层层罩染的油画,新痕覆盖旧痕,旧痕却又隐现。不同年代都在麻村身上“咬上一口”,留下印痕;它更像一本厚厚的族谱,翻动之间,古今人物纷纷跳了出来

    要寻找麻村的源头,先要从麻村渡说起。因为先有麻村渡,后有九里乡。而800年前一位官家子弟的登岸,掀开了麻村繁衍的厚重帷幕。

寻找麻村渡,领着我的是麻村“老村胆”李桂祥。祥伯狮鼻圆脸,膀阔腰圆。虽年近八十,却有小十岁的体格。他热心村史,曾是麻村老支书。祥伯手上有麻村唯一一本“抢救”过来的老族谱复印件。牛皮纸封面,书“李氏族谱”“万世长存”斗大墨字,有砖头厚。它的母本是族人攀叔手上的清同治年手抄本《李氏族谱》。麻村从明朝到清朝历经八次修谱,几经迭代丢失,到攀叔手上的是麻村最后一本老族谱。上世纪九十年代,老族谱已破烂不堪。祥伯费尽唇舌才从攀叔手中借出复印。最后老族谱也难逃消亡宿命,被后来神志不清的攀叔撕成碎片。2018年,同宗人、原环城中学老校长李榕煊在老族谱的基础上,修编印刷麻村新族谱,让麻村历史永无丢失之虞。

麻村渡在麻村东南边土名“鹅泰厂”的流溪河西岸。从化古县志记载,麻村渡是从化11个官渡之一。官渡,又叫直渡,“扬帆而至省城也”。过去流溪河河阔水深,人员货物可从水路直达广州。麻村渡当年舟楫往来繁盛一时。上游良口的竹木柴炭经此中转,麻村当地的米粮农产也由此始发。解放前,麻村“齐眉米”享誉省城。米贩高佬堂专事收谷,然后雇请木船运落省城。上世纪五十年代,蛇形挖出萤石矿,也是由水路运到广州钢铁厂作炼钢抛杂之用。为求行船平安,清道光十一年(1831),麻村渡旁建观音庙,后来演变成村民祈福许愿的场所。逢大年初一、端午节、观音诞,香火络绎不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观音庙旁建麻村社学。正门有邑人、执信中学老教师李竹侯撰写的对联:社会启文明团联一脉,学堂宏教育陶铸群材。民国年间麻村子弟都在此启蒙。由于铺砌水泥路地台抬高,“团联”“陶铸”以下皆不见影。

麻村渡的繁盛促进商贸,催生了麻村墟。从化古县志记载,麻村墟是从化13个墟之一。“以一六为期,麻村一村人赴之。”麻村墟在观音庙旁,解放前后达到繁盛的顶峰。每逢墟日,不光麻村一村人赴之,光联、陂下、街口、云星等周边村民也前来趁墟。墟上只有一条小街,有小贩用小箩挑着农产品席地摆卖,也有饮食档就地打灶支锅炒粉卖。街道两旁有药材铺、打铁铺、猪肉铺、杂货铺、供销社。还有一间两层的福津茶楼,二层是木阁楼,为小贩墟客提供茶点饭食。“打枪锋”经营打铁铺。炉膛火红,叮当作响,打制锄铲镰耙各式农具。他手艺好,居然能造出枪,还能娄出火。熙熙攘攘的地摊中夹杂着一个不显眼的书摊,摆放二三十本四大名著之类的小人书,常有小孩围观阅读。摆摊的也是一个小孩,摊主是8岁的李振民。他一分钱从图书馆借出,2分钱租出阅读。有小孩常常“刘备借荆州”,李振民交不了差,后来也常常做了“刘备”。当年摆摊的熊孩子,长大后与农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七十年代,李振民进入公社农械厂当技术员,专修手扶拖拉机。当年耙田运输手拖能代替大部分人力,机子坏了农民伤不起,还急。哪家的手拖坏了,老李就跨上自行车上门修理。后来脱产学习农机改装,研制半机械化插秧机、切苗机、打浆机,解决农民“三弯腰”问题;八十年代,老李自办工厂改装自卸手扶拖拉机,一台能赚1200块;九十年代,老李转型做农村建筑包工头。上世纪七十年代,麻村墟迁到麻村社学旁的街麻公路两旁,墟期改为三八,称“三八墟”。

如今,麻村渡已成为流溪河防洪堤的一部分。麻村墟也早已人去楼空一片颓垣败瓦。当年留下麻村始祖足迹的小石级,也埋在了水泥路面下。

南宋末年,麻村始祖李兑(1185——1258)始临麻村。兑公家世显赫,他的曾祖父不是别人,正是省城“一把手”、南宋绍兴年间的知广州府李安政;他的祖父,是安政公长子、官至朝奉大夫的李明;他的父亲,是明公的次子、授㧙教擢知制诰的李萼。兑公字子阳,号为泽,居广州。兑公将母亲陈氏归葬后,乘船从广州逆流而上来到麻村渡。登岸后发觉此地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就不想回广州了。老族谱记载:“(兑公)见世播弃迁流,遂不回广州,构居麻村。”兑公在麻村的生活,“闲则数青山而荷鸠杖葵笠,乐则对琴樽而挹清风明月。”俨然一派乐土隐士的形象。兑公生必成、必取、必泰;其弟益公生必先、必大、必遂。后人称“麻村六大必”。其中必泰公生天举;天举生若济、若金;若金生仁发、仁遂、仁广、仁卿、仁寿,后人称“麻村五大仁”。麻村成为从化李姓的“总发源地”。“六大必”后人除了主要在麻村,还分支到城内、门口江、大夫田、荷村、象新、水西、官庄、石南、云星、木棉、磻溪等从化各地;远则至广州、深圳、惠州、清远等省内各地。其中杨箕村的李氏,就是必大后人。

要寻找兑公“构居麻村”的痕迹,先要从“门楼筒”说起。“走,我带你去看看必泰公的出生地。”祥伯说。必泰公生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如此说来,麻村最早的村落痕迹可追溯到南宋末年。

“门楼筒”坐落在麻一新池里古村落。整个新池里坐北向南,青砖素瓦,为九纵十一横梳式布局。民居大的一座五间,小的一座三间。房间分大小,大的叫房,小的叫廊。住房分等级,有句顺口溜“大仔住房,细仔住廊。”古村落前有不规则长方形风水塘,池塘筑起一米高围墙。墙沿砌筑人字形麻石,墙身有射击孔,是为首道防线;首列民居为南墙,无窗。巷门一旦关闭,就如同一列城墙,构成二重防线。古代盗贼横行,倒逼出先民高超的生存智慧。

70年前的1949年10月12日夜,新池里河对岸远处的云台山枪声大作,子弹吐着火舌划破夜空。突然,一发子弹打在池塘中,发出沉闷的响声,把躲在池塘围墙后看热闹的几个年轻人吓得四散逃跑。李泳坚那年18岁,他见证的是解放广州的最后一役。当晚9时,从良口方向过来的解放军第44军132师395团在云台山与国民党军两个营正面遭遇。国民党军占领云台山主峰向解放军佛仔坳阵地攻击,并用机枪封锁山下公路。双方激战至黎明,国民党军败退下山。次日早上,李泳坚见到了20多名取道麻村溃退的国民党士兵。云台山战役解放军牺牲50人,歼敌519人。南下大军13日解放从化,14日解放广州。李泳坚16岁高小毕业,母亲早亡。解放那年,父亲重病无钱医治也亡,他与15岁的弟弟成了孤儿。幸好那年李泳坚娶上媳妇,老婆16岁。两公婆耕田维持生计,还要供弟弟读书。五十年代,政府搞广播网,李泳坚成了电话外线工。后来进入邮电局工作直至退休。

新池里东端坐落仁卿李公祠。祠堂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坐北向南,三间两进。龙船脊硬山顶,门承两根四面石柱。石门匾上镌刻“仁卿李公祠”五个端庄的黑色楷体大字,为安政公二十四世孙李仲良书。仁卿公是元朝人,字淑德,号九四。老族谱记载,他自幼聪颖,长相不凡。仁卿公人如其名仁且淑。村民谁有困难,“推所有以济之”,大家都心悦诚服。仁卿公为人仁孝,皆因母亲欧阳万二教导有方。在李氏祠堂的神楼内,供奉着一块“欧阳千六公”神主牌。这位欧阳千六公,正是欧阳万二的父亲、李仁卿的外公。李姓人的祠堂居然供奉着一位外姓人?原来有个“外公田”的故事。千六公是凤院人,手握大把田地,却苦于膝下无儿,只有两个出嫁女。有一日,千六公揣上田契到大女家串门,将田契赠与外孙。午饭时,外孙高喊:“阿公,吃饭了!”千六公闻声欲起,不料外孙却说:“我不是叫你,我是叫自己阿公!”千六公心生难过,欲取回田契,于是诈称肚痛,需要用田契捂住肚子方能止痛。大女不知是计悉数给回。千六公取回田契直奔二女家,离远就听到外孙仁卿高喊:“阿公来了,杀鸡啦!”原来仁卿想吃鸡,母亲就教导他,鸡要留着孝敬外公。千六公满心欢喜,认为仁卿日后必有出色,于是将田契悉数赠予麻村外孙。解放前,麻村“外公田”远在朱山下,朱氏把李氏奉作上宾。

古代麻村仁孝不止仁卿一家。后生对老人仁孝,村中老人多长寿。古代生活条件低下,七十古来稀,何况百岁。从化古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整个县城只有一个93岁的老人禤仲恩。长寿者难得,可领官府的赏米赏银赏绵。当年春天,县令郭遇熙在麻村遇到安政公18世孙、从明朝万历年活到清朝康熙年的百岁老人李心存。他在侄儿李日奇的搀扶下前来见郭。郭问:为何不去领赏?李曰:我只是一介山野村夫,年轻时只会耕田打井,年老时只会砍柴割草,怕辱没圣恩啊!郭感叹道:你真是个有德行的人!郭遇熙回去后想赐匾旌表,不料牌匾做好了老人却去世了。

古代麻村还出了不少以仁孝著称的官员。元大德六年(1302),必遂公的独子李天泽考取进士,成为从化科举史上唯一一位元朝进士。李天泽先后任新州总管府通判、潞州刺史。古志记载李天泽“性至孝”。在新州为官6年,盗贼闻其名不敢入新州界滋事。明正德八年(1513),必成公后人李日芳中举,授南平教谕。李日芳是个大孝子,倾出薪俸令二弟侍奉双亲。南平的罗豫章祠遭人遗忘,他捐钱为其树碑。任长汀县令期间,为文丞相勤王之地督建祠堂以资纪念。清道光十七年(1837),邑人李仲良拔贡,任主事员外郎。他善长楷书,曾以蝇头小楷把《大学》抄于白扇上,无一字错漏。后母丧父殁,李仲良两度回家奔丧,痛不欲生。清咸丰年间,李仲良捐俸银一万两作军饷,为从化增加两名文武生永远学额。李仲良先后在蘷州、镇江为官。在镇江府卸任时,民众十里夹道相送,赠“民望重来”牌匾。

离开仁卿李公祠,我一脚高一脚低踩着光亮鉴人的青砖路往西行。偶见有老人或坐在巷门口酣睡,或坐在水井旁发呆。老人老村在时光中封存,慢慢老去。村落正中有一间有门有窗的青砖瓦房,叫“众人屋”,又叫“丁寮”,意思是大家都有份。解放前,麻村成立猪屎会,收入归众人屋。以前猪只放养,到处拉屎拉尿。猪归各家各户,但猪屎却归众人。猪屎是培田好料,但谁来捡却由不得谁,要开会竞投;投得名额也不一定能捡到,还要拼手快,像双11。于是村中常出现“守猪待粪”奇景。捡粪人一手挎篸,一手持夹,眼睛直盯猪屁股,仿佛里面拉出的不是猪粪,而是金蛋。逢年过节,众人屋用猪屎会收入请来戏班做大戏。在众人屋前搭起高台,一直延到鱼塘中。廖少坤、扁洪领衔的戏班卖力演出,出场首演《六国大封相》,从年十六演到年二十,演足五日五夜。麻村的南狮和洪拳也来助兴。麻村南狮有南武堂、镇武堂两个堂号。村民一直有练习洪拳的传统,尤以南武堂最为出名。解放前教头李杰良、李英泰等收徒者众,练拳舞狮,盛极一时。

离开众人屋我走到村落最西端,在一个拱形门楼前停下脚步。门楼前种有黄皮芭蕉,还有一个小菜园。门楼前有井,已封埋。祥伯说,以前井口有锁链,是为锁住井中的龙。门楼口仅一人高,墙砖半米厚。穿过门楼,是几座青砖危房,杂草已湮没巷道。祥伯说,这就是必泰公的出生地“门楼筒”,又叫“西园”、“内围”,以前有村墙将整个围子围起。在我眼中,门楼筒低矮又毫不起眼,但却仿佛是一个“秘洞”,藏着麻村800年的秘密。

必泰公的出生地在西南角的麻一新池里,纪念他的祠堂却远在东北角的麻三莲塘里,跨越了整个麻村。必泰李公祠是整个麻村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它的命运一直与教育紧紧相连,抗战期间做过从化中学临时校舍,五十年代改建为麻村小学,八十年代改建为麻村幼儿园。祠堂坐北向南,五间三进。锅耳墙龙船脊,门承四根八面石柱。正门两扇大木门刷上蓝漆,门匾位置写有“麻村幼儿园”五字。穿斗梁下的承子雕刻华美:有竹下麒麟对哮,林中双鹿回头,海里蛟龙翻波,牡丹白鹤呈祥。一、二进天井之间原有一座四柱三孔青砖牌坊,现址为幼儿园活动场所。走进二进,是八柱十七架的抬梁式宏伟大殿。鼓形红砂岩柱础,一人合抱大柱,均被刷上蓝漆没了本来面目。第三进在1968年扩建麻村小学时拆毁,祠堂木料卖给广州造船厂,原址为学校操场的一部分。操场上有一棵三百年朴树,树顶有一棵寄生榕。想必祠堂的后院也曾是绿树成荫、鸟雀和鸣的胜景。但此情此景已不复再,校舍环绕的是孤独的老树。

黄昏时分,我的麻村之旅也行将结束。夕阳西下,雾霭升起,必泰李公祠若隐若现。我忽然觉得它像端坐高处俯视麻村的必泰公。默默注视,一眼千年。

                                                 

                            20191119

祖厝对联大全

 引导语:以下是我总结的有关祖厝的`对联,供您参考!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二姓合龛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雨顺风调四时无害,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 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

 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

 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

 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

 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

 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 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 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 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 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 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 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 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

 数百载烹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分姓氏族联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 ——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云氏

 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唐氏

 晋水发祥源流远,阳春得气棣萼辉。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 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 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长绵世泽

 衣冠百世

 春秋匪懈

 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

 昭假烈祖

 绳其祖武

 慎终追远

 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

 积厚流光

 千枝归一本

 万派总同源

 世代源流远 礼乐家声远

 典祀千年重

 孙枝奕祀长

 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

 宗祖规模远 祖功垂福泽 祖功垂福泽 儿孙绍述长 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涧溪毛可荐 蒸尝酬祖德

 福田宗祖种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本支百世不易 礼乐绳其祖武 燕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

 名垂天地不朽 听聪祖考遗训

 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

 春秋享祀来格 昭穆明其礼教 祖灵穆平不远 祖宗明命如闻 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

 祖宗凭依在德 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子孙对越惟诚 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不忘孝友为家政 以燕以翼宏堂构 水源木本承先泽 还冀诗书著祖鞭 孔惠孔时洁蒸尝 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万年支派水流东 后人继述在书香 诗书继世翼孙谋

 孝友弟恭皆学问 孝孙有庆祭如在 金鼎焚香香结彩 诗书礼乐尽修齐 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春露私霜崇祀典 秋霜舂露怀先泽 俨若思孝孙有庆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祭如在明德惟馨

 祀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 阶兰庭桂肇鸿图

 致孝思高曾以上 继高曾孝思不匮 教孝教忠开世德 遵古礼宗庙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 且耕且读振家声

 谋烈远贻山石厚

 绳其祖武唯耕读 雅言不外诗书礼 蓣蘩时荐水泉香 贻厥孙谋在俭勤 家教无非孝弟慈

 僾见忾闻昭祀典 满门忠节传字内 漫说不如我同姓 贻美绳武焕宗祊 世代宗亲在人间 须求无忝尔所生

 德洽群黎安衽席 藉谈数典知有祖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法严三尺懔风霜 富辰小忿不忘亲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金鼎呈样,龙香结彩

 银台报喜,风烛生花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燕尝,仰酬祖德

 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侄见忾闻,孝思不匮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

 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

 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蘩藻洁,俎豆祝千秋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

 馨香酬祖德,祭用燕尝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

 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

 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

 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 后人宜续绪,务本只在读耕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 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

 春祀秋尝,遵万古贤礼乐圣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云蒸霞蔚,留得诗书与后人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 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立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 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蓣蘩焕彩 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 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忾乎闻、僾乎见,岂陈俎载牲,遂云来格

 属于毛、离于里,非修身慎行,何以飨亲

 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 守身三自及,会吃亏的便为孝子贤孙

 秩元祀,礼莫愆,继祢、继祖、继高

 曾,孝思不匮

 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维馨

 春有心于露,秋有心于霜,遵戴礼遗规,钦崇祀典

 父之贵者慈,子之贵者孝,式文公懿训,笃念伦常

 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

 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

 非不肖子孙

 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气象

 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莫云遗泽不灵长,但大家饥有食,寒有衣,从容朝夕,便当思旧德

 岂必烦言多责备,亦只要孝於亲,弟於长,敦叙伦纪,即可谓亢宗 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

 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也为自家留地步 是吾曹责任,先当举其纪纲,后则详其条目,兴祠广祭,庶几奕祀有馨香

 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孝弟而已矣 害勿交让,利勿交争,仁义而已矣,

 大祭岁惟一举,极抒敬展诚不过信之,钟鼓云乎哉 宿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

 原文地址:http://fanwenwenku1com/article/4561212html祠堂对联大全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以下是zcxdear总结的有关祠堂的对联,供您参考! 神龛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二姓合龛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雨顺风调四时无害,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 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

 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

 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

 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

 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

 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 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 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 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 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 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 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 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

 数百载烹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分姓氏族联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 ——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云氏

 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唐氏

 晋水发祥源流远,阳春得气棣萼辉。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 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 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长绵世泽

 衣冠百世

 春秋匪懈

 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

 昭假烈祖

 绳其祖武

 慎终追远

 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

 积厚流光

 千枝归一本

 万派总同源

 世代源流远 礼乐家声远

 典祀千年重

 孙枝奕祀长

 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

 宗祖规模远 祖功垂福泽 祖功垂福泽 儿孙绍述长 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涧溪毛可荐 蒸尝酬祖德

 福田宗祖种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本支百世不易 礼乐绳其祖武 燕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

 名垂天地不朽 听聪祖考遗训

 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

 春秋享祀来格 昭穆明其礼教 祖灵穆平不远 祖宗明命如闻 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

 祖宗凭依在德 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子孙对越惟诚 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不忘孝友为家政 以燕以翼宏堂构 水源木本承先泽 还冀诗书著祖鞭 孔惠孔时洁蒸尝 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万年支派水流东 后人继述在书香 诗书继世翼孙谋

 孝友弟恭皆学问 孝孙有庆祭如在 金鼎焚香香结彩 诗书礼乐尽修齐 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春露私霜崇祀典 秋霜舂露怀先泽 俨若思孝孙有庆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祭如在明德惟馨

 祀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 阶兰庭桂肇鸿图

 致孝思高曾以上 继高曾孝思不匮 教孝教忠开世德 遵古礼宗庙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 且耕且读振家声

 谋烈远贻山石厚

 绳其祖武唯耕读 雅言不外诗书礼 蓣蘩时荐水泉香 贻厥孙谋在俭勤 家教无非孝弟慈

 僾见忾闻昭祀典 满门忠节传字内 漫说不如我同姓 贻美绳武焕宗祊 世代宗亲在人间 须求无忝尔所生

 德洽群黎安衽席 藉谈数典知有祖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法严三尺懔风霜 富辰小忿不忘亲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金鼎呈样,龙香结彩

 银台报喜,风烛生花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燕尝,仰酬祖德

 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侄见忾闻,孝思不匮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

 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

 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蘩藻洁,俎豆祝千秋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

 馨香酬祖德,祭用燕尝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

 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

 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

 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 后人宜续绪,务本只在读耕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 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

 春祀秋尝,遵万古贤礼乐圣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云蒸霞蔚,留得诗书与后人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 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

  安徽徽州地区博全国·卢江何氏家乘不分卷(清)何彤翰等修清光绪四年(1878年)卢江堂活字本 十二册

  全国·何氏家乘十二卷(清)何易学等纂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高堂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

  全国·卢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民国)何毓琪 何则林等总纂民国十年(1921年)安徽省文华印书馆铅印本 国图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图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安庆市图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安徽、江苏、江西、河南、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

  卢江郡何氏大同宗谱二十六卷 何毓琪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年)铅印本 二十六册 上图:工四27;又一部906202—2726册 ;又一部2672/A26册

  何氏统宗谱不分卷(清)何式恒纂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本 六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21111—16

  何氏宗谱不分卷(清)何其琛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本 十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22890—99

  河北青县·何氏族谱□□卷(清)何耀光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河北正定·何氏族谱不分卷(民国)何文龙续修 民国二十年(1931年)铅印本 八册 河北石家庄市图

  山西灵石·何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何思忠等编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序刻本 六册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日本 美国 注:清乾隆三十五年始修

  上海青浦·何氏家谱一卷(清)王芑孙辑清刻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上海青浦·竿山何氏族谱不分卷(清)何廷璋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铅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上海市文管 上海图何氏宗谱□□卷 (清)何高才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 二册 吉林大学

不同地区的陈氏家族有不同的字辈。

其中包含“万”和“世”两个字辈的是山东东海陈氏字辈。

山东东海陈氏字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扩展资料

陈氏起源:陈望是陈姓的始祖,此外还有五种起源。

1、舜帝后裔,以国为姓,陈姓始祖:胡公满。

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3、少数民族陈姓。

4、他姓改姓冒姓。如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5、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

-陈姓家谱

江苏溧水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济川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孔镇乡大王埂。

江苏铜山彭城俞氏世谱一卷,(清)俞钟銮续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沛县泗水俞氏於同公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前隆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恩本堂活字排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俞氏六修族谱四卷,(清)俞之禄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半山堂活字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毘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编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俞氏宗谱二十八卷,(清)俞复馀纂修,清光绪年间无锡刻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俞氏宗谱後编,著者待考,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今仅存一册)。

浙江俞氏宗谱,(明)俞继孝等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嘉兴市图(残破)注:版心作《如在堂重修家谱》。

浙江桐庐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清)俞起鹏、俞起候等修,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永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局(二部)。

浙江桐庐桐江缑岭俞氏宗谱十卷,(清)俞绍澄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桐庐县档案馆。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清)项历农纂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6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郑文纶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宁波三山俞氏宗谱

,(清)朱景徽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永恩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馀姚馀姚临山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星洲等续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鄞县桃义骊江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克鋆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桃义江俞氏宗谱三卷,(民国)俞明洲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张俞村。

浙江鄞县获江俞氏节房支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稿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朝阳乡新屋村。

浙江鄞县鄞东塘爨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世系第二卷、世表第四卷、世传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南效段塘俞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民国)冯炳然、胡昆旸纂修,现被收藏在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诒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洋山爨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慈濂、俞树烈等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滋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东吴俞氏宗谱八卷,(民国)吴之才俞武权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桂荫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今仅存第一卷、第七~八卷。

浙江鄞县四明爨俞氏宗谱十卷首末二(民国)俞志清俞玉惠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我阳俞氏宗谱一卷,(清)袁政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德清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世兴、俞世扬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德清县清退办公室。

浙江绍兴陆俞氏家谱,(清)俞昌会辑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俞氏宗谱三卷,(清)俞家新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淅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四卷,(清)俞氏族人续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暨阳山阴合族俞氏宗谱六卷,俞氏族人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佑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岩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峯俞氏宗谱,(民国)俞浩等续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古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新修宗谱,(清)俞亘、俞大光编,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新昌俞氏西宅世德祠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有松、俞金南、俞继朝、俞永木等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青安坊东宅二房宗谱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俞氏东宅萃和祠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俞景文述,俞以章等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清)俞炳增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镜元、俞钟祥辑,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俞公景初绍初家传,著者待考,(民国)刘咸荣、裴维侒同撰,民国年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苍岩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兰溪南毛埠俞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新周乡。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金湖乡下俞村(今缺四卷)。

浙江兰溪俞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杨塘乡(不全)。

浙江东阳长林俞氏宗谱十六卷,(民国)俞钦哉纂,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大里村。

浙江衢州桐洲俞氏宗谱四卷,(民国)俞福和、俞寿禄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清)俞汉渠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上册、第四卷、第七~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仙居九郎溪俞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一卷,(民国)俞海龙等修,俞梦汉等辑,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四~五卷、第七卷、第十一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浙江俞氏族谱,(清)俞长缨续修,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可仪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俞绪庆纂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安徽芜湖俞氏宗谱二卷,附坟墓考一卷,(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德荫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徽州俞氏统会大宗谱三卷,(明)俞时育纂修,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统宗谱十九卷,(明)俞肇光纂修,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新安俞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戴恒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致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安徽休宁山斗俞氏宗谱十卷,(明)俞尚玉纂修,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歙县新安俞氏统宗谱,著者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卷数不明。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婺东永川俞氏族谱,著者待考,(明)俞一贯、俞文进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沄、俞永稷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江西婺源婺东浦口俞氏家乘十八卷,(清)俞怀报等编,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婺源续修泓田俞氏支谱,著者待考,(清)俞森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江西婺源新源俞氏家谱十卷,(清)俞永宗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西婺源龙腾俞仕宜公支谱十六卷,(清)俞桂彬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俞家垅俞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民国)俞先铋纂序,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吴兴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存十四卷,另有一部存第四~七卷)。

湖南中湘岛石峰俞氏五修族谱十卷,首二卷,(民国)俞家仍等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寻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重修俞氏统宗谱二卷,(明)俞周随纂修,明天启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衡山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俞复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德荫堂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俞氏宗谱,(清)俞志康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缺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鼓城俞氏世谱,(清)俞锤銮、俞调卿纂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德宝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毗陵俞氏宗谱九卷,(民国)俞润源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姚江古将塘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俞赞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维则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溪俞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俞大涌等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宗谱,附傅芬集前编,(民国)俞复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俞氏统宗家谱,(明)俞文耀等修,明隆庆年间修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山坞村志(俞氏),(现代)俞昌义等修,1999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俞氏宗谱,(清)俞国红、俞渭川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九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次峰濡城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古邗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俞溪头志(俞姓,另外有李、胡、吴、陈、应、汪等),(现代)俞兴邦等修,1997年计算机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洪湖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俞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百官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孝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古虞嵩城俞氏家乘五集,(清)俞炳纂修,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八集,(清)俞彦彬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崧城俞氏家乘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俞彦彬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俞乃璇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俞晋等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虞虞东俞氏宗谱八卷,(清)俞志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永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石川俞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仕川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休宁山斗俞氏宗谱,主张饿待考,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青阳俞氏族谱,(清)俞黄等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稿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奉化奉川俞氏房谱,(民国)戴乾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1年)显承堂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

谁有罗姓的族谱,我家的被烧了…

十五、江苏罗氏字辈:1泗洪小罗庄罗氏字辈:树立家世,用(运)绪(续)乾(前)黄(皇);童念耕读,功德克长。2滨海、响水、盐城、射阳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