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说,他家的家谱是从殷商末年开始记载的,这是真的吗
不太可信。。。宗法制的彻底出现并实施是在周时期。。现在大家的祖宗都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不过那是因为大家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的缘故。。。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当时很多人以部落和国家为姓。。不能因为一个姓就说是祖先啊。。。能考证不?
一、思想质量
1.正确的指导思想
任何一种著作都有一定的思想倾向,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撰写而成的,家谱是 史类著作,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必然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
2.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宗旨
编修家谱为谁服务,是编修家谱的首要问题,从家谱的起源到发展,都存在一个修谱为谁服务的 问题。上古时代,编修家谱是为记忆世系。
3.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旧谱的人物传记,相当一部分是 颂扬帝王将相,鼓吹忠君思想,为地主豪绅树碑立传,表彰烙守“三纲五常”的义夫节妇,是封建糟粕,应予清除。
二、资料质量
1.资料全面、广泛
新家谱是以客观可信的资料为内容,运用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手段来编纂的,反映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作。
2.资料真实、准确
资料真实是谱书的生命。家谱是传世之书,必须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就靠资料真实、准确无误,资料不仅要多,要全,重要的是要真实。革命导师马克思使用资料时, 要求准确可靠,他对引证的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数字,总要设法得到证实,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资料。
3.体现时代特点和家族特色
家谱最显著的特点是资料性,以资料取胜。但是,资料不是只罗列一堆表面现象,应当反映家族发展的本质特征。搜集到了资料,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析,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反映本质特征的资料,从记述家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反映家族的基本面貌、
4.正确使用旧谱
中国家谱,据专家分析,目前有两万多种,史料十分丰富,涉及面很广,是编修新家谱极为珍贵的材料库。但是,旧谱中的资料有精华,也有糟粕。盲目搬用,或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能盲目全盘照抄照搬,也不能一概不用。
三、体例质量
体例包括体裁和几例,专指一类著作区别于其他著作的体制形式,不同的著作都有其相应的体例。家谱是一种家族生活史的综合性著作,也有其特殊的体例。
四、文字质量
1.用字、标点
2.称谓
3.时间
4.数字
5.度量衡
6.引文
7 注释
8.地名
9.货币
10.选录
当然不可靠。因为全国各地都有类似苏东坡的族谱,而且族谱是可以人为篡改的。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于苏东坡我们的了解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我们从小的语文课本当中都有很多苏东坡的诗句。此外,很多人都将苏东坡当成一个吃货。苏东坡对食物方面有独特的了解,在这一点上与其他文学家和诗人有很大的不同。
族人称苏炳添是苏轼第二十九代孙。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苏氏宗族的族长用家族的族谱向媒体称道,苏炳添是苏东坡的第二十九代孙。该起言论一经发出之后,引起很多网友的探讨。大家很难想象,苏炳添是苏东坡的后代。只不过该种确认方法的确存在许多不妥,不能够单单只依靠一本族谱,就来确定苏炳天是苏东坡的后代。
专家表示是不可信的。针对于此事,相关励志学家以及文学家给出了解释。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苏东坡的家族虽然有留下了很多后代。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示,苏东坡后代子孙居住点,具体在何处。只不过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自称是苏东坡后代的村庄,绝大多数都是不可信的。而此次事件当中,仅仅依靠一本最新编撰的族谱,就像苏炳添定为苏东坡的后代。这样是非常草率的,而且也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我个人认为也不太可能。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认为不太可能。虽然苏炳添和苏东坡都姓苏,但是也不能够直接表明两人之间存在的血缘关系。而且苏炳添和苏东坡之间的时代差距较远,很多事情都被时间长河所冲刷,根本无法去确定。一本族谱的参考性并不是很大,完全可以做到人为篡改。
我朋友说,他家的家谱是从殷商末年开始记载的,这是真的吗
本文2023-09-22 01:01: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0390.html